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市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_第1页
东港市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_第2页
东港市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_第3页
东港市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_第4页
东港市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东港市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摘要总结了玉米粗缩病在东港市的发生规律及其初步诊断症状,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法,以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综合防治;辽宁东港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由灰飞虱传播,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以感染发病。病毒可在灰飞虱体内繁殖,但不能经卵进行传播,一般由灰飞虱取食而感染。MRDV 只侵染单子叶植物,主要寄主有玉米、高粱、谷子、大麦、黑麦、小麦等作物以及马唐、稗草、金狗尾草、画眉草、山羊草、看麦娘、苏丹草、白茅、早熟禾本科杂草1。 1 东港市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 东港市玉米粗缩病 XX 年发病较轻,2016 年发生较严重。据调查,2016 年全市玉米粗缩病的平均发病率为%,减产2 / 7玉米 kg/hm2,总共减产 10 080 t,产值减少 1 万元。 不同品种发病率不同 据调查,不同品种对粗缩病的抗性有一定的差异。东港市种植的玉米品种 90%左右都有发病,只是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率有所不同。全市几个主栽品种中,新 13 最重,发病率为%;东单 80 发病率为%;东单 70 发病率为 3%;东单 16 发病率为%;丹玉 402 发病率为%;丹玉 88 发病率为%。而新丹256、丹玉 405、新丹 9、SN211 等没有发生粗缩病。 不同地区发病率不同 据调查,全市玉米粗缩病总的趋势是由北向南逐渐加重,北部丘陵地区发病率为 2%,中部岗地发病率为 4%,南部靠近水田区发病率为 15%,沿海水田区内发病率达到 60%80%,这与东港市灰飞虱的地理分布是一致的。 不同播种期发病率不同 据调查,2016 年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率与玉米的播种期有密切的关系,播期早的发病率普遍高于播期晚的玉米田,3 / 7这是因为早出苗的玉米未被灰飞虱传毒,播种晚的玉米小苗正遇上 6 月上旬灰飞虱的暴发而被传毒得病。 同一品种不同地区发病率不同 据调查,新丹 13 在小甸子镇的发病率为 9%,在孤山的发病率为 10%,在长安的发病率为 15%,在马家店的发病率为5%,在合隆的发病率仅为 2%;丹玉 88 在小甸子的发病率为%,在孤山的发病率为%,在长安的发病率为%,在马家店的发病率为%,在合隆的发病率为%;丹玉 402 在小甸子的发病率为%,在孤山的发病率为%,在马家店的发病率为%,在长安的发病率为%,在合隆的发病率为%;东单 80 在小甸子的发病率为%,在孤山的发病率为%,在长安的发病率为%,在马家店的发病率为 3. 5%,在合隆的发病率为%。由此可知,同一品种在不同乡镇种植,发病率不同,对产量的影响也不同。 2 玉米粗缩病的初步诊断 玉米粗缩病病毒在整个生育期都可以侵染,其症状可分 3 种类型:苗期 34 片叶前侵染,植株明显矮缩,成熟时只是正常株高的 1/3 左右;79 片叶时侵染,植株变矮,是正常株高的 1/2 左右,不能形成产量;孕穗期侵染,其株高稍高于4 / 7正常株高的 1/2,少量结实,减产 70%80%左右。 心叶 玉米粗缩病发病初期,在心叶基部的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虚线斑点,后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2。 叶背、叶鞘等部位 病株的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腊白色条状突起,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燥不平感。 植株形态 叶片宽短,厚硬僵直,叶色浓绿,顶部叶片簇生。病株生长受到抑制,节间粗肿缩短,严重矮化。根系 根系少而短,不及健株的 1/2,很容易从土中拔起。 雌、雄穗发育 轻病株雄穗发育不良,散粉少,雌穗短,花丝少,结实5 / 7少;重病株雄穗不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无花粉,雌穗畸形不结实或籽粒很少3。 3 玉米粗缩病的综合防治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应贯彻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其核心是控制毒源,压低虫源,治虫控病,使玉米对粗缩病毒的敏感生育期避开灰飞虱成虫传毒盛期。要组建专业化防治队伍,实行统防统治,消灭越冬杂草和害虫。 加强监测和预报 在上年发病重的地块定点、定时调查监测灰飞虱发生密度和带毒率,根据灰飞虱越冬基数和带毒率对玉米粗缩病发生趋势及时准确地预测指导防治4。 播种前整地灭茬 消除田间遗留的病残株,消除地头、渠边、路旁杂草,改善农田环境,减少灰飞虱栖息滋生场所。 6 / 7选用抗病品种 品种间抗性有差异,选择丹玉 88、丹玉 402、丹玉405、东单 16、东单 100 和强硕 68 等品种。 调整播种期 根据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使玉米出苗期避开灰飞虱成虫盛发期,降低发病率,一般玉米播种在 5 月 10 日左右为宜。 种子处理 播种前,将种子在阳光下晒 23 d,增加种子后熟,杀死种子表面的细菌,同时选择籽粒饱满、发芽率高的种子,使之出壮苗。 配方施肥 减轻前期氮肥的使用量,增加钾、钙肥的使用量。 7 / 7加强田间管理 结合定苗,拔除田间病株,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粗缩病侵染源;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玉米健壮生长,缩短感病期,减少传毒机会,并增强玉米抗耐寒能力。 化学防治 消灭传毒介体灰飞虱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方法。药剂拌种或包衣。用内吸杀虫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和拌种,可有效防治苗期灰飞虱,减轻病害传播。可用 70%锐胜可湿性粉剂 10 g 拌 5 kg 玉米种,也可以用种子量%的甲拌磷、呋喃丹种衣剂拌种包衣。播种后选用芽前土壤处理。用40%乙莠水胶悬剂 3 0003 750 mL/hm2 对水 900 kg/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