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_第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编辑整理 河北省魏县第一中学编辑整理 河北省魏县第一中学 刘国臣刘国臣 蜀道难蜀道难 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 1 描述蜀道的开凿过程的句子是 描述蜀道的开凿过程的句子是 地崩山摧壮士死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 2 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 险似绝壁的句子是 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 险似绝壁的句子是 连峰去天不盈尺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枯松倒挂 倚绝壁 倚绝壁 3 3 李白在 李白在 蜀道难蜀道难 一诗中 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一诗中 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噫噫 吁嚱 危乎高哉 吁嚱 危乎高哉 4 4 李白在 李白在 蜀道难蜀道难 一诗中 一诗中 尔来四万八千岁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 不与秦塞通人烟 运用夸张的运用夸张的 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之所以如此 就是因为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之所以如此 就是因为 西当太白有鸟道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可 以横绝峨眉巅 以横绝峨眉巅 5 5 李白在 李白在 蜀道难蜀道难 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 如引用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 如引用 五丁开山五丁开山 一神话的句子是一神话的句子是 地崩山摧壮士死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6 6 李白在 李白在 蜀道难蜀道难 一诗中 运用神话 夸张 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一诗中 运用神话 夸张 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猿猱欲度 愁攀援愁攀援 真是真是 物犹如此 人何以堪物犹如此 人何以堪 那山有多高呢 不言而喻了 那山有多高呢 不言而喻了 7 7 李白在 李白在 蜀道难蜀道难 一诗中 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 惶恐的神情 绘声绘色地刻画出一诗中 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 惶恐的神情 绘声绘色地刻画出 来的句子是来的句子是 扪扪 m n m n 参参 sh n sh n 历井仰胁息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以手抚膺坐长叹 8 8 李白在 李白在 蜀道难蜀道难 一诗中 一诗中 但见悲鸟号但见悲鸟号 h o h o 古木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又闻子 规啼夜月规啼夜月 愁空山 愁空山 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的空寂 苍凉的环境气氛 再一次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的空寂 苍凉的环境气氛 再一次 有了地烘托了有了地烘托了 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之情状 之情状 9 9 李白在 李白在 蜀道难蜀道难 一诗中 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 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一诗中 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 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剑阁剑阁 峥嵘而崔嵬峥嵘而崔嵬 w i w i 一夫当关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万夫莫开 10 10 蜀道难蜀道难 写水石激荡 山谷空鸣的场景写水石激荡 山谷空鸣的场景 飞湍瀑流争喧豗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砯崖转石万壑雷 11 11 蜀道难蜀道难 中 诗人李白在感叹蜀道之高时 用衬托手法 生动暗示行人入蜀艰难中 诗人李白在感叹蜀道之高时 用衬托手法 生动暗示行人入蜀艰难 的诗句是的诗句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1212 李白在 李白在 蜀道难蜀道难 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 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 诗人先用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 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 诗人先用 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托出山势的高险 然后由静而动 托出山势的高险 然后由静而动 飞湍瀑飞湍瀑 p p 流争喧豗流争喧豗 hu hu 砯 砯 p ng p ng 崖转石万壑雷崖转石万壑雷 写出水石激荡 山谷空鸣的场景 写出水石激荡 山谷空鸣的场景 1313 李白在 李白在 蜀道难蜀道难 一诗中 化用西晋张载一诗中 化用西晋张载 剑阁铭剑阁铭 中中 形胜之地 匪亲勿居形胜之地 匪亲勿居 语句的句子是语句的句子是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 f i f i 亲 化为狼与豺亲 化为狼与豺 从而表 从而表 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414 从李白 从李白 蜀道难蜀道难 一诗中一诗中 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长咨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长咨 z z 嗟嗟 2 的长叹中 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的长叹中 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秋兴八首 其一 秋兴八首 其一 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 1 以枫叶凋零 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 以枫叶凋零 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玉露玉露凋伤枫树林 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山巫峡巫峡气气 萧森萧森 2 2 用双关手法 情景交融 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 用双关手法 情景交融 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 一系故园心 一系故园心 3 3 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 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 寒衣处处催刀尺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白帝城高急暮砧高急暮砧 zh n zh n 4 4 借秋天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 写时局动荡不安 国家命运暗淡的句子 借秋天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 写时局动荡不安 国家命运暗淡的句子江间波浪兼江间波浪兼 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咏怀古迹 其三 咏怀古迹 其三 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 1 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 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2 2 诗人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 吐露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 诗人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 