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的保障政策分析--基于广州创新城市视角-论文_第1页
科技金融的保障政策分析--基于广州创新城市视角-论文_第2页
科技金融的保障政策分析--基于广州创新城市视角-论文_第3页
科技金融的保障政策分析--基于广州创新城市视角-论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技金融的保障政策分析 科技金融的保障政策分析 基 于广 州创新城 市视 角 余鹏翼t 李善民 陈林汉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财经学院 广东 广州 5 1 0 4 2 0 2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广东 广州 5 1 0 2 7 5 摘要 在 当 今社会中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的两大动力 科技和金融的有效结合对于广州创新城市的建设有着 重要的意义 文章结合科技金融的理论 根据广州创新城市发展现状 分析广州市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并对此提 出相应对策建议 在此基础上认为广州创新城市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在于 广州重视科技与金融结合 有效缓解 了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中的技术与资金的矛盾 从而不断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创新城市 科技金融 技术创新 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 F 8 3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4 2 9 2 X 2 0 1 4 0 6 0 0 4 5 04 Bu i l d F i n a n c i a l S e r v i c e S y s t e m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o n P e r s p e c t i v e I n n o v a t i o n Ci t y o f Gu a n g z h o u YU Pe I l g y i LI S h a n mi n CHEN Li n h a n 1 Ec o n o mi c a n d Fi n a n c e o f Gna n g d o n g Un i v e r s i t y Fo r e i g n S t u d i e s Gu a n g z ho u Gu a n g d o n g 5 1 0 4 2 0 Ch i n a 2 B u s i n e s s S c h o o l o f Z h o n g s h a n Un i v e rsi ty Gu a n g z h o u Gu a n g d o n g 5 1 0 2 7 5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N o w a d a y s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fi n a n c e a r e t w o m a j o r d r i v i n g f o r c e f o r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 e ff e c ti v e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fi n a n c e i s o f g r e a t s i g n i fi c a n c e t o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i n n o v a t i v e c i t y i n Gu a n g z h o u C o mb i n i n g t h e t h e o r y of F i n a n c e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t h i s p a p e r a t t e mp t s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F i n a n c e of S T i n Gu a n g z h o u b a s e d o n i t s c u r r e n t s t a t u s a s n i l i n n o v a t i v e c i t y An d t h e n p u t f o r w a r d the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me a s u r e s a n d s u g g e s t i o n s I t i s f o u n d i n t h e s t u d y that the c r u c i a l p o i n t f o r Gu a n g z h o u i n n o v a t i v e c i t y t o r e a l i z e L e a p f r o g d e v e l o p me n t l i e s i n i t s a t t e n t i o n o n t h e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 t e c h n o l o gy a n d fi n a n c e T h i s e ff e c t i v e l y a l l e v i a t e s the c o n t r a d i c ti o n b e t we e n t e c h n i q u e a n d c a p i t a l i n the p r o c e s s o f e c o n o mi c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n o v a t i o n t h e r e b y c o n t i n u o u s l y e n h a n c e i n d u s t r i a l t e c h n i c a l s t a n d a rd a n d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mp e t i t i v e n e s s Ke y wo r d s I n n o v a t i o n c i t y F i n a n c i a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y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I