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水产病害防治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上半年水产病害防治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上半年水产病害防治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上半年水产病害防治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上半年水产病害防治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半年水产病害防治工作总结注意防治病害7月为虾、蟹疾病高发期,各种细菌性、病毒性和寄生虫性病害都可发生,预防措施不力,还有可能大面积流行。疾病以预防为主,主要措施是定期进行水体消毒,一般1520天消毒1次。采用二氧化氯、二溴海因、漂白粉或生石灰等药物进行水体的定期消毒工作,防止病害的发生。同时,应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免疫多糖及病毒灵等药物添加剂,以增强机体的抗病力。河蟹可能发生的病害有黑鳃病、纤毛虫病等;虾类可能发生的病害有烂鳃病、红体病等。第三篇:秋冬水产病害和防治水产养殖网搜渔利秋冬水产病害总结与预测一、10月病害发生情况总结根据我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数据分析,10月份我省监测养殖种类发病情况总体上虽然有所缓解,但对虾白斑病、托拉病、红腿病和鲍苗的不明病因病的发病面积、发病率与死亡率上升明显,幼鳖的白斑病、鲮鱼的出血病、鳜鱼的纤毛虫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略有上升。黄花鱼、石斑鱼、红鳍笛鲷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继续降低,草鱼的出血病、赤皮病和草鱼、鲈鱼、鳗鱼、罗非鱼、长吻磅的烂鳃病、肠炎病、美国青蛙的白内障病、鲫鱼的暴发病及鳗鱼指环虫病、纤毛虫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下降,罗氏沼虾、鳖的病害发生情况较上月有所缓解。工厂化养殖成鲍不明病因病的死亡率比上月略有下降,沉箱养殖鲍仍无病害报道。上月发生的鲮鱼孢子虫病、石斑鱼肿瘤病本月未见报道。本月新报道的病害有石斑鱼隐核虫病、红鳍笛鲷鱼鲺病。新增测报种类有鳄鱼,本月报道发生腐皮穿孔病。二、11-12 月病害发生情况分析预测11-12 月份是我省气、水温较低时期,昼夜温差仍较大,预测海、淡水养殖水生动物病害发生情况将会继续缓解,是一年中发病率最低时期。淡水养殖种类的肠炎病、烂鳃病、暴发病和草鱼赤皮病、美国青蛙白内障病、鳄鱼的腐皮穿孔病、鲈鱼的溃疡病与不明病因病、鳜鱼和鳗鱼的指环虫病等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将会继续降低,但水霉病发病率会升高,纤毛虫病发病率仍较高。海水养殖类石斑鱼的溃疡病、黄花鱼的肠炎病、工厂化养殖成鲍的细菌性病害可能会降低,对虾的白斑病、托拉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仍较高。保温养殖的罗氏沼虾、鳖、美国青蛙等要注意调节水质、做好病害预防措施。三、建议采取的预防措施1、鱼鲺病的防治方法:鱼塘用生石灰100千克/亩清塘消毒,以杀灭鱼鲺成虫、幼虫、虫卵。鱼苗放塘前用十万至五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0.5 -1 小时,可杀死幼虫和部分成虫;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每方水体0.5克,每周一次,连泼3-4次,以杀死幼虫;用4-5根号筒秆枝叶扎成捆,每亩放10捆,有一定防治效果。2、水霉病防治方法:放养前鱼池用氯制剂彻底清塘;在捕捞、搬运和放养操作过程中,勿使鱼体受伤,且放养密度要适宜;每亩水面用2.5 -5 千克菖蒲汁,0.5 -1 千克食盐,加入2-20千克人尿,全池泼洒,或用食盐、小苏打合剂各万分之四的溶液全池泼洒,有一定疗效。