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学原理 1 第四章安全方法论 SafetyMethodology 安全学原理 2 4 1本质安全化方法 4 2人机匹配法 4 3生产安全管理一体化方法 4 4系统方法 4 5安全教育方法 4 6安全经济方法 4 7高技术系统安全管理方法 本章主要内容 安全学原理 3 第一节本质安全化方法 本质安全 指操作失误时 设备能自动保证安全 当设备出现故障时 能自动发现并自动消除 能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本质安全化 为使设备达到本质安全而进行的研究 设计 改造和采取各种措施的一系列活动 本质安全型系统 是指系统的内在结构上具有不易发生事故 且能承受人为操作失误 部件失效的影响 在事故发生后具有自我保护能力的系统 安全学原理 4 常见的控制事故地方方法主要有哪些呢 安全学原理 5 1 防止危险产生条件的形成 比如 各种爆炸事故的发生都有三个基本条件 一定量的爆炸物 助燃剂 点爆能量 如果能消除其中任何一个条件 就可以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瓦斯的爆炸条件 1 一定量的瓦斯和空气的混合物 5 16 2 一定浓度的助燃剂 氧气 12 3 一定能量的引火源引火温度 点燃瓦斯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650 750 着火能量 点燃瓦斯所需要的最低点燃能量 0 25 0 28mJ 安全学原理 6 2 降低危险的危害程度 比如 降低机动车速度 减少油漆中的铅含量 减少面粉厂 煤矿等企业爆炸性粉尘积累量 安全学原理 7 3 防止已存在危险的释放 可以通过消灭危险或通过使其停止释放来实现 比如 高压设备在停机打开检修之前 必须先释放静电 安全学原理 8 4 改变危险源中危险释放的速率或空间分布 比如 采用汽车和电梯中的闸 操纵杆 关闭阀门 保险丝等防止或减少危险释放的方法 安全学原理 9 5 将危险源和需要保护对象从时间上或空间上隔开 比如 放射性设备 医院的X光放射室 危险化学品仓库等危险源在布局时需要与人员集中的区域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安全学原理 10 6 将危险源和需要保护的对象之间设置物质屏障 比如 电线绝缘 各种个体防护措施 安全学原理 11 7 改变危险物的相关基本特性 比如 改变药品的某些分子结构以消除其副作用 改变物的表面形状基本结构 物理化学特性等 以减少对人的损害 安全学原理 12 8 增加被保护对象对危险的耐受能力 比如 PPE personalprotectionequipment 安全学原理 13 控制事故应当采取的本质安全化的方法 主要从物的方面考虑 包括 A 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措施B 降低事故严重度的措施 安全学原理 14 影响事故概率的因素很多 比如系统的可靠性 系统的抗灾能力 人为失误和违章等 在生产作业过程中 既存在自然的危险因素 也存在人为的生产技术方面的危险因素 因此 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 最根本的措施是设法使系统达到本质安全化 使系统中的人 物 环境和管理安全化 一 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措施 安全学原理 15 a 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控制事故发生的概率是基础 1 提高元件的可靠性设备的可靠性取决于组成元件的可靠性要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必须加强对元件的质量控制和维修检查 选用结构性能好 可靠性高的元器件严格检修 合理使用 定期更换元器件 安全学原理 16 2 增加备用系统在规定时间内 多台设备同时全部发生故障的概率等于每台设备单独发生故障的概率的乘积 例 设备A发生故障的概率为0 05 则用两套A设备分别作为主用和备用 那么两套设备同时发生故障的概率为0 0025 大大提高了可靠性 举例 矿山主要通风机有两台 一台工作 一台备用 注意 对于某些关键性的重要设备应做到瞬时 自动切换 如 通信设备的电源 传输设备 中心处理器等采用无损伤自动切换 安全学原理 17 3 对于恶劣环境下运行的设备采取安全保护措施举例 对于处于腐蚀环境下的化工设备 可在上面覆盖各种保护层 把被保护设备与腐蚀性介质隔开 对于井下的设备 应控制温度 湿度和风速 4 加强预防性维修预防性维修是排除事故隐患 排除设备的潜在危险 提高设备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安全学原理 18 b 选用可靠的工艺技术 降低危险因素感度 感度 是危险因素转化成为事故的难易程度 通过可靠的工艺技术可以控制感度 举例 放炮时使用水炮泥 打眼时采用湿式打眼等 安全学原理 19 水炮泥使用装水的塑料袋代替部分炮泥充填于泡眼内 爆破时水袋破裂 在高温高压作用下 汽化与矿尘接触形成雾滴 起到降尘的作用 湿式打眼 用湿式煤电钻在煤层中钻眼 有较好的水密封性 可以有效地控制煤尘 安全学原理 20 c 提高系统抗灾能力抗灾能力 当系统受到自然灾害和外界事物的干扰时 自动抵抗而不发生事故的能力或指系统中出现某危险事件时 系统自动将事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能力 举例 煤矿下的隔爆岩棚 水棚和风电闭锁装置 采区独立通风 工作面有双出口等 安全学原理 21 风电闭锁 当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时 能立即自动切断供风巷道中的一切设备的电源的安全装置 三专两闭锁 三专 即专用变压器 专用开关 专用线路 两闭锁 即风电闭锁 瓦斯电闭锁 在瓦斯喷出区域 高瓦斯矿井 煤 岩 与瓦斯突出矿井中 所有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 都应装设三专两闭锁设施 安全学原理 22 d 减少人为失误加强安全知识 安全技能 安全态度等方面的教育和训练以人为中心 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机械化程度 以机器代替人 减少现场的工作人员 改善人机接口的安全状态e 加强监督及检查建立健全各种机制 制度 加强安全检查工作 对系统中的人 事 物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 安全学原理 23 事故严重度 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严重程度 其大小取决于系统中危险因素转化为事故时释放的能量 1 限制能量或分散风险限制能量 危险品的限量 限流 限压 限速等 举例 井下瓦斯浓度和粉尘浓度的限定 分散风险 把大的事故损失划分为小的事故损失 举例 把串联通风方式改造成工作面或采区并联通风方式 二 降低事故严重度的措施 安全学原理 24 2 防止能量逸散的措施设法把有毒 有害 有危险的能量源贮存在有限允许范围内 而不影响其他区域的安全 举例 密闭墙 密闭火区 防爆外壳等 3 加装缓冲能量的装置能量释放速度减慢的装置称为缓冲能量装置 举例 汽车 轮船上装备的缓冲设备 缓冲阻车器 防滑链以及各种安全带 安全阀等 安全学原理 25 4 避免人身伤亡的措施1 