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类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旅游资源开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建议_第1页
旅游类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旅游资源开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建议_第2页
旅游类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旅游资源开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建议_第3页
旅游类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旅游资源开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建议_第4页
旅游类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旅游资源开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摘 要本文主要对旅游资源开发和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建议做了介绍,重点分析了旅游资源开发给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我国正处在旅游业快速发展时期,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也日趋增多。然而我国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重开发、轻保护,急功近利,造成了很多恶劣的影响。水、气、声等资源受到了污染,因此我们要看到旅游资源开发中对资源造成破坏、对环境构成威胁等负面影响,积极寻求保护性的开发措施,坚持旅游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促进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文章对旅游资源开发周边环境包括人文环境、生态环境、资源等所受的影响作出了利弊分析。并针对各方面的消极影响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使旅游资源开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有走有效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发展道路,旅游资源开发才有发展的生命力。丰富多彩的自然、文化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资源开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这一切,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将无从谈起。同样,旅游资源开发的合理发展也有助于改变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的方式,减轻环境和旅游资源的压力,增强人民珍惜和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关键词:旅游 环境保护 影响 建议 - 2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its impact o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recommendations have been described,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mpact to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suggestion are made. China is in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is also increasing. However, development of tourist resources in China in the process of re-development, light protection, quick success, resulting in a lot of bad influence. Water, air, noise and other resources by pollution, so we want to see the tourist resources of the resource damage, pose a threat to the environment and other negative effects, to actively seek the development of protective measures, adher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policy to promote the tourism resources exploitation and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tourism resource development circumjacent environment including humanities environm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by analyz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impact. And in all aspects of the negative impac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 that the tourism resource development walk the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ly effectiv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 development road of development have vitality. Colorful natur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 and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tourism resource development is the foundation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Not all of thi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 development will be mentioned. Also,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help change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duce the pressure of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resources, enhance peoples value and tourism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f self-consciousness and enthusiasm.Keyword:touris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fluence suggestio - 3 -目 录摘要 .