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落实安全管理逐级负责制中常见的偏差铁路系统_第1页
试析落实安全管理逐级负责制中常见的偏差铁路系统_第2页
试析落实安全管理逐级负责制中常见的偏差铁路系统_第3页
试析落实安全管理逐级负责制中常见的偏差铁路系统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4试析落实安全管理逐级负责制中常见的偏差铁路系统抓安全,是我们基层站段当前的首要任务,没有安全就没有畅通,没有畅通就没有效益。安全管理逐级负责制,是基层站段传递安全管理信息、指令的必要途径,是管理层正确行使管理权力、统一管理思想的重要手段,是领导班子落实上级管理思路时承上启下、贯穿始终的主线,是强化干部职工责任心的有效方法,在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何不断纠正安全管理逐级负责制落实中存在的偏差,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确保指导思想的统一和安全生产的有序可控,必须引起铁路部门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的深入思考。一、当前安全管理逐级负责制的落实中存在的一些偏差安全管理逐级负责制系统地体现了“权利”的传递和“责任”的加压,贯穿了安全管理的全过程。但是,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出现,纠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人为因素造成暧昧的管理关系思想是行为的统率,人是管理的主体。在外部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人的意识决定了行为的轨迹和结果。当管理者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实际不能相吻合的情况下,管理者2 / 4的意识必将成为落实安全逐级负责制的阻碍,必定会在执行管理的方式、方法和力度上会有很大不同。这是造成安全管理逐级负责制落实不力的根本原因。2、认识上的误区造成了“恐慌症”我们落实安全管理逐级负责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现行的考核机制矛头直指问题,使“问题”与“利益”间产生了联动的关系。对于基层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从下至上一级比一级清楚,股室主任比段领导清楚、车间负责人比股室主任清楚、班组长比车间负责人清楚;而在处理问题的权力上却与此相反,从下至上一级强过一级。在强制性的“问题”与“利益”的联动关系作用下,下级不能、或者说不敢对上级完全负责,发生了问题便一级瞒一级,报着侥幸的心理希望逃过上级检查。处理不了,想办法,办法正确吗?没有办法,先拖着,拖得起吗?这种只顾个人或局部利益的错误态度,往往是酿成悲剧的催化剂,也是实现安全管理逐级负责制闭合循环的“拦路虎” 。3、激励约束机制不合理造成的矛盾责任的最终落脚点是个人;担负责任的大小、轻重决定着个人应得利益的多少。从安全管理“责、权、利”的走势上来看,是自上而下递减的;从矛盾的产生点来看,是自上而下递增的。举个例子:尽管考核和奖励是自上而下3 / 4一级对一级的,但是一名一线的职工,他的收入有可能受到来自局、处、站段、车间、班组等各级的影响;作为集体的一员,本班组的任何一名职工违章违纪,都有可能使他的利益严重受损,而他人的突出成绩他却无从分享。矛盾产生点自上而下递增的实际,使这种情况越往基层越突出地呈现出来,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矛盾不断加深。4、结果型管理是安全管理逐级负责制的“杀手”在我们的管理干部中还有不少人是信奉“结果第一”的,即:无论你怎样做,用成 12 下一页绩来说话。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也是非常危险的。结果型管理是一种粗放的管理模式,是把安全效果错误地等同于生产成绩的产物。如果过程中存在着安全隐患,中途事发,追悔莫及。即使侥幸逃过,盲目的乐观会更乐观、麻痹的思想会更麻痹,各种矛盾日积月累,一旦爆发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和复杂化,整体安全管理的局面难以收拾。如果用结果型的管理来取代逐级负责制,安全管理就成了一个点的集合,它又怎么会贯穿在安全生产的始终呢?二、纠正偏差的当务之急1、提高干部素质,转变工作作风“基本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 。由于安全管理逐级负责制是一种管理手段,与干部的工作性质不谋而合,因此,所有党政干部都肩负着重要的任务。为演好4 / 4管理者这一角色,广大干部必须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严格、公正、客观地进行检查;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检查、帮促的作用,为安全管理逐级负责制这条主线,始终贯穿在安全生产整个过程,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2、建立相对独立的监督、落实机构,以科学的手段实现检查2002 年,路局杨局长对我局的安全管理提出了“异体监督”的观点,即:通过保证安全监督的相对独立性来实现安全监督的客观性。这一观点,不仅适用于监察大队,同样适用于基层站段内部。可以尝试监察大队的作法:由职能部门负责检查,发现问题、布置工作以单据下达,而不是口头反映;由专人负责安全管理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督促职能部门的落实,保证信息的规范完整。同时,尽可能地采用仪器进行监、检,最大限度地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3、加大管理者的激励和考核力度,减轻一线职工的考核如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