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快递服务相关法律法规.ppt_第1页
第六章快递服务相关法律法规.ppt_第2页
第六章快递服务相关法律法规.ppt_第3页
第六章快递服务相关法律法规.ppt_第4页
第六章快递服务相关法律法规.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快递服务相关法律法规 主讲 王再良 2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的相关知识 一 挪用资金罪 一 概念 刑法 规定 挪用资金罪 是指公司 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 数额较大 超过三个月未还 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 但数额较大 进行营利活动的 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3 二 认定1 本罪与非罪的界限挪用本单位资金的行为 有一般的挪用本单位资金的违法违纪行为和挪用本单位资金的犯罪行为之分 一是 挪用本单位资金的数额 数额较大 是构成犯罪的必备要件 二是 挪用本单位资金的时间 超过3个月未还 就是构成挪用资金罪的必备要件 4 三 刑事责任根据我国 刑法 第二百七十二条的规定 公司 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 数额较大 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 但数额较大 进行营利活动的 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 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需要注意 数额巨大和数额较大拒不退还属于同一种量刑标准 因为有些主体虽然挪用数额较大 还达不到巨大的标准 但拒不退还情节已经恶劣 理应比数额较大的量刑要重些 5 二 职务侵占罪 一 概念指公司 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 数额较大的行为 犯罪客体是公司 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所有权 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 包括公司 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 6 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 利用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 侵占本单位的财物的 应依照 刑法 第三百八十二条和三百八十三条关于贪污罪的规定处罚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侵占本单位财物 则按职务侵占罪论处 7 二 认定本罪与贪污罪 盗窃罪 侵占罪的区别1 职务侵占罪与挪用资金罪的界限 1 侵犯的客体和对象不同 2 客观表现不同 3 主观目的不同 8 2 职务侵占罪和贪污罪的界限贪污罪 是指国家工作人员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侵吞 窃取 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1 主体要件不同 2 犯罪行为不同 本罪是利用职务的便利 侵占本单位财物的行为 3 犯罪对象不同 本罪的对象必须是自己职权范围内或者是工作范围内经营的本单位的财物 4 情节要件的要求不同 5 法定刑上有所不同 9 3 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的界限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盗窃罪与非罪的界限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可不作为犯罪论处 1 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作案的 2 全部退赃 退赔的 3 主动投案的 4 被胁迫参加盗窃活动 没有分赃或者获赃较少的 5 其他情节轻微 危害不大的 10 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共性和区别 都是以非法占有财物为目的 侵犯财产所有权的犯罪区别 1 主体要件不同 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 盗窃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2 犯罪对象不同 本罪对象只能是本单位的财物 而盗窃罪的对象是他人财物 包括公私财物 而且多为犯罪行为前不被自己所控制的他人财物 3 犯罪手段不同 本罪是利用职务的便利侵占实际掌管的本单位财物 而盗窃罪则是采用秘密窃取的手段获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4 法定刑不同 本罪最高法定刑是十五年有期徒刑 法定刑较轻 且量刑的幅度较小 而盗窃罪的最高法定刑为死刑 量刑幅度较宽 11 4 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的界限 1 本罪的主体是公司 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且非国家工作人员 为特殊主体 而后者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明知是单位的财物而决意采取侵吞 窃取 欺诈等手段非法占为己有 而后罪的主观内容则明知是他人的代为保管的财物 遗忘物或埋藏物而决意占为己有 拒不交还 3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之便将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 即化公为私 但行为人必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采取的是侵吞 窃取 骗取等手段 财物是否先据为己有 则不影响本罪成立 而后者则必先正当 善意 合法地持有了他人的财物 再利用各种手段占为己有且拒不交还 行为不必要求利用职务之便 12 4 本罪所侵犯的对象是公司 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 其中既有国有的 也有集体的 还有个人的 后罪所侵犯的仅仅是他人的三种特定物 即系为自己保管的他人财物 遗忘物或者埋藏物 他人仅是指个人 而不包括单位 5 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而后罪所侵犯的仅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 6 本罪不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而后者则只有告诉的才处理 13 三 职务侵占罪的刑事责任根据 刑法 二百七十一条之规定 犯本罪的 数额较大的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数额巨大的 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按照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 公司 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 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 应予追诉 侵占公司 企业财物五千至二万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 侵占公司 企业财物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对侵占数额五千元至一万元的 就可以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的可以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超过十万元的 可以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14 三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一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概念公司 企业 其他单位人员受贿罪 是指公司 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 为他人谋取利益 数额较大的行为 15 二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认定1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与非罪行为的界限 1 按照 刑法 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 构成公司 企业 其他单位人员受贿罪必须是受贿数额较大的 不足较大数额的按一般受贿行为处理 2 公司 企业 其他单位人员在法律 政策许可的范围内 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合理报酬的 不属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受贿 是合法行为而不是犯罪 3 公司 企业 其他单位人员接受亲朋好友的一般礼节性馈赠 而没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亲朋好友谋取利益的 不成立受贿罪 4 区分以收受回扣 手续费为特点的公司 企业 其他单位人员受贿罪与正当业务行为的界限 16 2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与受贿罪的界限两罪区分的关键在于犯罪主体的不同 本罪的主体是公司 企业 其他单位人员 即非国家工作人员 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以及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国有公司 企业 其他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 企业 国有其他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 企业 其他单位从事业务的人员 17 三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刑事责任我国 刑法 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 犯公司 企业 其他单位人员受贿罪 受贿数额较大的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受贿数额巨大的 