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全课件.ppt_第1页
管理会计全课件.ppt_第2页
管理会计全课件.ppt_第3页
管理会计全课件.ppt_第4页
管理会计全课件.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8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理会计 郑大商学院梁丽萍E mail lpliang Tel 6790863113643830938 某企业同时生产三种产品 各产品盈利情况如下 ABC营业收入100000200000300000营业成本80000150000310000营业利润2000050000 10000期间费用25000利润35000 有何思考 管理会计课程简介 内容 管理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 也是其他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介绍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包括管理会计概论 成本性态分析 变动成本法 本量利分析 短期决策分析 长期投资决策分析 全面预算 责任会计 标准成本制度和现代管理会计的新领域等内容 管理会计课程简介 衔接 本课程的先行课是基础会计 财务会计 其后续课为财务管理 成本会计既可作为本课程的先行课 也可以与本课同时开设 在高等财经院校 本课程通常在第六学期开设 管理会计课程简介 特色 管理会计是一门理论性较强 计算内容较多的课程 与同学们以前学过的会计学专业课程不同 它基本上不涉及凭证和账簿 没有会计分录问题 但大量使用新术语 新概念 许多名词是外来语 翻译方法不同 内容分散 经常运用管理学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公式多 案例多 计算量大 还涉及到许多字母符号 不太容易掌握 前后各章联系不是特别密切 除个别章之外 需要掌握的定性定量方法相对比较复杂 教学目的 管理会计 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 学生应较为全面系统地了解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掌握各种预测 决策 控制 考核的技术方法及相关知识 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企业内部管理问题的能力 为走上工作岗位后 在加强企业管理 改善生产经营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应注意的事项及学习方法 同学们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 应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原则 真正实现 知识结构上由点到面形成系统 内容层次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学习方法上提倡灵活多样 1 管理会计课程的学习 是会计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方向的发展 因此应特别注重培养管理意识 即如何运用会计资料进行预测 决策 控制 考评等 2 管理会计课程的重点在培养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管理会计的练习题不是一般的计算题 应多分析 讨论 4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基础 只有在牢固掌握这两门课知识的基础上 才能真正理解 掌握和运用管理会计的知识 技术和方法 为了更好地学习管理会计 最好能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及一些现代管理方法 本课程重点 难点 基本方法 成本性态分析 本量利分析 变动成本法决策会计 短期 长期 课程内容及课时分配表 如下页 投资决策 表 参考书目 1 高级管理会计 美国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 管理会计 余绪樱 或李天民 3 财经网站 第一篇 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第一章总论 在本章中你将学到 管理会计历史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管理会计师 管理会计师职业道德 第一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与管理会计的发展 社会市场需求是引发技术创新的原动力 而技术创新在为企业制度创新创造条件的同时 又进一步引发和促进了企业组织制度的创新 同样 在企业制度创新引发管理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同时 又引发管理会计在实践与制度上的创新 20世纪处萌芽 背景资本主义经济较快发展泰勒制 科学管理学说会计产生 标准成本 差异分析 预算控制20世纪50年代 正式形成背景社会 经济 技术现代管理科学 行为科学 职能管理 运筹学 会计责任会计 CVP分析 预测技术 决策技术1952年世界会计学会年会上正式通过管理会计一词 传统的那部分称为财务会计 发展 20世纪70年代风行全世界背景 现状国外实践运用 理论研究均不太理想背景 我国在学习国外的基础上正在研究如何形成我国特色的管理会计 展望 作业会计 战略管理会计成为发展的方向背景 全球一体化 高度自动化 电脑化产品生产从订货 设计 制造 销售等所有阶段 使用各种自动化系统综合成一个整体 由中心电脑室统一调空作业 企业为提供一定量的产品或劳务所消耗的人力 技术 原材料 方法和环境的集合体作业会计 作业成本计算 作业管理的核心 中介 管理会计概念 管理与会计的结合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不断发展 狭义管理会计的定义 又称微观管理会计 是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 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 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 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 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 