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轴铣端面夹具设计_第1页
十字轴铣端面夹具设计_第2页
十字轴铣端面夹具设计_第3页
十字轴铣端面夹具设计_第4页
十字轴铣端面夹具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字轴结构特点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 universal coupling with spider 是一种最常用的联轴器。利用其结构的特点由两个叉形头及十字轴通过滚动轴承构成,按虎克铰链原理工作,能使不在同一轴线或轴线折角较大或轴向移动较大的两轴等角速连续回转,并可靠地传递转矩和运动。其最大的特点是各向位移补偿能力强,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维修保养方便。由两个叉形头及十字轴通过滚动轴承构成,按虎克铰链原理工作。传递转矩达 800010000KNm 的万向接轴。十字轴万向节的损坏形式主要有十字轴轴颈和滚针轴承的磨损,十字轴轴颈和滚针轴承碗工作表面出现压痕和剥落。一般情况下,当磨损或压痕超过015mm 时,十字轴万向节便应报废。十字轴的主要失效形式是轴颈根部处的断裂,所以在设计十字轴万向节时,应保证十字轴轴颈有足够的抗弯强度。2.1.2 主要技术要求零件图上的主要技术要求为:保证 25 轴颈的尺寸精度、同轴度以及表面粗糙度,在四个轴颈上淬火硬度 HBC5863,渗碳层深度 0.81.3。2.1.3 加工表面及其要求加工表面及其要求:25 轴颈:轴颈尺寸 ,两端倒角 145,表面粗糙度02.45 ERa0.63。两垂直轴颈位置度误差 0.02 。 M轴端面:保证尺寸 ,表面粗糙度为 Ra1.25。02.74186 孔:孔径 6,表面粗糙度 Ra20 8 孔:孔径 8,表面粗糙度 Ra20M8-7H:零件材料零件材料为低合金钢材料 20CrMnTi,成份均匀稳定、淬透带窄、晶粒细小、纯净度高、表面质量良好、热顶锻性能优良等优点。是性能良好的渗碳钢,淬透性较高,经渗碳淬火后具有硬而耐磨的表面与坚韧的心部,具有较高的低温冲击韧性,焊接性中等,正火后可切削性良好。用于制造截面30mm 的承受高速、中等或重载荷、冲击及摩擦的重要零件,如齿轮、齿圈、齿轮轴十字头等。2.2 毛坯选择由于零件材料为 20CrMnTi 零件形状规则,因此选用锻造毛胚。2.2.2 确定毛坯的形状、尺寸及公差 2毛胚的形状及尺寸如附图 2 所示。精度等级为 CT142.2.3 确定毛坯的技术要求确定毛胚的技术要求:未注圆角为 R1;机加工前正火,消除内应力。2.2.4 绘毛坯图根据附图 1 所示的零件结构形状,在各加工表面加上加工余量,绘制毛胚图如附图 2 所示。附图 1 3附图 22.3 选择基准由于附图 1 所示的十字轴零件图上多数尺寸及形位公差以 25 轴颈以及端面为设计基准,因此必须首先将 25 轴颈及其端面加工好,为后续工作准备基准。根据粗、精基准选择的原则,确定各加工表面的基准如下:1 端面:三 25 外圆轴颈。02.452 轴颈:双顶尖孔。.038 孔:25 轴颈外圆及其端面。46 通孔:25 轴颈外圆及端面。5M8-7H 螺纹孔:25 轴颈外圆及端面。2.4 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2.4.1 确定各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及加工路线该十字轴的加工表面为: 轴颈及端面、8 孔、6 通孔、M8-7H 螺02.45纹孔。根据各加工表面的精度要求和表面粗糙度要求, 轴颈的加工路线02.45 4为粗车-精车-粗磨-渗碳-淬火-半精磨-精磨;端面的加工路线为铣-磨;8 孔的加工方法为钻削;6 孔的加工方法为钻削。M8-7H 螺纹孔的加工方法为钻。2.4.2 拟定加工工艺路线工艺路线方案一 工序 I 模锻 热处理(正火)工序 铣四个端面,打工中心孔工序 粗车、精车四个轴颈工序 粗磨四个轴颈工序 双砂轮径向进给无心磨削四个轴颈工序 在四轴颈上钻 8 孔工序 在四轴颈上钻 6 通孔,空口倒角 60工序 钻 M8-7H 螺纹孔小径、攻中间螺纹孔 M8-7H工序 中间检查工序 X 渗碳、淬火工序 XI 无心磨床半精磨四个轴颈 精磨四个轴颈工序 XII 磨轴颈 端面,转 180调头,磨另一端面,至尺寸02.451080.0200.074工序 XIII 检验工艺路线方案二 工序 I 模锻 工序 热处理(正火)工序 铣轴的四个端面工序 粗车四轴颈工序 精车四轴颈工序 粗磨四轴颈工序 双砂轮径向进给无心磨削四个轴颈工序 在四轴颈上钻 8 孔工序 在四轴颈上钻 6 通孔 ,孔口倒角 60工序 X 钻中间 M8-7H 螺纹孔小径,攻中间螺纹孔 