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策略分析要点_第1页
大学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策略分析要点_第2页
大学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策略分析要点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结合进行大学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实践 论述了中国教育大发展背景下的校园规 划理论及其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校园规划 空间 环境 环境 0 引 言 近年来 全国高校建设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 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更新 也促进校园规划设计 观念的改变 对大学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更新的要求 采用什么样的模式 建设什么样 的校园是校方和规划设计部门共同关心的问题 注重交往空间和环境的整体设计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 大学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知识 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习的形 式和场所不再局限于课堂上 而是扩展到整个校园中 学生们除了在课堂上学习之外 在教 室外的庭院中以及一切活动场所中相互交流都是获取知识陶冶性情的重要途径 因此 对话 交流 沉思乃至休憩 这些课堂以外学生更为自主的活动变得大为重要 为了顺应教育 内涵的变化 新校园规划设计应着重加强校园交往空间 交流共享空间 设计 在校园内为师 生提供多层次的亲切宜人的学习 交流和思考的场所 并通过各种层次交流环境的潜移默化 促 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设计师的关注焦点从仅仅注重建筑的单体结构转换到建筑与环境 上来 把校园环境作为一个整体 实现规划 建筑 景观的整体化设计 创造 建筑之间和谐 一致而不失各自的特色 建筑与环境相互呼应 融为一体 的整体校园形象 在这里 建筑只 是主角之一 作为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 强化群体空间场所的感染力 加强环境和空间特色 的创造 注重校园中心区规划设计 使之成为个性鲜明 有凝聚力的共享空间 在 校园交往空间中 校园中心往往是处在主入口 主轴线上 由主体建筑 主要空间 广场 和主 要景观组成 是学校的行政教学中心 人流交往 礼仪 中心 资源信息及景观中心 是整个校 园的资源共享和环境共享空间 在某种意义上讲代表着校园的形象 统帅整个校园使之成为 一个整体 因此校园中心区设计是学校设计的重中之重 建筑集中化 综合化 建筑集中化 综合化是当今校园建筑发展趋势之一 打破传统的学科分界 集合教学研究空 间 集合信息传输 贮存管理等系统使之集中化 集体化 减少资源重复 充分利用现有资 源 变分散为集中使之共享 公用 自然与建筑的和谐 一个全新的校园建设必然 给生态环境带来深刻影响 同时具有鲜明特征的自然环境也对校园的空间氛围产生强烈的作 用 充分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充分利用地形 使建筑与地形巧妙结合 融于山水自然环境中 注重校园的地域性 文化性及个性创造 校园的地域性 文化性及个性是校园场 所精神的实质 是师生们对校园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根基 对于全新的校园尤为重要 没有地 域性 文化性与个性 校园建筑与环境将显得苍白无力 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 大 学校园内交通组织的重点应是确保步行系统 自行车 流线的顺畅和便捷 从生活区到教学 区 三点一线 之间的人流是主要人流 要设有足够宽的道路以满足人流交通 基于对 以上认识的实践 我们在青岛酒店管理学院设计中刻意营造这种氛围 1 工程概况与场地特征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内第一所专门培养酒店管理 旅游等高级专门人才的大学 其目标是培养准外交人员 追求端庄 典雅和时尚 新校园位于青岛市李仓区 地处花椒山 北麓 地形复杂 地势南高北低 东高西低 南北坡度 10 左右 属中缓坡地形 自南向北形 成三个台地 台地高差 4 8m 第一台地东西向坡度 3 属平坡地形 平坦宽敞 是校园主要 建设用地 第一台地东端与九水路高差约 7m 西端高差约 2m 入口处 几条冲沟自南向北 从校园穿过 流入校前明渠再流入李村河 北侧有一因冲沟作用形成的约 3000m2 的水塘 整个校区占地 44hm2 总建筑面积约 10 104m2 2 规划布局 2 1 功能分区 依据现代教育理念和设计指导思想 本着合理利用地形 合理解决功能分 区与地形之间的矛盾 将校园分为三个区 分别为学生生活区 行政教学区及体育场馆区 为加强校园交往空间和环境的整体设计 加强校园中心区的塑造 把教学楼 实验楼等集中 化布置 在主入口处设置中心区 位置合理 形象突出 与城市道路联系方便 