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封网施工技术探讨_第1页
跨越封网施工技术探讨_第2页
跨越封网施工技术探讨_第3页
跨越封网施工技术探讨_第4页
跨越封网施工技术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5 页 跨越封网施工技术探讨跨越封网施工技术探讨 摘要 随着新建送电线路工程的迅猛发展 电力线路跨越被跨越物如带电电 力线路 高速公路 铁路 航道等越来越多 跨越封网施工至关重要 根据实 际地形条件 选择安全可靠 技术可行 搭设简单 封网费用小的跨越架是每 个施工项目部技术人员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 本文从独立抱杆跨越架 整档封 网 连续整档封网 塔身对地封网等对各种封网跨越施工进行探讨 以期抛砖 引玉 关键词 跨越封网 整档封网 连续封网 塔对地封网 1 前言前言 现在高压架空送电线路发展迅速 新建电力线路跨越被跨越物如各种电压 等级的带电电力线路 高速公路 铁路以及高架桥等等会越来越多 施工单位 已经积累了多种跨越封网的技术 其中最普遍的是毛竹架搭设跨越架 封网低 压电力线路 一般道路等 此法已经非常成熟 但对于现在的超高压电力线路 超高 独立抱杆的封网技术 随后发展到塔对地封网 跨越档全封网 连续跨 越档连续超宽的被跨越物等就作用有限 或者根本就无法搭设 在此基础上 渐渐发展了封网的技术 这些施工方法的开展 有效解决了跨越施工的难题 提高了跨越施工的安全性 避免了恶劣气候条件下的跨越架垮塌而造成的危险 本文拟对封网的各种形式和承载索的固定方式这两个方面对跨越方法进行了介 绍 不同的承载索固定方式和封网形式配合 形成不同的跨越架的搭设 希望 能为以后的架线施工形成一套成熟通用的跨越施工的最佳方案 提高施工效率 缩短施工工期 确保施工安全提供一点参考 2 封网施工的形式封网施工的形式 2 1 对于平面式一种形式即采用水平网的结构 即在两承载绳之间安装封网绳 其结构如下图 1 本方法的特点是封网宽度可以根据现场实际需要进行调节 封网绳做的可以超过 5m 以上 适合在当地线和导线在水平方向上距离过大而没 有合适的绝缘棒封网 第 2 页 共 15 页 承载绳 承载绳 承载滑车 封网绳 图 1 绝缘绳封网 利用本封网形式可以保证封网的宽度 对于地线与导线在水平距离过大 保护水平距离不够的情况 另外在对于双回路铁塔封网 也可以利用该方法 整体封网左右两相 宽度根据实际情况定制封网绳的长度 2 2 平面式绝缘网封网 其中绝缘网和承载绳基本在一个平面上 主承载绳展放完毕后 封网有平面式封网和吊桥式封网 对于从安全角度 考虑 建议采用吊桥式封网 所谓的平面式封网就是利用绝缘网直接在承载绳 上进行安装 其高度基本和承载绳等高 其封网步骤如下 2 2 1 绝缘网用 6绵纶绳作网绳 网孔500 500毫米 规格为4米 10米 每张 网之间用5米玻璃钢管连接 支撑和控制两根主绳之间的间距 用 12作牵引绳 拖封网用 牵引绳与架体连接时应用木材 麻布衬垫 防止被钢材切割 磨 损 2 2 2 在每根 18迪尼玛绳上 间隔1 5m悬挂金属滑环 每张绝缘网端部挂尼龙 滑车 滑环下端挂上尼龙网 用 8迪尼玛绳将尼龙网从一侧架体引向加另一 侧架体 并将网的牵引绳固定在二端架体上 加预张力100 150kg 2 2 3 用二根 