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 判断题 二 判断题 对对 在题号前 在题号前 中打 中打 1010 分 分 1 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值之差 即误差 测量值 真值 如此定义的误 差反映的是测量值偏离真值的大小和方向 既有大小又有正负符号 2 残差 偏差 是指测量值与其算术平均值之差 它与误差定义一样 3 精密度是指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相互接近程度 反映的是随机误差大小 的程度 4 测量不确定度是评价测量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是指测量误差可能出 现的范围 7 分光计设计了两个角游标是为了消除视差 分光计设计了两个角游标是为了消除视差 9 调节气垫导轨水平时发现在滑块运动方向上不水平 应该先调节单脚 螺钉再调节双脚螺钉 10 用一级千分尺测量某一长度 用一级千分尺测量某一长度 仪 仪 0 004mm 单次测量结 单次测量结 果为果为 N 8 000mm 用不确定度评定测量结果为 用不确定度评定测量结果为 N 8 000 0 004 mm 三 简答题 共三 简答题 共 15 分 分 1 示波器实验中 示波器实验中 1 CH1 x 输入信号频率为 输入信号频率为 50Hz CH2 y 输入信号频率为 输入信号频率为 100Hz 2 CH1 x 输入信号 输入信号 频率为频率为 150Hz CH2 y 输入信号频率为 输入信号频率为 50Hz 画出这两种情况下 画出这两种情况下 示波器上显示的李萨如图形 示波器上显示的李萨如图形 8 分 分 x y o x y o 2 欲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实验测量时必须使自变量怎样变化 欲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实验测量时必须使自变量怎样变化 逐差法处理数据的优点是什么 逐差法处理数据的优点是什么 7 分 分 答 自变量应满足等间距变化的要求 且满足分组要求 答 自变量应满足等间距变化的要求 且满足分组要求 4 分 分 优点 充分利用数据 消除部分定值系统误差优点 充分利用数据 消除部分定值系统误差 四 计算题 四 计算题 20 分 每题分 每题 10 分 分 1 用 1 50 游标卡尺 测得某金属板的长和宽数据如下表所示 求金属板的 面积 测量次数12345678 长 L cm10 0210 009 9610 069 9810 0010 0810 02 宽 W cm4 024 064 084 044 064 104 004 04 解 1 金属块长度平均值 02 10mmL 长度不确定度 01 0 3 02 0 mmuL 金属块长度为 mmL01 0 02 10 2 分 10 0 B 2 金属块宽度平均值 05 4 mmd 宽度不确定度 01 0 3 02 0 mmud 金属块宽度是 mmd01 0 05 4 2 分 20 0 B 3 面积最佳估计值 2 58 40mmdLS 不确定度 222222 2 2 2 1 0 mmLd d s L s dLdL S 相对百分误差 B 0 25 4 分 100 S s 4 结果表达 2 1 0 6 40mmS B 0 25 2 分 注 注意有效数字位数 有误者酌情扣 5 测量中的千分尺的零点误差属于 已定 系统误差 米尺刻度不均匀的误差 属于 未定 系统误差 6 一般情况下 总是在同一条件下对某量进行多次测量 多次测量的目的 有两个 一是 减小随机误差 二是 避免疏失误差 8 测量一规则木板的面积 已知其长约为 30cm 宽约为 5cm 要求结果有 四位有效位数 则长用 毫米尺 来测量 宽用 1 50 游标卡尺 来测量 二 判断题 二 判断题 对对 在题号前 在题号前 中打 中打 错错 打打 10 分 分 1 准确度是指测量值或实验所得结果与真值符合的程度 描述的是测量 值接近真值程度的程度 反映的是系统误差大小的程度 2 精确度指精密度与准确度的综合 既描述数据的重复性程度 又表 示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反映了综合误差的大小程度 3 系统误差的特征是它的有规律性 而随机的特怔是它的无规律性 4 算术平均值代替真值是最佳值 平均值代替真值可靠性可用算术平均 偏差 标准偏差和不确定度方法进行估算和评定 5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按评定方法可分为 A 类分量和 B 类分量 不确定 度 