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西瓦水电站尾水闸门井混凝土滑模施工_第1页
拉西瓦水电站尾水闸门井混凝土滑模施工_第2页
拉西瓦水电站尾水闸门井混凝土滑模施工_第3页
拉西瓦水电站尾水闸门井混凝土滑模施工_第4页
拉西瓦水电站尾水闸门井混凝土滑模施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混凝 土工程 拉西瓦水 电站尾水闸门井混凝土滑模施工 黪蔡振峰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局有限公司 毫 I 橇 戛 1 一 拉西 瓦珠电逛乱捧凝电 系统 水 闸n蠊作莹 闸 齐深 毽 螽 m誊 为 地弋 桶筑柏 篙程 为 2 4 8 毫 2 i 9 8 6 被角 l 后的 粕 奇为 u Q mx m 央 8 2 露 m翔与廷酶段枢交的 撩掷 j 务棼淹糗蒲舟高程范甚淘2 2 2 m蠢篙葭为 m 裘诗潢升荔葭为鹳 m 一 I 美 毫 n 扭西瓦烬电站 j 舟毒 潦棱施工 乏 j 囊 毫 蔓 i 0 1 工程概 况 拉西瓦水电站引水发 电系统尾水闸门操作室由启闭 机室 包括岩锚梁 闸门槽和闸门井三部分组成 闸门 井衬砌后为 I I 3 0 m 3 3 5 m 长 宽 的矩形结构 深 5 0 5 m 高程为 2 2 4 8 5 2 1 9 8 m 共 6 个闸门井 每个闸 门井的间隔距离为 2 0 1 O re 每个闸门井 由门槽 门楣 标准断面和牛腿四个部分组成 其中与延伸段相交的门 槽部 分 高 1 5 5 6 m 门楣 部 分 高 I 5 m 标 准 断 面 高 3 1 9 4 m 牛腿部分和闸门槽相交部位高 1 5 m 闸门井分 为 I 期 和 期 混凝 土进 行衬砌 本方案为尾水闸门操作室中 6个闸门井 I期混凝土 滑模施工 方案 滑 模 滑升 高程 范 围为 2 1 9 8 2 2 4 7 m 每 个 闸 门井 滑升 高度 为 4 9 m 6个 闸 门井 总滑 升高度 为 2 9 4 m 2 施工规划 2 1 施工布置 滑模施工所需风 水 电利用开挖时期 的系统 混 凝土由业主右岸拌和站提供 施工所需钢筋等材料运输 和人员上下通过尾水闸门室 3 t 龙门式起重机垂直运输到 尾水 闸门井 内 在井下 井上各设对讲机 2部 以保证通信畅通 2 2 施工方法 6个闸门井采用两套滑模进行施工 1 3号和 4 6 号闸门井各一套滑模 在滑模施工前必须将尾水闸门井 底板浇筑好作为滑模安装平台 滑模安装完毕后 进行 延伸段边墙和顶拱弧形堵头模板施工 在堵头模板施工 完毕后开始进行滑模试滑 当滑模滑行至门楣处 采用 木盒进行过渡 将门楣留为二期混凝土进行浇筑 混凝土人仓采用泵送 混凝土泵车布置在尾水闸门 操作室高程 2 2 6 4 5 m平台上 通过泵管 溜筒 集料斗 溜槽 最后进入仓号内 滑模爬杆选用 4 8 mm 3 5 mm钢管 每根钢管可代 替一根钢筋 为保证爬杆安装准确 在收面时 于爬杆 对应位置埋设 2 0 0 ram 2 0 0 mm l O mm铁板 以满足爬 杆焊接 滑模模体安装采用 8 t 起重机 当滑至高程 2 2 4 7 O O m 后再滑空至高程 2 2 4 8 m拆除 采用 3 t 龙门式起重机配合 人工拆卸 3 滑模设计 3 1 滑模装置组成 尾水闸门井采用液压爬式滑升模板 整个滑模设计 为钢结构 模板 围圈 操作盘 提升架等构件之 间设 计为螺栓连接 整个滑模装置主要由模板 围圈 小桁 架 操作盘 提升架 副平台 爬杆 液压系统等几部 分构成 