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1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2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3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4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计算书计算书 学学 院 环境学院院 环境学院 专专 业 环境工程业 环境工程 学学 号 号 3406090215 姓姓 名 顾名 顾 军军 指导老师 罗指导老师 罗 平平 二零一二年六月二零一二年六月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概述概述 1 1 1 设计任务设计任务 1 1 2 设计目的设计目的 1 1 3 设计原始资料设计原始资料 1 1 3 1 污水水量与水质 1 1 3 2 处理要求 1 1 3 3 处理工艺流程 2 1 3 4 气象与水文资料 2 1 3 5 厂区地形 3 第二章 处理构筑物的工艺设计及附属设备的选型 4 2 1 中格栅 格栅设两组 按两组同时工作设计 一格停用 一格工作校核 4 2 1 1 格栅的设计说明 4 2 1 2 中格栅的设计参数 4 2 1 3 中格栅的设计计算 4 2 1 4 格栅机的选型 6 2 2 进水泵房 6 2 2 1 污水提升泵的设计说明 6 2 2 2 污水提升泵的设计计算 6 2 2 3 进水泵的选型 7 2 3 细格栅 格栅设两组 按组同时工作设计 7 2 3 1 设计参数 7 2 3 2 设计计算 8 2 3 3 格栅机的选型 9 2 4 沉砂池 10 2 4 1 沉砂池的设计说明 10 2 4 2 设计参数 10 2 4 3 设计计算 11 2 4 4 砂水分离器的选择 12 2 5 CASS 池 12 2 5 1 设计说明 12 2 5 2 设计参数 12 2 5 3 设计计算 13 2 6 鼓风机房 20 2 7 污泥浓缩池 21 2 7 1 污泥浓缩的设计说明 21 2 7 2 设计参数 21 2 7 3 设计计算 21 2 8 投泥泵房的设计投泥泵房的设计 22 2 8 1 投泥泵的选型 22 2 8 2 附属设备的选型 22 2 9 污泥消化池 23 2 9 1 设计参数 23 2 9 2 设计计算 23 2 10 污泥脱水机房 24 2 10 1 污泥脱水机房的设计说明 24 2 10 2 滚压带式压滤法的设计参数 25 2 10 3 污泥脱水机房的设计计算 25 2 10 4 污泥脱水设备选型 25 第三章第三章 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 26 3 1 平面布置概述平面布置概述 26 3 2 平面布置原则平面布置原则 26 第四章第四章 设计总结设计总结 27 4 1 主体构筑物的各项参数主体构筑物的各项参数 27 4 2 附属构筑物的各项参数附属构筑物的各项参数 2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28 第一章第一章 概述概述 1 1 设计任务设计任务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知识 培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 在 设计 计算 绘图方面得到锻炼 针对二级处理的工厂污水处理设施 要求对主要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进行设 计计算 确定污水处理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 确定污水 处理的平面布置图 设计深度约为初步设计的深度 1 2 设计目的设计目的 通过净水厂课程设计 巩固学习成果 加深对给水处理课程内容的学习与理解 掌 握净水厂设计的方法 