第四篇:金塔县水产养殖病害监测防治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浅析我县水产养殖病害监测防治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水产站马茜玺内容提要:我县水产养殖病害监测防治工作起步较晚,但稳步推进,本文基本总结和分析了目前我县水产养殖病害测防治工作的基本情况,预防措施,存在问题及对策和建议,使对我县水产养殖病害监测防治工作有基本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关键词:水产养殖病害预防基本情况对策建议近几年来,我县的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水务局的关心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总体目标,大力发展现代渔业、科技渔业、生态渔业,不断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按照市水产局对全市水生动物病害监测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水生动物病害监测和防控工作基本情况,努力把我县水产养殖病害专项监测、病害测报等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扎实开展病害测报和水质监测工作,实行以“以防为主”的方针,从病害测报、防疫检疫、防控技术推广等方面入手,大力开展了水生动物病害综合防控技术措施,以提高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效果、改善水产品的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使得近几年没有发生大面积的水产养殖疫情。更好的促进了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一、基本情况根据我县水源、养殖品种、养殖方式等水产养殖生产的实际情况,全县共确定了3个水生动物病害监测点,监测面积共150亩。分别为海东鲟鱼养殖基地,监测面积20亩,为工厂化设施养殖,测报品种为鲟鱼;解放村鱼池,监测面积100亩,测报品种为草鱼、鲤鱼;北河湾河蟹养殖场,监测面积30亩,测报品种为河蟹。由于我县地理位置的特点,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由于水温低,养殖水面全部结冰,养殖生产活动基本结束,养殖病害很少,所以大部分监测工作从4月份开始,监测到10月份结束,并积极指导养殖户做好水产病害预防和治疗措施。减少了鱼病的发生和死亡率,为全县的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把好源头关。以确保水产品产地和市场质量安全。二、采取的主要措施1、因地制宜,明确测报点和测报体系。根据我县的水产养殖情况,目前分别在金塔镇和黑河灌区设立了3处监测点。明确各测报点的疾病诊断和病情监测,每月将测报点的第一手资料汇总上报到市水产局,并指导各个养殖户的病害预防和治疗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做好服务工作。2、强化测报意识,努力提高精准测报水平。根据市水产局的要求,我站测报工作人员强化了测报意识,力求做到精准测报,对测报水域进行了重点监测,严格认真的做好病害监测工作,以防止病害发生、蔓延,减少经济损失,促进我县渔业健康发展。3、编制病害监测月报,科学指导防病工作。在测报方面,目前水产站继续实行快报、月报制度,开展水生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及时上报疾病诊断和病情监测工作信息,为渔农提供预测预警信息,以促进我县水产病害防治工作的稳步开展,并指导养殖户的病害测报工作。开展水生动物专项监测工作,力求达到精准测报的要求。4、病害测报与技术服务相结合。根据我县水产工作的实际情况,我站积极把水产技术服务与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结合起来,在为基层服务的同时,采集测报点及周边养殖区的病害发生相关数据,实现以服务促测报,测报与服务有机结合。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监测人员缺乏。监测人员除了承担监测工作外,还承担其他繁重的日常工作,监测工作人员严重缺乏,从而影响了测报工作的质量。2、经费短缺。因经费限制,无钱购买检测设备仪器,水产病害测报工作很难深入开展,指导养殖户开展病害防治的力度还不够大,工作积极性不高提高,工作条件急待改善。3、监测点硬件设施不足,无检测仪器设备,影响了检测的精准度。目前,县水产站诊断手段落后,病害诊断技术水平良莠不齐。缺乏基本的病害检测仪器,仅靠肉眼观察,根据经验判断、定性的多,误诊、拿不准病因的多,直接影响了检测的精准度。4、监测点少。由于经费和检测设备的限制,监测的面积比例小,测报的数据难以代表当地病害的实际发生情况。影响了测报数据的连续性和可比性。四、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建议与对策1、重视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水产病害的发生、流行与病原生物的传播密切相关,要阻止病害的发生和蔓延,检疫防疫是关键性措施。目前我县的动物检疫防疫对象尚未包含水生动物,水生动物的检疫防疫机制还未建立。所以要加快设立机构选训人员建立队伍,启动水生动物的检疫工作,从源头上阻止水产病原生物的传播。2、加强水质监控,经常注水调节水质及水体消毒,注意水质变化。