决策 规划 控制 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 即 根据会计及有关信息 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 提供管理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活动 广义管理会计的定义 是指用于概括现代会计系统中区别于传统会计 直接体现预测 决策 规划 控制和责任考核评价等会计管理职能内容的一个范畴 第二节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及职能 企业管理五职能说 基本职能 计划 控制管理会计基本内容 决策会计 控制会计管理会计基本职能1 全面提供管理信息2 有效参与决策3 严格实行控制 考评总之 与管理紧密相连 随背景的变化而变化 第三节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 具体区别 1 职能2 服务对象3 约束条件4 报告期间5 会计主体6 计算方法7 精确程度8 计量尺度 联系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同属于现代会计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最终目标相同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互分享部分信息 财务会计的改革有助于管理会计的发展 注 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 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区别和联系成本会计 成本规划 成本核算 成本控制财务管理 理财 筹资 用资 第四节管理会计的原则和方法 管理会计没有具体原则 基本假设 存在前提 注意与财务会计的相同及不同 1 会计主体 空间 2 会计期间 时间 3 持续经营 方式 4 货币的时间价值 财务会计 币值稳定不变 5 为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成本6 效益最大化7 风险价值可计量 指导性原则 质量保证 1 相关性2 中立性3 重要性4 群众性5 成本与效益相配比6 及时性7 可理解性8 灵活性 基本方法 方法论基础 1 成本性态分析法2 CVP分析法3 变动成本计算法4 其他方法 第五节管理会计师 管理会计师的考试及职业道德P教材10 12 管理会计师考试 美国的管理会计师考试 管理会计资格证书 CertificateinManagementAccountant CMA 项目管理会计证书资格考试的内容 经济学 理财和管理学 财务会计及报告 管理报告 分析与行为问题 决策分析与信息系统英国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 CMA China分级分层次的管理会计系列公开课程 主要有 第一部分战略成本管理 管理会计I级 1成本管理2作业成本3成本企划 目标成本 4质量成本等第二部分企业绩效管理 管理会计II级 1平衡计分卡2战略计划3全面预算第三部分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会计III级 1ERP与管理会计 成本管理等 信息系统2BI 商业智能 数据仓库与财务分析信息系统3Excel在财务与经营分析中应用第四部分管理决策与报告系统 管理会计IV级 1战略财务与经营分析2管理报告 管理会计师的专业机构 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 InstituteofManagementAccountants 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 CharteredInstituteofManagementAccounting 管理会计师职业道德 美国全国会计师协会于1982年颁布了 管理会计师职业道德标准 SMAICStandardsofEthicalConductforManagementAccountants 遵守这些标准是实现管理会计目标的有机部分 管理会计师不得从事违反这些标准的行为 也不应听任其他人员违反这些规则 职业道德标准业务技能 Competence 保密责任 Confidentiality 廉正 Integrity 客观性 Objectivity 职业道德冲突的解决办法 小结 本章共分五节 分别阐述了管理会计的形成发展过程及背景 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区别 基本理论 内容 原则 方法 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教育 本章重点和难点 了解管理会计形成发展的背景 以此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 思考题 1 1管理会计是否应单独设置机构 为什么 1 2结合我国当前经济模式 谈谈学习管理会计的现实意义 1 3你认为管理会计该如何发展 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计算 在本章中你将学到 成本性态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分解变动成本计算本章是全书的基础章节 与以后章节的教学内容紧密相关 某公司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 年生产能力为40000000件 但在2008年度只生产和销售10000000件 该年度既没有期初存货 也没有期末存货 2005年度的利润表如表所示 销售成本中固定成本为24000000元 某公司2008年度的利润表单位 元项目金额销售收入30000000减 销售成本34000000销售毛利 4000000减 销售及行政管理费用 假设全部为固定性费用 5000000税前利润 9000000 公司董事会十分重视这笔亏损 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如何扭亏为盈 会上 公司的顾问张三愿意出任公司总经理一职以扭转困境 但是 他提出 不领固定工资 而领取税前利润的10 的报酬 董事会经过研究讨论同意了他的要求 并签订了聘任合同 2009年度 张三上任后立即抓生产 提高劳动生产率 使公司的年产量上升为30000000件 而销售量依然保持在2008年度的水平上 这样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公司2009年度利润表税前利润为7000000元 公司董事会在核实之后 按合同规定支付700000元给张三 张三领取了700000元之后 