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08新线指导书_第1页
工08新线指导书_第2页
工08新线指导书_第3页
工08新线指导书_第4页
工08新线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兰新线兰新线 K 至至 K 增建二线初步设计指导书增建二线初步设计指导书 一 设计任务书一 设计任务书 一一 线路资料线路资料 1 地形图比例尺 1 2000 2 主要技术标准 及指标 1 既有线 铁路等级 级单线 限制坡度 12 5 最小曲线半径 300 米 机车类型 SS3 到发线有效长度 850 米 闭塞方式 半自动闭塞 近期货物列车长度 700 米 设计行车速度 80km h 轨道标准 钢轨 50kg m 轨枕 J2 型 有缝线路 道床 厚度 45cm 肩宽 30cm 边坡坡度 1 1 75 路肩宽度 路堤 80cm 路堑 60cm 路拱横坡 4 2 设计线 铁路等级 国铁 级双线 限制坡度 13 最小曲线半径 一般 1600 米 困难 1200 米 机车类型 SS7 到发线有效长度 850 米 双机 880 米 闭塞方式 自动闭塞 近期货物列车长度 750 米 设计行车速度 140km h 设计线间距 4 0m 轨道标准 钢轨 60kg m 轨枕 型 无缝线路 道床 厚度 50cm 肩宽 45cm 边坡坡度 1 1 75 路肩宽度 路堤 80cm 路堑 60cm 路拱横坡 4 二二 要求提交的设计成果要求提交的设计成果 1 设计说明书一册 2 增建二线初步设计平面图一份 3 中桩坐标计算源程序及计算结果 4 线路放大纵断面设计图一份 5 线路详细纵断面设计图一份 6 曲线地段线间距计算结果 7 路基宽度及填挖高度表 8 相关翻译文章一篇 2 二 设计指示书二 设计指示书 一一 准备工作准备工作 1 阅读 铁路选线设计 或 铁道工程 有关章节 阅读指示书 2 准备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AutoCAD 坐标法计算线间距 FORTRAN77 语言 C 程序设计 3 文具用品 三角板 分规或圆规 量角器 三棱尺 曲线板 用硬纸自制铁路曲线板一套 比例尺 1 2000 R 1600 1800 2000 2500 2800 3000 3500 4000 米 以上用品设计前应准备好 二二 设计方法及步骤设计方法及步骤 1 线路设计 完成线路中桩坐标计算程序编制 平面设计 放大纵断面 详细纵断面 曲线地段线间距计算 1 线路平面设计线路平面设计 以给定的线路起始方向 按照线路定线的方法和步骤 进行增建二线线路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应注 意 线路标准符合 线规 夹直线长 曲线半径 缓和曲线长 圆曲线长 设计段如有车站 注意站坪的设计 2 线线路路中桩坐标计算编制中桩坐标计算编制 在完成平面设计中交点位置和圆曲线半径确定后 应进行曲线要素计算以及曲线主点里程和中桩坐 标计算工作 该部分工作要求采用程序设计 程序编制可参考以下步骤 在地形图中采集线路起点 交点 终点的坐标 以数组的形式输入程序 采集转折处配置曲线的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数据 输入程序 由起点开始计算两直线方向的坐标方位角 进而得出交点的曲线偏角及偏向 计算曲线的曲线要素和回旋线参数 参照 土木工程测量学 下册 151 页 计算曲线主点里程 依次计算直线 缓和曲线 圆曲线 缓和曲线各测点坐标 根据需要计算断链 3 线路平面绘制线路平面绘制 将以上计算结果汇总后 完成平面里程的标注 字头向左 主点里程标注在竖线的右侧 交点进行 编号 结构物的标注参照图例标注规范 4 线线路路放放大大纵纵断断面面设设计计 根据所给既有线轨道数据和平面设计图中的结构物形式和位置 完成线路放大纵断面设计 详细纵断面图采用 A2 图 宽 420mm 内边框距图纸边界 10mm 线宽 1mm 比例尺 横向 1 10000 纵向 1 200 具体要求见放大纵断面 图例 5 线线路路详详细细纵纵断断面面设设计计 1 图纸及标注要求 详细纵断面图采用 A2 图 宽 420mm 内边框距图纸边界 10mm 线宽 1mm 比例尺 横向 1 10000 纵向 1 1000 详细纵断面图的线路资料和数据内容标注在图纸下方 自下而上顺序为 左线平面 栏高 20mm 改建地段既有线 15mm 