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824.4-2019 青贮饲料质量检测与评价技术规范 第4部分:青贮饲料霉菌毒素检测技术规程_第1页
DB37T 3824.4-2019 青贮饲料质量检测与评价技术规范 第4部分:青贮饲料霉菌毒素检测技术规程_第2页
DB37T 3824.4-2019 青贮饲料质量检测与评价技术规范 第4部分:青贮饲料霉菌毒素检测技术规程_第3页
DB37T 3824.4-2019 青贮饲料质量检测与评价技术规范 第4部分:青贮饲料霉菌毒素检测技术规程_第4页
DB37T 3824.4-2019 青贮饲料质量检测与评价技术规范 第4部分:青贮饲料霉菌毒素检测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120B 46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 37/T 3824.42019青贮饲料质量检测与评价技术规范第4部分:青贮饲料霉菌毒素检测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ilage quality testing and evaluationPart4: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mycotoxin detection in silage2019 - 12 - 24发布2020 - 01 - 24实施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7/T 3824.42019前言DB37/T 38242019青贮饲料质量检测与评价技术规范分为4个部分:第1部分:全株玉米制作青贮饲料机械揉搓质量评价技术规范;第2部分:青贮玉米中可吸收淀粉含量的测定;第3部分:多功能饲草粉碎机作业质量技术规范;第4部分:青贮饲料霉菌毒素检测技术规程。本部分为DB37/T 38242019的第4部分。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山东省畜牧兽医局提出并组织实施。本部分由山东省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山东省畜牧总站、山东五征高北农牧机械有限公司、德州农慧农牧专业合作联合社、东营市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芳华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本部分起草人:翟桂玉、刘栋、姜慧新、王兆凤、曹阳、刘刚、张文娟、仲崇岳、纪中良、王志坚、郭爱华、张磊、王玉霞。6青贮饲料质量检测与评价技术规范第4部分:青贮饲料霉菌毒素检测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青贮饲料中霉菌毒素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的方法、步骤和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青贮饲料中的霉菌毒素的检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8980乳和乳粉中黄曲霉毒素M1的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GB/T 28716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免疫亲和柱净化-高压液相色谱法GB/T 28718饲料中T2毒素的测定免疫亲和柱净化-高压液相色谱法3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将已知抗原吸附在酶标板上,加入酶标记抗体和样品提取液并混合均匀,充分反应后用去离子水洗去多余抗体,再加入酶的底物,产生有色物质,最后加入终止液使反应终止,用酶标仪测定酶底物的降解量,参照标准曲线计算试样中的抗原量。3.2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的流动相和固定相间分配系数不同,在色谱柱中运行时,会反复多次吸附脱附放出,经过一定柱长后,彼此分离,顺序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产生的离子流信号经放大后,在记录器上描绘出各组分的色谱峰。高压液相色谱是把流动相改为高压输送,最高输送压力达3.5104kPa,色谱柱用小粒径的填料填充的色谱分析方法。4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4.1 试剂本标准所用试剂,凡未指明规格者,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4.1.1 甲醇。4.1.2 石油醚。4.1.3 三氯甲烷。4.1.4 无水乙醇。4.1.5 乙酸乙酯。4.1.6 二甲基甲酰胺。4.1.7 四甲基联苯胺(TMB)。4.1.8 吐温-20。4.1.9 30 %过氧化氢(30 %H2O2)。4.1.10 抗T-2毒素单克隆抗体与辣根过氧化酶结合物。4.1.11 抗原。霉菌毒素与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物。4.2 ELISA 缓冲液系统4.2.1 包被缓冲液为pH9.6的碳酸盐缓冲液,称取1.59 g碳酸钠(Na2CO3),2.93 g碳酸氢钠(NaHCO3),加水稀释至1 000 mL。4.2.2 洗液为含0.05 %吐温-20的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简称为PBS-T),配制方法为:称取磷酸二氢钾(KH2PO4)0.2 g,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2.9 g,氯化钠(NaCl)8.0 g,氯化钾(KCl)0.2 g,吐温-20 0.5 mL,加水至1 000 mL。4.2.3 底物缓冲液为pH5.0的磷酸柠檬酸缓冲液,配制方法为: 甲液:0.1 mol/L 柠檬酸(C6H8O7H2O),即称取柠檬酸19.2 g,加水至1 000 mL; 乙液:0.2 mol/L磷酸氢二钠(Na2HPO4),即称取磷酸氢二钠71.7 g,加水至1 000 mL; 取甲液24.3 mL,乙液25.7 mL,加水至100 mL,即可。