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国粹_第1页
三大国粹_第2页
三大国粹_第3页
三大国粹_第4页
三大国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三大国粹,中医:中国医学具有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与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一大瑰宝。京剧:形成于北京,被称为“国剧” 。它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 国画:中国绘画简称“国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与西方绘画相比,不属同一体系,有自己深厚的民族传统。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中医的起源,中医是我们的祖先长期同自然灾害、猛兽、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但在人类的童年时代,氏族中的“巫师”和“酋长”在总结整理经验,使之上升到医学理论的工作中,作出过巨大的贡献,故有“医源于巫”、“医源于圣贤”之说。司马迁的史记.补三皇本纪中记录了“神农氏尝百草”、“伏羲氏制九针”、“燧人氏取火”的记载。当时已经发明钻木取火后,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砂土熨烫腹部或关节,使之减轻疼痛,这是热熨法、火灸法的雏形。,中医的起源,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发现用尖石或荆棘人为地刺激身体的某一部位,会产生疗痛治病的效果,故黄帝内经上说:“东方之域其病痈疡,其治宜砭石”。砭石,就是石针。先民们在喜庆丰收、婴儿降生或其它社交活动时,用舞蹈形式表达他们的热烈欢畅的情绪,但意外地收到了消肿、解痛、舒筋壮骨的功效,于是产生了疗病的导引术。,中国医药学的历史1,3000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疾病和医药卫生的记载,在周代有食医(营养医)、疾医(内科)、疡医(外伤科)和兽医等分科,并有除虫灭鼠和改善环境卫生等防病活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全书18卷162篇。全书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生理、病理、心理、诊断、治疗及疾病预防等问题,首次提出了“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两大基本原则,同时创立了脏腑经络学说,并运用阴阳学说于医学领域中。黄帝内经的产生,标志着中医医学模式的确立和中医学理论基础的奠定。,中国医药学的历史2,战国时期,出现了神医扁鹊。他医术高超全面,兼通内、外、妇、儿、五官科,还善用针灸、砭石、蒸熨、按摩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能“起死回生”,被人誉为“神医”。公元一世纪,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问世。全书收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并详细地记载了药物的性能、功效和主治。很好地总结了汉以前的药物知识,是中医药物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国医药学的历史3,东汉末年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总结了前了的经验,写成了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一整套中医辩证理论体系。与张仲景同代的名医华陀,首创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施行剖腹等外科手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外科手术记载。他还编创了一套模仿动物的导引术“五禽戏”,开创了保健体育的先例。,中国医药学的历史4,晋至隋唐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辉煌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我国第一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我国最早的制药学专著雷公炮炙论我国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我国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产宝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新修本草,比欧洲早九百多年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写了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书,书中有方有论,堪称中医学百科全书。,中国医药学的历史5,宋代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批医药书籍得以刊印。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教学模型“针灸铜人”。1247年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洗冤录。明代伟大医学家李时珍,花三十多年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著成了本草纲目,该书载药1892种,绘图1000多幅,收集方剂10000多个该书在17世纪初就传到国外,被译成朝、日、德、法、英、俄、拉丁等多种文字,是世界医学和生物学的重要典籍。,中国医药学的历史6,明末我国医学家著成瘟疫论,创立“戾气”学说,对传染病的病因、病源、传播途径和方式,流行特点及治疗原则等,做出极其精辟的论述。清代著种痘新书,总结我国11世纪以来开始应用“人痘接种法”来预防天花的经验。