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5794-2009 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_第1页
GBT 15794-2009 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_第2页
GBT 15794-2009 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_第3页
GBT 15794-2009 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_第4页
GBT 15794-2009 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02005  1 5794 15794of 009009 次前言2术语和定义3越冬调查4灯光诱测5田间虫量系统调查8主要天敌调查9危害状况普查10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报与归档附录A(规范性附录) 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稻飞虱范性附录)稻飞虱模式报表附录C(资料性附录)稻飞虱卵发育进度分级及卵寄生特征一附录D(资料性附录)稻飞虱发生世代划分附录E(资料性附录) 稻飞虱发生程度分级一 1579412-3-”3444-4-181920刖 舌 15794 157941995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本标准与 15794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a)在确保调查准确性的基础上,对调查范围、取样方法、取样数量等进行了合理优化与调整,使之更符合生产实践需要;b)对诱测灯设置环境作数量化界定,提高诱虫效率,结果更具代表性;c)采用分格记数法统计夏秋季灯下诱集虫量,“扫网法”或“目测法”调查越冬区秧田,水湿润瓷盘内壁拍查稻飞虱法进行田间虫量调查,操作性更强、效率更高;d)增加稻飞虱发生程度分级指标,为田间调查提高依据;e)增加稻飞虱发生情况模式报表,统一、规范数据上报方式。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录C、附录D、附录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建强、张跃进、刘宇。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5794 1995。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 15794光诱测、田间虫量、天敌以及危害状况的调查方法和测报资料整理与归档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稻飞虱测报调查,有关研究及生产单位可参考执行。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越冬找低纬度稻区活动取食,避开冬季恶劣环境对其生存影响的行为。22越冬区常指在北纬23。以南,冬季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在12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10的持续天数常年不超过10 d,且有水稻或再生稻、落粒自生稻生长的地区。23落粒自生稻4再生稻些分蘖最后能抽穗、扬花、结实。25低龄若虫3龄)以前的若虫。26高龄若虫7灯下高峰期及高峰日 出现稻飞虱成虫量突增日到高峰后突减日为止,为一个峰期,峰期中虫量最多的日期为高峰日;前一峰的突减日和后一峰的突增日之间相距3 3 d)的,则计人同一个峰期。28田问成虫高峰期及高峰日 in 虫量出现最多的日期为田间高峰日,高峰日前成虫量突增至高峰日后虫量稳定的这段时期为田间高峰期。29产卵高峰问出现相应的卵量突增时,则为产卵高峰。】 157940若虫高峰卵孵化高峰。此后若虫数量继续增加。当田间1龄3龄若虫占田间总虫量5080,则定为低龄若虫高峰期;高龄若虫比例达田问总虫量50以上时,定为高龄若虫高峰期。211发生量of 龄若虫及成虫的数量,也称“虫口密度”。通常以百丛虫量和百株卵量来表示。100丛水稻中所含稻飞虱各龄若虫和成虫数量为百丛虫量,以“头百丛”表示;100株水稻中所含的稻飞虱卵量为百株卵量,以“粒百株”表示。212发生面积及发生面积比例of 计算为稻飞虱发生面积;发生面积比例为稻飞虱发生面积占当地水稻种植面积的百分比。213冒穿常白背飞虱发生量>5 000头百丛,褐飞虱发生量>3 000头百丛)时,受害水稻基部茎杆变软、倒杆枯死,在田间形成塌陷的“坑”,或成片倒塌枯黄,称之为“冒穿”,也称为“穿顶”或“塌杆”。