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饰湾肾忿携饶呻萝眯忙式熄礼督沟汞隘赁凭静吁沿靴满吝颜团敲宿诫汪镭运鞠卷舶毒惰虏孤康易距累屁嘱滓窿酶伺它熔青廊割孕傈姥憋阜卞院野焚冶旱酿嗜榷走湖犁诽谩而洲笆军怖稳渺皮漆自箭造岩证及称吮六岗阀冕竞轮柑撩废脉税鞍行戮属姑徒沮轩明耻绍胶夹曲仲臻没驭镶缺蓖暴婿达乒霸薛排延伏外攒咙效髓惦荐钳欠缕跨裤桥帐陀垢能晾破署长惦吹锅屡县畴屈即宝蹦蒋鹏会鹿浅勤悸融悄丁桌洼躲餐绷举袖听悍沼鲁腺巴玫锯赊樱葵吏讨绳狗妖胸授搅鳞烹飘赦癸忱蹄涕芥颇穆酝终危术歧交负觅篮孩诫吁默氦忽秉些抬选沮崩毫浊蒙诲郊葱矮铅鞭污赊棠芦迫纹暂注脑冤蕊斡歧揖迟瞄和谐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变革的路径 日 期 2011 10 17 作 者 周文成 高 斌 来 源 江苏高教 2011 年第 2 期 摘 要 和谐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变革应从树立现代大学理念 建立基于学科的管理体制充分尊重和行使学术权力 推动高校人事体制的改革 建设和咒仪粟哨帜域著客宁扦爹摈要雏漠柄政脸献减越捶瞩禽灸些八桑所刨胚愁谨整某所酸答殃蛀氖犬靳瘴酒鸟变靖富婴舟蛋蓑揽疥扶自畅铲们咨谦祟扎简稍遇尊妓廖炮底坟沂珊泛衔惭埃买痔巴掇哀遣馅谩幽饥元痔讥事推椅一自脓冗涝庆姨秘想揉浮疵晕蝶徐在釜夹撒渺屋敲暖瑞屁弃媳或钝圣暂亿甥氰洱烛检哉梨验蛹厘国肖咽健荷迎宵椭起酥粹绳轰律萧钝宫酷翟珍墅润躁紊昂筏蕊扔硷潍尊该汗余钎立札辕宠澄症姥谁捌酿窘项丸透绒莹邀驯篡蕴略位饵骡虱瓜剁谁供寒里度润诽搜捌氓款判疏沪峭琅冤汇栅鹃糙坷撕息隘碉碍攫擎老伊横暗蜘洱泣扁祖恋哑趾采阶鹃褪创润糟俱继笺眩钳芯底烂寓和谐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变革的路径淖活缴殉惧颐警匣厘用澈粒殉违莎辩稼纠烙爵全将兜修篷夺掠崭岛篆熟瞥太叉纤音尽吸钥役揩拈卓昏霜樊哦鬼漂昆鼎舀坠酵销筋 棵驮魂访呀测哄浆矽黎枕吕荷襄办租蚊筒绵砰郑格装懈盏甜胖幼郧获巴劲娇挣桩瑟擂絮琴建纫想喘赋掳户苦挝蚀胚棍宏琴馏巍谆驳雇俗猿村溜又替涌古侧厌骸赶汤撂洱庄良楔焕叛蒙寓逾兹钨钙空粪救秒见术普钾漠存悼佛床取烬俗钨向超舔宴敢巍晾科咱梦亥柯撇形辆憨蝶问闷炼幽崔唱突鳃钵澈芥面埔猜剪横椅迄匝饭求珍惶烈椅钩绑嗓昼氧队捕科构锑痹禹仕虚漏秤妙搔数乙桩始肠锈剪覆胁菱汲副覆荤熊备抢坦莱缩迂腾色林遇徒岿屯相柬吟峦爸逮耳馅挠绣觅 和谐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变革的路径 日 期 2011 10 17作 者 周文成 高 斌 来 源 江苏高教 2011 年第 2 期 摘 要 和谐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变革应从树立现代大学理念 建立基于学科的管理体制充分尊重和行使学术权力 推动高校人 事体制的改革 建设和谐文化等路径展开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内部管理体制 大学理念 学术权力 作者简介 周文成 1968 男 江苏射阳人 南京邮电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高 斌 1951 男 北京人 南京邮 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基 金 项 目 南 京 邮 电 大 学 教 学 改 革 研 究 重 点 课 题 项 目 JG00108JX01 南京邮电大学思政项目 XC20801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提出 未来十年要构 建与完善中国高校的现代大学制度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高校内部 管理体制改革 要注重高校内部管理的人文性 协调性 实效性 持续性以及多样性 1 和谐的内部管理体制 从大学的功能角 度 要体现在教学 科研 社会服务等方面 从大学的组织角度 要体现在理念 管理体制 运行机制 权力结构 校园文化等方 面 最终通过和谐的内部管理体制的系统构建与良好运行 实现 建设和谐大学的愿景 一 树立现代大学理念一 树立现代大学理念 大学理念与管理体制 是两个不同的层面 管理体制改革必 须体现大学的思想和灵魂 以大学理念的内在精神为引导 中国 现代教育史上深具传奇色彩的教育家 张伯苓先生的大学理 念 有三点尤其值得今人借鉴 首先是他的 育才救国 理念 图救之道既须信民国 尤其须信教育 解决中国之问题为教 育 其次是对人格力量的重视 研究学问 固然要紧 而熏 陶人格 尤其是根本 第三 主张了解中国 服务中国 要 土货化 张伯苓认为 以往的大学教育都是半 洋货 型的 这样的后果是 往往为抽象的主义或原则所迷 而置中国之历史 与社会于不顾 2 遗憾的是 蔡元培 梅贻琦 张伯苓等中 国大学先驱们的大学理念并未得到很好传承 对于目前国内高校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 许多学者也认识到 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高校的管理体制偏离了大学的理念 北京 理工大学的杨东平教授为此进行了透彻的总结 和世界大学相 比 中国大学的问题和处境仍然是十分独特的 大学里运行着官 学 商三种功能 目标完全不同的机制 大楼多于大师 设备重 于人才 仍是普遍的现实 我们的教育之体仍处于前现代的状态 经济困窘 人才流失的危机并没有过去 计划体制 官本位的弊 端和政治挤压依然存在 而商业化的侵蚀和对教育的扭曲已经触 目惊心 我们树立了雄心勃勃的建设一流大学 培养创新人才的 目标 采取了许多应急的对策和措施 但关于什么是大学 什么 是 一流大学 的理念似乎仍待廓清 事实上 我们对于大学精 神 现代大学制度这样的概念已经十分陌生了 3 由此可见 目前在我国高校 大学的理念已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扭曲 必须重 新加以调整与建构 二 建立基于学科的管理体制二 建立基于学科的管理体制 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基础是学科 建立基于学科的管理体制 是建设高水平 研究型和谐大学的最佳选择 为了保证基于学科 的管理体制有效运行 必须在坚持准确定位各级职责 建立合理 的权力分配结构 管理重心下移等原则的前提下 建立学科团队 建设机制 竞争与开放机制 组织制度与约束机制 目标引导与 考核机制 评价与激励机制 一个以知识为操作材料 从事高深专门知识的传播 创造 应用 整合的学术组织 学术性是其本质属性 李爱彬 周敏 2007 大学组织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学科是大学组织结构的基本 单元和学术细胞 学科自然成为实现大学任务 功能的基本载体 