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水中蓝藻生长悬浮特性及生长抑制试验研究_第1页
水源水中蓝藻生长悬浮特性及生长抑制试验研究_第2页
水源水中蓝藻生长悬浮特性及生长抑制试验研究_第3页
水源水中蓝藻生长悬浮特性及生长抑制试验研究_第4页
水源水中蓝藻生长悬浮特性及生长抑制试验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源水中蓝藻生长悬浮特性及生长抑 制试验研究 黄廷林 段婷婷 卢金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55 E mail huangtinglin 摘 要 本文研究了藻类在水中的生长悬浮特性 并通过水体下 向流动将表层藻类向下迁移 使上下水体混合 当藻类到达底部 无光区后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 结果表明蓝藻集中悬浮在水体 2 3 倍透明度水深区 而绿藻集中生长在0 5 倍水体透明度水深 区 在下向流速为1 5cm min 左右 蓝藻竖向分布均匀 光补偿 点以下藻类无上浮现象 在此流速下白天运行12 小时可使得上 层水体中蓝藻数量减少21 03 光补偿点处蓝藻数量减少 31 09 关键词 蓝绿藻 垂向分布 下向流动 悬浮特性 1 引言 深层水库流动性小 混合作用弱 易出现水体分层现象 从而 导致藻类主要停留在表层水体中生长 对于藻类垂向生长悬浮 特性目前已有一定的研究 研究的结果表明藻类一般集中生长 在光补偿点以上区域 但对于如何改变藻类此种竖向分布不均 匀状态 抑制藻类生长方面的研究较少 本实验主要目的是在 此基础上探索蓝藻绿竖向生长悬浮特性 并根据其生长特性研 究在一定下向流速水体流动下对蓝藻垂向生长抑制作用 为深 层水源水库去除蓝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参考 2 实验设计 2 1 实验水源 本实验用水取自西安黑河水库 此水库总库容为2 亿m3 向西 安市日平均供水量76 万m3 取水时间为8 月底 属于藻类高发 期 优势藻种为蓝藻中水华微囊藻及部分富营养化绿藻 2 2 实验装置 本实验装置为 直径为315mm 高为3m 的PVC 管 侧壁开孔 取水 根据藻类分布上多下少的情况 开孔间距也自上而下逐 渐增大 具体开孔断面为 0 2m 0 35m 0 55m 0 8m 1 1m 1 45m 1 9m 2 4m 2 9 m 共9 处 底部管壁连接循环泵进水口 管顶连接循环泵的出 水口 通过循环泵使水体下向流动抑制蓝藻生长 通过流量计 控制反向水体流速 试验在室外进行 2 3 实验方法和指标 采用目镜视野法计数水中蓝绿藻数量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 定叶绿素a 3 实验结果分析 3 1 藻类生长悬浮特性与蓝绿藻的竖向分布特征 将取自黑河水库的水样混合均匀注入试验装置 观察藻类分布 试验结果如图 1 2 所示 从图 1 2 可见 水体中蓝藻和绿藻竖向分布状态为 藻 类从最初的上下分布较均匀发展为以某一水深为界 上多下少 的不均匀分布 说明藻类在这一水深以上区域发生下沉 以下 区域发上上浮 出现此种悬浮状态与藻类自身调节机制有关 在表层水体中 快速的光合作用合成了大量的淀粉 增加个体 重量 使藻类下沉 随着藻类的下沉 光强逐步减弱 合成物 质减小 呼吸作用增强 个体重量逐渐减小 当减小到与浮力 平衡时 不再下沉 处于悬浮状态 而底部无光区藻类光合作 用较弱 个体重量小于浮力 呈现上浮趋势 当达到与重力相 同时即处于悬浮状态 蓝藻临界点为水深1 45m 处左右 即约为水体2 4 倍透明 度处 绿藻临界点为0 5m水深左右 即约为水体0 5 倍透明度 处 究其原因可能为水体最表层光照过强 绿藻生长繁殖受到 光抑制作用 而临界点以下光强弱 绿藻繁殖同样受到影响 因而在0 5 倍透明度处绿藻出现最大生长量 同时由于绿藻在 水中以单个个体出现 下沉速度较慢 因此在生长量最大区域 累计 出现最大值 而蓝藻 主要为铜绿微囊藻 是以团体形 式存在 下沉速度较快 在2 4 倍透明度处出现峰值 这与杨 顶田等研究结果相同 3 2 水体下向流动对藻类的生长抑制 藻类在水中有一定的上浮速度 大约60 的铜绿微囊藻上浮速 度都小于0 5cm min 大约87 的上浮速度都小于1 5cm min 上 浮速度大于2 0cm min 的仅占很小的一部 10 根据此上浮速 度选择不同的下向流速 以达到抑制蓝藻生长的作用 3 2 1 不同的水体下向流速对藻类生长抑制分别选取光照较好的 3 天进行试验 下向流速分别为1 2cm min 1 3cm min 和 1 5cm min 间隔时间取样测定各个断面叶绿素a 浓度的分布情 况 结果如图3 4 5 从以上 3 图可以看出 在下向流 速为1 2cm min 时 运行1h 