声称公司已经盈利了 他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 他喜欢接受新的挑战 辞去总经理的职务 试分析 聘任合同是否存在瑕疵 思考 会计人员 管理人员 第一节成本的分类 成本可以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成本有许多分类标志 选择不同的标志可以将成本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而不同类型的成本可以分别满足企业管理的不同要求 几种主要的成本分类 成本按其核算的目标分类成本按其实际发生的时态分类成本按其相关性分类成本按其可辨认性分类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成本按其可盘存性分类成本按其性态分类 一 按成本用途分类 财务会计 总成本生产成本 制造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 产品成本 制造费用 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其他非生产成本 期间费用 优点 缺点 例 某企业生产某产品100件 其产品成本为1000元 直接材料300直接人工400制造费用300若生产200件 其产品成本1800元 是否节约 若计划生产150件 其计划成本应该是多少 二 按成本性态分类 成本性态 costbehavior 也称成本习性 成本总额与业务量总额之间的依存关系总额 单位 业务量 绝对量相对量 实物量价值量时间量 生产量销售量 投入量产出量 成本销售收入产值 总产值净产值 人工小时 工时 机器小时 台时 在产品 业务量表现形式示意图 百分比指数 开工率 生产能力利用率 库存产品 作业指数 一 固定成本 fixedcost 全面理解 1 定义 总额 单位 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 不受业务量变动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如管理人员基本工资 2 性态模型 总额 单位 Y X 0 a 3 数学表达式 总额 a单位 a x4 进一步划分划分标准 管理人员决策行动是否可改变 总额 酌量性固定成本 discretionaryfixedcost 约束性固定成本 committedfixedcost 5 降低措施酌量性固定成本节约 减少绝对额约束性固定成本最大限度利用生产能力 6 相关范围 固定成本的 固定性 并不是绝对的 而是有条件限制的 这一限制条件即为 相关范围 relevantrange 相关范围 在这里具有两方面的含义 指特定的期间指特定的业务量水平 二 变动成本 variablecost 全面理解 1 定义 总额 单位 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 随业务量变动而成比例变动的成本如原材料 2 性态模型 总额 单位 Y 0 X b 3 数学表达式 总额 bx单位 b4 进一步划分划分标准 管理人员决策行动是否可改变 单位 酌量性变动成本约束性变动成本5 降低措施酌量性变动成本 节约约束性变动成本 降低消耗定额 技术 单价 5 相关范围 指成比例变化的业务量范围 三 混合成本 1 定义 不成比例变动 开始 成本按性态分类 输入全部成本 是否变动 固定成本 是否正比例变动 变动成本 混合成本 结束 否 是 否 是 输出分类结果 混合成本存在的必然性证明 2 基本类型 直线型 半变动 基本类型 阶梯型 基本类型 延期形 曲线型 混合成本规律可见 混合成本包括了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二部分 可以采用一定方法分解混合成本模型 Y a bX 总成本模型 Y a bXY bX a 按成本职能分类与按成本性态分类之间的关系 总成本生产成本 制造成本 直接材料 变动成本 直接人工 变动成本 产品成本 制造费用 间接材料变间接人工 固 变 其他固非生产成本 期间费用 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第二节混合成本分解 成本性态分析 成本性态分析的涵义成本性态分析是指在明确各种成本的性态的基础上 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 最终将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 并建立相应成本函数模型y a bx的过程 成本性态分析与成本按性态分类的关系 联系 1 两者的对象相同 2 开展成本性态分析要以明确成本按性态分类为前提 区别 1 两者的性质不同 2 两者的最终结果不同 成本性态分析的程序示意图 开始 成本性态分析 输入全部成本与业务量 成本按性态分类 混合成本分解 固定成本总额a1 a2 a 变动成本总额b1x b2x bx 输出成本模型y a bx 结束 分解方法 精确做法 根据原始凭证 逐次逐项分析 不可行 可行做法 先汇总 然后运用一定的方法分解分解混合成本 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历史成本分析法 高低点法 散布图法 回归直线法技术测定法直接分析法 帐户分析法 合同确认法 成本性态分析基本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技术测定法直接分析法历史资料分析法 方法优点缺点适用企业及范围 精确复杂新企业 主要成本简单工作量大有基础的中小企业应用面广资料要求高历史资料齐备 历史资料分析法的定义 历史资料分析法是指根据企业若干期成本与业务量的相关历史资料 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以完成成本性态分析任务的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 开始 搜集历史资料 筛选资料 数据处理 调整分析结果 输出分析结果 结束 注意数据的相关性和代表性 分组排序 排除偶然因素 定性定量分析 根据未来因素变动趋势进行适当调整 作为预测决策规划控制的参数 历史资料分析法的程序及注意事项 若 Y a bX一 高低点法 Y高 a bX高Y低 a bX低b Y高 Y低 X高 X低 a Y高 bX高 某企业生产某产品的有关费用如下 二 散布图法 y x 0 三 回归直线法 见教材25 27y a bx利用数学的回归分析原理回归直线回归方程可采用一些简便变通方法 成本性态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一 成本性态的假定 业务量范围时间范围 经济学模型 二 影响因素1 生产技术2 企业制度3 国家政策4 销售方式5 会计方法6 企业管理水平 第三节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 