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练习和答案解析_第1页
核舟记练习和答案解析_第2页
核舟记练习和答案解析_第3页
核舟记练习和答案解析_第4页
核舟记练习和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舟核舟记记 同步同步练习练习 一 一 给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 罔不 贻 有奇 黍 箬篷 糁 峨冠 髯 髻 衣褶 诎 楫 椎髻 壬戌 虞山 篆章 矫 二 写出下列字的意思二 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1 有奇巧人 2 罔不因势象形 3 尝贻余核舟一 4 盖大苏泛赤壁云 5 高可二黍许 6 启窗而观 7 箬篷覆之 8 雕栏相望焉 9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10 石青糁之 11 中峨冠而多髯者 12 如有所语 13 其两膝相比者 14 佛印绝类弥勒 15 矫首昂视 16 神情与苏 黄不属 17 珠可历历数也 18 居右者椎髻仰面 19 其人视端容寂 20 若听茶声然 21 其船背稍夷 22 钩画了了 其色墨 23 长曾不盈寸 24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三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三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释 1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 诎右臂支船 3 左手倚一衡木 4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5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四 比四 比较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义 木 能以径寸之木 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以至鸟兽 木石 文曰 初平山人 奇 明有奇巧人 有 明有奇巧人 长约八分有奇 长约八分有奇 为 为宫室 器皿 人物 而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启窗而观 为人五 为窗八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可 高可二黍许 云 盖大苏泛赤壁云 珠可历历数也 此中人语云 五 按要求填空五 按要求填空 1 核舟记 选自清代张潮编的 作者是 字 嘉善人 2 赤壁赋 后赤壁赋 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 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是 中的句子 清 风徐来 水波不兴 是 中的句子 3 黄庭坚是 朝的文学家 字 4 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5 启窗而观 雕栏相望焉 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 的特点 说明雕刻的精巧 6 苏 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 一个动作和 的神态看出来 7 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 可以看出佛印 的性格特点 8 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 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 具体说明雕刻人 从第一段文字 中找 的精湛技艺 9 从第四段对右边舟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 的神态 而左边舟子的神态则显得 10 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这样说明的作用是 11 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12 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 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13 写出两句其他诗词中与船有关的语句 六 翻六 翻译译下列句子下列句子 1 罔不因势象形 各具情态 2 尝贻余核舟一 盖大苏泛赤壁云 3 中轩敞者为舱 箬篷覆之 4 启窗而观 雕栏相望焉 5 苏 黄共阅一手卷 6 其两膝相比者 各隐卷底衣褶中 7 其人视端容寂 若听茶声然 8 细若蚊足 钩画了了 其色墨 9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0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七 回答下列七 回答下列问题问题 1 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2 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 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 3 闭 字和 启 字相应 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 4 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 而不刻别的字 5 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 佛印 鲁直于船头的位置 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 6 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 表现人物特点和相互关系的 7 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 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 从船舱说到船尾 而是先说船舱 再说船头和 船尾呢 八 八 阅读课阅读课文第三段 