防止人身伤害 如 采用遥控装置 提高机械化水平 使用整体或个体防护措施等 2 一旦发生人身伤害时 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 及时撤离人员 应急救援体系 做好救护工作和工人互救等 安全学原理 26 可靠性 是指研究对象在规定条件下 规定时间内 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规定的条件包括温度 湿度 振动 冲击 负荷 压力等 还包括维修方法 自动操作与人工操作以及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等广义的环境条件 规定的时间 指通常的时间概念 也有次数 周期 距离等相当于时间指标的量 规定的功能是指研究对象的某些特定的技术指标 安全学原理 27 一 安全人机环境工程基础自从人类最初使用简单工具进行劳动 就产生了人机关系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能源革命使人类进入了机器时代 人们所从事的劳动在复杂程度和负荷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开始形成了人机环境的复杂关系 第二节人机匹配方法 安全学原理 28 1 概念安全人机环境工程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的安全本质 并使三者在安全上达到最佳匹配 以确保系统高效 经济运行的一门科学 2 研究内容 四个方面人的安全特性研究机的安全特性研究环境的安全特性研究人机环境系统 包括人机关系 人环关系 机环关系 人机环关系 安全特性研究 安全学原理 29 1 人的安全特性研究主要包括人的工作能力 人的基本素质测试与评价 人的生理子系统和心理子系统研究 人的测量技术研究 人员的培训研究 生理子系统包括呼吸 消化 循环 内分泌 神经及运动等系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因素 心理子系统包括工作态度 动机水平 情绪水平 知识水平 意志品质等一系列的心理因素 安全学原理 30 2 机的安全特性研究一个技术系统 机器 工具等 一般由动力 传动 工作 操纵等子系统组成 所以主要研究被控对象的动力学模型 机器的防错设计研究 机器特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等 安全学原理 31 3 环境的安全特性研究环境是人和机共同存在的空间条件 一般有自然环境 人造环境 社会环境等 主要研究环境的监测技术 环境的控制技术 安全学原理 32 4 人机环境系统的安全特性研究人机安全关系的研究 人环安全关系研究 机环安全关系的研究 人机环安全关系的研究 人机安全关系的研究 主要包括静态人机安全关系 动态人机安全和多媒体技术在人机安全关系中的应用等三个方面 静态人机安全关系主要有作业区域的布局和设计 动态人机安全关系主要有人 机功能比较研究 人 机功能分配研究 人工智能研究和人机界面设计及评价技术的研究 安全学原理 33 人环安全关系 主要包括环境对人的影响 个体防护措施的研究机环安全关系 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对机器性能的影响 机器对环境的影响 人机环安全关系的研究 主要包括人机环境系统整体安全性能分析 设计和评价的研究 人机环境系统的安全分析数学模型和物理模拟技术 虚拟现实 VirtualReality 技术在人机环境系统整体安全中的应用 安全学原理 34 二 安全人机环境工程的基础理论 人机环境安全工程是以一系列学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基础理论可以概括为系统论 控制论 模型论和信息论 系统论是将所有研究的人机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研究 把人 机 环境看成是系统的三要素 就可用系统论的一些研究方法来研究人机环境的安全问题 安全学原理 35 控制论是用系统信息反馈等一般概念 打破生命和无生命的界限 实现人们用统一的观点和尺度来研究人机环境这三个物质属性本质截然不同 互不相关的对象 使其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模型论能为人机环境系统安全性研究提供一套完整的数学概念工具 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 就要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 进行危险源参数辨识 并进行决策 用数学的语言来阐明所研究对象的客观安全规律 信息论是把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信息流通 系统加工和信息控制 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他们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安全学原理 36 三 事故防止的两个基本途径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因此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 主要应当防止出现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在此基础上 考虑人机的特点 使之在工作中互相匹配 可以有效地防止事故 安全学原理 37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 人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在人机环境系统中 它占主导地位 包括相当多的子系统 且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复杂 一 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 指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误动作 注意力不集中 疲劳 身体有缺陷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 包括不履行安全措施 不安全地放置物品 制造危险状态等 安全学原理 38 防止措施 首先分析人员的结构和素质 找出易发生事故的人员层次和常见的不安全行为 然后在对人的身体 心理 生理进行检查的基础上 合理选配人员 加强对人的教育 训练和管理 提高生理和心理素质 提高安全操作技能 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不安全行为 安全学原理 39 具体措施 对人的身体 生理 心理检查测验合理选配人员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态度教育安全技能教育制定作业标准和异常情况处理标准 安全学原理 40 作业前的培训制定和贯彻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开好班前会实行确认制作业中的巡视检查 监督指导竞赛评比 奖励惩罚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活动 