M8-7H 工序 XI 中间检查工序 XII 渗碳,淬火工序 XIII 无心磨床半精磨四轴颈工序 XIV 无心磨床精磨四轴颈至尺寸,表面 Ra0.63工序 XV 磨轴颈 端面 ,转 180调头,磨另一端面,至尺寸02.451080.0200.074工序 XVI 检验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根据上述原始资料及加工工艺,查机械制造工艺简明手册 (以下简称工艺手册 ) ,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如下:工序 工序内容 单边余量 工作尺寸 表面粗糙度 Ra工序 铣四个端面 0.4mm 108.2mm 12.5m 5工序 1.粗车四个轴颈 1.5mm 26.5mm 12.5m2.精车四个轴颈 0.8mm 25.7mm 6.3m工序 粗磨四个轴颈 0.4mm 25.3mm 6.3m工序 双砂轮径向进给 0.2mm 25.1mm 6.3m工序 XI 无心精磨四轴颈 0.1mm mm 0.63m02.45工序 XII 磨 端面 0.1mm mm 1.25m02.451080.0200.0742.6 选择机床设备及工艺装备根据一般工厂现有的生产条件,为了满足生产需要,先选用各工序所用设备为:工序 II X5032A 立式铣床,63 端面铣刀,硬质合金阶梯麻花钻,专用夹具工序I Z525 型立式钻床,8 标准麻花钻,专用夹具,0200/0.02mm 游标卡尺工序 Z525 型立式钻床, 6 标准麻花钻,专用夹具,0200/0.02mm 游标卡尺工序 Z525 型立式钻床, 6 标准麻花钻,专用夹具,0200/0.02mm 游标卡尺2.7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2.7.1 工序 I 铣端面加工条件:XA5032 立式铣床,端铣刀,YT15 刀片,刀盘直径 100mm,根据切削手册表 3.15,齿数为 5,专用夹具,柴油冷却。1. 确定背吃刀量 铣削宽度:e=28mm,铣削深度 p=0.96mm2. 确定每尺进给量 根据切削手册表 3.5,每齿进给量 fz=0.090.18mm/Z,因采用不对称端铣,所以取 fz=0.18mm/Z3. 选择铣刀磨钝标准及耐用度 根据切削手册表 3.7,端铣刀后面最大磨损量为 1.2mm;耐用度T=180MIN4. 确定切削速度和工作台每分钟进给量 根据切削手册表 3.15, vt=154m/min,v ft=393mm/min,n t=491r/min,修正系数km=1.0,k =0.8。故 vc= vt km k =1541.00.8m/min=113.2m/minvf= vft km k =3931.00.8mm/min=314.4mm/min 6n= nt km k =4911.00.8r/min=392.8r/min。根据切削手册表 3.30,选择 nc=375r/min,v fc=300mm/min。因此,实际切削速度 vc=d on/1000=3.14100375/1000=117.75m/minfzc= vfc/(n cz)=300/(3755)=0.16mm/z。5. 检验机床功率根据切削手册表 3.23,Pce=1.1kw根据表 3.30,PcM=7.50.75=5.63kw Pce,因此选用的切削用量可以采用。p=0.96mm,v fc=300mm/min,n c=375r/min,v c=117.75m/min,f zc=0.16mm/z。6计算基本工时tm=L/vf式中 L=l+,根据表 3.26, 不对称安装铣刀,入切量及超调量l+=31mm则 L=28+31=59mmtm=L/vf=59/300min=0.2min。第三章 端面夹具3.1 问题的提出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需要设计专用夹具。决定设计第 I 道工序-铣端面专用夹具设计。本工序的加工条件为:XA5032 型立式铣床,63 端铣刀。为合金钢实心毛胚上铣削的经济精度为 IT1113,表面粗糙度为Ra=20m,在钻夹具上加工时适当的控制切削用量,可以保证孔的尺寸精度要求和表面粗糙度要求。由于后面有打通孔,所以在本工序加工时,主要应考虑要保证的孔与轴颈的同轴度。3.2 夹具设计定位方案及定位元件选择、设计1.定位方案的选择 根据加工要求,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以 3 个 28 轴颈为主要定位基准,限制六个自由度,以活动支撑钉顶住一端面做辅助支撑不 7限制自由度。夹紧轴颈。2.定位元件设计 根据定位方案,设计定位元件的结构如图 2 所示,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