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授课单元第一授课单元 蒸馏概述及拉乌尔定律 教 案 内 容备 注 一 教学目的 1 了解蒸馏在化工生产上有那些应用 2 掌握蒸馏的基本概念和二元理想溶液的汽液平衡 二 教学内容 蒸馏 理想溶液 拉乌尔定律 二元理想溶液的 t x y 相 图和 x y 相图 三 教学重点 难点及其处理 1 重点 拉乌尔定律 汽液平衡关系 2 难点及其处理方法 二元理想溶液的汽液平衡和 t x y 相图 x y 相图 结合相图讲解 四 教学方法 手段 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引出蒸馏单元操作 以课堂讲解为主介 绍理想溶液及拉乌尔定律 五 板式设计 蒸馏过程概述与汽液平衡关系 一 蒸馏过程概述 1 蒸馏过程在化工中的应用蒸馏过程在化工中的应用 蒸馏分离的依据是 根据溶液中各组分挥发度 或沸点 的差异 使各组分得以分离 2 蒸馏分离的特点蒸馏分离的特点 3 蒸馏过程的分类蒸馏过程的分类 工业上 蒸馏操作可按以下方法分类 1 蒸馏操作方式 可分为简单蒸馏 平衡蒸馏 闪蒸 精 馏和特殊精馏等 教材 谭天恩等编著 化工原理 第三版 下册 2006 参考书 姚玉英编著 化工原 理 新版 2003 年 王志魁 主编 化工 原理 第二版 2003 年 刘佩茹 编著 化工过程与设备 2 蒸馏操作流程 可分为间歇蒸馏和连续蒸馏 3 物系中组分的数目 可分为两组分蒸馏和多组分蒸馏 4 操作压力 可分为加压 常压和减压蒸馏 本章重点讨论两组分物系连续精馏的原理及计算方法 二 蒸馏过程的汽液平衡关系 两组分理想物系的汽液平衡两组分理想物系的汽液平衡 所谓理想物系是指液相和汽相应符合以下条件 1 液相为理想溶液 遵循拉乌尔定律 2 汽相为理想气体 遵循道尔顿分压定律 1 汽液平衡相图汽液平衡相图 1 温度 组成 yxt 图 2 汽 液相组成图 x y 图 2 汽液平衡的关系式汽液平衡的关系式 1 拉乌尔定律 00 0 BA B A pp pP x 2 以平衡常数表示的汽液平衡方程 00 00 BA BA A pp pP P p y 六 思考题 蒸馏操作和吸收操作依据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七 作业 第二授课单元第二授课单元 挥发度和相对挥发度 非理想溶液的汽液平衡关系 简单蒸馏和平衡蒸馏 教 案 内 容备 注 一 教学目的 1 熟悉非理想溶液的最低恒沸点及相应的最高蒸汽压和最高 恒沸点及相应的最低蒸汽压 2 掌握理想溶液及非理想溶液的挥发度和相对挥发度的定义 理想溶液的相对挥发度随温度增加而略有减小 简单蒸馏的计 算 二 教学内容 纯组分和溶液中各组分的挥发度 理想溶液和非理想溶液 中两组分的相对挥发度 非理想溶液的相图 最高恒沸点和最 低恒沸点 简单蒸馏的总物料衡算和微分物料衡算 三 教学重点 难点及其处理 1 重点 理想溶液和非理想溶液相对挥发度的计算 2 难点及其处理方法 非理想溶液的最高恒沸点和最低恒沸点 四 教学方法 手段 课堂讲解为主 五 板式设计 3 以相对挥发度表示的汽液平衡方程 x x y 1 1 二 两组分非理想物系的汽液平衡 二 两组分非理想物系的汽液平衡 实际生产中所遇到的大多数物系为非理想物系 非理想物 系可能有如下三种情况 1 液相为非理想溶液 汽相为理想气体 2 液相为理想溶液 汽相为非理想气体 教材 谭天恩等编著 化工原理 第三版 下册 2006 参考书 姚玉英编著 化工原 理 新版 2003 年 王志魁 主编 化工 原理 第二版 2003 年 刘佩茹 编著 化工过程与设备 3 液相为非理想溶液 汽相为非理想气体 1 汽液平衡相图 正偏差系 负偏差系 2 汽液平衡方程 第二节 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 一 平衡蒸馏 1 平衡蒸馏装置与流程 2 平衡蒸馏过程计算 总物料衡算 WDF 易挥发组分衡算 WxDyFxF 11 q x x q q y F 二 简单蒸馏 1 简单蒸馏装置与流程简单蒸馏装置与流程 2 简单蒸馏的计算简单蒸馏的计算 1 1 ln ln 1 1 ln 2 2F F x x x x W F 六 思考题 非理想溶液的最高恒沸点和最低恒沸点的意义 七 作业 第三授课单元第三授课单元 平衡级蒸馏和精馏原理 教 案 内 容备 注 一 教学目的 掌握平衡蒸馏的计算 