闸门井滑模总体布置见图 1 3 1 1 模板系统 1 模板 模板是混凝土井壁成形的模具 其质量 主要包括 刚度 表面平滑度 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所浇筑混凝土的 成型及外观质量 采用 P 3 0 1 5普通组合钢模板 模板高 为 1 2 0 c m 相邻两块模板间采用 U形卡连接 模板背面 采用 F 8槽钢和 1 O槽钢做围囹 两槽钢之间连接采用 勾头螺栓连接 2 9 水利水电施工 2 0 1 0 第 1 期 总第 1 1 8期 说明 1 图中标注以 m为单位 2 吊平台沿围圈底部一圈布置 内侧挂安全网 3 在副平台上部设置分料平台 分料平台靠尾水闸门 井一侧中间部位布置 分料平台上部溜筒紧贴岩壁 挂设 并利用系统锚杆固定牢 固 图 1 闸 门井滑模 总体布置 图 图 2 围圈 采用 7 5 7和 5 O 5两种角钢制成 8 O c m 6 0 c m 高 宽 的钢桁架围圈沿模板外侧布置一圈 围圈距模 板上日 下口距离均为 2 O c m 围圈共分为六段 段和段 之间采用 1 0 ram厚钢板和 2 Z mm螺栓连接 每段围圈与 模板围囹 1 0 槽钢 焊接成一整体 3 小桁架 小桁架主要是连接围圈和主梁 的矩形钢结构 采用 7 5 7 和 5 O 5两种角钢焊接而成 尺寸为 4 0 c m 6 0 c mX6 O c m 高 宽 长 共 l o个 小桁架和主梁采 用焊接连接 桁架和 围圈之 间采用 1 0 ra m 厚钢垫板和 3 0 2 2 mm螺栓连接 4 提升架 提升架为 开 字形结构 由主梁 立柱和操作平 台的支托等部件组成 是承受作用于整个模板上的竖向 荷载和平台荷载并传给千斤顶与爬杆的主要构件 主梁采用两根 2 8槽钢同钢板焊接成柱状梁 单根 主梁长 4 0 0 c m 共计 5根主梁 立柱采用 1 O槽钢同主 梁焊接 单根立柱高 2 3 8 c m 3 1 2 操作平台系统 1 主操作平台 主操作平台采用轻型桁架粱结构 由主梁 轻形桁 架 铺板组成 主梁采用两根一4 m 的E 2 8 L槽钢和钢板 焊接而成 梁底部通过小桁架和围圈相连接构成主操作 平台架体 并四周设防护栏 在每根主梁两端打 1 0 0 mm 透孔穿过爬杆 再通过穿心千斤顶将围圈 主梁和模板 及操作平台连为一体 通过千斤顶爬升带动滑模上升 主操作平台上的铺板为厚 5 0 mm木板 2 副平台 副平台主要为堆放材料和支撑混凝土集料斗和其他 必要的设备等 为主操作平台提供辅助作用 副平台采 用 1 O 槽钢和提升架焊接 平台上铺厚 5 0 mm木板作为 工作平台 3 吊平台 吊平台主要为检修混凝土质量和表面修整 以及模 板的检修和拆除 吊平台由吊杆 横梁 铺板和防护栏 等组成 吊杆采用 l S mm圆钢 横梁为 5 O 5角钢 铺板为 5 c m厚的马道板 平 台宽 0 6 m 两边设 护栏 挂安全网 以 1 8 r n m圆钢悬吊于桁架梁上 3 1 3 液压提升 系统 液压提升系统主要由液压千斤顶 液压控制台 油 路和爬杆等部分组成 1 液压千斤顶 经计算采用 1 o个 Y C Q一7型穿心式液压千斤顶 其 工作行程为 3 0 mm 最大油压 1 0 MP a 油容量 0 1 4 3 L 排油压力 0 3 MP a 爬升速度为 0 0 9 m mi n 外形尺寸 长 宽 高 为 1 6 0 ram 1 6 0 r n m 2 4 5 mm 自重 约 1 3 k g 2 液压控制台 该滑模液压控制台采用一台 Y J H WF 1 0 O C型液压 油泵 控制 1 O台 YC Q一7型液压千斤顶 控制台工作油 