安全学原理 41 二 防止物的不安全状态 不安全状态 从能量与人的伤害间的联系角度 有出现能量意外释放 引发事故的可能性的状态 从发生事故的角度 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物的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 举例 机械设备和装置的技术性能降低 强度不够 结构不良 磨损 老化 失灵 腐蚀 物理化学性能达不到要求 设备超负荷运行 安全学原理 42 重点放在提高技术装备的安全化水平上 大力推行本质安全化技术 1 设备的失误安全功能 设备 设施或工艺技术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 如 闭锁装置 机械为了防止伤害手做成双按钮控制 2 故障安全功能 设备 设施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状态或自动转为安全状态 如 楼道里面的消防疏散照明 墙体的耐火极限 安全学原理 43 一 基本概念1 人机系统是指有人与机器所构成的系统 也就是指人与其对应的物共处于同一时间及空间时所构成的系统 系统中的人的因素 包括人的心理和生理机能 例如 一个人操纵把手 如果操纵力大于人的臂力的极限 就无法操作 又比如 弯腰和蹲跪的劳动姿势会引起腰肌劳损和腿部疼痛 单调的重复作业容易使人疲倦 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工作容易引起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而产生差错等等 四 人机相互匹配 安全学原理 44 系统中的机 一般泛指作业中的客体 比如工具 机床 工作场所 服装 座椅 桌子 平台 文具 仪器仪表 车辆 标识 信号 家具 劳动用品等 例如 设计良好的最简单的手柄 握起来省力舒适 用力操作时不易疲劳 少出差错 为此 需要研究手和手指的尺寸的 各种动作时手的形状及力的作用原理 因此 手和手柄之间就存在人机关系 安全学原理 45 2 机对人的心理影响 比如 一条生产线的布置 除了考虑生产工艺的要求 生产线上部件的形状 颜色 明度 车间内的照度及布置等都明显的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一条脏乱灰暗的生产线 黝黑阴凉的车间 杂乱堆放的工具 半成品和原料等 使人精神不振 很难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安全学原理 46 3 人机关系广义的人机关系是指人在劳动过程中与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发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反映人机系统中机器 作业环境 生产任务各个子系统设计对人的要求和人对机器 环境 生产任务各个子系统设计的要求 最终产生一个人机关系统优化匹配的综合体 安全学原理 47 4 影响人机关系的因素影响人机关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劳动条件 形式和内容的变化 如在手动作业为主的简单人机系统中 生产动力来自人的体力 其人机关系要求劳动工具得心应手 操作者有较好的体力和较高的手工技能 在机械化劳动的人机关系 生产能源既有人的体力又有外部动力 其人机关系要求人机共动 密切合作 共同完成劳动任务 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庞大 复杂的人机系统中 人不再直接使用劳动工具 也不再直接观察和控制劳动对象 人所做的仅仅是操纵控制按钮 从显示器上间接了解自己的行动效果 安全学原理 48 5 研究目的研究人机关系的目的 是要解决生产系统中的人机相容性问题 在以人为主体 机械为劳动工具的人机关系中 主要体现在 机宜人 和 人适机 的关系上 机宜人 首先树立人在人机系统中的主体地位 当人类不断创造各种各样的机械来代替人的劳动 人本身的尺寸 姿势动作 作业范围 施力大小及信息处理能力等生理和心理特性却没有太大变化 因此 机械设备的设计必须考虑和尽量满足人的生理 心理特征 并尽量使设计的作业条件和作业环境对人无害而且安全舒适 使人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功能 决不能只提高机械的生产效率 把人当作机械的奴隶和依附品 安全学原理 49 人适机 机械的功能 结构和作业环境设计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 如经济条件 技术水平和国家的有关政策等等 因此 不能不顾实际条件的许可 要求机械设备完全满足人的所有特性要求 此时 需要通过对作业者进行职业适应性选拔和作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使作业者能够达到机器设备对人提出的素质要求 具备上岗工作的能力 机宜人和人适机是相辅相成的 相互影响 互相制约 互相促进的协调关系 机宜人是主要的立足点 但是有条件限制 只能满足人的某些主要特性要求 而人由于存在生理和心理极限 人适机也是受条件制约的 只是随着科技的发展 才能使人机关系日趋完善 安全学原理 50 6 人机功能分配人机功能分配是指根据人和机器各自的长处和局限性 把人机系统中任务分解 合理分配给人和机器去承担 使人和机器能够取长补短 相互匹配和协调 使系统安全 经济 高效的完成任务及其往往不能单独完成的工作任务 安全学原理 51 人机功能分配 应全面考虑下列因素 人和机器的特点 负荷能力 潜在能力以及各种限度 人使用机器所需的选拔条件和培训时间 人的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任何机器对突然事件应急反应能力的差异和对比 用机器代替人的效果以及可行性 可靠性 经济性等方面的对比分析 安全学原理 52 人体本身就是一部复杂的 特殊的机器 人与机器的特性包括许多内容 但就从人机系统中信息及能量的接受 传递 转换过程来讲 可以归纳为以下4个方面来比较 即信息感受 信息处理和决策 操作反应 工作能力等 详见表人与机器的特性比较 安全学原理 53 比较下来 下列几种情况适宜机器承担 重复件的工作 计算 大量的情报资料存储 迅速施加大的物理力时 大量的数据处理 根据某一特定范围多次重复作出判断由于环境约束 对人有危险或操作容易犯错误时当调节操作速度非常重要 具有决定意义时 控制的施加要求非常严格时 必须长时间地施加控制力时 安全学原理 54 下列几种情况宜分配给人承担 由于各种干扰 需要判断信息时 在图形变化情况下 要求判断图形 要求判断各种各样的输入时 对发生频率非常低的事态需要进行判断时解决问题需要归纳 判断时 预测不测事件的发生时 安全学原理 55 分配的原则 1 利用人的有利条件 2 利用机的有利条件 根据人机特性的比较 为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 人机功能合理分配的具体原则应该是 笨重的 快速的 持久的 可靠性高的 精度高的 规律性的 单调的 高阶运算的 操作复杂的 环境条件差的工作 适合于机器来做 而研究 创造 决策 指令和程序的编排 检查 维修 故障处理及应付不测等工作 适合于人来承担 安全学原理 56 概括起来 人机功能分配的一般规律是 凡笨重的 快速的 精细的 规律的 危险的 单调重复的 高阶运算的 操作复杂的工作 适于由机器承担 凡是对机器系统的设计 维修 监控 应急处理 