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税区海关监管与国际物流作业流程的研究_第1页
关于保税区海关监管与国际物流作业流程的研究_第2页
关于保税区海关监管与国际物流作业流程的研究_第3页
关于保税区海关监管与国际物流作业流程的研究_第4页
关于保税区海关监管与国际物流作业流程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现代物流市场化、国际化的日益加剧,保税区作为我国国际物流的重要节点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我国国际物流的竞争能力、综合国力的提升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自 1990 年开建第一个保税区至今,虽然保税区的数量明显增加,但其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严重影响物流市场的发展,阻碍我国国际物流竞争力的提升。要提高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速度,我们必须从核心关键点保税区的改善做起,在借鉴国外先进物流发展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保税区的特点建设有特色的、能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物流模式。本文通过对我国保税区、保税区国际物流、保税区的海关等多方面的详细调查,找出制约经济效益、规模效益等发展的瓶颈,借鉴美国、日本等国的物流发展历程所总结出的经验,并结合我国自身的特点提出了些许的改善建议,为我国国际物流快速、稳定的发展提供帮助,期望中国国际物流现状能得到改善。关键词:物流单证,海关监管,作业流程,匹配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increasingly market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the tariff-free zones, Chinas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nodes,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Chinas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competitive capacity and 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 Since the first tariff-free zone was built in 1990, though the number of Chinas tariff-free zone are increasing rapidly, their development level still exist certain gaps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which adversel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market and hamper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competitiveness. To speed up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industry, we must start with the improving of tariff-free zones, which is the key point and by combining Chinas actual feature of tariff-free zones as well as learning the domestic and overseas advance experiences, create a characteristic logistics model which can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This thesis tries to find out the bottleneck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effectiveness, economies of scale and etc, through detailed investigate to Chinas tariff-free zones,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in tariff-free zones, customs in tariff-free zones and other various aspects, and propose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by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American, Japan and other countries accumulated during their logistic industry developing progress and combining Chinas own feature to provide certain assistance to the rapid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industry with the expectation to improve Chinas present logistics situation.Key Words: Logistics documents ,Customs supervision ,Operation process , Matching目 录1 前 言.11.1 研究提出的背景.11.