- 2 -Abstract-3-第一章 旅游资源开发概述 .- 5 -1-1 基本概念 .- 5 -1-1-1 旅游资源的定义与含义 .- 5 -1-1-2 旅游资源的形成 .- 5 -1-1-3 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 5 -1-2 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与景点布局 .- 8 -1-3 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与主体 .- 9 -1-4 旅游资源开发的程序 .- 10 -第二章 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 .- 12 -2-1 旅游资源的环境质量标准 .- 12 -2-1-1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 12 -2-1-2 水环境质量标准 .- 17 -2-1-3 噪声标准 .- 19 -2-2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 21 -2-3 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 24 -第三章 旅游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 26 -3-1 旅游资源开发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 26 -3-1-1 旅游资源开发对人文环境的正面影响 .- 26 -3-1-2 游资源开发对人文环境的负面影响 .- 27 -3-2 旅游资源开发对周边生物的影响 .- 27 -3-2-1 旅游资源开发对植被的影响 .- 28 -3-2-2 旅游资源开发对动物的影响 .- 31 -3-2-3 旅游资源开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 32 -3-3 旅游资源开发对生态资源的影响 .- 32 -3-3-1 对大气的影响 .- 33 -3-3-2 对水资源的影响 .- 34 -3-3-3 对土壤的影响 .- 35 -第四章 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 可持续发展 .- 37 -4-1 旅游资源开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37 -4-1-1 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简述 .- 37 -4-1-2 人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41 -4-1-3 周边生物的可持续发展 .- 45 -4-1-4 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 47 -4-2 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 49 -4-2-1 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建议 .- 50 -附录 .- 52 -附录 1 旅游规划通则(摘要) .- 52 -附录 2 旅游资源分类表 .- 58 -致谢 .- 61 -参考文献 .- 62 - - 4 -第一章 旅游资源开发概述1-1 基本概念旅游资源开发概念是指单纯的旅游资源利用技术。而广义的旅游资源开发概念是指在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以发展旅游业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组织有计划的对旅游资源加以利用、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吸引力的综合性技术经济工程。以上的两种说法,都不是很全面,旅游资源开发应根据时下国情,世情的变化,立足于持续发展才是上善之策。1-1-1 旅游资源的定义与含义 (1)定义: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2)含义:旅游资源最核心的是其吸引功能,吸引功能是旅游资源区别于一切其他资源的最重要的特征;旅游资源必须具备一定的“公共性” ,是可资利用的来源。1-1-2 旅游资源的形成1-1-2-1 自然旅游资源形成(1)地质作用形成自然资源的基础(2)地球表面水体形成了水域风光(3)气候的区域性差异形成了气象气候景观(4)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形成了生物景观1-1-2-2 人文旅游资源形成(1)珍贵的历史遗存(2)显著的社会文化差异(3)深刻的宗教影响1-1-3 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包括有:旅游资源的综合性、旅游资源的地域性、 - 5 -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旅游资源的可重复开发性和旅游资源的观赏性。1综合性旅游资源的综合性首先表现为旅游资源多是由不同的要素组成的综合体。旅游景观形成因素都有相对不确定性,因此对其开发利用应注意不同因素作用条件的满足。人文旅游资源也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概括起来可称为生态、物态、文态、情态要素。生态要素是指影响村落与环境的关系的要素;物态要素指村落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体系;文态要素指形成古村落的文化艺术及思想内容;情态要素指村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上四方面在古村落整体景观的形成上缺一不可,某一方面的破坏,可能导致整个景观的破坏。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还表现在旅游资源开发上。由于单一资源的开发往往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有限,在实践过程中,常将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共同开发,以形成互补优势。如西湖风景区虽然以湖泊为主,但还包括山丘、林地、古建、古桥等一系列资源类型。这些资源类型上虽有所不同,但开发中都应服从于一致的主题,资源类型间达到协调统一。综合性要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中都应具备整体的眼光,用联系的方法来看待问题。开发中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进行破坏式开发建设;保护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从联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2地域性地域性是指旅游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存在地域差异,带有地方色彩。旅游资源的地域性是由以下方面引起的:首先,由于地域分异因素(纬度、地貌、海陆位置等)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地貌、水文、动植物出现地域分异,从而导致自然旅游资源出现地域性。其次,由于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有紧密的联系性,这种联系性在农业社会及其以前的历史时期,甚至表现为强烈的依赖性,自然景观的地域性也导致了人文景观的地域性。不同民族具有风格各异的文化活动、风俗习惯、村镇民宅等。地域性是旅游流产生的根本因素。