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支气管炎含图解_第1页
传染性支气管炎含图解_第2页
传染性支气管炎含图解_第3页
传染性支气管炎含图解_第4页
传染性支气管炎含图解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性支气管炎 IB 是鸡的一种急性 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疾病 其特征是咳嗽 喷嚏 气管啰音和呼吸道黏膜呈浆液性卡他性炎症 如发生肾病变型传染性 支气管炎还会出现病鸡肾肿大 肾小管和输尿管内有尿酸盐沉积等病理变化 雏鸡通常表现 流鼻液 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 有时会发生死亡 产蛋鸡则以产蛋量减少和蛋白品质下降 较为常见 历史与分布 本病于 1930 年春在美国北达科他州首先发现 1931 年由 Schalk 和 Hawn 正式报道 1936 年 Beach 和 Schalm 确定了该病的病原 1937 年 Beaudette 和 Hudson 首次利用鸡胚培养该病毒 1956 年 Jungherr 等证明 IB 的病原不只一个血清型 1962 年 Winterfield 和 Hitchner 发现了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IB nephrosis form 目前 该病在世界上大多数养鸡地区都有发现 我国于 1972 年由邝荣禄教授在广东首先报 道了 IB 的存在 此后北京 上海等地相继有报道 现该病已蔓延至全国大部分地区 给养 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病病原是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 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 是该属的代表种 IBV 多数呈圆形或椭圆 形 直径约 120nm 病毒粒子有囊膜 表面有长约 20nm 的杆状纤突 各毒株在蔗糖溶液中 的浮密度不同 峰值常在 1 15 1 18 g ml 之间 离心时为避免丢失病毒纤突 离心力 最好不要超过 100 000g IBV 的基因组核酸为不分段的正链单股 RNA 具有感染性 全长约 27 000 个核苷酸 主要编码 3 种病毒特异性结构蛋白 即纤突糖蛋白 S 膜蛋白 又称基质糖蛋白 M 核衣壳蛋白 N 其中 S 蛋白合成后会裂解为 S1 和 S2 两条糖多肽 亚单位 研究表明 血凝抑制抗体和大多数病毒中和抗体都是由 S1 诱发的 病毒的组织嗜 性也与 S1 有密切关系 由于 IBV 的基因组核酸在复制过程中易发生突变和高频重组 所以 IBV 的血清型众多 据不完全统计 迄今已至少发现 27 个 IBV 血清型 常见的包括 Massachusetts Connecticut Iowa97 Iowa609 Delaware Georgia New Hampshire EF Australian T 等 而且新的血清型和变异株还在不断出现 这就给 IB 的防制带来很大 困难 同时也使一般的实验室很难通过中和试验对分离毒株进行血清型鉴定 主要是缺少全 套的标准血清和抗原 考虑到 S 蛋白 尤其 S1 糖多肽亚单位 与 IBV 的免疫原性关系最为 密切 因此 近年来建立了一系列针对 IBV S1 基因的基因分型方法 其中以限制性内切酶 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FLP 和序列同源性分析最为常用 初步研究表明 血清分型和 基因分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可比性 不同血清型毒株的 S1 糖多肽氨基酸序列的差异一般 在 20 25 之间 有的甚至更高 但也有例外 如 Connecticut 46 株和 M41 株分属不同血 清型 而差异仅为 7 6 据调查 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的 IBV 毒株属于 Massachusetts 血 清型和基因型 其代表株为 M41 主要引起呼吸道症状 但有些地区也存在类似美国 Gray 株和 Holte 株的野毒的局部流行 其共同特点是引起典型肾脏损伤 传染性支气管炎 