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及意义.21.2.1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 .21.2.2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22 保税区相关内容的研究.42.1 保税业务简介.42.2 保税物流简介.42.3 保税区的概念及功能.52.4 我国保税区的发展现状.62.5 我国保税区的发展方向.63 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的相关研究.83.1 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的发展现状.83.2 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业务的主要运作模式及特点.83.3 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对比.93.4 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中的问题.113.5 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的改善.114 保税区的海关研究.144.1 保税区的海关定义.144.2 海关对保税区进出货物的监管.144.3 保税区的海关物流监控体系.164.3.1 通关流程 .164.3.2 海关物流监控体系的不足 .194.3.3 海关物流监控体系的改善对策 .205 国际物流与海关监管流程的配合.225.1 国际物流与海关监管流程的联系.225.2 进出口贸易的详细流程及案例分析.235.3 海关监管与保税物流业务流程相适应的改进思路.265.4 改善后的进出口贸易流程.28结 论.34后 记.35致 谢.36参考文献.371 前言1.1 研究提出的背景自 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业务量在逐年增加,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国际物流业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国际物流是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是国际间贸易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货物的进出口量每年均以 10%至 20%的速度增长。保税区是目前我国最为开放、最为自由的经济贸易交易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由海关对其进行特殊监管的区域。保税区的主要功能可概括为转口贸易、保税仓储、进出口加工,另外还主要有商品展示这一辅助功能。保税区物流业务的发展与保税区的海关监管流程之间的配合程度,是对国际物流及海关报关流程的新挑战。但另一方面,海关征收的关税及代征税却逐年快速增长,海关监管的目标也从单纯的严格执法向注重“把关”与“服务”的平衡转变,以达到促进国际物流高速而健康的稳步发展和简化海关报关流程、提高海关监管水平、降低海关监管风险的目的。国际物流为克服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空间距离和时间间隔,按照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即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货物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随着市场化经济不断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也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和威胁。当前,国际物流就宏观而言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首先,发展国际物流业务的环境越来越复杂,从事国际物流的国家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在不同的法律、人文、语言、科技、设施的条件下运作,增加了国际物流间的复杂度;第二,国际物流的地域广、空间大、环节多、时间长、风险大,国际物流大都远涉重洋,跨国境时货主需要承受政治、经济、运输等诸多风险;第三,国际物流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各个国家的信息技术水平很不平衡,相互间的差距也很大,因此建立全面的、统一的现代化信息系统还存在很大困难;第四,国际物流的标准化有待进一步推广,我国国际物流业务要想更快、更稳的与国际先进发达国家的物流水平持平,就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标准制定相应的设施设备,以便能与发展水平先进的物流更好的接轨。当今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保护本国利益,大都在不同程度上采取各式各样的保护性措施,我国也积极发展保税物流来促进我国国际物流业务的发展。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保税物流是指海关在其监管的区域内,其监管区域主要概括为保税仓库、保税区域以及海关的监管仓库等,主要从事物流方面的运输、仓储、流通加工、装卸搬运、配送等相关业务,同时物流企业也享受海关法所规定的“境内关外”制度,还有一些其它的特殊优惠政策,如税收、外汇及通关流程上的特殊政策等。但与此同时,保税区物流业务的发展水平与海关监管的配合对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对保税区物流业务的发展研究,借鉴国外保税区发展的经验及优势对我国保税区的发展提供优化思路,同时对海关进出口流程进行优化,为我国国际物流能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了条件。1.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及意义1.2.1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分四大部分,即保税区的研究、保税区国际物流的研究、保税区海关的研究、保税区物流业务与海关监管相配合的研究。论文详细阐述了保税区物流业务和国际物流业务的发展状况,保税区和相应物流业务的发展现状及改善建议,货物进出口时海关的监管职责与方法等内容,另外也对货物进出口时海关的具体操作流程、物流业务与海关监管的配合过程进行了简单的描述,但由于调查条件和对实际操作认识有限,论文的改善建议有较强的理论性,但整体上做到了基本的优化和改善。本文最关键的是对货物进出境时海关监管流程进行详细说明,在此过程中单证的流转过程更是我们所需要明确和掌握的,这对熟悉与改善国际物流业务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论文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保税业务、保税物流的含义,详细介绍保税区的发展过程及现状,并对保税区的发展提出了一定的改善。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保税区国际物流的发展,详细介绍保税区国际物流的运作模式、特点及发展现状,并对其现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改善建议。