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1欢迎下载 陕西省公路自然区划及筑路特点概陕西省公路自然区划及筑路特点概 述述 精品文档 2欢迎下载 摘要 本文针对陕西省的气候 地形 地貌 水文 地质等自然条件 以系统的观点 对陕西省的公路进行了自然区划研究并对其区划特点进行了总结 在此基础上 深入探讨了陕西省的筑路特点并提出了其道路建筑灾害的治理对策 从而防止 环境和灾害的恶性循环 以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自然区划 区划特点 筑路特点 引言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 属内陆省份 境内地形复杂 既有 山地 又有平原 还有黄土高原 地质结构也复杂多样 在全国阶梯状地势中 处于地貌多变的第二阶梯上 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由西向东倾斜 由于特定的 地理环境和西风带环流的共同作用 使得陕西地区成为中国各类自然灾害频繁 发生的地区之一 因此研究其公路自然区划及筑路特点这将使道路设计 施工 养护采用的技术措施和技术参数趋于准确 合理 更有利于路基 路面的强度 和稳定性 给实际工程将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陕西省区域地质环境特征 自然地理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 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 西连甘肃 宁夏 北邻内蒙古 南连四川 重庆 东南与河南 湖北接壤 属内陆省份 陕西境内地形复杂 既有山地 又有平原 还有黄土高原 地质结构也复杂多 样 在全国阶梯状地势中 处于地貌多变的第二阶梯上 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由西向东倾斜 北部为陕北高原 海拔 900 1 800 米 中部为关中平原 也称 关中盆地 海拔在 325 800 米之间 南部为秦巴山地 海拔多为 1200 3000 米 全省以秦岭为界南北河流分属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 主要有渭河 径河 洛河 无定河和汉江 丹江 嘉陵江等 陕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 9 16 摄 氏度 年降水量 396 802 毫米 地形地貌 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 中部低 同时 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 很明显 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 北部是陕北高原 中部是关中平 原 南部是秦巴山地 陕西境内地貌自北而南可分为陕北高原 关中断陷盆地和陕南秦巴山地三 个各具特色的地貌单元 1 陕北高原 其中 陕北高原又分为陕北沙漠高原和陕北黄土高原两种 1 陕北沙漠高原 陕北沙漠高原区主要分布在最北部长城以北地区 是毛乌素沙漠的南缘 地形平坦 以活动沙丘 沙垄及片沙为主 地势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 海拔 900 1400m 最高处在定边和靖边一带 最低处在神木县 该区气候干旱 地表 起伏不大 组成物质松散 因此流水 重力作用不显著 沟壑不发育 风蚀风 积地貌分布普遍 依据形态特征 可分为沙丘沙地 草滩盆地和风沙河谷三种 次级地貌类型 2 陕北黄土高原 精品文档 3欢迎下载 陕北黄土高原位于 北山 以北 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在 第三纪末起伏和缓的准平原基础上 历经第四纪以来多次黄土堆积和侵蚀作用 使得地形破碎 沟壑发育而形成的 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 总面积 92521 4 平 方公里 基本地貌类型是 黄土高原经过现代沟壑分割后留存下来的高原面 2 关中断陷盆地 关中断陷盆地 南依秦岭 北连黄土高原 为一西狭东阔的新生代断陷盆 地 渭河横贯其中 西起宝鸡峡 东迄撞关港口 东西长约 360 公里 总面积 39064 5 平方公里 