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气候影响评价_第1页
黑龙江省气候影响评价_第2页
黑龙江省气候影响评价_第3页
黑龙江省气候影响评价_第4页
黑龙江省气候影响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气候影响评价 HEILONGJIANGHEILONGJIANG CLIMATECLIMATE IMPACTIMPACT ASSESSMENTASSESSMENT 2007 黑龙江省气候中心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CLIMATE CENTER 目 录 一 基本气候概 况 1 1 降水 1 2 气温 4 3 日照 6 二 主要气候事件及其影响 7 1 暖冬 7 2 雪灾 7 3 干旱 8 4 森林火灾 8 5 病虫害 8 6 风雹雷击灾害 9 7 暴雨洪涝 9 三 气候影响评价 10 1 气候与农业 10 2 气候与林业 12 3 气候与水资源 13 4 气候与交通 14 5 气候与能源 15 6 气候与旅游 16 7 气候与畜牧业 16 8 气候与生态环境 17 9 气候与人体健康 18 四 气候趋势与展望 19 五 气温降水等级分布图 20 1 一 基本气候概况 2007 年 1 12 月 全省平均年降水量比常年偏少 位居 1961 年以 来少水年的第 4 位 夏 秋季少 冬 春季多 其中夏季为有气象记录以 来的同期极少值 全省年平均气温异常偏高 为 1961 年以来的最高值 冬 夏 秋季偏高 春季接近常年 年日照时数偏多 年内主要气候事件有 极端暖冬 2006 年 11 月 2007 年 2 月 事件 为 1954 年以来第 2 位 初 春东部地区发生严重雪灾 夏季出现超百年一遇特大干旱 春 夏 秋季 森林火灾不断 农业 林业均发生病虫害 局部地区发生暴雨洪涝和风雹 灾害 1 降水 1 全省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少 2 成 全省年降水量为 412 4 毫米 与常年相比偏少 2 成 位居 1961 年以 来少水年的第 4 位 图 1 图 1 黑龙江省历年年降水量变化图 毫米 从各地分布来看 大部市县的年降水量在 300 500 毫米之间 三江 平原东部 牡丹江大部及巴彦年降水量在 500 毫米以上 嫩江 富裕 拜 泉 桦川年降水量不足 300 毫米 图 2 350 0 400 0 450 0 500 0 550 0 600 0 650 0 1961196619711976198119861991199620012006 历年值平均值 2 与历年同期相比 全省大部地区偏少 2 5 成 桦川偏少 6 成 只有 牡丹江西南部 三江平原东部的部分市县略偏多 图 3 2 降 水夏 秋季少 冬 春季多 冬季 2006 年 11 月 2007 年 2 月 全省平均降水量为 28 8 毫米 比 常年同期偏多 32 松嫩平原西部及黑河西南部部分地区降水量在 20 毫米以下 大兴安岭南部 黑河西部大部地区 哈尔滨西部和南部 牡丹 120122124126128130132134136 2 2007 42 44 46 48 50 52 54 200300400500600 120122124126128130132134136 3 2007 42 44 46 48 50 52 54 6 0 5 0 2 002 0 3 江南部以及鹤岗中部降水量在 20 30 毫米 其它地区降水量在 30 75 毫米 与常年同期相比 大兴安岭中部 我省西部大部以及东南大部地区 降水偏少 1 7 成 其它大部地区偏多 其中佳木斯西部及双鸭山西部部 分地区偏多 1 倍以上 从各月全省平均降水量来看 11 月比常年同期偏 多 12 12 月偏少 75 1 月偏多 1 倍有余 2 月偏多 1 6 倍 1 2 月份 东部地区出现暴雪天气 雪灾严重 交通受阻 春季 2007 年 3 月 5 月 全省平均降水量为 118 毫米 比历年同期 偏多 60 大兴安岭 黑河大部 松嫩平原大部 伊春中部和三江平原部 分市县降水量在 40 100 毫米 其它大部地区在 100 200 毫米 鸡西东 部在 200 毫米以上 与常年同期相比 除大兴安岭北部和桦川偏少外 全 省大部地区偏多 