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民增收与产业支撑情况汇报_第1页
县农民增收与产业支撑情况汇报_第2页
县农民增收与产业支撑情况汇报_第3页
县农民增收与产业支撑情况汇报_第4页
县农民增收与产业支撑情况汇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6县农民增收与产业支撑情况汇报根据州委办公室中共州委办公室、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组织对十大课题进行调研的通知 (文电2016121 号)文件精神,现将县农业增收与产业支撑情况汇报如下: 一、 基本情况 县位于州中西部,总国土面积 3827 平方公里,下辖 11 个乡镇、两个华侨农场,93 个村民委员会7 个社区 1033 个自然村,全县总人口 45. 3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016 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亿元,比 2016 的亿元增加亿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1509 元,比上年增加 130 元,增长%。 (一)农作物增产情况 2016 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完成万亩,比2016 年万亩增万亩,增,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完成75 万亩,比 2016 年万亩增万亩,增;实现粮食总产万公斤,比 2016 年万公斤增万公斤,增;经济作物面积万亩,比 2016 年万亩增万亩,增,其中:蔬菜完成万亩,产量万公斤;辣椒完成万亩,产量万公斤;花生完成万亩,产量万公斤。其它农作物播种面积万亩。农业(种植业)产值亿元,比上年的亿元增加 8603 万元,增长%。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2 / 16“十一五”以来,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以培植特色产业为重点,以工业化、商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走工农结合的路子,以工带农,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全面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发展农业,全县农业已由以粮为主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初步形成烤烟、辣椒、畜牧、三七四大支柱产业。截止目前,我县已拥有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7 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 5 个(县丰林花生油厂、云南津渝天然辣素有限公司、云南金不换(集团)有限公司、华博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县同和辣椒有限责任公司) ,州级龙头企业 4 个(县润辉农产品工贸有限公司、县天圣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县凤荭农副产品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县慈安粮油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县级龙头企业 18 个。 1.粮食加工产业发展情况 我县的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有平远华侨实业有限公司年加工、贮藏优质米 100 万公斤,年加工优质米 20 万公斤,年销售 20 万公斤,销售率为 100 %,以及县慈安粮油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县锦坤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县维摩东旭面条厂 3 家面条加工企业年生产加工面条、面粉 350 吨,年产值 840 万元,实现税利3 / 16(含减免税)144 万元,企业利润 668 万元。 2.烤烟产业发展情况 1993 年,县委、县人民政府把烤烟列为全县支柱产业。烤烟产业成为了促进财政增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稳定产业。2016 年,全县种植烤烟万亩,收购烟叶 21 万担,实现烟农收入万元;实现烟叶农特税万元;实现烟农户均收入 14537 元。烟叶收购量从 2016 年的万担增加到今年的 21 万担,烟农收入从 3676 万元增加到万元,烟税收入从万元增加到万元。2016 年,成为全省新烟区开发建设重点县,并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 2016 年全省唯一的新烟区开发示范县。根据州新烟区开发建设发展规划,2016 年,县烟叶收购的任务为 30 万担,到 2016年将达 60 万担。如果通过努力,圆满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到 2016 年将实现烟农收入(按 15 元/公斤)亿左右,实现地方税收 4900 万元左右;到 2016 年将实现烟农收入(按16 元/公斤)亿元,全县在烟叶上将实现人均纯收入 1000元左右,实现烟税收入亿元左右。 3.辣椒产业发展的情况 2016 年我县辣椒种植面积达到万亩,总产实现万公斤,同比“十五”期末面积增万亩%,产量增万公斤%。实现产值 31527 万元,加工产值万元,精深加工率 20%。我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16 年建立有辣椒产业化生产4 / 16基地 15 万亩,建立订单种植 3950 亩。其中:有 8 家公司已取得进出口经营权,并建设有 1 个辣椒专营市场。产品有辣椒油、辣色素、香辣圈系列、辣椒油系列、风味豆豉、香椿酥、蘸水系列等,产品外销售国内 11 个省市及美国、墨西哥、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年出口干辣椒 6000 吨左右,实现销售收入 6500 万元,出口创汇 1000 万美元,年消耗辣椒原料 10000 吨左右。年上缴税金 400 余万元,企业能带动农户 54500 户,实现户均增收 1500 元。 4.畜牧业产业发展情况 畜牧业是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在动力” 、农民增收的“产业空间” 、农业循环经济的“突破口” ,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产业,畜牧业产值已占到农业总产值的三成以上,成为农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2016 年末全县生猪存栏 284108 头,羊存栏 63370 只,大牲畜存栏132749 头,家禽存栏 1142298 只,肉类总产量 32063 吨,禽蛋产量 2916 百公斤,畜牧业现价总产值达 39215 万元,同比增,占农业总产值的。