理论意义理解一 完全成本法指财务会计中计算产品成本和损益的方法 我国称之为制造成本法 1 概念 计算产品成本时把一定时期发生的生产成本全部计入的方法产品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制造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 变动生产成本 固定生产成本利润 销售收入 产品销售成本 期间费用 2 理论依据 客观反映产品形成过程的一切耗费 固定成本是产品最终形成的前提条件之一 同变动成本一样重要非生产成本按配比原则属于期间费用 3 优点 例1 某企业机械化作业 固定生产成本10000元 单位变动生产成本1元 当产量为1000件 2000 5000 则单位产品成本分别为11 6 3符合传统成本的概念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缺点 例2 某企业本期固定生产成本50000元 单位变动生产成本10元 单价100元 非生产成本中 固定成本10000 单位变动成本1 按完全成本法 在下面四种情况下 其利润 单位产品成本分别为多少 有何思考 1 产量2000 销量1000 2 产量5000 销量1000 3 产量5000 销量900 4 产量2000 销量1200 4 缺点 1 成本计算繁琐且不准确 固定成本分摊 2 不能反映生产部门的真实成绩 上例 3 提供导致盲目生产 不顾销售的错误信息卖方市场 买方市场 二 变动成本法 1 概念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 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全部从利润表中扣除的方法产品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性制造费用利润 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期间成本 2 理论依据 1 变动成本同产品形成直接相关 随产量增减而增减 而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化 2 固定成本与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形成与正常维护紧密相关 与生产经营期长短成比例3 特点 与完全成本法比较 1 产品成本组成不同2 计算损益公式不同3 计算前提不同4 提供信息目的不同 完全成本计算法的产品成本 在完全成本计算法中 产品成本被定义为与产品生产有关的全部耗费 完全成本计算法的产品成本如右表所示 变动成本计算法下的产品成本 变动成本计算的产品成本被定义为在生产过程中发生 且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并对某一特定产品来说 本期发生以后下期不再重复发生的成本 利润计算方式不同 按完全成本计算法编制的损益表 是把所有成本项目按生产 销售 管理等经济职能进行排列 以满足外界有关经济利益关系的集团或个人的需要 以此编制的损益表习惯上称为职能式损益表 损益表上销售收入减去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 即得出销售毛利 再减去营业费用 包括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与管理费用之和 得出税前利润 按完全成本计算法编制的损益表 按变动成本计算法编制的损益表 前例2 某企业本期固定生产成本50000元 单位变动生产成本10元 单价100元 非生产成本中 固定成本10000 单位变动成本1 按变动成本法 在下面四种情况下 其利润 单位产品成本分别为多少 有何思考 1 产量2000 销量1000 2 产量5000 销量1000 3 产量5000 销量900 4 产量2000 销量1200 结论 未采取降低成本的措施 单位产品成本不变利润与销售直接相关 与产量无关 三 损益比较 一个会计期间 1 生产量与销售量相等 例3 某企业生产某产品30000件 销售30000 单价20 单位直接材料4 直接人工5 单位变动制造费用3 单位变动非生产成本2 全年固定制造费用90000元 固定非生产成本40000变动成本法利润 30000 x20 30000 x 4 5 3 2 90000 40000 50000完全成本法利润 30000 x20 30000 x 4 5 3 90000 30000 30000X2 40000 50000结果 相等原因 2 生产量大于销售量 上例3 销售量若为25000变动成本法利润 25000 x20 25000 x14 130000 20000完全成本法利润 25000 x20 25000 x15 25000 x2 40000 35000结果 完全成本法利润大于变动成本法利润原因 3 生产量小于销售量 上例3 假设上期生产30000 销售25000 本期生产30000 本期共销售35000变动成本法利润 35000 x20 35000 x14 130000 80000完全成本法利润 35000 x20 35000 x15 35000 x2 40000 65000结果 完全成本法利润小于变动成本法利润原因 若干期间 比较三个会计年度假定先进先出法 1 生产总量与销售总量相等 1 产量不变 销量变化 见教材35页例根据上述资料 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确定各年利润及利润总额并说明相同或不同的原因 比较变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的损益表 可得到以下结论 结论1 第一年两法计算的利润相等1 当生产量等于销售量时 即存货量不变时 两种方法计算的利润相等 第二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比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少2 当生产量大于销售量时 即存货量增加时 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小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 第三年 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比按完全成本法多3 当生产量小于销售量时 即存货量减少时 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大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 4 当生产量保持不变时 不论是按变动成本法还是按完全成本法 它们所确定的利润都随销售量的增减而增减 