8迪尼玛绳同时慢慢拖动网绳 施工人员同时挂U形环连接网绳 让网绳在二根 18的迪尼玛绳上平稳拖动 尼龙滑车 U形环 1 5米 玻璃钢管 网绳拖动方向 绝缘网 8迪尼玛绳 18迪尼玛绳 第 3 页 共 15 页 架设好后 应首先观察封网的弧垂 保证封网与被跨越线路地线 的有效净空距离应满足要求 绝缘绳不得受潮 使用前应进行仔细检查 打开晒干 并测量绝缘电阻 现场 使用中采取防止受潮的措施 封网结束后应通过电视监控系统随时观察封网弧垂的变化 在地面通过 5t 手板 葫芦进行调节 2 3 吊桥式封网结构 1 以前传统封网采用的是绝缘网的材料 改进后采用绝缘棒封网 优点是不受 雨雪降水天气影响 不增加主承载绳的负荷 安全且强度高 图 3 绝缘棒实际图 绝缘棒的性能 公称直径 mm 密度 g cm3 弯曲强度 Mpa 泄漏电流 mA 直流击穿耐 电压 kV 302 0 110050 2 现在改用的迪尼玛绳 迪尼玛绳的性能如下 公称直径 mm 线性密度 g m 包护套后直径 mm 包护套后米重 g m 最小破断负荷 kN tf 绝缘棒两头钻绝缘棒两头钻 孔孔 用铁丝作环用铁丝作环 以利悬挂以利悬挂 图 2 绝缘网连接示意图 第 4 页 共 15 页 1818622247 3296 30 20 迪尼玛绳纤维的密度为 0 97 比水轻 伸缩率为 3 8 强度是普通钢材的 1 5 倍左右 同时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 经试验 一根长 3 7 米的迪尼玛 绳在 640kV 的试验电压下持续 5 分钟没有被击穿 很适合做带电跨越的主承载 绳 综合以上迪尼玛和绝缘棒的性能可以看出 整个封网用的材料均为绝缘材 料 主承载绳破断力大 安全系数很高 其中小吊绳用锦纶绳定长定制加工 长度根据实际情况 长度为 0 5 1m 左右 3 现在采用下沉式吊桥封网 能有效保护跑线后导地线的下落位置 使其控制 在封网范围内 图 4 绝缘棒采用吊桥式安装完毕后的实际照片 第 5 页 共 15 页 2m 2m 绝缘棒 锦纶吊绳 眼睛滑车 18迪尼玛承载绳 12尼龙牵引绳 0 5m 18迪尼玛承载绳 眼睛滑车 绝缘棒 2m 5m 图 5 绝缘棒封网示意 第 6 页 共 15 页 3 承载索固定方式承载索固定方式 3 1 搭设跨越架连接 无论跨越线路的交叉角是多少 跨越架必须顺线路搭设 在考虑搭设方案 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3 1 1 现场放样 测量被跨越线路的高度 地线 宽度 边导线之间 与跨越线路的交叉角以及设立跨越架处地面的高度变化 3 1 2 以跨越架临时拉线 45 60 距被跨越线路边导线的空中垂直 距离满足 2 2 表中要求为依据 确定跨越架的高度和距被跨越线路边导线的距 离 3 1 3 在考虑跨越架的高度时必须考虑跨越架的长度以及封顶的弧垂 3 1 4 一侧多层拉线原则上设置在一个地锚 10t 上 每个跨越架均要设 立四方拉线 绝缘封顶 跨越架设接地线 3 1 5 跨越架结构 头部 铝合金带电跨越架塔头 本体 采用 500 断面的钢抱杆 搭设跨越结构 单柱跨越架示意图 1500 1300 90 2m2m 500 x500mm 2m 胶棍 过渡方箱 与500截面扒杆连接 图 6 铝合金带电跨越架塔头 第 7 页 共 15 页 3 1 6 单柱高度 H 不超过 21m 时 采用一层拉线 单柱高度超过 