1 9 成 其中绥化北部 鸡西东部 巴彦 延寿 汤源 绥芬河 东宁偏多 1 倍有余 从各月全省平均降水量来看 3 月 5 月降水 偏多 4 月降水接近常年 其中 3 月全省平均降水量比历年同期偏多 2 5 倍 为 1954 年以来的最高值 多次出现暴雪天气 东部地区交通运输受 到严重影响 夏季 2007 年 6 月 8 月 全省平均降水量为 201 4 毫米 比历年同 期偏少 40 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极少值 达到超百年一遇水平 季内全 省大部市县的降水量在 100 200 毫米之间 伊春 大兴安岭大部 松嫩 平原南部 牡丹江大部 三江平原大部以及逊克在 200 300 毫米之间 新林 海林 牡丹江市区 虎林超过 300 毫米 与历年同期相比 全省大 部地区降水量偏少 2 7 成 其中哈尔滨大部 绥化中部 齐齐哈尔部分 市县 鹤岗西部以及嫩江 林甸 桦川降水量比常年偏少 5 7 成 大兴安 岭大部 牡丹江西南部以及龙江 齐齐哈尔市区 安达 勃利 绥滨等市 县正常 只有虎林偏多 2 成 夏季各月全省平均降水量均比常年偏少 3 成 以上 其中 7 月偏少 49 为 1961 年以来的极少值 夏季出现有气象记 录以来最严重的夏旱 秋季 2007 年 9 月 10 月 全省平均降水量为 64 2 毫米 比历年同 期少 27 8 季内大兴安岭地区 黑河西部 松嫩平原大部以及铁力 汤 4 源 桦川降水量在 50 毫米以下 其它地区降水量在 50 毫米以上 其中牡 丹江南部部分地区及三江平原大部降水量在 100 毫米以上 与历年同期 相比 三江平原东部地区 肇东 巴彦 牡丹江 海林 穆棱 绥芬河 宁 安偏多 1 4 成 其它大部分地区偏少 1 7 成 其中大兴安岭南部 黑河 西部 齐齐哈尔大部以及庆安 铁力 汤源 桦川 通河 延寿 尚志 五 常偏少 5 7 成 9 月降水比常年偏少 34 5 10 月偏少 13 5 11 月份 全省平均降水量为 1 9 毫米 比历年同期偏少 79 月内 全省大部地区降水量都在 10 毫米以下 只有宁安降水量为 10 毫米 与 历年同期相比 全省大部地区降水量偏少 5 成以上 其中三江平原西北 部 松嫩平原西南部的部分市县偏少 1 倍 大兴安岭大部 孙吴 逊克 嫩 江 讷河 双城 牡丹江及宁安偏少 1 5 成 12 月份 全省平均降水量为 9 8 毫米 比历年同期偏多 66 呈东多 西少分布 北部林区大部 松嫩平原大部 牡丹江西南部及勃利 绥芬河 抚远降水量在 1 10 毫米 其它地区降水量在 10 毫米以上 其中虎林 富锦降水量在 30 毫米以上 与历年同期相比 全省大部地区降水量偏多 2 成以上 松嫩平原大部 三江平原大部 牡丹江北部及东宁偏多 1 倍有 余 其中三江平原中部偏多 2 倍以上 北部林区大部 哈尔滨部分市县及 宁安 绥芬河 抚远偏少 1 8 成 2 气温 1 全省年平均气温异常偏高 2007 年全省年平均气温为 4 5 比常年偏高 1 8 为 1961 年以来 的最高值 图 4 图 4 黑龙江省历年年平均气温变化图 与历年同期相比 我省年平均气温普遍偏高 1 以上 其中松嫩平原 0 0 0 5 1 0 1 5 2 0 2 5 3 0 3 5 4 0 4 5 5 0 1961196619711976198119861991199620012006 历年值平均值 5 大部 嫩江 孙吴 五大连池 嘉荫 绥滨偏高 2 以上 见图 5 2 气温冬 夏 秋季偏高 春季接近常年 冬季 2006 年 11 月 2007 年 2 月 全省平均气温为 11 8 比常年 同期偏高 3 2 位居 1954 年以来历史第 2 位 出现异常暖冬现象 全省 各地的季平均气温均高于常年同期 其中大兴安岭东北部地区偏高不到 1 其它大部地区均偏高 1 以上 季内 日最低气温 30 日数 除大 兴安岭 黑河 伊春等北部部分地区为 1 29 天外 其它大部地区为 0 天 从各月全省平均气温来看 11 月与常年同期持平 12 月偏高 1 7 1 月 偏高 6 4 达到历史极值 2 月偏高 4 3 春季 2007 年 3 月 5 月 全省平均气温为 4 4 接近常年 松嫩平 原大部 小兴安岭以及我省东部大部地区低 1 以内 集贤 绥芬河偏低 1 以上 其它地区接近常年或偏高 大兴安岭东部偏高明显 其中孙吴 偏高 1 以上 春季各月全省平均气温均接近常年 