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可以 和 应当 的区别 凡是刑法中规定 应当 的都是法定量刑情节 即必须的意思 而规定 可以 的则是酌定量刑情节 即可以这样也可以不这样 18 没收财产的范围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确定 1 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所谓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 是指属于犯罪分子本人实际所有的财产及与他人共有财产中依法应得的份额 2 没收全部财产的 应当对犯罪分子个人及其扶养的家属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 以维持犯罪分子个人和扶养的家属的生活 3 在判处没收财产的时候 不得没收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者应有的财产 19 五 故意延误投递邮件罪 一 故意延误投递邮件罪的概念我国 刑法 对故意延误投递邮件罪的规定是指 邮政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 故意延误投递邮件 致使公民财产 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邮政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 故意延误投递邮件 致使公共财产 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属于犯罪 如果行为人遭遇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延误投递邮件的 不构成本罪 仅有延误投递的行为而没有发生重大损失的结果 不成立本罪 20 二 故意延误投递邮件罪的认定不论主体是出于何种目的 只要主观上存在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即构成本罪 我国 邮政法 第四十八条有明文规定 因下列原因之一造成给据邮件损失的 邮政企业不承担赔偿责任 1 不可抗力 但因不可抗力造成保价的给据邮件损失的除外 2 所寄物品本身的自然性质或者合理损耗 3 寄件人 收件人的过错 21 三 故意延误投递邮件罪的法律责任 刑法 第三百零四条规定 邮政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 故意延误投递邮件 致使公共财产 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2 六 交通肇事罪 一 交通肇事罪的概念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 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 致人重伤 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交通肇事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交通运输安全 23 二 交通肇事罪的认定1 本罪与非罪的界限本罪与非罪的界限关键要查清行为人是否有主观罪过 是否实施了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 是否与重大交通事故具有因果关系等 24 2 交通肇事罪 逃逸致人死亡 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 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 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 应当分别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二者区别 交通肇事罪 逃逸致人死亡 仅有消极的不救助行为 而故意杀人或伤害罪行为 则表现在 1 有积极行为 将被害人 带离 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 2 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 因为遗弃 隐藏 使被害人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25 3 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区别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如果故意使用驾车撞人的方法 在公共场所故意撞死撞伤不特定的多人的 应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另外 故意使用驾车的方式杀害 伤害特定人的 以故意杀人罪 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26 三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责任根据 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 对交通肇事罪规定了三个不同的量刑档次 1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 因而发生重大事故 致人重伤 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发生重大事故 的三种情形 1 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 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 死亡三人以上 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 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 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 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27 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情形 1 酒后 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 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3 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4 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5 严重超载驾驶的 6 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28 特别恶劣情节情形 1 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 负全部或者主要责任 2 死亡六人以上 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 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 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 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根据 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 犯交通肇事罪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9 2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 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30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一 快递服务中的民事权利 一 民事权利的概念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并受法律保护的利益范围或者实施某一行为 作为或不作为 以实现某种利益的可能性 是权利主体对实施还是不实施一定行为的选择权民事权利包含以下含义 1 权利是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利益范围或者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2 权利是权利主体要求他人实施某种行为或者不实施某种行为 以实现其利益的可能性 3 在权利受到侵害时 权利主体需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济 31 二 民事权利的分类1 根据民事权利是否以财产利益为内容 民事权利可分为财产权和人身权 财产权 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 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 财产权既包括物权 债权 继承权 也包括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 人身权 是指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 与主体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 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32 2 根据权利的作用 民事权利可分为支配权 请求权 抗辩权和形成权 支配权 是指主体对权利客体可直接加以支配并享受其利益的权利 物权 人身权 知识产权都属于支配权 请求权 是指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抗辩权 广义上是指抗辩请求权或否认他人的权利主张的权利 有的称为异议权 狭义上是指对抗请求权的权利 形成权 是指权利人凭借自己一方的意思表示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权利 33 3 根据民事权利的效力范围 民事权利可分为绝对权和相对权 绝对权 又称对世权 是指其效力及于一切人 即义务人为不特定的任何人的权利 物权 知识产权 人身权都为绝对权 相对权 又称对人权 是指其效力及于特定人的权利 即义务人为特定人的权利 债权为典型的相对权 34 4 根据两项相互关联的权利之间的关系 民事权利可分为主权利与从权利 主权利 是指两项有关联的权利中不依赖另一权利可独立存在的权利 从权利 是指两项有关联的权利中其效力受另一权利制约的权利 35 5 根据相互间是否有派生关系 民事权利可分为原权利与救济权 原权利为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