这是因为已销产品的单位成本保持不变 5 从比较长的时期看 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趋向于相等 2 产量变化 销量不变 见教材36页例根据上述资料 分别按变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确定各年利润和利润总额并说明相同或不同的原因 结论一 具有同上例一样的四个结论 当生产量与销售量相等时 两种方法确定的利润相等 如第一年 当生产量大于销售量时 即存货量增加时 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利润小于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利润 如第二年 当生产量小于销售量时 即存货量减少时 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利润大于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利润 如第三年 从较长时期看 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利润与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利润趋向相等 结论二 如例 每年的销售量都是6 000件 产量分别为6 000件 7 000件和5 000件 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每年利润都是10 000元 按变动成本法计算利润 只要销售量保持不变 利润额相等 即产量高低与存货量增减对利润毫无影响 决定利润额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销售量 按完全成本法计算利润 产量高低与存货量增减对利润有影响 2 生产总量大于销售总量 教材36页例 假定每年销售5000件 其他不变同一年类似 变动成本法的总利润小于完全成本法的总利润 3 生产总量小于销售总量 同一年类似 不可能存在 损益规律 见教材37页 例6 某企业产销某产品 单位变动成本中 生产成本10 非生产成本0 3 固定成本总额中 生产成本10000 非生产成本4100 单价20 2005年初存货1000 完全成本法的单位成本12 5 成本水平不变 2000年 2002年产销情况如下 200520062007产量500040005000销量475042505000试用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计算各年损益 先进先出法 并说明相同 不相同原因 变动成本法各年利润 完全成本法各年利润 结果 原因 规律总结 1 期初 期末单位存货固定制造费用相等2 期初或期末存货为0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利润差额 单位存货固定制造费用X存货变化量3 期初 期末单位存货固定制造费用不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利润差额 期末存货X期末存货单位固定制造费用 期初存货X期初存货单位固定制造费用 对变动成本法的评价 见教材37 39优点 局限性 应用 二种方法并行观点1 变动成本法作为帐外会计 不单独设帐簿 用于预测 决策 观点2 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观点3 以完全成本法为基础 变动成本法为补充 小结 本章在对成本进行分类的基础上 揭示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描述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的概念 介绍了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 从各方面特别是损益方面对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进行了比较 重点和难点 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的基本概念了解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作业 见教材 第3章本量利 CVP 分析本量利分析 简称为CVP分析 是成本 业务量 利润关系分析的简称 是指在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 以数学化的会计模型与图式来揭示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销售量 单价 销售额 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 为会计预测 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也有人将本量利分析称为保本点分析 在本章将学到 一些内部管理需要的重要指标本一量一利分析的方法敏感性分析目标利润实现采取措施 第一节CVP分析的几个重要指标 一 贡献毛益 边际利润 边际贡献 产品盈利能力大小的标志1 单位m s b2 总额Tm sx bx3 比率mr s b s m s Tm sx 单一产品例 见教材42页 例3 1 设某产品售价为10元 件 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 件 产量1500件 相关固定成本为4000元单位贡献毛益 10 6 4 元 件 贡献毛益总额 6000元贡献毛益率 4 10 100 40 可见 单位售价 单位变动成本是影响贡献毛益的主要因素 产量高低只影响贡献毛益总额 而固定成本与贡献毛益无关 多种产品例 见教材46页 例3 5 设某企业的年固定成本为255000元 生产甲 乙 丙三种产品 有关资料如表 计算该企业的贡献毛益率 法一 按总量计算贡献毛益总额 200000 80000 60000 340000销售总额 20000 20 10000 20 10000 20 800000 元 贡献毛益率 340000 800000 42 5 法二 加权平均第一步 预计全部产品的销售总额全部产品的销售总额 20000 20 10000 20 10000 20 800000 元 第二步 计算各种产品的销售比重 甲产品的销售比重 乙产品的销售比重 丙产品的销售比重 第三步 计算各种产品的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 50 50 25 40 25 30 25 10 7 5 42 5 二 保本点 BE 1 实物BE 固定成本 单位贡献毛益2 金额BE 固定成本 贡献毛益率前单一产品例 设某产品售价为10元 件 