夏季 2007 年 6 月 8 月 全省平均气温为 21 7 比历年同期高 1 4 仅次于 2000 年 排历史第 2 位 全省大部地区气温偏高 1 3 其中甘南 讷河 克山 嫩江 五大连池 孙吴 木兰 鹤岗 萝北偏高 2 3 牡丹江南部 肇源 肇东 呼兰 巴彦 兰西 虎林 鸡西市区 漠 120122124126128130132134136 5 2007 42 44 46 48 50 52 54 0 511 522 5 6 河偏高 1 以下 从各月全省平均气温来看 6 月 8 月偏高 7 月接近常 年 其中 6 月比常年偏高 2 4 为 1961 年以来的极值 与 2000 年持平 秋季 2007 年 9 月 10 月 全省平均气温为 10 2 比历年同期偏 高 1 4 全省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偏高 1 以上 其中嫩江 讷河 克东 哈尔滨偏高 2 以上 大兴安岭西部 牡丹江南部部分地区及肇源 同江 虎林 富锦偏高 1 以下 秋季各月气温均比常年偏高 11 月份全省平均气温 6 1 比历年同期偏高 1 3 全省大部地区 偏高 1 以上 漠河 呼玛 孙吴 嘉荫 讷河 富裕偏高 2 2 4 绥化南 部 哈尔滨南部 牡丹江 鸡西 七台河以及桦南 肇源 伊春偏高 1 以 下 12 月份全省平均气温 13 7 比历年同期偏高 3 3 出现 1961 年 以来的次高值 仅次于 1990 年 全省大部地区偏高 2 以上 其中绥化中 部 哈尔滨部分市县 三江平原部分市县及富裕 牡丹江市区偏高 4 以 上 3 日照 1 全省平均年日照时数偏多 2007 年 全省平 120122124126128130132134136 42 44 46 48 50 52 54 350 2000200 6 2007 7 均年日照时数 2671 小时 比常年偏多 117 小时 从空间分布来看 全省 大部地区年日照时数在 2400 小时以上 与常年相比 松嫩平原部分市县 黑河北部 伊春北部 三江平原大部 新林 加格达奇偏多 200 小时以上 其他大部地区接近常年或偏少 其中牡丹江南部偏少 200 小时以上 见图 6 2 作物生长季日照时数偏多 作物生长季 5 9 月 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 1268 小时 比常年偏 多 78 小时 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 尤其是今年夏季 全省平均 日照时数为 846 5 小时 比历年同期偏多 130 8 小时 为 1961 年以来的 极值 二 主要气象灾害及异常气候事件 1 暖冬 2007 年冬季 2006 11 2007 2 平均气温偏高 为 1954 年以来第 2 位 其中 12 2 月异常偏暖 为 1954 年以来第 1 位 暖冬有利于虫卵越 冬基数增多 对农业生产十分不利 同时感冒等流行性疾病发生较多 但 也节约了能源 使供暖部门降低了供暖成本 2 雪灾 2007 年初春和年末我省东部地区发生严 重雪灾 3 月降水量比历年同期偏多 2 5 倍 出现 1954 年以来的历史极值 其中 3 月 4 日 6 日 牡丹江 鸡西 佳木斯 双鸭山 东 宁 绥芬河 密山等东部市县出现大暴雪天 气 平均积雪深度在 40 厘米 最大积雪深度 达 1 米 牡丹江 鸡西市出现了 56 年来最严重的特大暴雪 东宁降雪量 最大 过程雪量达 50 毫米 雪灾使部分地区铁路 公路停运 机场关闭 中小学停课 农户大棚 房屋受损严重 12 月 28 30 日 我省各地普遍 出现降雪天气 其中东部地区达到暴雪标准 三江平原大部 牡丹江大部 8 伊春大部及逊克等 28 个市县降水合量为 10 39 毫米 富锦市 同江市 抚远县平均积雪厚度 25 厘米 最大积雪厚度 66 厘米 据统计 受灾人 口 8827 人 紧急转移安置人口 867 人 倒塌房屋 114 间 损坏房屋 458 间 损毁大棚 114 栋 走失死亡大牲畜 45 头 只 直接经济损失 1958 万元 3 干旱 2007 年夏季我省气温异常偏高 仅次于 2000 年 排历史第 2 位 降水异常偏少 为有 气象记录以来第 2 位 其中 6 月高温和 7 月 少水均出现 1961 年以来历史极值 致使全省 出现了超百年一遇的严重干旱 