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415-416)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 小儿胷背手足病门_第1页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415-416)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 小儿胷背手足病门_第2页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415-416)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 小儿胷背手足病门_第3页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415-416)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 小儿胷背手足病门_第4页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415-416)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 小儿胷背手足病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卷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卷 415 416 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 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 小儿胷背手足病门小儿胷背手足病门 小兒脣口齒舌喉病門 小兒胷背手足病門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四百十五 小兒脣口齒舌喉病門 千金方 唐 孫思邈 鵝口 凡小兒初出腹有鵝口者 其舌上有白屑如米 劇者 鼻中亦有之 此由兒在胞胎中受 穀氣盛故也 或姙娠時嗜糯米使之然 治之之法 以髮纏著頭 沾井花水撩拭之 三日如 此 便脫去 如不脫 可煮栗荴汁令濃 以綿纏著頭拭之 若春夏無栗荴 可煮栗木皮 如用井花水法 重舌 小兒初出腹有連舌 舌下有膜如石榴子中隔 連其舌下後 令兒言語不發不轉也 可 以爪摘斷之 微有血出無害 若血出不止 可燒髮作灰末敷之 血便止也 重齶重齗 小兒出腹六七日後 其血氣收斂成肉 則口舌喉頰裏清淨也 若喉裏舌上有物 如蘆 籜盛水狀者 若懸癰有脹起者 可以綿纏長針 留刃處如粟米許大 以針刺決之 令氣泄 去青黃赤血汁也 一刺之止 消息一日 未消者來日又刺之 不過三刺自消盡 餘小小未 消 三刺亦止 自然得消也 有著舌下如此者名重舌 有著頰裏及上齶如此者名重齶 有 著齒齗上者名重齗 皆刺去血汁也 刺後用鹽洗拭 急用如聖散 或一字散摻刷 齒病論 凡齒齗宣露 多是疳 上匿下虫 及月蝕 以角蒿灰夜敷齗間使滿 勿食油 不過二三 日瘥 食油及乾棗即發 所以患齒者 忌油乾棗及桂心 每旦以一捻鹽內口中 以溫水含 揩齒及叩齒百遍 為之不絕 不過五日 口齒印牢密 凡人齒齗不能食果菜者 皆由齒根 露也 為此鹽湯揩齒叩齒法 無不愈也 神良 凡人好患齒病 多由月蝕夜食飲之所致也 識者深宜慎之 所以日月蝕未平時 特忌飲食 小兒亦然 小兒直訣 宋 錢乙 弄舌 弄舌者 脾臟微熱 令舌絡牽緊 時時舒熱 當少用瀉黃散 或飲水者脾胃虛而津液 少也 兼面黃肌瘦五心煩熱者疳瘦也 用胡黃連丸 大病未已而弄舌者 凶 註 按小兒舌微露而即收 名弄舌 屬心脾虧損 用溫脾散補之 舌舒長而收緩 舌吐舌 乃心脾積熱 少用瀉黃散主之 兼口舌生瘡 作渴飲冷 屬胃經實熱 用瀉黃散 作渴畏冷 屬胃經虛熱 用四君子湯 食少作渴 或大便不實 脾胃虛弱也 用七味白朮 散 口角流涎 或腮頰患腫 胃虛風熱也 先用人參安胃散 後用七味白朮散 若午後甚 者 脾血虛也 四物湯多加參 朮 茯苓 未應用補中益氣湯 及審相勝 其疳瘦證 當 參諸疳門 舌厚脣燥 急欲乳不能食者 此風邪由臍而蘊熱心脾 至舌厚脣燥 不能吮乳也 註 按前證果因外邪而脣口撮緊者 是名為臍風 多不能救 若心脾有熱 舌尖 痛不能吮乳 舌本痛不能送乳者 以柳花散敷之 若舌下腫如小舌者 或舌絡牽痛 或齒 齦患白星 俱用綫針刺出毒血 亦敷前散 若脣腫痛 或裂紋作痛 以當歸膏調前散敷之 若暴病發熱 作渴飲冷 大便秘結 用瀉黃散疏導其熱 若病後發熱 口渴飲湯 大便不 實 用異功散調補胃氣 若服攻伐之劑 兼嘔吐或腹痛 脾胃復傷也 用四君子湯 或口 角流涎 或痰氣壅盛 脾不能攝也 用六君子湯 若兒自食甘肥 或母食酒麪 致兒口舌 生瘡 用清胃散以清熱 若作嘔 少食泄瀉 用白朮散以補脾 若手足并冷 或腹痛惡寒 用六君 炮薑以溫中 若因乳母飲食勞役失宜 發熱致兒 用補中益氣湯 因乳母肝膽二 經血虛 內熱傳兒 用加味逍遙散 八珍湯 因乳母肝脾鬱怒 血傷內熱 致兒為患 用 加味逍遙散 加味歸脾湯 俱加漏蘆 子亦服數滴 仍須參前弄舌類詳看 儒門事親 元 張從政 口瘡脣緊 凡小兒口瘡脣緊 用酸漿水洗去白痂 臨困點綠袍散 如或不愈 貼赴筵散 又不愈 貼鉛白霜散則愈 牙疳 牙疳者 齒齲也 齒齲者 牙齗腐爛也 下牙屬手陽明大腸之經 燥金為主 上牙屬 足陽明胃經 濕土為主 上下是腸胃二經也 或積熱於內 或因服銀粉 