以及程序和指令的编写等 宜分配给人去完成较为合适 安全学原理 57 应急照明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可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 且连续供电时间不得小于20min 建筑物高度超过100米的 连续供电时间不得小于30min 在发生火灾时 在正常照明电源切断的情况下 应在5s内自动切换成应急电源 安全学原理 58 耐火极限fireendurance limitoffireresistance durationoffireresistance 耐火极限是指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 建筑构配件或结构从受火作用时起 到失去稳定性 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 它决定了建筑物在火灾中的稳定程度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 各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都有相应的规定 在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规定 墙体分为防火墙 承重墙 楼梯间 电梯井的墙 房间隔墙等 分别规定的一级耐火极限为4小时 3小时 0 75小时 安全学原理 59 第三节生产安全管理一体化方法 指导思想 充分认识人的生命价值和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避免和减少经济损失 加强事故和职业病预防及其安全管理 一 全面安全管理二 安全目标管理 安全学原理 60 一 全面安全管理 全面安全管理的内容是 四全 安全管理 即全员 全面 全过程 全部工作安全管理 做到 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 的全面管理 1 全面安全目标管理定义 对全面安全内容进行管理 使安全管理有明确的目标 这些目标经努力应可以达到或可能达到 安全学原理 61 2 全员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的效果如何 在某种意义上讲 取决于广大职工对安全认识水平 事故防范意识和责任感 为此 必须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 使安全生产的思想深入人心 唤起广大职工强烈的安全责任感 增强安全意识 这样 安全管理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以各级领导为核心 广大职工共同参与的管理 安全学原理 62 3 全过程安全管理一个产品从工程的酝酿 设计 施工 试车 投产 检验 销售 服务等全过程都要做好安全管理 4 全部工作安全管理全部工作都要围绕安全这个主题 安全学原理 63 二 安全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 MBO ManagementbyObjectives 定义 就是根据目标进行管理 即围绕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开展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目标管理基本思想 根据管理组织在一定时期的总方针 确定总目标 然后将总目标层层分解 逐级展开 通过上下协调 制定出各层次 各部门直至每个人的分目标 使总目标指导分目标 分目标保证总目标 从而建立起一个自上而下层层层展开 自下而上层层保证的目标体系 最终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 安全学原理 64 1 目标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目标管理是面向未来的管理 面向未来的管理要求管理者具有预见性 要对未来进行谋划和决策 目标管理是重视成果的管理 目标管理要达到的目的是目标的实施效果 而非管理的过程 目标管理是自主管理 安全学原理 65 2 安全目标管理 SafetyManagementbyObjectives 定义 在一定时期内 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总目标 从上到下确定安全工作目标 并为达到这一目标制定一系列对策措施 开展一系列的组织 协调 指导 激励和控制活动 在进行目标分解的过程中 要做到层层分解责 权 利 做到责 权 利的统一以目标管理原理 方法为指导思想 以科学方法为手段 安全学原理 66 3 安全目标管理基本内容 年初 制定安全管理总目标层层分解 制定各级 各部门直到每个职工的安全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措施 把安全目标与经济发展指标捆绑在一起 开展一系列活动 实现目标年末 对目标的实现情况考核 奖惩总结 制定新的安全目标 进入下一年循环 安全学原理 67 4 安全目标管理的特点目的性 实行目标管理 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目的和任务转化为全体人员上下一致的 明确的目标等 分权性 随着企业安全生产总目标的逐层分解 展开 也要逐层下放目标管理的自主权 实行分权 民主性 安全目标管理是全员参加的 为实现其目标的体系性活动 由企业领导者制定目标和集中全体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去实现 1 安全目标管理是重视人 激励人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管理 2 系统的 动态的管理 安全学原理 68 5 安全目标管理的作用A 实行安全目标管理 将充分启发 激励 调动企业全体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感和创造力 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现代安全管理水平 B 充分体现了 安全生产 人人有责 的原则 使安全管理向全员管理发展 C 有利于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 D 促进在企业内推行安全科学管理 安全学原理 69 6 安全目标管理的实施程序做好安全目标管理要做到 1 要制定一个既先进又可行的整体安全目标 2 总目标要向下层层分解 3 要重视对目标成果的考核和评价 4 要重视目标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和控制 安全学原理 70 第一步 安全目标的制定目标设立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安全管理的成效 目标设立过高 经努力也不可能达到 会伤害操作者的积极性 目标设立过低 不用努力就能达到 则调动不了操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古人云 取法乎上 得乎其中 取法乎中 仅得其下 意思很简单 就是目标的实现 总是要打折扣的 安全学原理 71 1 安全目标内容 1 确定企业安全目标方针简明扼要的企业安全目标的高度概括 举例 