病毒本身不能直接凝集鸡的红细胞 但经过 1 胰酶或磷脂酶 C 在 37 下处理 3h 后 可具有 血凝活性 并且这一活性能被特异性抗血清所抑制 利用该特性 有些实验室建立了鉴定 IBV 毒株或监测抗体水平的间接血凝抑制试验 但该方法目前尚缺乏规范标准 传染 性支气管炎病毒能在 10 11 日龄的发育鸡胚中生长 将 IBV 野毒材料首次接种于鸡胚后 90 的胚仍能存活 只有少数胚会出现生长迟缓或矮小化 但随着病毒传代次数的增加 其 对鸡胚的毒力也不断增强 到第 10 代时 可在接种后的第 10d 引起 80 的鸡胚死亡 特征 性变化是 胚体矮小并蜷缩成球形 尿囊膜增厚 紧贴胚体 卵黄囊缩小 尿囊液增多等 IBV 也能在 15 18 日龄的鸡胚肾细胞 CEK 鸡肾细胞 CK 和鸡胚肝细胞 CEL 上生长 经多次传代 6 10 代 后 可引起较明显的细胞病变 表现为胞浆融合 形成合胞体及细 胞死亡 多数 IBV 野毒不需要适应就可以在气管组织培养物上生长 并引起纤毛运动停止 由此建立的鸡胚气管环培养法 Toc 已成为分离 IBV 测定毒价和血清分型的有效方法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株在 56 15min 或 45 90min 可被灭活 但在 30 以下可存活 24 年 IBV 在 pH6 0 6 5 的环境中培养时最稳定 在室温中也能抵抗 1 HCl pH2 1 石碳酸和 1 NaOH pH12 1h 而鸡新城疫病毒 NDV 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ILTV 和禽痘病毒 FPV 则在室温中不能耐受 pH12 这对鉴别病毒有一定意义 IBV 对一般消毒剂敏感 在 1 来苏儿溶液 0 01 高锰酸钾溶液 1 福尔马林溶液 2 氢氧化钠溶液及 70 乙醇中 3 5min 即被灭活 鸡是 IBV 的自然宿主 各种龄期的鸡均易感 但以雏鸡和产蛋鸡发病较多 尤其 40 日龄以 内的雏鸡发病最为严重 死亡率也高 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病鸡从呼吸道排毒 经空气中 的飞沫和尘埃传给易感鸡 此外 也可从泄殖腔排毒 通过饲料 饮水等媒介 经消化道传 染 IB 属于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在鸡群中传播速度快 2 周内可波及全场 潜伏期短 平 均 3d 病鸡带毒时间长 康复后 49d 仍可排毒 发病率高 但死亡率不高 幼鸡约 5 成鸡约 1 2 1 4 本病一年四季流行 但以冬春寒冷季节最为严重 过热 拥挤 温度 过低 通风不良 饲料中的营养成分配比失当 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及其他不良应激因素都 会促进本病的发生 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 这一方面是由于 IBV 本身变异快 血清型多造成的 另一方面也与环境中的其他致病因子 如大肠杆菌 支原体等 混合感染 以及不良的饲养 管理因素 如滥用抗生素 饲料配比失当等 有关 呼吸型 鸡群往往发病突然 4 周龄以下的幼鸡主要表现为伸颈 张口呼吸 咳嗽 打喷嚏 呼吸啰音等症状 2 周龄以内 的鸡 还常见鼻窦肿胀 流鼻液 流泪 频频甩头等 病情严重时 病鸡精神沉郁 食欲废 绝 羽毛松乱 体温升高 怕冷扎堆 甚至引起死亡 康复鸡则大多发育不良 形体消瘦 蛋雏鸡还会因输卵管损伤而严重影响或完全丧失产蛋能力 5 6 周龄以上的鸡发病症状与 幼鸡相似 但因气管内滞留大量分泌物而造成的 咕噜 异常呼吸音更明显 尤以夜间最清 晰 另外 较少见到流鼻液的现象 这种呼吸道症状可持续 7d 14d 同时有黄白色或绿色 下痢 但死亡率比幼雏低 成年鸡感染 IB 后的呼吸道症状较轻微 相比之下产蛋性能 的变化更明显 主要表现为开产期推迟 产蛋量明显下降 降幅在 25 50 之间 可持续 4 8 周 同时畸形蛋 软壳蛋 粗壳蛋增多 蛋的品质也下降 蛋清稀薄如水 蛋黄与蛋 清分离 康复后的蛋鸡产蛋量很难恢复到患病前的水平 肾型 主要发生于 2 4 周龄 的鸡 最初表现短期 约 1d 4d 的轻微呼吸道症状 包括啰音 喷嚏 咳嗽等 但只有 在夜间才较明显 如无混合感染导致的明显症状 常常容易被忽视 呼吸道症状消失后不久 鸡群会突然大量发病 出现厌食 口渴 精神不振 拱背扎堆等症状 同时排出水样白色稀 粪 内含大量尿酸盐 肛门周围羽毛污浊 病鸡因脱水而体重减轻 