液相分率对汽液相组成的影响 比 较平衡蒸馏和简单蒸馏的分离效果 理解平衡级蒸馏 精馏的 设备条件 回流条件和理论板假设 恒摩尔流假设 二 教学内容 平衡蒸馏 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的比较 平衡级蒸馏 精 馏的设备条件 回流条件和理论板假设 恒摩尔流假设 三 教学重点 难点及其处理 1 重点 精馏的设备条件 回流条件和理论板假设 恒摩尔流假设 2 难点及其处理方法 简单蒸馏与平衡蒸馏的分离效果比较 用例题讲解 为什么简单蒸馏的分离效果好 结合 t x y 相图给同学讲解 四 教学方法 手段 课堂讲解为主 五 板式设计 结合图 10 12 讲解精馏的原理和流程 第三节精馏原理和流程 一 精馏过程原理 1 多次部分汽化和多次部分冷凝 2 精馏塔模型 二 精馏操作流程 1 连续精馏操作流程 2 间歇精馏操作流程 间歇精馏与连续精馏相比 有如下特点 1 间歇精馏为非定态过程 它有两种操作方式 即恒回 教材 谭天恩等编著 化工原理 第三版 下册 2006 参考书 姚玉英编著 化工原 理 新版 2003 年 王志魁 主编 化工 原理 第二版 2003 年 刘佩茹 编著 化工过程与设备 流比操作和恒馏出液组成操作 2 间歇精馏只有精馏段 六 思考题 平衡蒸馏与平衡级蒸馏的区别是什么 七 作业 第四授课单元第四授课单元 二元连续精馏的全塔物料衡算 精馏段的分析及其图解 教 案 内 容备 注 一 教学目的 掌握回流比是精馏设计中的核心因素 二元连续精馏的全 塔物料衡算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二 教学内容 全塔物料衡算 回流比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三 教学重点 难点及其处理 1 重点 全塔物料衡算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精馏段操作线和理论 板的图解 2 难点及其处理方法 理论板图解方法的理论依据 四 教学方法 手段 课堂讲解为主 五 板式设计 图示精馏段操作线和理论板的画法 图 10 15 全塔物料衡算全塔物料衡算 一 物料衡算 连续稳定操作 进料流量 出料流量 DWF DxWxFx DWF XF 原料中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率 XD 馏出液中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率 XW 釜液中易挥发组份的摩尔分率 应用时要注意 F 与 XF的关系 F 若用质量表示 则 XF要 用质量分率表示 统一 例题 教材 谭天恩等编著 化工原理 第三版 下册 2006 参考书 姚玉英编著 化工原 理 新版 2003 年 王志魁 主编 化工 原理 第二版 2003 年 刘佩茹 编著 化工过程与设备 二 精馏过程所要求的分离表示法 1 用产品的组成表示 XD 95 2 用回收率表示 回收率 指回收了原料中易挥发 或难挥发 组分百分数 如 塔顶易挥发组分的回收率 易 馏出液中易挥发组份 原料液中易挥发组份 DXD FXF 100 难 W 1 XW F 1 XF 100 精馏的分析及其图解法精馏的分析及其图解法 一 几个概念 1 理论塔板 theoretical plate 离开该塔板的汽 液组 成达到相平衡的塔板 注 理论板并不存在 但它可以作为衡量实际塔板分离效 果的最高标准 在设计中 求理论数后 则实际板数 理论板 数 校正系数 2 操作关系 任意板下降液体组成 Xn 与下一板上升蒸汽 组成 yn 1之间的关系 由物料衡算决定 二 恒摩尔流的假定 1 恒摩尔汽化 精馏段内 由每层塔板上升的蒸汽摩尔流量皆相等 提馏 段内也是一样 2 恒摩尔溢流 精馏段内 由每层塔板溢流的液体摩尔流量相等 提馏段 内也是一样 L 精馏段下流的液体摩尔流量 kmol h L 提馏段下流的液体摩尔流量 kmol h L1 L2 L3 Ln 定值 L L 1 L 2 L 3 Ln 定值 两段下降流体摩尔流量不一定相等 总称为恒摩尔流假设 3 如符合以下条件 则上述两项假设与实际情况相近 各组分的摩尔潜热相等 汽液接触时回温度不同而变换的显热可以忽略 保温良好 塔的热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三 