关中盆地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堆积形成的 地势平坦 盆 地两侧地形向渭河倾斜 由洪积倾斜平原 黄土台源 冲积平原组成 呈阶梯 状地貌景观 关中断陷盆地基底构造复杂 具有南深北浅 东深西浅的特点 从渭河河槽向南 北南侧 地势呈不对称性阶梯状增高 由一二级河流冲积阶 地过渡到高出渭河 200 500 米的一级或二级黄土台源 阶地在北岸呈连续状分 布 南岸则残缺不全 3 陕南秦巴山地 陕南秦巴山地由陇山余脉 秦岭和巴山组成 为中生代末以来全面隆起的 褶皱山地 以中山地貌为主体 高峰林立 断陷盆地星散于群山之中 汉江谷 地贯穿于秦岭 巴山之间 两山夹一川的地势结构十分突出 秦岭 巴山的西 部有汉中盆地 东部为安康盆地 主要由古生界变质杂岩组成 是陕西农林特 产和有色金属资源的富集区 总面积为 74017 平方公里 气象与水文 1 气象 陕西地处内陆腹地 属大陆季风性气候 由于南北延伸达 800 公里以上 所跨纬度多 从而引起境内南北间气候的明显差异 气温由北向南呈递增趋势 长城沿线以北为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 陕北其余地区和关中平原为暖温带半干 旱或半湿润气候 陕南盆地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 山地大部为暖温带湿润气候 气候特点是 春暖多风 气温回升快而不稳 降水少 陕北多大风天气 夏季炎热 多雨 降水集中于 7 9 月 多雷阵雨 暴雨 渭北多冰雹 阵性大风天气 间有 伏旱 秋凉较湿润 气温下降快 关中 陕南多阴雨天气 冬季寒冷干燥 气温低 雨雪稀少 2 水文 陕西省南北狭长 东西较窄 南北距约 870 公里 秦岭横贯中部 是黄河 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 也是陕西省一条南北自然分界线 秦岭以北属干旱的黄 土高原区 水资源条件较差 秦岭以南属湿润 半湿润的秦巴山区 水资源条件 较好 全省河流分属黄河 长江两大水系 属于黄河流域面积为 133301 平方公 里 约占全省总面积的 65 属于长江流域面积 72265 平方公里 占全省总面积 的 35 在黄河流域中 有内流区 4647 平方公里 占本省黄河流域面积的 3 5 据统计 省内流域面积大于 10000 平方公里的大河有 7 条 5000 10000 平方公里的较大河流有 14 条 1000 5000 平方公里河流有 47 条 500 1000 平 方公里河流有 64 条 100 500 平方公里河流有 427 条 10 100 平方公里小河有 3726 条 不包括闭流区河流 自然区划的目的 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 并在路基 路面的设 计 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 以保证路基 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 特制定本标准 精品文档 4欢迎下载 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自然区划以自然气候因素的综合性和主导性相结合为原则 采用地理相关分析 为基础的主导标志法 从分析自然综合情况与公路工程的实际关系出发 选出 具有分区意义的主导标志 在确定区界时 还需进行地理相关分析对区界进行 修正 以求其同一区内有相似的公路工程自然环境 但综合性或主导因素原则 均应遵循地带性和分地带性理论 区划的分级 为使自然区划便于在实践中应用 结合我国地理 气候特点 将全国的公路自 然区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区划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 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三大地带 再根据 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 划分为冻土 湿润 干湿过渡 湿热 潮暖 干旱和高 寒七个大区 二级区划是在一级区划的基础上以潮湿系数为主进一步划分 三 级区划是在二级区划内划分更低一级的区域或类型单元标准适用范围 一级区划 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以全国性的纬向地带性和构造区域性为依据 