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内容 绪论国内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律 法规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和实验室安全操作技术菌 毒 种管理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一 绪论 1 微生物实验室是开展微生物检验活动的特别场所 而且是很独特的工作环境 具有使工作其中或其附近的人们感染相关传染病的危险 1941年Meyer和Eddie发表了对美国74例受布鲁氏菌病感染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调查情况 结论是 对培养物 标本的操作及吸入含有布鲁氏杆菌的灰尘对实验室工作人员是极其危险的 多数病例是由在处理传染性材料时不小心或技术欠佳引起的 一 绪论 2 1949年 Sulkin和Pike发表了第一篇关于实验室感染的系列调查报告 总结了222个病毒感染病例 其中21例死亡 至少三分之一的病例感染的可能与操作已感染的动物和组织有关 1951年Sulkin和Pike对5000名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发表了第二篇系列调查报告 在发病的1342个病例中 只有三分之一在文章进行了分析报告 在所有报告的实验室感染中 布鲁氏杆菌病病例最多 连同结核病 兔热病 伤寒病和链球菌感染占总细菌感染病例数的72 占总感染病例数的31 全部病例数的平均病死率是3 16 与已知的意外事故有关 主要是嘴吸吸管 针头和注射器的使用不当 1965年对这一调查重新做了修订 增加了641例新的或以前没有报告的病例 1976年再次修订 共搜集3921例病例 其中布鲁氏杆疾病 伤寒 兔热病 肺结核 肝炎和委内瑞拉马脑炎是最多见的病例 与已知意外事故有关的病例不到20 那些在工作中接触病原体感染的病例中 80 以上的感染怀疑与暴露在含有传染因子的气溶胶有关 一 绪论 3 1967年Hanson等报告了428例明显与实验室相关的虫媒病毒感染 原因实验人员无意中受感染所致 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暴露于传染性气溶胶 1974年Skinholj发表的调查报告的结果显示 丹麦的临床化验室工作人员肝炎的感染率 2 3 1000 比正常人群高7倍 以上报告显示实验室工作人员发生相关病原体感染的危险性在增加 与正常人群相比实验室工作人员染患肺结核 痢疾和肝炎的几率较高 二 国内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律 法规 1 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 2006年7月10日卫生部部务会议通过2006年8月15日卫生部令第50号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 2006年3月2日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第二次局务会议通过2006年3月8日国家环保总局第32号公布自2006年5月1日起施行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2006年1月11日卫科教发 2006 15号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 毒 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2005年11月24日卫生部部务会议通过2005年12月28日卫生部令45号发布自2006年2月1日起施行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004年11月5日国务院第69次常务会议通过2004年11月12日国务院令第424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二 国内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律 法规 2 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 2004年5月27日卫生部 环保总局令第21号公布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卫生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关于保障接触病毒或细菌科研人员医疗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4年5月9日卫医发 2004 144号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 2003年12月26日环发 2003 206号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 容器标准和警示标示规定 2003年11月20日环发 2003 188号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2003年8月14日卫生部部务会议通过2003年10月15日卫生部令地6号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2003年10月10日卫医发 2003 287号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2003年6月4日国务院第十次常务会议通过2003年6月16日国务院令第380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三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和安全操作技术 