巴豆大毒之藥 入於腸胃 乳食不能勝其毒 毒氣循經而至於齒齗牙縫嫩薄之分 反為害也 可以腐香玉 綫子治之 乳母臨臥 當服黃連解毒湯一服 牙疳病則愈矣 平治會萃 元 朱震亨 木舌 戴云 木舌者 舌腫硬不和軟也 又言重舌者 亦是此類 二者蓋是熱病 用百草霜 滑石 芒硝為末 酒調敷 口糜 戴云 謂滿口生瘡者便是 江茶 粉草敷之 或用苦參 黃丹 五倍子 青黛各等分 敷之 世醫得效方 元 危亦林 齒不生 齒不生者 由齒者骨之所絡 髓之所養 稟氣不足則髓不能充於骨 故齒久不生 宜 服芎黃散 奇效良方 明 方賢 弄舌 夫弄舌者 脾臟微熱 令舌絡微緊 時時舒舌 治之切不可用涼藥下之 少與龍腦飲 子 地黃膏治之 若大病未已弄舌者凶 學者慎之 片玉心書 明 萬全 脣瘡 兒疳 上匿下虫 昏睡煩躁 鼻爛汁臭 齒齗七瘡 下利黑血 蟲食下部為狐 下脣 有瘡 蟲食其臟為惑 上脣有瘡 嬰童百問 明 魯伯嗣 鵝口口瘡 巢氏曰 鵝口候者 小兒初生 口裏白屑 滿口上古 如鵝之口 故曰鵝口也 此乃 胎熱而心脾最盛 熏發於口也 葛氏用髮纏指頭 蘸井花水揩拭之 睡時以黃丹煅出火氣 摻於舌上 小兒初出腹有連舌 舌下有膜 如石榴子中隔 連其舌下 後令兒言語不發不 轉也 可以爪甲摘斷之 微有血出無害 若血出不止 可燒髮作灰末傅之 血便止也 用 保命散 枯白礬一錢 馬牙硝半錢 朱砂一分 同研細 取白鵝糞以水攪取汁 調塗舌上 頷頰內 先用髮纏指揩拭舌上垢了 然後用藥敷之 口瘡候乃小兒血氣盛 兼將養過溫 心臟積熱 薰蒸於上焦 故成口瘡也 宜用南星末 淡酢調貼兩腳心 乳母宜服洗心散 卻用瀉心湯 敷口之法 用黃連末以蜜水調抹口中 黃蘗 青黛 冰片皆可 又以牛黃少 許末之 竹瀝調塗口內 治鵝口 以馬牙硝如豆許塗亦好 或口如魚口不能合 或作鴉聲 者 難治 重舌木舌弄舌 巢氏曰 小兒重舌者 心脾俱有熱也 心候於舌而主血 脾之絡脈出於舌下 若心脾 有熱 則血氣俱盛 附於舌根 重生壅出如舌而短小是也 有著頰裏及上齶者 名曰重齶 著齒齦者 曰重齦 皆當刺去其血 用真蒲黃敷之 或髮灰 或馬牙硝 或硼砂 或焰硝 敷之 或竹瀝浸黃蘗點之 亦好 又木舌證 舌者心之候 脾之脈絡於舌也 臟腑壅滯 心脾積熱 熱氣上衝 故令舌 腫 漸漸脹大 塞滿口中 是為木舌 若不急療 必致害人 用 石卜 硝二分 紫霜一分 白鹽半分 同研 每半錢竹瀝井花水調敷 不用 石卜 硝及鹽亦可 又方 用黃葵花研細 竟丹半之 同研點七次 又舌脹滿口 單用冰片點之亦妙 又弄舌者 脾臟微熱 令舌絡微緊 時時舒舌 治之勿用冷藥下之 當少與瀉黃散漸 服之 亦或飲水 醫疑為熱 必以冷藥下之 非也 飲水者 脾胃虛 津液少也 又加面 黃肌瘦 五心煩熱 即為疳瘦 宜胡黃連丸輩 大病未愈 用藥後弄舌者 凶 又有舌上 白胎并黑色者 用硼砂為末摻之 熱甚者加冰片 或單用黃丹如豆許 以按舌下尤妙 齒遲 聶氏云 稟受腎氣不足者 即髓不彊 蓋骨之所絡而為髓 髓不足故不能充於齒 所 以齒生遲也 宜用芎藭 乾地黃 山藥 當歸 芍藥 甘草各等分研末 用熟水調服 或 時以藥末擦牙齦 齒即生也 喉痹腮腫 巢氏云 此二證乃風毒之氣客於咽喉 與血氣相搏而結腫成毒 熱入於心 即煩亂不 食而死 此候急用金星丸下之 治小兒咽喉腮腫疼痛 當用升麻 馬牙硝 硼砂 牛黃等 劑 連翹湯不可缺也 連翹漏蘆湯亦可服 滯頤 巢氏云 小兒滯頤者 涎流出而漬於頤間也 此由脾冷涎多故也 脾之液為涎 脾胃 虛冷 不能收制其津液 故流出漬於頤也 張氏溫脾丹主之 一法百藥煎含嚥 其涎自不 出 亦截法也 益黃散亦治此證 溫脾散亦可服 醫學正傳 明 虞摶 重舌重齦 兒有重舌 重齦者 宜用三稜針刺去血 內服東垣涼膈散 凡口內諸病 惟針最捷 身經通考方 明 吳崑 舌腫 小兒噤風 凡舌腫下必有噤蟲 狀如螻蛄 有頭毛 其頭小白 可燒鐵烙頭上即消 不急治能殺人 世傳走馬喉痹 滿口白瘡如雪 脾虛所致 若帶風邪 當先瀉其邪 進補 脾氣生脾血之劑 蓋龍火不宜涼物 宜以甘溫從治也 保嬰撮要 明 薛鎧 滯頤 小兒滯頤者 涎流出而漬於頤間也 脾之液為涎 由脾胃虛寒不能收攝耳 治用六君 子湯加木香 凡作渴飲冷者 屬實熱 宜瀉胃火 作渴飲湯者 屬虛熱 宜補中益氣 若 脾經實熱 而廉泉不能約制者 用牛黃清心丸 脾經虛熱而廉泉不能統攝者 用六君子加 木香 胃經實熱而蟲動 津液流出者 用瀉黃散 處熱 用五味異功散 大便秘結 用清 涼飲 中氣下陷 用補中益氣湯 食積內熱 用大安丸 仍參口瘡腮腫條互覽之 喉痹 小兒喉痹 因膏梁積熱 或稟賦有熱 或乳母七情之火 飲食之毒 當分其邪蓄表裏 與證之輕重 經之所主而治之 若左腮色青赤者 肝膽經風熱也 用柴胡梔子散 右腮色 赤者 肺經有熱也 用瀉白散 額間色赤者 心與小腸經熱也 用導赤散 若兼青色 風 熱相搏也 用加味逍遙散 鼻間色黃 脾胃經有執也 用瀉黃散 若兼青色 木乘土位也 用加味逍遙散 兼赤色 心傳土位也 用柴胡梔子散 頦間色赤 腎經有熱也 用地黃丸 凡此積熱內蘊 二便不通者 當疏利之 風邪外客而發寒熱者 當發散之 外感風邪 大 便閉結 煩渴痰盛者 當內疏外解 若因乳母膏梁積熱者 母服東垣清胃散 若因乳母恚 怒肝火者 母服加味逍遙散 稟賦陰虛者 兒服地黃丸 大概當用輕和之劑以治其本 切 不可用峻利之藥以傷真氣也 吐舌弄舌 舌屬心脾二經 小兒舌微露而即收者 名弄舌 此屬心脾虧損 用溫脾散補之 舌舒 長而良久不收者 名吐舌 乃心脾積熱 用瀉黃散主之 或兼口舌生瘡 作渴飲冷 屬胃 經實熱 亦用前散 作渴飲熱 屬胃經虛熱 用四君子湯 食少作渴 或大便不實 脾胃 虛弱也 用七味白朮散 口角流涎 或腮頰患腫 胃虛風熱也 先用人參安胃散 次用七 味白朮散 若午後甚者 脾血虛也 四物多加參 朮 茯苓 未應 用補中益氣湯 