该书在17世纪流传到欧亚各国,成为人工免疫法的先驱。清代医林改错是我国解剖学上的里程碑。它由著名医生王清任经40余年的对尸体的直接观察而写成。针刺麻醉、中药麻醉、针拨套出术治疗白内障、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烫伤、乙型脑炎的治疗成功,使全球掀起“中医热”,这也说明中国传统医药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内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生理上是相互协调的,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同时,还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也是一个密切相关的整体。(二)辨证论治:由于一个疾病的不同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的证侯,而不同疾病有时在其发展过程中,却可以出现相同的证侯。因此,“同病”可以“异治”,“异病”可以“同治”。不同质的矛盾可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就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中医学特有的理论阴阳五行学说,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一般地说,凡是活动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机能亢进的,统属于阳的范畴;凡沉静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机能衰减的,统属于阴的范畴。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宇宙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概括为阴阳两类,任何一种事物内部又可以分阴和阳两个方面,而每一事物中的阴或阳的任何一方,还可再分阴阳。,阴阳学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就人体部位来说:上为阳、下为阴;背部为阳,腹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接脏腑功能特点分:五脏(心、肝、肺、脾、肾)为阳,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为阴。如具体到一脏腑,又有阴阳之分,如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阴阳学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总的来说,是人体阴阳失去相对平衡而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中医治疗原则:调整阴阳,补偏救弊,使阴阳恢复相对平衡,如:“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损其有余,补其不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防病摄生。,中医诊察疾病的方法望闻问切,望诊:即医生运用视觉,对病人全身和局部的一切可见征象以及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病情,测知病因。例:望舌(舌根反映肾、舌中反映脾胃、舌边反映肝胆、舌尖反映心肺)闻诊:即凭听觉和嗅觉辨别病人的声音和气味的变化。问诊:仔细询问病人或陪诊者,了解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目前症状及其与疾病的有关情况。包括问寒热、汗、痛、关饱食口味,问二便、睡眠、问经带等。切诊:切按病人的脉搏和触按病人的皮肤,脘腹四肢及其它部倍,称切诊。,京剧,世界上最古老的三种戏剧文化(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京剧)中唯一存留并盛行至今的就是我国的京剧中国戏曲经历了漫长的孕育阶段,至宋金趋于成熟,后至元(杂剧),明清(传奇)和清中叶以后的地方戏(包括京剧)为历史上三个辉煌阶段。,京剧的形成与发展,戏剧舞台是个空场,空场以其虚,故可以容纳种种假,如天界、人间、地府。一个圆场而举步千里,两行旗卒即是千军万马,等等。京剧源于江西的弋阳腔发展到安徽,与安徽的地方戏声腔结合形成了徽调,又称二黄调。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在扬州迎驾演出中以“色艺最优”而崭露头角,在1790年庆祝乾隆80寿诞演出中名噪京城。当时进京演出的徽调有“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号称四大徽班进北京。,京剧的形成与发展,道光年间,徽班大有独占北京戏台之势,此时,“楚调新声”的湖北汉剧(调)进京,因汉、徽二调同属弋阳调,所以徽调(二黄)跟汉调(西皮)很快地结合成皮黄调。皮黄调的形成,是徽剧向京剧转变的关键,故京剧又称“皮黄”。道光二十年以后到咸丰末年(1840-1862年)是徽调转变为京剧的初期。之后到光绪二十六年(1908年)是京剧完全脱离徽调而独立戏坛的成熟期。1914-1926年是京剧名种流派争艳的繁荣期。,京剧的行当,传统戏曲里,演员扮演人物类型的不同,有“行当”的区别。“行当 ”是戏曲演员专业的类别。不同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性格划分人物类型。一般的行当有生、旦、净、末、丑。后因末行(扮演中年男子)归入了生行,现今只有生、旦、净、丑四大行。,生行,生行是京剧中扮演男性人物的演员。是剧中的主要人物,故列为行当之首。生行又分老生、小生、武生。老生从唱、做轻重上分又有唱工老生、做工老生之分;从文武分,有文老生、武老生;从扮演人物性格、身份、地位来分,有安工老生扮演帝王、宰相、员外等文官墨客类长着胡子的人物;衰派老生因生活、环境等外界影响而变得精神颓唐、情绪低沉的一类人物;靠把老生“靠”是古代将士的铠甲,“把”是指武器道具,靠把老生就是武打老生。,生行,小生:指扮演英俊青年的行当。