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 54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 1861 元的%。目前,县级规模以上的龙头企业有 1 个,即:天圣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规模以上养殖场 3 个,即:铳卡养殖场、民康养殖场、朱丽秸秆养牛示范场。 5.三七产业发展情况 5 / 162016 年我县的三七种植面积已达到 9041 亩,收获面积 4710 亩,总产量万公斤,同比“十五”期末种植面积增加 1814 亩%,收获面积增加 2619 亩,产量增加万公斤,增长%。目前已建立的产业化生产基地共 2450 亩,年加工总量达到万公斤,精深加工万公斤,销售省外万公斤,其中: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有 3 个,从省外引进 1 个,即:云南金不换(集团)有限公司,2016 年实现产值 1500 万元、销售收入 1210 万元、上缴税金 350 万元。主要产品有金不换礼品、三七血塞通滴丸、生三七粉等三十余种三七系列产品,现拥有国家准字号药品 28 个(其中三七产品 15 个) ,保健品 9 个,已形成药品、保健品等多剂型、多品种的生产格局;同时,已建成以云南自营市场为中心,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香港、泰国、日本等区域招商并设立办事处的销售网络。 6.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2016 年我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万亩,总产量万吨,同比“十五”期末面积增万亩,增长%。其中:已完成万亩商品蔬菜基地建设,总产达到万吨,共带动种植农户39600 户,户均增收 1800 元。年外销蔬菜万吨,其中:大白菜万吨,蕃茄万吨,甘蓝万吨,萝卜万吨,其它蔬菜万吨。主要销往广东、广西、越南及周边县等地。 7.油料产业发展情况 6 / 162016 年我县的油料种植面积达到万亩,年产量5692 吨,同比“十五”期末面积增万亩%,产量增 705 吨,增长%。我县规模以上油料产业龙头企业共有 1 个,即县丰林花生油厂。2016 年生产花生油 2000 吨,消耗花生原料 7200 吨,产值达到万元,创利税万元。目前,产品经省质检中心鉴定和专家论证,已取得了“全国食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在丰林花生油厂的示范带动下,共带动16500 余户农民增收致富,户均增收 500 元。8.林产业发展情况 (1)工业原料林建设情况。其中:林浆纸基地建设共成功建成林浆纸基地亩,涉及 5 个乡(镇) 、37 个村民委、104 个村小组、4618 户农户。使荒山荒坡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覆盖率得到提高,共修建了林区公路 122公里,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自基地建设以来,共有 10 万多人次参与基地建设,平均每天每人可以获取劳动收入 3040 元,增加了当地区群众的经济收入。漆树基地建设完成种植亩,涉及 6 个乡(镇) 、18个村民委、41 个村小组。农户可得到林地租金 200 多万元,当地农民可以到基地为企业打工,每人每天可得到打工收入 4050 元,据初步统计,项目区农民仅打工收入就有200 多万元。其他原料基地建设目前已成功种植桉树 20 多7 / 16万亩,杉木 18 万多亩,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农户修桉叶出售直接经济收入 150 万元,个体户年烤油销售额为 260 万元左右,纯收入达 200 万元。同时,通过引进天丰茧丝绸贸易有限公司和芳源茧丝绸有限公司到我县发展蚕桑业。通过近两年的发展,已种植蚕桑万多亩,亩产蚕茧达 160公斤,产值达 2880 元/亩。 (2)林地林木流转情况。林改后,林地租金从林改前的元每亩升至现在的 2-3 元每亩,在以前的基础上提高了 150-275%,林地效益充分体现,林农得到了真正实惠。据统计:全县林改后,林地流转面积达 35000 多亩,仅林地租金收入就有 350 多万元,山区群众给造林大户打工每天至少有 30 至 45 元收入,全县打工收入就有近 500 万元。9.其它产业 2016 年我县的花卉产业共完成种植面积亩,实现产值万元,主要以种植大户种植为主,品种有鲜切花、盆栽观赏植物、绿化观赏苗木,销售以本地为主。水果产业 2016 年共完成水果种植总面积 61840 亩,挂果面积32100 亩,总产量万公斤。水产产业 2016 年共完成水产品养殖 27300 亩,产量 3886 吨。 总的来说,近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8 / 16门十分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建设和发展,坚持以培育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使我县农业龙头企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生产经营规模日益壮大,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推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现已成为全县发展经济新的增长点。到 2016 年底,我县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 569 户,从业人员 3945 人,实现产值 42363 万元,实现增加值 10681 万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 44918 万元,实现利润 3634 万元,实现税收 267 万元。乡镇企业支付劳动者报酬 7832 万元,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工资性收入为 175 元,有效促进了农民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 近年来,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省相关部门的大力关心帮助下,我县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省、州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有关政策方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坚持把农业生产工作放在首位,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通过狠抓粮食生产、农业结构调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抗灾救灾等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一)抓组织领导,强化服务“三农”工作。