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保税区海关的相关内容,对海关监管流程进行详细说明,也对监控流程作了详细介绍,同时针对监控流程中的不足进行了改善。第四部分是为了发展国际物流,使保税区物流与海关监管配合更默契,对进出口贸易中单证的流转、实际流程进行详细说明,并对其进行优化改进。1.2.2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发展中的保税区物流业务与保税区海关监管流程相配合,是对国际物流及海关报关流程的新挑战。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物流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国外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对我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效率化和最优化是国际物流系统运作的最终目的,其所谓的效率化就是要把物流的各种功能作为一个系统来构造、组织和管理,国际物流各子系统的共同目的也是物流的效率化,于是便产生了使国际物流各职能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的必要;所谓的最优化就是应用物流系统的效率与费用分析使系统运作的构造、组织、管理等过程实现最优化,达到以物流总体系统运作成本最低来实现一定的物流服务。因此,国际物流系统运作必须在适合的区域,利用完善的软、硬环境条件,以最少的物流费用实现所需的物流服务水平。即我国保税区的发展有助于加快我国国际物流业务的顺利发展,同时保税区内的物流业务的发展也与海关监管的水平相关,他们的配合也直接影响国际物流的发展,共同制约经济的发展。2005 年 12 月 11 日起,随着经济的全面发展,中国物流市场对外资的开放程度也逐渐扩大,与之对应的国内物流市场也基本减少了对外资的阻碍。但同时由于物流公司主要是跨国企业对国内的物流市场越来越多的干涉,我国的国际物流业务又受到影响,其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另外我国经济向纵深方向发展的趋势日渐明显,据相关调查数据表明,我国进出口加工贸易企业的进出口额自 2005 年以来,已占据了进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这种结果使得我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同时也增强了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提高了我国对国际物流的需要水平,这也从侧面加强了我国国际物流业务的发展,如对国际采购、中转、配送等以及相对应的物流信息的处理。但与此同时,这种发展趋势也要求我国应进一步加强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的物流服务配套体系、加快保税物流现代化的实现,即最终能最大程度的与国际接轨,按照国家统一的标准和流程进行各种物流作业,更快更好的与其他各国建立友好的贸易合作伙伴关系,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市场地位、增加我国有效的市场份额。因此我国国际物流的目标是使流通我国的货物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成本、最低的风险分拨配送到各目的地,也就是说加速发展保税物流是推动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另外,保税物流与海关监管的配合对国际物流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在保证监管质量和安全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简化流程,发展一套更科学、更合理的进出口单据流程也已成为趋势。通过对国内保税区、保税区国际物流的发展、保税区的海关监管等各方面的现状分析,加之对国外物流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及优势的借鉴,笔者提出了针对以上问题的改善建议,并结合保税区物流业务发展与保税区海关操作的需要进行了阐述与优化,对其中单证的流转过程也做出了详细的说明,以便在流程更明朗化的条件下提出更多的改善建议,完善海关职责的同时促进国际物流的进一步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看齐。2 保税区相关内容的研究2.1 保税业务简介保税业务是指经海关批准暂时缓办纳税等手续进境的货物,在海关监管下储存、加工、装配后复运出境的经营活动。海关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范文件对保税货物实施监管。 “海关批准” “纳税暂缓” “海关监管” “复运出境”是报税的特点 1。保税业务的基本形式有保税加工、保税仓储和特殊区域保税。保税加工主要是指加工贸易;保税仓储是指保税仓库,包括公共性保税仓库,备料型保税仓库,专用型保税仓库;特殊区域保税是指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等。按照现行的海关保税监管制度,对进出口保税加工货物实行三段式监管。第一阶段为加工贸易合同登记备案管理,该阶段称为前期管理;第二阶段为口岸管理,即海关对已办妥登记备案的合同项下的进出口货物实施口岸监管;第三阶段为对加工贸易合同进行核查、核销管理,该阶段包括海关对进出口保税货物在加工过程中的“中途”核查及加工贸易到期合同的核销工作,一般称为后期管理。2.2 保税物流简介保税物流是指在保税仓库、保税区域和海关监管仓库等地由海关进行的特殊监管,主要的物流业务包括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配送、装卸搬运、信息处理等,另外物流企业还享受海关在保税区“境内关外 ”的优惠制度,同时税收、外汇以及通关方面的特殊政策方面海关也给以物流企业一定的优惠。但在通常情况下,保税物流是指在保税状态下货物在保税监管区域、场所以及网点间的货物流通及其信息传递,主要包括在供应销售链上对保税货物的运输、储存、装卸、流通加工、包装、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因此简单的说,保税区可以根据以上服务内容分为三大功能:保税仓储功能、简单加工功能、转口贸易功能。其中保税仓储功能主要是在进入保税仓库的过程中以及货物在仓库存储期间,海关对货物不征收任何进口关税,并且免批文且货物也不限制配额;简单加工功能是在保税仓库内对货物进行包装、分拣、分拆、拼装、换唛等简单操作,方便货物在后续环节中的顺利流通;转口贸易功能是指经过简单加工流程后的仍保存在保税区的进口货物将被运送到其他目的国或者地区。