A 类分量与随机误差相对应 B 类分量与系统误差相对应 6 用 1 50 游标卡尺单次测量某一个工件长度 测量值 N 10 00mm 用 不确定度评定结果为 N 10 00 0 02 mm 7 在测量钢丝的杨氏弹性模量实验中 预加 1Kg 砝码的目的是增大钢丝 伸长量 10 系统误差在测量条件不变时有确定的大小和正负号 因此在同一测 量条件下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能够减少或消除系统误差 三 简答题 共三 简答题 共 15 分 分 1 简述利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规律的主要步骤 5 分 分 答 1 确定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 1 分 2 设计实验 作图 判定曲线类型 建立相应函数关系 1 分 3 实验测量待测量的对应关系 1 分 4 判断曲线函数形式 写出一般式 建立经验公式 1 分 5 验证 四 计算题 四 计算题 20 分 每题分 每题 10 分 分 1 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固体密度的公式为 若测得 0 1 mm m m 29 05 0 09 g m1 19 07 0 03 g 0 0 9998 0 0002 g cm3 求 固体密度的测量结果 解 密度的最佳估计值为 2 分 3 0 1 910 2 cmg mm m 密度的不确定度 2 分 2 0 2 0 2 1 2 1 2 2 mm mm 1 分 3 2 0 2 1 12 1 2 0 2 1 2 2 0 2 1 1 mm m mm m mm m mm 0 019g cm3 1 分 相对不确定度 1 分 7 0 100 B 密度结果为 2 91 0 02 g cm3 或 2 910 0 019 g cm3 B 0 7 3 分 2 根据公式测量铜圆柱体的密度 已知 M 45 038 0 004 g HD M 2 4 D 1 2420 0 0004 cm H 4 183 0 003 CM 试计算的不确定度 并写出结果 表达式 解 计算测量值 2 分 887 8 4 3 2 cmg HD M 计算 相对合成不确定度 2 分 222 2 HDM HDM 2 分 096 0 183 4 003 0 2420 1 004 0 2 038 45 004 0 222 求 的合成不确定度 2 分 009 0 3 cmg 测量结果表示 cm g 009 0 887 8 3 B 0 1 一 选择题 一 选择题 20 分 每题分 每题 2 分 分 1 在光栅测量波长的实验中 所用的实验方法是 干涉法干涉法 2 用箱式惠斯登电桥测电阻时 若被测电阻值约为 4700 欧姆 则倍率应选 1 1 3 用某尺子对一物体的长度进行 15 次重复测量 计算得 A 类不确定度为 0 01mm B 类不确定度是 0 6mm 如果用该尺子测量类似长度 应选择的合理 测量次数为 1 1 次次 4 用惠斯登电桥测电阻时 如果出现下列情况 试选择出仍能正常测 量的情况 电源与检流计位置互换 电源与检流计位置互换 6 在测量钢丝的杨氏模量实验中 预加 1Kg 砝码的目的是 拉直钢丝拉直钢丝 7 调节气垫导轨水平时发现在滑块运动方向上不水平 应该 A A 只调节单脚螺钉 只调节单脚螺钉 8 示波管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A A 电子枪 偏转系统 显示屏电子枪 偏转系统 显示屏 9 分光计设计了两个角游标是为了消除 C C 偏心差偏心差 二 填空题 二 填空题 20 分 每空分 每空 1 1 分 分 2 到目前为止 已经学过的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有 交换抵消 累加交换抵消 累加 放大 理论修正 多次测量 零示法 光杠杠放大 补偿法 异号法 对称观测放大 理论修正 多次测量 零示法 光杠杠放大 补偿法 异号法 对称观测 法 法 说明 写出四种方法即可 3 逐差法处理数据的条件是 1 1 函数关系是多项式形式 函数关系是多项式形式 2 2 自变量等间距变化 自变量等间距变化 5 在测量杨氏模量实验中 用 拉伸拉伸法法 测量钢丝的杨氏模量 用加减砝码的 方法测量是为了消除 弹性滞后弹性滞后 所产生的误差 6 在用光栅测量波长实验中 测量光栅常数采用了 机械 螺旋 放大机械 螺旋 放大 测量 法 累加放大累加放大 测量法和 光学放大光学放大 测量法 7 最小二乘法处理数据的理论基础是 最小二乘原理最小二乘原理 9 模拟法是以相似相似 理论为基础 主要分为 数学数学 模模拟和 物理物理 模拟两类 10 