压为 8 1 O MP a 流量 5 2 L rai n 电动机功率 7 5 k w 重 2 8 0 3 油路系统 主油管和分油管均采用高压橡胶管 主油管内径为 1 4 1 9 mm 分油管内径为 1 0 4 1 4 mm 连接千斤顶的油 管内径为 6 1 0 mm 4 滑模 施工 4 1 滑模施工程序 4 1 1 施工准备 1 在尾水闸门室全部开挖 支护完成后 开始组织 进行滑模施工 在滑模施工前先浇筑闸门井底板混凝土 在底板浇筑收面时预埋 2 0 0 ram 2 0 0 mm 1 0 ra m 钢板 以便后 期焊接 爬杆 爬杆 中心线 距混 凝土衬 砌边 线 1 2 5 e ra 并按设计图纸要求在厂下 O 1 3 2 4 8和厂下 O 1 3 7 8 3处埋设环向止水 2 在底板浇筑后 利用龙门吊自上而下用清水冲刷 粘在井壁上的粉尘 使滑模浇筑的混凝土外壁与锚喷层 紧密结合 确保井壁混凝土质量 并对井壁喷锚面进行 全面检查 将松动的危石全部处理掉 确保施工安全 4 1 2 滑模安装 滑模在加工厂制作完毕后 必须首先进行预组装 组装合格后方可编号拆开运至闸门井底部进行安装 安 装顺序如下 1 对 千斤 顶进 行编组试验 1 耐压 加压 1 2 MP a 5 分钟不渗漏 2 空载爬升 调整行程为 3 c m 3 负荷爬升 记录加荷 5 t 爬杆压痕和行程大小 将 行程相近的编为一组 滑模施工用千斤顶 1 0台 另外备用 2台千斤顶 备 用簧 1 5 上卡头 2 0 排油弹簧 1 O 1 5 密封圈及 卡环 下卡头等 2 滑模安装在闸门井底板延伸段内进行 在安装前 先对场地清理干净 3 搭设 3 0 c m高的临时组装平台后 测量放出滑模 盘中心点 标出模板下 口 围圈位置边线 8 t 起重机就 位配合进行安装 4 利用临时平台进行围圈组装 直接将在加工厂组 装成的 6 段围圈在现场用螺栓连接 组装尺寸必须符合 设计规范要求 5 P 3 0 1 5 模板直接在加工厂拼装成 1 2 mX 1 5 m的 大块模板并背好 围囹 然后在现场进行拼装 为调好锥 度 在模板上口加钢板 以保证模板上 口尺寸大于设计 尺寸 2 c m 校正模板和围圈 6 模板和围囹安装完毕后 先绑扎首段竖向筋和水 平筋 水平筋要和模板高度齐平 7 将加工厂内组装好的提升架构件 小桁架和主梁 连接单件 运到现场 吊装在围圈顶面上 螺栓连接 在检查提升架尺寸安装合格后 按顺序进行操作平台上 的杆件 立柱 铺板和控制台等设备安装 在操作平台 安装合格后 进行辅助平台安装并挂安全网 8 加长预埋好的爬杆 并装上千斤顶 通孔对准爬 杆位置后找平调平 进行固定 9 通油排气 接通电源 开通油泵 检查千斤顶管 混 凝土工程 路 阀门有无漏油 并测量给油 回油时间 1 O 对爬杆加焊斜支撑 防止试滑时滑模装置倾斜 或扭斜 1 1 形成动力照明系统 水管路及通信系统 1 2 组装完毕后 检查调整合格进行试滑 检查滑 模装置是否完全适用 提升系统是否正常 以及千斤顶 爬升情况 提升架是否倾斜 盘面各部分的变形情 况 发现问题 及时处 理 调试 合格 满足 滑模 装置 的允 许偏 差 见表 1 即滑模安装完成 表 1 安装滑模 装置的允许偏差 名 称 允许偏差 mm 模板下口尺寸 0 一1 模板上口尺寸 0 2 模板装置中线与结构物轴线 3 模板边线与结构物轴线 隐蔽 1 O 结构断面尺寸 3 围圈位置 垂直方向 5 水平方向3 提升架垂直度 2 圆模直径 方模边长 5 操作平台水平度 1 0 4 1 3 堵头模板施工 由于场地空间有限 因此在滑模安装完毕后 可根 据滑模的安装方向 先安排一侧延伸段相关部位的堵头 