21m 时 采用双层拉线见上图 对于高于 30m 单柱的采用三层拉线 3 1 7 跨越架的施工现场布置 45 60 60 抱杆距被跨线路距离 抱杆高度 h 11拉线 350 350抱杆 跨110kV 5t地钻 60 60 45 5t双联地钻 5t地钻 11拉线 抱杆距被跨线路距离 500 500抱杆 跨220kV 5m 跨220kV 4m 跨110kV 1 5m 跨110kV 2 0m 跨220kV 加道木 加道木 加道木 11拉线 11拉线 面积 600 600的道木 被跨线路地线 被跨线路导线 11拉线 图8 独立抱杆实际封网示意图 11H 架子头 地锚或地钻 手扳葫芦 双沟 500断面扒杆 图 7 单柱跨越架 第 8 页 共 15 页 5t地钻 加道木 绝缘网铝合金架头 11拉线 11拉线 龙政线线路方向 龙政线线路方向 加道木 5t双联地钻 20锦纶绳 被跨越线路方向 跨越架现场布置示意图 图9 封网俯视图 3 2 直接铁塔上架设跨越承载索 直接在导线横担上悬挂滑车 过滑车锚在地 上 见下图图 10 图 10 无跨越架悬挂方式 边相导线承载索的架设 在边导线导线悬挂点处及距离边导线悬挂点 5m 处悬挂一对等长的 15 5 的钢丝绳绳套 钢丝绳套长度一般稍微大于瓷瓶串长 度 这样可以较好的保证导线在一定的放线张力情况下通过该处的封网处 不 宜将滑车提的过高 一侧钢丝绳绳套与 6t 的链条葫芦连接 可以调节这根钢丝 绳的长度 使两侧钢丝绳等长 保持整个封网的主承载绳在同一平面上 钢丝 绳下方挂一个 508 的单轮地线滑车 两个地线滑车等高 另外在铁塔的上曲 臂外侧与下横担处挂一个单滑车 用一根 11 钢丝绳一端与放线的导线滑车相 第 9 页 共 15 页 连 另外一端与塔腿联连的手板葫芦连接 收紧葫芦 使导线滑车向内倾斜在 导线和边导线和地线都处于绝缘吊桥的保护范围内 中导线的跨越承载索的架设 在中导线挂线点两边 2 5m 的导线横担下面各 挂一个 508 单轮地线滑车 两个滑车应平行等高 其迪尼玛绳的架设与边导 线的架设相同 3 3 在横担下用抱杆安装一个假横担 假横担的位置距离导线滑车大约 3m 左 右 保证放线时导线不碰到假横担 承载索固定安装在假横担下方 这样有利 施工人员操作 如果导线横担较长则建议采用直接悬挂的方式 避免长横担起 吊安装的麻烦 俯视图和侧视图见下图 图 11 跨越全景图 第 10 页 共 15 页 27m抱杆 瓷瓶滑车 13钢丝绳 15钢丝绳拉线 5t链条葫芦 10t地锚 15钢丝绳拉线 15钢丝绳拉线 铁塔塔身 铁塔横担 抱杆 跨越电力线 绝缘棒 绝缘棒 10t地锚 5t链条葫芦 5t链条葫芦 5t地钻 5t链条葫芦 16迪尼玛承载绳 图 12 跨越架平面布置图 图 13 双回路悬挂抱杆布置图 第 11 页 共 15 页 3 4 连续利用铁塔固定承载索 图 14 连续封网示意图 对于连续两档及以上的的跨越物 电力线 公路 河道等 可采用连续的 跨越形式 见图 其跨越搭设方法如整档封网 只是中间的塔位不用打拉线 90 90 15钢丝 绳保险 15钢丝 绳保险 500 0 5 50 00 0抱抱杆杆 悬悬挂挂滑滑车车 15钢丝绳拉线 90 90 500 0 5 50 00 0抱抱杆杆 悬悬挂挂滑滑车车 被被跨跨越越电电力力线线1 1 90 90 500 0 5 50 00 0抱抱杆杆 悬悬挂挂滑滑车车 15钢丝绳拉线 被被跨跨越越电电力力线线2 2 5t地锚 第 12 页 共 15 页 