使电子束聚焦的方法有 电聚集 磁聚焦 电聚集 磁聚焦 三 简答题 共三 简答题 共 20 分 每题分 每题 10 分 分 2 调整分光计望远镜的目的是使望远镜接受平行光并且光轴与分光计中心轴 垂直 请问通过哪几个步骤可以把望远镜调节到这样的状态 要求调节顺序正 将分光计望远镜接受平行光并且光轴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的调节步骤是 1 1 粗调 粗调 3 3 分 分 2 2 调节望远镜目镜 使分划板叉丝清晰 调节望远镜目镜 使分划板叉丝清晰 2 2 分 分 3 3 调节望远镜物镜 使亮十字清晰 调节望远镜物镜 使亮十字清晰 2 2 分 分 4 4 调节望远镜和载物台水平度调节螺钉 使反射镜正反两面反射回来亮 调节望远镜和载物台水平度调节螺钉 使反射镜正反两面反射回来亮 十字都与自准位置重合 十字都与自准位置重合 粗粗调调 目镜 物镜 螺钉 目镜 物镜 螺钉 四 计算题 四 计算题 12 分 分 根据单摆的运动规律可知 单摆的周期 T 摆长 L 和重力加速度 g 之间的关 系为 利用此关系式通过间接测量方法可以测量重力加速度 实验中 g L T 2 测得周期 T 1 356 0 002s 摆长 L 用极限误差为 1mm 的米尺测量 6 次的结果如 下 测量次数 123456 L mm 451 6450 8452 4450 3452 1451 0 试求重力加速度的测量结果 要求写出完整的测量结果表达式 解 1 由 有 g L T 2 2 2 4 T L g 由T 1 356 0 002s 有1 356s 0 002s T T 2 451 37mm 0 6mm 0 3mm 0 7mm 4 分 L L u L S L 3 m s2 1 分 691 9 4 2 2 T L g 4 3 分 33 0 2 22 TLg TL g m s2 03 0 g g g g 5 结果 m s2 B 0 3 2 分 03 0 69 9 g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30 分 每题分 每题 3 分 分 3 在光杠杆调节中如果望远镜叉丝清楚而刻度尺的像不清楚 应调节 B B 望远镜焦距 望远镜焦距 4 为了消除天平不等臂的影响 称衡时可采用的方法为 A A 交换复称法 交换复称法 二 填空题 二 填空题 30 分 每题分 每题 3 3 分 分 4 在拉伸法测杨氏模量实验中 如果拉力非等间隔变化 可采用 作图作图 法 和 最小二乘最小二乘 法处理数据 四 计算 四 计算 10 分 分 测量弹簧的倔强系数 K 实验中 测得弹簧的伸长量 Y 与施加在弹簧上的外力 F 的关系如下 Fi Kg 2 004 006 008 0010 0012 00 Yi cm 6 9010 0013 0515 9519 0022 05 试用逐差法求出弹簧的倔强系数 K 要求 写出原理公式 列出逐差法处理数 据表格 求出弹簧倔强系数 K 取外力 F 的误差 写出测量结果3002 F kg 表达式 解 1 外力 F 与伸长量 Y 和倔强系数 K 的关系式为 F KY 1 分 2 隔 3 项逐差数据表如下 Fi 3 Fi kg 6 006 006 00 Yi 3 Yi cm 9 059 009 00 2 分 3 33 6009017FkgYcm 3 分 K Fg Y N m 3 3 2 2 600 98 9017 10 6521 10 4 计算误差 2 分 33 1 005 3 3 002 200 005 9017 1 6521 101 007 10 3 3 2 22 2 3 2 22 2 2 Y i F Y v n n cm K K F F Y Y FY KK K K N m 实验结果表示为 2 分 KN m P B 652 00710 997 1 2 一 填空题 总分一 填空题 总分 40 分 每题分 每题 2 分 分 1 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的位数由 被测量的大小被测量的大小 和 测量仪器测量仪器 共同决定 2 50 分度的游标卡尺 其仪器误差为 0 02 5 在进行十进制单位换算时 有效数字的位数 不变不变 6 在分光计实验中 望远镜的调节用的是 自准直自准直 法 7 S 是表示多次测量中每次测量值的 分散分散 程度 N S 表示 平均值平均值 偏离真 值的多少 8 在杨氏模量实验中 若望远镜的叉丝不清楚 应调节望远镜 目镜目镜 的焦 距 若观察到的标尺像不清楚则应调节望远镜 物镜物镜的焦距 钢丝的伸长量 用 放大放大 法来测定 9 计算标准偏差我们用 贝塞尔贝塞尔 法 其计算公式为 1 1 2 n xx S n i i 10 表示测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是 