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修复题库解析_第1页
车身修复题库解析_第2页
车身修复题库解析_第3页
车身修复题库解析_第4页
车身修复题库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车身修复题库 1 判断题 1 轿车车身校正工位的安全操作空间是 长度一般为 8 10m 宽度一般为 5 6 5m 2 维修时断开蓄电池的原因是为了节省蓄电池的电量 3 钣金件的展开放样技术在轿车修理中的应用很普遍 4 车身结构主要分为车架式和整体式两种 5 车门加强梁都不适宜校正 应当更换 6 在修理中对钢板进行加热的目的是消除钢板内部的应力 而不是过度加热来 软化钢板以方便修理 7 在修理中发现一些未被检查到的损伤 可以不必重新进行损坏分析 继续修 理 8 对于车身上部的测量重点是板件之间的配合情况 9 在校正中是通过塔柱来监控整个校正过程的 10 整个车身在修理时 要用 从外到里 的顺序完成修理过程 11 对于薄金属板 防止焊接熔穿的方法是控制焊接接头附近的热量 12 对车身焊接时 要采用不会降低车身原有强度和耐久性的焊接方法 13 许多拱起部位上的收缩区 都可以采用铁锤在垫铁上敲击的方法 使它恢复 到原来的高度 14 用外形修复机焊接时 要把垫圈紧紧压到板件上才能焊住 15 车身上的防撞吸能区 在修复中尽量不要进行切割分离 16 所有损坏的塑料件都可以维修后再继续使用 17 维修加强型塑料件时 为了增加强度 可以使用金属板填料 18 玻璃使用黏合剂固定时 原先的黏合剂要全部清除 不能继续使用 19 更换安全气囊时 要断开所有的电源 熔断丝及模块 20 车身修复中常用的防腐方法是涂油漆 21 车身修复工作区一般分为钣金加工检查工位 钣金加工校正工位 车身校正 工位和材料存放工位等 22 车身修复操作中 惰性气体保护焊操作的用电量最大 23 在车身修复操作中不要穿着过于宽松的衣服 24 拧紧车身上的紧固件时 一直要到拧不动时为止 必要时可用加长杆 25 车身修复操作时 地面要保持干净 无水 26 车身修复操作时 所用电动工具和设备的电源线应该正确搭铁 27 对燃油箱可以使用氧乙炔焊进行焊接操作 28 在使用惰性气体保护焊进行焊接时 只佩戴好防护面具即可 29 在焊接时最好穿绝缘鞋 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30 在调漆间附近可以使用割炬或焊接设备进行操作 31 在研磨钢板时 需要佩戴耳罩 32 安全鞋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长时间站立脚部疲劳 33 对车身板件进行焊接或用等离子弧切割时 要做好其他部件的防护工作 防 止火灾的发生 34 在调漆间附近可以使用割炬或焊接设备进行操作 35 液压举升装置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支撑车辆 36 维修时断开蓄电池的原因是为了节省蓄电池的电量 37 一种区分汽车左侧和右侧的方法是站在汽车前面 右手就是汽车的右侧 左 手就是汽车的左侧 38 钣金件的展开放样技术在客车或货车修理中的应用很普遍 39 弯管机的转盘与滚轮的圆弧槽 应与管子外径相符 以保证管子在弯曲时不 致产生椭圆形截面 40 如管材弯曲壁厚减薄过多 甚至破裂 则需将芯棒向前移动一定距离 41 液压缸有多种类型 按结构特点分为活塞式 柱塞式和组合式三大类 42 车架有足够的坚固度 在发生碰撞时能保持汽车其他部件的正常位置 