根据国家渔业水质标准继续做好监测工作,做好养殖环境的质量评估。同时根据环境状况,合理、科学布置养殖区,设立正确的方法修复或改善水质状况,确保养殖的生态条件。3、及时预报,合理用药。对常见、多发疾病要严密监测,治疗和预防用药提倡多用中草药、生物制剂,严格使用违禁药品。病害监测是及时掌握病害情况的有效途径,是早防早治的依据,对搞好养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对养殖生产中可能给生产造成危害的重大疾病、疫病、常见多发性疾病继续实施监测,根据病害发生规律加强养殖生产的技术管理、指导。4、严格掌握饲料质量、数量,力争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定点”科学投喂,防止因饲料造成的水质污染和疾病。5、加大水产病防资金投入。我县水产病害防治体系的建立起步晚、起点也不高,其软、硬件条件都比较差,希望上级业务部门在财力上予以专项资助,在县水产工作站添置一些能适应目前水产病防工作需要的较现代的检测仪器,配备显微镜、水质快速检测盒等必须的仪器。6、加强渔业环境监督保护。渔业水域环境污染已严重制约水产养殖的发展,也成为水产病害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建议渔业重点地区要本着科学发展理念,规划渔业水源保护区,确保重点渔区的生产用水。县渔政部门应按渔业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的要求,加大对各类渔业水域污染事故的查处力度,保护渔民的合法权益。五、今后测报工作的打算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是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工作的基础工作之一,监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控制、预防和治疗鱼病。及时预报和反馈病害信息,能够更好的避免养殖户的损失,达到服务于民的目的。今后我县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做好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1、扩大测报覆盖面积,增加测报的精准度。在巩固好现有测报点的基础上,在经费保障的情况下逐步增加测报点,扩大测报面积,提高测报比例和测报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2、进一步完善病害测报、检疫检验队伍的建设,提高病害测报、检疫检验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建立一支技术精湛的病害测报队伍,加强测报人员培训力度,举办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员培训班,提高测报员测报素质。3、继续认真开展水产养殖病害月报制度,及时发布我县病害防治工作情况,宣传政府有关政策,沟通信息,加强交流。测报点一旦发现暴发性疾病,要及时上报,采取正确有效的防治措施,使病情不再蔓延,减少养殖户的损失,以促进本县水生生物病害防治工作的稳步开展。4、多做工作,干出成效,扩大宣传,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落实病害测报专项资金。第五篇:2014年广东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总结2014年广东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总结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病害防治2014年3月10日 来源于:广东省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心2014年我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在农业部渔业局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支持和指导下,经过全省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水产技术推广站、病防中心和各位测报员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测报任务。下面把一年来的测报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测报工作开展情况今年在全省20个地市设立测报点266个,比上年增加48个。其中,鱼类172个,对虾类46个,罗氏沼虾14个,两栖类爬行类22个,贝类11个,蟹1个。直接测报面积:池塘216,325亩,养鲍水体170,200立方米,养鲍沉箱20,000个,海水养殖网箱580个。