山西长平煤业有限公司制定的安全目标方针为 巩固成果 持续改进 继续延长安全周期 实现连续九年安全生产零事故目标 2 企业总体安全目标 工伤事故指标 经济损失指标 作业点尘毒达标率 劳动安全卫生措施计划完成率 隐患整改率 设施完好率 全员安全教育率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率等 安全学原理 72 3 保证措施 包括技术措施 组织措施 还包括措施进度和责任者 安全教育措施 包括教育的内容 时间安排 参加人员规模 宣传教育场地 安全检查措施 包括检查内容 时间安排 责任人 检查结果的处理等 危险因素的控制和整改 安全评比 定期组织安全评比 评出先进班组 安全控制点的管理 制度无漏洞 检查无差错 设备无故障 人员无违章 安全学原理 73 2 确定安全目标值的依据和要求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 政策 上级部门的重视和要求 本系统本部门安全生产的中 长期规划 历年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数据 部门安全工作的现状 部门的经济技术条件 安全学原理 74 3 制定安全目标的程序对企业安全状况调查分析评价确定目标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考核的项目 内容 达到的标准 给出达到标准值应得的分数制定对策措施 应抓住重点 针对关键问题 集中力量加以解决 同时还应该重视新情况 新问题的研究 第二步 安全目标的展开 安全学原理 76 1 目标展开的过程和要求目标分解应按整分合原则进行 各个分目标的综合又体现总体目标 并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 分目标要保持与总体目标方向一致 内容上下贯通 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 目标分解中 要注意到各分目标所需要的条件及其限制因素 如人力 物力 财力和协作条件 技术保障等 各分目标之间在内容与时间上要协调 平衡 并同步的发展各分目标的表达也要简明 扼要 明确 有具体的目标值和完成时限要求 安全学原理 77 2 目标分解的形式第一种 按管理层次纵向分解第二种 按职能部门横向分解第三种 按时间顺序分解在实际应用中 上述三种方法往往是综合应用 3 目标展开图目标展开图是直观形象的显示并明确目标与目标责任的图表 目标展开图能起到以下主要作用 能直观 形象 简明的显示目标与目标对策能显示各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便于领导者对众多目标的管理 安全学原理 78 无统一格式 但都应体现有效综合的原则 展开图中要明确显示出目标内容 目标协调以及实施进度等方面内容和要求 安全学原理 79 安全目标的实施是指在落实保障措施 促使安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目标实施的效果如何 对目标管理的成效起决定性作用 1 主要原则 权限下放 自我管理 自我控制 第三步 安全目标的实施 安全学原理 80 1 编制安全目标实施计划表法 可按照PDCA编制 PDCA循环就是按计划 实施 检查 处理 Plan Do Check Action 的科学程序进行管理循环 也就是说 做一切工作或干任何事都必须经过四个阶段不停地周而复始地运转 安全目标实施计划表参照P60表4 2 安全学原理 81 2 旗帜管理法旗帜管理法即对实施安全目标的各级组织分别画出类似旗帜的管理控制图 彼此连锁 形成一个管理控制图的体系 并据此来进行动态管理控制 安全学原理 83 2 监督检查目标实施主要依靠各级组织和广大职工的字我控制 但也不能放松上级对下级的指导 帮助 协调和控制工作 要实行必要的监督和检查 通过监督检查 对目标实施中的好典型要加以表扬和宣传 对偏离既定目标的情况要及时指出和纠正 对目标实施中遇到的困难要采取措施给予关心和帮助 安全学原理 84 3 信息交流目标实施要注重信息交流 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系统 以使上情能够及时传达 下情能够及时反馈 从而使上级能及时有效的对下级进行指导和控制 也便于下级能及时掌握不断变化的情况 及时作出判断和采取对策 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 安全学原理 85 目标考评是领导和群众依据考评标准对目标的实施成果客观的测量过程 这一过程避免了经验型管理中领导说了算 缺乏群众性的弱点 通过考评使管理工作科学化 民主化 通过目标考评奖优罚劣 避免大锅饭 对调动工人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起到激励作用 为下一个目标的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从而推动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前进 第四步 目标成果的考评 安全学原理 86 1 目标考评的原则自我评价与上级评定相结合重视成果与综合评价相结合2 目标考评的办法确定各目标项目得分比例给各目标项目打分综合评定 安全学原理 87 3 奖惩和总结在综合评定的基础上 根据预先制定的奖惩办法进行奖惩 使先进的得到鼓励 落后的受到鞭策 既有经济上的奖惩 也要注意精神上的表彰 使达标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也使未达标者受到精神上的激励 安全学原理 88 4 对目标的考评内容 目标的完成情况 包括完成的数量 质量和时间 协作情况 目标实施过程中组织内部各部门或个人间的联系与配合情况等 除上述主要考评内容外 还应适当考虑目标的复杂程度和目标责任人的努力程度 安全学原理 89 5 成果考评中应注意的事项 考评要公开 公正 以目标成果为考评依据 考评标准简化 优化 实行逐级考评 安全学原理 91 第四节系统方法 系统 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Agroupofinteracting interrelated orinterdependentelements withsomefunctionsespeciallyformingacomplexwhole 一 系统二 系统工程三 采用系统工程解决安全工程的原因 安全学原理 92 一 系统 按存在形态分 有自然系统 人造系统与复合系统 自然系统是自然形成的系统 其组成要素是自然物质 如 天体运行 火山爆发 地震 生物等人造系统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或为满足某种需要而人工构成的系统 如 机械加工 军事训练 煤炭运销等 复合系统是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相接合而成的系统 如气象预报系统 海洋运输系统等人 及系统 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 静态系统与动态系统 实体系统与概念系统 宏观系统与微观系统等 安全学原理 93 生产系统的构成 事故 人 材料 机 方法 环境 任务 操作者 物 管理 四要素 安全学原理 94 1 属性 整体性Integration 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区别的要素组成的整体 要素间不是简单的组合 