43 前置后驱汽车前车身的强度 比前置前驱汽车前车身的强度大 44 整体式车身刚性较大 有助于向整个车身传递和分散冲击能量 使远离冲击 点的一些部位也会有变形 45 当碰撞程度相同时 整体式车身的损坏要比车架式车身的损坏简单 46 四轮驱动汽车的前车身与前置前驱汽车的前车身类似 中 后车身与后轮驱 动汽车的中 后车身类似 47 当代大客车采用发动机后置 横置 后轮驱动方式 48 基础承载式客车结构的车身侧围腰线以下部分和车顶都是主要承载件 49 客车蒙皮与骨架焊接 一般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 单面点焊 电阻点焊 钎焊等 50 车身上用的钢材是低碳钢和高碳钢 51 高强度钢受到碰撞时不容易变形 但是一旦变形后 它比低碳钢更难修复到 原来的形状 52 回火处理用来增加硬度 它是将淬火处理过的材料 再次加热到 200 然 后冷却的一种热处理过程 53 钢化玻璃在受到冲击破碎时 会分裂成带钝边的小碎块 对乘客不易造成伤 害 54 汽车虽然只有一个方向的碰撞 但损伤却可能发生在两个方向上 55 车架式车身上各类损伤发生的次序为 上下弯曲 左右弯曲 断裂变形 菱 形变形和扭转变形 56 整体式车身的汽车发生碰撞时 除了碰撞点的损伤外 远离碰撞点的部位也 会有损伤 57 轨道式量规和麦弗逊撑杆式中心量规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使用 也可作为单独 的诊断工具使用 58 自由臂电子测量系统可以实时测量出测量点的数据 59 超声波电子测量系统可以实时测量出测量点的数据 60 如果车身中部发生碰撞 则要对中部进行整修 直到中部四个基准点有三个 点的尺寸恢复了 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测量 61 使用超声波电子测量系统测量时 可以任意选择测量头安装在测量孔上 62 对于车身所有板件变形 都可以使用按输入力相反方向拉伸的方法 63 变形复杂的构件 在拉伸恢复过程中 其强度和变形也随着改变 因此拉伸 力的大小和方向就需要适时改变 64 拉伸中不断重复停止拉伸 保持 放松 再拉伸的过程 是为了消除内部的 应力 65 使用惰性气体保护焊后要做好防腐工作 而电阻点焊焊接后不用 66 不论哪种焊接方法 焊接之前的焊接部位清洁非常重要 否则会影响焊接强 度 二 选择题 1 使用灭火器时应该对准火焰的 C A 上部 B 中部 C 根部 2 防护效果最好的呼吸器是 B A 滤筒式呼吸器 B 供气式呼吸器 C 防尘式呼吸器 3 焊接时戴焊接头盔的主要目的是 A A 防止紫外线伤害眼睛 B 看清楚焊接位置 C 保护脸部皮肤 4 在对小的板件打孔时 B 是正确的 A 用手握紧后打孔 B 用台虎钳夹紧后打孔 C 用脚踩紧后打孔 5 在使用液压举升机时 操作者应该站在 B A 液压举升机的正面 B 液压举升机的侧面 C 液压举升机的下面 6 用举升机举升车辆时 C 是对的 A 直接举升 B 在举升中要不断停下检查 C 举升 150mm 后停下检查后再举升 7 移动式液压千斤顶降低高度时 要 B A 顺时针慢慢转动手柄 B 逆时针慢慢转动手柄 C 可以快速逆时针转动手柄 8 焊接时佩戴的防护镜片是 B 的 A 茶色 B 深色 C 咖啡色 9 A 可对滤筒式呼吸器进行负压测试 A 手掌放到滤芯上并吸气 B 手掌放到滤芯上并呼气 C 手掌罩住呼气器并呼气 10 使用有 2500r min 标记的砂轮时 砂轮转速 C r min A 可以高于 2500 B 必须为 2500 