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含重金属的污水的工艺流程设计_第1页
处理含重金属的污水的工艺流程设计_第2页
处理含重金属的污水的工艺流程设计_第3页
处理含重金属的污水的工艺流程设计_第4页
处理含重金属的污水的工艺流程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目录目录 1 1 设计任务与基本资料设计任务与基本资料 2 2 1 11 1 设计任务设计任务 2 2 2 2工艺流程说明工艺流程说明 2 2 2 12 1 设计意义和原则设计意义和原则 2 2 2 1 1 设计原则 2 2 1 2 设计目的 2 2 1 3 设计的各构筑物的作用 3 2 22 2 工艺流程图工艺流程图 3 3 2 32 3 工艺流程的说明工艺流程的说明 4 4 3 3 设计计算设计计算 5 5 3 13 1 格栅的设计格栅的设计 5 5 3 1 1 设计过程 5 3 1 2 栅格的处理效果 5 3 23 2 泵房泵房 5 5 3 33 3 调节池的设计调节池的设计 5 5 3 43 4 絮凝池的设计絮凝池的设计 6 6 3 4 1 设计过程 6 3 4 2 絮凝池的处理效果 9 3 53 5 竖流沉淀池设计竖流沉淀池设计 9 9 3 5 1 设计参数设定 10 3 5 2 设计计算 11 3 63 6 生物接触氧化池生物接触氧化池 1111 3 6 1 设计过程 11 3 6 2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处理效率 12 3 73 7 二沉池的设计二沉池的设计 1212 3 83 8 污泥浓缩池的设计污泥浓缩池的设计 1414 3 93 9 污泥压滤机污泥压滤机 1515 3 103 10 经过流程处理后的出水水质经过流程处理后的出水水质 1616 4 4 运行费用的核算运行费用的核算 1717 4 14 1 主要构筑物主要构筑物 1717 4 24 2 建设运行的估算建设运行的估算 1818 5 5 总结总结 1818 2 1 1 设计任务与基本资料设计任务与基本资料 1 11 1 设计任务设计任务 本设计任务为重金属厂生产废水的处理 设计处理量 2000m d 根据厂方提供的实验数据 进水水质数据和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 1996 的标准值对比 要求重金属废水排放达到如下表 1 1 表 1 2 表 1 3 要求 表 1 1 表 1 2 表 1 3 2 2工艺流程说明工艺流程说明 2 12 1 设计意义和原则设计意义和原则 2 1 12 1 1 设计原则设计原则 1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各项规定 确保经处理后污水的排放水质达到环保 局有关规定 2 采用先进 可靠 简单的工艺使先进性和可靠性有机结合 3 采用目前国内成熟的先进技术 尽量降低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 4 平面布置和工程设计时 布局力求合理通畅 尽量节省占地 5 废水处理站运行和维护管理操作应尽量简单方便 2 1 22 1 2 设计目的设计目的 通过对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设计 巩固学习成果 加深对污水处理课程内 容的学习与理解 掌握污水处理设计的方法 培养和提高计算 设计和绘图的 项目 PbCuCODcrSSPH 进水 80mg l30mg l400mg l100mg l10 12 项目 PbCuCODcrSSPH 出水 1mg l 1mg l 150mg l 150mg l6 9 项目 PbCuCODcrSSPH 处理效率 98 75 98 75 62 5 3 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 基本能独立完成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设计 锻炼和提 高分析和解决工程的能力 2 1 32 1 3 设计的各构筑物的作用设计的各构筑物的作用 该设计的所选用的池主要有桨板式机械絮凝池 竖流式沉淀池 生物接触 氧化池 二沉池 1 桨板式机械絮凝池 絮凝效果好 水头损失小 可适应水质 水量的 变化 大小量均适用 并适用于水量变化较大的水厂 2 竖流式沉淀池 排泥方便 管理简单 占地面积小 适用于处理水量 不大的小型污水处理厂 3 