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总结范文_第1页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总结范文_第2页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总结范文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总结范文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总结范文 工程地质是一门应用地质学的原理为工程应用服务的学科 那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总结范文 欢迎阅读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总结范文篇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总结范文篇 1 为了适应人才需求 即理论 实际结合型人才 我系组织 了一次工程地质实习 实习地点在秦皇岛市北二十八公里处的石门寨地区 实习 时间为 xx 年 7 月 8 日至 7 月 12 日 此次实习的目的是掌握岩 石基本类型及特征 认识岩溶地形 了解滑坡 崩塌等重力地 质作用和现象的形态特征等等 一 实习基地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概况 石门寨地区位于秦皇岛市北二十八公里 属河北省抚宁县 石门寨地区 区内有公路 与秦皇岛相通 从秦皇岛市去北戴 河 海滨 山海关等 又有公共汽车往返行使 所以交通极为 方便 工作区坐落在柳江盆地 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 北 东 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 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的 最主要的水系 它流向东南 在山海关以南入渤海 盆地内最 高的山峰为老君顶 海拔 493 7m 南部大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 落海拔 70 米左右 盆地的中西部的火山岩分布区是本山区山高 陡峻的部分 一般都在海拔 200 到 500 米左右 本区年降水量为 400 1000 毫米 多集中于七 八月份 可为全年降水量对 70 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内 二 地质概况 本区地层属华北型 除较普遍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 下中三叠统 白垩系 第三系外 就华北型地层而言 该区地 层出露较全 化石较丰富 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 地层特 征具一定代表性 全区范围内所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的青白口 群 下古生界的寒武系 下奥陶统 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统至二 叠系 中生界的上三叠至侏罗系 新生界的第四系 本区的地 层顺序 地层单位的划分和各地层单位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间 的接触关系 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地区综合地层柱状图 本区地层 自下至上简述如下 一 元古界青白口群 1 下马岭组 下马岭组是区内出露最老的沉积岩 地层单位不整合于绥 中花岗岩 r2 之上 在张崖子一带 发育良好 出露全 张崖子 西剖面可作标中剖面本组厚 91 米 主要岩性为杂色页岩 包括 紫红色 蛋青色 灰黑色 黄绿色等 下马岭组的层型剖面 在北京西北昌平县境内 最早的称为下马岭页岩 后又称下马 岭页岩组等 其实下马岭组的岩性不都是页岩 与本区一样还 有部分砂岩 区内本组地层有两个韵律组成 第一韵律的底部 是灰白色粗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可作玻璃原料 本组除主要在东部落近南北向分布外 在西南部的鸡冠山 一带也有分布 其与绥中花岗岩的沉积接触关系 在鸡冠山和 张崖子西一样明显 波痕 泥裂等现象亦易见到 2 景儿峪组 本组主要分布在区内的东部地区 出露的最好剖面在李庄 儿沟 厚约 28 米 岩性由粗至细 由碎屑岩至粘土岩 至石炭 酸岩 构成一个完整的韵律 与下马岭组整合接触 与上覆下 寒武统府君山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上下界限明显 岩性标志 石以其中上部分的粉红色薄层状的泥灰岩为主要特征 与下伏 下马岭组的分层标志 则以本组底部的砂岩作为分界 此岩的 特征石颜色黄褐色和带铁锈色 粒度较细 含铁质及海绿石较 多 二 古生界 1 寒武系 1 府君山组 2 馒头组 馒头组由于岩体侵入 构造破坏和风化剥蚀产生出零心 出露较 好的地层是在温庄以北一带 但距离较远 东部落北出露 也较好且完整 可作本区的标准剖面 本组厚 