全省受旱面 积达 712 89 万公顷 直接经济损失 164 46 亿 元 旱情的特点为范围广 受旱程度重 持续时间长 干旱一反我省 西旱 东涝 的特点 从三江平原西部的佳木斯市 双鸭山市 鹤岗市的非传统 旱区开始 逐渐向全省蔓延 干旱范围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年 旱情严重 时三江平原大部分地区出现了 10 20 厘米干土层 严重干旱地块的耕 层 50 厘米土干无墒 土田地块出现龟裂 重旱致使大田作物生长量严重 不足 出现大面积死苗 水田出现严重渴水现象 受干旱影响 松花江干 流水位偏低 出现历史极值 三江平原 90 的中小河流出现枯水或断流 多个水库干涸 4 森林火灾 由于高温少雨 2007 年我省春 夏 秋季森林火灾不断 其中 月 日大兴安岭罕诺河地区发生森林火灾 7 月黑河市逊克县 伊春市北部和 沾河林业局出现火情 8 月漠河 嫩江 爱辉 五大连池等地发生火情 10 月小兴安岭林区发生森林火灾 据统计 今年夏季的林火是近 7 年以来 最多的一年 并多半形成了地下火 对林木破坏极其严重 损失超过春秋 季节 5 病虫害 9 受夏季干旱影响 2007 年我省病虫害灾 情严重 主要发生虫害的地区是绥化 齐齐 哈尔 牡丹江 海伦等地 虫害种类多为草 地螟虫 舞毒蛾 蚜虫 严重的病虫害对我 省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截止 到 6 月底 齐齐哈尔市草地螟成虫发生面积 已达 1634560 公顷 其中农田发生面积 839866 7 公顷 草原发生面积 254060 公顷 林地发生面积 299913 公顷 荒地发生面积 240720 公顷 牡丹江市的海林市 宁安市 穆棱市 林口县 东宁县大豆大面积发生蚜 虫灾害 据统计 受灾面积 91847 公顷 绝收面积 8280 公顷 受灾人口 104753 人 直接经济损失 12940 万元 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 10937 万 元 8 月 甘南县音河镇豆类农作物发生了严重的红蜘蛛灾害 受灾人口 12992 人 农作物受灾面积 5955 公顷 绝收面积 1489 公顷 直接经济损 失 1032 万元 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 1032 万元 6 风雹雷击灾害 今年我省风雹灾害较多 主要集中在 6 月上旬和下旬 其中 6 月 4 日勃利县青山 乡 勃利镇等 5 个乡镇突降大到暴雨并夹 带冰雹 12 小时降雨量 51 9 毫米 降雹直 径 10 15 毫米 大豆 玉米等农作物受灾 严重 7 月 呼玛 克山 依安 饶河出现风 雹灾害 穆棱发生泥石流 其中 7 月 9 日 穆棱市磨刀石镇遭受暴雨袭击 致使全镇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洪涝和泥石 流灾害 冲毁村级路面 61 处 6500 延长米 农田路 85 条 桥涵 38 座 冲 毁沙石筑堤 8200 米 铁丝笼子筑堤 500 米 据统计 受灾人口 4386 人 紧急转移安置 86 人 农作物受灾面积 323 公顷 绝收面积 103 公顷 直 接经济损失 450 万元 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 380 万元 受强对流天气影响 6 月共有 4 人因雷击死亡 7 暴雨洪涝 2007 年我省暴雨洪涝灾害范围较小 其中 7 月 7 日 8 日 牡丹江 10 市区 穆棱 林口 海林等市县普降大到暴雨 过程降雨量在 49 69 毫米 之间 尤其是 7 日 穆棱市的八面通 河西 福录 马桥河和下城子等 5 个乡镇突降大到暴雨 强降雨持续近 90 分钟 局地最大降雨量 140 毫米 短时集中降雨致使 48 个村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洪水冲毁桥梁 6 座 桥涵 19 座 县 乡村级道路 53 处 9 1 公里 河堤 151 米 冲走地栽木耳 87 万 袋 大豆 玉米等农作物受灾严重 据统计 受灾人口 22282 人 紧急转 移安置灾民 456 人 农作物受灾面积 4198 公顷 绝收面积 