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 件 产量1500件 相关固定成本为4000元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 4000 4 1000 件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 4000 40 10000 元 多种产品 法一分别计算 上例固定成本255000若按销售比重分摊 则见下表甲乙丙总计销售收入400000200000200000800000贡献毛益2000008000060000340000贡献毛益率50 25 25 分摊固定成本1275006375063750BE255000255000255000765000 法二 综合计算综合保本点 255000 42 5 600000甲产品的销售额 600000 50 300000元乙产品的销售额 600000 25 150000元丙产品的销售额 600000 25 150000元甲产品的销售量 乙产品的销售量 丙产品的销售量 法三 联合单位 法一个联合单位是指多品种产品销售量比的组合第一步 计算各种产品的销售比第二步 计算联合单位贡献毛益联合单位贡献毛益 第三步 计算以联合单位表示的盈亏临界点达到盈亏临界点的联合单位 第四步 按照各产品在联合单位中的组合比例 计算各单位应实现的销售量 达到盈亏临界点的联合单位 甲产品应销售7500 2 15000件乙产品应销售7500 1 7500件丙产品应销售7500 1 7500件达到盈亏临界点的销售收入 7500 80 600000元 课堂练习题 某企业产销A B C三种产品 有关资料如下 ABC单价182030售量500030001000单位变动成本121524固定成本总额15000要求 1 计算各产品贡献毛益及综合贡献毛益率2 分别用三种方法计算保本点 固定成本按销售比重分摊 若某年A B C分别销售了18000 22000 16000 确定企业是否达到保本 分别计算法 综合法 3 画保本点图 三 安全边际 所谓 安全边际 就是指现有 或正常 销售量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的差额 这个差额标志着企业销售量下降多少 才会发生亏损 安全边际 现有销售量 额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额 安全边际率 安全边际 现有销售量 额 100 经验数据 安全边际率30 以上25 30 15 25 10 15 10 以下经营安全状态安全较安全不太好要警惕危险 例3 2 设某产品售价为10元 件 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 件 相关固定成本为4000元 该企业预计的销售量可达1500件安全边际 1500 1000 500 件 或 500 10 5000 元 安全边际率 100 33 33 或 100 33 33 5001500 500015000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100 该指标反映企业要获得利润 作业率必须达到多少以上 否则就会亏损 显然 1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安全边际率见教材43 注意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正常开工的工作量 或正常销售量 变动成本率 变动成本率是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的比率 它表明每元销售中应弥补的变动成本额 计算公式如下 变动成本率 br b s或 bx sx变动成本率与贡献毛益率的关系如下 变动成本率 1 贡献毛益率即1 mr br 销售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是销售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率 它与上述指标有个重要的关系 例 前例 设某产品售价为10元 件 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 件 相关固定成本为4000元 该企业预计的销售量可达1500件销售利润率 2000 15000 13 33 贡献毛益率 mr 40 安全边际率 33 33 销售利润率 40 X33 33 13 33 销售利润率 贡献毛益率X安全边际率 第二节确定条件下的CVP分析 仅指线性 在售价 产销数量 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等因素确定的前提条件下研究成本 业务量 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称为确定条件下的本 量 利分析 数学分析方法 P sx bx aTm P a当p 0时sx bx ax s b aBE a mBE a mr a bx BE 例 销量1000 单价100 单位变动成本40 固定成本20000BE 20000 40X1000 60000 P0时P sx BE xmr x BE xm sxxmrx安全边际率可随意展开 图示法 围绕保本点 将影响企业利润的有关因素及其相互关系集中在一张图上形象而具体地表现出来 这张图叫保本点图 也称盈亏临界图 利用保本点图研究成本 业务量 利润依存关系的方法就是图示法 1 典型的保本点图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传统式 BE 金额 售量 盈利区 亏损区 0 1 典型的保本点图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贡献毛益式 金额 售量 0 BE 2 利润 业务量图 利量式 BE 0 销售 亏损 盈利 优 绘制简单显示固定成本的重要性直观反映盈利或亏损多种产品也可 当比重不变时 究竟那图好 3 单位保本点图 金额 售量 0 BE 4 现金保本点图 收入 非现金收入现金收入画保本点图成本 现金成本非现金成本强调现金在经营中的重要性 有关因素变动的影响 可通过数学公式和图示进行分析1 单价2 单位变动成本3 固定成本 售量 4 品种结构5 多重因素同时变动 例 售价变动的影响 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 产销数量为10000件 销售单价为20元 单位变动成本为12元 固定成本总额为60000元 当其他因素不变时 价格分别提高10 20 降低10 20 产生什么影响 计算如下 表 图示如下页 图 0 16 18 20 22 24 模型比较 基本假定及相关范围 线性 一 假设1 能划分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且固定成本 