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系统简称_第1页
汽车系统简称_第2页
汽车系统简称_第3页
汽车系统简称_第4页
汽车系统简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ABS 防抱死制动系统 2 EBD 电子制动力分配 3 EBA 紧急制动辅助装置 4 CBC 转弯制动控制 5 BAS 制动力辅助系统 6 BA 机械制动辅助系统 7 ASR 驱动 轮 防滑系统 8 TCS 循迹控制系统 9 TRC 牵引力控制系统 Traction Control 10 ESP 电控行驶平稳系统 11 DSC 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12 VSC 电子稳定装置 13 MSR 发动机阻力矩控制 14 EDS 电子差速锁 15 OBD 车载自动诊断系统 16 HUD 抬头数字显示 Heads Up Display 1 ABS 是刹车防抱死系统 ABS 工作时就相当于以很高的频率进行点刹 于是 在紧急情况下踩制动踏板 肯定会感到制动踏板在颤动 同时也会听到制动总 泵发出的 哒哒 声 这便是 ABS 在正常工作 由于制动总泵在不断调整制动 压力 从而对制动踏板有连续的反馈力 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一定要 坚定 不移 地踩住制动踏板 同时采取积极措施避险 2 EBD 是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EBD 用高速计算机在汽车制动的瞬间 分别对 四只轮胎附着的不同地面进行感应 计算 得出不同的摩擦力数值 使四只轮 胎的制动装置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式和力量制动 并在运动中不断高速 调整 从而保证车辆的平稳 安全 当紧急刹车车轮抱死的情况下 EBD 在 ABS 动作之前就已经平衡了每一个轮的 有效地面抓地力 可以防止出现甩尾和侧移 并缩短汽车制动距离 EBD 实际上是 ABS 的辅助功能 它可以改善提高 ABS 的功效 所以在安全指标 上 汽车的性能又多了 ABS EBD 3 EBA 是电子控制煞车辅助 这个系统可以感应驾驶人对煞车踏板的作动需求 程度 当电脑从煞车踏板所侦测到的煞车动作 来判断驾驶人此次煞车的意图 如果是属於非常紧急 急迫的煞车 EBA 此时将会指示煞车系统产生更高的油 压使 ABS 发挥作用 而使煞车力更快速的产生减少煞车距离 电子控制煞车辅 助系统尤其是对於脚力较差的妇女及高龄驾驶者 在规避紧急危险的煞车时甚 有帮助 ESP 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 与其他牵引力控制系统比较 ESP 不但控制驱动轮 而且可控制从动轮 如后轮驱动汽车常出现的转向过多情况 此时后轮失控而 甩尾 ESP 便会刹慢外侧的前轮来稳定车子 在转向过少时 为了校正循迹方 向 ESP 则会刹慢内后轮 从而校正行驶方向 4 CBC 转弯制动控制 又称弯道自动控制 CBC 在车辆转弯制动时 CBC 与防抱死系统 ABS 配合工作 从而减小过度转向和转向不足的危险 即使在恶劣的驾驶条 件下 亦能确保汽车的稳定性 有些高版本的 ABS 系统中包含 CBC 功能 如果检测到汽车可能正在滑行 CBC 系统降低发动机功率 必要时对特定 的车轮施加额外的制动力 从而对汽车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因此 CBC 能在 1 秒钟的时间内使汽车在所选道路上稳定下来 然而 即使如此先进的系统也 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因此驾驶员应始终保持最佳的状态 了解路况 用心驾驶 CBC 蕴涵复杂的计算机控制技术 即 稳定性算法 它能识别挂车负重 并对增加的汽车负重进行自动补偿 5 BAS 制动力辅助系统 BAS 英文全称为 Brake Assist System 制动力辅助 系统 据统计 在紧急情况下有 90 