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 设计和绘图水平 在教师指导下 基本能 独立完成一个中 小型给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锻炼和提高分析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1 3 设计原始资料设计原始资料 1 3 1 污水水量与水质 污水处理水量 1 5 104m3 d 总变化系数为 1 2 z K 污水水质 CODCr 300 mg L BOD5 200 mg L SS 200 mg L NH3 N 20 30 mg L TP 3 4 mg L pH 6 9 1 3 2 处理要求 废水经处理后应符合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 2002 一级 B 标 准 COD 60 mg L BOD5 20 mg L SS 20 mg L NH3 N 8 mg L TP 1 mg L pH 6 9 污泥经处理后应符合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 2002 污泥控制标准 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稳定化处理后应达到下表的规定 表 1 1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污泥脱水处理后 含水率应 0 2 3 2 1 4 格栅机的选型 机械清渣选用 GSGL 型高链式格栅除污机 用途 可用于泵站进水渠拦截水中的漂浮物 保证水泵正常运行 特点 构造简单 动作可靠 除格栅部件齿耙在栅条部位除污时处 其他部件均在正常最高 水位以上 不易腐蚀 便于维修 具有过载保护装置 如过扭保护 设有避让弹簧的耙臂和撇渣 机构上的限载重锤等 确保除污机安全可靠 采用新型的轴装式减速器 不用联轴器 安装简便 占地少 主要技术参数见下表 型号格栅宽度 mm 栅渠宽度 m 安装角度 栅条净距 mm 栅条厚度 mm GSGL 1 210601 2 70 7515 40 80 表 2 1 GSGL 型高链式格栅除污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2 2 进水泵房进水泵房 2 2 1 污水提升泵的设计说明 采用 SBR 工艺方案 污水处理系统简单 对于新建污水处理厂 工艺管线可以充分 优化 故污水支考虑一次提升 污水经提升达到最高水位点 然后自流通过后续构筑物 2 2 2 污水提升泵的设计计算 设置提升泵房以提高污水的水位 保证污水能在整个污水处理流程过程中流过 从 而达到污水的净化 设计选用 3 台泵 2 台使用 1 台备用 污水提升泵房的集水池容积 以一台水泵工作 5 分钟的水量计算 3 5 62 2 560 1500 mV 设有效水深 则集水池的面积mh2 2 25 31 2 5 62 m h V S 因此本设计取集水池面积 选择的池长为 宽为 2 32mS m4 6m5 2 2 3 进水泵的选型 主要根据工艺要求 选择相应流量满足扬程需要的水泵 原则是大小结合 目的是 保证在水量变化时有不同组合 确定泵高效运行 有开有备 以满足 24h 不断进水要求 防止因泵故障造成的停产 尽可能选功率小的水泵 这样能最大量节约电耗 增大单位 电耗抽升量 本设计采用 LBX 型螺旋提升泵 由传动装置 上支座 螺旋泵轴 导槽 挡水板 下支座 润滑系统等组成 选用 3 台 LBX 1400 3 Z 型泵 两用一备 螺旋外缘直径 D mm1400 轴承直径 d mm700 螺旋头数 头3 螺旋导程 mm1400 转速 n r min40 安装角度 30 流量 m3h 11890 表 2 2 LBX 1400 3 Z 型提升泵的主要技术参数 2 3 细格栅细格栅 格栅设两组 按组同时工作设计 2 3 1 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 2 0 1042 3 栅条净间隙 10 过栅流量 0 8 格栅安装倾角 