单位变动成本不变2 单价不变3 产销平衡 4 一种产品 多种产品结构不变 5 其他不变 二 相关范围1 业务量2 时间 第三节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是一种用途很广的分析技术 两方面 是在求得某个数学模型的最优解后 研究该模型中某个 或若干个 参数允许的变化范围 仍能使原最优解保持不变 参数对最优解的影响程度若 利润指标各因素对利润的影响程度各因素的变化范围 利润最低为0 敏感性分析的前提 有限因素的假定因素不相关假定相同变动幅度假定影响效果相同假定 利润敏感性分析 为实现目标利润采取措施 基础 P sx bx a 反映某因素敏感性强弱的指标 敏感系数 目标值变动 因素值变动 例 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 销售单价100元 单位变动成本为60元 固定成本总额300000元 销售量10000件若销售单价 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总额 销售量分别增长20 且各因素均单独变动 要求分别计算销售单价 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总额 销售量的敏感系数 基期利润P 100 60 X10000 300000 100000 元 销售单价敏感系数 销售单价增长20 后利润P 100X 1 20 60 X10000 300000 300000 元 利润变动百分比 P Po PoX100 300000 100000 100000X100 200 销售单价敏感系数 200 20 10该企业利润随销售单价的增加以10倍的速率增加 单位变动成本敏感系数 单位变动成本增长20 利润P 100 60X 1 20 X10000 300000 20000 元 利润变动百分比 P Po PoX100 一20000 100000 100000X100 一120 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 120 20 6该企业利润随单位变动成本的增加以6倍的速率减少 销售量敏感系数 销售量增加20 利润P 100 60 X10000X 1十20 300000 180000 元 利润变动百分比 P Po PoX100 180000 100000 100000X100 80 销售量的敏感系数 80 20 4该企业利润随销售量增加以4倍的速率增加 固定成本敏感系数 固定成本总额增加20 利润P 100 60 X10000 300000X 1十20 40000 元 利润变动百分比 P Po PoX100 40000 100000 100000X100 60 固定成本敏感系数 60 20 3该企业利润随固定成本的增加以3倍的速率减少 敏感性判断 敏感系数大于零时表明利润与该因素呈同方向增减变动敏感系数小于零时表明利润与该因素呈反方向增减变动当某个因素的敏感系数的绝对值大于1时说明该因素的变化会造成利润更大幅度的变化 属于利润的强敏感性因素当某个因素的敏感系数的绝对值等于1时说明该因素变化会使利润以相同的幅度变化 正常盈利条件下 敏感系数规律 注 敏感系数提供了利润变动百分比与各因素变动百分比之间的比例 但不能直接反映变化后的利润值 为解决这一问题 可以编制因素变动敏感分析表 列示各因素变动百分率及与之相对应的利润值 以便直接查阅 为连续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可编敏感分析图见教材63 应用 1 测算任一因素单独变动 多因素同时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程度注 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方向相反2 测算为实现既定目标应采取的措施 单项 上公式反推 多项复杂 例 单独变动 各因素的敏感性指标如前例所计算的结果 销售单价10 单位变动成本 6 固定成本总额 3 销售量4 假如该企业的销售单价上升5 单位变动成本上升3 销售量降低2 固定成本总额降低5 要求计算各个因素单独变动后对利润的影响 可见 例 同时变动 各因素的敏感性指标如前例所计算的结果 销售单价10 单位变动成本 6 固定成本总额 3 销售量4 假如该企业的销售单价上升5 单位变动成本上升3 销售量降低2 固定成本总额降低5 要求计算各个因素同时变动后对利润的影响 可推导出公式 较复杂 5 2 5 X 2 X10 3 2 3 X 2 X 6 5 X 3 38 36 测算为实现既定目标应采取的措施 如果已知目标利润比基期利润增长的百分比则为实现目标利润变动率而应采取的单项措施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某因素应当变动的百分比 目标利润变动率 该因素敏感系数 各因素的敏感系数如前例所计算的结果 销售单价10 单位变动成本 6 固定成本总额 3 销售量4 假如计划的目标利润比基期增长30 要求计算实现目标利润变动率应采取的单项措施 综合措施 利用利润敏感系数计算为实现目标利润变动率后采取的综合措施 比计算采取单项措施复杂 但更具有现实意义 计算时需反复计算多个因素同时以任意幅度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程度以及计算为实现目标利润变动率应采取的措施 经营杠杆系数 率 DOL 经营杠杆系数 利润变动率 销售量变动率利润变动率大于业务量 销售量 变动率的现象原因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 当业务量变化时 单位固定成本成反方向变化简化公式 DOL 基期 贡献毛益 基期 利润 DOL规律 1 只要固定成本不等于0 DOL恒大于1 2 在前后期单价 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不变时 销售量越大 DOL越小 反之 3 在同一销售量水平上 DOL越大 利润波动幅度越大 风险越大应用 为实现目标利润任何采取调整销售措施 有关因素临界值的确定 1 变动额P 0见教材 例 前例 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 销售单价100元 单位变动成本为60元 固定成本总额300000元 销售量10000件X a s b 300000 100 60 7500S a x b 300000 10000 60 90b s a x 100 300000 10000 70a x s b 10000X 100 60 400000可见 2 各因素的极限变动率 使企业进入盈亏临界状态时各因素的变动率称为极限变动率 通过极限变动率的计算可以提供引起目标利润发生质变的各因素的变化界限 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因素变动极限 1 该因素敏感系数X100 例 前例 