一是9 / 16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导和责任制管理。成立领导机构,对农业生产工作实行责任制管理,做到分级负责、层层落实。二是及时把党中央和省、州对农业农村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贯彻落实到基层,不折不扣地兑现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发展农业、建设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6 年共收到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资金37855 万元,比 2016 年增加 9998 万元,增长%。三是加大对农业的扶持服务力度。加强农资配套供应、农技推广、植保和动植物疫病防治等服务工作,采取贷款贴息、为项目审批落地提供全方位服务、沟通企业与农户发展订单农业等方式,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贸易龙头企业。在积极争取国家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的基础上,2016 年争取了农行承诺在 5 年内给予 10 亿元信贷资金扶持。2016 年筹集1000 万元资金入股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制度,加大对农特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力度。同时,县财政每年安排 500 万元的政策性资金(重点项目前期经费)积极支持企业发展。四是加强劳务输出工作。2016 年以来,我县将劳务输出列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一个重点,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狠抓落实。积极开展务工人员上岗前培训工作,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职业介绍机构和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建立起部分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如珠江三角洲的广州、10 / 16东莞、深圳等地。同时,认真搞好我县劳动力资源调查摸底工作,目前,我县有农村劳动力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有 7 万人。截止今年 9 月底,我县累计已有万人在外务工,累计实现务工收入达亿元,其中:2016 年 1 月至 10 月输出20164 人,实现务工收入亿元。 (二)抓基础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2016 年以来我县组织实施了红舍克水库、尼龙拱水库、尧房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016、2016 年度农村饮水安全,2016 年度平远大型灌区和烟水工程建设,平远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尧房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2016 年共投资3470 万元,兴建水利工程 7099 件,新增、改善灌溉面积万亩,解决和改善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三)抓 “一村一品” ,农业科技含量明显提高。我县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发展,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优势和传统特色农业优势,认真抓好以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一村一品”建设,取得较好成绩。截止目前,全县围绕辣椒、花生、蔬菜等主导产业初具形成“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 246 个,占全县自然村总数的,其中辣椒种植村 137 个,花生村 83 个,蔬菜种植村 35 个。同时,通过大力推进辣椒、花生、番茄、大棚西瓜等品种的栽培技术,已经初步实行了规范化的栽11 / 16培技术生产模式,通过对其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采用科学先进、切实可行的标准,实施规范化操作与严格监督,从而确保农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提高农产品的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四)抓产业化建设,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结合我县实际,坚持走农业产业工业化路子。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突出三七、辣椒、蔬菜、优质油料、优质米五个重点产业系列产品的精深加工与流通,扶持一批生产、加工、贮藏、保鲜、运输、销售龙头企业,促进企业与农户的共同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并依托龙头企业,建立了一批稳定型、紧密型的原料生产基地,实行订单生产,合同收购。在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这些企业已逐渐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市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县的农业产业化初步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一些原因,我县的农民增收与产业支撑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一是基础设施脆弱,人口思想素质低。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县大部分贫困人口处于深山区和丘陵干旱区,地域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脆弱,自然条件恶劣,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严重,有的地方甚至缺乏12 / 16基本的生产生存条件。