1 一 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级1 我国规定病原微生物分类 在我国的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和 人间传染病原微生物名录 中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 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 将病原微生物分为4类 第一类 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 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 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 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 动物与人 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 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 但一般情况下对人 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 传播风险有限 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 并且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类 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第一类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2 有害微生物的分类 3 人间传染病源微生物名录摘录表 4 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评价标准和等级划分与我国的规定基本一致 但危害程度由1级至4级递减 即1级危害度最低 4级危害度最高 二 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类 分级和技术指标 1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类生物安全实验室可分为一般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和试验脊椎动物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两类 2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每类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根据实验室操作技术 安全设备和实验设施组合的不同而分为四级生物安全水平 即BSL 1 BSL 2 BSL 3 BSL 4 BSL 1和BSL 2实验室称为基础实验室 BSL 3称为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BSL 4称为高度生物安全实验室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适用微生物范围 1 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BSL 1 结构和设施 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设备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已知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 如用于教学的普通微生物实验室等 2 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BSL 2 适用于对人和环境具有中等潜在危险的微生物3 三级身亡安全防护实验室 BSL 3 适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 通常已有预防传染的疫苗 艾滋病病毒的研究 血清学试验除外 应在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进行 4 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BSL 4 适用于对人体具有高度的危险性 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 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 不明微生物 也必须在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进行 3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技术指标 三 生物安全柜的选择和使用 生物安全柜的种类 级生物安全柜 级A型生物安全柜 级B型生物安全柜 级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柜的摆放远离实验室门口 空调出风口 减少外部其他气流的干扰 生物安全柜操作的注意事项 可产生气溶胶的设备 例如混匀器 离心机等 应靠近安全柜的后部放置 