71 米 岩性特征 是鲜红色泥岩 页岩为主 底部具有角砾岩和砾岩 页岩中含 石盐假晶 并加少量白云质灰盐 本组与下府君山组呈平行不 整合接触 与上覆毛庄组为整合接触 本组上 下界限均明显 与毛庄组的分界是以本组顶部的鲜红色泥岩层作为标志层 泥 岩的特点是颜色鲜红 成块状 无层理 这一分层标志在整个 华北地区都相当稳定 是典型的标志层 本组没有发现可靠的 化石依据 但从岩石地层特征 尤其是顶部分层标志 结合层 位来考虑本区下寒武统馒头组的存在是无疑的 3 毛庄组 本组的分布特点是与馒头组相仿 但后者稍广 在沙河寨 的西 毛庄组出露较好 化石也较丰富 可作为本区毛庄组标 准剖面 本组厚约 112 米 岩性特征以紫红色页岩为主 页岩 含少量白云母小片 就其颜色而言 比馒头组要暗一些 俗称 猪肝色 与徐庄组相比 则又鲜艳一些 以褶颊虫类三叶虫为 主 4 徐庄组 本组的分布比毛庄组更为广泛 比较好的剖面是东部落西 剖面 此剖面不但出露全 而且化石十分丰富 上下界限也十 分清楚 可作本区徐庄组标准剖面 本组厚 101 米 岩性为浅 海相的黄绿色 含云母质粉砂岩 夹暗紫色粉砂岩 细砂岩和 少量鲕状会岩透镜体或扁豆体 与下伏毛庄组分界 是以黄绿 色粉砂岩互层为标志 而毛庄组顶部则是比较单一的紫红色页 岩 3 张夏组 张夏组受到破坏和覆盖较少 是寒武纪地层 在区内分布 最广的地层之一 几乎盆地周围都有分布 在揣庄北 288 高地 以东的山脊上出露良好 是区内很好的标准剖面 本组厚 130 米 属浅海相沉积 按岩性特征可分上下两部分 下部为鲕状 会灰岩 夹黄绿色页岩 上部以鲕状灰岩为主 夹藻灰岩泥质 条带灰岩 本组与下伏地层徐庄组为整合接触 两者的分界是以层状 的鲕状灰岩为张夏组的底部 徐庄组的顶部很少有灰岩或少量 很少的扁豆体 从三叶虫化石来看 张夏组底部常见有叉尾虫 小裂头虫等 4 崮山组 崮山组与张夏组在区内的分布相仿 比较好的剖面也以 288 高地东山脊上的剖面标准剖面 本组厚 102 米 属浅海相 沉积 据岩性特征 可分下 中 上部分 下部和上部都以紫 色砾屑灰岩及紫色粉砂岩为主 中部则是灰色的灰岩 与下伏 张夏组间有明显的水下冲刷面 界限明显 接触部位 两者岩 性差别很大 颜色和结构 成分变化明显 张夏组的顶部是灰 色藻灰岩 而崮山组的底部是紫色砾屑灰岩或紫色粉砂岩互层 三叶虫化石也不同 张夏组藻灰岩中产德氏虫 在崮山组底部 见有蝴蝶虫 崮山组化石丰富 几乎每层都可采到 主要为三 叶虫 其次是腕足类及迭迭层石 主要都是三叶虫种类 5 长山组 7 凤山组 凤山组的分布同长山组出露好的一面是揣庄一带 揣庄北 288 高地东坡可作凤山组的标准剖面 本组厚 92 米 属浅海相 沉积 主要岩性为黄灰色泥灰岩夹砾屑泥灰岩 黄绿色钙质页 岩及薄层状泥质条带状灰岩 特点是泥质成分增多 容易被风 化 风化后往往成黄色土状砾屑成为小团块状 本组与下伏长 山组为整合接触 与常长山组的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砾屑泥 灰岩为标志层 此层含有三叶虫化石 长山组顶部的紫色粉砂 岩紧伏于其下 2 奥陶系 1 冶里组 下奥陶统冶里组的分布大体上与凤山组一致 区内东 西 部都有 但主要部分在东部区 出露较好的是在潮水峪至揣庄 一带 揣庄北 288 高地西的剖面 可作区内冶里组的标准剖面 该剖面冶里组厚 125 5 米 属浅海较深水沉积 岩性可分 上 下两部分 下部为灰色微晶质纯灰岩夹少量里屑及虫孔状 灰岩 上部微灰色砾屑灰岩 夹黄绿色页岩 与下伏凤山组为 整合接触 其分层标志是以灰色砾砾屑灰岩作为冶里组的底界 此里屑灰岩很薄 厚不到 0 5 米 其上便是质纯灰岩 纯灰岩 在揣庄一带形成陡砑子 地形标志特别明显 冶里组化石有三 叶虫 笔石腕足类 腹足类 介形类等 2 亮甲山组 亮甲山组的层型剖面在石门寨的亮甲山 在亮甲山剖面测 得亮甲山组厚 118 米 茶庄北山剖面厚 128 米 均属浅海相沉 积 主要岩性是中厚层状豹皮灰岩 下部夹少量砾屑灰岩和钙 质页岩 与下伏冶里组为整合接触 分界是以亮甲山组底部的 中层状豹皮灰岩为标志 风化后呈泥质条带状 局部含燧石纯 核 此层开始便见到头足类化石 房角石 3 马家沟组 本组分布很广 东西部都有 地层发育最好 化石较多的 石茶庄北山一带 该剖面可作为区内马家沟组的标准剖面 出 露厚 101 米 属浅海相沉积 主要岩性为暗灰色白云质灰岩夹 部分白云质含燧石结核 豹皮状白云质灰岩 顶部具少量灰岩 化石多产于顶部本组与下伏亮甲山组为整合接触 但二者界线 十分明显 分层标志是以马家沟组底部的黄灰色 具微层理 含砾屑燧石结合的白云质灰岩 此层分布稳定 在整个华北地 区都可见 3 石炭系 1 本溪组 中石炭统本溪组东 西部都很广 发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 壁店东 191 高地和小王山一带 小王山剖面可作标准剖面 本 组厚 82 米 横向上本组厚度有所变化 在石门寨西门处 测得 厚度约 70 7 米 本组的岩性特征与华北地区一致 是一套海陆 交互相沉积 下部为铁质砂岩和褐铁矿 粘土岩 平行不整合 于马家沟组之上 上部为细砂粉砂岩及页岩 夹 3 5 层泥灰岩 透镜体 透镜体中含海相化石筵珊瑚 腕足类 双壳类 腹足 类 苔藓类 棘皮动物类 粉砂岩及页岩中含植物化石 1 太原组 4 二叠系 1 山西组 山西组主要分布在东部黑山窑至曹山一带 西部也有出露 本组是区内重要含煤层位 属于近海沼泽沉积 研究和开采煤 矿最早是在付水寨老柳江 因此本组以前称柳江组 本组可以 石门寨西剖面作为标准剖面厚 61 8 米 主要沿线为灰色 灰黑 