精密度精密度 它属于 偶然偶然 误差 用 标准标准 误 差 偏差 来描述它比较合适 11 用 20 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长度 刚好为 15mm 应记为 15 00 mm 12 根据测量的条件不同 可分为 等精度等精度 测量和 非等精度非等精度 测量 14 系统误差有 确定性确定性 的特点 偶然误差有 随机性随机性 的特点 15 在测量结果的数字表示中 由若干位可靠数字加上 1 位可疑数字 便 组成了有效数字 17 用分光仪测得一角度为 分光仪的最小分度为 测量的结果为 0 30 1 0 5236 0 0003 弧度 18 对于连续读数的仪器 如米尺 螺旋测微计等 就以 最小分度最小分度 2 作为 仪器误差 20 在示波器内部 同步 扫描系统的功能是获得 锯齿波锯齿波 电压信号 这种 电压信号加在 X 偏转板上 可使光点匀速地沿 X 方向从左向右作周期性 运动 二 选择题 总分二 选择题 总分 20 分分 每题每题 2 分 分 1 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表达式是 A A L 23 68 m B I 4 0910 100mA C T 12 5630 01s D Y 1 670 15 1011Pa 2 在下面的李萨如图中 如果在 X 轴方向信号的频率是 100Hz 那么在 Y 轴方 向信号的频率是 C A 100Hz B 33Hz C 300Hz D 200Hz 4 在示波器实验中 时间轴 轴上加的信号为 D A 正弦波 B 方波 C 三角波 D 锯齿波 5 下列不确定度的传递公式中 正确的是 B A yx yx N 22 22 22 22 yx y yx y x y N B zyxL2 222 4 zyxz C at V M 1 为常数 a at Va at tV M 3 2222 1 1 4 D 4 2h d V 22 4 zdV d 6 在牛顿环实验中 我们看到的干涉条纹是由哪两条光线产生的 在牛顿环实验中 我们看到的干涉条纹是由哪两条光线产生的 B B 2 和和 3 7 实验中 牛顿环的中心条纹为 D D A 暗纹 B 亮纹 C 零级条纹 D D 不确定 不确定 8 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A A 多次测量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B 多次测量可以减小系统误差 C 系统误差都由 B 类不确定度决定 D A 类不确定度评定的都是偶然误差 四 计算题 四 计算题 15 分 分 用千分尺 仪器极限误差为mm 测量一钢球直径 6 次 测量数据为 004 0 14 256 14 278 14 262 14 263 14 258 14 272 mm 用天平 仪器极限误 差为g 测量它的质量 1 次 测量值为 g 试求钢球密度的最佳值与不06 0 84 11 确定度 解 1 直径 D 最佳估计值 mm 1 分 265 14 6 6 1 i i D D 不确定度 A 类分量 mm 1 分 2 6 1 2 1035 0 65 i i AD DD u 不确定度 B 类分量 mm 1 分 2 1023 0 3 004 0 BD u 合成不确定度 0 00420 004 mm 1 分 22 BAcD uuu 结果表示 D 14 265 mm004 0 2 质量 m 单次测量 g 1 分 84 11 mm 不确定度 B 类分量 g 1 分 035 0 3 06 0 Bm u 合成不确定度 g 1 分 04 0 035 0 Bmcm uu 结果表示 g 1 分 04 0 84 11 m 3 钢球的密度 最佳估计值 0 007789 g mm3 1 分 3 6 D m 相对不确定度 B 22 ln ln cDcm u D u m 22 3 1 cDcm u D u m 22 004 0 265 14 3 04 0 84 11 1 2 分 0035 0 不确定度g mm3 1 分 00003 0 0000273 0 Buc 4 测量结果 测量结果表示为 g mm3 2 分 3 10 03 0 79 7 1 分 4 0 B 大大 学学 物物 理理 实实 验验 试试 卷卷 一 填空 每题一 填空 每题 1 分 共分 共 6 分 分 1 对某物理量进行直接测量 测量结果有效数字的位数由 决 定 2 对某物理量进行了次测量 各测量值为 仪器误差为 其类yn i y 仪 A 不确度为 类不确定度为 合成不确定度为 B 3 用表示测量结果 它的物理含义是 4 测某物理量 得出 不确定度为 结果应表ycmy753 15 cm y 321 0 示为 5 测得金属环外径 内径 高 则金属环 D