右线平面 20mm 里程 5mm 加桩 10mm 地面高程 3 15mm 既有轨面高程 15mm 轨面设计坡度 10mm 路肩设计高程 15mm 轨面设计 高程 15mm 既有线抬降后道床厚度 5mm 设计与既有线轨面高程差 10mm 设计线间距 10mm 既有线拨距 10mm 工程地质特征 15mm 字高 5mm 栏线宽 0 35mm 栏内字 高 2 5mm 工程地质特征栏内字高 3mm 纵断面图的地面线采用细实线0 2mm 路肩设计线采用粗实线 0 7mm 结构物标注字高 4mm 里程字高 3mm 车站里程字高 3 5mm 竖曲线标注字高 4mm 2 纵断面设计要求 线路纵断面以适应地形变化为前提 以适当的坡度与坡段长度 充分考虑坡段的连接 由右至左 进行轨面高程设计 纵断面图绘制注意要点 1 点 100m 绘制地面线 并根据地形变化情况设置加桩 在加桩栏内注明加桩的零里程 标注 在竖线的右侧 线路平面栏内曲线起迄点的零里程标注在竖线的右侧 设计路肩高程线时注意最小坡段长度 坡度差 竖曲线设置 站坪坡度及长度 桥隧地段纵断 面设计 设计坡度栏内变坡点的位置不在整百米桩时 在竖线的右侧标注出变坡点的零里程 结合平面图设置结构物时 注意桥 涵 隧的图例 标注规范 纵断面图的绘制参照 详细纵断面图例 6 增建第二线增建第二线线线间间距距计计算算 完成了左线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后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第二线的平面设计 第二线通常与既有线并行 以求少占农田 节省路基土石方 便于维修和管理 但在减缓第二线 限坡 保留既有线超限坡度 绕避既有线不良地质 大桥与隧道引线地段以及改建困难的地段 需采 用第二线绕行方案 当两线中心线线间距大于20m 时 第二线 按单绕新线标准设计 第二线边侧 的选择参考 铁路选线设计 215 217 页 第二线与既有线的线间距离 在直线地段上最小线间距 为 4 2m 两端线间距为 4 2m 的曲线地段 桥梁地段 隧道地段 两线间的线间距离应当加宽 加 宽值参照表 1 曲线地段两线圆曲线部分线间距加宽值满足下表的规定 即 线间距 D 4 2m 并注意曲线 ZY YZ 点处线间距加宽值不小于 0 5 桥梁地段两线线间距离 主要 根据施工条件决定 要确保第二线桥梁基础施工时 既有线路基与桥梁墩台地基的稳固 根据经验两 线最小线间距离为 15m 设置第二线隧道时 应保证既有隧道的结构稳定和运营安全 两相邻隧道 的最小线间距应满足 铁路选线设计 表 6 8 的规定 表 1 区间直线地段为最小线间距时曲线线间距加宽值 mm 内 外侧线路曲线外侧线路曲线超高大于其他内 外侧线路曲线外侧线路曲线超高大于其他 超高设置情况内侧线路曲线超高时情况超高设置情况内侧线路曲线超高时情况 设计行车速度 km h 160140120100 160 设计行车速度 km h 160140120100 160 120005035302010250012511010010035 100006035302010200017512511510540 80007550352510180018513512511045 70008065503015160019515013512555 600080655035151400 19015013560 500095805540151200 21016515570 4500100857045201000 22017585 400010085855520800 265210105 3500105100906525700 260120 3000105100908030600 295140 曲 线 半 径 m 2800115110958535 曲 线 半 径 m 550 315155 本设计根据已完成 第一线平面选择合适的边侧设计第二线位置 直线地段 区间要满足线间距 4 2m 站线线间距 5 0m 的要求 曲线地段应根据超高情况进行加宽 当曲线两端线间距为4 2m 时 线间距计算按同心圆设计 通过加长内侧曲 4 线的缓和曲线长度的办法来解决 两端线间距不等时 如 在站坪外第一条曲线将线距由站间线 距的 5 0m 变为直线段线距 4 2m 应采用三角分析 法或坐标法进行平面计算 参考 铁路选线设 计 228 页 第二线边侧如果根据需要发生改变 第二线换边地点宜选择在 站外曲线上 既可以改变边侧又 能进行线距改变 或选择在曲线地段 可以不额外增加曲线 如因需要在直线上换边或在直线上改变 线间距 如 