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下册--第六章吸收习题答案_第1页
化工原理下册--第六章吸收习题答案_第2页
化工原理下册--第六章吸收习题答案_第3页
化工原理下册--第六章吸收习题答案_第4页
化工原理下册--第六章吸收习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 1 已知在 101 3 kPa 绝对压力下 100 g 水中含氨 1 g 的溶液上方的平衡 氨气分压为 987 Pa 试求 1 溶解度系数 H kmol m 3 Pa 1 2 亨利系数 E Pa 3 相平衡常数 m 4 总压提高到 200 kPa 表压 时的 H E m 值 假设 在上述范围内气液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 氨水密度均为 1000 3 mkg 解 1 根据已知条件 PapNH987 3 3 5824 0 1000 101 17 1 3 mkmolcNH 定义 333 NHNHNH Hcp PamkmolpcH NHNHNH 34 109 5 333 2 根据已知条件可知 0105 0 18 10017 1 17 1 3 NH x 根据定义式 333 NHNHNH xEp 可得 PaENH 4 1042 9 3 3 根据已知条件可知 00974 0 101325 987 33 ppy NHNH 于是得到 928 0 333 NHNHNH xym 4 由于和仅是温度的函数 故和不变 而HE 3 NH H 3 NH E 与和相关 故 p E px Ex px p xym Tp309 0928 0 3 1 3 NH m 分析 1 注意一些近似处理并分析其误差 2 注意 和的影响因素 这是本题练习的主要内容之一 EHm 6 2 在 25 下 CO2分压为 50 kPa 的混合气分别与下述溶液接触 1 含 CO2为 0 01 mol L 的水溶液 2 含 CO2为 0 05 mol L 的水溶液 试求这两种情况下 CO2的传质方向与推动力 解 由亨利定律得到 22 50 COCO ExkPap 根据 化工原理 教材中表 8 1 查出 kPaECO 5 1066 1 25 2 所以可以得到 4 1001 3 2 CO x 又因为 34 5 25 10347 3 181066 1 1000 2 2 2 mkPakmol EM H OH OH CO 所以得 34 0167 05010347 3 222 mkmolpHc COCOCO 于是 1 为吸收过程 3 0067 0 mkmolc 2 为解吸过程 3 0333 0 mkmolc 分析分析 1 推动力的表示方法可以有很多种 比如 用压力差表示时 kPa H c p CO CO CO 9 29 10347 3 01 0 4 2 2 2 推动力 吸收 kPap 1 20 kPa H c p CO CO CO 4 149 10347 3 05 0 4 2 2 2 推动力 解吸 kPap 4 99 或者 用摩尔分数差表示时 由 判断出将发生吸收过程 推动力 4 108 1 18 1000 01 0 2 CO x 4 10201 1 x 由 判断出将发生解吸过程 推动力 4 109 2 CO x 4 1099 5 x 2 推动力均用正值表示 6 3 指出下列过程是吸收过程还是解吸过程 推动力是多少 并在 x y 图上表 示 1 含 SO2为 0 001 摩尔分数 的水溶液与含 SO2为 0 03 摩尔分数 的混合气 接触 总压为 101 3 kPa t 35 2 气液组成及总压同 1 t 15 3 气液组成及温度同 1 总压为 300 kPa 绝对压力 解 1 根据 化工原理 教材中表 8 1 知 T 35 时 SO2 的 故kPaE 4 10567 0 56 3 101 10567 0 4 P E m 根据相平衡关系 得 056 0 001 0 56 AA mxy 由于 所以将发生解吸过程 传质推动力为 AA yy 026 0 03 0 056 0 y 2 T 15 时 SO2的 故kPaE 4 10294 0 29 3 101 10294 0 4 P E m 根据相平衡关系 