1317 公顷 损 坏房屋 316 间 倒塌房屋 6 间 冲走粮食 5000 公斤 直接经济损失 1780 万元 其中农业直接损失 957 万元 三 气候影响评价 1 气候与农业 2007 年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 5 月 9 月 气候特点为气温异常偏高 降水偏少 日照偏多 大部农区秋霜偏晚 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有夏季超百年 一遇的干旱 局地暴雨洪涝 冰雹 病虫害等 作物生长季总体气候条件表 现为温度和光照条件好 水分条件差 1 作物生 作物生长长季气候概况季气候概况 气温 今年作物生长季 5 9 月 全省平均 气温为 18 7 比历年同期偏高 1 2 其中 5 月 7 月接近常年 6 月 8 月 9 月较常年偏高 图 7 与历年同期相比大部农区气温偏高 1 2 只有牡丹江南部 鸡西大部及明水 宾 县等部分市县偏高 1 以下 降水 今年我省作物生长季 5 9 月 全省平均降水量为 311 毫米 与 历年同期相比偏少 3 成 松嫩平原大部 大兴 安岭大部 黑河大部 三江平原西部的部分市 县降水量不足 300 毫米 三江平原大部 牡丹 江大部 伊春 哈尔滨西部及龙江 齐齐哈尔市 区 安达 绥棱等市县降水量在 300 500 毫米 图7 黑龙江省2007年作物生 长季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0 5 10 15 20 25 5月6月7月8月9月 度 今年值历年值 图8 黑龙江省2007年作物生长季 月降水量分布图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5月6月7月8月9月 今年值历年值 11 虎林 568 毫米 与历年同期相比 全省大部地区偏少 2 成以上 只有牡丹江 西南部 虎林略偏多 从各月来看 除 5 月降水偏多外 6 7 8 9 月降水均 偏少 图 8 日照 今年我省作物生长季平均日照 时数 1268 4 小时 与历年同期相比偏多 78 1 小时 全省大部农区日照时数为 1100 1500 小时 与历年同期相比 除塔河 呼玛 兰西 宁安 勃利 宾县 延寿 鸡西 等个别市县偏少外 大部市县偏多 50 280 小时 生长季日照特点表现为 6 7 8 月日照偏多 5 9 月日照略少 图 9 2 气候 气候对农业对农业生生产产的影响的影响 不利的方面不利的方面 高温干旱对农业的影响 2007 年 6 月 10 日 8 月 7 日 我省 58 天持续高温少雨 农区先后 出现不同程度的旱象 土壤水分严重不足 作物异常缺水 夏季干旱持续 时间长 受旱面积大 区域性明显且扩展性强 达到超百年一遇水平 干旱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十分不利 使作物生长缓慢 发育 延迟 植株矮小 叶片萎蔫 大豆出现落花落荚现象 玉米授粉不良 部 分地块水稻出现渴水现象 干旱对玉米和大豆的影响最重 水稻灌溉条件 较好 无大影响 由于前期干旱相对较轻 因此对小麦影响也不大 玉米 受旱严重的面积约占全省玉米总播种面积的 1 7 减产近 4 成约 16 亿斤 其余受旱较轻的减产 1 5 成约 35 亿斤 合计减产 51 亿斤 大豆受旱严重 的面积占全省大豆总播种面积的 50 减产近 3 成约 18 5 亿斤 其余受 旱较轻的减产 1 成约 6 5 亿斤 合计减产 25 亿斤 病虫害对农业的影响 由于高温干旱 病虫害严重泛滥 给我省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 经济损失 其中绥化市北林区 10 个乡镇发生病虫害 大豆 烤烟 马铃薯 损失严重 据初步统计 农作物受灾面积 1 72 万公顷 绝收面积 0 45 万 公顷 农业直接经济损失 2700 万元 海伦市 23 个乡镇不同程度地发生 了草地螟 蝗虫等病虫害 据初步统计 农作物受灾面积 11 28 万公顷 绝收面积 0 80 万公顷 农业直接经济损失 6550 万元 牡丹江市大部地区 图9 黑龙江省2007年作物生长 季月日照时数分布图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5月6月7月8月9月 