模板施工 模板采用 P 3 O 1 5 模板立模 边角等部位采用 临时板进行拼装 闸门井底板上下游各搭设 2 m宽的钢管 脚手架用来支撑和承重 脚手架底 部预留 4 m 4 m 的 通道 4 1 4 混凝 土配合比 在滑模施工准备期 间 试验室对商品混凝土的配合 比 可泵性进行检测 根据滑升需要及时反馈业主拌和 楼 调整配合比 4 1 5 启滑 准备 启滑前 竖向钢筋要超前绑扎一定距离 水平钢筋 绑扎至千斤顶下部 闸门井和延伸段交界部位的两侧堵 头模板要封堵严密 初期浇筑分层厚度为 3 0 c m 三层过 后改为 4 0 c m一层 混凝土强度达到脱模强度 0 2 MP a时 开始滑升 在滑升到 2 m时开始安装吊平台 4 1 6 钢筋绑扎 接长爬杆 在滑模施工中 钢筋连接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新工 艺 钢筋由综合加工厂统一加工 成品钢筋采用 5 t 平板 汽车运至尾水闸门操作室上层施工支洞内 然后采用 3 t 龙门吊垂直运输至闸门井内的辅助作业平台上 钢筋安 装与模板滑升平行作业 始终超前混凝土 3 0 c m左右 爬 杆代替受力钢筋 加固时要满足爬杆在同一水平内的接 头数量不超过爬杆根数的四分之一 4 1 7 正常滑升 滑模正 常滑 升施工 要严 格按 DL T 5 4 0 0 2 0 0 7 31 水利水 电施工 2 0 1 0 第 1 期 总第 1 1 8期 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 执行 滑升前人员 岗位必须明确 滑升过程中各工种 工序要密切配合 特殊工序如预埋安装 要专人负责 每层至少滑升 1 次 每次滑升 2 0 c m 停滑时问不能超过 0 5 h 4 1 8 混凝土运输 浇筑 闸门井滑模施工的混凝土采用 C 2 0 W6 F 0 0二级配泵 送混凝土 由右岸低线业主拌和楼统一拌和供料 1 混凝土水平运输 采用 3 辆 6 m 混凝土罐车运至尾水闸门室上层施工 支洞 将料卸入尾水闸门操作室高程 2 2 6 4 5 m施工平台 高压混凝土泵 HB T 6 O A 内 将混凝土泵送到闸门井 口上的集料斗内 2 混凝土垂直运输 在 2 2 6 4 5 m高程 垂直水流方向架设桁架固定集料 斗 在集料斗下接溜槽 由溜槽直接将混凝土输送到副 平台以上的分料斗内 然后再 由分料斗通过溜槽分别向 四周均匀对称入仓 为了保证混凝土顺利入仓 要求混 凝土和易性好 坍落度控制在 1 5 1 7 c m左右 下料一定 要对称 防止滑升时受力不均 3 混凝土浇筑 振捣 分层分 片对 称浇 筑混 凝土 每 层混 凝 土厚 宜为 3 0 c m 与模板上口一平时进行滑升 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 经常变换振捣方向 并避免直接振动爬杆及模板 模板滑升时禁止振捣 4 模板滑升速度控制 混凝土初次浇筑和模板的初次滑升 严格按以下六 个步骤进行 第一次浇筑 2 c m厚一级配混凝土或同标号 砂浆 接着按分层厚度不大于 3 0 c m浇筑第二层 厚度达 到 7 0 c m时开始滑升 3 6 c m 检查脱模混凝土凝固是否 合适 第四层浇筑后滑升 6 c m 继续浇筑第五层又滑升 1 2 1 5 c m 第六层浇筑后滑升 2 0 c m 若无异常现象 便 可进行正常浇筑和滑升 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对称浇筑 分层 厚度 不大于 3 0 c m 滑模的初次滑升要缓慢进行 