生物接触氧化池 体积负荷高 处理时间短 生物活性高 生物多样 化 传质效果好 生物浓度高 污泥产量低 无需回流 出水稳定 动力消耗 相对较低 挂膜比较方便 时间较短 无污泥膨胀问题 4 二沉池 其作用主要是使污泥分离 使水澄清和进行污泥浓缩 其工作 效果能够直接影响活性污泥系统的出水水质和回流污泥浓度 2 22 2 工艺流程图工艺流程图 图图 2 12 1 重金属废水处理流程图重金属废水处理流程图 废水格栅 二沉池 浆板式机械絮凝池 金属废水调节池 泵房 出水 废酸 加药 竖流式沉淀池 废酸 加药 竖流式沉淀池 接触氧化池 浆板式机械絮凝池 污泥浓缩池池 压滤机 滤 液 外运污泥 4 图图 2 22 2 重金属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重金属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2 32 3 工艺流程的说明工艺流程的说明 重金属废水经格栅预处理后进入金属废水调节池 废水在此稳定水量 均 匀水质后 通过泵房将废水定量提升至浆板式机械絮凝池 在第一个絮凝反应 池投加适量混凝剂 同时进行充分搅拌 流经沉淀池随沉淀物进入污泥浓缩池 沉淀后以去除 Cu 废水在第二个絮凝反应池投加适量废酸调节 PH 值 控制到 9 9 5 达到最佳沉淀也避免反溶解 进行反应产生沉淀后 沉淀物进入污泥浓 缩池 这样达到去除金属 Pb 的效果 然后废水自流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后在二 沉池进行固液澄清分离 上清液达到要求排放 下沉污泥经管道同样进入污泥 浓缩池 污泥经浓缩池处理后经过压滤机 滤液流回到金属废水调节池进行处 理 污泥则外运 3 3 设计计算设计计算 3 13 1 格栅的设计格栅的设计 3 1 13 1 1 设计过程设计过程 设计参数 栅条宽度 S 10mm 栅条间隙宽度 粗 b 16mm 栅前水深 h 0 4m 过栅流速 u 0 8m s 安装倾斜角 70 1 格栅的间隙数量 n Qmax 0 023 1 3 0 03m s n Qmax Sin buh 0 03 Sin70 0 016 0 4 0 8 6 栅条框架内栅条数目为 n 1 5 条 2 格栅槽总宽度 B B S n 1 bn 0 01 6 1 0 016 6 0 146m 3 过栅水头损失 h2 栅条形状选迎水面为半圆形的矩形 1 83 s b 4 3 1 83 0 01 0 016 4 3 0 978m 2 0 sin 2 v h g 0 978 0 8 2 Sin70 2 9 81 0 03m h2 kh0 3 0 03 0 09m 5 4 栅后槽的总高度 H H h h1 h2 0 4 0 3 0 09 0 79m 5 格栅的总长 L 取 B1 水渠宽度为 0 03m 进水渠道渐宽展开角度 1 20 L1 B B1 2tg 1 0 146 0 03 2tg20 0 159m L2 0 5L1 0 5 0 159 0 08m H1 h h1 0 4 0 3 0 7m L L1 L2 0 5 1 0 HI tg 1 0 159 0 08 0 5 1 0 7 tg20 3 66m 6 每日栅渣量 W W1 取 0 05 K 取 1 5 W Qmax W1 86400 K 1000 0 03 0 05 86400 1 5 1000 0 0864m d 所以格栅的规格长宽高为 L B H 3 66m 0 146m 0 79m 3 1 23 1 2 栅格的处理效果栅格的处理效果 栅格的处理效果如表栅格的处理效果如表 3 13 1 表表 3 13 1 格栅的进水水质 出水水质及处理效率格栅的进水水质 出水水质及处理效率 项目 PbCuCODcrSSPH 进水 80mg l30mg l400mg l100mg l10 12 出水 80mg l30mg l360 mg l95 mg l10 12 处理效率 10 5 3 23 2 泵房泵房 选用 2 台型号为 100 100 单级立式管道泵 一备一用 流量为 100m h 扬程 为 12 5m 其参数见表 3 2 表表 3 23 2 泵房参数泵房参数 流量 泵型号 m3 h l s 扬程 m 效率 转速 r min 电机功率 kw 汽蚀佘量 m 100 10010027 812 57629005 54 5 3 33 3 调节池的设计调节池的设计 设计参数 水力停留时间 T 4h 设计流量 Q 2000 m d 83 3 m h 则 Qmax Q 1 3 83 3 1 3 108 29 m h 6 1 调节池的有效容积 V QmaxT 108 29 4 