60 栅前水深 0 3 2 3 2 设计计算 1 栅槽宽度 B 栅条的间隙数 n sin 0 1042 sin 60 0 01 0 3 0 8 41 个 栅槽宽度 B 栅槽宽度一般比格栅宽 0 2 0 3m 取 0 2m 设计选用宽度为 断面为圆形的栅条 0 01 1 0 01 41 1 0 01 41 0 81 校核 栅前流速 符合 0 1042 0 81 0 3 0 43 2 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 h1 因栅条断面为圆形断面 1 79 4 3 1 79 0 01 0 01 4 3 1 79 0 2 2 sin 1 79 0 82 2 9 8 sin 60 0 05 1 0 0 05 3 0 15 3 柵后槽总高度 H 细格栅计算草图 设栅前渠道超高 2 0 3 1 2 0 3 0 15 0 3 0 75 栅前渠道深 1 2 0 3 0 3 0 6 4 栅槽总长度 L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 L1 设进水渠宽 其渐宽部分展开角度 1 0 6 进水渠道内的流速为 0 58m s 1 20 1 1 2tan 1 0 81 0 6 2 tan 20 0 29 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 L2 2 1 2 0 29 2 0 15 栅槽总长度 L 1 2 1 0 0 5 1 tan 0 29 0 15 1 0 0 5 0 6 tan 60 2 79 5 每日栅渣量 W 本设计格栅间隙为 10mm 取单位体积污水栅渣量为 1 0 10 3103 3污水 86400 1 1000 86400 0 1042 0 1 1000 1 2 0 75 3 因每日栅渣量 需采用机械清渣 0 75 0 2 3 2 3 3 格栅机的选型 根据有效栅宽选择 XGC 1000 型旋转格栅除污机 XGC 型旋转格栅除污机为新型的 细格栅除污设备 可拦截并连续自动清除污水中的各种形状固体杂物 它不仅使用深池 格栅井中的颗粒悬浮物的截留 对浅池也同样适用 该机分为不锈钢网齿和非金属网齿两种 最大特点是能自动固液分离 此结构设计 合理 正常运行时有自净作用 无堵塞 设备动力消耗少 工作时无噪声 主要参数见 下表 设备宽 mm1150沟渠宽 mm1200 栅齿间隙 mm5 20运行速度 m min 12 卸料高度 mm700安装角度 60 75 电机功率 kW1 1栅条总宽 mm1000 表 2 3 XGC 型旋转格栅除污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2 4 沉砂池沉砂池 2 4 1 沉砂池的设计说明 本设计选用旋流式沉砂池 沉砂池的作用是从污水中去除砂子 煤渣等比重较大的 颗粒 以免这些杂质影响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沉砂池可分为平流式 竖流式 旋流式 曝气沉砂池等几种基本形式 普通平流式 沉砂池主要缺点是沉砂中夹杂有 15 的有机物 对被有机物包覆的沙粒截留效果不佳 沉 砂易于腐化发臭 增加了沉砂后续处理的难度 本设计采用旋流式沉砂池 与传统的平 流式沉砂池和曝气沉砂池相比 旋流沉砂池除砂效率高 耗能低 占地面积小 土建费 用低 管理方便 与目前国际流行的钟式沉砂池相比 则具有更高的有机物分离效率 旋流式沉砂池从外观上来看是上面大下面小的圆形 占地很小 与曝气沉砂池相比 差不多节省一半 表面可封闭 散发到空气中的臭味较小 最吸引人的是没有大型的排 砂设备 而是通过砂泵吸排 或用真空从上面吸排 旋流沉砂池是利用水力旋流 使泥 砂和有机物分开 以达到除砂目的 污水从切线方向进入圆形沉砂池 进水渠道末端设 一跃水槛 使可能沉积在渠道底部的泥砂向下滑入沉砂池 还设有一个挡板使水中的泥 砂进入沉砂池时向池底流行 并加强附壁效应 在沉砂池中间设有可调速的浆板 使池 内的水流保持环流 浆板 挡板和进水水流组合在一起在沉砂池内产生螺旋状环流 在 重力的作用下 使泥砂沉下 并向池中心移动 由于越靠中心流断面越小 水流速度逐 渐加快 最后将沉砂落入砂斗 