DD d dd h hh 体积的不确定度 相对不确定度 V V E 6 计算 28 14 03 1734 17 2 13 62 8 3 15 2 二 问答题 从下面二 问答题 从下面 8 道题中只能选择道题中只能选择 6 道道 在不选题前用 在不选题前用 标明 未标标明 未标 明者 以前明者 以前 6 道题计分 共道题计分 共 18 分 分 1 在杨氏模量实验中的几个长度量 L D b d 哪个量的不确定度n 对结果影响最大 要减少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主要应减少哪个长度量的不确定 度 为什么 2 请画出示波管的结构图 并标明各部分的名称 3 分光计测量角度之前应调整到什么状态 4 牛顿环实验中 为什么不用公式而用测平凸透 KRrK nm DD R nm 4 22 镜的曲率半径 R 5 简述霍尔效应测量磁场的原理 6 示波器实验中 1 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时 若已知信号频率为 400Hz 要在荧光屏上出现 2 个周期的完整波形 扫描频率应该是多少 2 显示李萨如图形时 x 输入端信号频率为 100Hz y 输入端信号频率 1 Y 2 Y 为 50Hz 画出该情况下示波器上显示的李萨如图形 7 惠斯通电桥实验中 连好线路并合上开关 如下图 调节时 1 K 2 K s R 1 若检流计指针始终指零不动 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 若检流计指针 始终偏向一边 调不到零 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8 1 画图表示滑线变阻器作为控制元件在电路中的两种接法 2 用 0 5 级 量程 3V 的电压表 单次测量某一电压 U 测量值为 2 763V 写出测量结果 3 用量程为 7 5V 准确度等级为 1 0 级的电压表测一约 6 伏的电压 其读数 应有几位有效数字 大大 学学 物物 理理 实实 验验 试试 题题 注意 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卡上 否则答题无效 注意 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卡上 否则答题无效 一 填空题 在下面 10 题中任选 8 题 不选的题号上打 2 在光杠杆放大法测量钢丝的微小伸长量时 测量公式为 L L 式中R表示 到望远镜叉丝平面之间的距离 它可由R H 上 下视距丝读数差 确定 5 我们所学过的数据处理方法有作图法 逐差法以及 7 通常 产生相干光的方式有两种 所作实验中迈克尔逊干涉仪用 法 双棱镜干涉用 法 10 全息照相是利用光的干涉 把物体反射光的 信息和 信息以 的形式记录下来 二 选择题 不止一个正确选项 12 题中任选 10 题 不选的题号上打 1 某长度测量值为 2 130mm 则所用仪器可能是 A 毫米尺 B 50 分度卡尺 C 20 分度卡尺 D 千分尺 2 在弹性模量测定实验中 通常先预加 3Kg砝码 其目的是 A 消除摩擦力 B 使系统稳定 底座水平 C 拉直金属丝 避免将拉直过程当为伸长过程进行测量 D 减小初读数 消除零误差 3 三线悬摆测定转动惯量实验中各几何量的测量分别采用米尺 50 分度游 标卡尺 其目的是为了满足 A 最小二乘原理 B 误差均分原理 C 误差最小 D A B C 都不对 8 8 测定透镜焦距实验中如果未调节好共轴等高 则 测定透镜焦距实验中如果未调节好共轴等高 则 A 不满足薄透镜成像公式的成立条件 B 不能成实像 C 使物距像距等的测量产生系统误差 D A B C 都不对 11 不确定度在可修正的系统误差修正以后 将余下的全部误差按产生原因 及计算方法不同分为两类 其中 属于 A 类分量 A 由测量仪器产生的误差分量 B 同一条件下的多次测量值按统计方法计算的误差分量 C 由环境产生的误差分量 D 由测量条件产生的误差分量 三 判断 在下面 11 题中任选 10 题 正确打 错误打 不选的题号 上画横杠 5 在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中 当反射镜M2经分束板G1反射而成的虚像与反 射镜M 1间的距离 d 等于 0 时 干涉场内的干涉条纹为同心圆环 7 物距像距法和自准直法测凹透镜焦距时 要求利用凸透镜在光屏上先成一 缩小虚像 四 计算与问答题四 计算与问答题 1 测得一长方体的质量 M 250 00 0 05 g 长 L 5 015 0 003 cm 宽 B 3 983 0 002 cm 高 H 2 008 0 002 cm 求其密度 及其相对不确 定度 解 M V M