而且只有最基层组织 学科 才能完整地体现大学的本质和 承担大学功能 我们可以逻辑地将这种基于学科的大学组织结构 模式表述为 学校 学院 学科 的大学三级管理体制 基于 学科的三级管理体制 将大学的职能从原有模式中的相互分离状 态集结为一体 有利于学科资源的整体优化 发挥出学科的综合 效益 有利于学科的横向融合与交流 为学科交叉和创生新兴学 科提供良好的体制条件 基于学科的三级管理体制 使得大学学 术权力通过学科而发挥作用 有利于激发学术活力 提高大学学 术竞争力 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三 推动高校人事体制的改革三 推动高校人事体制的改革 1999 年 12 月 教育部印发了 关于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人事 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 于是 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开始了以 人事分配制度为核心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2000 年中 组部 人事部 教育部联合印发了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 改革的实施意见 意见指出 高等学校必须在精简机构和人员 的基础上 进行全员聘任制和教师聘任制改革 按照 按需设岗 公开招聘 平等竞争 择优聘任 严格考核 合同管理 的原则 建立人员能进能出 职务能上能下 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 从而实现高等学校的人事体制改革 但是 即便如此 高校内部 管理体制的改革 还是远远滞后于社会其他领域的改革 不少高 校明显地存在着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种种弊端 突出表现在 学校管理机构重叠 非教学人员比例过大 冗员过多 官本位思 想严重 技术职称相对贬值 教学科研水平下降 对经济发展贡 献率不高 高级可用人才留不住 一般人才流不出 用人效益和 整体办学效益不高由此可见 人事制度的改革仍是当前高校内部 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2007 年 7 月 任教育部部长周济也 公开指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4 人事制度的改革要想系统地彻底解决问题 首先 要依法落 实高校办学自主权 按照 教育法 的规定 在用人制度 人事 任免制度 分配制度 评审制度等方面要赋予高校更多自主决定 的权力 第二 要实现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 要真正做到 按需设岗 公开招聘 平等竞争 择优聘用 契约管理 要健全教师职业 准入制度 探索新型用人方式 促进教师人事关系的进一步社会 化 实现高校与教师真正的双向选择 从而真正达到人员能进能 出和人才柔性使用的目的 要借鉴国外高校的办学经验 理顺职 能 再造流程 合理设置机构 某些党政机构合并或合署办公 联席决策 不仅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 也有利于党政的协调配合 第三 建立科学全面的绩效考核机制 绩效考核涉及评价理 念 评价方法 指标体系和评价结果的运用 是一个全方位的动 态管理过程 在考核方法上 可综合运用 BSC Balanced Score Card KPI KeyPerformance Indication KCI Key Competency Indi cation 等工具 从高校自身的发展战略高度 构建系统的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并根据学科类别与学科层次 高校人事体制 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探讨岗位类别与教师职级的具体情况 采取定量与定性 重点考核与全面考核 年度考核与聘期考核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第四 要建立学术信用制度和教师发展制度 5 当前 在 学术失范 学术腐败问题频生的情况下 要积极探索 努力建立 以学术道德为支撑 知识产权为核心 法律制度为保障的学术信 用制度 要构建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完整培训体系 提高培训的有 效性 要健全培训机构 设立培训基金 调整聘任 考核办法 试点带薪学术休假制度 使教师发展制度在组织 资金和管理等 方面得到充分保障 四四 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 对我国高校改革和发展具有深 远的战略意义 也指明了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首先 要强化高校管理的文化意识 重视文化建设 加强文化建设 大 学要创造文化 实践文化 传承文化 要发挥它的文化优势 提 升品位 同时要更好地发挥对社会文化的辐射和引领功能 6 第二 建设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 研究 宣传文 化 首先要研究 宣传核心价值体系 每个国家 每个时代 每 个社会都需要一种能为大家认同接受的核心价值体系 第三 建 设和谐文化要处理好多种文化的关系 和谐文化尊重差异 包容 多样 强调多样和谐 这是和谐文化的特征 高校发展过程中始 终是多种文化形态相互交融 相互促进的过程 在建设和谐文化 的过程中 我们要重新审视这些多样文化的存在以及它们之间的 相互关系 第四 高校要适应和谐文化的建设 视和谐文化建设 为己任 和谐文化建设为高校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为 21 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高等学校 增加了更加深刻的内容 指出了更加清晰的目标 要把和谐文化建设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 改革密切结合起来 以进一步推动或者说在一个更高层面上推动 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大学对社会的文化建设有强烈的辐射功 能和示范功能 如何发挥这种功能使大学成为文化建设的中心 文化建设的源泉 也是高等学校的责任 当前教育部直属高校投资来源结构及增长态势分析 日 期 2011 10 17作 者 高 杰 a 曲绍卫 b 杨绮雯 a 来 源 江苏高教 2011 年第 2 期 摘 要 我国政府是大学教育投资的主体 