得 029 0 001 0 29 AA mxy 由于 所以将发生吸收过程 传质推动力为 AA yy 001 0 029 0 03 0 y 3 同理可知 当 T 35 p 300 kPa 时 故kPaE 4 10567 0 9 18 P E m 0189 0 001 0 9 18 AA mxy 由于 所以将发生吸收过程 推动力为 AA yy 0111 0 0189 0 03 0 y 示意图见题 6 3 图 题 6 3 图 分析分析 体会通过改变温度和总压来实现气液之间传质方向的改变 即吸收和解吸 6 4 氨 空气混合气中含氨 0 12 摩尔分数 在常压和 25 下用水吸收 过程 中不断移走热量以使吸收在等温下进行 进气量为 1000 m3 出口气体中含氨 0 01 摩尔分数 试求被吸收的氨量 kg 和出口气体的体积 m3 解解 惰性气体量 进口中 NH3 之量为 出口中 NH3 3 88088 0 1000mV 3 120m 之量为 于是总出气量 880 9 被吸收的 NH3量为 3 9 88 0 12 0 99 0 01 0 120m 3 889m 为 77 3kg mol4544 2988 314 101325889 0 01 298314 8 1013251000 12 0 分析分析 1 进行物料衡算时应以摩尔数或者质量为基准 一般不以体积为基准 此 处由于温度和压力均不变 故摩尔数的变化正比于体积的变化 所以以体积作为衡 算的基准 2 本题是并流还是逆流 有区别吗 3 如何才能不断移走热量 该用填料塔还是板式塔 4 不移走热量对吸收有什么影响 6 5 一浅盘内存有 2mm 厚的水层 在 20 的恒定温度下靠分子扩散逐渐蒸发到 大气中 假定扩散始终是通过一层厚度为 5mm 的静止空气膜层 此空气膜层以 外的水蒸气分压为零 扩散系数为 2 6 10 5m2 s 大气压强为 1 013 105Pa 求 蒸干水层所需时间 解 本题中水层 Z 的变化是时间的函数 且与扩散速率有关 1 2 21 21 ln B B BB AA A p p pp pp RTZ DP N 查教材附录水的物理性质得 20 时水的蒸汽压为 2 3346kPa 已知条件为 3 101 97 983346 2 3 101 3 101 0 3 101 22 1221 kPappP kPapkPapkPapkPap BA BBAA 代入上式得 smkmol p p pp pp RTZ DP N B B BB AA A 26 5 1 2 21 21 1003 5 97 98 3 101 ln 97 98 3 101 0 3 101 005 0 293314 8 3 1011060 2 ln 水的摩尔质量 设垂直管截面积为 A 在时间内汽化的水量kmolkgM 18 d 应等于水扩散出管口的量 即 则AdZ M AdNA sm MN d dZ A 10054 9 1000 181003 5 8 6 在 到 之间积分 得0 0 Z0 m Z 3 102 s 4 8 3 1021 2 10054 9 102 6 6 含组分 A 为 0 1 的混合气 用含 A 为 0 01 均为摩尔分数 的液体吸收其 中的 A 已知 A 在气 液两相中的平衡关系为 液气比为 0 8 求 yx 1 逆流操作时 吸收液出口最高组成是多少 此时的吸收率是多少 若 5 1 G L 各量又是多少 分别在 y x 图上表示 2 若改为并流操作 液体出口最高组成是多少 此时的吸收率又是多少 解解 1 逆流操作 题 6 6 图 a 时 已知 题 6 6 图 01 0 01 0 1 01 0 2 X11 0 1 01 1 0 1 Y 当 以及塔高无穷高时 在塔底达到两相平衡 题 8 9 图 b 18 0 mVL 根据物料衡算可知11 0 1 1max1 mYXX 03 0 01 0 11 0 8 011 0 2 112 XX V L YY 此时 吸收率为 7 72 11 0 03 0 11 0 E 当 以及塔高无穷高时 在塔顶达到吸收平衡 题 8 9 图 b 15 1 mVL 仍可以根据物料衡算 求出01 0 2 2min2 mXYY min2121 YYVXXL 077 0 1 X 9 90 11 0 01 0 11 0 E 2 并流操作且时 题 8 9 图 c 因为 