LBH 250 00 5 015 3 983 2 008 6 233 g cm3 1 E M M 2 L L 2 B B 2 H H 2 1 2 1 0 05 250 00 2 0 003 5 015 2 0 002 3 983 2 0 002 2 008 2 1 2 0 13 1 本试卷满分本试卷满分 40 分 请将答案全部写在试卷上 第四大题可写在试卷背面 分 请将答案全部写在试卷上 第四大题可写在试卷背面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1 某物体长度约为 2 厘米 为使测量结果有 5 位有效数字 应选用的测量 仪器是 D 千分尺 3 在下面的测量结果表达式中 正确的应该是 B A D 4 800 0 020 m B D 4 80 0 02 103mm C D 4800 20 mm D D 480 0 2 0 cm 5 已知 N 2A2 B3 则正确的误差传递公式为 C A N 2A A 2 3B2 B 2 1 2 B N 2 2A A 2 3B2 B 2 1 2 C N N 2 A A 2 3 B B 2 1 2 D N N 2 2 A A 2 3 B B 2 1 2 二 填空题二 填空题 1 用 50 分游标尺测一物体的长度 L 读数为 45 12mm 则长度 L 测量结果的完 整表述式为 L 45 12 0 02 45 12 0 02 mm 2 将一频率为 2000Hz 的正弦电压信号输入示波器的 Y 输入端 要使荧光屏上 出现 4 个周期的正弦波 示波器的扫描周期应为 2 ms 9 作图法处理数据时 坐标轴上的分度应当为 3 位有效数字 江 苏 大 学 试 题 第 2 页 3 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 6 82 103 355 0 23 12 002 7 45 103 4 千分尺零点不准产生 系统 误差 5 由 不确定度不确定度 决定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是处理一切有效数字问题的总的根据 和原则 一 有效数字及误差理论 25 分 5 用分度值为 0 05mm 的游标卡尺测长度 正确的数据记录为 A 67 80mm B 5 67mm C 45 748mm D 36 9mm 6 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表达式是 A L 23 68 9 m B I 4 09 0 10 mA C T 12 56 0 01 sD Y 1 67 0 5 1011Pa 7 根据公式 测量铜圆柱体的密度 已知 M 45 038 0 004 g D 1 2420 0 0004 cm H 4 183 0 003 cm 试计算 的不 确定度 并写出结果的完整表达式 7 分 扬州大学试题扬州大学试题 一 有效数字及误差理论 共 25 分 1 对一物理量进行等精度多次测量 其算术平均值是 A 真值 B 最接近真值的值 C 误差最大的值 D 误差 为零的值 6 某长度测量值为 2 130mm 则所用仪器可能是 3 分 A 毫米尺 B 50 分度游标卡尺 C 20 分度游标卡尺 D 螺旋测微器 7 下面是用干涉法测波长时 每变化 N 100 条条纹干涉仪的 位置 d 的读数 试用逐差法求该光源的波长 要求计算不确定度 仪 器误差限 0 0001mm 并写出结果的完整表达式 7 分 附 测量公 式为 1 59 条纹 0100200300400500600700 d mm 0132 5 0382 7 0632 4 0882 9 1132 9 1382 3 1632 6 1882 5 一 有效数字及误差理论 25 分 2 读数显微镜是利用 进行测量的 3 分 A 比较法 B 放大法 C 换测法 D 模拟法 3 拉伸法测金属丝杨氏模量实验中没有用到的实验方法有 3 分 A 交换法 B 直读法 C 参量转换法 D 放大法 4 某长度测量值为 2 130mm 则所用仪器可能是 3 分 A 毫米尺 B 50 分度游标卡尺 C 20 分度游标卡尺 D 螺旋测微器 7 7 分 下面是用一级螺旋测微计测量钢球直径的一组数据 螺旋测微计的仪器误差 限 0 004mm 零点读数 为 0 003mm 查表得 1 05 次数123456 D mm 5 4955 4975 4995 4975 4945 500 写出钢球体积的完整结果表达式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模拟试卷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模拟试卷 四四 一 填空题 每空一 填空题 每空1分 共分 共20分分 1 在测量中 绝对误差 