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1]_第1页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1]_第2页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1]_第3页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1]_第4页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 一 定义与原理 1 水泥的比表面积 以 1 克水泥所含颗拉的表面积表示 其单位为厘米 2 克 2 水泥的比表面积 主要是根据通过一定空隙率的水泥层的空气流速来测定 因为 对一定空隙率的水泥层 其中空隙的数量和大小是水泥颗粒 比表面积的函数 也决定了 空气流过水泥层的速度 因此根据空气流速即可计算比表面积 二 仪器 3 试验仪器采用透气仪 仪器的装置见图 1 2 和图 3 其构造主要包活四个部分 1 圆筒 图 4 放置水泥粉未试样用 为一内径 25 1 0 1 毫米的钢质圆筒 1 断面相当于 5 厘米 2 在圆筒内壁下部有一凸边上面放有一穿孔圆板 2 下面为螺旋底盖 3 旋紧在圆筒底部 在穿孔板以下圆筒壁上装有一个通气管 4 穿孔板为一钢质薄板厚 2 毫 米 直径 25 1 0 1 毫米 具有 90 个孔 孔径 1 2 毫米 均匀分布在板面上 2 捣器 图 5 为捣实圆筒内试料至一定体积时用 由圆柱捣体 1 支持环 2 及 把 手 3 组成 捣体中心有垂直于底面的通气道 捣体的大小应与圆筒内径相适应 可自由伸人 其 与圆筒壁接触的空隙应为 0 1 毫米 支持环与捣器下平面之间的距离应当是 当捣体伸人圆筒内 当支持环与圆筒口相接 触时 捣器底面至穿孔板之间的距离恰好为 15 0 5 毫米 3 气压计 图 6 由内径 5 毫米高 250 毫米的玻璃管制成 气压计的一端是开口 的 具有直径为 28 毫米的整个扩大部分 1 另一端连接负压调整器和圆筒 具有直径为 26 毫 米的两个扩大部分 2 上面的扩大部分用以测定比表面积大的粉未 下面的扩大部分用来 测定比表面积小的粉末 两个扩大部分上下的细颈上 均刻有标记 B C D 气压计 中注入带颜色的水 4 负压调整器 图 7 为高 310 毫米 直径 38 毫米的玻璃容器 1 容器内插入固 定 的排水管 3 容器侧面带有一个三通管 2 用以连接仪器其他各部分 容器内注入饱和的食 盐水 食盐水的量 必须使抽气时气压计中的水位能升至规定的高度 A 除以上四部分外 还需备有抽气球 中性密度定性滤纸 精确至 1 的温度计 精确 至 0 5 秒的秒表 五 仪器的校准 4 仪器漏气的检查 进行试验前 必须检查仪器是否漏气 检查的方法是 用胶皮塞塞紧圆筒口 抽气 关闭活塞 在 5 分钟内液面如未下降 就证明仪器并未漏气 否则必须找出漏气处加以密 封 5 圆筒中试料层体积的测定 用水银代替法测定料层体积 先在圆筒中穿孔板上填二片滤纸 然后在圆筒中汪满水 银 用薄玻璃板使水银面与圆筒口平齐 倒出水银称量 精确至 0 05 克 重复几次测定 使数值不变为止 然后取出一片滤纸 在圆筒中加入适量的试样 再把取出的一片滤纸 盖在上面 用捣器压实试料层 压到规定厚度即支持环与圆筒边接触 再把水银装满圆筒 压平 同样倒出水银称量 重复几次测定 至水银重量不变为止 圆筒内试料层体积 V 厘米 3 按下式计算 P1 P2 V 水银 式中 P1 未装试料时充满圆筒的水银重量 克 P2 装试料后 充满圆筒的水银重量 克 水银 在试验温度下水银密度 克 厘米 3 见表 1 试料层体积的测定 采取二次相差不超过 0 02 厘米 3 的平均值 每隔一季度至半年 应该重新校正试料层体积 以避免由于圆筒磨损而造成的试验误差 使用滤纸改变时亦应 重新校正 6 仪器常数的测定 用已知比重 比表面积的标准试样 按第 8 9 10 11 各条规定的操作方法 分别测 定空气流过水泥层而进入气压计上下两个扩大部分所需的时间 然后按 12 条计算公式算出 相应的仪器常数 K 上和 K 下 仪器常数有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该重新校正 1 圆筒内试料层体积改变时 2 应用滤纸的种类和质量改变时 仪器常数 至少应采取三次试验的平均值 每次试验结果之间的差别不得超过 2 7 试验前 观察气压计中颜色水静止时的液面 是否保持与测定仪器常数时的 波面一致 即图 6 标记 E 否则须予以调整 四 试样的制备 8 检验用的水泥试样 必须先在烘干箱中 以 110 5 干燥 1 小时 然后放人 干 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9 装人圆筒中的水泥的重量 应使在捣器捣实后 恰能达至所规定的体积 其 重量可按下式算出 P V 1 m 式中 P 水泥称量 克 水泥比重 V 圆筒中试验用的试料层体积 亦即圆筒的有效体积 厘米 3 m 水泥层捣实后的空隙率 即圆筒中水泥空隙的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 水泥层 空隙率规定采用 m 0 48 0 02 注 如果按上列公式算出的水泥重量 在圆筒的有效体积中容纳不下 或者经捣实后 未能充满圆筒的有效体积 则允许适当地变更空隙率以减少或增添水泥称量 10 水泥装人圆筒内的方法如下 将穿孔圆板安装于圆筒内 