吐露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千载琵琶作千载琵琶作 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3 3 运用拟人 对比手法 借用山水景象蓄势 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句子 运用拟人 对比手法 借用山水景象蓄势 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句子群山万壑赴群山万壑赴 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4 4 借用理性的质问与悲戚的想象 说明昭君的怨恨之情 思乡之情及其人生悲剧根源 借用理性的质问与悲戚的想象 说明昭君的怨恨之情 思乡之情及其人生悲剧根源 句子句子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夜月魂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夜月魂 登高登高 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 1 由高到低 写诗人所见所闻 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由高到低 写诗人所见所闻 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 清沙白鸟飞回 清沙白鸟飞回 2 2 写远望所见 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写远望所见 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不尽长江滚滚来 3 3 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 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 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 长江滚滚来 长江滚滚来 4 4 情景交融 意境旷达 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情景交融 意境旷达 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万里悲秋常作客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百年多病独登台 5 5 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 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 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艰难苦艰难苦 恨繁霜鬓恨繁霜鬓 b n b n 潦倒新停浊酒杯 潦倒新停浊酒杯 6 6 本诗的主旨句 表现诗人忧国伤时 的句子是 本诗的主旨句 表现诗人忧国伤时 的句子是 艰难苦恨繁霜鬓艰难苦恨繁霜鬓 b n b n 潦倒新 潦倒新 停浊酒杯 停浊酒杯 3 7 7 杜甫 杜甫 登高登高 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无边落木萧萧无边落木萧萧 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8 8 杜甫 杜甫 登高登高 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 清沙白鸟飞回 清沙白鸟飞回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 古今独步古今独步 的的 句中化境句中化境 琵琶行琵琶行 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 1 琵琶行琵琶行 中中 月月 这一意象贯穿始终 对烘托气氛 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这一意象贯穿始终 对烘托气氛 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 用 请写出诗中写到用 请写出诗中写到 月月 的的 3 3 个句子 个句子 别时茫茫江浸月别时茫茫江浸月 唯见江心秋月白唯见江心秋月白 绕船绕船 月明江水寒 月明江水寒 2 2 诗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 并为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渲染出 诗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 并为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渲染出 悲凉气氛的诗句是 悲凉气氛的诗句是 浔阳江头夜送客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瑟瑟 3 3 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 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 忽闻水上琵琶声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主人忘归客不 发发 4 4 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 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 千呼万唤始出来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犹抱琵琶半遮面 5 5 运用拟声词写音乐由粗重 急骤转向轻微 委婉 而最终浊重和清脆兼而有之的诗 运用拟声词写音乐由粗重 急骤转向轻微 委婉 而最终浊重和清脆兼而有之的诗 句是 句是 大弦嘈嘈如急雨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大珠小珠落玉盘 6 6 写音乐由婉转流畅变得阻塞压抑直至清冷凝滞的相关诗句是 写音乐由婉转流畅变得阻塞压抑直至清冷凝滞的相关诗句是 间关莺语花底滑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凝绝不通声暂歇 7 7 琵琶声在沉咽 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 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是 琵琶声在沉咽 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 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是 银瓶乍破银瓶乍破 水浆迸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四弦一声如裂帛 8 8 在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现琵琶女与诗人情感交流的诗句是 在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现琵琶女与诗人情感交流的诗句是 寻声暗问弹者谁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琵 琶声停欲语迟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犹抱琵 琶半遮面琶半遮面 9 9 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 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 别有幽愁暗恨生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无声胜有声 10 10 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 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 东船西舫悄无言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唯见江心秋月 白白 1111 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 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 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曲罢曾教善才服曲罢曾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妒妆成每被秋娘妒 1212 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 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 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 而当她 而当她 年老色衰之后则年老色衰之后则门前冷落鞍马稀 老大嫁作商人妇门前冷落鞍马稀 老大嫁作商人妇 1313 描写琵琶女委身贾人 独守空船 夜深梦醒啼泪的诗句是 描写琵琶女委身贾人 独守空船 夜深梦醒啼泪的诗句是 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 