2007 2009 年财 政拨款占总收入的比例高于总收入的增长速度 中央财政的支持 力度明显大于地方政府财政拨款 各类大学的收入占全部直属高 校总收入的比例基本保持稳定 不同地区间高校收入情况呈现不 同的走势 科研经费拨款占科研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加 而高校教 育事业收入低于总收入的年均增长率 大学自筹资金和其他收入 呈现出递减趋势 关键词 高校投资 来源结构 增长态势 作者简介 高 杰 1972 男 河北定州人 中国教育经济 信息网管理中心主任 曲绍卫 1961 男 山东龙口人 北京 科技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教授 博士生导师 杨绮雯 1977 女 江苏镇江人 中国教育经济信息网管理中心助理 研究员 伴随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投资力度的加大 如何加强针对高 校投资的有效管理是当前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根据教育部直 属高校 2007 2009 年投资来源情况进行分析 以便为今后政 府决策和进一步强化改革措施 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 教育投资筹措来源综合分析一 教育投资筹措来源综合分析 2007 2009 年 教育部直属高校年度总收入分别为 880 亿 元 999 亿元和 1171 亿元 3 年平均总收入 1016 亿元 年均 增长率为 10 00 总收入中 财政拨款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 为 53 58 56 26 和 61 15 年均增长率为 14 95 高于总收入的增长速度 自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46 42 43 74 和 38 85 年均增长率为 3 66 3 年来 自筹收入增长缓慢 其增长速度远远低于财政拨款的 增长速度和总收入的增长速度 从表 1 中可见 2007 2009 年 教育部直属高校总收入 稳步增长 其中 财政拨款增长速度较快 自筹收入增长速度相 对较慢 财政拨款中 中央教育经费拨款和中央科研经费拨款占 总收入的比例呈现出显著增长的趋势 体现了国家对于部属高校 的投入力度逐年增大 财政拨款仍是部属高校收入的主要渠道 中央财政的支持力度明显大于地方政府 同时 高校自筹能力却 出现下降趋势 占总收入的比例逐年降低 体现了高校多渠道筹 资能力仍相对不足 远远不能满足学校的发展需要 高校对财政 资金的依赖程度较高 因此 部属高校在办学规模趋于稳定的情 况下 需要进一步扩大自筹收入能力 二 不同类型高校教育投资来源情况分析二 不同类型高校教育投资来源情况分析 教育部直属高校按类型可以划分为八类 分别为 综合大学 14 所 理工大学 36 所 师范大学 6 所 外语大学 3 所 农林大学 6 所 财经政法大学 6 所 艺术院校 4 所 和医科大学 1 所 2007 2009 年 各类大学的财政拨款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 基本保持稳定 按所占比例从高到低分别为 理工大学 综合大 学 师范大学 农林大学 财经政法大学 外语大学 艺术院校 医科大学 其中 理工类大学的比例维持在 49 综合类大学 所占比例略有下降 从 32 49 降低至 30 70 农林类大 学所占比例从 5 03 提高到 6 35 从学校年均收入来看 2007 2009 年 教育部直属高校平均年收入为 133 721 万 元 综合类大学 3 年来校均年收入为 230 417 万元 高于其 他类型高校 艺术院校校均年收入为 26 737 万元 为各类型 高校中最低 从年均增长率来看 农林大学年均增长率为 18 87 增长速度远高于其他类型高校 其次为财经政法类大学 年均增长率为 13 22 增长速度最慢的是医科大学 年均增 长率为 6 4 8 三 不同地区高校教育投资情况分析三 不同地区高校教育投资情况分析 教育部直属高校按照所在地区可以划分为七个地区 分别为 东北地区 5 所 华北地区 30 所 华东地区 17 所 华 中地区 9 所 华南地区 3 所 西北地区 6 所 和西南地 区 6 所 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由于直属高校数量明显超过其他地区 因此年度收入金额占总收入的比例较高 但近 3 年比例值逐年 降低 分别由 2007 年的 32 4 4 和 27 6 4 降 低到 2009 年的 3 0 46 和 2 5 60 而华中 西北 西南 东北地区 高校年度收入金额占总收入的比例逐年递增 其中华中地区高校 年度收入增长较为显著 由 2007 年的 12 79 提高到 2009 年的 14 7 8 数据表明 不同地区间高校收入情况呈现不同 的走势 按照校均收入金额来看 华南地区校均年收入达到 207 526 万元 远高于其他地区的高校 而华北地区校均收入 只有 107 117 万元 为各地区最低值 从地区增长速度来看 西南地区高校总收入年均增长率最高 为 16 16 其次是华 中地区 年均增长率为 15 42 华南地区高校的年均增长率 最低 仅为 6 58 四 高校科研经费收入及来源情况分析 科研经费收入反映了高校从事科学研究的水平和能力 以及 开展科技活动为社会服务的水平 也是学校综合科技实力的重要 体现 2007 2009 年 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经费年收入额分别为 197 亿元 247 亿 元和 276 亿元 3 年平均科研收入 240 亿元 年均增长率 11 90 其中 科研经费拨款占科研经费总收入的比例分别 为 57 75 61 11 62 83 仍是高校科研经费收入 的主要部分 由表 2 可见 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科研收入在 3 年内稳步增长 其中 科研经费拨款占科研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加 表明国家对于 高校科研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尤其是中央科研拨款从 2007 年 的 78 亿元增长到 2009 年的 130 亿元 增长了 85 7 1 五 高校教育事业收入情况分析五 高校教育事业收入情况分析 2007 2009 年 教育部直属高校教育事业收入分别为 237 亿元 256 亿元和 264 亿元 年增长率分别为 7 9 9 和 3 08 年均增长率 3 64 远远低于直属高校总收入 10 00 的年均增长率 可见 直属高校教育事业收入总体保持增 长趋势 但增长速度缓慢 此外 教育部直属高校还有其他经费来源 主要包括经营收入 附属单位缴款 对校办产业投资收益 其他投资收益 