所以有8 0 VL H 11 mXY 根据操作线关系 有 V L XX YY 12 12 式 联立 求得 0655 0 11 YX 于是 5 40 11 0 0655 0 11 0 E 分析分析 逆流吸收操作中 操作线斜率比平衡线斜率大时 气液可能在塔顶呈平 衡 此时吸收率最大 但吸收液浓度不是最高 操作线斜率小于平衡线斜率时 气液在塔底呈平衡 吸收液浓度是最高的 但吸收率不是最高 6 7 用水吸收气体中的 SO2 气体中 SO2 的平均组成为 0 02 摩尔分数 水 中 SO2 的平均浓度为 1g 1000g 塔中操作压力为 10 13kPa 表压 现已知气相 传质分系数 0 3 10 2kmol m2 h kPa 液相传质分系数 0 4 m h 操作 G k L k 条件下平衡关系 求总传质系数 KY kmol m2 h 50yx 解解 根据 11111111yy pp p K yy yyp p K yy yy K y y y y KYYKN AAYY YYYA 和 AAGA ppKN 得 11yypKK GY 现已知 因kPap 4 111 02 0 y 4 1081 2 181000641 641 50 A mxy 此要先根据下式求出才能求出 G K Y K LGG HkkK 111 因此还要求出 H kPamkmol pmx cx p c H A A A A 3 01 0 50 4 111 181000 于是便可求出 kPahmkmolKG 2 0017 0 和 hmkmolKY 2 187 0 分析分析 此题主要练习各种传质系数之间的转换关系 第二目的是了解各系数的量 级 6 8 在 1 013 105Pa 27 下用水吸收混于空气中的甲醇蒸气 甲醇在气 液两 相中的浓度很低 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 已知 H 0 511 kPa m3 kmol 气膜吸 收分系数 kG 1 55 105kmol m2 s kPa 液膜吸收分系数 kL 2 08 105 m s 试 求吸收总系数 KG并算出气膜阻力在总阻力中所占的百分数 解解 根据定义式和 可知 AALAAGA ccKppKN H c p A A GL K H K 1 所以只要求出即可 又 G K 24371673417637 075 0 1098 1 1 1067 5 1111 3 5 LGG HkkK 所以 PahmkmolKG 25 101 4 hmKL 02 0 因为为气相阻力 为总阻力 故 G k 1 G K 1 4 722437117637 总阻力气相阻力 分析分析 此题应和题 6 9 一起综合考虑 6 9 在吸收塔内用水吸收混于空气中的低浓度甲醇 操作温度为 27 压强为 1 013 105Pa 稳定操作状况下塔内某截面上的气相中甲醇分压为 37 5mmHg 液相中甲醇浓度为 2 11kmol m3 试根据题 6 8 中有关数据计算出该截面的吸收 速率 解解 吸收速率可以用公式 求出 其中 ppKN GA kPap07 5 kPa H c p 3 3 10023 1 955 1 102 kPasmkmol Hkk K LG G 25 55 1012 1 1008 2 955 1 1 1055 1 1 1 11 1 于是可得 smkmolNA 2535 1068 5 10023 1 07 51012 1 分析分析 1 此时 根据 还可以 55 1068 5 07 5 1055 1 iiGA pppKN 计算出气液界面气相侧中的甲醇分压 以及液相侧中的甲醇浓kPapi405 1 度 此值远高于主体溶液中的甲醇浓度 3 748 2 mkmolHpc ii 2 是不是题目有些问题 含 5 甲醇的空气似乎应是入口气 体 因此 应是出塔液体的浓度 而此液体的浓度也太低了 质量分数仅为 3 2mmol 0 0064 这些水又有何用呢 3 若将题目中 甲醇浓度改为 则质量分数为 6 4 便可以用精馏 3 2mkmol 法回收其中的甲醇 6 10 附图为几种双塔吸收流程 试在 y x 图上定性画出每种吸收流程中 A B 两塔的操作线和平衡线 并标出两塔对应的气 液相进出口摩尔分数 ya xa y2x2 y1x1 xa x2 y2 y1 y2 a b c