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 1414 表现诗人听取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 表现诗人听取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 我闻琵琶已我闻琵琶已 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4 1515 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 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 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 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 1616 写诗人被贬之后终日听杜鹃哀鸣 只能取酒独倾的诗句是 写诗人被贬之后终日听杜鹃哀鸣 只能取酒独倾的诗句是 其间旦暮闻何物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1717 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 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 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 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莫莫 辞更坐弹一曲 为君翻作辞更坐弹一曲 为君翻作 琵琶行琵琶行 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 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 感我此言良久立 感我此言良久立 却坐促弦弦转急却坐促弦弦转急 1818 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 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 湿 湿 1919 琵琶行琵琶行 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 半遮面 半遮面 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 弟走从军阿姨死弟走从军阿姨死 暮去朝暮去朝 来颜色故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门前冷落鞍马稀 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嫁作商人妇 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 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 心情的诗句是心情的诗句是 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 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 2020 既表现全诗的主旨 又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的诗句是 既表现全诗的主旨 又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的诗句是 同是天涯沦落人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相逢何必曾相识 2121 王家卫的电影从拍摄到公映时间周期长 他又对拍摄的内容隐讳莫深 会让人想 王家卫的电影从拍摄到公映时间周期长 他又对拍摄的内容隐讳莫深 会让人想 起起 琵琶行琵琶行 中那两句中那两句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2222 杜鹃 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 因其啼声甚哀 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 杜鹃 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 因其啼声甚哀 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 思念之意 思念之意 琵琶行琵琶行 中的中的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两句就表达了两句就表达了 一种凄凉之意 一种凄凉之意 2323 有些人离家在外 一时生活不太如意 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 往往 有些人离家在外 一时生活不太如意 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 往往 会发出会发出 琵琶行琵琶行 中中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的感喟 的感喟 2424 琵琶行琵琶行 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的句子 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的句子 千呼万唤始出千呼万唤始出 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 也是诗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 也是诗 眼 主旨句 是眼 主旨句 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诗中有四处描写月亮作衬托的 诗中有四处描写月亮作衬托的 诗句 它们是 诗句 它们是 醉不成欢惨将别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别时茫茫江浸月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 江心秋月白江心秋月白 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 取酒还独倾 取酒还独倾 2525 琵琶行琵琶行 善于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 不仅以声写声 而且还兼有善于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 不仅以声写声 而且还兼有 以形写声的特点 即用听觉形象 视觉形象联合起来通比音乐 使得琵琶女的弹奏非以形写声的特点 即用听觉形象 视觉形象联合起来通比音乐 使得琵琶女的弹奏非 常具体形象 如写大小弦合奏时就是这样描述的 常具体形象 如写大小弦合奏时就是这样描述的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 盘 盘 再如 诗人还用旋律的变化写出了先再如 诗人还用旋律的变化写出了先 滑滑 后后 涩涩 的两种音乐意境 的两种音乐意境 间关莺语间关莺语 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还如 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描绘余音袅袅 余意无还如 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描绘余音袅袅 余意无 穷的音乐境界 穷的音乐境界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把琵琶女的情感暗流推向高潮 把琵琶女的情感暗流推向高潮 的音乐描写是 的音乐描写是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 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 技艺高超 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 技艺高超 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 心秋月白 心秋月白 5 2626 琵琶行琵琶行 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 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 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 寻声暗寻声暗 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 犹抱琵琶半遮面犹抱琵琶半遮面 的情态的情态 一起 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一起 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2727 琵琶行琵琶行 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 先用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 先用 转轴拨弦三两声转轴拨弦三两声 校弦试音 但诗人却校弦试音 但诗人却 用用 未成曲调先有情未成曲调先有情 来赞叹 一个来赞叹 一个 情情 