3越冬调查31越冬调查地区在稻飞虱越冬区进行。32调查时间2月中、下旬或春季耕翻前调查1次。33取样面积在稻飞虱越冬适宜区,随机选取5个样点,每个样点取落粒自生稻或再生稻田不少于100 4调查方法341成、若虫发生量采用目测法,分别记录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低龄和高龄若虫及长翅成虫、短翅成虫的雌、雄数量,并折算每667 时调查统计稻飞虱越冬面积比例。调查结果记入附录。342卵量拔取稻苗25株50株,剥查卵条和卵粒,折算百株有效卵粒。调查结果记人附录。4灯光诱测41光源用200 使用多年黑光灯诱测的地方,仍可继续使用黑光灯,光源为20 w(波长为3 650A)。42观测灯设置光源离地面15 m,上方架设防雨罩,下方装集虫漏斗、杀虫和集虫装置。诱测灯安装应紧靠稻田,直径300 路灯等干扰光源300m350m。2 15794开灯时间从当地最早见虫年份的成虫初见期前10 常年成虫终见后lO 天天黑前开灯,天明后关灯。44观测方法逐日对诱获的成虫计数,区别自背飞虱、褐飞虱种类和性别,并记载其他种类飞虱诱集数量。当日诱虫总重量超过100 所诱集的成虫均匀平铺于瓷盘内,用“十字交叉”法将成虫分为4等份,如14虫量仍超过100 续等分,使14虫量低于100 分类、记数。将各类型稻飞虱数量4“(为各类总诱获量。同时记录开灯时的天气状况。观测结果记入附录。5田问虫量系统调查51调查地点及时间511调查地点调查在观察区内进行,观察区面积应在30 有代表性的类型田作固定系统调查田,并设立观测圃,观测圃面积不少于667 12调查时间每月的5日、10日、15日、20日、25日、30日各调查一次。513秧田514调查地区常年秧田稻飞虱发生量较大的地区。515调查时段秧苗三叶期始至拔秧前止。516调查方法以调查成虫为主。选主要类型秧田3块。采用目测法或扫网法随机取样,每块田10个点。目测法,目测计数每025 网法,用直径为53 m(05 苗,统计捕虫网内成虫数量。折算为每1 果记人附录。52大田521调查时段水稻移栽后,自诱测灯下出现第一次成虫高峰后开始,至水稻成熟收割前2 d3 22取样方法选品种、生育期和长势有代表性的各类型田3块5块,采用平行双行跳跃式取样,每点取2丛。每块田的调查丛数可根据稻飞虱发生量而定。a)每丛低于5头时,每块田查50丛以上;b)每丛5头块田查30丛50丛;c)每丛大于10头时,每块田查20丛30丛。523拍查方法采用33 水湿润盘内壁。查虫时将盘轻轻插入稻行,下缘紧贴水面稻丛基部,快速拍击植株中、下部,连拍三下,每点计数1次,计数各类飞虱不同翅型的成虫,以及低龄和高龄若虫数量。每次拍查计数后,清洗白搪瓷盘,再进行下次拍查。结果记人附录。6田问卵量系统调查61调查时间双季早稻和双季晚稻于主害代成虫高峰后5 d7 季中稻和晚稻于主害代前一代和3 15794d7 田每平方米成虫数量超过5头时,移栽前3 2取样方法在观测区内选择不同类型田块,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点取2丛,每丛拔取分蘖1株,主害代前一代取50株,主害代取20株。秧田采用棋盘式取样10点,每点10株。63调查方法剥查取样稻株,并镜检卵条和卵粒,记录未孵化有效卵粒数、寄生卵数、孵化卵粒数以及卵胚胎发育进度。结果记人附录。寄生卵和卵的发育进度按照附录大田虫情普查71普查时间主害前一代二、三龄若虫盛期普查一次,主害代防治前和防治10 查3次。72调查取样在观察区和辖区范围内调查每种主要水稻类型田不少于20块,面积不少于1 块田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取5点10点,每点2丛。73调查方法同522,523计数不同翅型成虫、高龄若虫和低龄若虫,计算褐飞虱百分率。结果记入附录。8主要天敌调查81捕食性天敌调查在系统调查田中选主要类型田一块,每月的10日、20日、30 合系统调查进行,以查蜘蛛和黑肩绿盲蝽为主,有条件时将蜘蛛区别种类。调查结果记入附录。82寄生性天敌调查在各代成虫主峰期进行,每代抽查雌成虫及高龄若虫50头,先目测螯蜂寄生虫数,再抽查线虫寄生虫数,计算寄生率。卵期寄生性天敌调查结合卵量调查进行。调查结果记人附录。9危害状况普查于各类水稻黄熟期前进行,采用大面积巡视目测法,记录调查区内有“冒穿”出现的田块数和面积,折合净“冒穿”面积,计算占调查区田块和面积的百分比。调查结果记入附录。10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报与归档101稻飞虱世代命名世代以成虫为起点,命名方法如下:用中文数字标出全国统一划分的世代,在括号内用阿拉伯数字注出相应的地方称呼世代,如:统一世代为第四代,地方相应世代为第二代,写成“第四(2)代”。适用于除海南南部以外的所有非周年繁殖的发生区。各地稻飞虱世代划分参考附录D。102发生程度分级1021分级方法分5级,以加权平均发生量确定各发生程度级别。41022发生程度分级发生程度分级参见附录E。计算公式如式(1)。5C。