C 必须低于 2500 11 C 不是车身的结构性部件 A 前立柱 B 后纵梁 C 后侧围板 12 车架式车身在碰撞时主要由 B 吸收能量 A 主车身 B 车架 C 横梁 13 目前货车上使用的车架是 A A 梯形车架 B X 形车架 C 框式车架 14 整体式车身的 B 刚性最大 A 前车身 B 中车身 C 后车身 15 在前置前驱汽车的车身上 由 C 来支撑减振器 A 前横梁 B 前纵梁 C 前挡泥板 16 发动机纵向放置在前车身的 B 上 A 中间梁 B 前悬架横梁 C 后纵梁 17 B 是整体式车身前车身的部件 A 门槛板 B 前纵梁 C 中立柱 18 在整体式车身发动机舱部位 B 没有吸能区设计 A 纵梁 B 横梁 C 挡泥板 19 前置前驱汽车的发动机是 C A 纵向放置 B 横向放置 C 既有纵向放置 也有横向放置 20 车门内外板通常是用 B 方式连接的 A 焊接 B 折边 C 螺栓 21 发动机罩的加强梁是通过 B 连接在内板上的 A 折边 B 点焊 C 螺栓 22 前置前驱汽车的横置发动机有 B 点固定支撑 A 3 B 4 C 5 23 客车的蒙皮使用 B 连接在骨架上的 A 螺栓 B 焊接 C 折边 24 前置前驱纵置发动机是由 A 支撑的 A 前悬架横梁 B 中间梁 C 散热器支架 25 当代整体式车身上 应用超高强度钢的部件是 A A 中立柱 B 门槛板 C 翼子板 26 热轧钢板的厚度一般是 C mm A 1 2 8 B 1 4 8 C 1 6 8 27 冷轧钢板的厚度一般是 A mm A 0 4 1 4 B 0 4 1 6 C 0 4 1 2 28 采用高强度钢制造车身前部构件后 其强度 C A 变大 B 变小 C 不会变化 29 在车身上 C 损坏了不允许修理 只能更换 A 前立柱 B 前纵梁 C 保险杠加强梁 30 高强度 低合金钢的加热温度不能超过 B A 360 480 B 370 480 C 370 490 31 高强度 低合金钢的加热时间不能超过 A min A 3 B 4 C 5 32 双相钢一般用来制造车身的 B A 保险杠 B 前纵梁吸能部件 C 挡泥板 33 当代车身上应用高强度钢的比例可以达到 C A 30 B 40 C 50 34 高强度钢内部晶粒变大熔合后 强度 C A 不变 B 变大 C 变小 35 对高强度钢进行 600 加热后冷却 相当于对它进行了 B A 正火处理 B 退火处理 C 淬火处理 36 车身上 应用双面镀锌的部件有 C A 车顶板 B 门槛板 C 发动机罩 37 车身上 应用单面镀锌的部件有 C A 挡泥板 B 车门 C 车顶板 38 夹层制振钢板用于车身 C A 地板 B 前围板 C 后舱隔板 39 铝的密度大约是钢铁的 A A 1 3 B 1 4 C 1 5 40 塑料的比强度 A 钢铁的比强度 A 高于 B 低于 C 等于 41 塑料的缺点是 B A 比强度小 B 耐热性低 C 吸振性差 42 环氧树脂中加入的乙二胺是 C A 增韧剂 B 稀释剂 C 固化剂 43 以下哪个不属于钣料拉形的成形过程 D A 弯曲 B 拉形 C 补拉 D 加压 44 在手工成形中 打薄 放边的主要缺点是 A A 厚度不够均匀 B 粗糙 C 变形不够 D 易出现裂纹 45 以下矫正方法哪种是错误的 B A 机械矫正 B 液压矫正 C 火焰矫正 D 手工矫正 46 锉刀按齿纹的粗细不同又可分为粗挫 中挫 细挫和 D 等 A 普通锉 B 特种锉 C 整形锉 D 油光锉 47 A 时用较宽的刮刀 施较大的压力 并做较长的行程刮去较多的金属 层 A 粗刮 B 细刮 C 精刮 D 舌削平面 48 以下哪种材料不能焊接 