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腮_第1页
流腮_第2页
流腮_第3页
流腮_第4页
流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 行 性 腮 腺 炎,概 述,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为冬春季常见的儿童、青少年呼吸道传染病,成人中也有发病,腮腺炎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为非化脓性唾液腺肿胀和触痛,大部分病例累及一侧或双侧腮腺。疾病良性且为自限性。1/3 人表现为亚临床感染 附睾-睾丸炎和脑膜炎是本病两大重要并发症。如同一般病毒性疾病,青春期后患腮腺炎症状较重者,且易发生唾液腺以外的全身性感染,病 原 学,病原体: 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 1934年被分离自患者唾液中,与副流感、麻疹、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同属于副黏液病毒,系核糖核酸(RNA)型。腮腺炎病毒的抗原结构稳定,病毒很少发生变异,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有六个基因型,即A-F,各毒株间的抗原性甚为接近。 在1%甲酚皂液(来苏)、乙醇、0.2%甲醛溶液等于2-5分钟内灭活。暴露于紫外线下迅速死亡,56 20分钟可灭活。但在4时保持活力2个月,-70可以存活数年。,流 行 病 学,传染源 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患者和健康带毒者(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在大流行时约30-40%患者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亚临床感染,是重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腮腺炎病毒由飞沫经呼吸道感染。患者在早期阶段有传染性,在腮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病人在此2周内有高度传染性,流 行 病 学,人群易感性 人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普遍易感。男女均可患病。2岁以下、 40岁以上者很少发病,约50%的病例发生在5-9岁儿童,14岁以下的患者则占90%。 感染病毒后无论发病与否都能产生免疫反应,一次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由于各毒株间抗原性较近似,再次感染发病者很少见,仅个别抗体水平低下者可再次感染发病流行特征 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可发病,温带地区以冬季或春季最多。,发 病 机 制,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首先侵入口腔黏膜和鼻黏膜,在上皮组织中大量增生后进入血液循环(第一次病毒血症),经血流累及腮腺及一些组织,并在其中增生后,再次进入血液循环(第二次病毒血症),并侵犯上次未受波及的一些脏器,临 床 表 现 和 诊 断,临床表现: 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自然病程约为10-14天。 大多数病人起病较急,无前驱症状 1.发热:伴全身不适,体温与病情成正比,热型可呈双峰型,热度可达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临 床 表 现 和 诊 断,2.腮腺肿胀: 一侧或两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 一般以耳垂为中心,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言语、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重症者腮腺周围组织高度水肿,使容貌变形。腮腺管开口处早期可有红肿,挤压腮腺始终无脓性分泌物自开口处溢出 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全程约10-14天。,临 床 表 现 和 诊 断,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稍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血清和尿淀粉酶:90%患者有轻至中度增高。血清学检查: - 补体结合试验对可疑病例有诊断价值,双份血清效价4倍以上的增高或单份血清效价达1:64者有诊断意义 - 血凝抑制试验 - 用 ELISA 法检测特异性 Ig M 抗体,鉴 别 诊 断, 化脓性腮腺炎 局部红肿压痛明显,多为单例,有波动感,挤压时有脓液自腮腺管流出,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症状性腮腺肿大 常并发于糖尿病、营养不良、慢性肝病或应用碘化物、羟保泰松、异丙肾上腺素等过程中,腮腺肿大双侧对称,质软无肿痛感。,鉴 别 诊 断, 颈部或耳前淋巴结炎 局限于颈部或耳前区,为核样坚硬边缘清楚,压痛明显,肿大不以耳垂为中心,伴有咽峡炎、耳部疮疖等。 其他原因引起的腮腺肿大 如单纯性腮腺肿大多见于青春期男性,无症状,与功能性分泌增多致代偿性腮腺肿大,并 发 症,1.神经系统并发症 1)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 脑膜脑炎是病毒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后果,为常见的并发症,尤多见于儿童患者男孩多于女孩。 - 腮腺炎脑炎的发病率约0.3%-8.2% - 在无并发症的腮腺炎中有30%-65%脑脊液中白细胞增高 - 脑膜炎和脑膜脑炎症状可发生于腮腺肿前6天或肿后2周内。头痛、呕吐明显,有脑水肿表现。 - 脑脊液与症状与其他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相仿。脑电图以脑受累为主,并 发 症,2)多发性神经炎: - 常发生于腮腺炎后1-3周,预后良好。 - 腮腺肿大压迫面神经致暂时性面神经麻痹。 - 偶有出现共济失调、三叉神经炎、偏瘫、截瘫或上升性麻痹。也可有导水管狭窄而并发脑积水。 3)耳聋: 累及听神经。发病率约1/1.5万,但可成为永久性和完全性耳聋,75%为单侧性,并 发 症,2. 生殖系统并发症 腮腺炎病毒侵犯成熟的生殖腺体,多见于青春期以后病人 1)睾丸炎: * 占男性病例的14%-35% * 一般13-14岁后发病率明显增高 * 常在腮腺肿大1周左右开始消退时,突发高热、寒战、睾丸胀痛伴明显触痛,一般约10天左右消退。阴囊皮肤水肿,鞘膜腔积黄色液体。约1/3-1/2病例发生不同程度的睾丸萎缩,病变常为单侧且仅部分曲精管受累,故很少引起不育症。常合并附睾炎。,并 发 症,2)卵巢炎: 约占成人女性患者的5%-7% 症状较轻,不影响受孕,偶可引起提前闭经卵巢炎 症状有下腰部酸痛,下腹部轻按痛 月经周期失调严重者可扪及肿大的卵巢伴压痛 迄今尚未见因此导致不育的报告。,其 它 并 发 症,胰腺炎: - 儿童少见,见于5%成人患者 - 常发生于腮腺肿胀后34天或1周时 - 上腹剧痛和触痛伴呕吐、发热、腹胀、腹泻或便秘。一般7天内消失。 - 脂肪酶常在起病后72小时升高,超过正常值2倍即提示最近发生过胰腺炎。血淀粉酶不宜作诊断依据。肾炎: 病毒侵犯肾脏,轻者尿中少量蛋白,重者如同肾炎表现,个别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其 它 并 发 症,心肌炎: - 多见于病程第510天,可与腮腺肿同时或恢复期后发生 - 发生率4%5% - 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减慢、心音低钝、心律不齐、暂时性心脏扩大、收缩期杂声。可有心电图改变 。,治 疗 原 则,隔离患者,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流质饮食,避免酸性食品,注意口腔清洁,保证足量液体摄入等 一般抗生素和磺胺药物无效。 中医中药治疗,采用内外兼治。内服以普济消毒饮方为主随证加减。局部外涂可用紫金锭或青黛散醋调外涂,1日数次。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无肯定效果,仅在重症或并发脑膜脑炎、心肌炎时给予短期使用。 男性成人患本病早期应用己烯雌酚(乙芪酚),每日3次,每次1mg口服,以防睾丸炎发生。,预 防 处 置 原 则,1立即隔离治疗患者,直至其腮腺肿涨完全消失;或自发病日起算,隔离10天。 2在集体儿童机构(包括医院、学校)部队对接触者应留验3周,对可疑患者,应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