n n o v a t i o n ma n a g e me n t 一 引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已经成 为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中最活跃的生产要素 科技创 新与金融服务呈现出相互结合 相互促进的关系 科 技创新与金融服务作为经济发展的两大动力 其相互 结合对于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的作 用 如何做好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的融合现已成为广 州创新城市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2 0 1 3年全 国创新城市排名处 在第 5位 创新能力综合 得分 8 3 7 8 4 8 分 与排在第一的北京 9 7 4 9 4 0分和排在第二 位的上海 9 6 7 4 3 8 分相距甚远 甚至落后深圳 1 0 8 2 7 4 分 1 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的融合 已成为引领和推 动创新创业 现代产业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主 导力量 大多数国家的事实表明 科技创新能力的提 收稿 日期 2 0 1 4 一 O 1 1 4 基金项目 广东省科技软科学资助项 目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2 0 1 2 0 4 0 2 广州市重大社科规划项目 1 2 Z 0 5 作者简介 余鹏翼 1 9 7 1 一 男 安徽六安人 博士 教授 主要从事公司金融与公司治理研究 李善民 1 9 6 3 一 男 四川巴中人 博士 教授 主要从事公 司财务与 收购兼并研究 陈林汉 1 9 6 3 一 男 湖北武汉人 博士 教授 主要从事科技金融与服务研究 45 技 术经济与管理研 究 2 0 1 4年第 6期 升与金融服务的完善是实施科技创新战略 建设创新 型城市的两个主要支柱 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背 景 下 广 州要加快经济发展方 式的转变 提升科技创 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就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先锋 辅 之以完备的金融服务体系 使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相 互融合 以消除科技 金融彼此分离现象 这不但是 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本 也是当前广州创 新城市的重要任务 二 创新城市的 内涵及广州创新城市的发展现状 创新型城市是在新经济条件下以自主创新为核心 驱动力 的一种城 市发展模式 创新型城 市是 由区域科 技中心城市发展演变而成 是知识经济和城市经济融 合的一种城市演变形态 通常是指一个城市在政府的 引领和组织下 激活创新意识 集聚创新资源 发挥 创新作用 创造创新成果 把创新作 为基本驱动力推 动城市发展 其对所在城市群或更大范围内的其他区 域具有高端辐射与引领作用嘲 广州作为全国经济总 量第三大城市 要在原来的发展高位继续 向前迈进 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城市已经成为广州核 心竞争力的后发优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 广州市科技 金融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 但根据广州确定的科 技发展目标和经济发展现状 广州的科技金融服务体 系对创新城市的支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问题 1 广州已具备了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相对协调的产 业格局 但总体经济发展方式依然是粗放经营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地 改革开放 3 0多年来 广 州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成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 区之一 2 0 1 2年 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G D P 1 3 5 5 1 2 1 亿元 按可 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 1 0 5 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 2 2 0 7 2 亿元 增长 3 3 第二产业增加值 4 7 1 3 1 6 亿元 增长 9 9 第三产业 增加值 8 6 1 7 3 3亿元 增长 1 1 1 第一 二 三次 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 1 6 3 3 4 7 8 6 3 5 9 三次产业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 为 0 5 3 5 2 和 6 4 3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服务业 比重仅次于北京 居 全国大城市第二位 初步形成了服务业为主 三次产 业协调发展格局 可以说 目前广州已构建起了服务 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但同时 我们也应清醒 地看到广州的经济发展方式仍比较粗放 广州经济仍 处于低加工 低附加值状态 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 端 外贸方式 以加 工贸易为主 自营出 口和 自主 品牌 出口比重低 产 品技术低 所 以 广 州较 强的经济实 力和服务经济发展的水平 为创新城市的建设提供了 基础性依托和支撑 但长期以来较为粗放的经济发展 模式不利于创新城市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46 2 广州 已构建 良好的创新发展空间 但面临毗邻 城市对创新资源聚集的强大竞争力 广州是珠三角中心城市 毗邻港澳 是华南地区 交通枢纽 信息枢纽和区域国际物流中心 随着广佛 同城化进程加快以及环珠江三角洲地区高速公路 广 深港高速铁路 白云国际机场扩建等重大工程实施 广州华南客流 物流中心地位不断巩固 区域辐射带 动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但区位同样是个双刃剑 