细分有:雉尾生年少志高,文武兼备,身居显位的王、侯、将领等;扇子生扮头戴纱帽的文官,气质儒雅,官气端严;穷生扮穷酸潦倒的文人;武小生会武打的小生,“打”是为突出剧中人物性格与个性。武生: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又分长靠与短打两种。长靠武生,扎靠,脚下穿厚底靴子。短打武生,穿箭衣戴扎巾,足下登薄底靴子。,生角,旦行,旦行是扮演女性人物的角色。有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等。青衣指扮家境贪寒或身受不幸遭遇的贞妇烈女或贤妻良母,都是善良的正面人物。青衣以唱为主,唱要清脆、阳刚。花旦,指扮演天真活泼、直率爽朗或放荡泼辣性格的青年妇女。所穿服装都是花衫,重做工与念白,又可分为闺门旦、泼辣旦、玩笑旦、小旦等。,旦行,武旦与刀马旦。武旦以武工见长,在打斗中,一人敌数人,表演抛掷接踢武器等惊险、激烈的战斗情景。她跟武生一样,开打要猛、狠、准。刀马旦以靠把舞蹈见长。她的武功要比武旦还要好,甚至可以用背上的旗来接掷武器。老旦,是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包括老尼姑)。老旦的唱用本嗓。,旦角,净行,净行俗称花脸,在演出中演员脸上要勾画脸谱图案。主要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不同于一般,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脸谱表示对人物的褒贬,红色表示忠勇,黑色表示粗直,白色表示奸诈等。唱用宽音或假音,表演动作幅度大。净又分文净、武净,细分有铜锤花脸、黑头、老脸、奸白脸、架子花脸、武花脸等。,净角,丑行,丑行扮演的人物种类繁多,有的语言幽默、行动滑稽、心地善良,有的奸诈刁恶、悭吝卑鄙。脸部化妆只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丑又分文丑、武丑和彩旦等。彩旦又称丑旦,是扮演滑稽诙谐或奸刁的女性人物。,京剧的“四功”,唱:京剧是歌舞具,歌唱占主要地位。唱分唱词、腔调、节拍三部分。念:只说不唱的部份。俗有“千斤念白四两唱”之说,说明念白在表演上的重要地位。念白按形式分,分对白、旁白、自报家门三种。做:就是表演,动作富有节奏感,舞蹈化。京剧的每一动作,都有自己的程式。如上楼身体往前扑,手提衣服之前边,女子则提裙子之前幅;迈步时,均须高抬腿,膝盖以上要抬平,步要迈得小,每步不过四五寸。下楼步身体往前弯,手提衣服之后幅,女子则提裙子之旁边。打:“把子”(武器道具),是京剧特有的艺术特别。分单打和群打,主要为塑造人物性格,为表达戏剧主题服务。,京剧的“五法”,口:京剧非常注重口形的美感,表现人物性格与特征的表演艺术手段。如性格粗犷的花脸是“四方嘴”、旦角是“樱桃口”、武生是“元宝嘴”、妖魔鬼怪是“血盆大嘴”。在唱念时做到字正腔圆,近听不刺耳,远听不含混。手:手姿不仅能鲜明地显示出人物的性格,而且还能表达出语言所无法表达的内容。如武生表演英勇果断的人物,大姆指张开,作四指并拢;花脸表演豪爽、鲁莽性格的人物,五指张开,称“虎爪式”等等,京剧的“五法”,眼:“上台全凭眼,一切心中生”。演员运用眼睛来表演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痴、傻、呆等情感和情绪的变化。身:身法是五法中的枢纽,起到承上启下、上联下接的中枢作用。功能分为:起、落、进、退、反、侧、收、纵。步:指演员在台上举足,迈步的规律程式。老戏迷有“先看一步走,再听一张口”的评判演员演艺高低的标准。台步按人物性格、年龄、身份以及规定情景的差别,台步也各不相同。,京剧的四大名旦,梅兰芳(1894-1961年),江苏泰州人,梅派艺术创始人。他青衣、花旦、刀马旦各行精通,突破了早年旦角分工严格的陈规,丰富了旦角的表演艺术,使旦角占有突出的地位。代表作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等,京剧的四大名旦,程砚秋(1904-1958年),北京人,满族。以擅演悲剧而享盛名。人们对他柔中带刚的唱腔尤为喜欢。在舞蹈表演方面有很深功底,做工细腻,身段优美,特别是水袖功夫,受到内外行的一致赞美。,京剧的四大名旦,尚小云(1900-1976年),河北南官人。以演刀马旦见长。唱腔高亢挺拔,有阳刚之美,念白疾徐恰当,顿挫分明,有力地表达了剧中人物的气质与感情。代表作有汉明妃、双阳公主。,京剧的四大名旦,荀慧生(1899-1968年),河北东光县人。他学识渊博,戏路宽。自创了“荀派”表演艺术,为京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代表作有红楼二尤、勘玉钏等。,京剧脸谱,脸谱是特殊的化妆艺术,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意图,体现了封建社会中,人们对剧中人物的爱憎分明的感情和态度。脸谱有粉白脸(奸脸)、整脸、三块瓦、花三块、十字门儿、六分脸、碎脸、歪脸、太监脸等多种。,中国画,按作者分:文人画、宫廷画、民间画按题材分: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按创作方法分:工笔画、写意画、半工写(界于工笔和写意之间)按画底材料分:卷轴画、壁画、工艺绘画,中国画的源头与历史,河南仰韶村出土的彩色陶器上的纹样和装饰,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绘画艺术,被称为“仰韶文化”,距今有6000多年的历史。先秦两汉时期是中国画民族风格的初步形成期。春秋战国时用彩色画在帛上。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画,设色富丽,在技法上更显成熟。两个时代的帛画,一迹简意淡,一镂金错彩,确立了后世卷轴画的两种艺术基本体貌。,中国画的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一次出现了以文学作品和佛教、圣贤为对象的作品。画家已不再屈居工匠之列,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独立地位。隋唐五代是中国古代绘画获得全面发展的时期,人物、山水、花鸟画都获得了新的成就。出现了吴道子、王维、顾闳中等著名画家。宋辽金时期,是中国绘画的全面发展时期。出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画了清明上河图;米芾、米友仁父子的“米点山水”,开创了文人的新局面。,中国画的历史,元代水墨画有很大发展。出了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