而较轻的有机物 则在沉砂池中间部分与泥砂分离 池 内的环流在池壁处向下 到池中间则向上 加上浆板的作用 有机物在池中心部位向上 升起 并随着出水水流进入后续构筑物 旋流沉砂池排砂有三种方式 一种用砂泵 另 一种用空气提升器 即在浆板传动轴中插入一空气提升器 第三种是在传统轴中插入砂 泵 泵及电机设在沉砂池顶部 2 4 2 设计参数 最大设计流量 0 2083 3 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流行时间 30 城市污水沉砂量 30 3106 3污水 2 4 3 设计计算 本设计的最大污水量为 根据处理污水量的不同 旋流式沉砂池 0 2083 3 可分为不同型号 故选择 100 号型旋流沉砂池 采用 2 座 其各部尺寸见图及表 2 4 旋流沉砂池简图 表 2 4 旋流沉砂池型号及尺寸 m 型号流量 L s ABCDEFGHJKL 1001102 131 00 380 760 301 400 300 300 300 801 10 1 沉砂部分所需容积 V 86400 106 0 2083 30 2 86400 1 2 106 0 90 2 每个沉砂斗容积 V0 0 0 90 2 0 45 3 3 沉砂部分高度 h tan 1 0 3 tan 45 0 7 4 圆截锥部分实际容积 V1 1 3 2 2 0 7 3 12 1 0 3 0 32 1 0 3 0 45 3 2 4 4 砂水分离器的选择 采用 LSSF 260 螺旋砂水分离器 处理量 5 12 L s 功率 0 37kW 容积 1 25m3 2 5 CASS 池池 CASS 池是处理厂的中心构筑物 CASS 工艺去除有机物的机理在充氧时与普通活性 污泥法相同 污水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氧化分解 达到要求后排出处理系 统 不同的是 其在运行时分为 曝气 沉淀 滗水和闲置四个阶段 依次在 CASS 反 应池中周期性运行 故 CASS 反应池不需专设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 CASS 反应池区别 于传统 SBR 反应池的地方在于 CASS 池中不存在专门的进水阶段 在 CASS 池的四个运 行阶段都连续进水 由于进水流速很小 水流呈层流状态 因此 在排水时也不会影响 污泥的沉淀 由于 CASS 池的运行方式特别 池中的溶解氧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有较好 的除磷脱氮效果 2 5 1 设计说明 在同一周期内 池内污水的体积 有机污染物浓度 溶解氧 污泥浓度时刻都在变化 这是一种非稳定态的反应过程 目前 CASS 工艺的计算方法 有生化反应动力学计算法 和容积负荷计算法两种 生化反应动力学计算法是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并根据进 水水质指标和 CASS 系统的各项设计参数设定边界条件 进而对数学模型求解 此法实 际应用较少 容积负荷计算法不考虑 CASS 池内基质浓度 活性污泥浓度和溶解氧含量 在时间上的变化 只计算进出水的有机物浓度差 同时忽略同一反应周期内闲置 沉淀 排水阶段的生物降解作用 采用与传统活性污泥法基本相同的计算公式 2 5 2 设计参数 考虑格栅和曝气沉砂池可去除部分有机物及 SS 取 COD BOD5去除率为 10 SS 去除率为 30 CASS 池进水水质 300 1 10 270 5 200 1 10 180 200 1 30 140 CASS 池出水水质 COD 60mg L BOD5 20mg L SS 20mg L 2 5 3 设计计算 1 BOD 污泥负荷 NS 2 NS BOD 污泥负荷 kgBOD5 kgMLSS d K2 有机基质降解速率常数 L mg d 生活污水 K2取值范围为 0 0168 0 0281 本水 厂取值 0 0224 有机基质降解率 f 混合液中挥发性悬浮固体与总悬浮固体浓度的比值 一般在生活污水中 f 值为 0 7 0 8 本水厂设计选用 0 7 180 20 180 88 9 0 0224 