4.2.4 底物溶液:取50 L TMB(10 mg TMB溶于1 mL二甲基甲酰胺中)溶液10 mL底物缓冲液10 L 30 %过氧化氢,混均。5 霉菌毒素标准溶液用甲醇配成1 mg/mL 霉菌毒素贮备液,-20 冰箱贮存。于检测当天,精确吸取贮备液,用20 %甲醇的PBS(配制方法PBS-T,不加吐温-20即可)稀释成制备标准曲线的所需浓度。6 仪器所有玻璃器皿均用硫酸洗液浸泡,用自来水、蒸馏水冲洗。6.1 酶标检测仪。6.2 酶标板(40孔或96孔)。6.3 电动振荡器。6.4 电热恒温水浴锅。6.5 具0.2 mL尾管的10 mL小浓缩瓶。7 测定步骤7.1 提取取样品通过20目筛粉碎的样品20 g,置200 mL具塞锥形烧瓶中,加8 mL水和100 mL三氯甲烷无水乙醇(4:1),加塞密封,振荡1 h,通过滤纸过滤,取25 mL滤液于蒸发皿中,置90 水浴上通风挥干。用50 mL石油醚分次溶解蒸发皿中残渣,洗入250 mL分液漏斗中,再用20 mL甲醇水(4:1)分次洗涤,转入同一分液漏斗中,振摇1.5 min,静置约15 min,收下层甲醇水提取液。7.2 层析净化装备层析柱,在层析管中先装入0.5 g中性氧化铝,敲平表面,再加入0.4 g活性碳,敲紧,在层析柱下端与小管相连结处塞约0.1 g脱纸棉,尽量塞紧,将7.1收集的提取液层析净化。7.3 浓缩备用将过柱后的洗脱液倒入蒸发皿中,并于水浴锅上浓缩至干,趁热加3 mL乙酸乙酯,加热至沸,挥干,再重复一次,最后加3 mL乙酸乙酯,冷至室温后转入浓缩瓶中。用适量乙酸乙酯洗涤蒸发皿,并入浓缩瓶中。将浓缩瓶置95 水浴锅上,挥干冷却后,用含20 %甲醇的PBS定容,供ELISA检测之用。8 ELISA 检测8.1 用霉菌毒素与载体蛋白结合物包被酶标板,每孔100 L,4 过夜。8.2 酶标板用PBS-T洗3次,每次3 min后,加入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制作标准曲线)或样品提取液(检测样品毒素含量)与抗体酶结合物溶液(1:100)的混合液(1:1,每孔100 L,该混合液应于使用的前一天配好,4 过夜备用),置37 1.5 h。8.3 酶标板洗3次,每次3 min,加入底物溶液。每孔100 L,37 30 min。8.4 用1 mol/L硫酸溶液终止反应,每孔50 L,于450 nm处测定吸光度值。9 计算试样霉菌毒素浓度按式(1)计算:(1)式中:C 酶标板上所测得的霉菌毒素的量(ng),根据标准曲线求得;V1 样品提取液的体积,mL;V2 滴加样液的体积,mL;D 样液的总稀释倍数;m 样品质量,g。10 精密度每个试样称取两份进行平行测定,以其算术平均值为分析结果。其分析结果的相对相差应不大于20 %。11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技术(HPLC)11.1 试剂本标准所用试剂,凡未指明规格者,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11.1.1 色谱甲醇。11.1.2 乙腈。11.1.3 石油醚。11.1.4 氢氧化钠。11.2 仪器11.2.1 高效液相色谱仪配荧光检测器。11.2.2 震荡器(或高速搅拌器)。11.2.3 高速离心机。11.2.4 高压气泵。11.2.5 泵流操作架。11.3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11.3.1 色谱柱:C18柱,长150 mm,内径4.6 mm,粒径5 um。11.3.2 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65 nm,发射波长435 nm。11.3.3 流动相:乙腈-水(25:75)。11.3.4 流速:1.0 mL/min。11.3.5 进样量:20 L。11.3.6 柱温:室温。11.4 标准品溶液的配制取霉菌毒素标准品,用乙腈稀释成0.5 ug/mL的标准储备液。根据使用需要,准确吸取10 L、20L、50 L、100 L、200 L的霉菌毒素标准储备液,置5 mL的容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配成相当于1 ng/mL、2 ng/mL、5 ng/mL、10 ng/mL、20 ng/mL的标准工作液。11.5 样品前处理11.5.1 称样预提称取过20目筛粉碎的混匀试样5 g,置于50 mL离心管中,加2 mL水和30 mL甲醇。11.5.2 匀质提取将预提液用高速均质器在9 500 r/min,高速匀质5 min,超声提取30 min。11.5.3 上清液收集将匀质提取液在6 000 r/min下离心15 min,收集上清液并移入250 mL分液漏斗中。11.5.4 残留物的再提取在分液漏斗中加入30 mL石油醚,振摇2 min;待分层后,将下层移于50 mL烧杯中,弃去石油醚层。重复用石油醚提取2次。11.5.5 提取液浓缩将下层溶液移到100 mL圆底烧瓶中,减压浓缩至约2 mL;浓缩液倒入离心管中,烧瓶用乙腈-水溶液(1+4)5 mL分2次洗涤,洗涤液一并倒入50mL离心管中,加水稀释至约50 mL,在6 000 r/min下离心5 min,上清液供制备测试溶液。11.6 供试样品溶液的制备11.6.1 注入将免疫亲和柱连接于50 mL玻璃注射器,准确移取50.0 mL净化测试溶液,注入玻璃注射器;将空气压力泵与注射器连接,调节压力使测试溶液以约2 mL/min3 mL/min流速缓慢通过免疫亲和柱,直至2 mL3 mL空气通过柱体。11.6.2 冲洗更换10 mL注射器与亲和柱连接,在注射器中加入10 mL水,调节压力使水以约6 mL/min流速清洗亲和柱。11.6.3 洗脱准确加入4 mL色谱级乙腈洗脱,流速为1 mL/min2 mL/min,收集全部洗脱液于玻璃试管中,供检测用。乙腈洗脱时,乙腈分24次加入,每次加入后,让甲醇充分浸泡柱子里的凝胶2 min,洗脱后的乙腈溶液,水浴30 加热吹干。11.6.4 定容备用将收集的上清液用10 %乙腈定容后上液相色谱仪测定。11.7 测定11.7.1 标准曲线制作精密量取1 ng/mL、2 ng/mL、5 ng/mL、10 ng/mL、20 ng/mL的标准品液各20 u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峰面积,以峰面积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11.7.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