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教案1_第1页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教案1_第2页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教案1_第3页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教案1_第4页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教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6 页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发明与发现的国家 教案教案 1 1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通 过文本的学习 理解李约瑟公正地对待每一种民族文 化的人文情怀 认识文化交流的双向性 外来文化与 本土文化相融合等问题 2 引导学生理解文明对话的 作用 必然性 自觉地成功地进行文明对话 3 了解 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以及深远影响 教学重 难点 1 本文思辨性较强 推导过程严密 须着 重引导 2 领会学习作者超越民族情感之上的真正 的人文情怀 教学方法 质疑讨论法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提问 什么叫中 东 远东 近东 明确 这几个政治地理概念是欧 洲中心论的产物 14 15 世纪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首先在欧洲萌芽 葡萄牙 西班牙 荷兰等欧洲大西 洋至北海沿岸的一些国家 迫切要求向外扩张殖民地 富庶的东方成了它们攫取海外财富的首选目标 16 17 世纪起 欧洲列强开始向东方进军 它们根 据当时掌握的地理知识 按照离自己的远近 分别把 东方不同的地区称为远东 中东 近东 后来这三个 概念被国际社会广泛沿用 这是一种存在于世界范围 第 2 页 共 6 页 内的文化偏见 1934 年 当时有三个中国留学生在 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进修生物化学 其中有一人 叫鲁佳珍 跟李约瑟交往十分密切 这三人在留学期 间 向李约瑟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文化 古代先进的科 学技术 这使李约瑟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古代科学 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 后来 李约瑟又来到中国 结 交了我国科技界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并得到了他们的帮 助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 于 1954 年出版了 中国 科学技术史 第一卷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 是 李约瑟博士科技史巨著 中国科学技术史 序言 中 的部分内容 序言 原文较长 课文选取了序言开 头和结尾部分 中间部分被删去 删去的这部分内容 篇幅很长 主要谈了西方人对中国科技和中国文化的 误读 二 作者简介 1 李约瑟 英国生 物化学家 科技史专家 国际科学史联合会主席 著 有 中国科学技术史 用历史的观点看待中国传 统的科学 等 本文节选自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 史 序言 中国科学技术史 是凝聚着李约瑟后 半生心血的长卷著作 2 释题 书的英文名原为 中国的科学与文明 请人为中译本题写书名时改 为现名 在英语中的 科学 与 技术 有着明确区 别 而且在其论述中也是把 科学 与 技术 第 3 页 共 6 页 科学发现 与 技术发明 等区分开的 作者在本 书中所探究的是 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科学与文明所取 得的成就以及促进其发展的内在原因 并非简单地停 留在技术应用层面上 我们应该从作者的原书名去理 解他的写作理念 题目完整地可以说成技术发明与科 学发现的国家 三 整体感知 1 学生朗读课 文 2 理清思路 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 部分 从科学史研究存在的种种问题 谈到研究中国 科学与文明的缘由 揭示 中国科学技术史 全书的 主题 第二部分 介绍了 中国科学技术史 将要 着重讨论的问题 即全书的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 需 要公正而客观地评价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贡 献 第 3 段 批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中的两种 倾向 第 4 段 在当今世界 对于其他民族的成就应 该给予应有的了解与赞赏 第四部分 批评欧洲中心 主义 应该共同赏识 纵情歌唱各个民族在科学发展 中所作出的贡献 四 文本研习 1 李约瑟是一 位英国生物化学家 科技史专家 为什么要研究中国 的科学与文明呢 由此看出作者是个怎么样的人 明 确 科学史地位 科学史是人类文明史中一个头等 重要的组成部分 最古老而最重要的中国文明对科学 科学思想和技术的贡献 没有被人们认识到 李约瑟 第 4 页 共 6 页 是一个希望整个世界各国文化不分种族 民族 国别 地域 成为大同世界的人 他是一位怀着中国情结的 世界学者 毫无民族偏见 有着国际主义精神和情感 的欧洲学者 板书 缘由 主题 2 全书的主要 内容 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这 8 个问题之间有什么 样的关系 从中可以看作者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评 价怎样 板书 内容 明确 1 2 17 世纪前后 中国对于科学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3 4 中国古 代科学存在缺陷 理论滞后 并在承认该前提的情 况下提出疑问 公元 3 世纪到 13 世纪之间保持一个 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5 6 既 然存在缺陷 为什么科学技术又有长足的发展 既有 发展 为什么不能成长为现代科学 其阻碍因素又是 什么 7 在中国的早期社会 为什么科学技术 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 8 中国为什么能产生有 机自然观 从这八个问题中提炼出作者的评价 中 国古代科学停留在经验阶段并只有原始论 尽管中国 在理论和几何方法体系方面没有创造出 希腊奇迹 但中国在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许多方面都走在具有 较高理论和方法论水平的欧洲人和阿拉伯人的前面 尽管中国在 15 世纪以前有着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发 明 并能使之有效地加以运用 但中国始终未能创立 第 5 页 共 6 页 出 近代科学 3 作者写本书的宗旨是什么 为 什么 板书 宗旨 明确 本书的宗旨 求实 因 为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中有两种错误倾向 一 是评价过高 把过多的东西说成是东亚发明的 例子 是陶器制造史教学片中的失误 一是认为一切重要的 科学发现和发明都不可能在欧洲以外的地方发生 否 定其他地区人们的历史贡献 例子是两本科学著作中 的失误 4 对于其他各民族的科学科技成就应该 怎样看 明确 1 是否对现代科学作出贡献不能作 为标准 2 从全球化的观点出发人们应该对于其他各 民族的成就给予了解生赞赏 3 从大同社会的人类理 想来公平地看待一切民族的贡献 板书 指导思 想 5 现代科学为什么会在欧洲形成 在看待各民 族的科学科技成就上应采取怎样态度 板书 正确 的态度 明确 现代科学在欧洲形成是环境因素决定 的 应该共同赏识 纵情歌唱各个民族在科学发展中 所作出的贡献 6 小结 本文是一篇以议论为主 的书序 着重表达自己对于科学技术史 特别是中国 科学技术史的观点 摆脱一切偏见 尊重事实 对中 国古代的科学发现和发明给予公正的评价 中 国人在许多重要方面有许多伟大的科学技术发明 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