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是波涛汹涌的 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是波涛汹涌的 也暗示下文的音乐描写将会是琵琶女内心积聚情感的爆发 写琵琶女演奏琵琶曲目的也暗示下文的音乐描写将会是琵琶女内心积聚情感的爆发 写琵琶女演奏琵琶曲目的 过程 其中既用过程 其中既用 低眉信手续续弹低眉信手续续弹 轻拢慢捻抹复挑轻拢慢捻抹复挑 描写弹奏的神态 也用描写弹奏的神态 也用 似诉平生不得意似诉平生不得意 说尽心中无限事说尽心中无限事 概括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内心情感 概括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内心情感 但这都是概述性的描写 但这都是概述性的描写 2828 琵琶行琵琶行 一诗具体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时 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 一诗具体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时 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 表现了其乐曲的不同特点 其中表现了乐声粗重特点的句子是表现了其乐曲的不同特点 其中表现了乐声粗重特点的句子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大弦嘈嘈如急雨 表现 表现 了乐声轻细的特点的句子是了乐声轻细的特点的句子是小弦切切如私语小弦切切如私语 表现了乐声流畅的特点的句子是 表现了乐声流畅的特点的句子是间关间关 莺语花底滑莺语花底滑 表现了乐声冷涩的特点句子是 表现了乐声冷涩的特点句子是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咽泉流冰下难 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的 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的 特点的句子是特点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2929 音乐由 音乐由 冷涩冷涩 到到 凝绝凝绝 是一个 是一个 声渐歇声渐歇 的过程 诗人用的过程 诗人用 别有幽愁暗恨别有幽愁暗恨 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 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令人拍案叫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 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令人拍案叫 绝 绝 3030 在 在 琵琶行琵琶行 一诗中 当琵琶女自诉身世 讲到一诗中 当琵琶女自诉身世 讲到 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 红阑干红阑干 的时候 就更激起了的时候 就更激起了 我我 的情感共鸣 于是发出了的情感共鸣 于是发出了 同是天涯沦落人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相逢何必曾相识 的感慨 因此才有了同病相怜 同声相应的诗文 才忍不住说出了的感慨 因此才有了同病相怜 同声相应的诗文 才忍不住说出了 自己的遭遇 文中直接点出自己的遭遇 文中直接点出 我我 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我从去年辞帝京 谪居卧我从去年辞帝京 谪居卧 病浔阳城病浔阳城 文中还运用环境描写来间接表明 文中还运用环境描写来间接表明 我我 内心异常苦闷的句子有内心异常苦闷的句子有 浔阳地浔阳地 僻无音乐 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僻无音乐 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 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 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呕哑嘲哳难为听 3131 琵琶行琵琶行 中表现琵琶女与作者自己的不幸身世互相同情和深厚情意的句子是 中表现琵琶女与作者自己的不幸身世互相同情和深厚情意的句子是 同同 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3232 琵琶行琵琶行 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 第一次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 第一次 忽闻水上琵琶声忽闻水上琵琶声 侧 侧 面描写的句子是面描写的句子是 主人忘归客不发主人忘归客不发 第二次当 第二次当 四弦一声如裂帛四弦一声如裂帛 结束弹奏后 诗结束弹奏后 诗 人用人用 东船西舫悄无言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唯见江心秋月白 来进行侧面描写 最后一次来进行侧面描写 最后一次 凄凄不凄凄不 似向前声似向前声 作者又用 作者又用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作侧面描写 作侧面描写 3333 白居易 白居易 琵琶行琵琶行 中的中的 别有幽愁暗恨生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无声胜有声 两句 写那若断若两句 写那若断若 续的余音 似乎更能撩动人的情思 引起人的回味 续的余音 似乎更能撩动人的情思 引起人的回味 锦瑟锦瑟 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6 1 1 锦瑟锦瑟 中以锦瑟起兴 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中以锦瑟起兴 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 弦一柱思华年 弦一柱思华年 2 2 锦瑟锦瑟 一诗的诗句一诗的诗句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它表现的这种可望 它表现的这种可望 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 作者用此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 作者用此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 洁的感情 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洁的感情 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3 3 锦瑟锦瑟 用典的四句诗 用典的四句诗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蓝田日暖玉生烟 4 4 锦瑟锦瑟 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 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 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5 5 锦瑟锦瑟 表达表达 聆听锦瑟之繁弦 聆听锦瑟之繁弦 勾起对华年勾起对华年往事之追思 音繁而绪乱 怅惘以难往事之追思 音繁而绪乱 怅惘以难 言言 的诗句是 的诗句是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6 6 锦瑟锦瑟 中表达中表达 华年往事华年往事 如梦般凄迷 如杜鹃啼春般伤感的诗句如梦般凄迷 如杜鹃啼春般伤感的诗句庄生晓梦迷庄生晓梦迷 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感叹 感叹 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 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 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 的的 千古名句是千古名句是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7 7 锦锦 诗中诗中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抒发抒发 此情此情 的无尽怅惘 的无尽怅惘 别说现在追忆 就是当时就已经无尽的怅然若失了 别说现在追忆 就是当时就已经无尽的怅然若失了 马嵬马嵬 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 1 马嵬马嵬 主要运用对比手法 其中写出昔乐今苦 昔安今危的两句是 主要运用对比手法 其中写出昔乐今苦 昔安今危的两句是 空闻虎旅传空闻虎旅传 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2 2 从对比角度写李 杨的爱情悲剧的句子是从对比角度写李 杨的爱情悲剧的句子是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3 3 对比手法来警示后世 点明题旨的诗句是对比手法来警示后世 点明题旨的诗句是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 