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自然与文化环境,而旅游者天生有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这使得旅游者在一定的条件下跨越空间限制前往异地游览。现代旅游开发中,要求要充分挖掘资源特色,开发独特的旅游产品,因为在旅游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特色就是旅游产品拥有市场的法宝。可见,正确认识和评价区域旅游资源条件,突出自身特色,是资源开发中的重要内容。旅游 - 6 -资源地域性也受到挑战,尤其是人文景观的地域性正在削弱。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工业生产中的标准化、规范化受到重视,而地方知识、地方技能、地方价值观遭到忽视。从全球范围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浪潮的掀起,人文景观正在经历景观趋同,特色消失的过程,因此,保护现有富含人类历史信息和地方信息的特色景观资源迫在眉睫。3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其他资源经过开发,或以其自身,或以其产品,可以输往其它地方以供利用。但旅游资源一般在地域上是固定的,不可移动的,这样便形成了旅游资源的地域垄断性。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理解:首先,自然旅游资源是大自然的杰作,它们都是在一定自然地理环境下形成的,由于其规模往往巨大或与地理环境的紧密联系性,使其难以发生空间位移;第二,人文旅游资源是在特定的地域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人类社会产物,它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包含人类社会、历史信息的丰富性上。由于这类资源与其生成环境紧密联系,人为割裂其环境联系,势必会影响到旅游资源所承载信息的完整性、原生性和真实性,使资源的价值降低;第三,在现代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在其他地方仿制有名的旅游资源是可能的,如微缩景观、园林建筑等,但由于脱离了历史和环境,仿制品往往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意义,其生命力非常有限。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使得旅游资源的开发一般应在当地进行,对于搬迁、移动资源,建设仿制景观应审慎对待。由于当地开发,旅游者必须离开常住地前往资源地才能完成旅游活动,因此,使得旅游地的一些服务设施、行业纳入到旅游业之中,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地或旅游产品的质量除受旅游资源质量影响外,还受到交通、住宿、接待等服务行业的影响。4旅游资源可重复开发性其他资源多数不能重复利用,在人们消费产品的同时,资源也随之消耗掉。而旅游资源相反,在妥善保护的情况下多可长期反复利用。旅游者通常不能带走旅游资源本身(一些旅游商品除外) ,所带走的只是关于用旅游资源所开发出的所利用产品的意念和印象。因此,旅游资源可重复利用。开发过的旅游资源在新一轮的开发中,或更深层次的开发中,仍可作为资源来对待。导致旅游资源重复开发主要有以下因素:首先,任何旅游资源开发出的 - 7 -旅游产品都存在生命周期,即存在起步、发展、平稳、衰退的发展规律,因此,当旅游产品处于平稳或衰退期时,应积极开发新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其次,由于旅游业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发生变化,因此,同一旅游资源或旅游地必须针对市场需求不断地进行深度开发,才能适应市场需要。从为观光旅游而进行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到为特色旅游、专题旅游而进行的旅游资源开发,开发活动不断深化、不断发展。今后一段时间,高科技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和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增加科技含量成为深化旅游开发及旅游开发创新的重要内容,高科技的应用可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并能使旅游资源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5旅游资源的观赏性旅游资源同一般资源的最主要区别,就是它的美学特征,具有观赏性。虽然旅游动机因人而异、旅游内容丰富多彩,但观赏活动几乎是一切旅游过程都不可缺少的内容,有时更是全部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观赏性构成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最基本要素。观赏性影响旅游资源的品质,一般来说,旅游资源的观赏性越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越大。由于观赏性的基础地位,美学价值一般作为重要的开发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旅游资源的开发就是将资源中蕴涵的美要充分体现出来,使游人能够察觉、享受,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美,提高美,创造美,从而产生愉悦感。美学效果成为衡量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效果的主要标准之一。合理的开发应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生理、心理两方面美的享受,起到陶冶性情,锻炼意志,树立理想,提高素质、培养情趣的作用。由于旅游者性格、气质及审美能力、水平的差异以及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美感、丰度、价值、结构和布局因时因地的不同,旅游资源欣赏也是多层次和多样性的,旅游开发应注意满足不同类型,不同阶段旅游市场的需求。旅游审美涉及主体与客体两个方面,因此,要取得好的旅游效果,除了要对旅游景观进行美化外,还必须加强美育工作,提高全民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这样才能使旅游活动更加富有意义。1-2 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与景点布局 1保护性原则。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脆弱性,不但会受到自然因素的破坏,而被旅游业利用的过程中也会遭到损耗,然而相当多的旅游资源又不具有可再 - 8 -生性,一旦毁掉了就难以复原。所以旅游资源保护在旅游资源开发中极其重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源本身保护,限制资源的消耗,延长衰减的自然过程,将认为损耗降低到最低点,不允许人为随意破坏;二是旅游环境的保护,就是要求旅游资源开发既要和自然环境相适应,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控制污染,又要和社会环境相适应,遵守旅游目的地的政策法规和发展规划,不危及当地居民的文化道德和社会生活。开发旅游资源要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文化交流,以得到当地居民和政府的认可和支持。2特色性原则。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实质就是要寻找、发掘和利用旅游资源的特色。经过开发的旅游资源,不仅应使它的原有的特色得以保持,同时,还应使其原由特色更加鲜明和有所创新和发展,绝对要避免在开发后的旅游资源使原有的特色遭到破坏。3共生性原则。