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 粉砂岩 炭质页岩及粘土岩 构成 两个韵律 第一个韵律含煤层 第二个韵律的顶部含铝土矿 本组厚度变化较大 约在 35 60 米左右 发育较好是老柳江 夏家峪 石门寨西一带 往北至半壁店曹山长城区有变薄趋势 与下伏太原组为整合接触 其分层标志可以本组底部的灰色 灰白色长石岩屑杂砂岩为界 这些砂岩在走向上有些变化 有 时粒粗 并含砾石 有时变成中细粒结构 颜色可由灰白色变 黄灰色 但结合地层层斜 上 下联系 以及注意山西组含可 采煤的分布特征 便可加以区别 2 下石盒子组 下石盒子组主要分布在黑山窑至石岭一带西部 有零星分 布 发育较好的剖面是牛毛岭一带 石门寨西门西侧的剖面可 作为区内下石盒子的标准剖面 此剖面上本组出露完全 并产 植物化石 厚 115 米 有三个韵律构成 本组属湖泊相沉积 主要岩性为灰色中粗粒长石岩屑杂砂岩 第二第三个韵律的顶 部分别为 a2 a1 层耐火粘土岩或粘土质粉砂岩 颜色为紫色 紫灰色 含化石层位是在第一个韵律的顶部灰绿色含云母泥质 粉砂岩 中 下石盒子组与下伏山西组为整合接触 二者的界 限以山西组顶部的 b 层耐火粘土为标志层 3 上石盒子组 上石盒子组分布比较局限 主要在黑山窑 欢喜岭至大石 河西一带 发育最好的剖面是欢喜岭 此处可作为上石盒子组 的标准剖面 本组厚 72 米 本组岩性特征明显 分布稳定 以 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 粗粒长石净砂岩为主 夹极少 量紫色细粒砂岩及粉砂岩 与下伏石盒子组的接触关系 为整 合接触 但上石盒子组的底部是另一个沉积韵律的开始 界限 明显 其下即为下石盒子组的 a1 层紫色粘土质粉砂岩 界线的 上下层都可作为这两组的分层标志 上石盒子组底部的灰白色 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更为特征 这层砂岩一般出露较好 单层 厚度较大 总的厚也大 含长石量较多 杂质少 粗粒结构 并含砾石 这层长石净砂岩以前曾称南山砂岩 与太子河地区 的彩家砂岩相当 在太子河又称彩家砂岩或王八盖子岩 其特 点相似 是很好的区域性分层标志 本组中未获得化石资料 本组的划分和时代的确定 主要是根据岩性对比 4 石千峰组 石千峰组是二叠系最上一个组 由于上覆中生代地层的覆 盖 因而出露很局限 只见于黑山窑至欢喜岭一带 出露较好 的是欢喜岭至瓦家山一带 此处剖面可作为石千峰组的标准剖 面 厚 150 米以上 主要岩性是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岩层 包括 粉砂岩 泥岩 夹少量的砾岩粗粒至中细粒净砂岩和杂砂岩 其于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 二者可以颜色区分 石千峰组的底 部是紫红色含砾粗粒岩屑长石杂砂岩 从成分看 尤其是从岩 石组合的特征看 有较大的差别 即石千峰组的岩石成分和岩 石类型都杂一些 本组在红层中发现有植物及少量昆虫化石 三 中生界 1 三叠系 2 侏罗系 1 北票组 北票组在区内分布很广 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近南北展布 出露层序较全 露头较好的剖面是在黑山窑后村至大岭一带 此处可作为区内北票组的标准剖面 该剖面的北票组可分上 下两段 下段 以砾岩和含砾粗粒杂砂岩为主 夹少量粉砂岩及页 岩 厚 278 米 与下伏地层上三叠统黑山窑组呈整合接触 二 者分界以北票组下段底部的砾岩作为标志层 下段植物化石丰 富 上段 以粉砂岩 黑色炭质页岩为主含煤线 厚 215 米 底部具大砾岩 与下段界限明显 此段含植物 昆虫 双壳类 等化石 北票组属湖泊 河流 沼泽相沉积 由南至北厚度变化较 大 尤其在东部区 北票组的不同层位覆于下伏地层上 这可 能是由南向北超覆之故 北票组与下伏地层黑山窑为整合接触 与其他地层 如石千峰组 上石盒子组 下石盒子组 山西组 都是角度不整合接触 与上覆中侏罗统蓝旗组也为角度不整合 接触 关于北票组的时代 根据植物化石组来看 应属早 中侏 罗世的锥叶蕨 拟刺葵组合 5 蓝旗组 蓝旗组分布在柳江向斜的核部近南北向延展 上庄坨西旁 水崖剖面出露好 可作为本组的标准剖面 本组由火山熔岩 与火山碎屑岩互层组成 厚 1000 米以上 其下与北票组等较老 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根据岩性组合 本组可分下 中 上 三部分 下不稍偏酸性 为灰绿和浅黄绿色安山质角闪 粗安 山质火山熔岩与集块岩 火山角砾岩互层 厚 400 米左右 上 部以中基性为主 黑绿色 紫红色 青灰色玄武质 玄武安山 质和辉石 安山质火山熔岩和熔结集块岩互层 夹少量火山角 砾岩及泥灰岩 厚 600 米以上 6 孙家梁组 孙家梁组分布很局限 在区内的东南部蟠桃峪一带有少量 出露 其上 下均被岩体侵入 未见与其他地层的直接接触关 系 从区域资料来看 本组与蓝旗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本组 厚 350 米以上 是一套灰色酸性和中碱性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 岩 包括流纹质 粗面质和粗安质火山熔岩 泥灰岩 火山角 砾岩与集块岩 四 新生界 区内新生界 只发育部分第四系堆积类型较多 三 地质实习日记 1 7 月 8 日晴转小雨亮甲山 亮甲山是华北地区古生界奥陶系下统 