1 在 在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中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 梁惠王的疑中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 梁惠王的疑 问是 问是 寡人之民不加多 何也 寡人之民不加多 何也 孟子则强调 孟子则强调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孟子告 孟子告 诉梁惠王当君王实行王道仁政的保民教民之后必然会出现 诉梁惠王当君王实行王道仁政的保民教民之后必然会出现 斯天下之民至焉 斯天下之民至焉 2 2 在 在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中找出孟子实行中找出孟子实行 王道王道 或者说或者说 仁政仁政 的七种措施的句子 的七种措施的句子 初步措施 初步措施 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 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 农业不违农时方面的 农业不违农时方面的 数罟不入洿数罟不入洿 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 渔业方面的 渔业方面的 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 林业方面的 根本措施 林业方面的 根本措施 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纺织方 纺织方 面的 面的 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牧业方面的 牧业方面的 百百 7 亩之田 勿夺其时 数口之家 可以无饥矣 亩之田 勿夺其时 数口之家 可以无饥矣 农业生产粮食方面的 农业生产粮食方面的 谨库序谨库序 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兴办教育 前面的 兴办教育 前面的 1 1 6 6 是属于从保民角度提出了六条措施是属于从保民角度提出了六条措施 7 7 是属于从教民角度提出了一条措施 是属于从教民角度提出了一条措施 3 3 在 在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中中 孟子认为刚开始时实行王道的措施有哪些 孟子认为刚开始时实行王道的措施有哪些 有何结果呢 有何结果呢 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 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材木不可胜用 是使民养生丧死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材木不可胜用 是使民养生丧死 无憾也 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也 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也 4 4 在 在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中孟子认为实行王道以后又有哪些措施 效果如何 措施 中孟子认为实行王道以后又有哪些措施 效果如何 措施 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效果 效果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措施 措施 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 其时其时 效果 效果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措施 措施 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 效果 效果 数口之家 数口之家 可以无饥矣可以无饥矣 措施 措施 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效果 效果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矣 矣 5 5 在 在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中孟子在最后一段旨在说明什么中孟子在最后一段旨在说明什么 即目的 用原文来回答 即目的 用原文来回答 并概括段意 并概括段意 王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 王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 这也应该是君王的态度 最后一段旨在这也应该是君王的态度 最后一段旨在 阐述统治者想使阐述统治者想使 民加多民加多 应有的态度 不找客观原因 而应反省自己 清除虐政 应有的态度 不找客观原因 而应反省自己 清除虐政 施行仁政 施行仁政 6 6 在 在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说明君王的态度用了对比的说理方法的语句 说明君王的态度用了对比的说理方法的语句 狗彘食人食狗彘食人食 而不知检而不知检 诸侯贵族的奢侈浪费行为 与 诸侯贵族的奢侈浪费行为 与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对待下层百姓 对待下层百姓 没有仁慈之行为 的对比强调要施仁政 没有仁慈之行为 的对比强调要施仁政 7 7 在 在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中中 涂有饿莩涂有饿莩 归罪于年成不好与归罪于年成不好与 刺人而杀之刺人而杀之 归罪于武归罪于武 器的比喻 一方面写出了社会的不平等 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梁惠王仍然不爱民 孟子器的比喻 一方面写出了社会的不平等 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梁惠王仍然不爱民 孟子 借此要强调要除暴虐 那么才会出现借此要强调要除暴虐 那么才会出现 天下之民至焉天下之民至焉 的大好局面 的大好局面 8 8 在 在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中孟子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 也就是数量不中孟子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 也就是数量不 同 实质相同的流传至今的成语为 同 实质相同的流传至今的成语为 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劝学劝学 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 1 孔子曰 孔子曰 学而时习之学而时习之 又说 又说 生而知之者上也 学而知之者次也 生而知之者上也 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荀子在 劝学劝学 中提出中提出 学不可以已学不可以已 的观点 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的观点 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 2 荀子荀子 劝学劝学 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 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 君君 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3 在荀子的 在荀子的 劝学劝学 中用中用 朽木朽木 金石金石 为喻体阐明学习贵在坚持的句子是 为喻体阐明学习贵在坚持的句子是 锲锲 而舍之 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而舍之 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4 4 在 在 荀子荀子 劝学劝学 中以蚯蚓为例 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 坚持不懈 同篇中与中以蚯蚓为例 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 坚持不懈 同篇中与 之相反的例证是 之相反的例证是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8 5 5 荀子荀子 劝学劝学 中与王之涣中与王之涣 登鹳雀楼登鹳雀楼 里里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表达意思表达意思 相近的句子是 相近的句子是 吾尝跂而望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吾尝跂而望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6 6 荀子荀子 劝学劝学 中中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表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 表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 不大 