并在此过程中对液压 装置 模板结构以及有关设施在负载情况下做全面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待一切正常后方可进行正常滑升 转入正常滑升后 必须保持连续作业 由专人观察 脱模混凝土表面质量 以确定合适的滑升时间和滑升速 度 正常 日滑升 2 3 m左右 5 混凝土缺陷处理和养护 脱模的混凝土面应无流淌和拉裂现象 手按有硬化 的感觉 能用铁抹子抹光 若脱模混凝土表面平整 可 不做抹光处理 如脱模混凝土面有缺陷 应立即进行修 补 采用铁抹子在混凝土表面用原浆压平 为使已浇筑的混凝土具有适宜的硬化条件 防止发 生裂缝 在 内外吊架上设洒水花管 3 8 mm硬塑料管 对脱模后的闸井进行每天 2 4小时喷水养护 养护时间不 低 于 1 4天 6 施工通信设备 3 2 昆 凝土浇筑时由于混凝土料是从 2 2 6 4 5 m高程平台 上往下输送 最大高差 5 2 m 通信较差 为了不影响正 常的浇筑速度 采用对讲机作为上下施工人员通信设备 4 1 9 停滑措施及施工缝处理 滑模施工要求连续作业 因意外停滑时应采取 停 滑措施 混凝土停止浇筑后 每隔 0 5 h 滑升 1 2个 行程 直至模板与混凝土不再黏合 一般在 4 h左右 对于因停滑造成的混凝土面按施工缝认真处理 4 1 1 0 滑模体形控制 1 滑模中心线控制 滑模在滑升过程中 受各种不 均匀作用力影响 模体会发生偏移 为了方便及时地检 查模体偏移 在闸门门槽两端中心线位置上悬挂两根重 锤线 同时在模体的上 下游侧放四根重锤线 每滑升 3 0 c m时检查重锤线相对于初始混凝土的位移 发现偏差 及时纠偏 保证混凝土体形变形在 l c m之内 2 滑模水平控制 一是利用千斤顶的同步器进行水 平控制 二是利用水准管测量 即模体上 下游侧绑上 一 个连通的水准管 并通过观察事先标识的点线进行水 平检查 3 测量队每天对滑模垂直度和变形进行两次观测 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4 1 1 1 预埋件及预留处理 预埋件有止水 固结灌浆管 轨道二期混凝土插筋 和门楣部位的木盒 施工中对于止水采用常规方法进行 埋设 并采用止水卡固定止水 门楣部位 将 自制的木 盒预埋到设计位置 二期混凝土的插筋采用 I级圆钢弯 曲 9 0 角处理 4 1 1 2 滑模拆除 滑模浇至 2 2 4 7 m高程后 每隔 1 h模体空滑 1 2个 行程 直到模板滑空 待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 在已 浇筑混凝土面垂直水流方 向按 间距 2 m布置 l 4号槽钢 并铺设 5 c m厚的马道板 然后利用龙门式起重机在井内 拆除 滑模拆除应注意以下事项 1 必须在现场管理人员统一指挥下进行 并预先编 制安全措施 2 操作人员必须配戴安全绳 安全带及安全帽 3 拆卸的滑模部件要严格检查 捆绑牢固后从井内 吊出 4 2 常见问题处理措施 滑模施工中常出现的问题有 滑模操作盘倾斜 爬 杆弯曲 模板变形 粘模等 前三个问题产生的根本原 因在于千斤顶工作不 同步 荷载不均匀 浇筑不对称 纠偏过急等 滑模施工工序衔接相当紧密 要求施工过 程中出现问题必须马上处理 否则将有可能导致滑模无 法滑升 4 2 1 纠偏 滑模操作盘倾斜是施工 中常见的问题 施工中主要 采取 以下方法避免 1 一定要将行程相近的千斤顶分在一组 2 施工中多备用几台千斤顶 遇到正在使用的千斤 顶出现漏油等问题时 必须马上更换 然后利用千斤顶 进行自身纠偏处理 