有生物危害性的废弃物袋 盛放废弃吸管的盘子以及吸滤瓶等体积较大的物品 应该放在安全柜内的某一侧 将工作区域内的污染物质与洁净物质分开放置 在工作台面上的实验操作应该按照从清洁区到污染区的方向进行 耐高压灭菌的生物危害性废弃物袋以及吸管盛放盘不应放在安全柜的外面 否则在使用这些物品时双臂就必须频繁进出安全柜 这样会干扰安全柜空气屏障的完整性 从而影响对人员和物品的防护 不要过载 在操作过程中 如果有物质溢出或液体溅出 在将物品移出安全柜前 一定要对其表面进行消毒 实验结束对安全柜内表面全部消毒 四 实验室感染 80 是不明原因的感染 20 感染的原因是明确的 80 是由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引起的 20 是由设备故障引起的 导致感染最多的4种实验室事故溢出和泼洒针头和注射器锐器 碎玻璃动物或动物体外寄生虫的咬伤或抓伤 1 感染因子的种类 1含有感染因子气溶胶吸入2锐器针头和注射器 锐器 碎玻璃等刺伤3接触溢出和泼洒的感染因子4染菌动物或动物体外寄生虫的咬伤或抓伤 2 感染途径 呼吸道 消化道 血液和皮肤接触等 3 实验室感染的原因 除与实验室建筑 设置 制度 人员素质 清洁 消毒等有关外 检验标本含有大量的 种类繁多的隐匿病原体 检验操作时形成气溶胶检验器材 仪器和环境等被污染一些偶然事故也会造成实验室人员感染工作人员易感性免疫力低下微生物大量侵入 4 实验室感染的预防 一般防护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实验操作必须穿工作服 手有伤口时戴手套试验区域内禁止饮食 吸烟 化妆 储存食物等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移液禁止口吸实验室经常保持清洁严格锐器管理 防止利器损伤所以培养物 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必须高压灭菌有效的防鼠防虫措施必要的预防接种特殊防护不同微生物在相应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设备中操作 五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1 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生物安全委员会主任由单位法人担任生物安全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保证生物安全制度管理制度监督有关法规和操作规程的执行决定进入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工作人员 2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 1 生物安全实验室入口处必须张贴生物危险标志 注明危险因子 生物安全级别 实验室负责人和相关负责人姓名和电话 生物危险标志的颜色应为黑色 背景为黄色 2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准人制度外来进修 学习和参观人员必须学习实验室的一切规章制度和有关操作规程 并经实验室之人批准 3 实验室主任为该实验室的第一生物安全责任人 有权决定参加实验的人员数量和开展实验的种类 4 每次进入实验室必须填写工作日志 并严格遵守实验室的一切操作规程 5 加班工作必须事先征得实验室主任同意并通知安全员尽量避免单独工作 以减少偶然事件发生的危险性 3 实验室人员管理 1 实验室负责人的职责组织实验室的各项工作 保证实验室运行的安全和实验室工作质量的准确可靠组织对新工作人员的培训 对培训的结果进行考核 包括实验室安全知识和实验室操作技术考核 以决定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控制区域工作的资格 定期检查实验室的各项技术参数 组织对实验室装备的常规保养在实验室内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时 决定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并报告上级 实验室负责人由高级职称的人员承担 必须具有如下资质 具有强毒微生物实际工作经验对所操作的病因微生物有全面 完整的了解具有组织实验室工作的能力对工作有高度责任心 2 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一般行为规范生物安全实验室为专用实验室 只允许进行实验目的的规定操作 与此无关的活动一律不得进行 必须按规定着装 方可进入实验室控制区实验室内禁止吸烟 饮食 访客和喧哗保持实验室环境的整洁 每项工作完成之后 必须清洁台面 恢复实验室的待运转状态 注意个人的健康状况 出现身体不适情况 应及时向负责人报告 3 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必须了解实验室的安全原理 熟悉安全手册的各项规定 收集紧急情况下的正确应对措施 必须熟悉微生物学技术和感染性病原菌的知识 正确 安全地使用菌毒株 避免污染 已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必须熟悉所研究疾病的国家标准 能够完成标准所规定的任务 4 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训新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 方可取得进入实验室控制区域工作的资格 培训由实验室组织进行 由负责人指定熟悉实验室工作的人员担任辅导 培训内容包括 阅读并理解微生物操作规程以及安全手册实验室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着装方法微生物学基本技术及无菌操作方法实验室清洁及消毒方法 