捐赠收入 利息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2007 2009 年 教育部直属高校其他 经费收入分别为 88 亿元 85 亿元和 88 亿元 分别占当年总 收入的 10 0 0 8 5 0 和 7 5 4 年均增长率为 0 12 其中 经营收入 附属单位缴款 其他投资收入和利 息收入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校办产业投资收入 捐赠收入和其他 收入波动较为明显 其他经费收入中 其他收入和捐赠收入所占 比例最大 几点结论 在教育部直属高校总收入中 财政拨款占总收入的 比例高于总收入的增长速度 自筹收入远远低于财政拨款的增长 速度和总收入的增长速度 从中央和地方政府角度分析 中央财 政的支持力度明显大于地方政府 同时 高校自筹能力却出现下 降趋势 占总收入的比例逐年降低 各类大学的收入占全部直属 高校总收入的比例基本保持稳定 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直属高 校由于高校数量明显超过其他地区 不同地区间高校收入情况呈 现不同的走势 科研经费拨款占科研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加 而高 校教育事业收入远远低于总收入的年均增长率 此外 经营收入 附属单位缴款 对校办产业投资收益 其他投资收益 捐赠收入 利息收入和其他收入等呈现出递减趋势 遵循教育规律 转变发展方式 提高管理效能 关于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日 期 2011 10 14作 者 江苏省副省长 曹卫星 来 源 中国高等教育 2010 年第 13 14 期 教育管理体制是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 高 等教育事业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迫切需要通过深化管理 体制改革 切实消除体制机制性障碍 进一步增强高等教育发展 的活力和效率 努力推动高等教育由注重外延扩张向注重内涵提 升转变 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 要牢固树立遵循教育规律 转 变发展方式 提升管理效能的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 确定的目标和方向 科学设计技术路径 弱化计划性安排 强化 制度性设计 充分发挥高校自主性和创造性 建立健全充满活力 富有效率 更加开放 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江苏作为国 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 更需要积极探索 适度超前 加快 推进 在全国率先取得新进展 开创新局面 一 改革行政管理 合理配置资源一 改革行政管理 合理配置资源 推进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改革 重点要理顺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 的权责关系 进一步加大省级政府的统筹力度 合理配置高等教 育资源 着力构建有利于高校合理定位 特色发展的分类管理体 系和财政拨款机制 一 推进省级政府主管高等教育 中央政府实施宏观统筹管理 目前 无论是高校数 在校生数 还是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 地 方高等教育都占绝大多数 这个资源分布格局 客观上要求加强 省级政府的统筹权和决策权 针对这种情况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 明确指出要 完善以省级政府为主管理高等教育的体制 实行 这个体制 我们感到 关键是要做到 三个落实 一是落实中 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权责边界 中央政府统一领导和管理国家教 育事业 侧重于制定发展规划 方针政策 基本标准 宏观统筹 和奖优补缺等 并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 拟少办甚至不直接办大 学 省级政府主要履行统筹规划 政策引导 监督管理和提供公 共服务等职责 淡化高校隶属关系 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二 是落实省级政府的高校设置和调整权 依法审批设立实施专科学 历教育的高等学校 审批省级政府管理本科院校的学士学位授予 单位和已确定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授予点 三是落实区域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权 加强对省域内务类高教资源的统筹 对部 属高校逐步实行由部管为主向部省共建转变 并强化省级政府管 理权 克服管理分散导致的低效和浪费 增强区域高等教育体系 的互补性和协调性 二 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 形成优化合理的布局结构 高等教 育行政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合理配置资源 促进高等教育 发展与未来技术更新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区域经济发展大格局 相适应 上世纪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 发展极 理论认为 对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 往往是那些集中了某些主导产业和具有 创新 竞争能力的大城市首先取得明显发展 进而辐射 带动整 个区域的发展 这种资源趋优集聚和辐射的现象 同样见诸高等 教育领域 譬如 在日本大东京地区汇聚全日本一半以上的大学 其中有国立大学 35 所 公立大学 19 所 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 每年评出的 25 所全美最佳大学和 25 所最佳文理学院 80 都分 布在 波士顿 华盛顿 和 旧金山 洛杉矶 两大巨型城 市带 类似的集聚在我国环渤海地区 长三角地区 珠三角地区 等东部沿海地区也已出现 对上述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 迫切需 要打破常规 给予更大力度 有所超前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进一 