胸肌发绀 重者鸡冠 面部及全身皮肤颜色发暗 发病 10d 12d 达到死亡高峰 21d 后死亡停止 死亡率约 30 产蛋鸡感染后也会引起产蛋量下降 产异常蛋和死胚率增加 但死亡不多 不同的临床型有不同的病理变化特征 呼吸型 幼雏主要病变表现为鼻腔 喉头 气管 支气管内有浆液性 卡他性和干酪样 后期 分泌物 上呼吸道因此会被水样或黏稠 的黄白色分泌物附着或堵塞 鼻窦 喉头 气管黏膜充血 水肿 增厚 气囊轻度混浊 增 厚 支气管周围肺组织发生小灶性肺炎 如伴有混合感染 还可见到呼吸道发生脓性 纤维 素性炎症 产蛋鸡则多表现为卵泡充血 出血 变形 破裂 甚至发生卵黄性腹膜炎 若在 雏鸡阶段感染过 IB 则成年后鸡的输卵管发育不全 长度不及正常的一半 管腔狭小 闭 塞 呼吸系统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可见气管 支气管黏膜的纤毛脱落 上皮细胞变圆和空泡变 性 严重时会脱落 黏膜固有层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 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 早期主要为 异嗜性白细胞 随后则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 生殖系统的病理组织变化表现为输卵管黏 膜上皮细胞变性 纤毛变短或脱落 分泌细胞减少 黏膜层内炎性细胞浸润及粘膜基质的纤 维化 卵泡颗粒膜细胞呈树枝状增生 卵泡溶解 子宫部的壳腺细胞变形 固有层腺体增生 并有较多淋巴细胞浸润 肾型 主要病变表现为肾脏苍白 肿大 小叶突出 肾小管 和输尿管扩张 沉积大量尿酸盐 使整个肾脏外观呈斑驳的白色网线状 俗称 花斑肾 在严重病例中 白色尿酸盐不但弥散分布于肾表面 而且会沉积在其他组织器官表面 即出 现所谓的内脏型 痛风 发生尿石症的鸡除输尿管扩张 内有砂粒状结石外 还往往出现 一侧肾高度肿大 同时另一侧肾萎缩 病理组织学病变方面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 甚至坏死脱落 管腔扩张 内含尿酸盐结晶 肾间质水肿 并有淋巴细胞 浆细胞和巨噬细 胞浸润 有时还可见纤维组织增生 近年来 有关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株引起肌 肉 肠道 甚至腺胃等非呼吸 生殖和泌尿系统的组织 器官发生病变的报道不断出现 但 其中大部分尚待进一步证实 因为现有的研究数据表明 除 IBV 毒株本身的致病作用外 环 境中的一些诱因 如寒冷 饲料成分不当 滥用药物 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等 对传染性支气 管炎病变的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有很大影响 如果将异常的临床表现或病理变化都归究于 IBV 毒株变异本身 则容易对诊断和防制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 病史 症状表现和病理变化 可作出初步诊断 确诊则需要借助于 病毒学 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一系列实验室检测方法 一 病毒分离 常用于病毒 分离的材料包括病鸡的喉头分泌物和泄殖腔内容物 用无菌棉拭子蘸取 气管 肺组织和 肾脏等 将新鲜病料 组织块需磨碎 按 1 5 1 10 加入灭菌磷酸盐缓冲液制成组织悬 液 离心取上清 加适量抗生素于 4 冰箱内感作 2h 4h 然后接种于 9 11 日龄 SPF 鸡胚 或非免疫健康鸡胚的尿囊腔内 37 孵育 36h 48h 取出部分鸡胚 收获尿囊液进行血清 学或分子生物学检测 其余鸡胚继续孵化 6d 7d 观察胚体变化 如病料中有传染性支气 管炎病毒 则部分鸡胚在接种后 3d 5d 发生死亡 胚体比同日龄正常鸡胚矮小 卷成球形 又称 侏儒胚 羊膜及尿囊膜增厚 胚体充血 初次分离的野毒往往要经过鸡胚盲传 2 3 代后 才能见到明显和规律的鸡胚病变 此外 也可通过鸡胚气管环培养法分离 IBV 二 病毒鉴定 1 干扰试验 IBV 在鸡胚中能够干扰 NDV B1 株 即新城疫 II 系疫苗株 产生血凝素 因此 可利用这种方法对 IBV 进行鉴定 具体做法是 取 9 11 日龄 SPF 或无 母源抗体的鸡胚 10 20 只 分成两组 其中一组先通过尿囊腔内接种经无菌处理的病料 