同时,大部分贫困地区群众文化素质低,思想守旧,安于现状,缺乏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导致生产方式原始粗放,生产力水平低下,普遍缺乏脱贫致富的技能和门路。 二是农业基础性投入不足。以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基础性投入远远不够,水利化程度低,产业间择优布局矛盾突出,扶持力度分散,难于有效促进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和专业化生产,直接影响企业、个体、农民生产经营投入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基础设施条件差,给建设生产基地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生产基地是主导产业存在和发展的空间载体、龙头企业的依托,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条件。从目前我县已建成的基地情况看,真正有规模、够档次、称得上基地的很少。 三是产业化发展起步晚,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由于全县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各部门分别按自己的规划培植支柱产业,使产业发展受到制约。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在发展中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效益不高,企业发展相对滞后,绝大部分企业还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竞争力薄弱,农产品加工、流通转化增值乏力,产业链难予延伸,市场占有率低。目前我县龙头企业的产品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初加工产品多,深加工、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少;13 / 16低档产品多,打出品牌的名优产品少;传统产品多,新特产品少,以至全县农产品产业中,有“优”而无“势” ,特色产品中有“特”而不“强” ,产品品牌中有“名”而不“响” 。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是建议继续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目标,充分发挥我州农业在州内外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绿色产业、创汇产业和新兴产业,巩固提升粮食、辣椒、蔬菜、水果、干果等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三七、桑蚕、花卉、中药材等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和新兴特色产业。畜牧业要扩大畜禽良种规模,推广健康养殖方式,突破加工营销制约,不断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林业要以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林特干果产业发展,全面提升林产业的规模和效益。着力实施农产品加工推进工程,重点鼓励发展大宗农产品和特色优势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扶持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一体化的示范项目。 二是建议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突出主导产业,建设专业化、规模化、优质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要根据龙头企业的实际需要,结合不同区域的资源特色和生产基础,突出重点,合理布局,规划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使基地建设与加工能力相匹配,避免盲目发展。围绕产业化基地发展,加强农田水14 / 16利、道路交通、流通设施、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尽快建立和完善与基地生产相配套的信息化服务、动植物防疫检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是建议继续支持龙头企业发展。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农业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继续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注重产业体系的配套完善,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和聚合作用。每一个特色主导产业,都要重点培育一个省级龙头企业、建设一个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配套一个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完善体系,在全县形成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引导龙头企业走大(大规模和大带动面)、多(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所有制)、高(高技术水平和高附加值)、新(新技术和新产品)、外(外向型)之路,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开发。 四是建议继续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围绕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调整农业科研与开发方向,在优质新品种的培育、推广和农产品精深加工、贮运、保鲜等关键技术方面组织攻关,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在公益性、前瞻性重大科技攻关方面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形成比较稳定和精干高效的自主创新体系。要鼓励以龙头企业为主体、资本为纽带,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农产品精深加工研发15 / 16中心,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自主研发、联合研发等形式,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加强农业职业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