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医疗队队长张某先进事迹-勇挑重担甘于奉献_第1页
抗震救灾医疗队队长张某先进事迹-勇挑重担甘于奉献_第2页
抗震救灾医疗队队长张某先进事迹-勇挑重担甘于奉献_第3页
抗震救灾医疗队队长张某先进事迹-勇挑重担甘于奉献_第4页
抗震救灾医疗队队长张某先进事迹-勇挑重担甘于奉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抗震救灾医疗队队长张某先进事迹:勇挑重担甘于奉献5 月 12 日,四川汶川发生了强烈地震,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得知这一消息后,张某就产生了去灾区救援的想法,一是因为在 32 年前也经历过地震,而且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有着一种回报感恩的情怀;二是自己具有救死扶伤的医疗技术,可以在灾区派上用场,只要有机会,一定克服儿子参加中考的实际困难,参加医疗救援。13 日夜,区委区政府高占位地决策了向灾区捐款1000 万元,并带着 100 万元的救灾物资,组建医疗救治队前往四川救灾,张某实现了从心底里产生的这种愿望奔赴了抗灾前线。她自豪地说:“我们做了该做的事,通过我们积极努力工作,给丰南人民争了光” 。一、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13 日夜,区委区政府对赴川救援工作进行布署后,决定由张某担任医疗救治分队队长,卫生局连夜召开会议,在人员组成、物资配备及车辆调度等进行安排,仔细谋划赴川救护的各项事宜,同时为赴四川医疗队员做好临行前的思想动员,仅用了 10 个小时,做好了赴川的一切准备工作,于 14 日下午 1 点 40 分统一乘车开赴前线。在途中得知灾区急需医护人员,领队张会春常务区长,队长孙守廷主任和张某共同商议,决定运送医务人员的车辆日夜兼程2 / 7全速前进,行程 2400 公里,仅用 30 小时就到达了绵阳市涪城南河体育中心抗震救灾指挥部。通过绵阳涪城区卫生局局长对灾情、伤情等情况的介绍,当即决定将医疗队分为两组,一组在绵阳市南河体育中心灾民点的临时搭建医疗救治站开展工作;一组在绵阳市第二医院帮助开展手术治疗。当在临时的整休点还不到 2 个小时,就接到了绵阳市二医院打来的求助电话,有一个 46 岁的妇女在废墟中右下肢被埋 80 小时,被解放军救出,当时右下肢已经缺如,右大腿残端已经高度腐烂、恶臭,为了保全性命,大腿是用铁锹砍断的,肌肉是用手撕开的,当时已出现肾衰昏迷,极度危险,失血过度、休克,张某立即带领成立的临时手术小组赶往医院进行会诊,经全方面分析,需立即开展手术,手术组连续工作 4 小时,顺利完成了伤者的残端坏死组织清除术,保全了生命。5 月 17 日接到绵阳市二院的通知,要到平武县的平通镇接运伤员,由孙守廷主任和张某带领 4 名医护人员,承担起此项任务,在去往平通的途中,山路陡峭、崎岖,经过多处断裂带、飞石和由于山体滑坡,泥石流冲毁的道路,而且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的危险,所乘坐的车辆行驶在前,指挥着接运伤员的车辆顺利通过,就这样顺利地把一名 60 岁女性,多发骨折的伤者顺利地接送到了绵阳市第二医院,困难面前未曾退缩,而且把危险留给了自己,3 / 7安全留给了他人。二、有一种精神的支撑,尽显白衣风范5 月 16 日下午 15 点 35 分,医疗队受到了胡锦涛主席的接见,这是对张某及所有队员最大的精神鼓励,把胡锦涛主席的关怀及殷切希望化作一种动力,溶入在抗灾的工作之中,有一种使不完的劲儿,即使有时睡眠不足 2 个小时,从未感觉到疲劳,余震的频发、吃住条件的艰苦,随时生命受到威胁,从未胆怯过。在南河体育中心高温达40 度的帐篷内接诊病人,在冒着强大余震且存有多处裂痕的绵阳市二院病房内查房、会诊病人,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地震区接运伤员,张某坚信一种信念,地在动摇,抗灾救治伤员的信念不能动摇。为了发挥医疗队的最大效能,张某及时调整工作方案。由于余震频发,且于 5 月 19 日晚四川电视台、绵阳电视台滚动播出有强大的余震,绵阳市二院的 200 左右伤员不得不从医院的病房撤出,搬到队员所住的地方,伤员没有帐篷,为了使伤员不露宿,张某建议大家让出自己所住的帐篷,大家二话没说,主动让出了自己的帐篷,而且齐心协力帮助医院搭建新的帐篷。