就是这一旅游项目与另一旅游项目之间是共生的。旅游资源的共生性,包括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之间、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的共生性现象,而且不同的旅游项目,其共生现象是不同的。4网络化原则。旅游业是一个扩大化了的网络,是自然网络。实际上,如果某地有独特性的旅游亮点,即使人为阻止也是不行的,游客还是会千里迢迢去游览,会千方百计解决道路不畅、住宿饮食不便等问题。 1-3 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与主体1-3-1旅游资源开发模式(1) 为保护而保护。这是消极的,已是被实践所否认的。为保护而保护,这是文物部门的职责,而不是地方政府目的,特别不是旅游业的目的。(2)为开发而开发。这是盲目的,是小农意识。 (3)为保护而开发。如果这个景观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必须是通过保护来开发的。 (4)为开发而保护。可以选择在政府严格规划的前提下,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开发。1-3-2 旅 游 资 源 开 发 的 主 体 (1) 是 完 全 以 企 业 为 主 体 进 行 开 发 。 - 9 -(2) 是 政 府 与 企 业 进 行 垄 断 性 开 发 。 (3) 是 完 全 由 政 府 为 主 体 开 发 。 如 城 区 中 的 古 村 落 的 改 造 、 水 体 的 保 护等 。 重 要 的 旅 游 资 源 应 取 后 两 种 开 发 模 式 。1-4 旅游资源开发的程序旅游资源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发程序具体可分为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制定旅游规划及具体实施计划三个步骤,详见下图 1-1。1旅游资源调查评价旅游资源的全面研究和准确的分析评价,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其目的是了解旅游资源所在区域的资源类型、数量、分布、规模、价值、功能及开发利用现状,以及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与旅游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现状。从而较为全面的分析、掌握区域旅游资源的优劣势、区域环境和开发条件。2制定旅游规划 旅游资源通过调查、评价后,首先做出开发可行性论证,具体要进行市场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社会与环境影响分析和技术可行性分析等工作。其次要进行开发导向模式与定位,根据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市场的最新动态,以及当地开发旅游的基本条件,确定开发方向和开发定位策略。在此基础上,制定 - 10 -旅游资源开发方案设计,即确定该区域旅游开发的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包括旅游开发的目标、对象、规模、等级、方式、时间、步骤、配套设施及总投资估算、具体程序等等。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有助于确定旅游业发展类型、数量、地点和时间,同时又能为旅游地带来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3具体实施计划 旅游资源开发设计的总体方案制定并通过评审之后,旅游资源的开发进入实质性开发过程。在此阶段最重要的是制定好实施开发的具体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开发。具体内容包括:确定开发范围和目标;根据已有资料,提出项目的模式、土地使用要求等;制定建筑总体规划;资金来源及财务预算;进行项目具体设计,画出施工图纸;投标及施工;反馈与评估。 - 11 -第二章 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在旅游资源开发的热潮中,存在以牺牲旅游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短期旅游大发展的众多问题。旅游,从个人活动、群体行为发展到当今的现代旅游业,已经成为涉及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活动等的社会生活方式。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并能为旅游业利用而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自然事物。在旅游资源开发中,旅游资源处于基础地位,既是旅游产品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是旅游实践中吸引旅游者的直接条件和因素,更是旅游消费的客体对象。不论是文化旅游资源还是自然旅游资源,都是建立在良好生态环境基础之上的。任何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都必须经过环境影响评价来全面评估人类活动给环境造成的显著变化,并提出减免措施。旅游资源开发是以国家制定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为标准,研究景区开发对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及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影响及解决的有效途径,针对性对景区进行规划,选择开发模式,以期实现旅游开发中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但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对环境也会存在影响。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应该注重规划。2-1 旅游资源的环境质量标准 2-1-1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而现实生活中空气质量总体形势下滑。人们对周围生活环境也在适当的时候想要得到改善。而旅游胜地无疑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那里环境清幽,空气清新。因此我国对旅游等建设项目要求按自然环境质量的环境要素将环境评价分为水、大气、声环境等环境要素进行评价。 2-1-1-1 大气成分大气是指在地球周围聚集的一层很厚的大气分子,可称为大气圈。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N2,O2,CO2 等。2-1-1-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标准 - 12 -对于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参考以下方法参考实施,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也引用下列标准所对应的方法。