d ABAB ABAB y1x1 ya xa y2x2 y1x1 xa ya x2 y2 x3 题 6 10 附图 c x 0 x y mx y3 B y1 23 A x1 y2 d x 0 x y mx y2 B y3 21 A x3 y1 6 11 在某逆流吸收塔内 于 101 3kPa 24 下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体中的 H2S 将其浓度由 2 降至 0 1 体积分数 系统符合亨利定律 E 545 101 3kPa 若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 1 2 倍 试计算操作液气比及出 口液相组成 解解 已知 y1 0 02 y2 0 001 P 101 33KPa KPa1052 5 E 4 则 0204 0 02 0 1 02 0 1Y 001 0 001 0 1 001 0 Y2 75 544 33 101 1025 5 P E m 4 5 517 75 544 0204 0 001 0 0204 0 m Y1 Y2 Y1 V L min 25 7665 1755 1 V L 5 1 V L min 又据全塔物料衡算 2121 Y YVX XL 1X 5 105 2001 0 0204 0 25 776 1 2XY2 Y1 L V 1X 即操作液气比为 776 25 出口液相组成 X1为 V L 5 105 2 6 12 用纯水逆流吸收气体混合物中的 SO2 SO2的初始浓度为 5 体积分数 操作条件下的相平衡关系为 y 5 0 x 分别计算液气比为 4 和 6 时气体的极限出 口浓度 解解 当填料塔为无限高 气体出口浓度达极限值 此时操作线与平衡线相交 对于逆流操作 操作线与平衡线交点位置取决于液气比与相平衡常数 m 的相对 大小 当 时 操作线与与平衡线交于塔底 由相平衡关系可以4 GL0 5 mGL 计算液体出口的最大浓度为 01 0 5 05 0 1 max 1 m y x 由物料衡算关系可以求得气体的极限出口浓度为 01 0 001 0 405 0 211min 2 xx G L yy 当 操作线与平衡线交于塔顶 由平衡关系可以计算气6 GL0 5 mGL 体极限出口浓度为 0 2min 2 mxy 由物料衡算关系可求得液体出口浓度为 00833 0 6 05 0 min 2121 yy L G xx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知 当时 气体的极限残余浓度随增大而mGL GL 减小 当时 气体的极限浓度只取决于吸收剂初始浓度 而与吸收剂mGL 的用量无关 6 13 在某填料吸收塔中 用清水处理含 SO2的混合气体 逆流操作 进塔气体 中含 SO2为 0 08 摩尔分数 其余为惰性气体 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取 28 水的用量比最小用量大 65 要求每小时从混合气中吸收 2000kg 的 SO2 已知操作条件下气 液平衡关系为 计算每小时用水量为多少立方米 xy7 26 解 根据题意得 087 0 08 0 1 08 0 1 1 1 1 y y Y 根据吸收的 SO2质量求得混合气中惰性气体的流量 hkmolV 375 35992 0 08 0 64 2000 根据物料衡算 221 087 0 375 359 64 2000 YYYV 解得 5 2 1035 4 Y 又 67 26 7 26 087 0 1035 4 087 0 5 21 21 min XX YY V L e 则 hkmolLL 1058 1 375 3597 2665 165 1 4 min 则每小时的用水量为 hmLMV 1085 2 1000181058 1 354 水 6 14 用纯溶剂对低浓度气体作逆流吸收 可溶组分的回收率为 采用的液气 比是最小液气比的 倍 物系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 试以 两个参数列出 计算 NOG的表达式 解 解 令进塔气体浓度为 y1 则出塔气体浓度为 x2 0 1yy 12 