2014年的测报种类达到22种,新增加鲟鱼、军曹鱼、黄立鲳3种,减少鳄鱼1种。其中海淡水养殖鱼类15种,虾蟹类3种,两栖爬行类2种,贝类2种。监测养殖模式有池塘、网箱、沉箱、鱼塭、工厂化养殖及越冬保温棚、冷泉水等,基本涵盖了我省主要的养殖种类和养殖模式。2014年内共测报疾病53种,其中,病毒病8种,细菌病14种,真菌病4种,寄生虫病11种,不明病因病9种,其它病7种。测报的22种养殖种类中有15种曾不同程度发生危害较大的疾病,主要病害有对虾白斑病、红体病、托拉病、红腿病,鲍苗脱板病,海水网箱养殖鱼类纤毛虫病,鳗鱼爱德华氏病、赤鳍病,鳜鱼暴发病、指环虫病,鲫鱼、鲮鱼、草鱼等淡水鱼类的出血病、烂鳃病等。根据测报数据估算全省水产养殖病害损失达14亿元以上,其中,海水养殖鱼类2.6亿元,海水养殖对虾4.3亿元,淡水养殖白对虾2.5亿元,罗氏沼虾0.6亿元,中华鳖0.3亿元,淡水养殖鱼类4.3亿元,鲍鱼、生鱼、鲶鱼、鲤鱼、白鲳、鳊鲂等其它养殖种类损失未计在内。二、采取的主要措施1、努力改善测报点的工作条件。年初我们按照农办渔93号文的有关要求,对测报点进行了调整,淘汰了少数不具备条件的测报点,新增加了一批测报点。有的地区加强了测报点的人员与仪器配置,有一批测报点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和病原与水质检测仪器,并开展病原与水质检测、鱼病门诊及咨询指导等工作。如佛山、东莞、中山、韶关、江门和惠州市等地的测报站不仅常年开设鱼病门诊,还经常下乡取样检测、诊断鱼病,指导养殖户防治鱼病,发挥了较强的社会公益作用,提高了我省水产病害测报的科技含量。2、加强测报员的培训工作。为了提高测报质量,我省2014年共举办各种类型测报、检疫与病防技术培训班37期,培训1300余人次。其中省站为更好地贯彻农业部31号文精神,加大了对各地测报员和养殖与病防技术骨干人员的培训力度。一是与广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一起组织了我省首期病害防治员职业技能培训班,共有31名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其中近半数人从事测报工作;二是委托中山大学对来自水产养殖重点地区的6名技术骨干人员进行为期10天的水生动物检疫技术培训;三是省病防中心与深圳、韶关两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联合办了两期测报员培训班,培训了测报员40人次。各市、县站也纷纷行动,举办了33期病害测报技术培训班,共培训测报员和养殖户1200余人次,大大提高了测报员的业务工作能力,也提高了养殖户的病防意识和技术,进一步促进了测报工作的开展。3、千方百计争取经费,加强各地测报站的建设。去年我省财政共下达病害防治专项经费150万元。其中部分下拨各级市站用于测报员培训、病害检测和开展测报等支出,部分用于各地开展苗种检测和检疫、sars溯源;此外省局于2014年给五个地级市区域性推广中心各配备20万元经费用于购买实验室仪器设备。各地也努力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加紧建设市、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病防和测报实验室,有力推动了测报工作的开展。深圳市今年投入12万元用于检测、测报员培训和测报经费补助、订阅病害资料等;佛山市南海区继续争取区财政专项测报经费15万元,用于给测报员发放工资和开展测报工作等;东莞市、中山市等也争取地方财政经费数万元投入测报工作。继南海、顺德、东莞、深圳建成一定规模检测检疫实验室后,佛山市争取市财政经费600多万元,正在建设具有病原体检测、水质检测、药残检测、质量检测等多功能的综合实验室;中山市投入26万元为市测报站和三角、板芙两个镇测报点配备检测仪器,并计划今年再为8个镇测报点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阳江市也正多方筹集资金建设检疫、环境监测、水产品质量检测等多功能综合实验室。4、及时发布测报情况,为渔业生产服务。省病防中心按要求每月上报和发布上个月的病害发生情况,并把每期测报情况在海洋与渔业月刊和南方农村报、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网站上公布。各地也采取多种方式定期公布测报情况,使测报信息直接服务于广大养殖户。如佛山市及其顺德区将测报情况在当地网站上公布,南海区、三水区每月将测报情况上报区农业局及时下发各镇农办,有的镇在广播电视中宣传并送达村会委,高明区每月在高明水产上发布测报和病防知识并寄送给镇农办及大型养殖场。东莞市将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和病情预测预报与预防措施及养殖知识编写成简报,每月定时发放给各镇渔技站和大型养殖户,并在村委会宣传栏中张贴,在水产养殖协会内传阅,刊登在镇办农业科技信息中,使广大养殖户、农技部门、涉农部门、村镇干部及时了解病情,指导养殖户做好预防治病害措施。