20 0 75 88 9 0 378 5 2 曝气时间 ta 取充水比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 MLSS 1 0 4 X 3200 24 0 24 0 4 180 0 378 3200 1 43 1 5 3 沉淀时间 ts 当污泥浓度大于 3000mg L 时 污泥界面沉降速度为 4 6 104 1 26 污泥界面沉降速度 4 6 104 3200 1 26 1 76 设曝气池水深 缓冲层高度 沉淀时间 ts为 5 1 5 0 4 5 1 5 1 76 1 99 2 0 4 运行周期 t 设排水时间 0 5 1 5 2 0 0 5 4 0 每日运行周期数 2 24 4 0 6 5 CASS 池容积 V CASS 池容积采用容积负荷计算法确定 并用排水体积进行复核 采用容积负荷法计算 式中 Q 城市污水设计水量 m3 d Q 15 104m3d Nw 混合液 MLSS 污泥浓度 kg m3 本设计取 3 2 kg m3 Ne BOD5污泥负荷 kg BOD5 kg MLSS d 本设计取 CASS 单池布置图 0 378kgBOD5 kgMLSS d Sa 进水 BOD5浓度 kg L 本设计 Sa 180 mg L Se 出水 BOD5浓度 kg L 本设计 Se 20 mg L f 混合液中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与总悬浮固体浓度的比值 本设计取 0 75 则 15 103 180 20 10 3 0 378 3 2 0 75 2646 3 本水厂设计 CASS 池四座 每座容积Vi 2646 4 662 3 排水体积法进行复核 反应池总容积 2 15 103 0 4 6 6250 3 单池容积为 1 6250 4 1563 3 由于排水体积法计算所得单池容积大于容积负荷法计算所得 因此单池容积应按最大 容积值计 即单池容积 Vi 1563 m3 反应池总容积 V 6250 m3 6 CASS 池的容积负荷 CASS 池工艺是连续进水 间断排水 池内有效容积由变动容积 V1 和固定容积组 成 变动容积是指池内设计最高水位至滗水器最低水位之间高度 H1 决定的容积 固 定容积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活性污泥最高泥面至池底之间高度 H3 决定的容积 V3 另一部分是撇水水位和泥面之间的容积 它是防止撇水时污泥流失的最小安全距离 H2 决定的容积 V2 CASS 池总有效容积 V m3 1 1 2 3 池内设计最高水位至滗水机排放最低水位之间的高度 H1 m 1 2 15 103 5 6 6250 2 滗水结束时泥面高度 H3 m 已知撇水水位和泥面之间的安全距离 2 1 5 3 1 2 5 2 1 5 1 5 SVI 污泥体积指数 mL g 3 1 5 103 5 3 2 94 此数值反映出活性污泥的凝聚 沉降性能良好 7 CASS 池外形尺寸 外形尺寸 设池宽 则 满足要求 10 10 5 2 1 2 取 满足要求 1 6250 4 10 5 31 25 32 CASS 池总高 H0 m 取池体超高 0 5m 则 H0 H 0 5 5 5m 微生物选择区 L1 m CASS 池中间设 1 道隔墙 将池体分隔成微生物选择区 预反应区 和主反应区两部 分 靠进水端为生物选择区 其容积为 CASS 池总容积的 10 左右 另一部分为主反应 区 选择器的类别不同 对选择器的容积要求也不同 L1 10 L 10 32 3 2m 反应池液位控制 排水结束时最低水位 1 5 1 5 2 5 1 2 5 3 基准水位 h2为 5 0m 超高 0 5m 保护水深 1 5m 污泥层高度 1 3 1 5 1 5 则 撇水水位和泥面之间的安全距离 2 1 5 8 连通孔口尺寸 隔墙底部设连通孔 连通两区水流 因单格宽 10m 根据设计规范要求 此时连通孔 的数量取为 3 4 连通孔面积 A1 设孔口流速 100 1 24 1 3 1 1 1 1 5 104 24 4 4 100 10 3 2 2 1 100 0 65 2 孔口尺寸设计 孔口沿墙均布 孔口宽度取 0 7m 