系统功能也不是要素功能的简单叠加 相关性Relationship 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 要素与子系统之间 系统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相互依赖 相互作用的特殊关系 如 计算机系统 煤炭生产系统 安全学原理 95 目的性Objective Aim Goal 任何系统都是为完成某种任务或实现某种目的而发挥其特定功能的 有序性Order 系统有序性主要表现在系统空间结构的层次性和系统发展的时间顺序性 环境适应性Acclimatization Flexibility 特性的变化往往能够引起系统特性的变化 系统要实现预定的目标或功能 必须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安全学原理 96 2 系统的生命周期 lifecycle 系统的生命周期 是指从系统规划阶段开始 经过系统设计 系统发展 系统运行直至系统报废的整个时间周期 系统的思想应该贯穿整个生命周期 1 规划阶段人们一经确认必须建立一个系统之后 规划阶段就开始了 这一阶段包括所有那些导致人们决定设计系统来满足需要的活动 如 要建一个煤矿 就要进行地质勘探和相应的可行性研究 并完成宏观的规划 还应对费用和时间安排进行计划 以平衡系统的生命周期 安全学原理 97 2 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 对系统规划做进一步的加工 对煤矿来说 就要对裁采煤方法 设备进行选择 画出采矿布置图 设计各个生产系统 如运输系统 供电系统 排水系统 通风系统等等 并制定一些灾害预防措施和人员的培训计划 以保证整个系统能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工作 3 发展阶段这个阶段 是根据设计方案来准备运行系统 它包括选购与制造系统所用的机械设备与安装 操作人员的分配和培训等 并对系统的效能及其他系统标准进行评价 如 煤矿的生产准备和试生产 安全学原理 98 4 运行阶段在这个阶段 完成系统的预定任务 为了使系统保持高效率 需要定期的对系统进行检查与维护 对煤矿来讲 就是正常生产阶段 5 报废阶段当系统完成预定任务且再无用处时 即进入报废阶段 它包括销毁利用 废弃 拆卸 中止 更换 破坏该系统以及其它处置该系统所需的活动 矿井报废就是属于这个阶段 任何一个采矿系统都经历一个生命周期 每个阶段都不应该给下一阶段留下隐患 否则会给整个系统带来严重的影响 安全学原理 99 二 系统工程 systematicengineering 传统的 工程 指生产技术的实践 往往以 硬件 作为其目标和对象 如采矿工程 电气工程等 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力 材料 价格等 系统工程的 工程 泛指一切由人参加的 以改变系统某一特征为目标的工作过程 其目标和对象既包括 硬件 也包括 软件 如人类工程 生态工程等 安全学原理 100 定义 以系统为研究对象 以达到总体最佳效果为目标 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组织 管理 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科学成就和知识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 研究内容 系统的模式化 最优化和综合评价 进而对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决策提供最优方案 安全学原理 101 常用方法 1 工程逻辑 从工程的观点出发 用逻辑学与哲学的一般思维方法进行系统地探讨和应用 同时把符号逻辑作为重要内容 采用布尔代数 关系代数 决策研究 数学函数等 安全学原理 102 2 工程分析 运用基本理论 如物质不灭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等 系统地有步骤地解决各类工程问题 采取的步骤 弄清问题 选择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实施分析 总结 安全学原理 103 3 统计理论和概率论 由于系统的输入量与输出量带有很大的随机性 并且在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常会遇到随机函数问题 因此需要用统计理论和概率论来处理遇到的数学问题 安全学原理 104 4 运筹学 OperationalResearch UK OperationsResearch US 定义 一种分析的 实验的和定量的科学方法 用于研究在物质条件已定的情况下 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 如何统筹兼顾整个活动所有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为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案提出数量上的依据 以便能为最经济 最有效地使用人 财 物做出综合性的合理安排 取得最好的效果 安全学原理 105 起源 原意是操作研究 作业研究 运用研究 作战研究 译作运筹学 是借用了 史记 运筹策于帷幄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 一语中 运筹 二字 既显示其军事的起源 也表明它在我国已早有萌芽 安全学原理 106 运筹学的一般程序 包括以下主要步骤 1 建立问题的数学模型 2 规定一个目标函数 作为对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进行比较的尺度 3 规定模型中各参量的具体数值 4 求解模型 找出使目标函数达到最大值 或最小值 的最优解 安全学原理 107 5 现代管理学理论与原则 1 系统原理 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 在确定或不确定的条件下 对管理对象的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充分的科学的系统分析和综合 从而达到优化的管理目标 这就是管理的系统原理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 包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 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 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等 安全学原理 108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a 动态相关性 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 它们又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显然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 就不会发生事故 b 整分合原则 系统是由一些可以互相区别的要素和层次组成 因而可以进行科学分解和明确分工 