完成后面的文第三段 完成后面的练习练习 1 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 峨冠 gu n B 手卷 ju n C 不属 sh D 矫 ji o 首昂视 3 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 诎右臂支船 诎 B 左臂挂念珠倚之 倚 C 东坡右手执卷端 执 D 绝类弥勒 类 4 与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启窗而现 雕栏相望焉 B 中轩敞者为舱 C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D 其人视端容寂 5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苏 黄共阅一手卷 译文 苏 黄在一起共读一横幅的书画 B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文 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 C 其两膝相比者 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 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 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D 同不因势象形 各具情态译文 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 各有各的情态 6 这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 以 为说明顺序 语言上生动 人物情 态栩栩如生 九 九 阅读课阅读课文第五段 完成后面的文第五段 完成后面的练习练习 1 这段文字具体介绍 核舟 的形状 构造等情况 请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这段文字介绍的内容 不超过 12 个字 2 这段文字的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 A 列数字 B 打比方 C 作比较 D 分类别 3 第 2 至 3 句的说明顺序是 4 这段文字中描写核舟上交代舟上人游览的地点以及周围景物 环境的句子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杜甫诗三首 1 给加点字注音 岱宗 决眦 凌绝顶 不胜簪 逾墙 邺城戍 老妪 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浑欲不胜簪 天明登前途 3 杜甫是 朝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人称他为 称他的诗为 由于 他做过工部员外郎 因此人们又称他为 4 下列诗句与原文一致的是 A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B 国破河山在 城春草木深 C 白头骚更短 浑欲不剩簪 D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5 按课文原句默写 望岳 中最能体现诗人雄心壮志 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诗句是 春望 中借花 鸟来表达感时伤世的句子是 石壕吏 中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的句子是 石壕吏 中老妇人 前致词 诉说三个儿子服兵役情况的句子是 6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望岳 与 石壕吏 都写于 安史之乱 前期 分别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 望岳 春望 都是律诗 前者为五言律诗 后者为七言律诗 律诗与绝句主要区别在于 律诗共八句 绝 句共四句 C 石壕吏 是一首叙事诗 全文无一句直接议论 抒情句 却在叙事中饱含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 D 石壕吏 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 他歌颂石壕老妇人承担苦难的精神 表明他支持唐王朝的平叛 斗争 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人一家的悲惨遭遇 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而深感悲痛 7 按课文原句填空 齐鲁青未了 烽火连三月 夜久语声绝 8 请将左右两边相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三男邺城戍 生活贫困 二男新战死 战争惨烈 出入无完裙 兵役苛酷 一 望岳 1 对下列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岱宗 夫 如何 齐鲁 青 未了 B 荡胸 生 曾云 决眦 入 归鸟 C 国破 山河 在 城春 草木 深 D 感时 花溅 泪 恨别 鸟惊 心 2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这两句诗是诗人远望所见 是借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 齐天耸立的形象 B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这两句诗是诗人细望所见 荡胸 即心胸摇荡 决眦 即眼角几乎裂开 写出诗人长时间睁大眼镜观赏美 景的情景 表现了诗人对泰山美景的喜爱之情 C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这是诗人近望所见 上句写泰山的秀美 用的是实笔 下句写泰山的高大 用的是虚写 虚实结合 写尽 泰山之风韵 D 全诗没有一个 望 字 但句句写 望 距离由远而近 时间由朝到暮 最后顺理成章地表达了要登上顶峰 俯瞰众山小的豪情 3 有人说 阴阳割昏晓 中 割 字用得极妙 你能说明理由吗 4 诗的最后一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豪情壮志 二 春望 1 春望 这一题目的意思是 2 诗中哪几联照应了题目中的 春 字 3 诗的第一联为借景抒情 你能具体说说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吗 