根据对公路工程具有控制作用的 地理 气候因素来拟定 对纬向性的 特别是东部地区的界线 采用了气候指 标 对非纬向性的 特别是在西部地区的界限 则较多地强调构造和地貌因素 中部个别地区则采用土质为指标 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根据我国地理 地貌 气候等因素 以均温等值线和三阶梯的两条等高线作为 一级区划的标志 一 全年均温 2 等值线 在一般情况下 地面大气温度达到 2 时 地面土开始冻结 因此 它大体上是区分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的界线 二 一月份均温 0 等值线 是区分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的界线 三 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的两条等高线 1 1000m 等高线 走向北偏东 自大兴安岭 南下太行山 伏牛山 武当山 雪峰山 九万山 大明山至友谊关而达国境 2 3000m 等高线 走向自西向东 后折向南 西起帕米尔 沿昆仑山 阿尔金山 祁连山 南下西倾山 岷山 邛崃山 夹金山 大小相邻 锦屏山 雪山 云岭而达国境 由于三级阶梯的 存在 通过地形的高度和阻隔 使其气候具有不同的特色 也成为划分一级区 划的主要标志 一级自然区划 根据不同地理 气候 构造 地貌界线的交错和叠合 将我国划分为七个一级 自然区 即 北部多年冻土区 东部温润季冻区 黄土高原干湿 过渡区 东南湿热区 西南潮暖区 西北干旱区 青藏高寒 区 陕西省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和特点 陕西省境内被划分为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 平均温度 一月 0 平均最大冻深 cm 20 140cm 潮湿系数 K 0 25 1 0k 地势阶梯东部 1000m 等高线以西 西南 3000m 等高线以东 精品文档 5欢迎下载 新构造特征 大面积上升 幅度不大 夹有长条形中等沉降 土质带黄土为主 一级区划自然条件的筑路特征 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公路工程的自然条件特点为东部温润季冻区向西北干旱区 和西南潮暖区的过渡区 以集中分布黄土和黄土状土为其主要特点 地下水位 深 土基强度较好 边坡能直立稳定 公路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粉质大孔性黄土 的冲蚀和与遇水湿陷 因为湿度较低 翻浆自东向西 自北向南显著减轻 新 构造活跃的西部地震较少 病害较多路基路面的设计要求路面结构组合的特点 是必须选择不透水的面层或上封闭层 以防止雨水下渗造成黄土湿陷 潮湿地 段应注意排水以保护路基 对路肩横坡的设计应使水迅速排出 掺灰类结构物 层是稳定的路面基层结构 在石料基层下增设砂砾底基层 亦为本区常用 陕 西省地区的黄土分布主要为风成黄土 具有明显的低密度 低含量水和高孔隙 的特点 地形起伏 沟谷纵横 梁赤交错 水土流失较严重 黄土地层基底褶 皱强烈 沟谷及冲沟切割强烈 给公路修筑与养护带来很大困难 公路面临的 主要问题是粉质大孔性黄土的冲蚀和与遇水湿陷 路基路面的设计要求 路面结构组合的特点 是必须选择不透水的面层或上封闭层 以防止雨水下渗 造成黄土湿陷 潮湿地段应注意排水以保护路基 对路肩横坡的设计应使水迅 速排出 掺灰类结构物层是稳定的路面基层结构 在石料基层下增设砂砾底基 层 亦为本区常用 二 三级区划 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二级区划仍以气候和地形为主导因素 但具体标志与一级区划有显著差别 一 级自然区有其共同标志 二级区的划分则需因区而异 将上述标志具体化或加 以补充 其标志是以潮湿系数 K 为主的一个标志体系 潮湿系数 K 值按全年 的大小分为六个等级 过湿区 K 2 00 中湿区 2 00 K 1 50 湿润区 1 50 K 1 00 润干区 1 00 K 0 50 中干区 0 50 K 0 25 过干区 K 0 25 二级自然区 根据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在全国七个一级自然区划内又分为 33 个二 级区和 19 个副区 亚区 共有 52 个二级自然区 它们的区界与名称如下 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见附录三 