具体见下表 2-1:表 2-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引用标准编号 引用方法GB/T 15262 空气质量 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 8970 空气质量 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 15432 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测定重量法GB 6921 空气质量 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GB/T 15436 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 法GB/T 15435 环境空气 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 法GB 9801 空气质量 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GB/T 15437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GB/T 15438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GB/T 15264 空气质量 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1-1-3 大气环境污染物定义1 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的颗粒物。2 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的颗粒物。3 氮氧化物(以 NO2 计):指空气中主要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4 铅(Pb):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5 氟化物(以 F 计):以气态及颗粒态形式存在的无机氟化物。2-1-1-4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 - 13 -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3污染物浓度限值环境空气质量的指数,一般可以通过监测的污染物浓度值,对照规定的污染物浓度极限值作比较。必须再要求的限制值内。具体要求见下表 2-2:表 2-2 污染物的浓度限值污染物名称 取值时间 浓度限值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 三级标准 浓度单位二氧化硫SO2年平均 日平均 1 小时平均0.02 0.050.150.06 0.150.500.10 0.25 0.70总悬浮颗粒物TSP年平均 日平均0.08 0.120.20 0.300.300.50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 日平均0.040.050.100.150.15 0.25氮氧化物NOx年平均 日平均1 小时平均0.050.100.150.05 0.10 0.150.10 0.15 0.30mg/m3(标准状态)二氧化氮NO2年平均 日平均1 小时平均0.040.08 0.120.04 0.080.120.08 0.120.24一氧化碳CO日平均1 小时平均4.0010.004.0010.006.0020.00 - 14 -臭氧O31 小时平均 0.12 0.16 0.20 铅 Pb季平均 年平均1.50 1.00氟化物日平均 1 小时平均720F月平均 植物生长季平均1.81.23.02.0g/(dm 2d)注:1)适用于城市地区;2)适用于牧业区和以牧业为主的半农半牧区,蚕桑区;3)适用于农业和林业区。4取值时间定义(1) 年平均:指任何一年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2) 季平均:指任何一季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3)月平均:指任何一月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4)日平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5) 一小时平均:指任何一小时的平均浓度。(6) 植物生长季平均:指任何一个植物生长季月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7) 环境空气:指人群、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所暴露的室外空气。(8) 标准状态:指温度为 273K,压力为 101.325kPa 时的状态。2-1-1-5 监测方法1采样环境空气监测中的采样点、采样环境、采样高度及采样频率的要求,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执行。2分析方法各项污染物分析方法对应如下表 2-3:表 2-3 污染物监测方法污染物名称 分析方法 来源 - 15 -二氧化硫(1)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2)四氯汞盐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3)紫外荧光法GB/T 15262-94 GB 8970-88总悬浮颗粒物 重量法 GB/T 6921-86可吸入颗粒物 重量法 GB692186氮氧化物(以 NO2 计)(1)Saltzman 法 (2)化学发光法GB/T 15436-95二氧化氮(1)Saltzman 法 (2)化学发光法GB/T 15435-95注:分别暂用国际标准 ISO/CD 10498、ISO 7996,ISO 10313,待国家标准发布后,执行国家标准;用于日平均和 1 小时平均标准;用于月平均和植物生长季平均标准。3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污染物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具体对应见表 2-4表 2-4 数据统计有效规定污染物 取值时间 数据有效性规定SO2,NOx,NO 2 年平均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 144 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 12 个日均值TSP,PM 10,P b 年平均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 60 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 5 个日均值SO2,NOx,NO2,CO 日平均 每日至少有 18h 的采样时间TSP,PM10,B(a),Pb 日平均 每日至少有 12h 的采样时间SO2,NOx,NO2,CO,O2 1 小时平均 每小时至少有 45min 的采样时间标准的实施(1) 本标准由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 - 16 -(2) 本标准规定了小时、日、月、季和年平均浓度限值,在标准实施中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不同目的监督其实施。(3)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由地级市以上(含地级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划分,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2-1-2 水环境质量标准2-1-2-1 水域功能和标准分类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水域功能类别高的标准值严于水域功能类别低的标准值。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实现水域功能与达功能类别标准为同一含义。标准值规定: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见表 2-5;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见表 2-6。2-1-2-1 水质评价(1)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应根据应实现的水域功能类别,选取相应类别标准进行单因子评价,评价结果应说明水质达标情况,超标的应说明超标项目和超标倍数。(2) 丰、平、枯水期特征明显的水域,应分水期进行水质评价。