学生食堂 生 活服务楼及学生生活区通过一条环形道路把它们联系起来 体育馆位于次要入口处 便于对 外开放 体育活动区位于生活区与教学区之间 联系方便 提高了体育场利用率 在空间上也 起着隔离作用 2 2 建筑空间组织 在规划布置上注重带状开放空间 共享交流空间 的塑造 将学生生 活区 水塘 体育场馆区 中心广场 东广场等空间联系起来形成带状开放的空间结构 将 不同功能的分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整体 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多层次交往空间 绿地 系统规划丰富合理 根据不同地块 不同空间作出不同的布置 自然和人工相结合 草坪 乔 木 灌木相结合 带状林荫路与开敞的绿地相结合 形成可以观赏 可以游览 点线面不同层 次的立体化绿地系统 2 3 文化及个性塑造 评价一个建筑首推其人文价值 在校园共享交流空间带上 根据 环境和功能的不同设置三个主题 在共享交流空间带的起点 学生公寓 结合水塘景观 食堂前广场 体育场边绿地等环境要素设置生态园 在水塘岸边布置座凳 草地 花池等以 创造生活 休闲运动等环境氛围 在校园中心广场 布置喷泉水景 雕塑 花池 花台 广 场灯 乔木及铺地等地景 塑造现代大学校园行政教学空间环境氛围 在校园东广场中心花 坛布置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的标志性雕塑 反映酒店的历史文化 题材可以是中国古代驿 站 也可以是世界酒店管理组织的行业标志 在广场周围布置庭院灯 座椅 花池花台等环 境要素 塑造可观赏 可休闲的有文化内涵的共享学习交流空间 3 建筑与环境相关资料 新校园的建筑形式应体现学校的人文精神 建筑风格应是庄重典雅 简洁明快 新颖大方 具有时代气息和现代感 把校园环境作为一个整体 创造 建筑之间的既和谐统一而又不失 各自特色 建筑与环境相互呼应 融为一体 的整体校园形象 3 1 建筑与山地的融合 根据山体山位的自然特点 按功能分区将校园分成行政教学 生活服务和体育活动三个不同形态的空间 布置在三个不同的台地上 环形路联系各建筑形 成整体 各组建筑与地形充分结合 根据各自特点分别加以处理 将八幢学生公寓两两 集中形成四个半封闭的庭院空间 一来便于管理 二来丰富景观空间 改变行列式的单调感 四个学生公寓组团依山就势排列 每个组团两幢公寓高差 2 米 用连廊调整二者之间的高差 并作为组团的总出入口 为减少食堂及室外场地与环形路之间的高差 减少食堂下沉感 南 入口设在三层 通过栈桥与环形路相连 取得了很好的景观效果 图书馆设置架空层 降 低图书馆广场标高 以减少中心广场与图书馆之间高差 增强广场的围合感和图书馆的视觉 效果 适当提高校园东广场场地及建筑标高 减少下沉感 较好地展示东广场及围合建 筑的形象 3 2 建筑与空间的结合 中心广场与行政教学区 中心广场由办公楼 教学楼 C D 学术交流中心及图书馆等主体建筑围合而成 图书馆位于广场南端 校园中轴线上 对 称布局 为增强围合感 平面呈弧形布置 办公楼与交流中心 教学楼 C D 均采取左右对称 布置 入口设在面向广场一侧 以增强建筑之间的对话和广场的凝聚力 前后两排建筑入口 及立面处理形式相近 材料相同以求得建筑之间的和谐一致 东广场与教学实验区 东广场位于中心广场东侧 是中心广场的延续 由教学楼 A B 及综合实验楼 烹饪实验楼组 成 四组建筑的入口均面向广场 朝向九水路 以求建筑之间 建筑与广场及与九水路之间 的对话 前后两排建筑虽分设在两个台地上 通过在中轴线上设大台阶 沟通前后之间的联 系使之形成整体 四幢建筑平面功能不同 形式相近 通过入口的组织取得建筑与广场的和 谐 统一 学生公寓与生活区带状空间 学生公寓的四个组团与食堂 生活服务 楼围绕环形道路 依山就势布置 组成高低错落 封闭与开敞相结合的舒展形带状空间 四个 内庭院布置形式各异 景观主题不同 以增加组团空间的个性和趣味性 4 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统一变化 大学校园作为群体建筑 单体建筑特别是主要建筑 既要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又要与整个校园 相协调 在变化中求统一 并形成有机的整体 行政办公与教学实验楼功能 体型 高度相近 在立面处理上采用相同 相近的形式 入口及主楼梯设在端部且面向广场 主楼 梯及次楼梯突出墙面与屋面 打破水平条的单调感 立面采用底层 顶层及中间标准层三段 式 向北立面的檐口统一为飞檐 不同之处在于中心广场各建筑入口为 1 4 圆弧形 东广场 各建筑入口为矩形 办公楼与交流中心为倒锥形 图书馆是整个校园的主体建筑 功 能与教学楼不同 且位于中轴线上 采用弧形对称布置 架空层大台阶拾级而上 统帅中心区 形成整体 凹弧形的主体部分及连廊和凸弧形的共享大厅及室外大台阶相辅相成 和中心广 场其余四幢建筑入口处的弧形相呼应 显得和谐统一 学生公寓功能相同 结构形式 层数相同 组合方式上相近 在立面形式上采用相同的处理手法 主楼梯设在靠环形路一侧 的出墙部位 并突出屋面 作为上屋面楼梯 形成学生公寓的标志性符号和景观 将楼梯间和 部分房间突出墙面和屋面 与弧形阳台形成虚实对比 在顶部作蝶形装饰使建筑显得轻盈 柔美 学生食堂及生活服务楼是生活区的主体建筑 平面采用园形 三角形 刚柔并 举 具有鲜明个性 食堂为两个半园错开布置 中间插入矩形的连接体 生活服务楼圆形体 块与三角形体块融为一体 5 建筑色彩 学校整个色彩处理以浅色明快为主 体现活泼时尚的文化精神 学生公寓为兰灰色调 分三段式 底层为浅灰 顶层及阳台为白色 中间各层为深灰色 以取得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