及審 五臟相勝 若因疳瘦所致 當參諸疳門 古今醫統 明 徐春甫 口瘡 口瘡者 乃脾氣凝滯 風熱加之 則發口瘡 小兒將養太過溫煖 心臟客熱 其口亦 瘡 傷寒狐惑之證 上脣生瘡 蟲食其臟 下脣生瘡 蟲食其肛 此口瘡內應臟腑之邪熱 然也 證治準繩 明 王肯堂 口 嬰兒新產出胎 急以綿裹指 揩拭兒口中舌上惡血穢露 謂之玉銜 若啼聲一發 即 入腹成百病 舌 又看舌下 若連舌有膜如石榴子 若啼不出 聲不轉 連以指爪摘斷之 或用葦刀子 割之 微有血出即活 若舌下血出多者 以燒亂髮灰同猪脂少許和塗之 齒脣 聖惠 云 看齒根有黃筋兩條 以葦刀割斷 點猪乳佳 如兒目難開 先點猪乳 兒上脣與齒齦連處 皆有一筋牽引 若上脣筋緊 即生上煉 下脣筋緊 即生下煉 上煉生瘡 滿頭或眉間 如癬狀 瘙癢不已 復流黃汁 至處生瘡 下煉起腰背 漸至四 肢 患亦如上 或疾甚不治 或頭面上下相通 累年不愈 遂致夭折 或成大病 惟每日 早晨拭口佳 口舌瘡 諸疳口瘡 因乳哺失節 或母食膏梁積熱 或乳母七情鬱火所致 其證口舌齒齦 如 生瘡狀 若發熱作渴飲冷 額間色赤 左寸脈洪數者 此屬心經 先用導赤散清心火 次 用地黃丸滋腎水 若寒熱作渴 左頰青赤 左關脈弦洪者 屬肝經 先用柴胡梔子散清肝 火 次用六味地黃丸生肝血 若兩腮黃赤 牙齦腐攔 大便酸臭 右關脈洪數 按之則緩 者 屬脾經 用四味肥兒丸治脾火 以五味異功散補脾氣 若發熱欬嗽 右腮色赤 右寸 脈洪數 按之濇者 屬肺經 先用清肺飲治肺火 用五味異功散補脾胃 若發熱作渴 兩 頰黧色 左尺脈數者 屬腎經不足 先用六味地黃丸以生腎水 次用補中益氣湯以生肺氣 又有走馬疳者 因病後脾胃氣血傷損 虛火上炎 或痘疹餘毒上攻 其患甚速 急用銅綠 散 大蕪荑湯 輕則牙齦腐爛 脣吻腮腫 重則牙齦蝕露 頰腮透爛 若飲食不入 喘促 痰甚 此脾胃虛而肺氣敗也 頓腮赤腐不知痛者 此胃氣虛甚而肉死也 并不治 經云 手少陰之經通於舌 足太陰之經通於口 因心脾二經有熱 則口舌生瘡也 當 察面圖部位 分經絡虛實而藥之 若元氣無虧 暴病口生白屑 或重舌者 用亂髮纏指 蘸井花水揩之 或刺出毒血 以柳花散敷之 或上齶腫脹 或有泡者 并令刺破 敷前散 或以青黛搽之 刺後又生 又刺 若脣吻坼裂者 用當歸膏調柳花散敷之 若元氣虧損或 服寒涼之藥 或兼作嘔少食者 此虛熱也 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 柴胡 若泄瀉作渴者 脾胃虛弱也 用七味白朮散 若腹痛惡寒者 脾胃虛寒也 用六君 薑 桂 若因母食酒 麵煎煿者 用清胃散 若因母飲食勞役者 用補中益氣湯 肝脾血虛者 用加味逍遙散 鬱怒內熱者 用加味歸脾湯 母子并服 若泥用降火 必變慢脾風矣 仍參吐舌弄舌治之 凡針重舌以綫針直刺 不可橫挑 恐傷舌絡 致言語不清也 舌 舌者心之候 脾之脈絡於舌也 二經存熱無所泄而發於舌 如舌絡微緊 時時舒舌 謂之弄舌 附舌下近舌根 生形如舌而小 謂之重舌 舌慚漸腫大 塞滿口中 謂之木舌 曾氏云 凡患此證 是脾與心肝屢受極熱 所謂重舌木舌 又謂之舌黃鵝口 名雖異 皆熱也 大抵重舌生於舌下 挺露如舌 故曰重舌 然脾之絡脈繫舌傍 肝之絡脈繫舌本 心之絡脈繫舌根 凡此三經或為濕熱風寒所中 則舌卷縮 或舒長 或腫滿 宜消黃散 綠袍散主之 及當歸散 羌活散與服 弄舌 弄舌者 脾臟微熱 田氏云 若肥實者 用牛黃散治之 重舌 田氏云 重舌治法 用苦竹瀝漬黃蘗末 點舌上 如不愈 後用真蒲黃敷之 不過三 次愈 用真蒲黃微炒 紙鋪地上 出火氣 研細 每挑些摻舌下 更以溫水蘸熟帛 裹指 輕按之 按罷摻藥 木舌 曾氏云 木舌者 舌腫硬而妨乳食 此為風熱盛也 以當歸散 瀉黃散 玉露飲皆可 服之 次消黃散點擦舌上 蓋舌者心之官 心熱則生瘡破裂 肝壅則血出如涌 脾閉則自 胎如雪 熱則腫滿 風則強木 口合不開 四肢壯熱 氣喘語塞 即其候也 治法涼解上 焦及心肝脾三經邪熱 疏風化痰 初用百解散加五和湯 水薑燈心煎 次投以牛蒡湯同當 歸散 入生地黃 水薑煎服 咽喉 心鑑 云 咽喉為一身之總要 與胃氣相接 呼吸之所從出 若胷膈之間 蘊積熱 毒 致生風痰 壅滯不散 發而為咽喉之病 喉內生瘡 或狀如肉腐 為腫為痛 窒塞不 通 吐嚥不下 甚則生出重舌 治之尤重先去風痰 以通咽膈 然後解其熱毒 遲則有不 救之患 又有熱毒冲於上齶而生瘡 謂之懸癰及腑寒 亦能令人咽閉 吞吐不利 臨病詳 審治之 咽喉之疾 本傷熱毒上攻也 四時受熱 藏心腑之間 一日所觸上攻咽喉 所謂腎傷 寒也 然其證有單肉蛾 雙肉蛾 有重舌 木舌 痄腮 有懸癱腫脹 有裏外皆腫 甚者 上攻頭面皆腫 大法先洗去口中舌上白胎 其次掃去風涎 如是單雙肉蛾 可針則針 有 不可針者 則用熏摻藥退後 方依次用服藥 如是木舌 服藥之外 仍用摻藥 痄腮則用 塗藥 輕者但服藥而自退 不須用針及藥點 其瘡自消也 外科正宗 明 陳實功 鵝口瘡 鵝口瘡皆心脾二經胎熱上攻 致滿口皆生白斑雪片 甚則咽間疊疊腫起 致難乳哺 多生啼叫 以青紗一條 裹著頭上 蘸新汲水揩去白胎 以淨為度 重手出血不妨 隨以 冰硼散搽之 內服涼膈之藥 重舌 小兒重舌 乃心火妄動發之 當以綫針點刺患上 令出惡血 內服解毒瀉心湯 外以 冰硼散搽之 又有紫舌 木舌 亦由心火而發 用飛鹽加冰片少許搽 出涎自愈 又有痰 氣結於舌上 成核作痛硬強者 用綫針點破出血 用冰硼散搽之 服黃連瀉心湯 走馬疳 走馬疳 言患迅速不可遲延故也 其患多由痧痘餘毒所中 又有雜病熱甚而成者 其 患牙根作爛 隨便黑腐作臭 甚者牙齦脫落 根柯黑朽 不數日間 以致穿腮破脣 誠為 不治 初起宜用蘆薈消疳飲 外用人中白散 或冰硼散二藥搽之 取去黑腐肉 見紅肉血 流者為吉 如取時頑肉不脫 