中山、韶关、揭阳等市均每月在本市水产信息上登载测报、病防信息,并寄送县、镇渔业管理、技术推广部门和大型养殖场。其他地区也将测报情况编成文字材料报送给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发送给大中型养殖场,发挥了较好的社会公益性作用,为渔业行政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对养殖生产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公益效应。5、针对测报发现的主要病害,及时下乡检测和防治病害。去年我省先后暴发了多起危害较大的暴发性病害,如10月份饶平县海水网箱暴发性鱼病,6月中山市淡化养殖白对虾暴发病和7月顺德区鳗鱼不明病因病等,均造成大面积死鱼。省、市、县病防中心和各级测报站均及时组织鱼病专家赶赴现场采样检测和调查研究,查明病因,提出解决方案,有效地控制了病害的蔓延。揭阳、江门、湛江等市测报站还根据往年测报情况和病害流行的规律,在病害高发季节,组织技术人员下场指导养殖户做好预防措施,控制病害传播。6、多渠道收集测报信息,提高测报数据的可信度。为了按时完成测报任务和提高测报数据的可信度,省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心定期到重点测报地区检查和指导测报工作,了解情况,鼓励测报人员努力做好工作。各级水产技术推广站和病防中心除直接从测报联系点了解病情外,还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收集病害信息,以求更全面、准确了解本地病害发生情况。如湛江市测报员长年在养殖场工作,和不少养虾场技术人员熟悉,通过利用各种关系直接从养殖场、虾苗场了解病情,充实测报结果。中山市测报员长期在一线从事养虾育苗,熟悉当地生产情况,经常下场指导生产,收集测报信息。顺德、茂名、东莞和惠州市测报站纷纷利用鱼病门诊、饲料店、养殖户、种苗场和水产协会了解病情,收集测报信息。7、将测报与种苗质量检测、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水生动物sars溯源等相关工作结合起来。一是2014年省病防中心对我省对虾主产区的湛江、茂名两市的省级虾苗场所产虾苗进行了质量抽检,重点是检测对虾白斑病、托拉病的阳性带毒率,其数据作为测报数据的补充和参考;二是省病防中心承担了我省水生动物sars溯源任务,分别在省内6个市采集了对虾、中华鳖、鳗鱼、青蛙、龟、青斑、黄立鲳、断斑石鲈共3600多个样本进行sars病毒检测,使测报人员掌握了病毒检测的第一手资料,培训了病害检测技术人员;三是省病防中心指导市、县申报成立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机构,目前已有14个市县经省海洋与渔业局批准设立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机构,其中,已有5个市、县经当地人事编制部门批准挂牌。通过这些实际工作壮大了测报队伍,培训了检测技术人员,加强了实验室建设,推动了测报工作的开展。三、问题与建议1、测报难度大,测报员素质相对较低。一是目前测报标准未统一,测报种类较多,有些病症的诊断比较困难,加上测报员中具备专业理论和水产养殖与防治病害经验的较少,使测报存在一定程度误差。二是测报员均是兼职,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其它工作,影响了测报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有的市、县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三定”方案没有最后落实,人心不稳,影响了工作积极性。有的市、县推广站是差额拨款,有的县推广站有编制无人员,县级推广站人员变动很大,新接手人员不熟悉情况,有的乡镇撤并,一些乡镇渔技站名存实亡,无法正常开展工作。2、缺乏运作经费和检测仪器。测报工作是一项相对固定的公益性工作,工作量大、工作周期长,参与单位和人员多,加之各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事业经费十分紧缺,有些站甚至连差旅、通讯电话费都有缺口。今年我省投入测报经费虽比上年增加了一些,但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大多数市、县、镇推广站很难投入配套经费,测报运作经费严重短缺,基层测报员均是兼职和义务劳动,长此下去难以为继。目前虽然少数测报站、测报点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检测仪器,但大多数基层测报点缺乏必要检测仪器,难以利用仪器检测病原体,测报员主要是凭经验判断病情,直接影响了测报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3、建议一是努力争取各级政府的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