N 等于 减去 2 多次测量的物理量的总不确定度由其 不确定度与 不确定 度的方和根构成 3 作图连线时 一般应连接为 直线或曲线 通过每个测量数据点 而校正图线应 该连接为 线 要通过每个测量数据点 5 迈克尔逊干涉仪单方向旋转刻度轮进行测量是为了消除 差 在实验中观测 到的同心圆干涉条纹是 干涉条纹 7 牛顿环和劈尖干涉实验的干涉条纹均是 干涉条纹 8 在分光计的实验中采用 法来消除偏心差 1 测量值 真值 真值 测量值 2 A 类 统计 B 类 非统计 3 平滑 不一定 直线 一定 5 空程 等倾 非定域 7 等厚 8 双游标记数法 二二 选择题选择题 每空每空2分 共分 共20分分 1 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表达式是 A L 23 68 9m B I 4 09 0 10mA C T 12 56 0 01s D Y 1 67 0 5 1011Pa 2 某长度测量值为 5 189mm 则所用仪器可能是 A 毫米尺 B 50 分度卡尺 C 20 分度卡尺 D 千分尺 4 下列长度读数中 螺旋测微计 千分尺 所测的得测量值是 A 2 3296m B 2 3296mm C 2 329mm D 2 329cm 5 共振法测超声波实验中 相邻极大值之差是 A 一个波长 B 两个波长 C 二分之一波长 D 四分之一波长 8 用分度值为 mm 的游标卡尺测长度 正确的数据记录为 20mm B mm C mm D mm C D C C A 三 计算题三 计算题 2 分 分 1 根据公式测量铜圆柱体的密度 已知 M 213 04 0 05 g HD M 2 4 D 19 4655 0 0024 mm H 80 37 0 0 02 mm 试计算 并写出结果表达式 解 1 密度的算数平均值 3 3 323 3 2 10907 8 1037 80 104655 19 14 3 1004 21344 m kg HD M 2 密度的相对不确定度 037 0 37 80 012 0 466 19 0024 0 2 04 213 05 0 2 222222 H U D U m U U E HDm 3 密度的不确定度 3 33 100033 0 037 0 10907 8 m kg EU 4 密度测量的最后结果 03 68 04 0 10 004 0907 8 3 3 P E m kg 示波器的使用 示波器的使用 A 卷 卷 二 问答题 二 问答题 5 分 分 打开示波器的电源开关后 仪器无故障 示波器萤光屏上看不见亮迹 有哪些原因会造 成这种现象 应怎样操作才能使示波器正常工作 三 操作题 三 操作题 70 分 分 1 由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为 2000HZ 电压为 2 0 伏的正弦信号 显示出幅度适合的信号波形 10 分 测出信号的周期 15 分 X 轴扫描时基选择 n 个周期所占的格数 周期 T 由示波器测出的信号周期算出正弦信号的频率 f 5 分 测出的信号电压峰 峰值 Vp p 5 分 2 利用李萨如图形与两个振动信号频率之间的关系 已知 fx 150 HZ Nx Ny 3 1 画出李萨如图形 5 分 正确操作接线 5 分 示波器上显示出相对稳定的李萨如图形 15 分 fy 计算值 fy 实验值 5 分 如果 Nx 2 Ny 8 显示出的李萨如图形是 5 分 杨氏模量的测量 杨氏模量的测量 A 卷 卷 二 问答题二 问答题 5 分分 为什么要调节杨氏模量仪水平 一 填空 1 在弹性模量的测定实验中 为了测量钢丝的微小伸长量采用了 方 法 从望远镜中观察标尺像时 当眼睛上下移动 叉丝与标尺像有相对运动 这 种现象称为 产生的原因是标尺像没有落在 上 消除的办法是 2 和外界没有能量交换的系统称为 在混合法测定比热容实 验中 用 作为这一系统 为了减小高温和低温系统与环境的 热交换对测量结果产生的影响 混合前它们的温度应取在 两侧 同时用 方法对散热进行修正 4 用位移法测透镜焦距时 物屏与像屏之间的距离 D 和焦距 f 应满足 关系 设透镜在两次成像之间移动的距离为 L 则 f 9 按照干涉的理论和条件 为获得对比度好 清晰的干涉条纹 双棱镜干涉 实验调节好的光路应满足 1 2 3 双棱镜干涉条纹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其条纹疏密程度随单缝与双棱镜距离的变大而 随单缝与测微目镜或 观察屏距离的增加而 12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一种用 产生双光束干涉的仪器 光路中处于分 束镜和反射镜 M2之间的平板玻璃的作用是 当 M1全 反镜移动时 干涉圆环会从圆心冒出或收缩 冒出或收缩一个条纹 则 