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 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不大 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 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7 7 荀子荀子 劝学劝学 中指出人要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 就会达到中指出人要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 就会达到 积善成德 而神积善成德 而神 明自得 圣心备焉明自得 圣心备焉 的境界 的境界 8 8 后人常用 后人常用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 这一熟语出自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 这一熟语出自 荀子荀子 劝学劝学 中中 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9 9 荀子荀子 劝学劝学 中 荀子以亲身的体验 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中 荀子以亲身的体验 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 吾尝终日而吾尝终日而 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010 荀子荀子 劝学劝学 中中 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 两句是说水的不断积聚就会变成潭 两句是说水的不断积聚就会变成潭 之后龙就会在这里出现 之后龙就会在这里出现 1111 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 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 恶恶 的 必须用礼义来矫正 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 的 必须用礼义来矫正 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 性性 恶论恶论 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 他在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 他在 劝学劝学 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 就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 就 是想抓住关键 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 是想抓住关键 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 学不可以已学不可以已 1212 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 可以提高的句子是 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 可以提高的句子是 青 取之于蓝 而青 取之于蓝 而 青于蓝 冰 水为之 而寒于水 青于蓝 冰 水为之 而寒于水 1313 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 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 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 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 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 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 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 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 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 輮使之然也 1414 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 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 形成鲜明对照 以 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 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 形成鲜明对照 以 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例如 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 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例如 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 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 的句子是 的句子是 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1515 劝学劝学 中从反面设喻 强调学习重在积累 如果不注重积累 便无法达到远大中从反面设喻 强调学习重在积累 如果不注重积累 便无法达到远大 目标的句子是 目标的句子是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1616 劝学劝学 中作者连用中作者连用 登高而招登高而招 顺风而呼顺风而呼 假舆马假舆马 假舟揖假舟揖 四四 个比喻 从见 闻 陆 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个比喻 从见 闻 陆 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 的重要作用 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 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 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最后的重要作用 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 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 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最后 由此得出结论 由此得出结论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171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 如果不专一 便会像螃蟹一样 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 如果不专一 便会像螃蟹一样 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蟹六跪而二鳌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蟹六跪而二鳌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1818 论语论语 中孔子说 中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 系 在荀子的系 在荀子的 劝学劝学 中 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中 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吾尝终日而吾尝终日而 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919 以雕刻为喻 强调学习应当坚持 说明只有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才会有所成就 以雕刻为喻 强调学习应当坚持 说明只有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才会有所成就 的句子是 的句子是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9 2020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 并且从正面设喻 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 如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 并且从正面设喻 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 如 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 