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登岳阳楼》教案_第1页
陈与义《登岳阳楼》教案_第2页
陈与义《登岳阳楼》教案_第3页
陈与义《登岳阳楼》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4 页 陈与义陈与义 登岳阳楼登岳阳楼 教案教案 登岳阳楼 学习目标 了解这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了解把握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一 课程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李白的送别诗 现在我们看到最 后一首 登岳阳楼 这是陈与义的一首七言律诗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题目的意思 登岳阳楼就是登上岳 阳楼游玩的意思 这里的其一是指诗人一共写了两首 这是第一首 下面我们再看看作者陈与义的相关情况 二 作者简介 请大家看到课本的注释部分 陈与义 字去非 号简斋 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在北宋时做 过官 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 给后世留下不少忧 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他青年时诗文就写得很好 曾写 过一首 墨梅 得到宋徽宗的嘉赏 并由此受到器 第 2 页 共 4 页 重 这首诗还是比较容易弄懂的 下面同学们跟我把 这首诗读一遍 三 整体感知 老师带读诗文 四 诗文赏析 首联 洞庭之东江水西 帘旌不动夕阳迟 这 两句交待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 以及初次登楼所见之 景 帘旌不动夕阳迟 由近及远 近处岳阳楼上的 帘旌 没有风而静止不动 远处的夕阳在缓慢下沉 初临此地 面对这样的景色 诗人的心情是沉重的 他想到的是自己的境遇以及国家政治 北宋就像这即 将落下的夕阳 再没有办法挽回 这是对时局的一种 感慨 不由悲从心来 颔联上句 登临吴蜀横分地 从历史角度介绍了 岳阳楼 下句写了在傍晚时徘徊在岳阳楼这个有湖有 山的地方 登楼有感 不禁想起了关于岳阳这个地方 的故事来 想当年三国时期的吴与蜀正是在此地因争 夺荆州而兵戈相见 在这样有山有水的岳阳楼畔 诗 人没有尽情享受山水之乐 而是用 徙倚 二字展现 了诗人的举动 在傍晚时 诗人只在岳阳楼畔徘徊 再联系一下当时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 那是北宋灭亡 三年后 想到这大好河山已经易主 那种爱国之心使 第 3 页 共 4 页 得诗人在这里徘徊 这也是思想上的徘徊 想到时局 感慨万千 徙倚 二字将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 漓尽致 颈联诗人不远万里来到岳阳游玩 靖康之变三年 来 自己如今站在楼上还眺望着远方 此处 万里 和 三年 一虚一实 交待了诗人来到此处登楼的路 途及具体的时间 其中 还望远 不仅仅只是诗人 登楼的望远 也是诗人联想当时国家政治危亡 对将 来的一种迷茫之感 这两句诗人联系时局 表达诗人 那种忧国忧民的心绪 尾联情景相生 风霜 既指秋色浓重 又与自 己的 白头 相映衬 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 北宋已经危亡不可挽救 老木沧波 既写眼前实景 又是作者憔悴悲愁 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 同样也是 诗人对当时国家政治局势的一种暗示 国破家亡 悲 从心来 中心思想 这首诗写了诗人登楼的所见所感 虽 是抒写到岳阳楼游玩 但心系国家政事 忧国忧民 借登楼来谱写了一首爱国诗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