系统的各个要素又存在有机联系 明确分工 在分解和分工的基础之上 予以合理而有效的综合协作 这可使系统功能最大化 良好的管理系统总是处于一种无止境的动态过程之中 管理系统实现从整到分再到合的辨证运动过程 就是一个循环周期 安全学原理 109 c 反馈原则 是指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 又把其作用结果的信号返送回来 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 起到控制的作用 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根据反馈对管理系统运动状态的影响可分为 正反馈 负反馈 管理对反馈的基本要求 灵敏 准确 适用 安全学原理 110 d 封闭原则 任何一个系统内的管理手段 环节和运行机制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 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运动 要求 任何管理制度 规范和条法 都应该符合这个封闭回路 用封闭原理注意完善的几项工作 机构的建立和健全 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 完善规章制度 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管理目标与管理后果的封闭 安全学原理 111 2 人本原理 人本原理是管理以人为本体 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 一切活动以人为本展开 人既是管理的主体 同时又是管理的客体 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 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 管理活动中 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 都是需要人掌管 运作 推动和实施的 其核心是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 隶属于人本原理的二级原理有 能级原理 动力原理和激励原理 安全学原理 112 a 能级原则 现代管理系统认为 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 并且可以按照能量的大小顺序排列 形成管理的能级 就像原子中电子的能级一样 就是在管理过程中 建立合理的能级 使管理的内容 动态地处于相应的能级中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 获得最佳的管理效益和效率 在管理中运用能级原理的基本要求 对管理能级的确定 能级相称 结构稳定 对不同的能级授予不同的权力和责任 并根据其尽责的程度给予不同的激励 使责 权 利相称 各类能级必须动态地相对应 要求使合适才能的人处于合适能级的岗位 安全学原理 113 b 动力原则 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 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 管理必须要有强大的动力 而且要正确地应用动力 管理才能不断地进行下去 管理中的三种基本动力 物质动力 物质生活资料 经济效益 精神动力 信仰 精神鼓励 思想政治工作 信息动力 安全学原理 114 c 激励原则 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励原则就是用科学的手段 激发人的内在潜力 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预防原理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 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 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 设备或设施损坏和环境破坏的场合 事先采取措施 防止事故发生 安全学原理 115 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 偶然损失原则 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 都是随机的 难以预测的 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 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 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 偶然损失原则告诉我们 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 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安全学原理 116 因果关系原则 事故的法绳时许多因素护卫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 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 发生事故是必然的 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 3E原则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结为四个方面 技术教育 身体和态度 管理 针对这四个方面的原因 可以采取3种防止对策 即工程技术 Engineering 对策 教育 Education 对策和法制 Enforcement 对策 就是所谓的3E原则 安全学原理 117 本质安全化原则 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 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可以应用于设备 设施 还可以应用于建设项目 4 强制原理 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 使个人的活动 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 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 所谓强制就是绝对服从 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就可采取控制行动 安全学原理 118 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 安全第一原则 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工作时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 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工作发生矛盾时 要以安全为主 