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开元寺导游词3篇精选_第1页
泉州开元寺导游词3篇精选_第2页
泉州开元寺导游词3篇精选_第3页
泉州开元寺导游词3篇精选_第4页
泉州开元寺导游词3篇精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6泉州开元寺导游词 3 篇精选泉州开元寺导游词 3篇精选1:泉州开元寺导游词 泉州开元寺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开元寺位于市区西街,建于唐垂拱二年,原名莲花寺,后改名为兴教寺、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唐玄宗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年号为名,遂改今名。开元寺南北长 260米,东西宽 300米,占地面积万平方米,现存仅为原来的十分之一二。在宋、元鼎盛时期有寺院 120所,僧侣达千人。1962年,泉州开元寺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 3月又被列为国家级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佛教寺院;1986 年被评为全省十佳风景区之一。建国后,政府多次拨款修葺,现已焕然一新,金碧辉煌,每年吸引大量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2:泉州开元寺导游词 顺义开元寺是我国著名佛教寺院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时国中奉诏选十大州郡各建大寺均以“开元”名之此寺即其中之一。元代称开元寺为开元万寿禅寺明代起改称为开元镇国禅寺至今。开元寺经历代修建带有宋、元、明、清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开元寺位于北京市顺义区开元路规模庞大肃穆壮观。原占地 100亩,现存 203亩是一组较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6完整的唐代建筑群。其山门外照壁嵌有“梵天香界”石刻。全寺内分四进分别为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西有廊厅纵深 60余米建有观音阁、六祖堂、地藏阁、方丈厅等。其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建在高出地面的台基上面阔 5间进深 4间重檐歇山顶殿脊以葫芦、雉尾为装饰。大殿和殿台四周的石栏板上嵌有唐代石刻 78块敷演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并刻有猴子莲花等动植物图案。殿前有 1对石经幢上镌准提咒和尊生儿 。殿内神案前有元泰定二年 1325用陨石刻成的大香炉净高 15米由大小 6层叠成上镌“天人献花”字样及走兽、蟋龙、变莲瓣、梅花鹿等图案刀锋犀利棱角分明刻工精美是十分珍贵的文物。殿内还有建于明末的金漆木雕千佛塔璀璨夺目。塔基 6个柱头分别刻成 6尊力士基座 6面浮雕唐僧取经故事人物栩栩如生。基座的每个门洞均置十八罗汉及二十四诸天尊塑像。此外还有南宋政和四年铸造的千斤铜钟、元代的铜声板等一批珍贵历史文物。寺内的藏经楼至今还保存着 8大橱乾隆钦赐的雍正版大藏经7240 卷内有汉、番、梵对照本还有木刻印刷的佛教故事、连环图卷其数量之多资料之全为国内寺院所罕见。3:泉州开元寺导游词 蜚声海内外的泉州开元寺,位于泉州市区的西街,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寺址原为州民黄守恭家桑园,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6相传桑树曾开白莲花,故献园与僧匡护建寺,朝廷赐额“莲花寺” 。