m 1x 2y 1y G L G L min 21 21 G L xx yy m y x x yy1 1 1 m 1 11 由上题证明的结果 L G m 1 y y ln N 2 1 OG 又 1 1111 y y ymxy 10 122 yyy 1 1 2 1 y y 1 1 1 ln NOG 6 15 在一填料吸收塔内 用含溶质为 0 0099 的吸收剂逆流吸收混合气体中溶质 的 85 进塔气体中溶质浓度为 0 091 操作液气比为 0 9 已知操作条件下系 统的平衡关系为 假设总体积传质系数与流动方式无关 试求 1 xy86 0 逆流操作改为并流操作后所得吸收液的浓度 2 逆流操作与并流操作平均吸 收推动力之比 解 解 逆流吸收时 已知 y1 0 091 x2 0 0099 所以 01365 085 01091 0 1 1 y 2 y 09584 0 9 0 01365 0 091 0 0099 0 L 21 2 x 1 x yy V 0824 009584 0 86 0 X86 0Y 1 1 008514 0 0099 0 86 0 2X86 0 Y 2 0086 00824 0 091 0 YYY 111 005136 0 008514 001365 0 Y YY 222 005136 0 0086 0 ln 005136 0 0086 0 Y Y ln YY Ym 2 1 21 51 11 00672 0 01365 0 091 0 Y Y2Y1 NOG m 改为并流吸收后 设出塔气 液相组成为 进塔气 1 Y 1 X 物料衡算 121 Y YVL X X 2 将物料衡算式代入 NOG中整理得 1 122 ln 1 1mXYmXYVLmNOG 逆流改为并流后 因 KYa不变 即传质单元高度 HOG不变 故 NOG不变 所以 11 86 0 0099 0 86 0 91 0 ln 9 0 86 0 1 1 51 11 xy 由物料衡算式得 0999 0 X9 0Y 11 将此两式联立得 0568 0 X1 0488 0 Y1 84 1 00366 0 00672 0 N Y Y Y OG 12 m 84 1 00366 0 00672 0 Y Y m m 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在逆流与并流的气 液两相进口组成相等及操作条件相 同的 情况下 逆流操作可获得较高的吸收液浓度及较大的吸收推动力 6 16 今有逆流操作的填料吸收塔 用清水吸收原料气中的甲醇 已知处理气量 为 1000m3 h 标准状况 原料气中含甲醇 100g m3 吸收后的水中含甲醇量 等于与进料气体相平衡时组成的 67 设在标准状况下操作 吸收平衡关系为 甲醇的回收率为 98 Ky 0 5 kmol m2 h 塔内填料的有效比xy15 1 表面积为 190 m2 m3 塔内气体的空塔流速为 0 5 m s 试求 1 水的用量 2 塔径 3 填料层高度 解解 下面计算中下标 1 表示塔底 2 表示塔顶 根据已知操作条件 有 hkmolV 52 41125 3 64 44 1032 1001000 4 22 1000 3 0753 0 52 41 125 3 1 Y 00151 0 981 12 YY 0 2 X 0609 0 15 1 1 115 1 1 11 1 Y Yy x 67 1 x0408 0 1 x0425 0 1 1 1 1 x x X 1 根据全塔的甲醇物料衡算式 可以得出用水量 2121 YYVXXL hkmol XX YYV L 04 72 00425 0 00151 0 0753 0 52 41 21 21 2 塔径 可圆整到 0 84m m u V D s T 814 0 5 0 3600100044 3 由于是低浓度吸收 故可以将近似为 并存在 xy15 1 XY15 1 Yy KK 则可进行以下计算 填料层高度 OGOGH NH 先计算气相总传质单元数 m OG Y YY N 21 2 1 21 ln Y Y YY Ym 0264 0 0425 0 15 1 0753 0 111 YYY 00151 0 222 YYY 49 8 OG N 再计算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 