腐爛漸開 焮腫外散 臭味不止 更兼身熱不退者 俱為不 治 牙疳五不治 口臭涎穢者 一不治 黑腐不脫者 二不治 牙落無血者 三不治 穿腮破脣者 四 不治 用藥不效者 五不治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宋 撰人未詳 脣口病論 風毒濕熱 隨其虛處所著 搏於血氣 則坐瘡瘍 若發於脣上生瘡 乍瘥乍發 謂之 緊脣 又曰沉脣 其發頻者 脣常腫大粗厚 或上有瘡不效 甚者以至脣腆 若發於脣裏 連兩頰生瘡者 名曰口瘡 若發於口吻兩角生瘡者 名曰燕口 俗云因乳食看視燕子 則 生燕口瘡也 弄舌論 小兒弄舌者 其證有二 一者心熱 心繫舌本 熱則舌本乾濇而緊 故時時吐弄舒緩 之 二者脾熱 脾絡連舌 熱則舌亦乾濇而緊 故時時吐弄舒緩之 皆欲飲水 心熱則發 渴 脾熱則津液耗 皆引飲 二證相似 宜加審別 心熱者面赤 睡即口中氣熱 時時煩 躁 喜就其冷 咬牙上竄 治宜退熱 脾熱者大便稠硬 赤黃色 面黃身亦微黃 治宜微 導之 不可用冷藥 又不可轉下 若悞下之 則脾胃虛 津液耗 又加五心煩熱 面黃肌 瘦 變為疳也 若大病未已 用藥後弄舌者 大凶也 以人參知母散 瀉黃散治之 舌病論 小兒舌上偶生瘡腫者 由風毒邪熱搏於血氣 隨其虛處著而生病也 發於舌上紫腫者 名曰紫舌脹 若腫粗大 木悶而硬者 名曰木舌脹 若風濕相搏而生瘡者 名曰舌瘡 若 風多而舌腫如吹胞者 名曰鼓舌 其紫舌木舌鼓舌腫甚者 則滿口溢出 塞閉氣門 皆能 殺人 咽喉病論 小兒咽喉生病者 由風毒濕熱搏於氣血 隨其經絡虛處所著 則生其病 若發於咽喉 者 或為喉痹 或為纏喉風 或為乳鵝 重者或為馬喉痹 又或懸癰腫 或腮頷腫 或喉 中生瘡 諸物梗喉論 小兒有悞吞諸物在喉中 不能下 不能出 妨礙飲食 氣出不快 甚者塞刺疼痛 霎 時不佳 便致危殆 方 升麻湯 千金方 下同 治小兒喉痛 若毒氣盛便咽塞 升麻 生薑 射干各二兩 橘皮一兩 右四味 口父 咀 以水六升煮取二升 去滓 分三服 又 治小兒卒毒腫著喉頸 壯熱妨乳 升麻 射干 大黃各一兩 右三味 口父 咀 以水一升五合 煮取八合 一歲兒分三服 以滓敷腫上 大兒以意 加之 辰砂膏 身經通考 下同 治小兒虛熱 舌腫噤風 辰砂三錢 硼砂 牙硝各一錢半 明粉二錢 全蠍 真珠末各一錢 麝香一字 右為末 好油紙包裹 自然成膏 每用菉豆許 乳汁調敷乳頭上 吮下 金銀薄荷湯 下亦可 有潮熱 甘草湯下 此藥雖涼 有全蠍熱品監制 無過涼之患 或用牛黃細研一 錢 以竹瀝調一字灌之 更以猪乳點於口中 此先治其標 蟾酥丸 治小兒牙疳 蟾蜍一枚 酥油炙去骨 胡連 宣連 草龍膽 川楝 木香 使君肉 蕪荑各一兩 末之 猪膽汁糊丸麻子大 入青黛 茴香 陳皮 麝少許 各研細 旋滾為衣 常服紫蘇 湯下 量兒大小與之 保命散 嬰童百問 下同 治小兒口內白屑滿舌上 如鵝口 枯礬一錢 牙硝半兩 細研 朱砂二錢半 右同研細 每服一字 取白鵝屎以水攪取汁 調塗舌上 含頰內 未用時 先以手指 纏亂髮拭舌上垢 然後使藥敷之 吳茱萸散 治初生兒喫乳後 口內即生白屑煩躁 吳茱萸不拘多少 右用酢調敷腳心內 退即去之 心有客熱口生瘡 以南星末酢調敷腳心 茱萸散亦治 口瘡 退即洗去之 洗心散 治風壅壯熱 頭目昏痛 痰涎壅滯 涕唾稠粘 心神不寧 眼濇睛疼 及鼻 塞聲重 咽乾多渴 五心煩熱 小便黃赤 大便秘濇 并宜服之 白朮一錢半 甘草炙 當歸 荊芥穗 麻黃 芍藥 大黃麵裹煨去麵切焙 各六錢 右剉散 每服四錢 生薑薄荷湯 去滓 乳母服或兒服 辰砂七寶散 治小兒口瘡壯熱 傷風壅熱 治夾驚傷寒 解諸般熱 亦治疹痘熱 治 驚風定搐搦 麻黃去節 白朮 當歸 大黃 赤芍 荊芥 前胡 生地 甘草各半兩 右為末 傷風發散 用生薑薄荷煎 急驚 加辰砂 薄荷調下 瀉心散 治心經實熱咬牙 及痰氣實則氣行濇 合臥則氣不通 故喜仰臥 則上下通 也 黃連一兩 去鬚 右為末 每服半錢或一錢 臨臥時溫水服 牛黃散 治小兒重舌 木舌 重齶 重齦 腫痛 口中涎出 牛黃 龍腦 丹砂各二錢半 鉛霜半兩 太陰元精石一兩 右為末 每服半錢 先於腫處針破出血 鹽湯拭口 摻藥在內 一捻金散 治小兒鵝口 口瘡 重舌 木舌 雄黃三錢 硼砂一錢 甘草半錢 片腦少許 右為細末 乾摻患處 或用蜜調塗 葛氏方 治小兒鵝口 黃丹 右炒黑水飛研細 摻舌上即愈 仍服消毒飲 犀角消毒飲 治嬰孩風毒 赤紫丹瘤 壯熱狂躁 睡臥不安 胷膈滿悶 咽喉腫痛 九道有血妄行 遍身丹毒 牛旁子炒 一兩半 荊芥穗五錢 生甘草 防風各二錢半 犀角一錢半 右剉散 用水煎 不拘時服 瀉黃散 治小兒胃經實熱 致生喉痹 咬牙 心脾積熱吐舌 藿香葉七錢 山梔一兩 石膏 甘草各五錢 防風四兩 右剉散 同蜜酒微炒香 每服二錢 水煎服 胡黃連丸 治小兒五心煩熱 面黃弄舌 川黃連 胡黃連各半兩 朱砂一分 另研 將二連為細末 入朱砂末 填入猪膽內 用淡水煮 以杖安銚子上 用綿釣之 勿著底 候一炊久取出 研入蘆薈 麝香各一分 飯和丸如麻子大 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 食後米飲下 一作食前 治疳證有熱者 一方 加蝦 虫麻 半兩 不燒 青液散 治嬰孩鵝口 重舌 口瘡 青黛一錢 石卜 硝一錢 冰片少許 右為細末 蜜調 以鵝翎少許敷上 一方去 石卜 硝 一字散 朱砂 冰片各少許 蜜調 鵝翎刷口內 嚥下無妨 芎黃散 治齒生遲 或嚼物少力 此方主之 川芎五錢 山藥 當歸酒炒 白芍藥炒 甘草灸 各二錢半 右為細末 用白湯調化 食後服 或將乾藥末摻齒斷 一方加生地半兩 去芍藥 金星丸 治小兒風熱壅盛 喉中痰鳴 嗽喘氣粗 面頰紅 腮赤腫痛 咽喉壅塞 目 閉不開 多眠發熱 狂言煩躁多渴則生驚風 