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于安全 监督原则 监督原则是指在安全工作中 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 必须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安全学原理 119 三 安全系统工程 safetysystematicengineering 安全系统工程 是系统工程在安全领域的应用 是安全管理科学化的系统方法与工程技术 它以工程设计 安全原理和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为基础 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评价及预测 并采取综合措施控制系统的危险性 使系统达到最优化安全状态 安全系统工程的任务 在目标 时间及费用等制约条件下 对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各个阶段实施综合分析 根据对可能产生危险的分析和判断 为系统设计提供必要的信息 以便消除潜在的危险或把危险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 从而获得最佳的安全指标 安全学原理 120 安全系统 是指在一定的机制 时间和费用约束条件下 不发生人员的伤害或设备损坏的系统 要达到安全系统 就必须要在系统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切实实行系统安全管理和安全工程 安全系统示意图如图所示 安全学原理 121 事故发生的机制 没有用好安全系统工程或安全系统管理 事故 人的原因 环境条件 物的原因 忽视规则错误动作不注意疲劳身体不适 工作秩序作业面颜色 照明温度 湿度振动 噪声通风 结构不良强度不够磨损 老化危险物 有害物安全装置不好保护用品不好等 安全学原理 122 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安全问题的理由 可以识别出存在于各个要素本身 要素之间的危险性 可以了解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消除各要素由于相互依存 相互结合而产生的危险性 系统工程所采用的一些手段都能用于解决安全问题 安全学原理 123 安全系统工程的内容 系统安全分析 安全评价和安全措施 系统安全分析 为了充分认识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 就要对系统进行细致的分析 只有分析准确 才能在安全评价中得到正确的答案 根据需要可以把分析进行到不同的深度 可以是初步的或详细的 定性的或定量的 通过实践 一般认为定性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比如安全检查表法又名系统检查法 既能定性又能定量的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 事件树分析法和事故树分析法等 种较为实用 安全学原理 124 安全评价 系统安全分析的目的就是为了进行安全评价 通过分析了解系统中的潜在危险和薄弱环节所在 发生事故的概率和可能的严重程度等 定性分析的结果只能用作定性评价 就是知道系统的大概情况 如数量多少和严重程度等 定量的评价才能充分发挥安全系统工程的作用 两个重要的安全评价方法 其一是对系统的安全性 可靠性进行评价 其二是利用生产所需原料 所谓物质系统法进行评价 安全学原理 125 安全措施 安全系统工程内容的最后一项是采取安全措施 根据评价的结果 对系统进行调整 对薄弱环节加以修正 以最少的消耗 达到最优的安全水平 安全学原理 126 四 安全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 一 对分析方法的要求 科学性 系统安全分析和评价的方法 必须能反映客观实际 即能确实辨识出系统中存在的所有危险性 综合性 系统安全分析和评价的对象千差万别 涉及企业的人员 机械 物料 法规 环境的各个方面 不可能用单一的方法就能完成的 安全学原理 127 适用性 一切方法都要适用 便于应用 方法要简单 结论要明确 效果要显著 一些设定的不确定因素过多 计算复杂 貌似艰深而难于理解的方法是不足取的 安全学原理 128 二 安全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 为了实现对系统的安全评价和事故预防 首先必须进行安全系统分析 这种分析方法总的来说 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 定性分析法能够找出系统的危险性 估计出危险的程度 而定量分析法 可以计算出事故发生概率和损失率 安全学原理 129 1 安全检查表 根据有关安全规范 标准 制度及其他系统分析方法分析的结果 系统的对一个生产系统或设备进行科学的分析 找出各种不安全因素 依据检查项目找出不安全因素 以问题清单的形式制成表 以便于实施检查和安全管理 这种表称为安全检查表 SafetyCheckList 简称SCL 所谓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就是制定安全检查表 并依据此表实施安全检查和诊断的系统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安全学原理 130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的核心是安全检查表的编制和实施 安全检查表必须包括系统或子系统的全部检查要点 应该列明所有可能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财产抵押贷款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年应急救援考试题及答案
- 改梯荒土承包种植合同4篇
- 血液净化2024年血液透析标准操作规程SOP试题(附答案)
- 城市新能源汽车共享充电换电一体站2025年充电市场政策支持力度分析
- 未填版-中央空调采购及安装合同3篇
- 城市夜景照明节能改造实施方案与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调皮的小猴》课件
- 2025样板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
- 高性能复合材料在汽车轻量化领域的研发与应用前景报告
- 2024第4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含答案)
- 直播分成合同协议
- 2025年(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测试题及答案(共三套)
- 物业管理服务项目进度保证措施
- 土石方水利工程资质挂靠协议
- 文化体育中心(文化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GB/T 10810.1-2025眼镜镜片第1部分:单焦和多焦
- GB/T 45265-2025下肢假肢增材制造通用技术要求
- 设备维护与保养说明手册
- 教学课件-《伺服系统(第2版)》钱平
- 做最勇敢的自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