m aK V aK V H yY OG 79 0 84 0 4 1905 0 52 41 2 最终解得mH7 6 分析分析 1 这是一个典型的设计型问题 即已知工艺要求 希望设计出用水量 塔径和塔高 2 若不进行以上近似 则可按下述方法求解 yydHaKdyV y 式中 气体总流量 V 于是 yyaK dyV dH y 对上式进行积分得 1 2 y y y yyaK dyV H 当然此时也会随着流量变化而变化 求解时还需要做另外的近似 y K 3 或者做以下近似处理 1111YY YY K Y Y Y Y KyyKYYKN yyyYA 得 11 1 YY KK yY 其中 可取和的平均值 可取和的平均值 Y 1 Y 2 Y Y 1 Y 2 Y 取 0384 0 2 21 YY Y 0213 0 2 00425 0 2 21 XX X 0244 0 0213 0 15 1 mXY 则 hmkmolKY 2 0471 0 0213 0 10384 0 1 5 0 mHOG835 0 841 0 4 190471 0 25 41 2 481 8 06 72 25 4115 1 00151 0 0753 0 06 72 25 4115 1 1ln 06 72 25 4115 1 1 1 1ln 1 1 22 21 L mV mXY mXY L mV L mV NOG mHNH OGOG 1 7481 8 835 0 以上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具有可比性 6 17 在一填料吸收塔内 用清水逆流吸收空气中的 NH3 入塔混合气中 NH3的 含量为 0 01 摩尔分率 下同 吸收在常压 温度为 10 的条件下进行 吸 收率达 95 吸收液中 NH3含量为 0 01 操作条件下的平衡关系为 xy5 0 试计算清水流量增加 1 倍时 吸收率 吸收推动力和阻力如何变化 并定性画 出吸收操作线的变化 解 解 吸收率增加 吸收推动力增加 0 y y 0 5x x 2 1 x1x 1 2 是清水增加一倍时的操作线 斜率增加 推动力增大 6 18 某吸收塔用 25mm 25mm 的瓷环作填料 充填高度 5m 塔径 1m 用清水 逆流吸收流量为 2250m3 h 的混合气 混合其中含有丙酮体积分数为 5 塔顶 逸出废气含丙酮体积分数将为 0 26 塔底液体中每千克水带有 60g 丙酮 操 作在 101 3kPa 25 下进行 物系的平衡关系为 y 2x 试求 1 该塔的传质 单元高数 HOG及体积吸收系数 Kya 2 每小时回收的丙酮量 kg h 解 解 1 M丙酮 58 01828 0 18 100058 60 58 60 x1 由全塔物料衡算 59 2 001828 0 0026 0 05 0 y 21 21 xx y G L 772 0 59 2 2 m GLA I 19 7 772 0 0026 0 05 0 772 0 1ln 772 0 1 1 1 1 1ln 1 1 1 22 21 Amxy mxy AA NOG 695 0 19 7 5 OG OG N H H aK G HOG y h T TV G mol 0 92 298 273 4 22 2250 4 22 0 smkmol H G aK OG Y 3 2 0469 0695 0 36001 4 0 92 2 每小时回收的丙酮量为 hkgMyyG 9 252580026 0 05 0 0 92 21 6 19 在一填料层高度为 5m 的填料塔内 用纯溶剂吸收混合气中的溶质组分 当液气比为 1 0 时 溶质回收率可达 90 在操作条件下气液平衡关系为 y 0 5x 现改用另一种性能较好的填料 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 溶质回收率可 提高到 95 试问此填料的体积吸收总系数为原填料的多少倍 解 解 本题为操作型计算 NOG 宜用脱吸因数法求算 原工况下 S mX Y X Y ln S 1 1 NOG 22 21 m 5 0 L mV S 因 X2 0 则 10 9 01 1 1 1 Y Y X Y X Y 2 1 22 21 m m 703 4 5 0 95 