每只鸡胚 0 1ml 另一组作为对照 不接种 孵化 10h 后 两个组同时经尿囊腔途径接种含 NDV B1 株的鸡胚尿囊液 每只鸡胚 0 1ml 继续孵化 36h 48h 后 把两组所有鸡胚置 4 冰箱内 4h 以上 然后逐只收获并测定尿囊液的血凝效价 若病料中确实存在传染性支气管 炎病毒 则该组鸡胚有 50 以上的血凝效价在 1 20 以下 而对照组的鸡胚则有 90 以上的 血凝效价在 1 40 或以上 整个试验要严格按上述规定时间去做 否则干扰作用就会减弱或 消失 2 血清学试验 常用于鉴定 IBV 的血清学方法包括病毒中和试验 VN 和免疫荧 光抗体技术 IFA 等 但由于 IBV 的血清型很多 而对大多数实验室来讲很难制备或获得 全套的型特异性标准阳性血清 因此 目前主要通过血清学方法判断分离物中是否含有 IBV 3 分子生物学试验 一般根据 IBV 基因组 RNA 的保守区段 如 3 末端 设计引 物 通过反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 或反转录 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nested PCR 扩增特异的基因片段 这个方法灵敏 快速 特异 能够较好地避免 IBV 血清型众多 所造成的不便 因此已被许多实验室接受并投入临床样本检测 另外 也有通过核酸探针进 行诊断的报道 但其操作不如 RT PCR 方便 三 人工发病 将感染性的鸡胚尿囊液 通过气管内接种或点眼感染方式 接种 1 日龄 SPF 雏鸡或无母源抗体的健康雏鸡 经 18h 36h 后 接种鸡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本方法在气温较低的冬春季节进行 较易获得成功 另外 由于临床上有多种因素会影响本病的症状表现 所以建议人工发病时 最好配合病理组织学检查做出诊断 四 血清学诊断 对本病的血清学检验方法有病 毒中和试验 VN 琼脂扩散试验 AGP 血凝抑制试验 HI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等 病毒中和试验 用病毒中和试验可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进行定性和定量检验 试验方法 有鸡胚 7 11 日龄 法 鸡肾细胞培养法和蚀斑法 3 种 鸡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后约 10d 疾病流行过后的恢复期 其血液内出现中和抗体 并可持续 6 12 个月 因此 对患 病鸡群的检验 通常采双份血清样 第一次是在发病初期 第二次是在发病后 2 3 周 若 第二次血清样抗体滴度比第一次高出 4 倍 即可诊断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感染 琼脂扩散 试验 可用感染鸡胚的绒毛尿囊膜制备抗原 也可用聚乙二醇浓缩感染鸡胚尿囊液制备抗原 按常规方式完成试验 经 24h 48h 观察结果 此法特异性较强 操作方法简单而快速 鸡 感染 IBV 野毒或接种弱毒疫苗 7d 9d 后就能检出沉淀抗体 并可持续 2 3 个月 一般认为 雏鸡血清中和指数在 3 17 以上时 就能用琼扩试验测出沉淀抗体的存在 因此采用 AGP 试 验对疫苗接种效果的监测有现实使用意义 血凝抑制试验 将含有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 鸡胚尿囊液离心浓缩后 加等量磷脂酶 C 置 37 处理 90min 作为抗原 再按微量法操作进 行血凝抑制试验 五 鉴别诊断 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初期 要注意与新城疫 禽流 感 传染性喉气管炎 支原体等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病 传染性鼻炎 大肠杆菌性气囊炎 雏 鸡曲霉菌病及维生素 A 缺乏症等相区别 从临床表现上来看 新城疫和禽流感的病情往往比 本病严重 雏鸡常可见到神经症状及内脏组织的出血和坏死 传染性喉气管炎很少发生于幼 雏 且患鸡的呼吸道症状较重 常咳出黄色或血样黏液 气管 喉头黏膜出血和坏死严重 同时气管黏膜上皮细胞会出现合胞体和核内包涵体 慢性呼吸道病的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