形成于 5 00 4 81 亿年 以亮甲山组地层命名的 亮甲山组以中厚层灰岩和白云 质岩为主 形成于浅海环境 厚度 118 米 与下伏冶里组 上 伏马家沟组均为整合接触 亮甲山组化石丰富 有头足类 腹 足类 腕足类 三叶虫 古杯类 介形虫等 其中头足类 房 角石 古杯海绵是本组的标准化石 亮甲山上的首要任务是学习罗盘的使用 用后交方交汇法 定出方位 即在待测地点找到两个已知点 然后在地形图上找 到所对应的点 利用罗盘测出两已知点的坐标方位角 然后通 过量角器量出对应的角度 在地形图上延长两直线 相交点为 待测点 但此地磁偏角为 737 因此 使用罗盘前 应先对其 进行校正 利用螺丝调整罗盘零刻度位置 此罗盘应校核为 35223 层面与节理面也是岩石的两个方面 层面延展性好 通常 为明显的显露出岩层 节理面 精选幼师实习报告 延展性不好 按照产生节理的力学性质 节理主要分为张节理和剪理 张节理是岩石在张应力作用力下所产生的节理 其特点是 产状不甚稳定 在岩石中延伸不深不远 多具有张开的裂口 节理面粗糙不平 面上没有擦痕 节理有时为矿脉所填充 在 碎屑岩中的张节理常绕过砂粒和砾石节理之呈弯曲形状 节理 间距较大分布稀疏而不均匀 很少密集成带 常平行出现或呈 雁形出现 有时 沿着两组共轭呈 x 形的节理 断开形成锯齿 状 剪节理 又称剪切节理 是岩石在剪切应力的作用下所产 生的节理 它一般产生于压应力成 45 角左右的平面上 即最大 剪切应力面上其特征为 产状比较稳定 在平面中沿走向延伸 较远 在剖面上 向下延伸较深 常具紧闭的裂口 节理面平 直而光滑 沿节理面可有轻微位移 因此在面上常有擦痕 镜 面等 在碎屑岩中的剪节理常切开较大的碎屑颗粒或砾石 或 切开结核岩脉等 节理间距小 常呈等间距均匀分布 密集分 布 密集成带 常平行排列 雁形排列 成群出现或两相交叉 称 x 节理 或称 共轭节理 两组节理有时一组发育较好 一 组发育较差 解理为较弱面 因此解理统计是判断岩体稳定性的重要指 标 包括解理的数量 宽度 产状 发育程度 有无填充物 取 1m3 的岩石判断以上各项数据 解理的程度发育越好 说明 岩石越脆弱 因此在工程中的隧道工程边坡稳定等应注意解理 的统计 岩石与沥青的粘附性取决于岩石的酸碱性 酸性岩石粘性 大 如花岗岩 碱性岩石粘性小 但可加入物质改变其粘性 2 7 月 9 日晴大石河西上庄坨沙锅店 大石河全长 70 多公里 发源于河北省青陇县自西向东 注 入山海关附近的雁塞湖 最后汇入渤海 该河流从山区逐渐过 渡到平原 属于半小区 河流季节性强 上游多侵蚀 下游多 堆积 并在侵蚀与堆积作用下形成了阶地与河漫滩 上庄坨就 是在阶地上建立的一个村庄 在 196 高地上可明显的看到二级 阶地 三级阶地 此处出现了泥包砾现象 是洪积现象或冰水 堆积而成 在侵入岩的作用下形成了以花岗岩斑岩为主的岩墙 岩墙右侧的灰岩与亮甲山的岩石的产状一致 形成于浅海环境 产生了石崖 溶沟 从动力学观点看 水流作用于河床 岩土上的推移力及上 托力大于岩土的强度时 将发生侵蚀河搬运作用 否则河床不 会遭受侵蚀而产生淤积 河流中流线位置发生摆动 桥墩的修建应考虑到这个因素 以半山区和平原区影响最为明显 山区河流以侵蚀为主 河床 相对稳定 河谷宽度小 摆动小 半山区河流 水流在河床内 部有动荡性 主流线有摆动 平原区河流以堆积 淤积为主 河床极不稳定 河谷不确定 无明显岸坡 河流主流线摆动剧 烈 河水的流速于流量给河两岸的地址作用 并以此来判定喝 水的流动方向 河流的砾石直径与流速间是 4 次方的关系 大石河凸岸即左岸为堆积现象 大石河凹岸即右岸为侵蚀 现象 河卵石的分布决定河岸的分布范围 河卵石的磨圆度及 其大小能判断河水流量 卵石越粗大 水的特性越强 河流搬 运能力越强 卵石越光滑 磨圆程度越好 冲击漫滩河流 人 工形成河渠 河流阶地不能被淹没 河漫滩在洪水期可被淹没 阶地与 河漫滩均为二元结构 粒石堆出现成层性 河流流速扩大 紊流现象越强烈 河 流地质环境越复杂 成层性越差 河流流速越差 河流流速小 则反之 阶地堆积物以大的粒石为主 沙含量较少 阶地的产生是内动力和外动力作用的结合 据其成因又将 阶地划分了几个等级 级阶地受水流冲刷 发生变化 产 生明显陡坎 级阶地物质结构组成 土 碎石 带棱角状混 杂堆积 阶地越高 岩土越老 在沙锅店出现了岩溶现象 此处岩浆岩为块状结构 无层 理 并形成了以花岗斑岩为主的岩墙 岩墙右侧的石灰岩是青 灰色属亮甲山组的豹皮状灰岩 通过产状判定推测出该地岩体 与亮甲山组为同一组 同时还可看到石崖 溶沟现象 这都是 在化学侵蚀和机械等作用下形成的 石崖 溶沟的形成需求 水又侵蚀性 水有流动性 岩石要与水出现容实现象 岩石能与水 作用 岩石本身要有初始裂隙 3 7 月 10 日阴义院口村 此处出露的岩石为花岗岩 属侵入花岗岩 岩浆岩与沉积 岩相比 岩浆岩无层理 而变质岩存在变晶结构 有变质矿物 该处陡坎坡度大致为 70 据岩体力学及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分析 坡度大于 70 的边坡极易产生整体滑坡 产生整体滑坡有三个影 响因素 坡形 坡高 软弱的滑动面 此处地处山区 修建傍河公路最为适宜 因为山区地形复 杂 地质情况复杂 而沿着河流的走向 地形为河流的各阶地 在同一级阶地上 地形较平缓 地质情况均一 故修建傍河公 路既省力又经济 在马蹄岭修建 s 形公路 主要是考虑到公路的坡度问题 s 形公路可降低坡度 马蹄岭地面高程度变化较大 如修建直 线公路 会影响行车安全 也不符合各面坡度要求 而采用 s 形 设计则可降低坡度 提高行车安全度 最大限度地降低行车事 故 在山区常见的这种设计思想即盘山公路 