0 1 1 5 0ln 5 01 1 NOG 466 1 41 3 5 N Z K V H OG Y OG a 新工况 即新型填料 下 703 45 0 95 0 1 1 5 0ln 5 0 1 NOG 063 1 703 4 5 N Z K V H OGYa OG 则 38 1 063 1 466 1 H H K K OG OG Ya Ya 即新型填料的体积传质系数为原填料的 1 38 倍 讨论 对一定高度的填料塔 在其他条件不变下 采用新型填料 即可提高 KYa 减小传质阻力 从而提高分离效果 6 20 某填料吸收塔高 2 7m 在常压下用清水逆流吸收混合气中的氮 混合气入 塔的摩尔流率为 0 03kmol m2 s 清水的喷淋密度 0 018 kmol m2 s 进口气体 中含氮体积分数为 2 已知气相总体积吸收系数 Kya 0 1 kmol m3 s 操作条件 下亨利系数为 60kPa 试求排出气体中氮的浓度 解 6 0 3 10160 pEmmGL 6 003 0 018 0 即操作线与平衡线平行 此时 2221 mxyyyym m aK G H y OG 3 0 1 0 03 0 OGOGN HH 故 所以0 9 3 0 7 2 OG N 2 2121 y yy y yy N m OG 2 2 02 0 0 9 y y 解得002 0 2 y 6 21 某填料吸收塔用含溶质 x2 0 0002 的溶剂逆流吸收混合气中的可溶组分 采用液气比是 3 气体入口摩尔分数 y1 0 001 回收率可达 90 已知物系的平 衡关系为 y 2x 今因解吸不良使吸收剂入口摩尔分数 x2升至 0 00035 试求 1 可溶 组分的回收率下降至多少 2 液相出塔摩尔分数升高至多少 解 解 1 0 0010 9 0 01x 1 1 12 yy 38 5 667 0 0 0002 0 001 20002 0 01 0 667 0 1ln 667 0 1 1 1 1 1ln 1 1 1 667 0 3 2 m 22 11 Amxy mxy A A N VLA I OG 当上升时 由于 H 不变 不变 2 x OG H 也不变 即 OGOG HHN 87 0 01 0 0013 0 01 0y 0013 0 667 0 200035 0 200035 0 01 0 667 0 1 ln 667 0 1 1 38 5 1 21 2 2 y y y Xy X 3 物料衡算 00325 0 00035 0 0013 001 0 3 1 2211 2121 X xyy L V x xxLyyV 6 22 用一填料塔逆流吸收空气中的氨 单位塔截面上的混合气体流率为 0 036 kmol m2 s 含氨 2 摩尔分率 下同 新鲜吸收剂为含氨 0 0003 的水溶液 从塔顶加入 要求氨的回收率不低于 91 设计采用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 1 3 倍 氨 水 空气物系的相平衡关系为 y 1 2x 已知气相总传系数 Kya 为 0 0483 kmol m3 s 过程为气膜控制 试求 1 所需塔高 2 若采用部分吸收剂再循环从塔顶加入 新鲜吸收剂用量不变 循环量与 新鲜吸收剂量之比为 1 10 为达到同样的回收率 所需塔高为多少 解 1 对吸收塔作物料衡算 112 1 0003 02 1 02 0 02 009 002 0 21 21 21 21 min xmy yy xx yy G L e 吸收塔内液气比为 446 1 1112 1 3 13 1 min G L G L 全塔物料衡算 2121 yyGxxL 其中 0018 0 02 0 91 0 11 12 yy 01289 00003 0 446 1 02 091 0 2 21 1 x GL yy x 全塔的传质单元数 74 6 0003 0 2 10018 0 01289 0 2 102 0 ln 446 1 2 11 1 ln 1 1 ln 22 11 22 11 2211 21 mxy mxy LGmmxy mxy mxymxy yy y y N m OG 所需塔高为 mN aK G NHH OG y OGOG 02 5 74 6 0483 0 036 0 2 当有部分吸收剂再循环后 