433 16 m 2 调节池水面面积 采用方形调节池 池长 L 池宽 B 设池长有效水深 h 4m 超高为 0 5m 池 子的总高度 H 4 5m 则池面积 A V h 433 16 4 108 29m 3 调节池的尺寸 池长取 L 10m 池宽取 B 10m 则池子的尺寸为 L B H 10m 10m 4 5m 4 搅拌设备的选择 搅拌功率一般按 1 m 污水 4 8W 选配搅拌设备 该调节池取 5W 则调节池 配潜水搅拌机的总功率为 433 16 m 5 2165 8W 则取一台 2 2KW 的潜水搅拌 机安装在调节池进水端 5 提升泵选择 在调节池的集水坑中安装 2 台自动搅匀潜污泵 一用一备 水泵的基本参 数为 水泵的流量 Q 70 m h 配电机功率 5KW 3 43 4 絮凝池的设计絮凝池的设计 3 4 13 4 1 设计过程设计过程 设计参数 絮凝时间为 15 20min 机械絮凝池的深度一般为 3 4m 絮凝池一般不 少于 2 组 池内一般设 3 4 档搅拌机 每档可用隔墙或穿孔墙分隔 以免短流 搅拌机桨板中心处线速度从第一档的 0 5 0 6 m s 逐渐减小到末档 的 0 1 0 2m s 不得大于 0 3m s 每台搅拌器上桨板总面积宜为絮凝池水流截面积的 10 20 不宜超 过 25 以免池水随桨板同步旋转 减弱絮凝效果 桨板长度不大于叶轮直径 75 宽度为 10 30cm 桨板宽度与长度之比 b L 1 10 1 15 桨板宽度一般采用 0 1 0 3m 7 垂直轴式搅拌器的上桨板顶端应设于反应池水面下 0 3m 处 下桨板底 端设于距池底 0 3 0 5m 处 桨板外缘与池侧壁间距不大于 0 25m 所有搅拌轴及叶轮等机械设备应采取防腐措施 轴承与轴架宜设于池外 以免进入泥沙 致使轴承严重磨损和轴杆折断 1 反应池容积 V V 36 1 m3 60 20 3 108 60 max tQ Qmax 设计处理水量最大流量 m3 h t 反应时间 通常 15 20min t 20min 2 反应池串联格数及尺寸 反应池采用两排 3 格串联 设置 6 台搅拌机 每格有效尺寸为 B 3 0m L 3 0m H 4 0m V 6B L H 6 3 0 3 0 4 0 216m3 反应池超高取 0 3m 池子总高度为 4 3m 3 叶轮直径及桨板尺寸 叶轮外缘距池子内壁距离取 0 25m 叶轮直径为 D 3 0 0 25 2 2 5m 桨板叶片宽度采用 0 15m 桨板长度采用 1 5m 每根轴上桨板数 8 块 内外 侧各 4 块 旋转桨板面积与絮凝池过水断面面积之比为 24 0 3 0 4 8 1 2 0 8 池子周围设置 4 块固定挡板 固定挡板的宽为 0 2m 高为 1 8m 四块挡板 的面积与絮凝池过水断面面积之比为 12 0 3 0 4 8 1 2 0 4 桨板总面积为水流截面积的 10 20 符合要求 4 叶轮中心点旋转半径为 R mm990550 2 5501250 5 每台搅拌机桨板中心点旋转线速度取 第一格 v1 0 5m s 第二格 v2 0 35m s 第三格 v3 0 2m s 每台搅拌机每分钟的转速为 第一格 n1 min 31 5 0 9 2 5 0 60 R2 160 r v 8 第二格 n1 min 92 3 0 9 2 35 0 60 R2 160 r v 第三格 n1 min 13 2 0 9 2 2 0 60 R2 160 r v 隔墙过水孔面积 隔墙过水孔面积按照下一档桨板外缘线速度计算 则搅 拌机外缘线速度分别为 第二格 V2 1 25W2 1 25 0 389 0 486m s 第三格 V3 1 25W3 1 25 0 222 0 278m s 每条生产线设计流量为 Q 2000m3 d 0 023m3 s 第一 第二格絮凝池间隔墙过水孔面积为 0 047m2 486 0 023 0 第二 第三格絮凝池间隔墙过水孔面积为 0 083m2 278 0 023 0 6 搅拌机功率计算 设桨板相对水流的线速度为桨板旋转线速度的 0 75 倍 则相对于水流的叶 轮转速为 w 1 srad r v 461 0 9 0 5 0 75 0 0 157 0 w 2 srad r v 291 0 9 0 35 0 75 0 0 257 0 w 3 srad r v 166 0 9 0 2 0 75 0 0 357 0 取阻力系数 CD 1 1 第一格絮凝池搅拌机所耗功率为 P1 135 34W 第二格絮凝池搅拌机所耗功率为 P2 w23 46291 0 291 0 291 0 4163 0 34 135 第三格絮凝池搅拌机所耗功率为 P3 w54 8 166 0 166 0 166 0 291 0 291 0 291 