即关闭未出问题的千斤顶 主油管 给新换千斤顶的主油管加压 试滑几个行程 反复数次 逐步调整到设计高程 4 2 2 爬杆弯曲处理 爬杆弯曲时 采用加焊钢筋或斜支撑 弯曲严重时 做切断处理 重新接入爬杆与下部爬杆焊接 将焊缝打 磨平顺 光滑 并加焊斜支撑 4 2 3 模板变形处理 对于部分变形较小的模板采用撑杆加压复原 变形 严重时将模板拆除修复或更换 4 2 4 粘模处理 此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过短 粘模问题 出现时 在不降低混凝 土设计强度 的前提下 优化混凝土的配合 比 如加缓凝剂 适当提高混凝土的 坍落度等 5 特殊部位处理 1 闸 门井 与 延 伸 段 边 墙 交 界 部 位 该 段 高 1 1 9 7 m 对延伸段两侧边墙按设计体形衬砌要求采用 P 3 0 1 5模板进行封堵 并对该永久缝处设环向止水 采用 搭设脚手架进行支撑 对于延伸段顶拱部位 需对顶拱 底面和上下游侧墙都进行封堵 以确保滑模正常滑升 2 闸 门井 与延 伸段 顶 拱 交界 部 位 该 部位 高 4 5 9 m 对于该顶拱上 下游侧墙和底部堵头结合延伸 段两侧边墙堵头 搭设满堂红脚手架 脚手架宽 2 0 m 上下游 侧堵 头模 板 距 闸 门井 留有 l m 的宽 度 采 用 P 1 0 1 5和 P 3 0 1 5的小钢模组合拼装 局部边角采用 临时 板拼装 3 门楣部位 采用一期混凝土预埋木盒对门楣予以 保留 最后作为二期混凝土浇筑部分 6 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过程中进行跟班质量检查和隐蔽工程验收 严 格每道工序进行过程控制 对钢筋 的绑扎和连接 混凝 土的平仓振捣 滑模的提升面的修整及养护 按照施工 规范要求进行检查验收 确保施工质量 1 施工前 对混凝土的配合 比 外加剂进行试验 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 凝固时间 为滑模做好技术准备 2 从滑模组装到混凝土浇筑施工 严格按照结构物 周边线进行控制 确保其垂直度 偏差满足施工质量技 术要求 3 严格按 照分 层分片对称浇筑混凝土 每次滑 升间 隔时间不得超过 2 h 滑升高度最大不超过 3 0 0 m r n 4 每次浇筑后必须露出最上面一层横筋 钢筋绑扎 间距符合要求 每层钢筋基本上呈一水平面 上下层之 混凝土工程 间接头要错开 竖筋间距按设计布置均匀 相邻钢筋的 接头要错开 在同一水平面的钢筋接头数应小于总数的 1 5 5 盘上要经常备用一部分钢筋 竖向筋不超过 5 O 根 横筋不少于 3层 6 在滑升的过程中 每次滑升要进行一次测量工 作 发现问题即时处理 7 交接班应在工作面进行 了解上班滑升情况和发 现问题 制定本班的滑升方式 并滑升 2 3个行程进行 测定 8 加强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工作 控制平台在每次滑 升前油泵空转 l 2 mi n 给油终 了时间 2 3 s 回油时间 不少于 1 0 s 在滑升过程中应了解设备运行状态 应无漏 油和其他异常现象 工作不正常的千斤顶要即时更换 拆开检修备用 9 因故停止浇筑混凝土超过 2 h 应采取 紧急停 滑措施 并对停工造成的施工缝认真处理 1 0 滑升过程中对预埋件和二期混凝土插筋的安装 应位置准确 固定牢 固 脱模后应及时清理使其外露 位置偏差不应大 于 2 0 m m 7 安全保证措 施 1 进入施工场地必须戴安全帽 危险高空作业必须 