C A 铸铁 B 铜合金 C 铝合金 D 低碳钢 49 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 C 的能力 A 变形 B 冲击 C 变形和破坏 D 冲击和振荡 50 假想将机件的倾斜部分旋转到与某一选定的基本投影面平行后 再向该投影 面投影所得到的视图称为 D A 基本视图 B 斜视图 C 局部视图 D 旋转视图 51 C 是指制定和贯彻技术标准的全过程 A 技术标准 B 基础标准 C 标准化 D 测量误差 52 一般金属材料的阻值 B A 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B 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C 变化不定 D 与温度无关 53 以下哪种不属于铆缝形式 D A 搭接 B 单盖板对接 C 双盖板对接 D 交叉对 接 54 双柱托举式举升器属于 C 举升器 A 车下顶举式 B 局部 C 车侧托举式 D 车上顶举 式 55 汽车后桥壳弯曲校正的方法一般采用 B 校正 A 敲击 B 热压 C 冷压 D 火焰 56 车身维修车间所使用的压缩空气的压强是 B MPa A 0 4 0 8 B 0 5 0 8 C 0 3 0 8 57 游标卡尺主尺刻度间距是 1mm 游标刻度间距是 0 9mm 其误差是 A mm A 0 1 B 0 2 C 0 05 58 发动机纵向放置在前车身的 B 上 A 中间梁 B 前悬架横梁 C 后纵梁 59 整体式车身防止侧面撞击的主要部件有 A A 门槛板和中立柱 B 中立柱和地板 C 中立柱和车门 60 热轧钢板的厚度一般是 C mm A 1 2 8 B 1 4 8 C 1 6 8 61 比较复杂的车身损坏 需要使用 B 来检查悬架和整个车身的损伤情况 A 轨道式量规 定心量规 B 三维测量系统 C 钢卷尺 62 车身前部发生碰撞进行校正时 最先校正的是 C A 车身前部 B 车身后部 C 车身中部 63 在实际测量时 车辆的基准面和测量系统的基准面 C A 要求完全重合 B 只要求平行 C 重合或平行都可以 64 拉伸时 操作人员要站在塔柱的 C A 前面 B 后面 C 侧面 65 车身板件变形恢复后 内部还存在应力的原因是 A A 内部晶粒的变形没有恢复 B 使用了高强钢 C 拉伸时测量不及时 66 对 1mm 钢板进行电阻点焊时 两个焊点之间的最小间距是 B mm A 16 B 17 C 18 67 进行正常软钎焊时 钎焊部位是 A 色 A 银灰 B 浅蓝 C 淡黄 68 车门板中间和边缘的强度是 B A 中间高 边缘低 B 中间低 边缘高 C 中间和边缘相同 69 使用钣金锤敲打时应垂直敲击 两个落点的距离最好是 B mm A 5 B 10 C 20 70 对前纵梁切割操作时 B 的做法是错误的 A 不能切割有波纹或凹痕加工的表面 B 为了保证整个前纵梁的吸能效果 必须更换整个纵梁 C 可以在规定区域进行切割 71 关于塑料件维修的说法 正确的是 C A 热塑性塑料必须用焊接来修复 B 热固定塑料也可以用焊接来修复 C 热塑性和热固定的塑料都能用黏结修复 72 关于玻璃升降器 C 的说法是错误的 A 玻璃升降器可以是手动的 也可以是电动的 B 玻璃升降器可以使用一个或两个升降臂 C 手动的和电动的玻璃升降器的升降原理不一样 73 对行驶速度为 A km h 的车辆实施紧急制动 可验证安全带是否起作 用 A 10 25 B 20 35 C 30 45 74 车身密封剂或密封胶可以用在车身 C 上 A 中立柱 B 门槛板 C 