此处修建工程项目主要影响因素是边坡稳定性 修建隧道 时 最大影响因素即边坡稳定性 此处修建铁路也可不用修建 隧道 而用削坡取而代之 但削坡易失稳 且在 7 8 月份降水 量加大 岩石的亲水性势必会产生对水压力 从而也会使山体 失稳 故在此处修路 桥时应注意边坡稳定性 4 7 月 11 日阴转小雨张崖子 张崖子 东部落地层剖面全长 1660m 延伸方向向北面西 由新太古界变质花岗岩 上元古界变质青白口系长龙山组石英 砂岩景儿峪组泥灰岩 古生界寒武系下统府君山组灰岩 馒头 组页岩组成 张崖子为该剖面起点 本剖面反映了柳江盆地早期地质历史的演化过程 距今 25 9 亿年 本区隆起 遭受剥蚀 缺失 下中元古界 和上古生界 青白口系下马岭组 距今 8 5 6 亿年 本区抬升 遭受剥蚀 缺失震旦系和寒 武系下统下部地层 距今 5 6 亿年 本区下降 接受下古生界寒武系下统府君 山组馒头组滨浅海沉积第二套沉积地层开始形成 本剖面中新太古界与上元古界之间为吕梁运动所形成的非 整合 而二者为整合接触 上元古界和古生界之间为蓟县运动 所形成的平行不整合面 二者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其他各组之 间均为整合接触 在 2 号点上观察的岩石为 8 亿年前形成的 而其下层岩石 距今 25 亿年 二者是平行不整合接触 在 3 号点上岩石为岩浆岩 含 sio2 的含量定名的话为中性 岩 按产出状态为浅层岩 此类岩石为闪长玢岩 呈白色 而 4 号点上的岩石为泥灰岩 呈淡青色 为条带状 而砖 红色的泥岩 砂岩在毛庄和馒头组具多 碎屑物质包括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 在矿物碎屑中最常见 的是化学性稳定的石英碎屑 在干旱气候条件下也常见到长石 碎屑 此外 碎屑成分中也可见到白云母 石榴子石等 碎屑 物质主要是岩石物理风化的产物 有时也可能是化学风化未完 全分解的产物 碎屑物质是构成沉积岩中碎屑岩类的主要成分 5 7 月 12 日阴转小雨小王山 马家沟组是华北地台上升而成 此地层缺失上奥陶 盆系 下石炭 留系在太原组合有煤层 在 1 号点位有分层出现 上 层为马家沟组白云质灰岩 以 mgco3 为主要成分 下层为深灰 色致密状厚层灰岩以 caco3 为主要成分 在 2 号点上 其分界 点为奥陶下的马家沟组白云质灰岩与中石炭系本系组的一套砂 岩 粉砂岩 页岩护层 而 3 号点上则是铝土质石英砂岩 以 al2o3 为主 从产状及连续上看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4 号点上可 看到海相作用下的泥灰岩 至此 海蚀作用结束 在 5 号点位 上 分界点为下二叠山西组与中二叠下石盒子组 此处 主要 ca 质的长石石英砂岩 6 号点位上是上石盒子 中二叠山西组 与下二叠的分界点 此处出现了黑色的页岩和中粗粒的砂岩 同时 还有侏罗系的北票组岩石 此岩石具以下特点 沉积相 为河床相的堆积 粒径大小相差不大 粒石的磨圆度相差很大 颗粒分选性很差 胶结物复杂 在 7 号点上 可见到侏罗系蓝旗组的安山岩是火山喷发形 成的 处于裂式喷发 岩被覆盖在北票组上 二者是角度不整 合 此地层为最地层 此处为块状斜长角闪鞍山岩 其新鲜面 为灰白色 挥发面为黄褐色 在 8 号点上见到的是马蹄岭垭口 在此处 from 工程地质 实习报告来自学优网 end 主要是越岭线的选择 一般在线形上 为回头展线 而线长方面 垭口边坡大 垭口两侧岩体的稳定 性 岩质边坡的稳定性 取决于坡面与各种结构面的产状 空 间组合的关系 此次实习所见到的地质情况 对公路和桥梁来说 是一个 小结 此地地质构造比较全面 给出了工程建设中的不同处理 方案 公路的修建首先就是选线 影响公路选线的自然因素很多 主要有地形 地质 水文 气候 土壤及植物覆盖等因素 如 沿溪线的选定 沿溪线是沿着河岸布置的路线 其路线走向明 确 以河谷方向为指导方向 河两岸地势平缓 纵坡较小 常 被洪水侵蚀 防护工程较多 沿河布线跨支沟的人工构造物较 多 沿河两岸有较复杂和不良地质地段 当河谷较窄时 路线 绕避的余地小等问题时 应合理布局 考虑以下几点 根据资 源开发的需要选岸 路线选在谷底宽阔 支沟少 地质条件较 好 且有连续适宜布线的台地一岸 尽可能选在阳坡和迎风的 一岸 尽量选在乡镇多 居民点密的一岸 其次路线高度的选 择应考虑在不受洪水淹没和破坏的前提下 路线高度通常有低 线位和高线位两种情况 越岭线的选定也是公路建设中的一大内容 越岭线需要克 服很大高度 路线的长度和平面位置主要取决于纵坡的安排 所以越岭线的主要矛盾就是垭口高度和路线纵坡间的矛盾 在 马蹄岭采用的 s 形路线就很好的克服了高差大这一问题 在山间修建傍河公路时 应注意岩体的稳定性 当地的年 降水量及各种自然因素 岩体自身的稳定性 这些是山体是否 滑坡崩塌的一个方面 而另一方面是岩石与水作用后的稳定性 有的岩石亲水力强 作用后失去了原有的属性 而产生滑坡 崩塌现象 即应考虑到山体的稳定性 来决定是否设防护墙 是否该远离此山体而筑路 为期一周的工程地质实习 让我充分的认识到地质环境对 工程建设的影响 同时也巩固了校内所学的理论知识 这次实 习的重要意义就在于 它结合了理论 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习理 论 为今后的理论学习及社会实践划上一个逗号 这次实习另 一感受 就是觉得时间太短 如能再长一点 我想理解得会更 透彻 掌握的将更加牢固 1 地质学基础 宋青春 张振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年 