的汽车驾驶员踩刹车时缺乏果断 制动 辅助系统正是针对这一情况而设计 它可以从驾驶员踩制动踏板的速度中探测 到车辆行驶中遇到的情况 当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踩制动踏板 但踩踏力 又不足时 此系统便会在不到 1 秒的时间内把制动力增至最大 缩短紧急制动 情况下的刹车距离 6 BA 机械制动辅助系统 也称为 BAS 为 EBA 电子紧急制动辅助装置的前身 能判断驾驶者刹车动作 在紧急刹车时增加刹车力 缩短刹车距离 它根据驾 驶员踩下踏板的力度及速度 将制动力适时加大 从而提供一个有效 可靠 安全的制动 对老人和女性 脚力不足者 帮助奇大 还有缩短制动距离的效 果 7 ASR 驱动 轮 防滑系统 驱动防滑系统 ASR 全称 Acceleration Slip Regulation 驱动 轮 防滑系统 它属于汽车主动安全装置 又称牵引力控制系统防止车辆尤其是大马力车 在起步 再加速时驱动轮打滑现象 以维持车辆行驶方向的稳定性 另 自动服务器恢复 可监视服务器性能 并在发生关键故障后使服务器 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 ASR 的作用 它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汽车驱动轮在加速时出现打滑 特别 是下雨下雪冰雹路冻等摩擦力较小的特殊路面上 当汽车加速时将滑动率控制 在一定的范围内 从而防止驱动轮快速滑动 它的功能一是提高牵引力 二是 保持汽车的行驶稳定 行驶在易滑的路面上 没有 ASR 的汽车加速时驱动轮容 易打滑 如是后驱动的车辆容易甩尾 如是前驱动的车辆容易方向失控 有 ASR 时 汽车在加速时就不会有或能够减轻这种现象 在转弯时 如果发生驱 动轮打滑会导致整个车辆向一侧偏移 当有 ASR 时就会使车辆沿着正确的路线 转向 最重要的是车辆转弯时 一旦驱动轮打滑就会全车一侧偏移 这在山路上 极度危险的 有 ASR 的车刚一般不会发生这种现象 ASR 的原理 ASR 是 ABS 的升级版 它在 ABS 上加装可膨胀液压装置 增压 泵 液压压力筒 第四个车轮速度传感器 复杂的电子系统和带有其自身控制 器的电子加速系统 在驱动轮打滑时 ASR 通过对比各轮子转速 电子系统判断出驱动轮打滑 自动立刻减少节气门进气量 降低引擎转速 从而减少动力输出 对打滑的驱 动轮进行制动 减少打滑并保持轮胎与地面抓地力的最合适的动力输出 这时候无论你怎 么给油 在 ASR 介入下 会输出最适合的动力 8 TCS 是牵引力控制系统又叫循迹控制系统 TCS 依靠电子传感器探测到从动 轮速度低于驱动轮时 这是打滑的特征 就会发出一个信号 调节点火时间 减小气门开度 减小油门 降挡或制动车轮 从而使车轮不再打滑 9 TRC 牵引力控制系统 Traction Control TRC 是防止车辆起步或加速时车轮发生空转的装置 TRC 的概念 后轮驱动车辆 在冰雪等湿滑路面上 车辆急起步或急加速时 车轮容易发生空转 TRC 能够通过传感器感知车辆在起步或行使过程中驱动轮发生空转的 情况 控制驱动轮制动油压以及发动机的动力输出 提供最恰当的驱动力 防 止驱动轮发生空 TRC 的定义 TRC 的功能 该装置是在易滑路面上车辆起步及加速时 控制多余驱动力 避免造成驱 动轮空转 确保车辆的转方向稳定性和驱动力适度 车轮一旦打滑 ECU 会根据轮速传感器传递的信息 检测打滑情况 瞬时 减少发动机的输出 并根据要求加以制动 TRC 通过上述程序 控制多余的驱 动力 防止打滑 TRC 工作时 打滑指示灯 参照 P168 闪烁 此时 偶尔会感到车辆振动 但这是制动控制造成的 并非异常 从泥泞路面及积雪路面上行驶而需要加大 发动机功率 此时可操纵 TRC 置于 OFF 上 提高牵引力 TRC 的结构 轮胎打滑时 安装在四个车轮上的传感器发出信号 然后进行比较 驱动 轮信号比其他轮强时 ECU 即判断为该轮打滑 此时对打滑轮胎的驱动力施加 制动 或暂时控制发动机输出功率 抑制打滑 TRC 与轮胎的关系 TRC 依据轮速传感器发出的信号进行工作 所以四个车轮中只要某一轮胎 与其他不同 就会输出信号 使 ECU 做出错误打滑判断 轮胎状态对该装置影响很大 