地板 75 对车身上裸露的外表面进行防腐处理时 C 是错误的 A 使用刻蚀和转化涂料 B 在喷涂前除去任何杂物和消声材料 C 排气管 消声器等部件腐蚀严重 也要涂刷涂底层化合物 76 玻璃用密封胶固定后 黏合剂需要固化 B h A 3 4 B 6 8 C 8 10 77 拆卸车门装饰板时 C 的做法是正确的 A 用螺丝刀撬开塑料卡夹 B 用叉状工具在两个卡夹之间撬动 C 用叉状工具在卡夹头部撬动 78 钻除焊接式车门铰链的焊点时 要用 C mm 直径的钻头 A 8 B 10 C 12 79 车门铰链在重新焊接到立柱上时 要采用 C A 电阻电焊 B 气体保护焊的塞焊 C 气体保护焊的连续焊 80 主动安全带和被动安全带各使用 B 个安全带卷收器 A 1 和 2 B 2 和 1 C 1 和 1 81 安全气囊的碰撞传感器一般安装在汽车 B A 中部 B 前部 C 后部 82 碰撞传感器是通过 B 来感知碰撞的 A 变形 B 惯性力 C 位移 83 修复车窗的升降机构时 升降机构的 A 是升降是否灵活的关键 A 定位 B 强度 C 刚度 84 B 塑料在燃烧时会有熔滴产生 A 热固性 B 热塑性 C 热固性和热塑性 85 A 塑料的弹性好 A 热塑性 B 热固性 C 热固性和热塑性 86 对塑料焊接前 一般要在塑料件 C 位置进行进行焊接测试 A 表面 B 侧面 C 背面 87 塑料件正式焊接前要进行临时点焊 A 的做法是错误的 A 使用圆形焊头 B 临时点焊时不使用焊条 C 焊接前要先固定好位置 88 加强型塑料件维修用的工具主要是 A A 黏合剂枪和搅拌配料器 B 电热工具 C 超声波焊枪 89 在车身上切割塑料件时 切割深度限制在 B mm 范围内 A 3 B 6 C 10 90 调和黏合剂时 不适合 C A 戴护目镜 B 穿长袖工作服 C 戴防尘口罩 91 玻璃纤维加强型复合塑料件是用 A 固定在车身骨架上的 A 黏结方式 B 螺栓 C 铆钉 92 根据 A 来更换损坏的塑料件 A 损坏的面积 B 定损人员的决定 C 价格的高低 93 塑料焊接的第一个步骤是 B A 塑料件定位 B 表面预处理 C 打磨 94 熔流塑料焊接是无空气焊接方法中最常用的 它一般用在 C A 单面维修 B 双面维修 C 单面维修和双面维修 95 修理车身上的 SMC 塑料板件时 可以 A A 用黏合剂黏结 B 用塑料焊接 C 用黏结和焊接两种方式 96 用等离子切割钢板的厚度在 3mm 以上时 切割枪要和工件呈 B 角 A 30 B 45 C 60 97 清除焊点时 A 的操作方法是错误的 A 要清理掉所有的焊点油漆 B 不能破坏下层板 C 可以用钻和磨削的方法切割 98 用砂轮磨削分割板件上的连续焊缝 砂轮盘与工件的角度是 A A 45 B 30 C 60 99 车身上电弧钎焊焊接的板件可以用 A 的方法分离 A 砂轮切除钎焊 B 钻头切割 C 氧乙炔焊枪或丙烷焊枪熔化钎焊的金属 100 门槛板内的插入件要用 C 的方法固定 A 点焊 B 定位焊 C 塞焊 101 门槛板的 A 在更换时可以采用搭接方式连接 A 外板 B 加强板 C 内板 102 由三层板组成的门槛板 在更换时使用 B 的方式连接 A 插入件对接 B 无插入件搭接 C 无插入件对接 103 车身前立柱切割后 可用 C 的方式连接 A 搭接 B 无插入件对接 C 有插入件对接 104 车身封闭梁不能采用 B 的方式连接 A 插入件对接 B 搭接 C 偏置对接 105 车身立柱下端是主要的锈蚀部位 一般锈蚀面积超过 C 时 应该采用 局部截换的工艺方案 A 1 2 B 1 3 C 1 4 106 最快速拆卸车门外板的方法是用 