后上层水体叶绿素a浓度下降 6 7ug L 光补偿点以下区域浓度增加7 9ug L 说明一定的下向 水流可以将表层藻类迁移至下层无光区水体中 3h 后上层水体 叶绿素a 浓度下降10 7ug L 而下层水体叶绿素a 浓度增加 7 9ug L 而此时光补偿点出浓度出现最大值71 3ug L 水体呈 明显的上下少中间多的分布 说明此时上层水体藻类下沉而下 层水体中铜绿微囊藻上浮 最终悬浮在光补 偿点处 即下向流速过小 在下向流速为1 3cm min 时 1h 后上层水体叶绿素a 浓度 下降9ug L 下层水体叶 绿素a 浓度增加8 8ug L 3h 后上层水体叶绿素a 浓度下降 15ug L 而下层水体叶绿素a 浓 度相较1h 时减少4ug L 说明藻类出现略微的上浮现象 此流 速过小 但叶绿素a 垂向纵 向分布逐渐趋于均匀 当下向流速为1 5cm min 时 运行1h 后上层水体叶绿素a 浓度减少10 1ug L 同 时下层水体叶绿素a 浓度增加10 1ug L 上下分布略显均匀 3h 后上层水体叶绿素a 浓度下 降16 8ug L 下层水体叶绿素a 浓度增加幅度较大 为 20 7ug L 同时光补偿处叶绿素a 浓 度降幅为7ug L 藻类纵向分布比较均匀 说明此流速合适 既 能够将表层水体藻类迁移至下部无光区 同时抑制下部水体藻 类上浮 避免出现上下少中间多的不均匀分布 3 2 2 白天和夜间分别施加下向流速时对蓝藻垂向分布影响 选择天气条件良好的两天 在相同的下向流流速下 1 5cm min 于白天和夜间分别进行两组试验 白天试验组 1 组 运行时间为8 点至20 点 夜间运行组 2 组 运行时 间为20 点至次日8 点 运行期间每隔一定时间取各断面水样 测定其叶绿素a 含量 结果如图6 7 所示 从以上两图可以看出 运行 3 小时后 两组试验中表层藻类均 减少 叶绿素 a 浓度下降分别为 12ug L 和 22 2ug L 下层藻 类增加 叶绿素 a 浓度增加量分别为 13 6ug L 和 22 3ug L 上 下分布逐渐均匀 说明此流速可使得上层藻类下迁 同时抑制 下层水体藻类上浮 与前面结论相同 同时从藻类增降幅度看 夜间运行时对藻类抑制作用较好 在运行 12 小时之后 两组藻类竖向分布有所不同 1 组中上层水体叶绿素a 浓度略 有上升趋势 说明尽管下向水流可使表层水中藻类进入下层无 光区 抑制其生长 但由于白天光照充足 表层藻类的光合作 用仍然会使得上层水体中藻数量增加 而下层水体叶绿素a 浓 度下降较大 为22 3ug L 总体分布均匀 2 组中上下层水体中 叶绿素a 浓度均减少 降幅分别为23 1ug L 和28 5ug L 这是由于夜间表层藻类不进行光合作用 且在下向流的作用下 被迁移至底部 而底部藻类呼吸作用使其浓度同样降低 在运行结束后两组试验均静置12 小时 以观察藻类上浮情况 从结果看来 1 组由于运行结束后藻类立即进入夜间呼吸状态 呼吸作用导致水体中的溶解氧急剧下降 通入的空气中所含氧 气会增加溶解氧 利于呼吸作用进行 加快了藻类代谢消耗 从而使上下水体中生物量整体下降 各取样点处叶绿素a 浓度 相对于初时平均下降8ug L 且上下分布维持均匀状态 而2 组 静置时为白天 上层水体中藻类由于光合作用大量生长繁殖 下沉 下层水体中藻类上浮 从而又形成上下少中间多的不均 匀分布 相较初时各取样点叶绿素a 浓度增加值为 3ug L 上述 实验结果表明 从对藻类生长抑制方面来看 2 组的抑制效果 较1 组为好 但在停止下向流后2 组藻类上浮现象明显 藻类 数量超过初始值 由此认为1 组整体对藻类垂向抑制效果优于2 组 即可选择在白天对水体施加一个下向流速 夜间停止 间 歇运行 从而达到控制藻类繁殖的目的 3 2 3 蓝藻密度垂向变化 根据以上两组试验中所得到的下向流速以及运行时间进行另两 组实验 试验1 即在1 5cm min 的下向流速下白天运行12 小时 静置一夜后测定各断面蓝藻密度 试验2 为水体静置24 小时 即经过一天的生长测定各断面蓝藻密度 结果如表1 中所示 由表 1 可见 水体静置时 经过一天的生长 上层水体蓝藻藻 密度增加 其增加的百分数平均为7 84 其中在光补偿点处蓝 藻增加数量最大 增幅达15 67 而在光补偿点以下各取样断 面 蓝藻数量均有所减少 平均减少幅度为6 82 蓝藻竖向分 布不均匀 而在下向流速为1 5cm min 经过一天的生长 蓝藻 垂向分布发生变化 上层水体中蓝藻数量下降约21 03 在光 补偿点处蓝藻密度下降最大 为31 97 而在下层水体各断面 处蓝藻密度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平均增幅为6 10 说明在此运 行条件可将上层水体中21 03 的蓝藻迁移至下层无光区水体中 从而破坏其光合作用条件 使其生长繁殖受到抑制甚至死亡 改变了蓝藻上下少中间多的不均匀分布状态 4 结论 1 绿藻一般大量悬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