4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应怎样理解 5 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作于诗人陷在被安禄山占领的长安城之时 诗中充分的抒写了诗人伤时恨别 忧国思家之情 B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是借物抒发忧国之情 本来人们平时喜爱花鸟 但在 国破 草木深 的今天 却见之而垂泪 闻之而惊心 C 烽火连三月 写出战争时间之长 家书抵万金 写出跟家人通音信之艰难 体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 唐王朝发动战争的憎恨 D 全诗结构严谨 对仗工整 语句凝练 情景交融 是五言律诗的典范之作 三 石壕吏 1 解释加点的词 三男邺城戍 二男新战死 请从吏夜归 犹得备晨炊 3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怎样理解这句话 4 给第三段划分层次 并总结层意 5 老妇人被抓走了吗 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6 本诗的写作背景是 安史之乱 这是指 和 人发动的叛乱 核舟核舟记记 专项练习专项练习答案答案 一一 m n w ng y y uj sh ru s n gu n r n zh q j zhu j r nx y zhu n 二二 1 奇妙精巧 2 无不 顺着 雕刻 3 曾经 赠 我 4 句首表示推测语气 5 大约 黄米 上下 6 打开 7 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盖 代词船舱 8 正对着 9 缓缓地 起 10 用石青 涂抹 11 高 帽子 胡须 12 说话 13 他们的 靠近 14 极像 15 举 16 不相类似 17 分明可数的样子 18 椎形发髻 19 视线 神色 20 好象 的样子 21 平 22 清楚明白 黑 23 竟然 满 24 长而窄 三三 1 通 又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 通 屈 弯曲 3 通 横 4 通 父 男子的美称 5 通 拣 挑选 四四 木头 树木 叫 是 奇异 零数 动词表示存在 通又 雕刻是 有 表示并列 表示 修饰 表示转折 大约 可以 句尾语气词 说 五五 1 虞初新志 魏学咿子敬 明末 2 苏轼 后赤壁赋 赤壁赋 3 宋 鲁直 4 盖大苏泛赤壁云 5 灵活精致 6 左手扶鲁直背 右手指卷 如有所语 7 豁达开朗 8 罔不因势象形 各具情态 9 轻松悠闲 专注悠闲 10 列数字作比较 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11 嘻 技亦灵怪矣哉 12 罔不因势象形 各具情态 13 略 六 六 略 七七 1 用料体积小 所刻事物繁多 刻物情态毕备 2 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嘻 技亦灵怪矣哉 3 写 出了介绍的顺序 由舟外到舟内再由舟内到舟外 引导读者仔细观看 并由此引出窗上的文字 4 这十六个 字是前 后 赤壁赋 中的名句 与上段 大苏泛赤壁 相照应 切题 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 作者真切地描述官们 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 5 因为这样写符合核舟的主题 苏东坡是 泛舟 的主角 6 共阅一手卷 如有所语 7 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和对联的颜色非常醒目 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 舟的背景和主题 先写船舱 不仅可以增强浓厚的艺术情趣 而且也极其自然的引出下文中船头三人的情 态的描述 八八 1 D 2 B 3 A 4 B 5 D 6 船头 或舟首 空间顺序 九九 1 舟长 高 舱 窗 雕栏 窗上的刻字 2 A C 3 从中间到旁边 4 闭之 则右刻 山高月小 水 落石出 左刻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杜甫诗三首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应用 1 d i z l ng f ng z n y sh y 2 不尽 聚集 简直 前面的路 3 唐 诗圣 诗史 杜工部 4 D A 层 应为 曾 B 河山 应为 山河 C 骚 应为 搔 剩 应为 胜 所以应选 D 5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三男邺城戍 一 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6 A A 项错在 望岳 不是写于 安史之乱 前期 而写于杜甫青年时期 即 开元盛世 时期 7 岱宗夫如何 家书抵万金 如闻泣幽咽 8 三男邺城戍 兵役苛苦 二男新战死 战争惨烈 出入无完裙 生活贫困 课文精段赏读 一 1 D D 应为 感时 花 溅泪 恨别 鸟 惊心 2 C 上句是用虚笔 下句用的是实写 3 割 字用的极好 从山的北面来看 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 突出了泰山 遮天蔽日的形象 4 从这两句诗中 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绝顶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成为一 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5 略 二 1 春天登高远望 2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3 国都长安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 然而山河依旧是那个样子 春天降临长安城 然而眼前却是乱草 丛生 如此强烈的反差令人触目惊心 诗人借写景痛切地传达了忧国伤时的感情 4 诗人因为忧愁而经常 搔 头 使满头白发越来越短少 稀疏得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诗人者一年仅 45 岁 其苍老之态如此 可见他忧国 伤时 思家之切 5 C C 项 安史之乱 是安禄山发动的叛乱 唐王朝为平叛而发动战争是正当的 杜甫他支持平叛 所以说 憎恶唐王朝发动战争 不妥 故 C 错 三 1 防守 最近 请让我 能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