0 34 135 三台搅拌机合用一台电动机时 电动机所耗的功率总和为 电动机总机械效率取 1 0 75 传动效率取2 0 70 电动机功率为 p kw3621 0 7 0 75 0 1000 11 190 9 7 絮凝池速度梯度 G 值核算 按水温 15 计 1 14 10 3Pa s 第一格 G1 s uv p 51 40 216 1 14 1000 3 34 1351 第二格 G2 s uv p 68 23 216 1 14 1000 3 23 462 第三格 G3 s uv p 18 10 216 1 14 1000 3 54 8 3 平均速度梯度 G s uv p 72 27 216 1 14 1000 11 190 在 104 105范围内 27 72 20 60 33266 经过验算 速度梯度与平均速度梯度均较适合 3 4 23 4 2 絮凝池的处理效果絮凝池的处理效果 桨板式机械絮凝池的处理效果见表 3 3 表 3 4 表表 3 33 3 混凝沉淀池混凝沉淀池 的进水水质 出水水质及处理效率的进水水质 出水水质及处理效率 项目 PbCuCODcrSSPH 进水 80mg l30mg l360mg l95mg l10 12 出水 80mg l1 2 mg l252 mg l28 5 mg l10 12 处理效率 096 30 70 表表 3 43 4 混凝沉淀池混凝沉淀池 的进水水质 出水水质及处理效率的进水水质 出水水质及处理效率 项目 PbCuCODcrSSPH 进水 80mg l1 2mg l252 mg l28 5mg l10 12 出水 3 2mg l0 048 mg l176 4mg l8 55mg l8 5 9 5 处理效率 96 96 30 70 3 53 5 竖流沉淀池设计竖流沉淀池设计 3 5 13 5 1 设计参数设定设计参数设定 设计 2 座竖流式沉淀池 中心进水 周边出水 取中心管流速为 v0 0 03m s 表面负荷 1 0m3 m2 h 沉淀时间为 2 0h 泥斗锥角 50 池底边 长 0 5m 超高为 h1 0 4m 缓冲层高 h4 0 3 10 3 5 23 5 2 设计计算 设计计算 1 中心管计算 最大设计流量 Qmax 0 03m3 s 中心管有效面积 f1 0 03 0 03 1m2 0 max v Q 直径 d 1 13m 0 max4 v Q 取缝隙流出的速度为 v1 0 021m s 喇叭口直径 d1 1 35d 1 35 1 13 1 5m 反射板直径 d2 1 3d1 1 3 1 5 1 98m 2 中心管喇叭口到反射板之间高度 h3 0 303 m 11 max dv Q 14 3 5 1 021 0 03 0 3 沉淀区有效水深 取废水在沉淀池中流速 v 2m h 沉淀时间 t 1 5 h 则沉淀区有效水深 h2 vt 1 5 2 0 3 0m 4 沉淀区总面积 沉淀区有效断面积 f2 54m2 v Qmax 3600 2 03 0 沉淀区总面积 A f1 f2 1 54 55m2 5 尺寸计算 沉淀池直径 D 8 37 m 取 D 8 4 m A4 554 池径不宜过大 一般采用 4 7m 不大于 10m 故 D 8 4m 适合 池直径与沉淀区高度比值 D h2 8 4 3 2 5 3 适合 6 污泥斗计算 泥斗深 h5 tg50 4 7 m 2 5 04 8 泥斗容积为 V 4 7 0 52 8 42 0 5 8 4 117 5 m3 3 1 7 沉淀池总高度 11 H h1 h2 h3 h4 h5 0 4 3 0 303 0 3 4 7 8 703 m 从而得出竖流沉淀池的尺寸为直径 D 为 8 4m 总高为 8 703m 3 6 生物接触氧化池生物接触氧化池 3 6 1 设计过程设计过程 设计参数 进水 COD 浓度 La 176 4mg L 出水 COD 浓度 Le 58 2mg L 取一级生物接触氧化池的 COD 容积负荷 M 为 1kgCOD m3 d 1 生物接触氧化池填料容积 V Q La Le M 2000 1 3 0 1764 0 0582 1 307 32 m3 式中 V 填料的总有效容积 m3 Q 日平均污水量 m3 La 进水 COD 浓度 mg L Le 出水 COD 浓度 mg L M COD 容积负荷率 gCOD m3 d 2 生物接触氧化池总面积 A V H 307 32 3 102 44 m2 式中 A 接触氧化池总面积 m2 H 填料层高度 m 取 3m 3 设一座接触氧化池 分 3 格 每格接触氧化池面积 f A 3 34 15 m2 每格池的尺寸 长 8 26m 宽 4 13m 4 污水与填料接触时间 t V Q 307 32 2600 24 2 