下饮黄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 下饮黄 泉 用心一也 泉 用心一也 2121 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 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 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 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 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 了 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 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了 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 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虽有槁暴 不复挺虽有槁暴 不复挺 者 輮使之然也 者 輮使之然也 2222 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老子 中说中说 九层之台 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荀子在荀子在 劝学劝学 中说中说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 里 里 2323 君子生非异也君子生非异也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然而最终却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然而最终却 超过一般人 是因为超过一般人 是因为 善假于物也善假于物也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2424 以雕刻为喻 强调学习应当坚持 说明只有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才会有所成就 以雕刻为喻 强调学习应当坚持 说明只有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才会有所成就 的句子是 的句子是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2525 故木受绳则直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金就砺则利 通过 通过 木木 于于 金金 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 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 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 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626 荀子认为人的知识 道德 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荀子认为人的知识 道德 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金 要锋利 要锋利 需需 就砺就砺 人要改造成为 人要改造成为 知明而行无过知明而行无过 的君子 就要的君子 就要 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博学而日三省乎己 可见 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可见 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2727 用 用 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说明独自冥思苦想 远不如学习有来说明独自冥思苦想 远不如学习有 益 益 2828 刘禹锡诗云 刘禹锡诗云 芳林新叶催新叶 流水前波让后波 芳林新叶催新叶 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荀子和荀子 劝学劝学 作品 作品 中的中的 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 水为之而寒于水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 水为之而寒于水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 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与韩愈的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与韩愈的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的思想一致 的思想一致 2929 荀子认为人的知识 道德 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荀子认为人的知识 道德 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金 要锋利 要锋利 需需 就砺就砺 人要改造成为 人要改造成为 博学博学 的君子 就要的君子 就要 日参省乎己日参省乎己 可见 学习的意 可见 学习的意 义是十分重大的 义是十分重大的 3030 荀子在 荀子在 劝学劝学 中连用了中连用了 冰 水为之而寒于水冰 水为之而寒于水 等五个比喻 论证了学习的等五个比喻 论证了学习的 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 学不可以已学不可以已 的观的观 点 点 3131 荀子 荀子 劝学劝学 中中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 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3232 君子生非异也君子生非异也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然而最终却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然而最终却 超过一般人 是因为超过一般人 是因为 善假于物也善假于物也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3333 古代诗文中 有许多借助描写 古代诗文中 有许多借助描写 风雨风雨 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 劝学劝学 中则用中则用 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0 3434 人们常说 活到老 学到老 荀子 人们常说 活到老 学到老 荀子 劝学劝学 篇中的篇中的学不可以已学不可以已 这句话印证了这这句话印证了这 句话 句话 3535 劝学劝学 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 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3636 李白在 李白在 蜀道难蜀道难 中用中用 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写蜀道险峻写蜀道险峻 高大 易守难攻的特点 极有气势 高大 易守难攻的特点 极有气势 劝学劝学 阐述学习的坚持精神的语句是阐述学习的坚持精神的语句是 骐骥一骐骥一 跃 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 金石跃 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 金石 可镂 可镂 过秦论过秦论 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 1 贾谊在 贾谊在 过秦论过秦论 中用排比描写秦始皇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 中用排比描写秦始皇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 振长策而御宇内 振长策而御宇内 吞二周而亡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吞二周而亡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3 3 贾谊在 贾谊在 过秦论过秦论 中说到秦始皇为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 中说到秦始皇为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 收天下收天下 之兵 聚之咸阳 销锋镝 铸以为金人十二 之兵 聚之咸阳 销锋镝 铸以为金人十二 4 4 过秦论过秦论 中用整句描写秦始皇据险固守的语句是 中用整句描写秦始皇据险固守的语句是 然后践华为城 因河为池 然后践华为城 因河为池 据亿丈之城 临不测之渊 以为固 据亿丈之城 临不测之渊 以为固 5 5 写秦始皇自以为江山永固的语句是 写秦始皇自以为江山永固的语句是 自以为关中之固 金城千里 子孙帝王万自以为关中之固 金城千里 子孙帝王万 世之业也 世之业也 6 6 贾谊用 贾谊用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