香港 是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创新的中心 而深圳作为国家 首个 自主创新型城市 已培育 集聚了一大批 自主创 新能力强 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多 品牌度高的企事 业单位 因此 作为创新主体的创新企业和创新人才 在珠三角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从某种意义上说 毗 邻港深 也将分散广州对创新资源的吸引和聚集 3 广州已具备了一定条件的创新资源 但产学研 结合不紧密 创新资源优势不能有效发挥 广州共有普通高等院校 7 6 所 占居广东省普通 高校的三分之二 集中了全省 9 7 的国家级重点学 科 以及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等研究型大学 汇 聚了全省大多数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共有专业技术 人员 9 1 万人 2 0 1 3年底广州两院院士 9 0人 集中了 各类科研机构 1 5 8家 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8 8 3 家 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 2 6 2 经认定的国 家 省级 市级创新型 试点 企业 3 7家 广州已 成为华南地 区人才 教育和科技最为密集 的中心城 市 同时 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广州信息化水平相对 较高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6 5 显著高于全 国平均 水平 综上所述 广州已具备了相当规模的创新资源 与创新条件 但这些资源优势却不能充分发挥 主要 体现在 一是科教创新资源整体运行效率不高 高等 院校和科研院所分属中央 省 市不同部门 由于条 块分割 自成体系 科技资源不能共享 如重大科研 基础设施存在重复购置 闲置和短缺并存 研究项 目 重复 二是产学研结合不紧密 合作的范围不广 层 次不高 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我市 自主创新体系中定位 模糊 由于定位不清 其为广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 供重要科技支撑的外在条件难以保障 4 广州基本具备 了创新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和一 定程度的领先性 但离国际创新型城市的要求仍有较 大差距 近 年来 广 州 市不 断 提 升 研 发 投 入金 融 支持 2 0 0 8 年 R D经费支出是 1 64 亿元 占地区生产总值 的比重为 2 0 2 0 0 9年为 2 0 0 5 7 亿元 占G D P的比 重 为 2 2 2 0 1 0年 继续 上 升 达 2 4 2 0 1 1 年 广 州 研发经费投入总量持续增长 位居国内副省级城市第 科技金融的保障政策分析 一 其中 2 0 1 1 年研发经费支出达 2 3 8 0 6亿元 高于 杭州 1 9 9 8 亿元 南京 1 9 0 5 亿元 武汉 1 7 5 0 亿元 成都 1 3 9 5 亿元 等副省级城市 以软件和 信息服务业等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快速增长 聚集了 l 2 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创新创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 由五大园区构成的广州高新区是全国首批启动开展创 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的 4家高新区之一 代表未来发展 的中新知识城已进入规划实施 全市科技企业孵化链 条渐趋 完整 全市 专利 申请 量达 2 0 3 9 1件 增长 1 4 3 其中 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的申请量分别增 长了 2 7 3 和 3 3 5 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已连续 1 0 年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 但同时 如果与国外或国内 先进创新型城市的水平和要求相 比 广州的科技创新 能力依然存在一定差距 主要体现在 一是科技投入 不足 产出效益不高 目前 广州企业的研发投入不 到销售量的 3 远低于国际 5 的平均水平 从全市 来说 尽管近 3年来科技研发投入持续上升 但其 占 G D P的比重 2 4 仍低于 2 0 0 9年时北京 上海 深 圳的 5 5 2 8 1 和 3 6 2 二是企业还尚未真正成 为科技技术创新的主体 资料表明 深圳技术创新 目 前 已达到 4个 9 0 即 9 0 以上 的研发机构设在 企业 9 0 以上的研发人员在企业 9 0 以上的研发 经费来 自于企业 9 0 的专利是 由企业申请 3 1 而广 州在这方面 与深圳相差甚远 同时 现行的教育体 制和评价体系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尽管近年来 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 广州引进留学人员每年以 3 0 的速度递增 但就整体区域需求而言 自主创新人才 仍然严重不足 5 广州拥有相对完善的创新人才激励政策和知识 产权保护制度 但创新政策的执行 创新意识和环境 的培养仍然较为薄弱 广州 自1 9 9 3 2 0 0 8 年连续 7 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 步先进城市 市委 市政府高度重视 自主创新工作 把推进 自主创新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主导广 州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优先战略 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 发展方式转型的主要动力 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 市 还新发布了 广州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 作实施方案 开展 了 旷 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总 体规 2 0 1 0 2 0 1 5年 和 广州市提高 自主创新能 力行动计划 等规划文件的起草 但就建设创新型城 市的需求而言 整体创新创业的环境尚难令人满意 