6 月第三版 2 公路工程概论 王立冬主编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6 年 12 月第一版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总结范文篇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总结范文篇 2 一实习概况 经过了十几周的工程地质课程的学习 我们对工程地质这 个学科和一些相关的土木工程地质知识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为了能够对工程地质这门实践型的学科有更深入的了解 以及 检验一下我们对这学期来学习的知识的运用水平 我们学院开 始了一个为期五天的实习 1 实习性质 与交通工程地质课相配合的课程实践教学实习 为学习交通工程专业服务的认识教学实习 2 实习路线 福清宏路 东张路线 闽江 洪塘 南港 洪山 北港 路线 长乐江田 北山 下沙路线 鼓山路线 3 实习要求 认真记录实习地有关地质现象 地质环境等 认真记录老师所讲内容 回来后在进行笔记整理归纳 每天回来后进行实习总结 写下实习日记心得等 4 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 理论联系现场实际 再回归到理论上来 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现场判断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了解矿物和岩石的形成过程 结构 产状等 掌握野外 判断能力 初步建立对某一种岩石的工程地质评价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 团结协作 积极主动的优良品质和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提高同学们对本专业学习的热情 通过实地的实习让学 生体会到探索的快乐以及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实习内容 1 实习主要内容 了解和掌握罗盘的结构构造特征及功能 学会和掌握使用罗盘进行定向 定位和量测各类地质体 和地址界面的产状要素 熟悉掌握地形图的判读和使用通常步骤与技能 使用地形图进行实地定向 定位 观察图中与实地中的 各类地形地貌现象 实地观察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强度 产物等问题 a 实地考察风化作用及风化壳的特征 b 观察常年性流水地质作用的类型 强度 产物及相关的 地形地貌特征 c 古代与现代的沉积地质作用现象及特征的观察 观察内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强度 产物等问题 a 岩浆的侵入作用及所形成的侵入岩类型及特征的观察 b 岩浆的喷出作用及所形成的喷出岩类型及特征的观察 c 侵入 切 穿插接触关系 现象及其产状 的观察 d 各类断裂构造的形态 规模 产状等特征的观察和测量 e 褶皱构造的形态 规模 产状等特征的观察和测量 岩石和岩层类型及特征的实地观察 a 侵入岩和喷出岩特征的观察 b 沉积岩的类型 层理构造等特征的观察 各类交通工程和地质环境 工程地质条件的相互影响作 用关系实地观察 实地观察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地质 地形地貌环境条 件的相互关系 实地观察其他类型工程建设与地质地貌环境条件的相互 关系 2 实习时间 20xx 年 5 月 11 日 13 日 20xx 年 5 月 19 日 20 日 3 具体介绍 罗盘的使用 测量岩层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 倾向和 倾角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 岩层倾向是 岩层面上的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方向 岩层倾向是岩 层面上的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方向 倾角是倾斜线与 水平面的 夹角 测量岩层走向时 将罗盘的长边 与罗盘上标有 n s 相平 行的边 的一条棱与层面紧贴的一条棱与层面紧贴 然后转动罗 盘 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 固定磁针 这时读出磁针所指的 读数即为岩层之走 读磁北针或磁南针都可以 因为岩层走向是 朝两个方向延伸的方向 测量岩层的倾向时 将罗盘北端即短边的一条棱紧靠岩 层面 长瞄准器指向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并转动罗盘 使底盘 圆水准器居中 固定磁针 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测量岩层倾角时将罗盘直立 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 斜线 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 