所以务必细心注意轮胎状况 请不要过分依 赖 TRC 的作用 即使 TRC 处于工作状态 控制车辆的方向稳定性的能力具有局 限性 不规范驶驾容易造成事故 请用心安全驾驶 在打滑指示灯闪烁时 尤 其要慎重驾驶 工作条件 1 一般情况下 只要发动机启动 TRC 就处于可工作状态 2 以下情况下 TRC 不工作 1 出现 VSC 警告指示时 2 处于保养模式时 10 ESP 是英文 ElectronicStabilityProgram 的缩写 中文译成 电子稳定程 序 这一组系统通常是支援 ABS 及 ASR 驱动防滑系统 又称牵引力控制系 统 的功能 它通过对从各传感器传来的车辆行驶状态信息进行分析 然后向 ABS ASR 发出纠偏指令 来帮助车辆维持动态平衡 ESP 可以使车辆在各种状 况下保持最佳的稳定性 在转向过度或转向不足的情形下效果更加明显 ESP 一般需要安装转向传感器 车轮传感器 侧滑传感器 横向加速度传感器 等 ESP 可以监控汽车行驶状态 并自动向一个或多个车轮施加制动力 以保 持车子在正常的车道上运行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进行每秒 150 次的制动 目前 ESP 有 3 种类型 能向 4 个车轮独立施加制动力的四通道或四轮系统 能 对两个前轮独立施加制动力的双通道系统 能对两个前轮独立施加制动力和对 后轮同时施加制动力的三通道系统 ESP 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主动性 如果说 ABS 是被动地作出反应 那么 ESP 却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11 DSC 汽车电子稳定系统 性能类似德国博世公司的 ESP 电子稳定系统 可在汽车高速运动时 提供良好的操控性 防止车辆发生甩尾或者漂移现象 从而获得精准的操控性 是电子主动安全保护系统的一种 由于 ESP 名称已经被德国博世公司注册 故其他公司开发的电子稳定系统 只能使用其他名称 如 DSC 12 VSC 电子稳定装置 丰田 雷克萨斯称 esp 为 VSC 电子稳定装置 ESP 电子稳定装置 Electronic Stablity Program 简称 ESP 是由奔驰汽车公 司首先应用在它的 A 级车上的 ESP 实际上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 与其他牵 引力控制系统比较 ESP 不但控制驱动轮 而且可控制从动轮 如后轮驱动汽 车常出现的转向过多情况 此时后轮失控而甩尾 ESP 便会刹慢外侧的前轮来 稳定车子 在转向过少时 为了校正循迹方向 ESP 则会刹慢内后轮 从而校 正行驶方向 对于 ESP 不同的车型 往往赋予其不同的名称 如 BMW 称其为 DSC 丰田 雷克萨斯称其为 VSC 而 VOLVO 汽车称其为 DSTC 但其原理和作用基本相同 只不过是厂商的不同叫法 13 MSR Motor control Slide Retainer 发动机阻力矩控制系统 在某些特 殊情况 在高速时换档或在低附着系数路面上行驶时突然松开油门 下发动机 会产生较大的阻力矩导致车辆不稳定 这时 MSR 能自动降低发动机阻力矩 保 证车辆行驶的稳定性 是防止发动机突然出现较大阻力后驱动轮路面附着系数 突然下降的功能 比如你在雪地里 突然收油 MSR 会控制发动机不让牵引力 太快下降 保证车辆行驶稳定性 MSR 是德语 MotroSchleppmomentRegelung 的缩写 意思为发动机牵引力控 制 等同于 EDTC Engine Drag Torque Control 14 EDS 英文全称为 Electronic Differential System 即电子差速锁 它 是 ABS 的一种扩展功能 用于鉴别汽车的轮子是不是失去着地摩擦力 从而对 汽车的加速打滑进行控制 因为差速器允许传动轴两侧的车轮以不同的转速转 动 如果传动轴某一侧的车轮打滑或者悬空时 会造成另一侧车轮完全没了动 力 当 EDS 电子差速锁通过 ABS 系统的传感器 自动探测到由于车轮打滑或悬 空而产生的两侧车轮转速不同的现象时 就会通过 ABS 系统对打滑一侧的车轮 进行制动 