由于病员转入帐篷,手术不能开展,张某及时调整了工作重心,医护人员到灾区及灾民安置点进行巡诊,做心理疏导,指导抗灾灭病,防止疫病流行,经过细心的心理疏导,使一个留守儿童托管所4 / 7的所长田发青走出了由地震创伤所造成的心理阴影,临行前早起 5 点钟,又驱车 40 公里为田发青做了最后的一次心理疏导,巩固了治疗效果。通过巡诊,使一些患有常见病、多发病的灾民得到了及时救治。并及时指导灾民防疫工作,指导灾民怎样预防瘟疫的流行,为预防疫病流行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上一篇:实验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先进事迹材料 下一篇:市直机关工委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 在 5 月 24 日巡诊的过程中,医疗队的队员们到达了北川县桂溪乡卫生院甘溪村门诊部,经了解,这里从地震的那天起,就只有两个人昼夜值班,最多时病人多达 40 多人,由于信息及交通不畅,库存的药品几乎全部用光,有些人由于没有药品,原有的疾病在加重,当时病房内住着一个风心病伴全心衰竭的 36 岁男性患者,由于心衰丧失劳动能力而且生命垂危;受伤的患者由于没有消毒剂和抗菌素,伤口在感染化脓,得知这一情况后,队员们与绵阳市二院进行协调解决部分急救药品和常用的药品,而且把医疗队员自用的全部药品一并都及时送到了此门诊部,解决当地灾民无药可医的矛盾,院长激动地握住张某的手说:“你们的到来,为我院解决了大难题,我一定记住唐山丰南医疗队对我们的无私支援。 ”唐山丰南人民真正与四川人5 / 7民融为了一体。这支医疗队总共诊冶巡诊病人 1513 人,开展重大手术 24 例,共中危重病例 3 例,门诊手术病例 36 例。三、传递人间真情,当一名爱心志愿者17 日下午,有一个上海志愿者冯明志打来电话,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有 100 多受伤的小孩,且有 7 个小孩已经截肢,还有 80 多个孩子需要手术治疗,由于缺乏骨科的内固定器材和抗菌素,孩子们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且还有一部分孩子在承受着感染的侵袭,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向领导进行了汇报,恰逢区委区政府组织 100 万元的第二批救灾物资 30 万元用于购置药品及医疗器械,征得领导同意,对第二批物资及时做了调整,使就援物质发挥了最大效能,也是灾区最实用最急需的,它不仅是最急需的物资,也承载了丰南人民对灾区的殷切关怀,是爱的传递。也许是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使然,在日常的工作中是管理妇女儿童健康发展工作的,因此对儿童显示出最大的爱心,当得知绵阳市中心医院有一个 12 岁的女孩,是 300个学生中唯一幸存者,且双足面临截肢的考验,张某带上医务人员驱车前往,并代表全体队员送去了 1000 元的慰问金。同时与上海志愿者和电视台记者合作,队员们现场制作了一个爱心专题片,目的是唤起全国人民都来关注关心灾区的孩子们,而且不是一时的关心,而是长久的关注下6 / 7去,特别是对那些身体残疾的孩子,通过大家的关注关心有一个健康美好的未来。在桂溪镇甘溪门诊部遇见一个 12岁的小女孩右脚受伤,残疾的父亲在照顾她,得知家中有祖父和卧病在床的祖母,一个 5 岁的妹妹仅靠柔弱的母亲支撑着这个家,张某不容得和家人商量,毅然决然地决定资助这个女孩读完学业,从孩子的泪眼中,看到了希望,也透出了一种坚强,也在用眼睛向张某说:“不辜负阿姨你的一片真情。 ”父女俩脸上露出了笑容,大难面前方显人性爱的迸发,大难方显大爱,大爱无言,虽然远隔千里却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承做爱心使者。作为一名医生,不仅仅是医治伤者的病体,而且要抚慰这些历经灾难人的心灵,使他们尽快摆脱由于地震给人心灵深处造成的阴霾,帐篷小学的成立,给了队员们施展才能的空间,孩子们是祖国的希望,不能让这些尚未绽放的花朵染上灰尘,用自己的 32 年前地震亲历,鼓励孩子们要有一颗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唱歌,送去食品和玩具,孩子们笑了,老师笑了,大家都笑了。张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