保税物流在我国很多地区都已成功开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例如深圳某外商投资企业于 2009 年进口一台价值 400 万元的机器(免税) ,海关给予 14 天的申报期限,他们开始委托一间报关行代表他们的利益进行报关活动,但由于减免税表的申请过程受到阻碍,造成深圳某外商投资企业每天要多交滞报金约 2000 元。正因为滞报金的高额费用使企业费用急剧增加,成本相对而言也较高,深圳某外商投资企业在申请税表的同时积极寻找其他解决方法,发现保税区的功能可以解决该企业每天的滞纳金、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浪费,于是便委托在保税区报关,将货物立即转入保税区进行仓储。这样一来企业每天只需要交小额的仓储费用,节省了大量的开支。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进出口货物的不断增加,近几年来我国的保税物流发展很快,形成了保税仓库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等多种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物流场所,功能也逐步得到完善,这同时也为我国国际物流业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基础。2.3 保税区的概念及功能保税区内可以进行多种业务,主要能进行国际贸易、转口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示等功能,按照国家海关法规定,保税区享有两免一保政策,即所谓的免证、免税、保税,同时保税区还执行“境内关外” 的运作模式,这正是保税区的主要特点。保税区所在地的经济一般相对而言,都是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最发达的区域,而且保税区是国际物流发展中优惠政策最突出的经济区域之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保税区在我国也健康而稳定的发展开来,自 1990 年 6 月经中央批准,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以来,保税区的数量快速增长,形式也开始出现多样化,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形式,其概念和功能简介如下:保税仓库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具备保税加工、保税仓储、进出口贸易和进出口商品展示等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我国目前开放度和自由度最大的经济区域之一。保税物流园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在保税仓库区规划面积或者毗邻保税仓库区的特定港区内设立的、专门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业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其主要功能分为以下几方面:存储尚未办理海关手续的货物以及需要进出口转境的货物;简单加工保税区内的半成品、副次品,为其流通进行增值和包装;进出口贸易包括国际中转、包装、配送等;商品展示等辅助功能和经海关批准的其他国际物流业务。保税港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国家对外开放的口岸港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具有口岸、物流、加工等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相对于保税仓库区而言,保税港区具有更多的功能,它是在保税仓库的基础上,增加研发、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港口作业等功能所集结成的综合服务区。综合保税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也具有保税港区的功能,也是海关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对其进行综合管理,并收取一定比率的税收和相关费用,是国家开放金融、贸易、投资、服务、运输等领域的试验区和先行区。综合保税区就是将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及保税物流园区和港口的功能进行整合,开展国际采购、中转、配送、转口贸易等基本业务的特殊海关监管区域。综合保税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所有功能进行的整合主要表现为:国外货物入区实行保税,国内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企业在区内不仅可以进行货物的保税仓储和加工、制造业务,还可以开展对外贸易等业务,国外货物入区保税;货物出区进入国内销售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国内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区内可设厂进行出口加工,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可自由流动,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等 2。2.4 我国保税区的发展现状我国现有的 16 个保税区除了重庆的寸滩保税区外都位于沿海地区,主要依托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带经济区。近年来,大规模的国际产业转移使我国的出口加工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但也使得我国的保税区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首先,国际环境的变化,加入世贸后我国内地工业品的平均关税大幅降低。例如 2001 年的关税为 14.7%,到 2005 年时关税降至 9.5%,到 2008 年就降至 8.9%,同时海关还将所有的非关税措施取消,不断减弱保税区的关税效应,适应国际环境的发展要求。同时世贸组织要求各参与国必须实行非歧视原则,这使得保税区的政策不再突出,没有了明显的优势。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外开放的程度的加强,保税区的优势也被不断的减弱,出现保税区与其他普通仓库、物流园区等同的现象。其次,我国保税区存在很多制度上的问题。例如缺乏统一的法律。