C A 等离子切割 B 焊点转除钻 C 砂轮磨削 107 安装新车门面板前要使用密封剂 涂抹密封剂的厚度是 B mm A 2 B 3 C 4 108 对车身中立柱进行切割时 应该注意 C A 不能在中间位置进行切割 B 不能在下部位置进行切割 C 不能切割安全带固定位置 109 车身的 C 损坏后不可以切割更换 要整体更换 A 门槛板 B 前纵梁 C 车门加强梁 110 更换 C 的过程中 安装必须用测量的方式进行 A 车门槛外板 B 后侧围板 C 散热器支架 102 行李舱地板在更换时可以采用 A 的方式连接 A 搭接 B 对接 C 偏置对接 103 对更换的板件清洁时 B 的做法是错误的 A 可以用氧乙炔清洁油漆 B 要打磨掉镀锌层以利于焊接 C 对钢板加热 磨削时 钢板不能变色 104 B 是封闭梁结构 A 后顶侧板 B 前纵梁 C 地板 105 板件变形后 在弯曲部位强度会 A A 增强 B 不变 C 下降 106 车门板中间和边缘的强度是 B A 中间高 边缘低 B 中间低 边缘高 C 中间和边缘相同 107 可用氧乙炔火焰的 C 对钢板进行收火处理 A 中性焰 B 氧化焰 C 碳化焰 108 板件发生凹陷铰折后 直接把它弯曲回原先的形状 板件长度会 C A 变长 B 不变 C 变短 109 修复凹陷铰折的办法是 C A 修复形状后再加热拉伸 B 通过两个方向拉伸 C 边拉伸边加热 110 车身板件的折损类型有 B 种 A 3 B 4 C 5 111 单曲拱形的板件受到下压力作用产生变形 在纵向和横向上所受到的是 A A 拉伸力和压缩力 B 压缩力和拉伸力 C 拉伸力和拉伸力 112 直接碰撞点应 C 修理 A 最先 B 在中间阶段 C 最后 113 外形修复机是通过 B 把垫圈焊接在钢板上的 A 电弧加热 B 电阻热 C 火焰加热 114 用钣金锤敲击时 发力部位是 B A 手指 B 手腕 C 手臂 115 铁锤在垫铁上的敲击法可以修理 A 损伤 A 小的凹陷 B 大的凸起 C 板件上的拉伸区 116 拱起的损伤 应该 A 进行修理 A 先从最低点 B 先从最高点 C 先从中间 117 对板件进行热收缩时 要先从 C 开始 A 最高点 B 中间位置 C 最低点 118 用氧乙炔火焰进行热收缩时 焰心到金属板的距离是 A mm A 3 B 4 C 5 119 橡胶锤可以修复 A 变形 A 大面积凹陷 B 大面积拱形 C 小面积凹陷 120 在平板上会发生 A A 单纯铰折 B 凹陷铰折 C 单纯卷曲 121 热收缩时使用垫铁的作用是 C A 使金属稍微回弹 B 整平金属 C 支撑金属 122 表示的含义是 A A 粗糙度的最大值为 3 2 m 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 B 粗糙度的最大值为 3 2 m 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 C 粗糙度的最小值为 3 2 m 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 123 形状公差有 C 种类型 A 2 B 3 C 4 124 车身坐标线的间隔为 C mm A 150 B 50 C 100 125 圆锥展开后是 A A 扇形 B 圆形 C 矩形 126 用敲击法检验钣金时 B 说明还存在缺陷 A 声音清脆 B 响声沙哑 C 声音响亮 127 剪床通过 B 的运动来剪切板件 A 下剪刀 B 上剪刀 C 工作台 128 当板厚增加时 剪床的剪刃间隙应 C A 调小 B 比板厚小 C 调大 129 