第二线桥梁因施工原因与既有线桥梁要满足一定线间距要求 需增加一组反向曲线 由于曲线地段线间距计算复杂 本次设计要求运用提供的计算程序 计算设计范围内曲线地段两 线线间距 通过程序进行同侧曲线 曲线换边 同向曲线合二为一等等以已建新线为基准的两线线间 距离的计算 提供的计算程序用QBASIC 语言编辑 运行时先编辑数据文件 SJ DAT 输入格式 如下 再输入 QB 88 进入程序按 F5 键运行 输出结果保存在 JG DAT 检查结果是否满 足圆曲线加宽值 ZY YZ 点满足加宽值 2 以及线间距不能多大引起工程量增加 如果不满 足再修改数据文件中半径 缓和曲线长 满足最小长度要求 并注意缓和曲线长度取整为10m 半径可以为零数 计算程序说明如下 曲线地段线间距计算程序曲线地段线间距计算程序 88 BAS 10 REM MAIN PROGRAM 88 15 OPEN JG DAT FOR OUTPUT AS 1 20 DIM D 2 3 R 3 X 4 8 Y 4 8 Y1 4 6 L 2 4 U 2 2 B 2 3 F 2 3 B3 2 4 30 DIM A1 3 A 3 P 2 3 M 2 3 T 2 3 AB 3 AC 3 AA 3 3 40 READ D 1 1 D 2 1 D 1 2 D 2 2 R 1 R 2 R 3 L 1 1 L 2 1 L 1 2 L 2 2 50 READ L 1 3 L 2 3 U 1 1 U 2 1 U 1 2 U 2 2 B 1 1 B 1 2 B 1 3 60 READ B 2 1 B 2 2 B 2 3 F 1 1 F 1 2 F 1 3 F 2 1 F 2 2 F 2 3 A1 1 A1 2 A1 3 70 READ AB 1 AB 2 AB 3 AC 1 AC 2 AC 3 Y1 1 2 C1 C2 W1 N2 DM XX 80 DATA 4 0 0 4 600 600 605 5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D1 D2 R L既 L左 L右 90 DATA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6 46 41 U1 U2 B F A既 100 DATA 36 46 41 36 46 41 730677 21 730580 731160 0 149 0 0 A左 A右 Y1 C W1 N2 DM XX 输入数据说明输入数据说明 D1 左线与既有曲线始 终端出发线间距 既有线内侧为正 D2 右线与既有曲线始 终端出发线间距 R 既有曲线 左线 右线曲线半径 L 既有曲线 左线 右线 始 终端缓和曲线长度 U1 左线始 终端切线扭转角的正负号 朝既有曲线内侧扭转赋值 1 反之赋值 1 不扭转为零 U2 右线始 终端切线扭转角的正负号 B 左线始 终端切线扭转角的度 分 秒值 不扭转为零 F 右线始 终端切线扭转角的度 分 秒值 不扭转为零 A 既有曲线 左 右线曲线偏角度 分 秒值 Y1 既有曲线 ZY 点里程 C 线间距计算起讫点里程 W1 既有曲线与左右线关系 1 既有线与左线重合 2 既有线与右线重合 0 换边 N2 曲线编号 DM 一般线间距计算为 0 同向曲线合二为一时夹直线上某一整 20m 里程对应起点的顺序号 5 DM K某 K起 20 XX 一般线间距计算为 0 同向曲线合二为一时前一曲线为 1 后一曲线为 2 输出结果输出结果 JD 149 R1 600 L11 150 L12 150 A1 36 46 41 ZH 1 730602 19 HY 1 730752 19 YH 1 730987 31 HZ 1 731137 31 R2 600 L21 150 L22 150 A2 36 46 41 ZH 2 730596 81 HY 2 730746 44 YH 2 730980 69 HZ 2 731130 63 R3 605 5 L31 150 L32 150 A3 36 46 41 ZH 3 730593 69 HY 3 730743 75 YH 3 730983 31 HZ 3 731133 81 OK HL HR H OK HL HR H 730600 4 000 0 000 4 000 730900 1 751 2 727 4 478 730620 3 987 0 023 4 010 730920 1 535 2 918 4 452 730640 3 951 0 082 4 033 730940 1 317 3 099 4 416 730660 3 890 0 