只有全国专业性管理法规、地方性法规和保税区内运营的管理办法细则,而缺乏全国性统一立法的状况,导致了各种法规和管理细则的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等诸多问题;不同部门对保税区存在着不同理解。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明确规定,当货物由非保税区向保税区运送、转移时,海关对此类货物不予退(免)税;外经贸部则将保税区企业等同于国境外企业,海关应当把保税区当作已经放大了的保税区仓库进行监管,同时对保税区卡口以及保税区内的仓库也同时进行监管;国家经贸部却持另种观点,认为保税区应该施行境内关外政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此也作出明确规定,保税区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的保税区暂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尤其是经营性的分支机构更不允许。另外,我国很多地区采用区港分离的原则,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保税区经济的发展、影响保税区优势的发挥,而海关监管则比较多的采用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宽松的理念对进出口货物进行监管。但是,保税区海关监管办法等规章制度大多属于原则性比较多,其详细的操作流程还有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管理体制也缺乏相应的权威机构对其进行约束和管理,这些问题都对保税区的运营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阻碍保税区的发展 3。2.5 我国保税区的发展方向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物流的功能日益突出,自由贸易区也出现了从贸易主导型和加工主导型向物流主导型过渡的趋势。这些新的发展趋势给我国保税区的发展带来挑战与激烈的竞争,同时也给我国保税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为此,我国要在合理借鉴国外保税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保税区的发展现状、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积极寻找符合有中国特色的保税区发展策略,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保税区的科技发展水平,提高信息技术的快速高效的处理水平。保税区作为国际物流运作的一个特殊节点,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进出口货物的流转速度、进出口贸易的效率及成本控制、保税区内货物的监控及安全水平、保税区货物的信息流转等。因此我国应注重保税区的建设,除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文件等对保税区提供相对优惠的吸引外资投资外,还应该从自身做起,加强保税区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加强海关从业人员的办事效率,协调好海关与保税区相互工作之间的配合,保证安全准确的前提下提高办事效率,加快货物信息的流转。2.调整保税区产业结构。保税区的正确定位是实现保税区经济效益、功能效益的基础。我国保税区不宜盲目引进和发展能迅速带来经济效益的劳动密集型的项目,而应注重高科技项目的引进与发展,这有利于我国保税区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当然这必须结合保税区所在区位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而言,适宜的产业结构才能促进并推动产业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产业区由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加工等初级功能向资金或者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区逐渐过渡,吸收先进保税区的相关经验,发展有自身特色的产业。3.简化保税区的繁琐手续,提高办事效率。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的相关调查,国外大部分的自由贸易区基本都是港区结合,而我国自保税区建立以来就把港口划分在保税区之外,这样严重阻止了保税区和港口功能的充分发挥,同时增加了货物从港口进入保税区的手续,降低了保税区货物的流转效率,最终导致了保税区所在地的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自由贸易区的港区联合的方式,改善我国港口与保税区的协作关系,从而简化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4.保税区功能多元化。保税区不仅提供仓储、简单加工、包装等基本功能,而且还可以对货物进行拆、拼装,也可以进行贸易、加工、商品展示等附加功能,另外,保税区还可以为区内货物提供金融保险、信息咨询、运输等相关服务,按照顾客的需求实现顾客的一条龙服务,省掉顾客的麻烦,增加中间利润,帮助跨国公司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提高保税区的国际竞争力 4。3 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的相关研究3.1 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的发展现状自我国加入 WTO 以来,保税区在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招商引资和进出口贸易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已成为沟通国内外市场的重要桥梁,同时保税区作为国际物流运作的一个特殊节点,发展国际物流服务理应成为其一项重要的发展目标。有效运作的国际物流不仅能提升本国产品以及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且能够起到有效满足本国经济、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从而起到满足国内消费者需要的作用。当前,我国保税区物流业的发展正从起步阶段向着功能提升和加快发展的阶段迈进,而我国的保税区也是在借鉴国际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的经验的前提下,结合我国实际设立的以减免关税、放宽海关和外汇管制的优惠政策,以发展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仓储物流功能为目的的具有“境内关外”性质的特殊经济区,也是我国层次最高的对外开放区域。