大便不通 小便如血 諸般熱壅 瘡痍煩躁 并宜服之 真鬱金 雄黃飛 各二錢半 膩粉煅 半錢 巴豆七粒 去油 右為末 調勻 酢糊為丸麻子大 薄荷湯下 連翹漏蘆湯 治小兒癰瘡 丹毒 瘡癤 咽喉腫痛 腮腫 漏蘆 麻黃去根節 連翹 升麻 黃芩 白蘞各一錢 甘草 枳殼各半錢 右為粗末 每服一錢 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 量兒大小 不拘時溫服 熱甚加 大黃 石卜 硝 連翹湯 治瘡疹壯熱 小便不通 諸般瘡癤 丹毒 臍風 連翹 瞿麥 荊芥 木通 當歸 防風 赤芍藥 柴胡 滑石 蟬蛻 甘草炙各一錢 山梔 黃芩各五分 右剉細 每服二錢 加紫草 煎溫服 熱甚加大黃 更詳證加減 清涼飲子 治小兒百病 變蒸客忤 驚癎壯熱 痰涎壅盛 煩悶頰赤 口乾煩渴 項 頸結熱 頭面瘡癤 肚中熱痛 大黃 連翹 芍藥 羌活 當歸 防風 甘草 山梔仁各等分 右剉散 每服二錢 水半盞 煎三分 去滓 不拘時服 益黃散 治小兒吐瀉 脾虛不食 米穀不化 困倦力少 滑腸夜起 并疳虛 盜汗 滯頤 陳皮去白 一兩 丁香二錢 訶子炮去核 青皮去穰 甘草炙 各五錢 右為末 每服二錢 水煎三分 食前服 一方 去丁香 加木香 溫脾丹張渙方 治滯頤 半夏麯 丁香 木香各一兩 乾薑 白朮 青皮 陳皮各半兩 右為末 糊丸如黍米大 一歲十丸 二歲二十丸 大小加減 米湯下 冰硼散 外科正宗 治咽喉口齒 新久腫痛 及久嗽痰火 咽啞作痛 冰片五分 飛過朱砂六分煉過元明粉 硼砂各五分共研極細末 吹搽患上 甚者日搽 五六次 最效 赴筵散 證治準繩 下同 治小兒口瘡脣緊 薄荷 黃蘗 右等分為末 入青黛少許搽之 鉛霜散 治證同上 鉛霜研 菉豆粉各半兩 右用芸薹菜自然汁調塗 甘露飲 醫統 治小兒胃中客熱 牙宣牙齦 腫爛 時出膿血 口舌生瘡 咽 喉腫痛 枳殼麩炒 石斛 枇杷葉拭去毛 熟地黃 生黃芩 山茵陳 麥門冬去心 生地黃 天門冬去心 各一錢 甘草炙 五分 右作一服 水二鍾 煎七分 食後服 本事方 無麥冬 茵陳 加山豆根 犀角屑 大有神效 如聖散 證治準繩 下同 治小兒口瘡 不能吮乳 江子一粒 朱砂 黃丹各少許 右將江子去皮研爛 不去油 入後二味敷紙絹上 剃開小兒顖門 貼在顖上 如四邊 起粟米泡 便用溫水洗去藥 恐成瘡 用菖蒲水洗 其效如神 一方無朱砂 地骨皮丸 入門 治小兒肺熱 口中如膠 舌乾發渴 小便多 地骨皮 黃芪 桑白皮 山梔 馬兜鈴各等分 右為細末 甘草膏和丸如芡實大 每一丸食後噙化 冰蘗丸 良方 治小兒口瘡 龍腦少許 黃蘗 硼砂研 薄荷葉各等分 右為細末 研勻 生蜜和丸如龍眼大 每服一丸 津液化下 瘡甚者 加腦子研 加減瀉白散 直指方 治胃中客熱 口臭生瘡 桑白皮 地骨皮 炙草 知母 黃芩各一錢 五味子 麥門冬 桔梗各七分 右 口父 咀 水煎 去滓 食遠溫服 忌辛熱 生香膏 類要 黃蘗半錢 螺青二錢 右同研細 每服一字或半錢 摻患處 檳榔散 大全 治諸口瘡 檳榔 銅綠 貝母各等分 右為細末 如患乾瘡 生蜜調掃之 若口瘡濕 則乾摻之 溫胃散 薛氏醫案 下同 治脾冷涎多 流滯於頤 丁香一兩 人參 半夏 肉荳蔻 白朮 乾薑 甘草各半兩 右為末 每服一錢 薑水煎 薛己曰 按此方治脾胃虛寒 涎流不止 或嘔吐腹痛之 良劑也 脾氣稍溫 但服五味異功散 麝香散庄氏 治小兒脣口臭爛 齒齗宣露 麝 雄黃 蘆薈 龍骨各一錢 密陀僧二錢 石膽半兩 生 乾蟾一枚 重半兩者 入瓶燒存性 右合研令極勻細 用綿子纏箸頭上 以鹽礬漿水輕輕洗過 然後上藥 葵根散 保幼大全 下同 治小兒緊脣 葵根一兩 燒灰 烏蛇燒灰 黃蘗為細末 鼈甲燒灰 各半兩 右用半錢 猪脂少許和塗脣上 時時用 髮灰散 治小兒口傍瘡 久不軟 亂髮燒灰 故絮灰 黃連去鬚土 乾薑各等分 右為末 每少許傅上 不過三次愈 七味白朮散 治小兒吐舌 弄舌 飲食所傷 脾胃虛弱 致生馬牙 人參 白茯苓 白朮 藿香葉 木香 甘草 乾葛 右水煎 量兒大小與之 五倍子散 證治準繩 治牙齒搖及外物所傷 諸藥不效欲落者 川五倍子 乾地龍去土微炒 各半兩 右為細末 先用生薑揩牙根 後以藥末敷之 五日內不得咬硬物 如齒初折落時 熱 貼齒槽中 貼藥齒上 即牢如故 導赤散 薛氏醫案 下同 治小兒虛熱咬牙 及小腸經熱 咽喉作患 生地黃 木通 甘草各等分 右為末 每服一錢 入淡竹葉水煎 柴胡清肝散 治小兒肝經實熱咬牙 及風熱致生喉痹 柴胡 黃芩炒 人參 川芎 山梔炒 各一錢 連翹 甘草 桔梗各五分 右 水煎服 瀉白散 治小兒肺經實熱咬牙 致生喉痹 桑白皮炒黃 地骨皮 甘草炒 各等分 右為末 入粳米百粒 水煎 異功散錢氏 治小兒胃經虛熱咬牙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炒 陳皮各等分 右為末 水煎服 加味逍遙散薛氏 治小兒夜間咬牙 風熱相搏 致生喉痹 當歸 甘草炙 芍藥酒炒 茯苓 白朮炒 柴胡各一錢 山梔炒 牡丹皮各七分 右 水煎服 桃紅散 保幼大全 治小兒牙癰 腫爛膿血 朱砂一錢 研水飛 菉豆粉一兩 硼砂半錢 片腦 麝香各一字 右為末 每用一字敷患處 或揩貼之 立效飲 證治準繩 下同 治小兒牙根舌上發瘡作痛 致言語飲食不便 淨黃連一兩 北細辛去葉 二錢半 元明粉二錢 右細剉 或晒或焙為末 仍同元明粉乳鉢內杵勻 每用一字 乾點患處 或以一錢新 汲井水調塗瘡上 兒小者畏苦不肯點嚥 用蜜水調敷患處 令其自化 咽痛茶清調下 黃金散 解口內舌上瘡毒 及治痘瘡后目生瞖膜 黃蘗用生蜜潤透 烈日晒乾 再塗蜜晒 凡十數次 粉草各一兩 右剉研為細末 治口瘡用藥末乾點患處 或用麥門冬熟水調點舌上 令其自化 若痘 瘡後目生瞖膜 湯泡澄清 無時頻洗 仍投糖煎散 柿煎散二藥 