孔高为 0 65 0 7 0 9m 为 0 7m 0 9m 9 复核出水溶解性 BOD5 处理水中非溶解性 BOD5的值 OD 5 7 1bXaCe Ce 处理水中悬浮固体浓度 20mg L Xa 活性微生物在处理水中的所占比例取 0 4 b 微生物自身氧化速率取 0 075 OD 5 7 10 075 0 4 20 4 26mg L 故水中溶解性 BOD5要求小于 20 4 26 15 74 mg L 而该设计出水溶解性 BOD5 24 0 24 2 2 24 180 24 0 0224 3200 0 75 1 5 6 8 51 设计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10 计算剩余污泥量 理论分析 知温度较低时 产生生物污泥量较多 本设计最冷时是冬季平均最冷温度 是 3 5 3 5 时活性污泥自身氧化系数 3 5 20 20 0 06 1 04 3 5 20 0 024 剩余生物污泥量 0 1000 1000 24 1 2 0 6 15000 180 8 51 1000 0 024 1563 3200 1000 0 75 1 5 24 4 6 1408 剩余非生物污泥量 1 0 1000 15000 1 0 7 0 75 140 20 1000 855 剩余污泥总量 X XV XS 1408 855 2263kg d 剩余污泥浓度 NR 1 3500 1 0 4 5833 5 833 3 剩余污泥含水率按 99 7 计算 湿污泥量为 388m3 d 11 复核污泥龄 1 2 24 0 75 3 200 1563 4 6 1 5 24 388 15 经校核 污泥龄满足硝化要求 12 需氧量 设计需氧量考虑最不利情况 按夏季时高水温计算设计需氧量 根据 室外排水设计 规范 GB50014 2006 第 6 8 2 条 设计需氧量 O2 0 001 0 0 001 0 12 式中 a b c 为常数 a 1 47 b 4 57 c 1 42 0 001 1 47 15000 180 8 51 1 42 388 4 57 0 001 15000 30 8 0 12 388 4526 13 标准需氧量 标准需氧量计算公式 20 1 024 20 2 026 105 42 21 1 79 21 1 1 013 105 式中 Cs 20 20 时氧在清水中饱和溶解度 取 Cs 20 9 17mg L 杂质影响修正系数 取值范围 0 78 0 99 本例选用 0 85 含盐量修正系数 本例取 0 95 气压修正系数 所在地区大气压力 Pa T 设计污水温度 本设计考虑最不利水温 夏季 T 32 5 Csb T 设计水温条件下曝气池内平均溶解氧饱和度 mg L Cs T 设计水温条件下氧在清水中饱和溶解度 pb 空气扩散装置处的绝对压力 Pa pb p 9 8 103H H 空气扩散装置淹没深度 Ot 气泡离开水面时 氧的百分比 EA 空气扩散装置氧转移效率 C 曝气池内平均溶解氧浓度 取 C 2mg L 工程所在地海拔高度 64 5m 大气压力 p 为 0 9986 105Pa 压力修正系数 1 013 105 0 9986 105 1 013 105 0 99 微孔曝气头安装在距池底 0 3m 处 淹没深度 4 7m 其绝对压力为 9 8 103 1 013 105 9 8 103 4 7 1 47 105 本设计选用微孔扩散装置 氧转移效率 EA按 20 计算 21 1 79 21 1 21 1 20 79 21 1 20 17 5 水温 32 5 清水氧饱和度 Cs 32 5 7 35mg L 曝气池内平均溶解氧饱和度 32 5 32 5 2 026 105 42 7 35 1 47 105 2 026 105 17 5 42 8 4 标准需氧量 SOR 20 32 5 1 024 32 5 20 4526 9 17 0 85 0 95 0 9 8 4 2 1 024 32 5 20 7005 292 空气扩散装置的供气量 可通过下式确定 0 28 292 0 28 0 20 5214 3 最大气水比 4867 24 15000 7 8 14 空气管系统设计 曝气系统管道布置方式为 相邻的两个廊道的隔墙上设两根干管 共四根干管 在 