今年值历年值 12 的大豆发生大面积蚜虫灾害 据统计 受灾面积 91847 公顷 绝收面积 8280 公顷 直接经济损失 12940 万元 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 10937 万 元 另外望奎县 宝清县 齐齐哈尔市 甘南县等也遭受不同程度的病虫 害的危害 大片农田受灾 暴雨洪涝 风雹等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暴雨洪涝 6 月甘南 穆棱 双鸭山 鸡西 勃利 宝清 虎林 密山 肇东 7 月牡丹江部分地区 杜尔伯特 鸡西 8 月牡丹江宁安市 伊春嘉 荫县先后遭受局地暴雨洪涝灾害 农作物受灾严重 风雹灾害 我省夏季风雹灾害以 6 月份居多 主要集中在 6 月上旬和 下旬 其中 6 月 4 日勃利县青山乡 勃利镇等 5 个乡镇 7 月 20 日齐齐 哈尔拜泉县兴农镇东风村和星光村遭受风雹袭击 有大片农田受灾 春季暴雪 3 月份我省多次出现大范围降水天气 其中 4 6 日的暴 雪造成的损失最重 暴雪导致牡丹江 鸡西 七台河等地 7780 栋温室 大 棚损毁 死亡大牲畜约 500 头 直接农业经济损失约 3700 万元 另外 5 月中下旬降水偏多 低温寡照 特别是中部部分市县及三江 平原大部土壤轻涝使农作物的出苗及生长缓慢 有利的方面有利的方面 今年气温偏高 光照充足 对作物生长十分有利 水分条件是今年作 物生长的制约因子 但灌溉条件好的地区作物长势良好 前春降水异常 偏多 有效的缓解了我省西部和北部的旱情 大部农区墒情适宜 对大田 播种 小麦和水稻的出苗十分有利 秋季气温偏高 降水偏少 日照充足 对作物的成熟 收获 晾晒 入仓 秋整地都比较有利 另外 我省大部地 区初霜冻日期接近常年或偏晚 对农作物成熟有利 2 气候与林业 由于 2007 年我省气候干旱 出现超百年一遇的严重夏旱 导致森林 病虫害和森林火灾频发 使我省林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1 森林火灾 13 2007 年我省春 夏 秋季森林火灾频发 其中 月 日大兴安岭罕 诺河地区发生森林火灾 7 月黑河市逊克县 伊春市北部和沾河林业局出 现火情 8 月漠河 嫩江 爱辉 五大连池等地发生火情 10 月小兴安岭林 区发生森林火灾 据统计 今年夏季的林火是近 7 年以来最多的一年 并 多半形成了地下火 对林木破坏极其严重 损失超过春秋季节 2 病虫害 由于 2006 年冬季异常偏暖 害虫卵安全越冬 导致 2007 年春季舞 毒蛾大量繁殖 同时今年夏季高温少雨 我省出现了超百年一遇的严重 夏旱 致使病虫害灾情严重 虫灾对我省的林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7 月 小兴安岭林区发生大面积的舞毒蛾虫害 部分地区出现小面积的林木枯 死现象 植被长势比历年差的面积为 1 76 万公顷 饶河县域内的 35 1 万 公顷森林发生了严重的病虫害 特别是东北黑蜂赖以生存的椴树 黄柏 树等蜜源植物受害严重 黑蜂采集不到蜜源 蜂农受灾严重 据统计 受灾 人口 2064 人 直接经济损失 1560 万元 间接经济损失 4096 万元 3 气候与水资源 1 评价指标与总体评价 根据黑龙江省 78 个站的年降水资源量 按照 2002 年 全国气候影响 评价 中的全国年降水资源丰枯评估指标 得出 2007 年黑龙江省年降水 资源属于异常枯水年份 2 年降水资源评估状况 2007 年全省平均降水量为 412 4 毫米 折合年降水资源量为 1871 8 亿立方米 比历年同期少 21 居 1961 年以来的第 4 位 根据全国年降 水资源丰枯评定指标 作出 1961 年以来的历年降水资源变化曲线图 从 图中可以看出 2007 年属于异常枯水年 列 1961 年以来的第 4 位 其年 降水资源量与 1999 年较为接近 见图 10 14 图 10 1961 2007 年黑龙江省年降水资源变化曲线图 今年夏季降水量异常偏少 出现有历史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 致使我省 出现超百年一遇的严重干旱 江河水位下降 90 以上的中小河流出现断流 全省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只有 