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之活动 扳手 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 读出悬锥中尖所指最大读数 即为岩层的倾角 福清路线 福厦公路旁某土边坡的地质条件 该边坡高约八米 排水好 产状良好 因此只做简单排水防水措施便可满足工程要求 只可 惜 由于这里杂草丛生 我们不能很好地观察土的状态 福厦公 路 324 国道 旁某岩质边坡的地质条件 该边坡由岩浆岩构成 属于酸性岩浆岩的一种 观察发现其表面呈流纹状 为流纹岩 虽 然岩石强度高 但该边坡还是经常发生塌方滑坡 原因有以下两 点 边坡岩体的裂隙节理面与坡向同向并且倾角小于坡角 造成 了边坡的不稳定 修路时对坡脚开挖卸载 减少了边坡内原有的 抗滑裂破坏的能力 同时 又有降雨时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渗入弱 化作用 东张水库 1958 年 12 月竣工 坝址位于石竹山下的龙江中 游 集雨面积 200 平方公里 坝型为钢筋混凝土宽缝重力坝 坝高 38 米 坝顶高程 56 米 罗基零点 坝顶长 210 米 水库总 面积 15 平方公里 正常蓄水位 54 米 相应库容 1 85 亿立方米 以 220 xx 年一遇校核 洪水位为 54 94 米 相应库容 1 99 亿立 方米 主要用于灌溉 发电 及居民生活用水 坝基由岩浆岩里的花岗岩构成 岩体整体块状致密的基岩 强度高 风化程度低 属微风化 大坝存在平行结构面 倾向 大坝上游 稳定性好 洪塘大桥和洪山桥 别位于闽江北港和南港 洪塘桥位于北港侵蚀作用较强 堆积作用较弱 洪山桥位于南港 受冲刷影响严重 堆积作用 较弱 侵蚀搬运作用明显 洪塘桥处 由于闽江下游堆积作用 以及采砂行为日益严 重 因而基础所受摩擦减少 导致侧向位移 桥梁北段形成 斜坡 所以抢粮多次进行增桩加固 洪塘大桥桥标处 316 国 道 和洪山桥工程地质条件 洪塘桥的一侧边坡有两百多米 由连 续致密新鲜块状花岗岩构成 非常稳定 虽然存在一些裂隙面 但 裂隙面和坡向垂直或反向 且高倾角 对边坡安全别没有什么不利 影响 洪山桥下 闽江水量大 含沙量低 流速很快 冲刷严重 仅仅上 下桥墩的水位差就达到 10 米 旧桥没有拆毁 是为减缓水流流 速 同时也是为了保护历史文化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总结范文篇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总结范文篇 3 马上就要出去参加实习了 内心还是有那么一点激动的 其实在我看来 这些都是在不断地慢慢的成长中学习到的问题 我相信只要参加实习的机会多了 我就会做好这一切 很多的 现实问题都是在不断的发展中得到了巨大的进步的 相信我能 够做好这一切 参加实习得到实习的锻炼 一实习地点 佛山市高明区西坑水库 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 二实习目的及要求 1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 艰苦努力 遵守纪律 等优良品质 和增强集体观念 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2 认识了解水工建筑物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和要求 主要包 括以下六个方面 a 地形地貌条件 b 岩石与土的类型及其工程 地质性质 c 地质构造 d 水文地质条件 e 物理地质作用 f 天然 建筑材料等方面 3 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 联系现场实际 验 证和拓宽视野 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4 通过实际考察 了解各种地质现象 增加感性认识 实习内容 1 西坑水库及其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简介 西坑水库 中型 位于高明区杨梅河上游 水库集雨面积为 10 5km2 库容为 1030 万 m3 兴利库容为 798 万 m3 大坝为 均质土坝 坝顶设计高程为 114 2m 顶宽 5 0m 最大坝高 29 5m 溢洪道为开敞式 底高程为 110 3m 宽 15 0m 在坝 后建有一座发电站 装机发电功率为 32kw 水库在 1997 年安 全鉴定为二类水库 但是经过几年的观察 前期所进行的除险 加固措施未能彻底消除水库的安全隐患 主要还存在坝体渗漏 严重 放水涵管漏水 大坝坝体单薄 反滤体存在失效迹象等 安全隐患 另外移民工作也留下一些问题 水库下游西坑村的 村民未能迁往他处 这样不但给水库的管理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更严重的是 群众在水库管理范围外 溢洪道尾水两侧承包责 任田里兴建住宅房屋 逐渐遍及了整个大坝下游的泄洪区域 涉及房屋 1 3 万 m2 人口 300 多万人 由于下游泄洪渠道仅 1 0m 宽左右 加上淤塞严重 一旦水库泄洪将淹浸和冲刷下游 农田和这些房屋 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该工程任务以灌溉为主 兼有防洪 发电等综合利用 