剪床是通过 B 把主轴旋转运动转变为刀板上下运动 A 滑块 B 曲柄销 C 连杆 123 剪床是通过曲柄销把 A 的旋转运动转变为刀板的上下运动 这是剪床 运动部分的关键 A 主轴 B 从动齿轮 C 主动齿轮 131 液压传动是依靠液体 A 中的压力来实现运动和动力传递的 A 在密封容积变化 B 在容积压强变化 C 在容积传动力的变化 132 C 是执行元件 A 溢流阀 B 齿轮泵C 液压缸 133 液压系统是通过 A 实现运动和动力传递 A 工作介质 B 力的传动C 机械元件 134 液压千斤顶起重机械的原理是通过液压装置的作用使力发生 C A 缩小 B 传递 C 放大 135 液压动力元件是把 B 提供给系统 A 压力油B 机械能 C 动力能 136 单作用叶片泵在转子每转一转过程中 吸油压油各 A 次 A 一 B 二 C 三 137 柱塞泵常做成 C A 低压泵B 中压泵 C 高压泵 138 齿轮泵是一种常用的液压泵 它的主要缺点是 A A 噪声大B 体积小 C 自吸性能不好 139 溢流阀主要是用于溢去系统多余油液 并让压力 A A 基本恒定B 增加 C 减小 140 直动型溢流阀一般只能用于 B A 高压大流量 B 低压小流量C 低压大流量 141 车身修复测量的基本长度单位是 A A 毫米 mm B 米 m C 厘米 cm 142 游标卡尺是应用 B 制成的 A 螺旋微动原理 B 游标读数原理 C 旋转原理 143 车门外板更换时可以使用哪种焊接方法 B A 气体保护焊塞焊 B 电阻点焊 C 气体保护焊点焊 144 门槛板在更换时如果要使用插入件 长度一般是多少 B A 10 mm 20 mm B 15 mm 30 mm C 20 mm 30 mm 145 使用米桥尺进行测量时 后基准点由于拉伸向左偏移了 50mm 后面测量时 应该怎样调整 C A 宽度读数都加 50mm B 宽度读数都减 50mm C 重新找基准后再测 量 146 气体保护焊焊接铝板时 焊炬的焊接角度是多少 C A 10 20 B 10 15 C 5 15 147 气体保护焊焊缝产生气孔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A A 焊丝上有锈迹或水分 B 电流过大 C 焊接速度太 快 148 高强度 低合金钢的加热温度不能超过多少度 C A 360 480 B 370 490 C 370 480 149 逆时针转动扳手时 要怎样操作 A A 张开五指手掌推动 B 握紧扳手推动 C 握紧扳手拉动 150 在整体式车身上 减震器由那个部件来支撑 B A 挡泥板加强件 B 挡泥板 C 纵梁 151 前纵梁与哪个部件焊接连接在一起 A A 挡泥板 B 前围上盖板 C 翼子板 152 用惰性气体保护焊用 0 6 的焊丝焊接 0 8 mm 的板件时 焊接电流是多少 B A 20 A 30 A B 30 A 40 A C 40 A 50 A 153 惰性气体保护焊焊接 0 8 mm 的钢板时 焊接速度是多少 A A 1 1 m min B 1 3 m min C 1 m min 154 哪种热处理后可使材料的内部组织稳定 以增加韧性 C A 正火处理 B 淬火处理 C 回火处理 155 当车辆碰撞后 车门下垂 中立柱上部车顶板有凹陷 碰撞力的传递情况 是怎样的 B A 碰撞力不会传递到车辆后部 B 碰撞力会传递到车辆后部 C 不确定 156 在整体式车身发动机舱部位 那些部件没有吸能区设计 C A 纵梁 B 发动机罩 C 前围板 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