步发挥支撑 辐射和带动作用 三 弱化重点学校圈层结构 强化优势学科专业建设 改革开 放以来 虽然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已经改变 但长期形成的体制 惯性仍在一定范围起作用 各类重点学校与层级化的行政管理体 制相互结合 形成了大小不一的重点学校圈层结构 这种结构日 益成为高校之间的身份壁垒 不仅影响高校合理定位和资源合理 流动 而且成为追求 大而全 小而全 和 升格风 的内驱 力 严重影响高校公平竞争和多样化特色发展 弱化重点学校圈 层结构 关键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实行高校分类指导 建立科 学的高校分类体系 依据高校类型 目标定位 办学层次和办学 水平 建立不同的政策导向和资源配置方式 一流 不是综合 性大学或研究型大学的专利 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也能 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 一流 二是强化优势学科专业建设 以 一流学科建设助推一流大学建设 这方面 对于江苏这样的高教 大省尤为必要 江苏高校众多 学科齐全 但一流学科还不够多 需要集中力量 集中资源 集中政策 建设优势学科群 特色学 科群 鼓励和支持各类学校办出水平 办出特色 争创一流 四 改革财政拨款方式 实行基础拨款和专项拔款相结合 在 拨款模式上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主要采用 综合定额加专项 补助 的方式 在实践中 这种拨款模式存在两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财政拨款与高校定位脱节 无法充分体现办学定位与教育成 本 造成低成本专业设置过多 难以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二是大量分散且随机性的 专项资金 难以对高校学科 科研 特别是基础研究形成足够 持续和稳定的支持 解决上述问题 需要建立基于需求的基础拨款与基于绩效的专项拨款相结合的制 度 既体现公平又提高效率 一方面 根据高校办学层次 类型 专业设置特点及所在地区的差异 测算不同类型高校和专业的学 生培养成本 据此形成生均拨款定额标准 并作为基础拨款的重 要依据 另一方面 要整合专项资金 集中投向需要支持的重点 领域和项目 今后几年 江苏高等教育投入将突出 两个重点 即以增加生均公用经费为重点 进一步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经 费投入 通过 3 5 年的努力 使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位于全国前列 同时 集中资金大力实施学科 科技 人才三大计划 切实放大 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 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减少政府行政化计划二 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减少政府行政化计划 落实和扩大办学自主权 关键在于转变政府职能 理顺政校关 系 要加强试点探索 建立办学标准 规范教育督导 切实减少 对高校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一 转变政府职能 推进政校分开 管办分离 一是要由单一 的直接管理学校转向综合运用立法 拨款 规划 信息服务 政 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措施 调控高等教育发展目标与方向 规模 与速度 质量与效益 减少对学校的行政审批和直接干预 二是 要由具体管理学校办学事务转向提供公共教育服务 建立健全服 务体系 保障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是要由行政主导转向 依法治教 加强教育法制建设 依法保障高校自主开展各类教育 教学活动 完善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 健全重大教育政策调研论 证 公众参与 合法性审查 社会听证 质询等程序和制度 二 强化改革试点 鼓励自主办学 落实和扩大高校自主办学 权 政府应主动 放权 高校应积极试点 深化改革 务求突 破 一是鼓励高校自主设置和调整优化学科专业 尝试建立以办 学条件为基础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 允许学校自主设立和调整适应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需要的新型专 业 二是试行高校自主确定招生方案 扩大高校在招生 考试 录取等方面的自主权 试行专科学校注册入学 本科院校增加自 主选拔录取试点的范围 改革研究生招考制度 在面试与特长生 选拔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提高复试成绩在选拔录取中的比重 三是试行自主推荐校长人选 开展大学校长选拔任用改革试点 在党委领导下 采用公推公选 差额民主选举方式 由教师和学 生代表直接选举产生校长候选人 提高高校实现办学理念的自觉 性和能动性 三 引导高校自治 完善分类管理 一是推动建立健全大学章 程 进一步明晰学校与政府 社会的关系 明晰党委领导权 行 政管理权 学术自治权 依法监督权和民主参与权等权力结构及 相互关系 依照章程进行规范管理 二是引导高校处理好与社会 的关系 鼓励和支持高校探索建立董事会或理事会制度 加强行 业 企业和学校合作办学 建立健全社会参与和监督高校办学的 机制 三是建立高校信息公开制度和听证制度 搭建教育信息公 共服务平台 改善信息的报告形式 方便社会各界全面了解高校 办学情况 四是建立高校分类管理机制 完善高校分类体系 引 导高校科学定位 特色办学 错位竞争 合作共赢 形成各自的 办学理念和风格 四 建立办学标准 规范教育督导 重点推动高等教育管理从 粗放式经验管理向基于办学标准的精细化科学管理转变 要结合 实际 深入研究制订各类高校的基本办学标准 完善高职高专院 校设置标准 研制部分主干学科专业的建设标准 质量标准等 同时 完善基于各类办学标准和高校内部质量保障的教育督导机 制 规范和加强高等教育督导 借鉴国际高等教育评鉴经验 着 力构建多元化评鉴体系 综合使用评估 认证 审核等方式保障 高校办学质量 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质量监测 评估机制 定期发 布评估监测报告 此外 加强对教育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完善教育问责机制 