(3)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评价的项目应包括表 2-6 中的基本项目。2-1-2-3 水质监测 - 17 -(1) 本标准规定的项目标准值,要求水样采集后自然沉降 30 分钟,取上层非沉降部分按规定方法进行分析。(2) 地表水水质监测的采样布点、监测频率应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2-1-2-4 标准的实施与监督(1) 本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监督实施。(2)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超标项目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后,必须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的要求。(3)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本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制定地方补充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表 2-5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 单位:mg/L序号分类标准值项目类 类 类 类 类1 水温()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 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2 pH 值(无量纲) 693 溶解氧饱和率90%(或7.5)6 5 3 24 高锰酸盐指数 2 4 6 10 155 化学需氧量(COD) 15 15 20 30 406五日生化需氧量(BOD 5) 3 3 4 6 107 氨氮(NH 3-N) 0.15 0.5 1.0 1.5 2.08 总磷(以 P 计)0.02(湖、库 0.01)0.1(湖、库 0.025)0.2(湖、库 0.05)0.3(湖、库 0.1)0.4(湖、库 0.2) - 18 -9总氮(湖、库,以 N 计)0.2 0.5 1.0 105 2.0表 2-6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 单位:mg/L序号 项目 标准值1 硫酸盐(以 SO42-计) 2502 氯化物(以 Cl-计) 2503 硝酸盐(以 N 计) 104 铁 0.35 锰 0.12-1-3 噪声标准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由于施工时机械设备以及人为因素所产生的噪音无可避免。但是这也与人们内心所追求安心舒适生活环境的心理而矛盾。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对噪声污染缺乏预见、控制,以致一些大型的机械作业的强噪声和旅游景区内娱乐活动的噪音,在达到一定分贝后,给旅游景区周边的居民及生物造成了损害,旅游景区的环境生态利益再次受到侵害。面对这些状况,应对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噪声进行控制监测。2-1-3-1 噪声污染概述噪声污染是一种物理污染,具有即时性,时空局部性、多发性,是非致命的、间接的、缓慢的。噪声污染的来源可以分为:气体扰动产生的噪声,固体振动产生的噪声,液体撞击产生的噪声,电磁作用产生的电磁噪声。噪声按声音的频率可分为:400Hz 的低频噪声, 4001000Hz 的中频噪声及1000Hz 的高频噪声。2-1-3-2 旅游资源开发与噪声污染控制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噪声污染大多数是由固体振动产生的建筑噪声,这些噪声对人的影响除生理反应外,心理上的反应也不容忽视。由于暴露时间、声源特性及个体不同,噪声对人的影响也不同。故而噪声污染也必须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标准。在充分考虑噪声对人的影响,同时兼顾经济、技术条件,使 - 19 -噪声有了现在的一些标准,见表 2-7:表 2-7 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等效连续声级 Leq/dB 1类别昼间 夜间0 50 401 55 452 60 503 65 554 70 55(1) 0 类标准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位于城郊和乡郊的这一类区域分别沿用 0 类标注 5dB 执行。(2) 1 类标准适用于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居住环境也可参照该标准。(3) 2 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4) 3 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5) 4 类标准适用于城市中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穿越城区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的背景噪声对于夜间突发性噪声,其最大值不超过标准值 15dB。各类标准适用区域由当地政府划定,昼间和夜间的时间按当地习惯和季节变化划定。因此对于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噪声控制,应根据旅游景点的选址,地点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标准!等效连续声级:用一个在相同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声级表示该 1段时间内不稳定噪声的声级,即等效连续声级。2-1-3-3 我对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噪声控制的建议由于开发商只重视经济效益,往往忽视环境保护,而对周边环境居民造成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因此我觉得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面对那些不负责的 - 20 -开发商应采取旅游资源开发中环境侵权的责任承担:面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侵权现象,要避免环境侵权现象的发生,实现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应坚持边开发边保护,加强旅游区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设施的建设,提高旅游管理和环境管理的能力。同时,对旅游资源开发中侵权损害的事实,要注意加强其法律责任的追究,依据侵权行为的不同表现,确定侵权责任在不同当事人之间的分配,明确其责任形态。根据旅游资源开发中环境侵权的特点和无过错归责原则的适用,对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侵权责任,可从直接责任形态与替代责任形态、单独责任形态与共同责任形态、单方责任形态与双方责任形态的角度进行确认。2-2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俗语有云:“无规矩,不成方圆” ,在每一个国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严格的标准规定。想要运筹帷幄就必须未雨绸缪。所以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认真了解旅游规划通则 ,对即将开发的旅游资源做出具体规划,经评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