北部多年冻土区中有 1 连续多年冻土区 2 岛状多年冻土区 区划 的特征与指标如表 3 0 2 1 东部温润季冻区中有 1 东北东部山地润湿 冻区 1a 三江平原副区 2 东北中部山前平原重冻区 2a 辽河平原冻 融交替副区 3 东北西部润干冻区 4 海滦中冻区 4a 冀北山地副区 4b 旅大丘陵副区 5 鲁豫轻冻区 5a 山东丘陵副区 区划的特征与指 标如表 3 0 2 2 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中有 1 山西山地 盆地中冻区 1a 雁北张宣 副区 2 陕北典型黄土高原中冻区 2a 楡林副区 3 甘东黄土山地区 精品文档 6欢迎下载 4 黄渭间山地 盆地轻冻区 东南湿热区中有 1 长江下游平原润湿区 1a 盐城副区 2 江淮丘陵 山地润湿区 3 长江中游平原中湿区 4 浙闽沿海山地中湿区 5 江南丘陵过湿区 6 武夷南岭山地过湿区 6a 武夷副区 7 华南沿海台风区 7a 台湾山地副区 7b 海南岛西部润干 副区 7c 南海诸岛副区 西南潮暖区中有 1 秦巴山地润湿区 2 四川盆地中湿区 2a 雅安 乐山过湿副区 3 三西 贵州山地过湿区 3a 滇 南桂西润湿副区 4 川 滇 黔高原干湿交替区 5 滇西横断山 地区 5a 大理副区 西北干旱区中有 1 内蒙草原中干区 1a 河套 副区 2 绿洲 荒漠区 3 阿尔泰山地冻土区 4 天山 界山山地 区 4a 塔城副区 4b 伊黎河谷副区 青藏高寒区中有 1 祁连 昆仑山地区 2 柴达木荒漠区 3 河源山原草甸区 4 羌塘高原冻土 区 5 川藏高山峡谷区 6 藏南高山台地区 6a 拉萨副区 陕西省二级区划的主要依据和特点 黄土区 1 位置分布与特点 在该区域黄土区主要位于黄土高原西部以及陕北 最低 月温小于 0 年平均降雨量 250 500 毫米 年蒸发量 1000 毫米的干旱区 和半干旱区 其特点 在该区黄土层高达数 十米甚至几百米 地形起伏大 河流阶地两岸落差可达 100 米以上 由于长时 间受水蚀和风蚀的作用 存在着塬 峁 梁 掌地 阶地 冲沟等区域地貌特 征 同时还存在黄土墙 黄土柱 黄土坑 黄土桥等微地域特征 由于黄土 区处于我国干旱地带且大气降水难以储存 故植被覆盖率低 大多为不毛之地 偶尔有低矮的灌木杖地出现 不良地质段多 自然灾害多发区 存在侵蚀 黄土滑坡 黄土崩塌 风蚀坑 陷穴 泥流等 在雨后 黄土吸水形成湿陷状 态 非常不利 于路基的稳定 各二级区自然条件的筑路特征 1 山西山地 盆地中冻 主要自然病害 翻浆 冲沟 泥石流 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河谷盆地有次生黄土分布 边坡稳定不如典型黄土 春季公路翻浆 山区有山 洪 泥石流等病害 1a 雁北张宣副区 主要自然病害 翻浆 冲沟 泥石流 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公路冬季有冻胀 春季翻浆相当严重 是公路主要病害 石灰岩分布广 筑路 材料较多 2 陕北典型黄土高原中冻 主要自然病害 冲沟 湿陷 黄土溶洞 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有典型原 梁 峁地貌 除塬 梁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工业大数据平台架构设计与行业解决方案报告
- 2025-2030工业大数据可视化平台功能演进与用户体验报告
- 濮阳安全工程师培训课件
- 建党立卡户申请书
- 暂缓缴款申请书
- 活动服装申请书
- 驳回鉴定申请书
- 话剧社申请书英语
- 大病互助申请书
- 潜艇使用与安全课件
- GB/T 45860.1-2025光纤激光束焊机的验收试验第1部分:光纤输送机的激光组件
- 卒中后抑郁症的中医治疗
- 2025年4月自考00155中级财务会计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 DB50∕T 1653-2024 林区森林防火及森林质量提升专项规划编制导则
- 道路工程培训课件
- DGTJ08-2004B-2020 建筑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技术标准
- 制冰厂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国庆假期大学生安全教育
- 快递业务流程标准化管理
- 中班健康魔法消气屋课件
- 呼吸内科出科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