8 h 式中 t 污水在填料层内的接触时间 h 5 接触氧化池总高度 H0 H h1 h2 m 1 h3 h4 3 0 0 5 0 5 1 1 0 2 0 5 4 5m 12 式中 H0 接触氧化池的总高度 m H 填料层高度 m 取 3 0m h1 池体超高 m 取 0 5m h2 填料上部的稳定水层深 m 取 0 5m h3 填料层间隙高度 m 取 0 2m m 填料层数 取为 1 层 h4 配水区高度 m 取 0 5m 生物接触氧化池选用组合纤维填料 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 3 5 表表 3 53 5 生物接触氧化池技术参数生物接触氧化池技术参数 型号 塑料环片直径 mm 填料直径 mm 单片间距离 mm 理论比表面积 m2 m3 ZV 150 8075150802000 6 需气量 D D0 Q 15 2600 39000m3 D0 1 m3 污水需气量 一般取 15 20 7 污泥产量 按每去除 1kgCOD 产生 0 15kg 污泥计算 则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污泥产量 W1 为 W 0 1764 0 0582 2600 0 15 46 10kg d 3 6 23 6 2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处理效率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处理效率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处理效率见表 3 6 表表 3 63 6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进水水质 出水水质及处理效率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进水水质 出水水质及处理效率 项目 PbCuCODcrSSPH 进水 3 2 mg l0 048 mg l176 4mg l8 55 mg l6 7 出水 0 96 mg l0 014mg l58 2mg l4 275 mg l7 8 处理效率 70 70 67 50 3 73 7 二沉池的设计二沉池的设计 1 二沉池的表面积 2 23 3 0 33 83 3 11 33 108max m hmm hm nq Q A 13 n 设计的初沉池座数 此处取n 1 q0 水力表面负荷 一般取0 6 1 5 此处取q0 1 3m3 m2 h 2 直径 此处取 10 3m m mA D 3 10 14 3 33 10844 2 1 3 沉淀池有效水深 mhhmmtqh0 33 2 3 1 23 02 t 沉淀时间 范围 1 5 2 5h 此处取 t 2 3h 有效水深应采用 2 0 4 0m 符合要求 4 沉淀区有效容积 3 2 99 2490 333 83 2 mmmhAV 5 沉淀池坡底落差 mi dD h207 0 05 0 2 2 3 10 2 1 4 i 坡向污泥斗的底板坡度 取 i 0 05 6 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的污泥容积 V1 322 2 11 24 1 08 7 1115 5 15 5 3 207 0 14 3 3 mrrRR h V 7 污泥斗高度 mmmrrh87 0 60tan 5 0 1 tan 2 5 0 1 r1 r2 分别为污泥斗上 下部分的半径 取 r1 1m r2 0 5m 沉淀池底面与污泥斗壁的夹角 角度应大于 55 此处取 60 00 8 污泥斗容积 322 2 221 2 1 5 1 594 1 5 015 01 3 87 0 14 3 3 mrrrr h V 9 污泥总体积 7 08 1 594 8 67 V 1 V 2 V 3 m 3 m 3 m 10 沉淀池总高度 H 14 mmmmmmhhhhhH68 4 87 0 207 0 3 00 33 054321 h1 沉淀池超高 取 h1 0 3m h2 有效水深 3m h3 缓冲层高度 当直径大于 20m 时 采用机械排泥 取 h3 0 3m h4 沉淀池底坡落差 h5 污泥斗高度 11 沉淀池池边高度 mmmmhhhH63 00 33 0 321 所以该二沉池的尺寸为直径 10 3m 总高 4 68m 3 83 8 污泥浓缩池的设计污泥浓缩池的设计 1 日产污泥量 浓缩池污泥量为混凝沉淀池 和二沉池的污泥量之和 由初沉污泥量 公式 V1 