从而使驱动力有效地作用到非打滑侧的车轮 保证汽车平稳起步 当车辆的行驶状况恢复正常后 电子差速锁即停止作用 同普通车辆相比 带 有 EDS 的车辆可以更好地利用地面附着力 从而提高车辆的运行性 尤其在倾 斜的路面上 EDS 的作用更加明显 但它有速度限制 只有在车速低于 40km h 时才会启动 主要是防止起步和低速时打滑 15 OBD 车载自动诊断系统 OBD 简介 OBD 是英文 On Board Diagnostics 的缩写 中文翻译为 车载自动诊断系统 这个系统将从发动机的运行状况随时监控汽 车是否尾气超标 一旦超标 会 马上发出警示 当系统出现故障时 故障 MIL 灯或检查发动机 Check Engine 警告灯亮 同时动力总成控制模块 PCM 将故障信息存入存储器 通过一定的程 序可以将故障码从 PCM 中读出 根据故障码的提示 维修人员能迅速准确地确 定故障的性质和部位 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 美 日 欧等各大汽车制造企业开始在其生产的电 喷汽车上配备 OBD 初期的 OBD 没有自检功能 比 OBD 更先进的 OBD 在 20 世 纪 90 年代中期产生 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 SAE 制定了一套标准规范 要求各 汽车制造企业按照 OBD 的标准提供统一的诊断模式 在 20 世纪 90 年末期 进入北美市场的汽车都按照新标准设置 OBD OBD 与以前的所有车载自诊断系统不同之处在于有严格的排放针对性 其实质性能就是监测汽车排放 当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 CO 碳氢化合物 HC 氮氧化合物 NOx 或燃油蒸发污染量超过设定的标准 故障灯就会点亮报警 虽然 OBD 对监测汽车排放十分有效 但驾驶员接受不接受警告全凭 自 觉 为此 比 OBD 更先进的 OBD 产生了 OBD 主要目的是使汽车的检 测 维护和管理合为一体 以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OBD 系统会分别进入发 动机 变速箱 ABS 等系统 ECU 电脑 中去读取故障码和其它相关数据 并利用 小型车载通讯系统 例如 GPS 导航系统或无线通信方式将车辆的身份代码 故 障码及所在位置等信息自动通告管理部门 管理部门根据该车辆排放问题的等 级对其发出指令 包括去哪里维修的建议 解决排放问题的时限等 还可对超 出时限的违规者的车辆发出禁行指令 因此 OBD 系统不仅能对车辆排放问 题向驾驶者发出警告 而且还能对违规者进行惩罚 据了解 国内合资汽车厂近年来引进的一些车型在欧洲也有生产销售 它 们本身就配备有 OBD 并达到了欧 III 甚至欧 IV 标准 国产后往往会减去或关闭 OBD 一方面是节约成本 也为了避免在油品质量不达标的情况下因 OBD 报警而 引发麻烦 OBD 不仅涉及到汽车技术的本身 而且还会受油品等相关条件限制 同时 也对驾驶者提出了更高的使用要求 OBD 对汽车是一次系统的革命 何谓 OBD OBD On Board Diagnostic System 为 车载诊断系统 当与控制系统 有关的系统和或相关部件发生故障时 可以向驾驶者发生警告 OBD 系统的应用是欧 III 排放标准中最大的特点 功能正确的发挥对于用 车排放的控制十分重要 目前国内汽车还无经验 国外正在发展 OBD 的工作原理 OBD 装置监测多个系统和部件 包括发动机 催化转化器 颗粒捕集器 氧传感器 排放控制系统 燃油系统 EGR 等 OBD 是通过各种与排放有关的部件信息 联接到电控单元 ECU ECU 具 备检测和分析与排放相关故障的功能 当出现排放故障时 ECU 记录故障信息 和相关代码 并通过故障灯发出警告 告知驾驶员 ECU 通过标准数据接口 保证对故障信息的访问和处理 OBD 的发展 OBD 技术最早起源于 80 年代的美国 初期的 OBD 技术 是通过恰当的技术 方式提醒驾驶员发生的失效或是故障 欧盟和日本在 2000 年以后引入 OBD 技术 04 年之后 汽车发达国家的 OBD 技术进行第三个阶段 欧洲和美国在 OBD 检测的项目和限值方面 