每根干管上设 5 条配气竖管 全曝气池共设 4 5 20 条配气竖管 每根竖管的配气量为 m3 h 5214 260 7 20 曝气池平面面积为 3 4 10 323 2 1152m 每个空气扩散器的服务面积按 1 0 m3计 则所需空气扩散器的总数为 个 1152 1152 1 0 为安全计 本设计采用 1200 个空气扩散器 每个竖管上安设的空气扩散器的数目 为 1200 60 20 个 每个空气扩散器的配气量为 m3 h 5214 4 3 1200 曝气系统管道布置图 空气管道的流速 一般规定为 干 支管为 10 15m s 通向空气扩散装置的竖管 小 支管为 4 5m s 根据对于管道流速的规定 确定本设计管道系统各管段管径为 1 2 段 DN50mm 2 3 段 DN75mm 3 4 段 DN100mm 4 5 段 DN150mm 5 6 段 DN200mm 6 7 段 DN300mm 空气管道一般敷设在地面上 接入曝气池的管道 应高出池水面 0 5m 以免产生回水现象 15 污泥回流系统 剩余污泥系统排出系统设计 污泥回流系统 污泥回流比按 20 设计 每天回流污泥量 20 15000 3000 3 每周期回流污泥量 而每周期 本设计回流污泥进泥时间每周 6 500 3 T 4h 期取 t 2h 回流污泥泵在运行过程中是间歇运行的 则单格 CASS 池进泥流量为 根据流量选用污泥回流泵型号 50QW18 15 1 5 出口直径 1 500 16 4 2 15 6 3 50mm 重量 60kg 每座 CASS 池内设该种泵一台 出泥管管径取 d 150mm 剩余污泥排出系统 由上述计算知道 剩余污泥产生量 每个周期单个池体产生的污泥量 Q 388 3 每个周期排泥时间利用周期后 0 5h 则泵的流量为 1 2 388 4 6 16 2 3 根据流量选用剩余污泥泵型号 50QW40 15 4 出口直径 d 50mm 重量 32 4 3 121kg 每座 CASS 池内设该种泵一台 出泥管管径取 150mm 2 6 鼓风机房鼓风机房 总供气量为 5214 60 86 9 3 选用 TSD 150 型罗茨鼓风机 3 台 鼓风机房平面尺寸 6 4 2 7 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池 2 7 1 污泥浓缩的设计说明 污泥处理是污水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污泥量并使其稳定 便于 污泥的运输和最终处置 污泥处理工艺主要由污泥的性质以及污泥最终处置的要求所决 定 污泥浓缩的目的在于去除污泥颗粒间的空隙水 以减少污泥体积 为污泥的后续处 理提供便利条件 污泥浓缩有重力浓缩 气浮浓缩 离心浓缩 微孔滤机浓缩及隔膜浓缩等方法 本设 计采用连续式重力浓缩池 适合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厂 2 7 2 设计参数 活性污泥含水率 99 7 剩余污泥量 388 3 污泥固体通量 G 30 2 污泥固体浓度 0 6 3 2 7 3 设计计算 1 浓缩池面积 A 浓缩污泥为剩余活性污泥 0 388 6 30 77 6 2 2 浓缩池直径 D 设计采用 2 个圆形辐流池 单池面积 1 2 77 6 2 38 8 2 浓缩池直径 4 1 4 38 8 7 3 浓缩池深度 H 浓缩池工作部分的有效水深取 2 4 复核浓缩时间 符合设计规范 24 2 24 4 77 6 388 19 2 超高 缓冲层 浓缩池设机械刮泥 池底坡度 污泥斗下 1 0 3 3 0 3 0 05 部直径 上底直径 1 0 3 2 0 6 池底坡度造成的深度 4 2 2 7 0 6 2 0 05 0 16 污泥斗高度 5 2 1 2 tan 60 0 26 浓缩池深度 1 2 3 4 5 0 3 4 0 3 0 16 0 26 5 02 4 浓缩后的污泥量 100 0 100 388 100 99 7 100 98 58 2 3 2 8 投泥泵房的设计投泥泵房的设计 2 8 1 投泥泵的选型 污泥提升泵选用 LXB 型螺旋提升泵 主要技术参数见下表 泵轴直径 d mm700螺旋头数 头3 螺旋导程 mm1400转速 