100C0 Qmax 1000 100 P 计算得 其中 C0 为进水中悬浮物质量 的浓度 为沉淀池中的悬浮物的去除率 P 为污泥的含水率 为污泥 的密度 以 1000kg m 计 竖流式沉淀池 污泥量为 V1 100C0 Qmax 1000 100 P 100 95 70 2600 1000 100 97 1000 576 3 m d 竖流式沉淀池 污泥量为 V2 100C0 Qmax 1000 100 P 100 28 5 70 2600 1000 100 97 1000 172 9 m d 二沉池的污泥量为 V3 100C0 Qmax 1000 100 P 100 8 55 50 2600 1000 100 99 1000 111 5 m d 所以日产污泥量 V V1 V2 V3 576 3 172 9 111 5 860 35 m d 2 废水处理过程中日产污泥固体总量 污泥干重 V 3 V1 3 V2 2 V3 3 576 3 3 172 9 2 111 5 26 7 m d 3 混合污泥的总含水率 P1 P1 100 V V 26 7 860 35 100 96 9 4 浓缩池的面积 A A VC0 M 其中进泥浓度取 C0 10g L 浓缩池固体通量 M 为 0 5 10kg m2 15 h 本设计取 2 7kg m2 h 即 64 8kg m2 d 即 A VC0 M 860 35 10 64 8 91 9m 5 浓缩直径 D 10 8m14 3 4A 6 浓缩池高度 浓缩池工作部分有效水深高度 h2 则 h2 Vt 24A 860 35 14 24 91 9 5 4m 池底坡度造成的深度 h3 设泥斗的上口直径 D1 为 2m 池底坡度为 0 05 则 h3 D D1 2 0 05 10 8 2 2 0 05 0 22m 泥斗高 h4 设 D1 为 2m 下口 D2 直径为 1 2m 则 h4 D1 2 D2 2 tg60 1 1 2 2 tg60 0 69m 取缓冲高度 h5 0 3m 超高 h1 0 3m 所以浓缩池的总高 H h1 h2 h3 h4 h5 0 3 5 4 0 22 0 69 0 3 6 9m 7 浓缩后污泥的体积 V 浓缩后混合污泥含水率为 96 则 V V 1 P1 1 P2 860 35 1 96 9 1 96 666 7 m d 所以该浓缩池的尺寸为直径 10 8m 总高为 6 9m 3 9 污泥压滤机污泥压滤机 选择 2 米重型压渣机 其参数如下表 3 7 表表 3 73 7 重型压渣机参数重型压渣机参数 主机功率 11kw 总装机容量 21kw 主机外型尺寸 5500 2900 2700 mm 主机重量 13500kg 滤带有效宽度 2000mm 耗气量 0 1 0 25m3 h 16 滤带冲洗水压力 0 3 0 5mpa 处理量 20 35m3 h 滤带张紧及纠偏气压 0 3 0 8mpa 耗水量 12m3 h 带速 2 10m min 3 103 10 经过流程处理后的出水水质经过流程处理后的出水水质 经过一轮的工艺处理废水后 其水质情况见表 3 8 表表 3 83 8 经工艺流程处理后最后出水水质情况经工艺流程处理后最后出水水质情况 项目 PbCuCODcrSSPH 进水 3 2 mg l1 2 mg l252 mg l28 5 mg l6 7 出水 0 96 mg l0 36 mg l83 16 mg l14 25 mg l7 8 处理效率 70 70 67 50 4 4 运行费用的核算运行费用的核算 4 14 1 主要构筑物主要构筑物 整个工艺流程的主要构筑物见表 4 1 表表 4 14 1 工艺流程的主要构筑物工艺流程的主要构筑物 序号名称规格尺寸单位数量 1 格栅 L B H 3 66 0 15 0 79m 座 1 2 调节池 L B H 10 10 5 m 座 1 3 泵房 H R 5 3 座 1 4 桨板式机械絮凝池 L B H 3 3 4 3 m 格 12 5 竖流式沉淀池 D H 84 8 703 m 座 4 6 生物接触氧化池 L B H 8 26 4 13 4 5 m 格 6 7 二沉池 D H 10 3 4 683 m 座 1 8 污泥浓缩池 D H 10 8 6 9m 座 1 9 压滤机 H R 2 3 座 1 4 24 2 建设运行的估算建设运行的估算 工程投资估算见表 4 2 表表 4 24 2 土建投资估算表土建投资估算表 17 序号名称尺寸数量结构价格 万元 1 调节池 10m 10 m 5m1 钢混 4 5 2 泵房 5 31 钢混 3 3 桨板式机械絮凝池 3 3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