在设立保税区的意图、开发建设和功能设计上,我国的保税区大都以自由贸易区为目标模式,但我国保税区在物流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我国保税区都是与港口划分开的,地域上的分离导致功能的连续性被破坏,阻碍保税物流的发展,同时也加大了海关监管的难度,对国际物流功能在我国保税区的发挥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国家相关部门也应该给予相应的重视 5。3.2 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业务的主要运作模式及特点(1)基于国外进口商品大批量向国内物流市场分销的运作模式这是目前许多跨国企业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国际企业通常采用的降低成本、节省费用的模式。在保税物流园区进行物流分拨的运作模式的特点是:首先,进口时货物批量大,进入国内市场时通常分多次进入,且每次进口国内市场的量较少;其次,物流作业的操作主体呈现多元化,主要包括跨国企业、专业性较强的国际企业的分支机构,以及这些企业在中国的代理商,还包括在保税物流园区内设立的一些物流企业。这种运作模式可以从整体上降低进口商品销售成本、提高服务质量。(2)基于国内出口的商品在保税物流园区集结和处理的物流业务运作模式随着中国商品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提高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中国市场出现了大批量跨国进行的采购活动,而与此同时,许多国际型的零售企业、生产型的跨国公司和企业以及专业化的国际采购公司等,它们也开始向中国进行国际采购。因此,为了与国际接轨、发展经济,我国的国际采购中心也在保税物流园区内应需建立,主要是利用保税物流园区能够降低物流成本、提供高质量水准的物流服务,促进在中国市场采购的商品安全、快速、便捷的运往世界各地,通过有效集配活动和较多的业务量需求降低国际间物流成本,带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运作模式的应用使得国内企业能通过提供完善的、配套的服务体系来开拓市场,也使得出口企业在享受诸如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的同时能够加快本企业的资金周转,同时也是出口企业面临更小的市场风险,提高了货物调整、退补、理赔等多种业务的效率。其运作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国内需要出口的商品在进入保税物流园区时物流的特点是品种少但运送的批量较大,而出口到境外的物流特点则是品种多、方向广且批量也较大;第二,物流运作的主体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3)基于转口贸易的物流运作模式这种运作模式多被第三方物流企业所应用,主要的物流业务是对转口过境的商品提供货物分拆、仓储、重新拼装、多式联运以及相应的物流信息服务等。另外,保税物流园区内进行的商品展示和物流交易服务等功能,不仅可以增加区内的物流业务量,搞活其活力,还能促进区内其他贸易活动的顺利开展。(4)基于提供货物综合处理的国际物流运作模式对于停留在保税物流园区内的货物,包括境外货物和境内货物,进行综合处理,主要包括货物的批量转化、简单包装加工等增值服务后,根据订单所需向国内外分别派送。这种物流运作模式有利于形成具有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的提供商,并能促使相关企业依托本国的优势,如廉价的劳动力、极强的产品制造能力,使企业成为全球物流的核心据点,同时适应全球一体化的发展需求,满足生产国际化的物流需求 6。3.3 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对比相对于国内物流而言,国际物流属于跨国进行物流作业,运作时间长而且空间距离也比较大,因此无论是运作模式还是货物流转过程中的货单交接等都相对比较麻烦,比国内物流的流程也简单得多。其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两种经营模式的环境不同国内物流的始发地和目的地同属于一个国家,所适用的有关物流方面的规章制度、所采用物流设施设备的相关参数、物流技术等方面的规定相同,例如美国政府对危险品在国内进行物流贸易时,只需要对危险品运输量、保存温湿度、配送条件等做详细规定,但比国内物流的流转过程要复杂的多。与之对应的国际物流,由于是跨国进行的贸易,不同国家对物流的规定、物流设备的标准、文化地理等各方面也存在差异,这就导致贸易国间进行贸易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对贸易国的相关条文规定及贸易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以便应对贸易国因本国的政策法规产生分歧,防止因国家规定不同而造成国际物流不能顺利进行,例如美国在进行国际物流作业时,不仅有海关、交通运输部门等较多政府部门的介入,而且美国企业还应考虑与其进行贸易的国家对配送货物的要求,以及贸易国是否对其包装、配送等各方面是否有相关的明文规定等。(2)两种物流模式采用的运输方式不同国内物流运作模式中所配送的货物一般采用公路或者铁路的运输方式进行配送,而且一般的运输线路比国际物流都短,而且运输频率比较高;但国际物流运作模式则主要采用海运或空运,由于运送线路比较长、运输频率比较低,因此也常采用多式联运,其中集装箱多式联运最为常见。另外国际物流路径长、跨越地区多,运输途中所经历的气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对配送货物的仓储保管条件要求都比较高,并且对换装、换载等也都会有需求。(3)两种物流模式的信息沟通方式不同在进行国内物流活动时,除交易的买卖双方外主要是第三方物流的介入,但同属于同国,对相关法律法规都比较明确,没有制度、文化等差异。但进行国际物流活动时,除交易双方外,通常还涉及国际贸易货运代理、无船承运人、海关报关行等部门提供相应的物流服务,且这些服务商通过配合才能完成货物从一国到另一国的远距离转移,在此过程中物流信息除存在语言不通的障碍外,还存在各贸易国对物流要求不同的差异,这些都使得国际物流活动时物流信息沟通较复杂。因此进行国际物流贸易的企业或单位不仅要实现单证在各个参与环节之间准确而快速、安全的传递,还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资金来保证单证的正常流转,当贸易量增大到一定量时,仅靠人工是不能将其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得当的,必须依靠先进的物流技术、相应的物流软件对大量的流转单证及其信息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当然按照当前该行业的发展水平以及各国生产力的不同程度,在全国建立统一标准的物流信息技术还是存在一定挑战性的,但走向物流统一标准化是国际物流的一个发展趋势。