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破伤风病人的护理,桂平市人民医院杨婉琼,患者资本资料,姓名 潘进朝 性别 男年龄 65岁入院时间 2016年07月05日入院诊断 1.破伤风 既往体健,无特殊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家族史及传染病史 无疫水疫地接触史,无烟酒不良嗜好,无冶游史,入院经过,患者因一个月前被生锈铁钉扎伤右足,自行拔出未做处理,三天前出现张口困难,自觉咀嚼不便,点头动作较前困难,余下无不适。于2016年7月5日,17时10分由我院急诊送入我科治疗,患者病程无发热,咳嗽,咳痰,无腹泻腹痛,无皮肤黄染,皮疹,无双下肢水肿。,入院查体,体温:37.0度, 血压:16581mmhg , 呼吸:20次min,脉搏:84次min 神志清,颈椎轻度活动受限,双肺呼吸音粗,肝脾肋下未及,全身不肿,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mm,对光发射灵敏。,治疗方案,予监测生命体征,出入量、神志等完善相关检查,加强医患沟通予以抗感染,抗破伤风毒素、必要时抗痉挛等对症处理。,护理诊断,2,3,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水分摄入不足及大量出汗有关。,有受伤的危险 与强烈的肌肉抽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自身控制无能有关。,护理诊断,5,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不能进食、抽搐消耗有关。,潜在并发症 肺部和泌尿系感染。,尿潴留 与膀胱括约肌痉挛有关。,护理诊断,焦虑 与抽搐有关。,护理目标,病人体温恢复正常。 受压部位皮肤无破损。 病人抽搐次数减少、程度减轻。 病人及家属能了解引起抽搐的诱因。 病人的痛苦减轻。病人能得到机体所需的能量供应。 病人呼吸道通畅,双肺呼吸音正常,痰培养阴性。病人痉挛次数少,呼吸道通畅,无误吸发生。,心理护理,评估病人恐惧的程度及因素。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引起抽搐的诱因,如声、光、触动病人等,并做好如下护理:(1)病人所住房间应有帘,避免强光刺激,有条件者可用红灯泡。(2)走路、说话轻,避免粗鲁的翻身动作和频繁地触动病人。(3)电动吸引器尽量远离病人,保持室内安静。(4)护理工作应有计划性,避免不必要的检查。治疗、护理、检查等操作应集中进行,尽量在用镇静剂后进行。(5)必要时可加大镇静剂,减轻病人对刺激的反应。 加强心理疏导。关心、安慰病人,病情观察确保安全,备好急救药品、急救器材给予心电监测,严密观察T、P、R、BP及意识的变化,做好记录,出现异常汇报医生,及时处理建立并维持良好的静脉通路,遵医嘱给药准确记录24小时的出入量和尿量观察呕吐物、排泄物的性状,病情观察观察静脉置管的情况妥善固定静脉置管保持置管处敷料的干燥清洁观察置管处有无渗血或皮下血肿,有无脱落,一般护理,一般护理,隔离病室,专人护理,安静,避光,轻声等尽量减少一切刺激,在护理治疗中的操作尽量集中,并在应用解痉剂之后进行。加强基础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心理护理和防外伤等。密切观察病情,根据病情定时测T、BP、P、R等。支持疗法的护理,给患者以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食或半流食,可用鼻饲或输液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吸出呼吸道内分泌物,防止堵塞,注意喉痉挛,疾病介绍,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是一种历史较悠久的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 tetani)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粘膜,故破伤风都发生在伤后。一切开放性损伤,均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破伤风杆菌(如下图),芽孢的抵抗力极强,煮沸1-3h,10碘酊10分钟,才能杀死。对干燥抵抗力极强,在干燥的条件下十多年仍有生活力。,国际疾病分类 (ICD),“A33”: 新生儿破伤风 “A33.X01”: 新生儿破伤风 “A34”: 产科破伤风 “A34.X51”: 产后(产褥期)(分娩)破伤风 “A34.X52”:破伤风伴有流产或异位妊娠 “A35”: 其他破伤风 A35.X01“: 破伤风 在其他方面未特指 A35.X51“: 强直性破伤风,病因,破伤风(tetanus)是常和创伤相关联的一种特异性感染。除了可能发生在各种创伤后,还可能发生于不洁条件下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 病菌是破伤风梭菌,为专性厌氧,革兰染色阳性。平时存在于人畜的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以芽胞状态分布于自然界,尤以土壤中为常见。此菌对环境有很强的抗力,能耐煮沸。,创伤伤口的污染率很高,战场中污染率可达25 %80%。但破伤风发病率只占污染者的12,提示发病必须具有其他因素,主要因素就是缺氧环境。