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梁启超及其思想 梁启超 字卓如 号任公 又号饮冰室主人 饮冰子 哀时客 中国之新民 自由斋主人等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 启蒙思想家 资产阶级宣传家 教育家 史学家和文学家 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生平经历 1873年2月23日出生两三岁 母亲教识字 四五岁 祖父教 四子书 诗经 六岁 和父亲学习中略史和 五经 十二岁 秀才 1887年 在广州学海堂学习 1889 十七岁中举人 1890年 在上海接触西学 秋季拜师康有为 长兴学舍 万木草堂 1895年5月参加公车上书 步入政坛 1895到1898发起并领导维新运动 主要以办报为变法维新运动手1898年戊戌政变 逃亡日本 继续办报 1912年回国 后组织进步党 对抗国民党 1915年撰文反对复辟帝制 1917年结束政治生涯 1918年游历欧洲 1920年回国任教 1929年病逝 梁启超主要主张 明确提出中国要变法图强 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反对封建专制 兴民权 设议院 提倡新学 变法图存的主张 他主张赋税的征收必须以便民为原则 实行轻税 平税政策 而反对与民争利的 固民所急而税 的传统观点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改革家 同时也是新闻史上重要人物 对中国早期报刊政论文有巨大贡献 从事报刊活动27年 一生创办领导报刊17种 被誉为 言论界之骄子 创时务文体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指1898年 农历戊戌年 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 主要内容是 学习西方 提倡科学文化 改革政治 教育制度 发展农 工 商业等 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 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 光绪被囚 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 谭嗣同等6人 戊戌六君子 被杀害 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 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又名维新变法 其高潮则为百日维新 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 1898年 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 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 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 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近代化道路 变法内容思想 1 政治方面 准许官民上书言事 取消闲散重叠机构 裁汰冗员 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2 经济方面 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 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 奖励创造发明 改革财政 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裁撤驿站 设立邮政局 3 军事方面 裁撤绿营 精练陆军 改习洋操 实行征兵制 添设海军 4 文化教育方面 开办京师大学堂 各地设立中小学堂 兼习中西文科 废除八股 改试策论 开设经济特科 设立译书局 翻译外国新书 准许设立报馆 学会 派人出国留学 游历 变法影响及其意义 近年亦有历史学家认为 维新运动自开始即不具有成功希望 除了光绪帝未具备足够的权力和威望推行改革外 维新派人物 特别是作为智囊的康有为 对政治现实的无知 和他们对西方社会制度的粗糙了解 亦注定运动的失败 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变法失败后 越来越多的人对清朝统治者感到失望他们认为 要救中国 必须进行革命 推翻清朝统治 仿效西方国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戊戌变法 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 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使中国走向强大 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 资产阶级接维新派提倡新学 主张兴民权 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在这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梁启超宪政思想的内容 梁启超宪政思想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 在传统儒学为辅 西学为主的理论基础上得以形成 发展 梁启超宪政思想经过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 但综观其宪政思想大致包括废专治 立宪政 开民智 兴民权 无宪法不足以为国 立宪国必分三大权这四个方面 废专治 立宪政 梁启超在对封建专制加以尖锐批判的基础上得出了实行宪政的结论 他认为人类社会的进步遵循君主专制 君民共主 民主的规律 加之他于对革命的恐惧于排斥 因此他认为在许多国家行之有效的君主立宪制度同样也适用于中国 但是 梁启超在中国力主推行君主立宪制的过程中曾经以中国国民素质低和市政机关不完备为理由主张实行开明专制为宪政的最终实现进行过渡 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梁启超所处的时代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他探索宪政之路的曲折性 立宪政必兴民权 梁启超认识到宪政与民权二者压迫关系密切 不可分割 民权是实施宪政的前提和基础 而宪政的实行则又从制度上进一步地保证了民权 他坚信民权代替君权 宪政代替君主专制是历史的必然 梁启超虽然极力提倡以民权作为在中国实施宪政 代替君主专制的基础 但是他也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国提倡民权的现实困难 但是 他在认识到中国国民普遍具有奴性之时 没有坚持在政治斗争的实践中改造国民性 退而提出 欲兴民权 宜先兴绅权 这反映出民族资产阶级在追求自身政治权利实现的过程中 始终存在着软弱性和妥协性 无宪法不足以立国 究竟以宪法 法律为最高准则治理国家 实施法治 还是以君主的个人意志为最高治国标准 实行人治 是区分宪政和封建专制的根本标准 梁启超在其探寻宪政之路的过程中明确认识到了宪法应该具有至上性 稳定性 实践性 宪法如果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遵循和实施 宪政就不可能得到实施 巩固和发展 立国必分立三大权 梁启超用引用西方的分权制衡理论首先阐述了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分离的必要性 他认为如果不把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分离那么政府极易侵犯国民的权益 国民的权益根本无从保障 只有将二者分割开来然后制定良好的法律 方能有效限制政府的权力 法律实施的有效性如果需要得到保障则必须重视高度司法权 将司法权与行政权相分离 保证司法独立 梁启超还非常重视议会的建设 因为但凡文明立宪国没有不实行两院制的 而且行之有效 那么中国也自然不能例外 梁启超的宪政思想在近代中国不具备实现的条件 正是因为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被西方国家侵略 掠夺的境遇 赋予了这个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一个无可逃避的主题 救亡图存 中国知识分子在观察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中国时有一个最基本的判断 西方的物质成就是西方优越的制度和文化所致 因此包括梁启超在内的广大中国知识分子都迫切地希望引进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以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现状 最终实现国家独立富强 他们往往把西方先进的制度作为实现国家富强的一种手段 而远非目的本身 但是 包括梁启超在内的知识分子都没有意识到 在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宪政作为一种政治制度 从根本上来说 是由生产方式的进步而推动社会进步的结果 而不是原因 是社会形式 而不是内容 就当时中国国内的现实情况而论 中国并不具备产生 实行宪政的几乎一切背景 近代中国缺少实行宪政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背景 近代中国缺失推行法治的历史传统 近代中国同样不具备近代公民意识的国民大众 梁启超的主要教育思想 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的梁启超 充分认识到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1 倡导教育救国 教育兴国 2 主张废科举 改革封建教育制度 3 主张建立近代学校教育制度 高度重视师范教育与女子教育 4 突破了洋务教育人才观的思想局限 提出了培养具有近代政治意识和道德品质 新国民 的教育目标 个人评价梁启超 我认为梁启超思想的转变是由于他个人经历 和当时中国的经济状况关系不大 梁启超受西学影响主张君主立宪 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国外 考察了欧美尤其是美国的民主制度 转而拥护民主共和 当他注意到西方社会的弊端后 认为民主共和弊端横生 还是君主制好 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1304.3-2025知识管理方法和工具第3部分:会议知识管理
- 2025年国家林草局招考笔试核心题
- 2025年机械安全员B考试高频题库突破
- 2024-2025学年泗阳县中考猜题数学试卷含解析
- 草坪园艺技术使用中常见问题
- 全国政治学术演讲会发言模板
- 2025年汽车维修技术员技能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中医药博物馆招聘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平面广告设计师职业能力鉴定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小学安全知识常见题及答案
- 5步打造孩子内驱力
- 物业管理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参考范文)
- 贷款中介代办协议书
- 认知铁路中间站和区段站铁道概论37课件
- 骨牵引护理课件
- 智能垃圾分类与回收机器人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九年级培优班家长会课件
- 筋膜刀培训课件
- QGDW11337-2023输变电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 水质仪表维护培训课件
- 网络静态与动态路由比较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