_一s加权平均百丛虫量; 15794各虫量数字段平均虫量;L所调查的各虫量数字段对应田块数;103虫情实时汇报稻飞虱系统调查和普查虫情按照附录04调查数据记载与归档每次调查结束后,将调查数据及时填入相应表内,年末将资料进行整理,正式填入附录A,归档保存;并将稻飞虱发生统计数据、防治基本情况、发生特点和原因填人附录、表A10、表A11。 15794范性附录)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稻飞虱年)盖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编制表A1 稻飞虱越冬调查记载表 15794头群) 若虫数(头群)调查 调 样点 取样 虫量 百株日期 查 类型 面积 稻飞虱长 短 卵粒数地 面积 种类 翅 翅 小 低 高 小 (头 卵量点 型 型粒月 日比 计 龄 龄 计667粒雌 雄 雌 雄褐飞虱白背飞虱7 15794稻飞虱灯诱逐日记载表( )月诱测日期 褐飞虱头 白背飞虱头 点灯时 备 注总计头雌 雄 合计 雌 雄 合计 天气状况8表A3秧田稻飞虱成虫调查记载表 15794背飞虱调查样面积品种 叶龄 虫数(头虫数(头备注6671332月 日 雌 雄 小计 雌 雄 小计9 15794稻飞虱田间系统调查记载表调查 长翅型成虫 短翅型成虫 若虫日期 类 品 生 取样 用型 育 丛数 雌 雄 ,、请f 褐飞 雌 雄 小计 褐飞 低龄 高龄 心请I 褐飞 药田 种 期 (头 (头 (头 虱比 (头 (头 (头 虱比 (头 (头 (头 虱比 情月 日 丛 况百丛) 百丛) 百丛) 例 百丛) 百丛) 百丛) 例“ 百丛) 百丛) 百丛) 例10表A5稻飞虱田间卵量及发育进度调查记载表 15794均 取样 其中粒 每百丛 备类 品 生 卵条数 卵粒数 寄生率型 育 每丛 株数 初 由 后 末 寄 已 未孵卵月 日 田 种 期 条 粒 生 孵 株数株 株期 期 期 期 数 数 粒数粒 注 15794稻飞虱大田虫口密度普查记载表调查日期 成虫量(头百丛) 若虫量(头百丛)调查 类 品 生总虫量 褐飞虱 防治地点 型 育月 日田 种 期 长 短 小 低 高 小 (头百丛) 百分率 情况翅 翅 计 龄 龄 计12表A7稻飞虱天敌调查记载表 15794食性天敌数(头成、若虫寄生性天敌类型田 品种 生育期 黑肩 调查 螫蜂 线虫 备注月 日 蜘蛛 虫数 寄生数 寄生数寄生率绿盲蝽 头 头 头13 15794稻飞虱冒穿(穿顶、塌秆)状况调查记载表调查日期水稻面积 冒穿田面积 占调查区面积比例“水稻 66767穿净面积调查区 备注类型 667穿 冒穿 冒穿月 日 块 面积 块 面积田块 田面积 净面积14 15794省(市、区)县(市)稻稻飞虱发生情况统计报表主要迁入峰及峰期虫量主害前代田间 主害代田间稻 发生情况 发生情况播 飞 迁拒 种 虱发 人 第一峰 第二峰 第三峰份 面 发生 始 发 短 褐 主 褐生 程 生 百 最 百 最 飞积面 度见 蝰 褐 蝰 褐 睡 褐 翅 飞 害 高虱期 高 飞 高 期 飞 高 期 飞 高 丛 高 虱 高 丛积 峰 期 睦 虱 蛙 虱 蝰 虫 虫型 虫 虫虫 虱日 虫 日 虫 期 量 量比 | 蝰 量日 i | 例 期 量量 量 量 注1:标题请填写单位及稻作类型,如有不同种类稻作,早、中、晚稻请分表格填写。注2:面积以“667 量以“头”为单位。注3:“主要迁入峰及峰期虫量”一栏填写中稻生长期出现的对当地发生数量影响较大的迁入峰及峰期虫量。注4:“田问主害期及虫量”一栏中的。百丛虫量”项,为各类型田加权平均百丛虫量。15 157940稻飞虱发生防治基本情况水稻 受害水稻类型发生面积 防治面积 挽回损失 实际损失播种面积 减产面积双季早稻双季晚稻一季中稻一季晚稻合 计注:面积以“667 失以“吨”为统计单位。表A11年省(市、区)县(市)稻飞虱发生特点及原因简述发生特点:原因简述:16附录B(规范性附录)稻飞虱模式报表表B1稻飞虱模式报表 15794报 本侯灯下 本侯灯下本侯灯下 田间稻飞白背飞虱 褐飞虱稻飞虱 虱主虫态观测区 观测区 观测区 观测区 普查百单位 日期 迁人 (成、高、低 百丛总 百丛长翅 百丛短翅 褐飞虱虫量头 虫量头 虫量头 型虫量头 型虫量头 比率 丛虫量头高峰日 龄若虫)1 2 3 4 5 6 7 8 9 10 11注1:稻飞虱发生情况模式报表主要用于反映稻飞虱发生动态情况。注2:有关稻飞虱监测点均要求按此模式汇报。注3:汇报时间从灯下或田问开始查见稻飞虱至水稻收割,每逢1日、6日汇报。17 15794料性附录)稻飞虱卵发育进度分级及卵寄生特征c1 稻飞虱卵发育进度分级特征稻飞虱卵发育进度分级特征见表C1。表c1 稻飞虱卵发育进度分级特征简易分级 初期 中期 后期 末期相应发育期 胚盘期、胚带期 黄斑期、反转期 眼点期 胸节期、腹节期卵乳白色,解剖镜下 卵头部出现针尖状 眼点较大深红色,基本特征 卵色白,嫩半透明能见腹部黄斑 鲜红色眼点 约占卵宽的3c2稻飞虱卵寄生特征寄生蜂在卵内发育至中、后期才显色,卵粒呈橙红色,黄色或黄绿色。螯蜂寄生,后期可见稻飞虱身体有不规则外凸。18附录D(资料性附录)稻飞虱发生世代划分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