天竺黃散 治上焦風熱 口鼻生瘡 兩目赤腫 咽膈不利 痰涎壅滯 氣不通暢 驚 搐煩悶 神思昏迷 天竺黃 鬱金無 山梔仁代 茯神去皮根 甘草各半兩 硼砂 牙硝 白芷 川芎 殭蠶 枳殼麩炒微黃 各二錢半 朱砂飛 二錢 麝香一字 蟬殼十五枚 洗去泥土嘴足 右除硼砂 牙硝 朱砂 麝香四味 乳鉢細杵 餘九味焙乾為末 同入乳鉢內 再杵 勻 每服半錢或一錢 溫薄荷湯無時調服 或麥門冬湯 香附散張渙方 治齒不生 香附揀淨刮去皮 沉香各一兩 雄鼠糞燒灰 乾蟾燒灰 檳榔各半兩 右件搗羅為細末 用羊髓四兩煮爛 和成膏 如黍米大 每服十粒 麝香湯下 量兒 大小加減 清胃散薛氏 治胃火牙痛 或連頭面 膏粱積熱 致生喉痹 升麻五分 生地黃 牡丹皮 川黃連炒 當歸各三分 右水煎服 加柴胡 山梔 即加味清胃散 薛己曰 愚按前方治脾胃實火作渴 口舌 生瘡 或脣口腫痛 齒齦潰爛 焮連頭面 或惡寒發熱 或重舌馬牙 吐舌流涎等證 子 母并宜服之 若因脾胃氣虛 寒涼剋伐 或虛熱上行 口舌生瘡 弄舌發熱 飲食少思 或嘔吐困睡 大便不實 流涎齦爛者 用五味異功散 藁本散 證治準繩 下同 治卒齒痛 及小兒風蚛牙痛 藁本 白附子 川芎 莽草各半兩 并末 次用 青黛 蘆薈 麝香各一錢 研細 右件都再研勻 每用一字 塗揩患處 雄黃丸 治小兒牙齒黑蛀 氣息疼痛 雄黃二錢 麝香半錢 右為細末 軟飯和為梃子 安在牙內 齒齗腫痛方 千金翼 生地黃 獨活各三兩 右二味切 以酒漬一宿含之 又方 證治準繩 下同 治齒根腫 松葉一握 鹽一合 好酒三升 右三味 煮取一升含之 又方 治齒根空腫痛 困弊無聊賴 獨活四兩 酒三升 右二味 於器中漬之 煻火煨之 令煖 稍稍沸得半 去滓熱含之 不過四五度 又方 治齒齗疼痛 杏仁一百枚 去皮尖及雙仁者 鹽末方寸匕 右二味 以水一升煮令沫出 含之 味盡 吐卻更含 不過再三瘥 聖惠蝦 虫麻 散 治小兒齒痛 風齲 連腮微腫 乾蝦 虫麻 一枚 青黛 柑子皮 細辛 白鷄糞 薰黃各一分 麝香細研 乾薑炮製 剉 各半分 右件藥搗細羅為散 都研令勻 以薄綿裹少許 內齲齒孔中 日一易之 又方 白附子 藁本 細辛 芎藭 莽草各一兩 右件藥搗 細羅為散 以薄綿裹少許 著齲齒上 又方 治小兒齲齒風疼 及蟲蝕疼痛 乾蝦 虫麻 一枚 燒灰 青黛一分 蘆薈半分 右件藥 同研令細 以生地黃熬成膏 塗於齒上 又方 治小兒風齲齒痛 及蟲蝕疼痛黑爛 青黛細研 鷄糞白燒灰 藁本 北細辛 雄黃細研 各一分 麝香少許細研 右件藥 搗羅令細 同研令勻 旋取少許 敷於齒上 聚寶黃龍散 要訣 治齒齗疳蝕 有竅子不合者 龍實龍骨中有之深黃或淡黃色 緊掬人舌者是 白礬灰 蝸牛殼 南粉 牛黃各一錢 右五味為末 每用少許 貼竅子內 時時用之 黃連石膏湯 明醫雜著 治小兒齒腫流涎 腮腫馬牙 主陽明之熱 升麻 川芎 白芍藥 半夏炒 各七分 乾葛 生甘草 防風 黃連酒炒 各五分 石膏煅 白朮各一錢 白芷三分 右水煎 每服二錢 若能漱藥者 則含藥漱而吐之 漱藥不用白朮 半夏 苦參散 證治準繩 治小兒牙宣 齒縫出血 苦參末一兩 白礬灰一錢 右為末 一日三次 揩牙上 立驗也 牛蒡散 養生必用 治小兒牙病 牛蒡子炒香 一分 乳香一錢 右為末 入白麪少許 溫水調塗 龍腦飲子 良方 下同 治小兒脾熱弄舌 甘草炙 大梔子炒 藿香葉 石膏 縮砂仁 瓜蔞各等分 右為末 蜜水調服 不拘時 地黃膏 治同上 鬱金皂角水煮切焙 豆粉各半兩 炙草一分 馬牙硝研 一錢 右用生地黃汁 蜂蜜對合熬成膏和藥 每服兩皂子大 并治重舌 用熟水含化 或鵝 翎掃口內 溫脾散 薛氏醫案 下同 治小兒心脾虧損弄舌 訶梨勒皮 人參去蘆頭 白朮 木香各一錢 黃芪剉 白茯苓 藿香 陳橘皮湯浸去 白焙 桔梗去蘆頭 各二錢 右件搗 粗羅為散 水煎不計時候 量兒大小溫服 四君子湯 治小兒吐舌 胃經虛熱作渴飲湯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炙 各五分 右 水煎服 人參安胃散 治小兒胃虛風熱 口角流涎 或腮頰患腫 吐舌弄舌 黃芪二錢 人參一錢 陳皮去白 生甘草 炙甘草各五分 白芍藥七分 白茯苓四分 黃連二分 右為粗末 每服二三錢 水煎五沸 去滓溫服 人參知母散 大全 治大病未已 用藥後弄舌 知母一兩 藍葉半兩 人參去蘆半兩 釣藤 川升麻 乾葛 黃芩各一分 右為細末 每服一錢 水八分 入竹瀝三兩滴 煎至五分 去滓 無時溫服 硝黃散 證治準繩 下同 治風熱上攻 舌硬腫大不消 風化 石卜 硝 真蒲黃各半兩 右 蒲黃晒乾為末 用 石卜 硝乳鉢內細研勻 每用一字 或半錢 揩舌上下 綠袍散 治重舌及滿口內外瘡毒 咽膈不利 薄荷葉 荊芥穗各五錢 青黛 元明粉 硼砂各二錢半 百藥煎 甘草各三錢 右剉焙為末 除元明粉 硼砂在乳鉢內細杵 同前藥未再杵勻 用一字至半錢 乾點 舌上 令其自化 或新汲水入蜜 調點舌上亦好 聖濟當歸散 治小兒脾肝心經為濕熱風寒所中 致重舌木舌 或舌卷縮舒長 或腫滿 當歸去蘆 白芍藥 人參 甘草炙 桔梗 陳皮各一錢 右 口父 咀 煎五分 時時少服 羌活散 治重舌 木舌 及舌上生瘡 人參 羌活 赤茯苓 柴胡 前胡 川芎 獨活 桔梗 枳殼 蒼朮 甘草各一兩 右剉 每服二錢 水一盞 薑二片 薄荷三葉 煎七分 無時服 牛黃散 治脾臟積熱 令舌絡微緊 時時弄舌 牛黃研 朱砂研飛 麝香 天竺黃并細研 蠍梢 釣藤俱研末 各一分 右件一處研勻 每服一字 新汲水調下 天竺黃散 治小兒上焦極熱 致生重舌 木舌 鵝口 重齶 并舌口上生瘡 天竺黃研 鬱金 山梔 白殭蠶炒去絲嘴 蟬殼去土 甘草各等分 右為末 一歲半錢 熟水 薄荷湯皆可服 不拘時 朱砂膏 治同上 朱砂飛五錢 牙硝 硼砂 元明粉各二錢半 麝香一字 金箔 銀箔各十五片 