操作线方程的推导 1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式 笔记 2 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六 思考题 精馏操作的两个基本假设是什么 七 作业 第五授课单元第五授课单元 提馏段的分析和进料状况的影响 教 案 内 容备 注 一 教学目的 掌握进料的五种热状况及其对应的 q 提馏段的操作线方 程 加料板的物料衡算 q 线方程 二 教学内容 五种热状况及其对应的 q 提馏段的操作线方程 加料板 的物料衡算 q 线方程 图解法求解理论塔板数 直接水蒸气 加热的适用场合和优缺点 三 教学重点 难点及其处理 1 重点 全塔物料衡算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精馏段操作线和图解 法求理论塔板数 2 难点及其处理方法 进料的热状况 q 对于理论板数的影响 结合图解讲解 图 10 22 10 23 四 教学方法 手段 课堂讲解为主 五 板式设计 1 进料状况的影响 进料状况的影响 在提馏段操作线中 液 气流量 L 及 V 尚需根据精馏段的 液 汽流量 L V 和进料物流量及其受热状况来决定 进料共有五种可能的热状况 过冷液体 tF ts 饱和液体 泡点液体进料 tF ts 饱和液汽的混合物 ts ttd q 1 Fy qFz FxF q 线方程 利用 q 线作提馏段 操作线 教材 谭天恩等编著 化工原理 第三版 下册 2006 参考书 姚玉英编著 化工原 理 新版 2003 年 王志魁 主编 化工 原理 第二版 2003 年 刘佩茹 编著 化工过程与设备 2 以第 以第 3 种情况分析 其它类推种情况分析 其它类推 第 3 种情况 ts tF td 汽 液混合 1 设进料中液相所占的分率为 q 则汽相为 1 q 加料板上物料衡算 L L qF 汽相 V 1 q F V V V 1 q F 2 进料液相分率 q 与热状况有一定的关系 令进料液 饱和液体 饱和蒸汽焓分别为 iF iL iV kj kmol 进料带入的总焓 汽 液两相各自带入的焓之和 即 FivqiLqFFiF 1 对 1mol 进料 则 ivqqiLiF 1 进料的千摩汽化潜热 化为饱和蒸气所需热每千克进料从进料状况 iLiv iFiv q 对于饱和汽 液混合进料这情况 ts tFiV iF 0 0 qV iFiV iL 即 q 1 图 P405 2 泡点液体进料 饱和液体进料 tS tF iF iL q 1 3 汽液混合进料 iL iF iV 0 qtd即 iF iv qV F L L 4 q 线方程 进料操作线方程 线方程 进料操作线方程 Fxg FWD DW WDF FxqFFq x q x q q yWxDxxLLyVV DxLxVyWxxLyV WDF WxDxFx FqVVqFLL 1 1 1 1 1 两操作线的交点方程 又 若以 V 表示精馏段上升的蒸汽摩尔流量 kmol h V 表示提馏段上升的蒸汽摩尔流量 kmol h 下标 表示塔板序号 则 V1 V2 V3 V 1 V 2 V 3 注意 两段上升的蒸汽摩尔流量不一定相等 六 思考题 五种进料状况所对应的 q 值各是多少 物理意义是什么 七 作业 第六授课单元第六授课单元 理论板数确定 教 案 内 容备 注 一 教学目的 掌握逐板计算法和图解法求解理论板数 二 教学内容 逐板计算法用到三个方程和四条线 直接水蒸气加热的适 用场合和优缺点 三 教学重点 难点及其处理 1 重点 图解理论板数 2 难点及其处理方法 逐板计算法和图解法的对应关系 四 教学方法 手段 结合图讲解 五 板式设计 一 理论塔板数的确定一 理论塔板数的确定 求理论塔板数 必须利用 1 汽液两相的平衡关系 平衡曲线 X Y 2 相邻两板间汽液两相组成的操作关 系 操作线方程 求解方法 逐板法和图解法 一 逐板计算法 教材 谭天恩等编著 化工原理 第三版 下册 2006 参考书 姚玉英编著 化工原 理 新版 2003 年 王志魁 主编 化工 原理 第二版 2003 年 刘佩茹 编著 化工过程与设备 Wmm x Wl W x WL L y 1 11 1 R x x R R y D nn 381 11 q x x q q y f W x m 2 2 xx 系平衡 y 系操作提 q x n x 3 y 系操作精 2 x 系平衡 2 y 系操作精 1 x 系平衡 d x 1 y 关关 关 关 关 关 