(4)两种模式面临的风险不同国内物流操作过程相对简单,货物在途时间较短,倒装、装卸等活动的频率相对也比较低,因此国内物流运作中货物一般都能安全到达目的地,差错率、破损率也都比较低。与之对应的国际物流由于跨国运输,各口岸进行换装、搬卸活动频率比较高,而时间和空间距离的增大也使得货物在途面临灭失、损坏的几率增加,另外由于国际上各种原因引起的暴动、罢工等多种原因造成的汇率变化,导致贸易双方存在利益上的金融风险,有时还会因贸易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升级为国家问题,给国家带来风险,这都需要引起企业的重视,加强发展国际物流的企业的防范风险意识,从而为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费和国家风险增加一些实质性的保障。(5)两种物流模式的标准化要求不同国内物流由于不涉及跨国,所使用的法律法规、优惠政策等都完全相同,因此很少引起争议,但国际物流的运作跨国发展,它既要考虑参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法律法规、通关壁垒的设置,又要考虑各种物流基础设施和设备以及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方式等方面。如果贸易双方不能达成以上条件相对统一的国际标准,那国际物流的运作中就会存在资源浪费严重、劳动力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从而造成物流成本增加、运作效率降低等问题,最终导致国际物流的运作水平难以达到提高,终端客户的物流服务要求也难以得到满足 7。3.4 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中的问题(1)物流业务需求量小,尚未达到规模效益的要求。以厦门保税物流园区为例,近年来,它的业务主要来自几家外资企业,制造企业在厦门所成立的企业并不多,除戴尔、飞利浦等几家外企外,厦门保税物流园区内就有几家本地企业,如夏新、厦华等企业。企业的多少与经济的发展水平、物流的发展也是息息相关的,据调查厦门保税物流园区内的物流业务量也较小,没有达到规模的标准。实际上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根本上还是取决于园区内物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物流企业的发展又离不开市场需求,市场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如果达不到一定的规模,物流企业就很难生存、发展。因此业务量很难扩大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工商企业、跨国公司本身缺少对保税区物流的需求,而是由于保税区物流企业的专业水平、提供能力、运作质量及竞争力等还不具备明显的优势。(2)保税物流园区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外资进驻国内一般都源于先进的服务设施、较高的服务水平,但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保税物流园区并没有使保税区内的物流网络与区外的物流网络进行很好的衔接,与其腹地的物流网络衔接也不是很好,导致保税区及周边设施设备、服务区域缺乏紧密的协作关系,影响正常服务水平的发挥。另外,保税区内的设施条件,如功能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健全的物流信息网络以及能够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物流体系等,在我国当前的发展形势下仍达不到国际物流快速发展的要求。另外物流配送企业的规模相对而言也比较小,社会化、组织化程度比较低,在物流配送的各环节上衔接配套差,服务功能不完善。总体上而言与物流相关的服务还有很大的进步和提升空间,需进一步完善与提高。(3)对保税区给予的特殊政策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与落实。很多物流涉及到的部门对保税区的认识不够透彻,对一些优惠政策条文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这些观念的不统一严重阻碍保税区内国际物流的发展,导致保税政策优势的发挥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第一,海关监管法制不健全。一些过时的法规没及时废止,正执行的一些法规不够透明,部门间的规章相互碰车,企业执行难,通关效率低;第二,保税区和港口一体化联动进展缓慢。我国大部分保税区的进出口货物均需经过港口,但由于我国保税区一般都与港口分开,曲港功能没能更好开发,造成货物进出不畅,管理繁琐,成本增加 8。3.5 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的改善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所导致的本土化生产、全球采购以及全球消费趋势的加强,我国为了提高保税区国际物流业务的发展水平,应该从其他先进国家的发展策略中汲取营养,尤其是在物流的交易条件、技术装备规格,特别是在单证、法律环境、管理手段等方面推行国际统一标准的美国、日本等。美国参与制定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所要求的物流标准包括物流的基本词汇、相关定义、物流技术规范、物流设备标准、物流信息系统等,另外美国的国防部还建立了针对不同类别物流的数据采集、记录、信息传递、管理等各个细小环节的统一标准;而美国一些其他的标准协会也积极推进物流的运输、供应链、配送、仓储、EDI 和进出口等方面的标准化;而日本也是对物流标准化比较重视的国家之一,实施标准化的速度也很快。日本在标准体系研究中注重于美国和欧洲的合作,将重点则放在标准的国际通用性上。日本也在物流设备的标准化做了几年的调查研究,对物流模数体系、集装的基本尺寸、包装用语、大型集装箱、平托盘、卡车车厢内壁尺寸等都进行相应的标准化。因此,为使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与先进发达国家的物流水平融为一体,我国应看清国际物流发展的趋势,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作出改善,以便我国保税国际物流能更快发展。首先,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随着中国加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