戴安全带 2 现场必须设配专职安全员 工人进场必须由专职 安全员进行本工地 的安全交底 对本工地 的安全隐患 不安全因素及安全注意事项对员工进行交底 3 操作盘和辅助盘要设护栏 和挂设 安全 网 盘面经 常保持清洁 以防坠物伤人 4 各种悬吊装置要牢固可靠 必须进行 日常检查 确保安全无事故 5 做好电气设备管理工作 防止漏电事故发生 6 经常检查液压管路 发现破损即时更换 防止高 压油管伤人 7 备用发电机 以免事故停电造成死模 8 结束 语 1 拉西瓦水电站尾水闸门井衬砌采用 自行设计 制 作的滑模系统 第一次在 上井下洞 的深井结构中应 用 不仅保证了一次成型的混凝土外观效果 而且加快 了施工进度 节约 了大量成本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具 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2 实际施工中 结合现场施工条件 本滑模在混凝 土入仓方式上 进行 了优化 由原 来 的 自上而 下采 用泵 送一MY B O X 溜槽 方式改为 自下而上泵送一受料 斗一溜槽 方式 方便了施工 降低了施工难度 下接 3 8页 3 3 豢 水 利 水 电 施 工 2 0 1 0 第1 期 总 第1 1 8 期 施工技术要求 X W T J 3 3 A一2 o O 7 规定 钢衬底部 接触灌浆在该部位混凝土二期冷却结束后进行 4 1 灌前准备 用橡皮锤锤击检查钢衬底部脱空部位和大小 并在 钢衬内壁做好标记 用于指导后期灌浆 在钢衬底板脱 空区域顺流 向安装 3 个抬动变形装置 千分表 用于 灌区串通检查和灌浆时监测钢衬抬动变形 以及对灌浆 压力等参数调整作指导 用压缩空气检查脱空部位串通 情况 并吹净空隙 内的杂物和积水 风压不大于灌浆 压力 小湾大坝工程技术要求规定 压缩空气的压力控制 在 0 1 MP a 抬动变形不得大于 0 1 5 ram 4 2 灌浆 灌浆材料 水符合 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 J G J 6 3 中规定 水温不高于 4 O 水泥选用 4 2 5级中 热硅酸盐水泥 外加剂采用高效 减水剂 灌浆参 数 水灰 比选用1 1 o 5 1两个 比级 浆液 马氏漏斗黏 度小 于 3 0 s 灌 浆 压 力 大 面 积 串 浆 区 控 制 在 o 1 MP a 独立 脱 空 区控 制在 0 1 5 MP a 灌 浆顺 序 从上游侧第一个 区开始 逐步 向下游侧灌 区推进 并 将下游侧灌区的回浆管打开作为排 气管 待排 出浓浆 接近或者等于注入浆液的水灰比 后 依次关闭孔 口 阀门 且在灌浆过程 中对脱 空区域进行敲击 以利排 气 灌浆时先用 1 1稀浆低压灌注 待回浆浆液浓度 达到或接近 1 1浆液时 再改用 0 5 1浓浆起压灌 注 直至结束 回浆管出浆浓度达到或接近 0 5 1 浆 液 且灌浆压力升到设计要求值 注入率不大于 0 4 L mi n时 持续 2 0 mi n 结束灌浆 如灌浆过程 中因出现 其他原因被迫中断时 立即用压力水冲洗 以保持灌浆 系统 畅通 4 3 灌后检查 钢衬底板接触灌浆结束 1 4 d后 对照灌前检查情况 再次采用橡皮锤对脱空区域锤击进行灌浆质量检查 对 单处脱空面积大于 0 5 mX0 5 m的钻孔进行补灌 5 应用效果 小湾右岸大坝标段永久泄洪中底孔施工时 先在 1 号放空底孔进行了试验 1 号放空底孔钢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