存在一定差别 具体差别内容 不再详述 美国 OBD 监控的目的在于成为高排放标准车辆之前发现故障 欧洲 OBD 监控的目的在于发现高排放车辆 我国导入的 OBD 技术 将在三个阶段以 后等效采用欧洲 OBD 系统的相关规定 笔者与汽车技术人员确定 欧 III 排放标准并不等于 OBD 12 月 1 日北京 实施的加装 OBD 强制政策后 车辆为欧 III OBD 的标准 OBD 需要申报车辆加装 OBD 需要一个系统的申请过程 而且需要企业对加 装 OBD 的车辆进行多项试验 向相关部门提供达标的数据 目前 3 个必检项目 为氧传感器失效验证 催化转化器失效验证 失火难证 周期一般为 10 个月 加装 OBD 的车辆 需要重新申请车辆的公告 OBD 的研发费用很高 如果实现 规模化生产后 单台分担的技术成本才会降低 OBD 引入面临的问题 OBD 的引入 与使用环境 燃油特性 驾驶习惯 车辆状况等四个主要方 面紧密相关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短板 都会影响 OBD 的扩展和应用 OBD 技 术的引入 需要以下相关的配套条件相应提高 燃油质量 车辆维修保养技能 相关零部件的一质性 驾驶者水平的提高 OBD 技术本身的提高和社会各方面 的支持 笔者认为 在一定时间内 我国对 OBD 技术是一个引进和适应和消化 吸收的过程 因为 OBD 技术 不仅与汽车本身相关 也与燃油和驾驶者等其它 的多个环节相关 OBD 技术的引入和扩展 是对汽车产业链的一个考验和提高 OBD 在中国 国家环保总局 2008 年 6 月 24 日 环境保护部发布 车用压燃式 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 机与汽车车载诊断 OBD 系统技术要求 并宣布此要求从 2008 年 7 月 1 日 起实施 2008 年 4 月 8 日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 2008 57 号函发布 征求对 车用压 燃式 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车载诊断系统 OBD 技术要求 征求意 见稿 等 3 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意见 2008 年 1 月 24 日 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 2008 35 号函发布 征求对 轻 型汽车车载诊断 OBD 系统管理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的意见 2008 年 1 月 1 日起 在深圳销售的轻型汽油车车型须安装车载诊断系统 2007 年 1 月 1 日起 广州要求所有新上牌轻型汽车必须加装 OBD 2006 年 12 月 1 日起 北京停止销售未安装 OBD 系统的国三轻型汽车 2005 年 12 月 31 日起 北京市开始提前实施国家第 III 阶段排放法规 并 且要求新车型必须带有 OBD 系统 2005 年 4 月 5 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 2005 14 号颁布 轻型汽车污染 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中国 III IV 阶段 GB 18352 3 2005 正式明确 了我国对 OBD 系统的技术要求 北京 2005 年 12 月 23 日 北京环保局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公告 京环 发 2005 214 号 宣布自 2005 年 12 月 30 日起 在北京市销售新定型车型 包括全新产品及产品扩展与更改 须安装车载诊断 OBD 系统 2005 年 12 月 30 日前已定型上市销售并通过国家第三阶段排放标准审核的车型可延迟安装 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