一 是创新意识模糊 缺乏创新氛围 创新观念存在分 歧 思想上将创新仅局限在科技领域 没有把创新纳 入到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生产环节之中 二是 促进创新创业政策支撑体系尚未健全 尽管已出台了 一 系列鼓 励科技 创新 以及发展 高新技 术产业 的政策 但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配套措施不完善 落实不到位 的问题 尤其是促进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政府采购 政策 三是促进创新建设 的整体制度环境还有待提 高 从建设创新城市的整体环境而言 由政府引导 以企业为创新主体 市场为创新导向 产学研相结合 的创新体系还不够完善 创新资源配置不够协调 知 识产权保护意识相对滞后 高层次人才政策没有完全 落实 创新评价体系标准不够明确和规范 科技成果 向产业转化渠道尚未通畅 社会各方面创业的活力没 有激发出来 创新的内在动力还不足 三 广州创新型城市建设 中促进 科技与金 融融合 的保障措施 为实现广州创新城市的国际化战略定位 必须采 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建立和完善广州市科技金融服务 体系 构建大力推进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对接 促进 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取得新突破 初步形成 一个中 心 两大示范区 三大平台 以国家科技金融结合 试点为中心 推进广州开发区 番禺高新区科技金融 示范区建设 着力打造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投资平台 科技支行融资平台 科技企业上市服务平台的科技金 融推进体系 4 1 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1 以资源整合为重点 推进科技金融机制创新 为创新城市发展提供融资服务与支持 1 整合广州科技金融资源 培育上 市公 司梯 队 整合科技扶持项 目 创新金融服务 创业风险投 资等资源 按照 培育一批 改制一批 辅导一批 上市一批 的思路 积极培育科技企业在国内主板市 场 创业板和中小板及境外资本市场上市 形成科技 企业上市培育体系 2 构筑科技金融服务 平 台 推 动集聚发展 整 合各类金融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科技金融服务职能 构建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实现科技管理 科技服 务 科技金融各环节协同创新 形成科技研发 科技 成果 创业孵化 企业成长等全方位 全过程科技金 融支撑体系 提升科技创新资源的综合效益 3 构建科技创新 与金 融服 务的政 策平 台 提供 高效优质科技金融服务 积极发挥国家创新城市试点 优势 广州市制定实施近了 1 0份促进科技和金融结 合的政策措施 初步建立创新型城市的体制机制的保 障体系 要增强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以资源整合 为突破 口 强化创新资源的整合集成 大力推进体制 机制创新 逐步消除阻碍创新的体制性障碍 2 以产学研结合为基础 推进企业作为创新主体 作用的发挥 为创新城市提供产业支撑 4 7 技 术经济与管理研 究 2 0 1 4年第 6期 1 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指 导作 用 使 企业成 为 创新研发投入 的主体 增强科技创新 活动的动力 提 高创新成果推广及应用 通过财税 金融等政策 引 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把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作为现代 企业制度 的重要 内容 把技术创新能力 作为企业考核 的重要指标 充分 发挥科技 型创新 企业 在研发 投入 企业联盟和产业链控制上的优势 实现集成创新 加 强与相关配套的企业合作 带动和支持中小企业 民 营科技企业搞好原始创新 提升产业集群整合能力和 企业 原始创 新能力 2 加快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机制 实现高校 科研院所与企业的有效对接 实现互动双赢 目标 促 进产学研之间的技术合作和技术转移 鼓励企业与高 等院校 科研院所通过联合研发与委托开发等形式 强化产品技术研发方面的合作 促进技术的集成应 用 进一步完善技术转移机制 促进企业之间 企业 与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之间的技术合作和技术转移 以利益共享机制为核心 以项 目为纽带 支持科研机 构 高校与企业建立全面长期的战略联盟 提高产学 研结合的程度与水平促进科研 教育 生产等不同的 部门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互补与集成 3 不断优化创新生态 加强人才培养引进 与创 新载体建设 为创新城市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1 培育创新滋长的营养土壤 大力吸引创新型 人才 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人才 广州一方面要 以良好的硬件条件来招贤纳才 要通过激励创新的政 策体系 营造 良好的投资环境 建立合理的薪酬增长 机制 使人才不会因为生活待遇 科研经费 设备条 件上的困难而工作受阻 另一方面要以良好的软件来 吸引人才 培养人才 要营造适宜良好 的创新生态 创造城市的便利性 多样性 宽容性以及创新文化氛 围 要进一步完善人才 智力 项 目相结合的柔性引 进机制 进一步改革人才教育培养和创新评价机制 丰富支撑创新发展的人才储备 2 加 强重要创 新载体建设 发挥 示范 区的辐射 力和影响力 以中新知识城 广州高新区 南沙实施 C E P A先 行先试综 合示范 区 广州 大学城 和 国际生物 岛等广州最具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创新核心区为载 体 组织实施信息 生物医药等国家 省市高新技术 研发项 目 推动部市 院市 省市和穗港澳产学研合 作 要使上述创新载体成为创新人才聚集高地 产学 研结合园区以及企业家创业乐园 带动区域高新技术 产业发展 提高区域整体 自主创新能力 4 以政策法规和文化引导为支撑 营造完善 的 创新创业环境 为创新城市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48 1 不断加大科技创新资金投入 健全完善 自主 创新服务体 系 一是持续加大对 自主创新的财政投 入 并引导科技投入结构 逐步增加科技投入占政府 财政支出的比例 建立稳步增长 的财政科技投入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