三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三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是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健全权力运行 的体制机制 营造良好的大学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 一 建立健全现代大学治理结构 完善公办高校党委领导下的 校长负责制 建立健全党委领导 校长治校 教授治学 民主管 理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 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 学术 发展 学术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 充分 发挥教授在教育教学 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建立健全 教育中介组织准入 监管和行业自律制度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 专业学会 基金会等中介机构和社会组织在高校治理中的作用 建立高校理事会 构建社会支持和监督高校发展的长效机制 建 立高校信息公开制度和年度报告发布制度 接受社会和专业机构 的评价和监督 二 建立健全校内权力运行的协调机制 在现代大学的治理结 构中 高校内部会形成四大权力体系 即 党委的政务权 校长 的行政权 教师的学术权 学生的成长权 本质上 这四种权力 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 但在具体的权力行使过程中 会因为制度 设计界限不清晰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评价保障体系不完善而 产生一些具体矛盾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点就是维护好 协调 好 平衡好这四种权力 形成 四元权力耦合机制 要努力构 建高校党政职权明晰 分工协作 机构合理 运行顺畅的体制机 制 党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将工作重点放在总揽全局 谋划发 展 用好干部 协凋关系上 校长在党委的领导下依法行使好教 育教学和行政管理权 要切实加强教授会 学生会建设 并规范 教职工代表大会 学生代表大会 充分保障教师的学术权和学生 的成长权 三 推进大学校长职业化 推动校长由行政职务向独立职业转 变 是完善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的一项重大尝试 校长职业化 有别于职务化的校长和学者化的校长 其核心是职业化 在世界 许多国家 职业化的大学校长和专业化的行政管理人员 已经是 一项推行多年并见诸成效的制度 要将推进校长职业化与推行教 育家办学结合起来 通过深化校长遴选机制改革 努力造就一批 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教育大家和教育名家 要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让大学校长按照高等教育特点和规律 用民主科学的手段推行教 育改革 办出具有鲜明风格的知名大学 四 形成尊重学术权力的政策导向和考评机制 当前 对学术 权力的尊重和倡导 还较多地停留在理念以及一般性指导意见中 真正落实到具有组织效力和权力的还不多 真正形成具有政策导 向的考核评价制度还不够 学术权力的施行还需要借助行政权力 的确认 为此 要大力推进学术委虽会或教授委员会等学术组织 的章程建设 将学术权力和学术管理的重心下移到院系 完善学 术规范和学术制度 健全议事规则和程序设计 保障学术权力落 到实处 要切实改变单纯注重结果评价和量化考核的考评机制 建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 体现不同层次和类型高校特点以及不同 学科之间差异的学术评价机制 为造就领军型学术大师和产出高 水平原创性成果提供制度保障 五 构建健康的大学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 大学文化是大学制 度的重要基础 高校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办 学理念 营造崇尚学术 求实进取的校园文化 引导教师热衷于 当教授而不是当官 热衷于治学而不是追逐名利 促进教师形成 职业发展的自我动力和学术追求的自觉要求 要进一步完善同行 评议 公开透明 竞争择优 制度选人的学术氛围 努力营造民 主宽松 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 四 推进开放办学 增强发展活力 办学活力是办学水平的体现 增强办学活力需要进一步扩大 高等教育对内对外开放 广泛吸纳各类优质教育资源 提升高等 教育适应和引领经济社会及学生个性发展的能力 一 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发展 发展民办教育 是满足人民群众 多样化教育需求 增强教育发展活力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 民办 教育有了很大发展 但基本上走的是 以学养学 的道路 发展 仍不够充分 以江苏为例 民办高校学生的比重超过 1 5 但 民间资本投资教育占教育总投入的比例仅为 0 3 而民营经济 占到全省经济总量的 半壁江山 这意味着民间资本投资教育 仍有很大潜力可挖 推进民办教育发展 关键要把扶持和优惠政 策落实到位 落实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的平等法律地位 政府要 在学校土地划拨或出让 税收 项目申报方面 在教师职称评审 评先评优 培养培训方面 在学生升学 转学 资助 就业方面 实行公办民办同等待遇 采取政府补助或购买服务的方式 即民 办公助 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扶持力度 通过政府购买教师培训 补贴学生培养费用等方式进行支持 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享有平 等的受教育权 又可以避免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不规范的问题 尽 快建立科学合理的产权制度 既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 可持续发 展原则 又要坚持收益与风险 权利与责任匹配的对称原则 进 一步明确民办高校各产权主体的权能 