工 程等别为 等中型工程 主要建筑物为 3 级 次要建筑物为 4 级 临时建筑物为 5 级 水库永久性主要建筑物防洪标准按 50 年一遇设计 1xx 年一遇校核 溢洪道消能防冲防洪标准按 30 年 一遇设计 xx 期间计划对西坑水库进行除险加固 工程需土 方 11 万 m3 石方 1 7 万 m3 混凝土 0 2 万 m3 计划总投资 3000 万元 主要建设内容为大坝坝体采用高压摆喷防渗 上游 坝坡坡脚增设抛石压脚 下游坝坡坡脚新建排水棱体 重建输 水涵管 重建坝后电站 整治溢洪道下游归河段长 1040m 完 善大坝观测和水库自动化监测等 本工程招标范围为水库部分 排水渠部分 水土保持专项部分及电站部分 2 泵站建设工程 2 1 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概况 2 1 1 工程地理位置及受益面积 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是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及配 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站址在樵桑联围东堤 18 300 处 丹灶 建设段 泵站主要负责丹灶大良围片区的排涝任务 受益区为 上沙 下沙 建设 石联 荷村 新农村委会 丹灶镇城区 赤坎水库三水西南镇南下村委会等 总集雨面积约 62k 2 1 2 工程水文及地质条件 泵站站址处外江 5 年一遇洪水位为 6 55m 20 xx 年一遇洪 水位为 7 23m 20 xx 年一外江洪水位为 7 61m 50 年一遇设计 防洪水位为 7 99m 外江枯水期水位多为 0 5 1 5m 内涌正常 水位为 0 00 0 80m 站址处地质构造共分 8 层 各岩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素 填土 淤泥 粉土 粉质粘土 中砂 砾土 残积粉砂和风化 泥岩 工程场地土属软弱土类 建筑物地类别为 类 2 1 3 工程投资及规模 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及配套工程主体工程投资估算 为 7196 63 万元 泵站工程等级为 级 主要建筑物级别为 2 级 排涝标准为 20 xx 年一遇 24 小时设计暴雨 169 8mm 两天排 干 总体工程主要工程量 土方 56 34 万 石方 5 01 万 混泥土方 1 16 万 基础防渗高压旋喷桩总长 9197 6 米 建设泵站原有大良围电排站排涝能力 总装机 1645kw 总 排水流量 24 45 现设计安装 4 台 1600zlq9 5 8 型立式轴流泵 配 10kv 1000kw 同步电机 泵站总装机容量 4000kw 设计排 涝流量 39 76 泵站建成后排涝能力对比增大近一倍 有效确保 围内不受浸 2 2 国外泵站技术和管理制度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2 2 1 国外泵站技术装备好 自动化程度高 国外水泵的性能指标明显优于国内 机组的结构 配套和 传动方式也丰富多彩 国外大型水泵生产企业制造出来的泵 一般具有转速高 体积小 重量轻等优点 其流量是我国同口 径水泵流量的 1 5 2 倍 如荷兰 1 8m 的水泵与我国 2 8m 的水 泵性能相同 但前者的重量为 23 1 吨 后者的重量却是 48 吨 两者相差一倍以上 另外 采用齿轮传动 可以大幅度地减小 电动机的体积和重量 如荷兰口径 3 6m 的贯流泵 采用齿轮变 速传动的结构设计后 与其配套的高速电机直径仅 1 2m 电机 和齿轮箱的总重量是 15 吨 如果将这台泵改用我国的直接传动 其电机直径将由原来的 1 2m 增加到 6 1m 重量由 15 吨增加到 49 吨 由此可见 国外机组的高速化 不仅使机组的体积减小 重量变轻 而且还使厂房和土建投资大幅度降低 特别是考虑 不同机组的装置形式 立 卧 斜式 对泵房结构的影响后 这种 效果更明显 国外水利工程建设 十分注意严把质量关 如荷兰的水泵 生产和泵站管理 两者在业务上的关系要比我国密切得多 水 泵厂的设计人员对泵站的运行管理非常熟悉 他们与泵站管理 单位在设计 生产 制造 试验 安装 调试 运行和检修等 各个环节上配合默契 协调一致 水泵的内外表面平整光滑 叶片铝青铜表面加工光洁度高 这样就确保了水泵符合泵站的 使用要求 不仅效率高 空化性能好 而且大大地延长了水泵 的使用寿命 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而国内的泵站质量是令人置疑的 如某些泵站 运行一段 时间后就发生地基下陷和建筑物开裂 国内水泵品种规格较少 结构形式单制造质量普遍较差 价格方面甚至低于与其配套的 电动机 泵站设计时 只能选用性能差不多的那么几种定型产 品 这样不但降低了泵站效率 而且还留下了许多不安全隐患 国外泵站的自动化程度较高 对泵站运行的各种指标 长 期跟踪 监测和记录 随时发现问题可随时加以解决 同时 记录下来的数据也将成为水泵开发和性能完善的依据 另外 自动化大大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也减少了泵站的管理工作人员 如美国 几十公里的输水干线上 只有几个工作人员 国内泵 站一般建于六七十年代 设备陈旧 自动化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