馏段 馏段 馏段 二 图解法 笔记 二 图解法 笔记 X Y 图解法图解法 1 操作线的绘制 1 精馏段操作线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对角线方程 y x 精馏段操作线与对角线交点 a xd xd 与纵轴交点 b 0 xd R 1 则 ab 即为精馏段操作线 2 提馏段操作线 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提馏段操作线与对角线交点 c xW xW 提馏段操作线与精馏段操作线的交点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Vy Lx DxD 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V y L x WxW 联立 两个方程并整理得 式 1 38 称为 q 线方程或进料方程 是描述两个操作 线交点轨迹的方程 q 线的绘制 q 线与对角线交点为 e xf xf 其斜率为 q q 1 据此做直 线 ef 即为 q 线 q 线与精馏段操作线交点 d 则连 db 即得提馏段操作线 2 图解求理论塔板数 过 a 依次在两个操作线与平衡线之间画梯级 即可求得理 论塔板数 一个梯级代表一块理论塔板 思考题 图解理论板的要点是什么 七 作业 第七授课单元第七授课单元 塔板效率 回流比的影响及其选择 教 案 内 容备 注 一 教学目的 1 了解影响塔板效率的因素 2 熟悉回流比对精馏费用的影响 3 掌握最小回流比的概念和计算 全回流和操作线方程 二 教学内容 默弗里板效率 总板效率 最小回流比 全回流 三 教学重点 难点及其处理 1 重点 已知总板效率和理论板数求解实际板数 最小回流比的概 念和计算 全回流的概念和操作线方程 2 难点及其处理方法 操作中如何调节回流比保证产品质量 四 教学方法 手段 课堂讲解为主 五 板式设计 回流比的影响及其选择回流比的影响及其选择 一 回流比 R L D 的改变对精馏操作的影响 1 R 精馏段操作线向对角线靠近 N 但 L 即冷 凝器的负荷加大 2 R 精馏段远离对角线 N 当 R q 线 与平衡线相 交 则 N 此时 R 称为 Rmin 全回流 二 回流比 R L D 的改变对提馏段操作线的影响 1 R q 点下降 提馏段接近对角线 板数减少 但再 沸器负荷加大 纯度 2 R 提馏段与操作线相距越远 当与平衡线相交 q 线 N 教材 谭天恩等编著 化工原理 第三版 下册 2006 参考书 姚玉英编著 化工原 理 新版 2003 年 王志魁 主编 化工 原理 第二版 2003 年 刘佩茹 编著 化工过程与设备 三 回流比的选择 1 Rmin R R 2 Nmin R 此时两操作线与对角线重合 称为全回 流 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用它 如精馏塔的启动阶段 或 操作中因意外而产品纯度低于要求时 进行一定时间的全 回流 使能较快地达到操作正常 3 正确选择 Ropt 1 操作费 加热蒸汽和冷却水 设备折旧 维修 2 设备费 塔板数 4 注意几点 设计的角度看 在给定任务下 必须考虑设备费与操作 费来选择 R 对于投产中的精馏塔 则只能从调节操作状 态来考虑回流比影响 如当蒸气流量 V 和进料流量 组成 热状况不变 若 R 其影响为 1 D V R 1 则塔顶 产量 D 2 由于达成原分离要求所需的板数减少 现板 数不变 就可超过原来的分离要求 即 XD 四 最小回流比的计算 1 作图法 2 解析法 六 思考题 1 非理想物系确定最小回流比应当注意什么 2 全回流操作的适用场合 七 作业 补充题 第八授课单元第八授课单元 理论板数的捷算法 教 案 内 容备 注 一 教学目的 1 熟悉捷算法求解理论板数 2 掌握图解法求解最少理论板数 Nmin 二 教学内容 最少理论板数 Nmin 芬斯克方程 吉利兰关联图 三 教学重点 难点及其处理 1 重点 捷算法求解理论板数 四 教学方法 手段 课堂讲解为主 五 板式设计 简捷法求理论板层数程序 1 计算 Rmin 确定 R 计算横坐标 2 查图得横坐标 3 计算 Nmin 和 根据横坐标值和 Nmin 的值计算 N 六 作业 补充题 教材 谭天恩等编著 化工原理 第三版 下册 2006 参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