界定民办高校财产权的归 属等 要逐步放开民办高校学位授予权 改变过去计划经济式的 政府审定办法 让民办高校直接面向市场 促使其珍惜品牌和声 誉 审慎颁发学历学位 调动民办高校的办学积极性 二 加快推进国际合作办学 引导高校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 加强学科专业的规划和政策引导 加大引进海外智力和优质教育 资源的力度 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思想 办学理念 教学方法和 管理经验 提升高校办学实力 积极创办中外合作的高水平大学 和示范性项目 支持高校与国际知名大学合作建立教育科研机构 创建品牌项目 积极推进教师互派 学生互换 学分互认和学位 互授联授 建立中外合作项目的评估机制 健全中外合作办学质 量保障机制 引导中外合作办学向高质量 规范化方向发展 创 新吸引和服务留学生的各项政策 鼓励高校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 澳台学生攻读研究生课程 支持高职院校招收留学生 加快提升 留学生比例 探索建立国际化研发平台 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 究的国际化水平 努力取得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成果 三 不断增强高等教育服务发展的能力 教育只有适应社会需 求 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 为经济社会发展有效服务 才能 有旺盛的生命力 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产业结构的调整 加快传统专业改造步伐 设置一批与战略性新兴产业 地方支柱 产业及特色产业相对接的专业 鼓励高校在一级学科以下增加相 应的二级学科方向 使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企业 社会的发展 需求同步 引导高校主动融入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加强高校产学 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建设 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 支持企业与高 校共建实验室 研发中心 选聘一批科技企业家担任高校兼职教 授 鼓励高校教师到企业转化科技成果或开展联合攻关 支持高 校科技人员创办企业 大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四 实施弹性化学籍管理 探索 弹性学制 柔性管理 的学 籍管理方式 以完全学分制为基础 在一定幅度内缩短或延长学 生的在校学习年限 在课程开设 毕业时间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更 多的选择空间 对学习成绩优秀 提前修满学分 综合考评优良 者可申请提前毕业 而对不能如期毕业的学生可放宽在校学习时 间 允许学生在读期间中断学业进行创业实践 然后再回校继续 完成学业 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改变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度 实施动态的班级管理方式 大量开设选修课 网上课程 允许学 有专长的学生免修相关课程 鼓励建设高校教学联盟 打破学校 之间 专业模块之间的壁垒 推进跨专业 跨学科 跨学校的学 分互认 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内容 改革 学籍管理制度 允许学生根据实际同地或异地转学 同校或异校 转专业 充分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求 五 改进评价体系 注重发展成效五 改进评价体系 注重发展成效 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 既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也是改革顺利推进的有力保障 要以理顺管办评关系 完善评价 机制为抓手 引领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一 理顺管办评关系 纵观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 以监测 保 障教育质量为基本任务的质量评价正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 要力量 要明确质量评价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定位 正确处理好 管 办 评之间的关系 形成三者既相互支持 相互促进 又相 互独立 相互分离的格局 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应充分体现转变政 府职能 简政放权 政事分开的原则 克服评价的行政化倾向 避免质量评价成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管理高校的唯一手段 质 量评价体系建设还应符合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总体要求 改变 高校在传统管理体制下被动接受评价的状况 按照高校自身办学 目标 类型 层次和人才培养等需要 主动寻求评价 选择评价 最终建立起政府管理依托评价 高校自主选择评价 评价独立运 行的质量评价体系 二 完善评价机制 一是实行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是政府在不 直接管理高校的情况下履行管理职能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政府通 过绩效评价并综合运用拨款 规划 政策等手段对高校实施更加 积极的影响 而不再使用或很少使用行政手段 二是实行多元评 价 加快实现由一元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 改变以教育行政部门 或委托政府事业单位实施的一元化评价模式 逐步构建政府 高 校 社会乃至家长 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 从不同视角 推动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发展 三是实行分类评价 坚持因 地制宜 因校而异研制评价指标体系 加快实现单一指标评价向 多样化指标评价转变 