这样中间的塔位可以省去大小号侧的地锚 操作比较简单 当然 两端及中间 塔位的承载索悬挂滑车可以是直接悬挂在横担上 不用抱杆 应用的扩展应用的扩展 当连续的三档之内有跨越 中间档没有跨越物 应用连续跨越 承载绳 特别是地质条件为岩石等难以开挖的做地锚时 可以省去两档之间的 地锚开挖 比较省力同时也减少安全隐患 3 5 塔身对地或者抱杆固定承载索 根据实际地形 当铁塔靠近跨越物 如高速公路等 且铁塔本身较高 可 以采用一端利用塔身 另外一端锚在过高速公路的地面上即可 当铁塔距离跨越物一定距离或者铁塔高度不够 其中不能利用一侧塔身另 外锚在地上的方案则采用在一侧利用塔身 一侧立独立抱杆相互之间封网 对两侧铁塔距离跨越物都较远 则在跨越物两侧立独立抱杆或搭设毛竹跨 越架或者整档进行封网 一侧利用塔身 拟采用以下几种方案 3 5 1 施工方法一 用 13 钢丝绳在塔身下横担处引下 跨越跨越物 在跨越物另外一侧距跨 越物适当位置设置 5t 地钻 间距约 5 米左右 一相用两根长度适合的钢丝绳连 接到 3t 手扳葫芦上并连接到地钻上 在跨越跨越物上空用绝缘棒封网 绝缘棒 在塔上系下 在地面牵引 下用滑车连接到承载钢丝绳上 到达预定位置和封 网长度后将绳子系牢在塔身上 3 5 2 施工方法二 一端利用塔身 另外一端利用独立抱杆的施工跨越方式 当地形不允许直接锚在地上或者铁塔高度不够时 可以一端利用塔身 另外一 端立独立抱杆 塔身和抱杆之间封网 第 13 页 共 15 页 图 15 一端利用塔身 另外一端直接锚在地面上的承载跨越方案 高速公路 铁塔 13钢丝绳封网承载绳 绝缘棒封网 5t双联地钻 3t手扳葫芦 一一侧侧利利用用塔塔身身 一一侧侧锚锚在在地地面面高高速速公公路路封封网网示示意意图图 图 16 一端利用塔身 另外一端直接锚在地面上的侧视图 第 14 页 共 15 页 高速公路 铁塔 13钢丝绳封网承载绳 一一侧侧利利用用塔塔身身 一一侧侧锚锚在在独独立立抱抱杆杆高高速速公公路路封封网网示示意意图图 绝缘棒封网 尼龙绳牵引过高速 图 17 利用塔身进行封网的示意图 5 总结 总结 线路工程中 电力线路跨越各种跨越物 根据实际需要搭设各种跨越架 跨越架的搭设原则是安全 简单 经济 在实际搭设中 首先根据地形和被跨 越物的特点 选择合适的承载索固定连接方式 再选择封网的形式 搭设出适 合跨越的跨越架 5 1 毛竹架搭设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 但存在的最大缺点是 不稳定 强 度不够 易受强风影响而出现危险 5 2 独立抱杆解决了原来毛竹架的搭设高度过高出现的危险 比毛竹架稳 定 费用也不低 但随着跨越技术的发展 单纯利用独立抱杆的方法应用越来 越少了 5 3 利用塔身整档封网是最近几年发展的技术 这种方法不需要搭设跨越 架 利用迪尼玛绳做承载绳 强度高 安全性最好 配合吊桥式的封网 效果 很好 但这些操作高空作业较多 如施工队操作熟练 则整体费用比较低 该 方法可以利用抱杆做横担 也可以直接在铁塔横担上悬挂钢丝绳 做吊点绳下 挂滑车 这样省去抱杆 但操作上高空作业用绳梯 不太方便 建议使用该法 第 15 页 共 15 页 5 4 连续性封网是在连续相邻的铁塔档内有各种需要搭设跨越架的地方 利用中间的铁塔连续展放承载绳 两端铁塔锚线 该方法比各自独立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