白附 子 枳殼麩炒微黃 各三錢 川芎 粉草各四錢 人參去蘆 黃苓 薄荷葉各二錢 右剉為末 摻口內 玉露飲 治小兒木舌腫硬 不能乳食 寒水石中有細紋 手可碎者 石膏各一兩 甘草晒乾 天陰火焙 三錢 右為細末 每服半錢至一錢 溫湯無時調服 百解散 治小兒木舌 乾葛 升麻 赤芍 黃芩 麻黃製 薄桂 甘草各等分 右碎 水煎 無時溫服 風熱甚 加薄荷同煎 五和湯 治木舌 當歸酒洗 赤茯苓去皮 各半兩 炙草 大黃 枳殼水浸潤去穰剉片 麥麩炒微黃 各七錢半 右水煎 無時溫服 金朱飲 治驚壯熱 傷寒伏熱 上焦虛熱 重舌口鼻生瘡 赤眼等證 川鬱金剉皂莢水煮焙乾佳 天竺黃 炙甘草 馬牙硝各半兩 朱砂一分研 蟬殼十四 個 麝香少許 右為末 每服半錢至一錢 蜜湯調下 石卜 硝散 聖惠 治小兒木舌 石卜 硝一兩 真紫雪五錢 食鹽二錢半 右為細末 每服五分 入竹瀝三兩點 用白湯調塗舌上 嚥津無妨 烏魚散張渙 治小兒重舌 烏魚骨一兩 蜣螂燒灰 蒲黃炒 各五錢 枯白礬二錢五分 右為極細末 用鷄子黃調塗舌下 嚥津無妨 當歸連翹湯 準繩 治小兒心脾有熱 致生重舌 當歸尾 連翹 川白芷各三錢 大黃煨 甘草各一錢 右 口父 咀 用水一盞煎 食前服 加減三黃丸 千金翼 治舌上黑 有數孔 出血如涌泉 戎鹽 黃芩 黃蘗 大黃各五兩 人參 桂心各二兩 甘草一兩 炙 右七味末之 煉蜜丸如梧子 每服十丸 日三服 仍燒鐵而烙之 鐵粉散 保幼大全 下同 治小兒喉痹腫悶 鐵葉粉一分 硼砂一分 生白礬半兩 右為末 每服半錢 冷水調下 連二三服 蛇蛻散 治喉痹腫悶 蛇蛻一分 白梅肉炒 一分 牛蒡子炒 半兩 生甘草一分 右為散 每服一錢匕 綿裹湯浸少時 含咽津汁 小兒吮之 定命散 治小兒纏喉 乳鵝等病 川大黃炒 黃連去鬚 直白殭蠶炒去絲嘴 生甘草各半兩 五倍子一分 膩粉五筒子 右為細末 每用一字 竹葦筒子吹入喉中 如毒氣攻心 肺喉中生病 嚥飲不得者 以乳汁調藥一字 鷄羽蘸之 深探入喉中 得吐者活 不吐者死 犀角散 治小兒馬喉痹 其候如喉痹 更加連咽項頷頰腫甚 咽喉閉塞 但數數噴氣 此證極惡 射干 桔梗各三分 馬蘭根一錢 甘草炙 川升麻 犀角屑各半兩 右為粗末 每服錢半 水一盞 入竹葉五片 煎至六分 去滓入馬牙硝半錢 攪勻 細細含嚥 綠雲散 治小兒口瘡 喉痹 馬喉 鵝乳 重舌 木舌 一切咽喉之疾 螺青 盆硝 生蒲黃 生甘草各等分 右為細末 每服一錢 生薑自然汁調 細細含嚥 若已閉塞不通者 用葦筒入藥吹入 喉中 如聖湯 治咽喉一切諸疾 甘草二兩 桔梗去蘆 一兩 右為粗末 每服一大錢 水一盞 煎去滓 放溫 時時呷 煎六分 龍石散 治同上 寒水石煅通赤 一分 朱砂研水飛 二分半 腦子研 半分 右為細末 每用少許摻患處 病在咽喉者 吹入喉內 細細嚥津 日五七次 臨臥一 兩次用妙 如聖圓 治同上 川大黃末一分 白礬末一分 馬屁勃末一分 蝸牛十四個 陳白梅肉十分 右於五月五日午時取蝸牛 以白梅肉同研爛 入藥和九如楝子大 每用一丸 綿裹含 化嚥津 若病重不能開口 即研藥作末 葦筒吹入喉中 滴水三兩點送之 或以淨水磨藥 灌之立瘥 通關散 治同上 枯白礬 雄黃水飛 藜蘆微炒 殭蠶去絲嘴 猪牙皂角去皮弦 右各等分為細末 每用一字 鼻內搐之 甚者葦筒吹入喉中 涎出或血出 立愈 金露膏 治同上 寒水石煅通赤 四兩研 雄黃一兩 研水飛 硼砂二錢 研 甘草末四錢 腦子一字 研 右拌勻 煉蜜和丸桐子大 食後含化一圓 射干湯 治同上 射干 川升麻各一兩 馬牙硝 馬屁勃各半兩 右為末 每服一錢 水一盞 煎至六分 去滓溫服 荊芥桔梗湯 治喉中生瘡 荊芥穗 枯梗去蘆 生甘草 牛蒡子炒 各等分 右為細末 每用一錢 水一小盞 煎至六分 去滓溫服之 又方 治同上 桔梗去蘆 生甘草 牛蒡子炒 各一兩 右為粗末 每用一錢 水一小盞 入青鹽少許 煎至六分 去滓放溫 時時呷 又方 治纏喉風束氣不通 蛇蛻炙令焦黃 當歸去蘆焙 各等分 右為末 溫酒調下 又方 治同上 萆麻子去皮 二個 石卜 硝二錢 右為末 新水調服 未效再服 又方 治同上 生天南星 生白殭蠶去絲嘴 各等分 右為末 每服一字或半錢 生薑自然汁調下 又方 治咽喉腮頰悶 黃蘗 寒水石各等分 右為末 量腫處以薄荷水調藥 用鷄翎掃上 乾即再掃 又方 治小兒喉痹 桂心 杏仁各半兩 右二味為末 以綿裹如棗大 含咽汁 張銳鷄峯方 治齒間出血 苦竹葉不拘多少 水濃煎取汁 入鹽少許 寒溫得所含之 冷即吐之 通氣散 治小兒誤吞金銀銅鐵錢物 在喉中不下 鵝毛一錢 燒灰 磁石皂子大一塊 煅酢淬研飛 象牙一分 燒存性 右為細末 每服半錢 新水調下 大聖玉屑無憂散 治諸物梗喉 及一切咽喉諸病 解毒 治百疾 立見效驗 元參 貫眾 白茯苓炒黃 縮砂仁 滑石 荊芥 川黃連去鬚 山豆根 甘草炙 硼 砂 寒水石水煅埋土中 出火毒 各三兩 右同為末 每用半錢 抄口中 新汲水一口嚥之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四百十六 小兒脣口齒舌喉病門 單方 小兒緊脣 頭垢塗之 肘後方 小兒脣緊 蠐螬研末 猪脂和敷之 千金方 又 松脂炙化貼之 聖惠方 下同 又 赤莧擣汁洗之 良 小兒緊脣 脾熱脣瘡 并用烏蛇皮燒灰 酥和敷之 小兒腫脣 桑木汁塗之 即愈 小兒緊脣 葵根燒灰 酥調塗之 又 鷄矢白研末敷之 有涎易去 又 用馬芥子搗汁曝濃 揩破頻塗之 崔氏纂要方 又 人屎灰敷之 顧知悌方 又 用頭垢枯礬研勻 猪膽調敷 壽域 小兒口瘡 黃葵花燒末敷之 肘後方 治小兒口瘡不得吮乳 用大青十八銖 黃連十二銖 口父 咀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二 合 一服一合 日再夜一 千金方 下同 