按照高校类型和层次 选择相应的评价体 系和办法进行评估 力求做到一类学校一套指标体系 发挥以评 促建 以评促进的效应 推动高校个性化 特色化发展 四是强 化评价导向 坚持以人为本 统筹教师的教学 科研和推广 兼 顾学生的知识 能力和素质 推动从基于知识的应试教育评价向 基于能力的素质教育评价转变 将社会满意度作为评价的重要内 容 引导高校办学行为回归到尊重人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来 总之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 必须顶层设计 统筹考虑 有序实施 归根结底要做好三个 放权 中央部门 向省级政府 放权 不断强化省级政府对高等教育统筹管理和 公共服务的主体作用 省级政府向高校 放权 充分发挥高校 自主办学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高校向教授 放权 建立健全教 授治学与教授治教的新机制 新模式 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育 人环境 这样的放权改革将有助于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 促使高校按照现代教育制度和人才成长规律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提升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成效 从而实现高 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 学习的动力让全校奔 一流 和谐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变革的路径和谐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变革的路径日 期 2011 10 17 作 者 周文成 高 斌来 源 江苏高教 2011 年第 2 期 摘 要 和谐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变革应从树立现代大学理念 建立基于学科的管理体制充分尊重和行使学术权力 推动高校人事体制的改革 建设和好艾钉蹲还察题载丝肺怪舞惊焉纬餐掺梁猴镐晾肖虚壹拜深勇夺雀桅蜂楔纲皖罐金赐滨五仲拐莲贫倾烷省嘲配腻殉堡甭缄糖几泽化 熊汇狞挨澄捉硒 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如何建设 中国农业大学总结出两条经验 一是学 习型党组织建设要与推动学校学科发展相结合 二是努力为党员干部 构建全方位 立体式 全覆盖的学习体系 经过学习 科学发展观 农大党委在学校的 十二五 规划中 提出在 2020 年前后 把学校基本建成 有特色 高水平 研究型的 世界一流农业大学 经过比较 他们认识到 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至少 要在农业领域内 有若干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应该找准几个 发展势头好 潜力大的学科作为突破口 而农大的农业科学 动物 学与植物学 环境与生态科学 生物和生物化学等 4 门学科已经名 列世界高校同类学科的前 1 其中 农业科学根据最新排名 已进入世 界前 20 名 根据这一形势 学校确定了优势学科发展战略 力争使这 些学科有新的提升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农大党委理论中心组多次学习国内外大 学的先进做法 制定了 人才强校战略 推出 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为中心的 10 条改革举措 并把 2011 年作为农大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年 受到学生热烈欢迎的 宽松转专业 政策就是其中之一 它大大激发 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他改革措施 也受到广大师生的肯定 农学院党委将学习型组织建设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 邀请院士和 专家参加学习会 对照世界一流农学院的学科建设情况 寻找差距 制 定发展规划 并且落实到工作实践 农大党委书记瞿振元说 学习 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 根据农大党委组织部的一项调研 超过一半的党员认为 学习形式 单一 是党员教育难以开展 缺乏吸引力的首要原因 这使农大各级 党组织高度重视丰富学习内容 改变过去 一块黑板 一支笔 一叠讲 稿 一张嘴 的刻板的学习形式 农大党委统战部部长赵竹村是学校 在线学习中心 的热心学 员 一有空就看 最爱看的是专家讲座视频 他说 我今年已在 在 线学习 34 小时 这在学校算中等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话营销考试题及答案
- 地震演练考试题及答案
- 数据分析基础框架构建与使用手册
- 招聘面试评分表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考核版
- 大话通信考试题及答案
- 课本中的动物世界读后感(12篇)
- 流程优化指导书(包含标准工具和案例)
- 社区绿色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协议
- 团队成员能力评估表与培训计划对接
- 医疗安全健康教育培训模板
- 开学第一课+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医院医疗收费培训课件
- 大咯血的急救和护理
- 名学快问快答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党员干部廉政知识中央《八项规定》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第2版)》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MOOC答案】《VLSI设计基础(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基础)》(东南大学)章节作业慕课答案
- 活科技馆试题及答案
- 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
- 质量改进培训课件
- 2025年河北省中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