5 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资格考试新工作人员经过培训后 由实验室负责人组织考试 包括口试 笔试与实际操作考核 通过考核后 还须与有资格的工作人员一同工作三个月 才能获得进行强毒微生物操作的正式资格 6 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适合工作状态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 才能进入实验室的控制区域工作 出现下列情况不应进入上述区域 身体出现开放性损伤患发热性疾病 感冒 上呼吸道感染 或其他导致抵抗力下降的情况妊娠六个月以上已经在控制区域连续工作4个小时以上 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疲劳状态 4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仪器设备作业指导书仪器设备维护保养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包括仪器使用前后状况 使用时间 使用人 使用日期等仪器设备的维修送修前的消毒仪器设备的鉴定专业机构 六 样本的采集运输和接收 1 标本采集人员的防护 1 所有采集标本的操作要戴手套 穿工作外套 口罩 甚至护目镜 2 所有标本容器必须防漏 运送也应装入密封防漏的塑料袋中 袋上附有一表格用于填写日期 时间 姓名之用 3 决不能将针头暴露的注射器送到实验室 应将注射器中的标本注入无菌试管中 或采用防护手段取掉针头 再盖上注射器并放入密封防漏的塑料袋中送检 4 不得将装有标本的破损容器送往实验室 也不能对其进一步处理 应该及时向医生通报容器渗漏 解释如果留用标本 会带来的潜在危害性并要求重新送检 如果新标本送来 则将泄漏的标本高温高压处理后再废弃掉 5 采集标本污染器材的处理对所有采集标本的污染器材均应按照 实验室废物处理制度 进行处理 2 生物标本运送 接收安全要求生物危险材料不仅包括来自病菌人的各种标本 而且包括来自生物医学实验室的各种材料 这些来自人体的标本和来自实验室的材料都可能含有传染性病原体或其毒素 为保障对环境 对人体的安全 保障原体不向外扩散 做到安全运输和安全接受标本和材料 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守如下操作规则 3 生物危险材料的运输 1 运输器材 运输生物危险材料必须使用专业专用的器材 以防止造成传染性物质和有毒有害物质扩散 经常使用的工具有计划免疫专用冷藏包 冷藏箱和大小不等的冰瓶 广口保温瓶 无论是冷藏包还是冷藏箱 在使用时一般都必须带冰排 而冰瓶在使用时常常放入冰块或碎冰 由于冷藏包和冷藏箱是通过箱壁的泡沫保温 所以运输过程中不怕磕碰 而对于冰瓶来说 由于它是通过双层玻璃抽真空保温 玻璃易碎 所以运输过程中需轻拿轻放 2 包装传染性物品的方法 在运输生物危险材料之前必须进行适当的检查和准备工作 首先要认真检查所运输的材料是否已经装好 如检查瓶口 试管口 离心管口的旋盖或盖子是否施紧或盖紧 容器是否完好 是否存在不易查出的破损等等 然后再进行包装 目的是减少被运输物与运输工具之间的震荡和摩擦 减少被运输物破损的机会 保证对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第一层包装 将病原样品装入事先检查好的容器中 如带旋盖的试管 离心管或培养瓶中 然后拧紧旋盖并使用封口膜封好 不要使用胶带 因为胶带遇液体后会张开 每一个容器应分别密封包装 一个包装中样品不能超过50ml或50毫克 第二层包装 使用足够的吸水性材料 如卫生纸或棉花 包装容器 目的是 如果容器破碎 能够保证所有渗漏的样品被吸收 一般最好是一个容器 包装 如果是小型容器 还可以把它们最后再汇集到一起 相互之间使用缓冲减压材料隔开 最后再在外面包上缓冲材料并套上至少两层塑料带 放入冷藏箱 冷藏包或冰瓶后 用缓冲材料填充 防止撞击破碎 在包装过程中一定要带两层乳胶手套 当套上第一层塑料带时 就可以脱掉外层手套 套第二层塑料带 使用消毒液擦试运输器材的外表面 作好消毒工作 以上包装只适合于专人专车的运输 当需要借助于公共设施进行运输时 还必须把上面提到的运输器材再放入木质箱子中 并填充大量缓冲保温材料 箱外贴上生物危险标志 A类感染性物质的包装 B类感染性物质的包装 3 运输条件 一般情况下运输生物危险材料都需要在低温条件下 需要冷冻 20以下 的样本应放入干冰 冷藏 4 的样品放入冰排 或冰袋 以确保样本的质量 4 样品登记和清单 被运输的生物危险材料一定要做好登记工作 详细登记被运输样品名称 病原名 危险级别 数量 联系电话 联系人等详细信息 把该清单放在箱子里面和外面各一份 同时备好一份以备查验 5 生物危险材料的接受查验 拿出放在运输箱外面的运输清单 根据运输清单上标明的运输样本的性质 病原体种类和危险级别 决定把该运输设备放在几级实验室或是否需要放在生物安全柜内 由于液体运输物会因运输途中震荡而产生气溶胶 故应把该运输箱放置在合适位置静止至少1小时 再打开 开箱 打开运输箱时应空好隔离衣裳和防护用品 在开箱前先预备好盛包装材料的塑料袋 准备好消毒液 开箱后先检查盛样品的容器是否有破损 如容器有破损首先应使用含消毒液的湿纱布覆盖 过一段时间后再擦拭消毒处理 如果无破损可直接擦拭容器外壁 近需要的温度条件保存样品 检查样品是否与清单所列样品一致 最后 注意将废弃的包装材料高压灭菌 并对运输设备进行消毒 4 实验室标本的安全操作 移液管 移液 接种针等辅助器材的使用离心管的选择离心速度 搅拌 样品稀释吸吹力度适中 血清凝集防止外溅污染环境尽量使用一次性器 七 高压蒸汽灭菌器的使用 1 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就是利用高压和高热释放的潜热进行灭菌 高温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酶变性或凝固 