M1镜移 动的距离为 为了避免螺纹及拖动配合的间隙误差 调节手轮时必须 17 用米尺测量某一长度 L 6 34cm 若用螺旋测微计来测量 则有效数字应有 位 二 判断题 对 在 中打 错 打 1 用某尺子对一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 计算得不确定度 A 类分量 为 0 01mm B 类分量是 0 6mm 如果需要用该尺子再次测量这一物体 应选择 的合理测量次数为 10 次 3 在落球法测量粘滞系数实验中 多个小钢球一起测质量 主要目的 是减小随机误差 4 分光计设计了两个角游标是为了消除视差 5 在测量钢丝的杨氏模量实验中 预加 1Kg 砝码的目的是增大钢丝伸 长量 7 测量一规则钢块的体积 已知其长约为 30cm 宽约为 5cm 厚约为 0 1cm 要求结果有四位有效位数 则长用钢直尺来测量 宽用千分尺来测量 厚用游标卡尺来测量 8 某长度值的测量结果为 L 35 78 0 05 cm 则待测长度值是在 35 73cm 和 35 83cm 之间 10 不确定度 A 类分量与随机误差相对应 不确定度 B 类分量与系统 误差相对应 11 用一级千分尺测量某一长度 仪 0 004mm 单次测量结果为 N 8 000mm 用不确定度评定测量结果为 N 8 000 0 004 mm 三 简答题 1 示波器实验中 1 CH1 x 输入信号频率为 50Hz CH2 y 输入信号 频率为 100Hz 2 CH1 x 输入信号频率为 150Hz CH2 y 输入信号频率 为 50Hz 画出这两种情况下 示波器上显示的李萨如图形 2 欲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实验测量时必须使自变量怎样变化 逐差法处理数据 的优点是什么 四 计算题 1 弹簧在弹性限度内有胡克定律 F K L 现给弹簧加力 F 测得其长度 L 数 据如下表 要求 1 用作图法求弹性系数 K 2 用逐差法求出每加载 1 牛顿力时弹簧的伸长量 L 并计算其 A 类不确 定度 F Kg 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010 00 L cm 14 9516 0017 0518 1019 1820 2021 2922 32 附表 不同测量次数的 tp值 置信概率 0 683 n 1 12345678910 tp 1 8 4 1 321 201 1 4 1 111 091 0 8 1 071 061 05 2 下面是测量钢球直径的一组数据 次数12345678910 D mm 5 4995 4985 5015 5005 5025 5025 5005 4975 5035 498 要求 1 回答直径是用何种量具测量的 2 求出直径的完整结果表示 3 求出钢球体积的完整结果表示 大学物理实验试题大学物理实验试题 一 填空题 共 19 分 每空 0 5 分 2 牛顿环实验中测量两条纹直径的平方差是为了消除 和 测 量的不确定性 在测量过程中保持单方向性是为了避免 3 用共振干涉法 驻波法 测波长时 由干涉理论知 当换能器 S1S2 之间的距离 xi 满足 xi 时 将形成稳定的驻波 写出测定声速的表达式 并指出式 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 4 读数显微镜使用时要特别注意避免产生 它的起因是 其避免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综合测试仪项目申请报告
- 加油站造价咨询方案
- 街道员工活动策划方案范文
- 庆典策划与区域文化传承-洞察及研究
- 奶茶营销策划活动方案范文
- 电缆隧道占道施工方案
- 咨询方案是如何报价的
- 实验室室内安全题库及答案解析
- 缺陷营销方案
- 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合规建设-洞察及研究
- 创新方法大赛理论知识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
- 血透患者跌倒的预防及管理
- 砼回弹强度自动计算表
- 医防融合知识讲座
- 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说课稿、教案和教学设计
- 黑布林英语阅读初一年级16《柳林风声》译文和答案
- 广东省监理从业人员网络继续教育平台题库
- YY/T 1268-2023环氧乙烷灭菌的产品追加和过程等效
- 平地机操作规程
- HY/T 0302-2021沸石离子筛法海水提钾工程设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