吸收剂的入塔含量为 1 1 0003 0 1 0 1 0 1 0 12 1 2 1 2 x LL LxLx LL LxLx x 吸收塔内液气比 59 1 446 1 1 11 1 G L G LL G L总 全塔物料衡算 21 2 1 yyGxxL 2 2 21 1 59 1 02 0 91 0 xx GL yy x 总 联立 两式可解得 0129 0 1 x001445 0 2 x 全塔的传质单元数 23 17 2 10018 0 0129 0 2 102 0 ln 59 1 2 11 1 ln 1 1 22 11 mxy mxy LGm NOG 总 所需塔高 mN aK G NHH OG y OGOG 84 1225 17 0483 0 036 0 6 23 为测定填料层的体积吸收系数 Kya 在填料塔内以清水为溶剂 吸收空气 中低浓度的溶质组分 A 试画出流程示意图 指出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和测取哪 些参数 写出计算 Kya 的步骤 在液体流量和入塔气体中组分 A 浓度不变的情 况下 加大气体流量 试问尾气中组分 A 的浓度是增大还是减小 题 6 23 图 解解 流程如图 a 所示 由于 m Y YH YYV aK 21 所以 为了测出 需要知道物系的平衡关系 因而需要测定温度 以便于aKY 从手册中查找有关数据 还需测量进 出口的气 液流量及组成 塔径和填料 层的高度 求的步骤如下 1 在稳定操作条件下测出 L V 以及温度 1 2 0 1 2 2 依据平衡关系求出平均推动力 3 量出塔径 及填料层高度 H 4 2 4 将以上各量代入式 及求得 若加入大气体流量 尾气中组分 A 的浓度将增高 其分析如图 b 所示 分析分析 1 实验时要多测一些 L 和 V 条件下的数据以便总结出规律 2 试分析增大气体流量后 X1 会如何改变 3 测水流量 L 有何用途 6 24 某逆流操作的填料吸收塔 塔截面积 1m2 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氨气 混合气量为 0 06kmol s 其中氨的浓度为 0 01 摩尔分率 要求氨的回收率 至少为 95 已知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 1 5 倍 气相总体积吸收系数为 0 06kmol m3 s 且 G0 8 操作压力 101 33kPa 操作温度 30 在此条件 ay K 下 气液平衡关系为 试求 xy2 1 1 填料层高度 m 2 若混合气体量增大 则按比例增大吸收剂的流量 能否保证溶质吸收率不 下降 简述其原因 3 若混合气体量增大 且保证溶质吸收率不下降 可采取哪些措施 解 解 1 根据题意得 0101 0 1 1 1 1 y y Y 4 12 1005 5 95 0 10101 0 1 YY skmolyGV 0594 0 01 0 106 0 1 1 71 1 95 0 2 15 15 15 1 min m V L V L 全塔的传质单元数 36 6 71 1 2 1 01005 5 0 0101 0 71 1 2 1 1ln 71 1 2 1 1 1 1ln 1 1 4 22 21 L mV mXY mXY L mV L mV NOG 全塔的传质单元高度 m aK V H Y OG 99 0 06 0 0594 0 mNHH OGOG 3 636 6 99 0 2 假设能保证吸收率不下降 则有95 0 又因为 L 与 V 按比例增大 所以 则 V L V L 702 0 1 L mV A 则不变 2 2 YY OG N 又因为 2 0 8 0 V V V aK V H Y OG 则假设不成立 不能满足要求 1 2 0 VVHH OGOG HH 3 在 H 不变时 则 又因为与 m 均不变 需要 L 或者换 OG H OG N 用更加高效的填料 思考题思考题 6 1 吸收的目的和基本依据是什么 吸收的主要操作费用花费在哪里 吸收的目的和基本依据是什么 吸收的主要操作费用花费在哪里 答 目的是分离气体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