结构改变导致功能丧失 新陈代谢受到障碍而死亡 从而达到消毒与灭菌的目的 2 高压蒸气灭菌器的种类下排气上排气预真空3 高压灭菌器的基本操作4 不同样品的灭菌要求注意 密封的废物袋中的温度有可能比灭菌舱温度低最高达10 冷空气排除量对温度 的影响 5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化学指示剂 利用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 指示卡或指示胶带的颜色或性状均变至规定的条件 可认为该灭菌过程已完成 只能指示灭菌温度 指示物品是否经过灭菌处理 不能表明灭菌物品是否达到灭菌要求 生物指示剂 是最关键的灭菌测试 化学指示剂 生物指示剂的监测嗜热脂肪杆菌芽胞 ATCC7953或SSIK31 监测建议 化学指示剂要求每锅进行 生物监测每月进行一次 6 压力蒸汽灭菌失败的原因冷空气排除不彻底 在同一温度下进行灭菌 热空气比蒸汽所需时间延长3 10倍 灭菌时间不够 包装形式 摆放位置及装载量不正确 包装材料应用带气孔的器具 允许物品包内部的空气排出和蒸汽的透入 装载量小于80 灭菌物品不能贴靠门和四壁 八 消毒剂的合理使用 1 消毒剂的合理使用高效消毒剂 过氧乙酸 甲醛 戊二醛 二氧化氯 含氯消毒剂中效消毒剂 碘类 醇类 酚类低效消毒剂 苯扎溴胺 醋酸氯己腚等双胍类2 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抗性 由低到高依次为 细菌繁殖体 亲脂病毒 真菌 亲水病毒 细菌芽孢 朊蛋白3 实验室消毒常用的消毒剂 4 实验室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皮肤表面及手的消毒 碘类 醇类 双胍类 季胺盐类物体表面的消毒 含氯消毒剂金属器材的消毒 戊二醛玻璃器皿的消毒 过氧乙酸 含氯消毒剂 九 实验室污染性材料和废弃物处理 1 定义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 预防 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 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2 处理方法 包装物和容器污染性材料专用包装袋或容器 防渗漏 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识说明 消毒灭菌处理对盛放感染性废弃物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包装袋口不要扎得过紧 对经高压灭菌处理后重复使用的感染性材料 要先消毒后清洗 对盛放锐器的感染性废弃物要进行焚烧或经高压灭菌处理后 使用防遗撒的专用运送工具 按照本单位确定的内部医疗废物运送时间 路线 将医疗废物收集 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就近集中处置的原则 及时将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 四 病原微生物菌 毒 种的管理 一 感染性物质1 定义 是指那些已知或有理由认为含有致病原的物质 致病原是指能使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 2 感染性物质的分类A类感染性物质当人或动物与之接触时 能导致永久性的残疾构成生命威胁或致死疾病 B类感染性物质未达到A级标准的感染性物质 二 感染性物质的包装感染性物质在运输过程中需使用三层包装系统1 三层包装标准主容器 玻璃 金属或塑料 防漏密封 但菌种管最好用塑料进口的 辅助包装 在 40 至 55 温度范围内必须能承受不低于95kPa内部压力而无渗漏外包装 强度满足其容积 重量及使用要求 2 包装要求除固体感染性物质 必须在主容器和辅助包装之间填充足量的吸附材料 能够吸收所有内装物 多个主容器装入一个辅助包装时 应将它们分别包裹或隔离 以防彼此接触 在冷藏或冷冻条件下运输物质 冰 干冰或其它冷冻剂必须放在辅助包装周围 内部有支撑物固定辅助包装 必须在辅助包装和外包装之间放置一份所有内装物的详细清单A类感染性物质A类感染性物质的包装B类感染性物质的包装 3 标签和标识 1 标签直接写在容器上直接写在标签上手写标签存在的一些问题油墨容易被擦涂 造成难于阅读或无法阅读 浪费标签空间 高压或长期低温保藏墨水容易褪色 化学溶剂腐蚀墨水 2 热转移打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船舶定期租用合同
- 高考文科数学真题精讲解析
- 2025年大型商业综合体招商运营风险监测与社会稳定性保障研究报告
- 现代物流管理实务与操作指南
- 南京住宅出租合同(标准版)
- 初中科学实验课教学设计与评价方案
- 安徽省亳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 海外货物供应协议
- 美食摄影拍摄协议
- 企业节能减排指标考核与实施方案
- 校园食堂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视觉传达设计师职业能力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试卷(考点梳理)附答案详解
- 2025年山西省教师职称考试(理论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抵押贷款评估方案(3篇)
- 2025年保定高阳县招聘社区工作者考试试题(含答案)
- 火星基地建设方案-洞察及研究
- 【课件】新学期新征程 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 心里减压培训
- 大健康产业趋势分析
- 工地交通保通方案(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