177 4 068 730960 1 098 3 271 4 369 730680 3 804 0 308 4 112 730980 0 877 3 433 4 310 730700 3 693 0 472 4 165 731000 0 667 3 580 4 247 730720 3 554 0 670 4 225 731020 0 482 3 703 4 186 730740 3 387 0 901 4 288 731040 0 328 3 803 4 131 730760 3 197 1 152 4 350 731060 0 203 3 880 4 083 730780 2 999 1 401 4 401 731080 0 108 3 936 4 045 730800 2 798 1 643 4 441 731100 0 043 3 974 4 017 730820 2 594 1 876 4 471 731120 0 007 3 995 4 003 730840 2 387 2 102 4 489 731140 0 000 4 000 4 000 730860 2 177 2 319 4 496 731160 0 000 4 000 4 000 730880 1 965 2 527 4 493 DLZ 1 344 DLY 1 434 说明 说明 HL 左线与既有线线间距 KR 右线与既有线线间距 H 线间距 DLZ 左线与既有线断链 DLY 右线与既有线断链 在一些特殊直线地段需将线距改变 这一部分内容本次设计不再考虑 根据计算出的线间距值 填入详细纵断面图设计线间距栏内 6 增建第二线平面图绘制增建第二线平面图绘制 通过以上线间距计算 得出第二线与 线的关系 根据结果将第二线以粗实线绘于平面图上 标注 里程及曲线要素 完成第二线平面设计 2 横断面设计 完成新线路基宽度及填挖高度表 根据附表 2 路基宽度及填挖高度表 的内容 计算整百米里程的路基面宽度及填挖高度 本设计采 用的路基标准为 直线地段路基面宽度 路堤 12m 路堑 11 6m 路肩宽度路堤不小于 0 8m 路堑不小于 0 6m 路拱形状为三角形 路拱横坡 4 单线铁路道床顶面宽度为 3 4m 道床厚度 0 5m 道床边坡坡 度为 1 1 75 区间曲线地段的路基面宽度 应在曲线外侧按表 2 的数值加宽 加宽值在缓和曲线范围内线性递 减 表 2 曲线地段路基面加宽值 m 铁路等级曲线半径 R路基面外侧加宽值 级1200 R 14000 4 6 1400 R 2000 0 3 2000 R6000 0 1 三三 标题栏要求标题栏要求 所有要求打印出图的图纸均要绘制标题栏 根据本设计情况 标题栏绘制在图纸的左下方 长边 180mm 短边 40mm 标题栏内容如下图所示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班 级设 计 图 名 指 导校 对日期图号 夹夹直直线线及及圆圆曲曲线线最最小小长长度度 m 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 km h 1601601401401201201001008080 圆曲线或夹直线最小长度圆曲线或夹直线最小长度 m 130130 80 80 110110 70 70 8080 50 50 6060 40 40 5050 30 30 路路段段旅旅客客列列车车设设计计行行车车速速度度 km h 16014012010080 一一般般200016001200800600 最最小小曲曲线线半半径径 m 工工程程条条件件 困困难难16001200800600500 缓缓和和曲曲线线长长度度 优优选选 m 路路段段旅旅客客列列车车设设计计行行车车速速度度 km h 160140120 6000705040 5000706040 4500706040 4000806050 3500907050 30001008050 28001109060 25001209060 200015010070 180017012080 曲曲 线线 半半 径径 m 160019013090 最最小小缓缓和和曲曲线线长长度度 m 路路段段旅旅客客列列车车设设计计行行车车速速度度 km h 160140120 工工程程条条件件一一般般困困难难一一般般困困难难一一般般困困难难 5000706060404030 4500706060404030 40008070604050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