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应变分析及仿真实验_第1页
应力应变分析及仿真实验_第2页
应力应变分析及仿真实验_第3页
应力应变分析及仿真实验_第4页
应力应变分析及仿真实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壳单元应力应变分析壳单元应力应变分析 一 壳单元一 壳单元 1 1 什么是壳单元什么是壳单元 应用壳单元可以模拟结构 该结构一个方向的尺度 厚度 远小于其它方向的 尺度 并忽略沿厚度方向的应力 没强调厚度方向的应变 1 2 ANSYS 帮助文件中的应力应变关系帮助文件中的应力应变关系 在线性材料中 Stress 和 Strain 的关系为 1 是包含 6 个方向的应力向量 是弹性应变 是引起应力的应变 是总应变 是应变计测量的应变 是热膨胀应变 通过逆运算 我们可以得到 2 3 1 4 1 由于热膨胀应变为 0 所以 下面的数据是从 ansys 中导出的数 据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总应变和弹性应变相等 1 3 由应力求应变由应力求应变 对于某一特定材料 矩阵和是确定值 对于各向同性材料 D 矩阵是 1 对称相等的 可以参考式 2 选取 ansys 中一些点的应力值如下 Z 方向数量级非常小 几乎是 0 YZ 和 XZ 也相对小了十几个数量级 也几乎为 0 NODE SX SY SZ SXY SYZ SXZ 173 0 32807E 08 0 55022E 07 0 82519E 25 0 85531E 06 0 67382E 09 0 10475E 09 181 0 32141E 08 0 53462E 07 0 80179E 25 0 12071E 06 0 65471E 09 0 14783E 10 2411 0 40767E 08 0 24179E 07 0 36262E 25 0 10070E 06 0 29610E 09 0 12332E 10 通过求解得到相应点的应变值如下 1 X Y Z YZ ZX XY 1 5963465e 003 1 2649597e 005 3 0647545e 004 0 0000000e 000 0 0000000e 000 9 9215956e 005 1 5642989e 003 1 0176668e 005 2 9990011e 004 0 0000000e 000 0 0000000e 000 1 4002894e 005 2 0189921e 003 2 0524013e 004 3 4547657e 004 0 0000000e 000 0 0000000e 000 1 1681068e 005 通过 ansys 直接读取的应变值如下 NODE EPELX EPELY EPELZ EPELXY EPELYZ EPELXZ 173 0 15963E 02 0 12650E 04 0 30648E 03 0 99216E 04 0 78163E 19 0 12150E 19 181 0 15643E 02 0 10177E 04 0 29990E 03 0 14003E 04 0 75947E 19 0 17149E 20 2411 0 20190E 02 0 20524E 03 0 34548E 03 0 11681E 04 0 34348E 19 0 14305E 20 从上面三个点的应变值可以看出 通过 D 矩阵算出来的应变值就是 ansys 中 EPEL 的值 从 1 2 中的分析可知 ansys 中的应力应变和我们通过这种算法 求的一样 也没查到壳体厚度方向的应变值的资料 据我个人推断 厚度方向 上有积分点 由于厚度很薄 所以相对变化量也有可能比较大 所以厚度方向 可能也有应变 二 仿真实验二 仿真实验 2 1 仿真实验仿真实验 选用的单元类型是 SHELL181 其长度 宽度 高度分别为 0 8m 0 4m 0 0015m 其力学性能弹性模量为 2e10Pa 泊松比 0 16 密度 1730kg m3 网格密度为 80 40 3200 个 模态为 12 阶 激励节点是 751 号节点 激励幅值为 5N 传感器位置点 24 个 每个位置可能不止一个传感器 2 2 仿真总结仿真总结 实验结果图附在文章的最后面 一共选取了 6 个频率处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对每个频率处又分析了 3 种应变值的情况 也就是 3 种传感器布局的情况 对 实验分析的总结有一下两点 1 对于每一种特定的频率 使用的应变模态和应变值越多 误差越小 其实 使用的应变值的个数就是传感器的个数 当我们采用 X Y 方向的应变值 的时候 就要在同一点放置两个正交的传感器 当我们采用 X Y 以及 xy 切方 向的应变时 相当于放置了 3 个传感器 同样 使用 6 个方向的应变值的时候 相当于 6 个传感器 当然 有些切方向应变为 0 一个重要的规律就是 在自 然频率处或者低频范围内 三种传感器布局之间的误差比较小 也是就说 在 实验中 使用正交的传感器布局基本能满足实验要求 当频率很大时 误差很 大 且三者之间的误差也变大 可能原因 在高频时 变形比较复杂 对传感 器的布局和模态数量的要求都比较高 应变值 EMS 误差 X Y 方向应变X Y 及 XY 切方向6 个方向 5Hz5 855 295 00 8Hz 自然 0 600 540 51 15Hz11 8810 6810 02 19Hz 自然 0 520 460 43 23Hz 自然 1 951 741 61 27Hz27 0223 8721 99 2 在自然频率处的误差非常小 8Hz 时的误差为 0 60 23Hz 时的误差 1 61 非自然频率处的误差相对较大 频率越高误差相对越大 也就是共振情 况下的误差很小 偏振情况下的误差大 误差和激励频率关系如下 58 自 然 1519 自 然 23 自然 27 0 5 10 15 20 25 EMS误差 EMS误误差差 同时 我查阅了一些论文 他们这部分的研究同样复合这种规律 他们的 自然频率和 EMS 误差如下截图所示 文章中的解释主要有两点 一是 共振频率处的误差要比偏振处的误差要 小 可能原因是振幅大且响应在激励周围 二是 误差随激励频率的增加而增 加 甚至在共振频率也是如此 可能原因是系统响应和残余模态之间的间隙变 小了 附 2 1 1 频率为 5Hz 1 应变模态和应变值选用 6 个方向时 2 应变模态和应变值选用 X Y 和 xy 切方向时 3 应变模态和应变值选用 X Y 方向时 2 1 2 频率为 8Hz 自然频率 1 应变模态和应变值选用 6 个方向时 2 应变模态和应变值选用 X Y 和 xy 切方向时 3 应变模态和应变值选用 X Y 方向时 2 1 3 频率为 15Hz 1 应变模态和应变值选用 6 个方向时 2 应变模态和应变值选用 X Y 和 xy 切方向时 3 应变模态和应变值选用 X Y 方向时 2 1 4 频率为 19Hz 1 应变模态和应变值选用 6 个方向时 2 应变模态和应变值选用 X Y 和 xy 切方向时 3 应变模态和应变值选用 X Y 方向时 2 1 5 频率为 23Hz 自然频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