长寿元年改名“兴教寺” ,神龙元年又更名“龙兴寺”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纪年为名,遂改称“开元寺” 。大中元年至六年间,华严宗僧行标曾驻锡此寺。大中二年,天台宗僧令言于开元寺西创支院“西罗汉院” 。五代闽国时,泉州刺史王审邽、王延彬父子笃信佛教,于开元寺西北创支院。当时佛教各宗派十分活跃,如唯识宗僧道昭居罗汉阁治唯识学,律师知琀为支院泗洲律院开山,禅宗青原系义存禅师再传弟子、道溥禅师的弟子清豁居支院上方院。至宋初开元寺共有 120个支院,但不相统属。宋代,各宗派仍共存于开元寺。如熙宁年间,云门宗有评禅师主支院栖隐禅院;元丰年间,本州资寿院云门宗捷禅师法嗣可遵禅师主尊胜院;建炎年间,敦照律师居支院观主院,并按南山戒坛图经建甘露戒坛;淳熙年间,净土宗僧了性及其徒守净创支院极乐院。元至元二十二年,泉州僧录刘鉴义向福建行省平章伯颜申请,经朝廷准许并为一寺,赐额“大开元万寿禅寺” 。次年,由临济宗杨歧派雪峰可湘禅师之徒妙恩任住持。其后 40年中,禅风远播,衲子竞集,寺僧达千人之多,是泉州开元寺最鼎盛的时期。元末社会动荡,寺亦随之衰微。明洪武三十一年,朝廷命曹洞宗名僧正映为住持,重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6建甘露戒坛,一度中兴。正映之后寺又趋荒落。成化、弘治间,僧众流散四方,火药匠占据戒坛。万历初年僧舍成为民居,戒坛、法堂沦为匠人之宅。二十二年檀越黄文炳禀于地方官,驱走匠人,恢复戒坛。崇祯八年,曹洞宗中兴名僧元贤来寺开法,四众云集。崇祯十年,总兵郑芝龙倡修大雄宝殿,全部换以石柱,开元寺开始复苏。民国时期,圆瑛、转物和转道三法师发愿重兴,遂向海内外劝募重修,当时转道慷慨出钵资数万元以为开办费用。圆瑛与转物于 1924年 9月进寺。圆瑛主持开元寺后,通过黄守恭后裔黄孙哲、黄祝堂向黄仲训、黄奕注和黄秀烺等先生劝募,他们分别负责修建法堂、东塔、西塔三大工程的费用。修复工程达三年之久,至 1927年才陆续完成。后来寺院的部分又长期被占作军营,或成为囚禁壮丁的场所。抗日战争期间,大雄宝殿及藏经阁部分建筑又遭日机轰炸,寺内文物古迹受到严重破坏。目前寺的范围南北长260米,东西宽 300米,占地面积 78000平方米。正面和西面环立白石栅栏,并栽刺桐。寺内殿阁基本上属明代建筑风格。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紫云屏、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等。天王殿后廊连接着一座卷棚歇山式的四角形拜亭,连着拜亭是一片开阔的花岗石铺地的平坦石庭院,此即拜庭,面积有 2800平方米;庭中八株古榕,虬枝相接。拜庭两侧还立有 10座舍利塔和一座石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6经幢,还有 2座建于南宋绍兴十五年的印度窣堵坡式方型石塔。大雄宝殿,一称紫云大殿,又因间架植立石柱百根,亦称百柱殿,面积 1400平方米。殿为重檐歇山式,为明末郑芝龙重建。殿内飞梁迭栋,斗拱雕刻飞天乐伎 24尊。佛坛正面祀丈八金身五方佛,为福建寺院所仅见。后殿中奉观世音菩萨,两侧为十八罗汉。殿前月台宽大,台座壁面束腰部分,嵌有 72幅狮身人面青石浮雕,还有两根青石柱,系从明代废圮的婆罗门教寺庙中移来。戒坛是中轴线上第二台阶的建筑。现有建筑为五重檐八角攒顶式,系清康熙五年仿宋建筑,面积 654平方米。坛为圆形,计分五层,坛上的立柱和四面雕梁之上,有 24尊木雕的飞天乐伎,但有飘带,与大雄宝殿的不同。藏经阁是寺内中轴线上第三台阶的建筑,其前身为法堂,如今所见到的是 1925年改建的双层楼阁,重檐四角、钢筋混凝土结构,面积 1800平方米。阁内藏经相当丰富,计有 4万多卷,其中著名的有宋版元刊崇宁万寿藏与毗卢藏的残卷,此外还有五代僧义英手写的金银藏残片、元代僧如照的血书妙法莲华经 、明代僧蕅益亲笔题识的梵网经与明刻本华严经等。在寺大殿东西两侧相距约 200米处各有一塔,东塔名镇国塔,西塔名仁寿塔。这两座建于宋代的精美石塔均为五层八角仿木结构楼阁建筑,东塔通高米,西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