创伤时,破伤风梭菌可污染深部组织(如盲管外伤、深部刺伤等)。如果伤口外口较小,伤口内有坏死组织、血块充塞,或填塞过紧、局 部缺血等,就形成了一个适合该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如果同时存在需氧菌感染,后者将消耗伤口内残留的氧气,使本病更易于发生。,病理生理,在缺氧环境中,破伤风梭菌的芽胞发育为增殖体,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外毒素主要是痉挛毒素引致病人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菌体及其外毒素,在局部并不引起明显的病理改变,伤口甚至无明显急性炎症或可能愈合。但痉挛毒素吸收至脊髓、脑干等处,与联络神经细胞的突触相结合,抑制突触释放抑制性传递介质。运动神经元因失去中枢抑制而兴奋性增强,致使随意肌紧张与痉挛。破伤风毒素还可阻断脊髓对交感神经的抑制,致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体温升高、自汗等。,临床特点,典型表现为肌肉持续性强直收缩及阵发性痉挛。肌肉持续性僵直 逐渐蔓延的肌肉群最后造成呼吸肌的僵直肌肉阵发性痉挛 重者可致喉头痉挛窒息其他 酸中毒 ,脱水,心衰,肺部感染,营养不良,压疮,舌咬伤等。,临床表现,潜伏期 平均6-10天,潜伏期越短,病情越重。潜伏期长短可能和病灶离中枢神经系统距离、细菌数量、病灶处理有关。前驱期 一般12-24小时,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反射亢进、发燥不安、局部疼痛、肌肉牵拉、抽搐及强直,下颌紧张,张口不便。,临床表现,发作期 1肌肉持续性收缩 蔓延:咀嚼肌面肌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膈肌、肋肌 表现: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苦笑面容劲项强直角弓反张四肢抽搐 呼吸困难、窒息,并发症,除可发生骨折、尿潴留和呼吸停止外尚可发生以下并发症: 窒息:由于喉头呼吸肌持续性痉挛和粘痰堵塞气管所致; 肺部感染:喉头痉挛、呼吸道不畅、支气管分泌物郁积、不能经常翻身等都是导致肺炎肺不张的原因;,并发症,酸中毒:呼吸不畅、换气不足而致呼吸性酸中毒,肌强烈收缩、禁食后体内脂肪不全分解,使酸性代谢产物增加造成代谢性酸中毒; 循环衰竭:由于缺氧、中毒,可发生心动过速,时间过长后可形成心力衰竭,甚至发生休克或心搏骤停。这些并发症往往是造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应加强防治。,治疗原则,清除毒素来源 彻底清创,开放引流,药液湿敷 中和血中游离毒素 破伤风抗毒血清25万单位静滴,重复使用至症状消失 镇静解痉(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控制解除痉挛:病室应安静,防止声、光刺激。病情较轻者,可用镇静剂及安眠药,例如安定口服或静注。较重者用人工冬眠。有严重抽搐者,可用硫喷妥钠肌注或肌松剂,破伤风的预后,破伤风如经早期确诊和恰当治疗,一般预后较好。仅在恢复期明显消瘦,或全身肌肉发僵而活动不便,一般需经23个月后逐渐恢复,不留任何后遗症。新生儿及老年患者,重型破伤风患者,病死率较高,约10%40%,平均约20%。病死率还与受伤的部位及处理是否及时恰当,潜伏期及初痉期长短,以及医生的经验有密切关系。如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进行监护治疗,及时彻底地处理伤口,可明显降低本病的病死率。,破伤风的预防,防治原则:由于破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游学培训项目提案报告
- (2025年标准)股份意向认购协议书
- 2025年银行业招聘考试预测题解析及备考指南
- (2025年标准)购苗木协议书
- (2025年标准)购买地皮建房协议书
- 平衡训练的跌倒风险预测-洞察及研究
- 钨矿低耗选矿工艺-洞察及研究
- 网络同步性异常-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标准)卖黑车协议书
- (2025年标准)临时电工协议书
- 2025年秋季学期第一次中层干部会议上校长讲话:凝心聚力明方向沉心落力干实事
-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核查流程规范
- 2025年北京市综合评标专家库专家考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A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 烟酒行经营合作合同范本
- 第23课 全民族抗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2024-2025学年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
- DGJ08-81-2015 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
- 《人为因素与航空法规》课件(共九章)
- 部编新课标培训课件
- 非工作时间行为协议
- 老年病人麻醉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