上面铺口张圆形滤纸 将称量好的水泥 精确至 0 01 克 放人圆筒内 在桌面上以水平方向轻轻描动圆筒 使 水泥层表面平坦 然后在水泥层上再铺一张圆形滤纸 以捣器均匀捣实试料至支持环紧紧 的接触到圆筒边并旋转一周为止 然后将捣器抽出 注 滤纸不得重复使用 五 测定方法 11 将圆筒中称量的水泥捣实后 打开仪器阀门 用抽气球抽气 使液面上升至一定 高度 图 0 中刻度 A 处 关闭阀门 当液面下降到 B 处时 开始计时 当液面徐徐下降 到 C 处时 记下液面从 B 到 C 所需的时间 及试验时的温度 这样重复测定二次 注 当液面从 B 至 C 所需时间小于 35 秒时 就应采用下面的扩大部分 记录液面从 C 到 D 所需的时间 在计算时用下面扩大部分的仪器常数 K 下计算 六 计算 12 按下式计算比表面积 K m 3 1 S 1 2 1 2 T 1 2 1 m 2 式中 S 水泥的比表面积 厘米 2 克 K 仪器常数 根据已知比重 比表面积的标准试样 对两个扩大部分 分别进 行 测定 上面扩大部分的仪器常数为 K 上 下面扩大部分的常数为 K 下 水泥的比重 m 3 m 压实后水泥层的空隙率 1 2 可由表 2 查得 1 m 2 T 气压计中液面经扩大部分从 B C 下降至 C D 所需的时间 秒 试验温度下的空气粘度 泊 1 1 2 见表 1 13 如果水泥比表面积试验中 采用的空隙率与测定仪器常数时所用标准试样的空隙 率一致 而且温度相差在 2 范围内时 则计算公式可简化如下 Ss s T 1 2 S Ts 1 2 式中 Ss 标准水泥样的比表面积 厘米 2 克 s 标准水泥试样的比重 Ts 标准水泥样测定时 气压计中液面由 B C 下降至 C D 所需的时间 秒 14 水泥比表面积由二次试验的结果的平均值确定 计算应精确至 10 厘米 2 克 10 厘米 2 克以下的数值按四舍五入计 每次试验结果与所得平均值的相差不得超过 2 否则应进行第三次试验 以误差在 2 以内的二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来确定 附录 不同温度下的空气粘度和水银密度值 表 1 1 水银密度 温度 空气粘度 泊 1 2 克 厘米 3 8 0 0001749 75 64 13 58 10 0 0001759 75 41 13 57 12 0 0001768 75 21 13 57 14 0 0001778 75 00 13 56 16 0 0001788 74 79 13 56 18 0 0001798 74 58 13 55 20 0 0001808 74 37 13 55 22 0 0001818 74 16 13 54 24 0 0001828 73 96 13 54 26 0 0001837 73 78 13 53 28 0 0001847 73 58 13 53 30 0 0001857 73 38 13 52 32 0 0001867 73 19 13 52 34 0 0001876 73 01 13 51 水泥层空隙率数值 表 2 m 3 m 3 m 1 2 m 1 2 1 m 2 1 m 2 0 450 0 549 0 501 0 711 0 451 0 552 0 502 0 714 0 452 0 554 0 503 0 718 0 453 0 557 0 504 0 721 0 454 0 560 0 505 0 725 0 455 0 563 0 506 0 729 0 456 0 566 0 507 0 733 0 457 0 569 0 508 0 736 0 458 0 572 0 509 0 739 0 459 0 575 0 510 0 743 0 460 0 578 0 511 0 747 0 461 0 581 0 512 0 751 0 462 0 584 0 513 0 755 0 463 0 587 0 514 0 758 0 464 0 590 0 515 0 762 0 465 0 593 0 516 0 766 0 466 0 596 0 517 0 770 0 467 0 599 0 518 0 774 0 468 0 602 0 519 0 777 0 469 0 605 0 520 0 781 0 470 0 608 0 521 0 785 0 471 0 611 0 522 0 789 0 472 0 614 0 523 0 793 0 473 0 617 0 524 0 797 0 474 0 620 0 525 0 801 0 475 0 624 0 526 0 805 0 476 0 627 0 527 0 809 0 477 0 630 0 528 0 813 0 478 0 633 0 529 0 817 0 479 0 636 0 530 0 821 0 480 0 639 0 531 0 825 0 481 0 643 0 532 0 829 0 482 0 646 0 533 0 833 0 483 0 649 0 534 0 837 0 484 0 652 0 535 0 842 0 485 0 656 0 536 0 845 0 486 0 659 0 537 0 850 0 487 0 662 0 538 0 854 0 488 0 666 0 539 0 858 0 489 0 669 0 540 0 863 0 490 0 672 0 541 0 867 0 491 0 676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