又 以蜜二升 甘草如指大三寸 臘月猪脂一斤 合煎相得 含如棗大 稍稍咽之 日三 又 以礬石如鷄子大置酢中 塗兒足下二七遍愈 治小兒燕口 兩吻生瘡 燒髮灰和猪脂敷之 治小兒口下黃肌瘡 取羖羊髭燒作灰 和臘月猪脂敷之 角亦可用 治口傍惡瘡 亂髮灰 胡絮灰 黃連 乾薑四味等分為散 以粉瘡上 不過三遍 治小兒口中涎出 以白羊屎頻內口中 又 以東行牛口中沫 塗口中及頤上 又桑白汁塗之瘥 小兒口緊 不能開口飲食 不語即死 蛇蛻燒灰 拭淨敷之 治小兒鵝口 不能飲乳 用鵝屎汁瀝兒口中 又 用黍米汁塗之 又 取小兒父母亂髮淨洗 纏桃枝 沾取井花水 東向向日中 以髮拭口 得口中白 乳 以置水中 七過瀝洗 三朝作之 治小兒心熱 口內生瘡 重舌鵝口 用柘根剉五升 無根弓材亦佳 以水五升煎取二 升 去滓煎取五合 細細服之 數次 良 治口瘡白漫漫 先以父淨髮拭口 次取桑汁塗之 小兒流涎 胷膈有痰 新桑根白皮 搗自然汁 塗之甚效 乾者煎水 聖惠方 下同 小兒鵝口 滿口白爛 貝母去心為末半錢 水五分 蜜少許 煎三沸 繳淨抹之 日 四五度 小兒吻瘡 經年欲腐 葵根燒研敷之 小兒口噤 病在咽中 如麻豆許 令兒吐沫 不能乳食 葛蔓燒灰一字 和乳汁點之 即瘥 小兒鵝口重舌 甑帶燒灰 敷舌下 小兒口瘡 赤葵莖炙乾為末 蜜和含之 燕口吻瘡 胡粉炒一分 黃連半分 為末敷之 普濟方 下同 小兒口瘡 寒食麵五錢 硝石七錢 水調半錢 塗足心 男左女右 又 用釜底墨 時時搽之 又 用大栗煮熟 日日與食之 甚效 小兒口瘡糜爛 黃丹一錢 生蜜一兩 相和蒸黑 每以鷄毛蘸搽甚效 小兒口瘡及百日內口瘡 用晚蠶蛾為末 入麝香少許摻之 小兒流涎脾熱也 用鹿角屑末 米飲服一字 小兒鵝口 滿口白爛 枯礬一錢 朱砂二分為末 每以少許傅之 日三次 神驗 小兒流涎 用牛噍草絞汁 少少與之服 小兒燕口 兩角生瘡 髮灰三錢 飲汁服 子母秘錄 下同 小兒口瘡 五月五日蝦蟆炙 研末敷之 即瘥 小兒鵝口 桑皮汁和胡粉塗之 小兒口瘡 用葧薺燒存性 研末摻之 楊起簡便方 下同 小兒口疳 白礬裝入五倍子內燒過 同研摻之 又 用蔗皮燒研摻之 又 以黃連蘆薈等分為末 每蜜湯服五分 走馬疳 入蟾灰等分 青黛減半 麝香少 許 小兒口瘡風疳 用柳木蛀蟲屎燒存性為末 入麝香少許搽之 雜木亦可 幼幼 新書 小兒赤口 淡竹瀝點之 或入人乳 古今錄驗 小兒口瘡 不能吮乳 密陀僧末酢調 塗足心 瘡愈洗去 蔡醫博方也 黎居 士簡易方 口鼻急疳 數日欲死 以藍澱傅之令遍 日十度 夜四度 本草 小兒回瘡 細辛末酢調貼臍上 衛生家寶方 治小兒口瘡通白者 及風疳瘡蝕透者 以白殭蠶炒令黃色 拭去蠶上黃肉毛為末 用 蜜和敷之 去風熱也 身經通考 方 小兒吻瘡 竹瀝和黃連 黃蘗 黃丹敷之 全幼心鑑 小兒口瘡 羊脂煎薏苡根塗之 活幼心書 治赤白口瘡 小兒失驚即生口瘡 用生白礬一錢噙嗽之 從瀝頑涎立效 外科 精義 下同 治小兒疳口瘡 用天南星一 去皮為末 好酢調攤在紙上 男左女右 貼在腳心底 以帛繫定 三日外取了 以溫水洗盡腳下藥 小兒鵝口 重舌 口瘡 用青黛 石卜 硝各一錢 片腦二分半 蜜調敷 仍視舌上 有膜如榴子 則哭聲不絕 隨以指摘破即愈 幼幼近編 小兒口疳 人中白煅 黃蘗蜜炙焦為末等分 入冰片少許 以青布拭淨摻之 累效 陸氏經驗方 小兒口瘡 羊乳細濾入 含之數次愈 小品方 小兒鵝口 馬牙硝擦舌上 日五度 簡要濟眾 小兒口中白屑 名曰鵝口 用 石卜 硝 兒茶各二分 硼砂一分 為細末 用蠟葉搗 自然汁 調搽兒口內 即安 并治馬牙 窮鄉便方 小兒口瘡痰爛 生硫黃水 調塗手心 足心 效即洗去 危氏得效方 小兒流涎 脾熱有痰 皂莢子仁半兩 半夏薑湯泡七次 一錢二分為末 薑汁丸麻子 大 每水下五丸 聖濟總錄 小兒口瘡 鐵銹末 水調敷之 危氏集簡方 下同 嬰孩鵝口 白厚如紙 用坯子胭脂 以乳汁調塗之 一宿效 男用女乳 女用男乳 小兒諸口瘡 以香白芷 銅綠等分為末 摻上立效 保幼大全 下同 又 以白錫燒灰敷之 又 以湯瓶內鹼為末 臨臥時以好酢調於腳心底 明書個十字立驗 治口氣熱臭 用乾甜瓜子去殼研細 蜜少許 調成膏 食後含化 或敷齒上 小兒口舌病 小兒口瘡 難用藥 以天南星取中心 龍眼大為末 酢調塗兒腳心甚妙 醫學綱目 下同 又 用白礬或吳茱萸為末 酢調塗腳心 亦效 小兒口瘡 黃蘗 青黛等分 片腦少許為末 竹瀝調敷之 乳母宜服瀉心湯 涼膈散 小兒口瘡 用薄荷汁拭口內 西瓜水徐徐飲之 入門 治小兒齒落久不生 以牛屎中大豆二七枚 小開豆頭 以注齒根處 數度即生 千金方 下同 又 取雄鼠屎二七枚 以一屎拭一齒根處 盡此上二十一日即生 雄鼠屎 兩頭尖者 是 治牙齒根搖欲落 以生地黃大者一寸 綿裹著牙上 嚼嚥汁 汁盡去之 日三即愈 可十日含之 更不發也 千金翼 下同 治蟲蝕齒根肉黑 燒腐棘 取瀝塗之十遍 雄黃末敷即愈 若齒黑者 以松木灰揩之 細末雄黃塗齗百日 日再塗之 七日慎油猪肉 神效 治小兒齒齲 切白馬懸蹄可孔 塞之 不過三度 治蟲蝕齒疼痛閉氣 細書曰 南方赤頭蟲 飛來入某姓名裂齒裏 今得蠍蟲孔 安置 耐居上 急急如律令 小牋紙內 若屋柱北邊蠍蟲孔中 取水一杯 禹步如禁法 還誦上 文 以水沃孔 以淨黃土泥之 勿令泄氣 永愈 小兒齒遲 正旦取尿坑中竹木刮塗之 即生 聖惠方 下同 一 取路旁遺卻稻粒 於齒路點三七下 其齒自生 神效 小兒牙疳出血 大鯽魚一尾 去腸留鱗 入當歸末泥固燒存性 入煅過鹽和勻 日用 小兒齒痛 以皂莢炙去皮子搗未 取少許 著齒痛上瘥 小兒齲齒 以松柏脂捏銳如錐 柱齲孔內 須臾齲蟲緣松脂出 即差 小兒牙疳 雄黃一錢 銅綠二錢為末貼之 陳氏小兒方 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