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 销售单价100元 单位变动成本为60元 固定成本总额300000元 销售量10000件各因素的敏感性指标如前例所计算的结果 销售单价10 单位变动成本 6 固定成本总额 3 销售量4 要求计算各因素的极限变动率 销售单价的极限变动率 1 10X100 10 单位变动成本的极限变动率 1 6 X100 16 67 销售量的极限变动率 1 4X100 25 固定成本总额的极限变动率 1 3 X100 33 33 结论 当各因素单独变动时 单价降低率不超过10 单位变动成本的升高率不超过16 67 销售量的降低率不超过25 固定成本总额升高率不超过33 33 企业就不会亏损 反之 企业就会亏损 不使用敏感系数同样可计算 CVP分析扩展 非线性 非确定条件下的CVP分析曲线分析法 曲线模型复杂 概率分析法步骤 1 可能概率估计2 计算每组合及联合概率3 根据联合概率计算各预计指标第四节本 量 利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后文介绍 小结 本章共三节介绍了本量利分析的一些重要指标 确定条件下本量利分析的数学方法和图示法 敏感性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1 贡献毛益 保本点 安全边际的计算及含义 2 确定条件下的数学分析法 图示法 3 敏感性分析 难点是非线性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 作业 第二篇决策会计 第4章经营决策 本章讲授一些重要经营活动的决策分析 本章将学到 决策基本理论决策成本概念 相关成本 相关收入 生产问题决策 生产什么产品 亏损产品 剩余生产能力 生产数量 生产方式 零部件如何取得 加工程度 价格制定方法 一般产品 剩余能力产品 经济存货量 第一节决策概述 管理会计的决策指决策分析 一 决策的意义 决策是采取与否的判断和决定 决策分析提供看法和依据 决策分析 管理会计人员为了有效地协助企业决策者对经营方向及管理中的特定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 在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信息 运用专门方法对可能采取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计算 分析和比较 从中选取最优方案的过程 二 决策的分类 1 按时间短期决策 经营决策 一年以内 中心 如何最有效地利用现有能力长期决策 投资决策 一年以上 中心 如何最有效地改变现有能力2 按条件确定型 一种确定的客观状况风险型 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客观状况 能估计概率不确定型 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客观状况 不能估计概率3 其他分类 三 决策的一般程序 1 提出决策问题 确定目标 出发点 归宿 2 提出方案 关键 3 收集可计量资料 预期成本 收入 4 建立模型 评价方案 科学方法 5 确定最优方案 教材71 第二节决策常用的成本概念 决策成本 成本是决策分析的核心内容不同的决策情况 采用不同的成本概念 一 差别成本 单位 总额 不同方案预期成本的差额 教材82 如某企业生产上需用A零件100个 若自己制造 自制单位成本20元 若从市场购买 购买单价15元 则差别成本为500元 100X20 100X15 或单位差别成本5元 20 15 与变动成本的区别 联系 当差别成本用于反映由于生产能力利用程度不同产量 件 0123456总成本 元 50060070080090010501160差别成本 100100100100150110 差别收入 不同方案预期收入的差额差别收入 差别成本 差别利润 差量分析法的基础 差量分析法 差量分析法是指利用各备选方案的预期收入和预期成本之间的差量进行对比分析 据以确定最优方案的方法 它一般是通过编制差量分析表 计算差量收入 差量成本 差量利润等三个指标进行判断差量利润大于0 前方案优 小于0 后方案优 教材73例 差量分析表方案1方案2差量预期收入700800 100预期成本540625 85差量利润 15 0所以 教材75例 注 1 各方案的收入 成本时间 范围必须一致2 一个表只能衡量两个方案 多个方案必须两两衡量 二 边际成本 经济学家所说的边际成本管理会计中所指的边际成本 是指产量 业务量 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成本变动数额 与变动成本 差别成本的区别与联系 前例 产量 件 0123456总成本50060070080090010501160差别成本 100100100100150110 边际成本 在相关范围内 边际成本 差别成本 变动成本的含义基本一致 边际收入 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销售总收入的变动边际收入 边际成本时 利润最大 边际分析法的基础 边际分析法 利用边际收入 边际成本时 利润最大的原理决策分析的方法关键 确定成本 收入的函数表达式 若不能确定 可列表计算 例 某企业生产A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为100元 固定成本总额100000元 有关销售资料如下销售单价 元 件 销售数量 件 21020000205250002003000019535000190400001854500018050000试决策 该企业为使利润最大 产销量 销售单格应分别为多少 三 机会成本与假计成本 见教材83概念如一辆旧汽车 1 旧货市场变卖10000 2 以旧换新12000 3 变卖零部件70001 选最优 放弃一个次优或全部次优2 选某个 放弃其他目的是为了全面考虑假计成本 一种需特别计量 非直观的机会成本 如自有资金利息 自有设备租金 假计成本例 自有资金100000元投入某项目 项目有效期10年 每年收入100000元 成本95000元 试决策项目的可行性 年利润 100000 95000 5000 元 可行若资金的市场利率6 假计成本 100000X6 60005000 6000 1000 元 不可行 四 沉入成本 沉没 沉落 重置成本 新 旧 教材74沉入成本是一种已经发生 无法收回或不能得到补偿的成本 又称沉落成本 沉没成本 如某企业过去购入一台设备 原价100000元 累计折旧60000元 其帐面价值40000元 现作价10000元历史成本重置成本 是指目前购买某项资产需要支付的成本 又称现时成本 五 专属成本与共同成本 专属成本是指专门同某种或某批产品直接相联的固定成本 又称特定成本如某企业专门用来加工某产品的专用机床的折旧费即为专属成本所谓共同成本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