n r min40 安装角度 30流量 m3h 11890 螺旋外缘直径 D mm 1400 表 2 5 LBX 型螺旋泵主要技术参数 2 8 2 附属设备的选型 选用 ZBXN 22 型周边传动半桥式吸泥机 ZBXN 型周边传动半桥式吸泥机将沉降在池底上的污泥刮集至一组沿半径方向布置的 吸泥管管口 再通过中心排泥管排出 同时还可以撇出液面浮渣 主要特点 A 结构简 单 重量轻 B 节约运行费用 维护管理方便 C 结构紧凑 效率高 D 可配置过扭保 护机构 当扭矩达设定值时自动报警停机 安全可靠 中心筒直径 m1 25排泥管直径 m0 4 流动面载荷 KN2 6中心筒载荷 KN16 滚道宽度 m0 45周边线速度 m min 1 8 池直径 m22真空系统电机功率 kW3 表 2 6 ZBXN 型周边传动半桥式吸泥机主要技术参数 2 9 污泥消化池污泥消化池 2 9 1 设计参数 污泥量 58 2 3 一级污泥投配率 1 5 二级污泥投配率 2 10 2 9 2 设计计算 1 消化池容积计算 一级消化池容积 1 100 58 2 5 100 1164 3 采用 2 座一级消化池 则每座池子的有效容积为 取 600m3 0 2 1164 2 582 3 消化池直径 D 采用 9m 集气罩直径 d3采用 1m 池底下锥底直径 d2采用 1m 集气罩高度 h4采用 1m 上锥体高度 h3采用 1m 消化池主体高度 h1采用 9m 下锥体高度 h2采用 1m 则消化池总高度为 H 1 2 3 4 9 1 1 1 12 消化池各部分容积的计算 集气罩容积为 4 32 4 4 3 14 12 4 1 0 79 3 上盖容积为 3 3 3 2 4 3 4 2 3 4 3 2 9 2 4 9 1 4 12 4 47 62 3 下锥体容积等于上盖容积 即 2 3 47 62 3 圆柱部分容积为 厌氧消化池计算草图 1 2 4 1 4 92 9 572 2 3 则消化池的有效容积为 1 2 3 572 2 47 62 47 62 667 44 3 600 3 二级消化池总容积为 2 100 58 2 10 100 582 3 采用一座二级消化池 与两座一级消化池串联 其有效容积为 取 600m3 0 582 3 二级消化池各部尺寸同一级消化池 2 消化池各部分表面积计算 集气罩表面积 4 4 3 2 3 4 4 12 1 1 3 9 2 上盖表面积 3 2 3 3 sin 2 9 1 1 sin 15 60 7 2 下锥体表面积 2 22 4 2 2 2 sin 12 4 2 9 1 1 sin 15 61 5 2 消化池柱体表面积 1 1 9 9 254 3 2 故消化池总面积 1 2 3 4 254 3 61 5 60 7 3 9 380 4 2 2 10 污泥脱水机房污泥脱水机房 2 10 1 污泥脱水机房的设计说明 污泥脱水方法 主要有自然干化和机械脱水 污泥机械脱水的方法有真空吸滤法 压滤法和离心法等 常用的污泥脱水机械油真空转鼓过滤机 自动半框压滤机 滚压带 式压滤机 离心脱水机四种 本设计采用滚压带式压滤机 2 10 2 滚压带式压滤法的设计参数 污泥量2263kg 干泥 d 污泥含水率97 泥饼含水率80 压滤机带宽2 0m 表 2 8 带式压滤法的设计参数 2 10 3 污泥脱水机房的设计计算 过滤产率 当滤饼含水率达 80 时 滤布移动速度 过滤产率为 min 85 0 mv hkg 31 则滤布宽为 2 0m 的带式压滤机的过滤产率为 3100 2 2 0 31 hkg干泥 考虑 1 25 的安全系数 过滤系数为 24825 1 310hkg干泥 压滤机台数 n 若脱水机工作每日 3 班 24h 运行 则所需压滤机台数 2263 0 5 1 24 248 nn 台 取台 2 10 4 污泥脱水设备选型 选用 DYL 型带式压滤机设备 2 台 1 用 1 备 DYL 型带式压滤机是一种新型高效连续运行的固液分离设备 该设备对所有类型污 泥均使用 并易于和其他污水处理设备配套形成网络控制 主要特点为 连续运行 无级调速 生成能力大 能耗低 上下滤袋自动纠偏 自动冲洗 滤袋张力可调 并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