52 8 亿立方米 不足总库容的 50 大部分 水库由于得不到水源补充 库容大幅度减少 全省有 101 座小型水库干涸 部分大中型水库也基本无水可放 全省地下水位较去年同期平均下降 0 74 米 旱情最重的三江平原下降了 1 3 米 受干旱影响 8 月下旬黑龙江省主 要水运通道松花江大部分江段运输受阻 4 气候与交通 2007 年 暴雪天气较去年偏多 给交通运输造成了较严重的影响 另外暴雨 大雾也对交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 降雪对交通的影响 1 月 29 31 日降大雪 哈尔滨市太平国际机场被迫两次关闭 共有 个航班受到影响 哈双 哈大 以及哈尔滨市环城高速公路全线封闭 公路沿线滞留车辆 500 余台 长途客运车辆全部停运 降雪期间哈尔滨 市区内共发生交通事故 77 起 造成车行速度慢 严重堵车 2 月 13 日 我省各地普降大雪 局部地区达到暴雪 致使多条高速公 路封闭 哈尔滨市三分之二的长途客车停运 停运班次达 435 个 哈尔滨 机场被迫关闭 14 个小时 进出港 50 余个航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 中有 39 个航班被取消 3 月 4 6 日 暴雪造成哈尔滨火车站有 24 列列车晚点 部分列车甚 15 至无法正点开出 共 39 列火车受到影响 为此近 2 万名旅客滞留在途中 近万名旅客滞留火车站 受灾较重地区 主要是哈尔滨 牡丹江 佳木斯 鸡西 七台河 的公路交通损失共计 20640 万元 另外 10 月 20 日 11 月 19 日 12 月 28 30 日也因降雪对我省南 部和东部的交通运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2 暴雨对交通的影响 2007 年 牡丹江部分市县的交通设施因暴雨遭受损失较重 其中 7 月 9 日 穆棱市磨刀石镇遭受暴雨袭击 致使全镇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洪 涝和泥石流灾害 冲毁村级路面 61 处 6500 延长米 农田路 85 条 桥涵 38 座 冲毁沙石筑堤 8200 米 铁丝笼子筑堤 500 米 3 大雾对交通的影响 1 月 2 日早晨 受高空暖空气和地面高压的共同影响 哈尔滨市出现 了烟雾天气 整个城市被浓雾笼罩 导致 301 国道 哈双高速公路 哈绥 高速公路封闭 3 月 30 日晨哈尔滨出现大雾 从哈尔滨起飞的 9 个航班 因此延误 千余名旅客出行受到影响 哈大高速公路被迫关闭 2 个小时 5 气候与能源 2007 年 我省气候对能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夏季抗旱和冬季取暖 今年夏季 我省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干旱 面对严峻的旱情 省电力公司在 抗旱供电工作中有较大耗资 据不完全统计 截至 8 月 8 日 黑龙江电力 公司为抗旱投入资金约 1200 万元 架设 10 千伏及以下线路约 300 公里 调整 投入变压器 368 台 新增临时主变 1 台 打井 75 眼 检修机电井 2300 余眼 维修喷灌设备 2400 多台套 修路 2 公里 出动义务工 4000 余人次 车辆 900 余台次 有力支援了全省抗旱救灾工作 采暖期长短 采暖需求大小与温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我省采暖期较 长 取暖耗能也相对较多 今年我省年平均气温异常偏高 出现 1961 年 以来的极值 尤其是采暖期内 除 3 4 月份气温接近常年或略低外 1 2 10 12 月全省平均气温均高于历史同期 特别是 1 2 12 月偏高 明显 对节约燃煤十分有利 16 6 气候与旅游 黑龙江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 的地理环境 每年盛夏避暑 秋季登山和冬 季冰雪旅游已成为我省重要的旅游项目 五一 黄金周期间 我省气候宜人 晴 好的天气使游客数量明显增加 据有关部 门统计 全省 7 天共接待入境游客 2 13 万人次 旅游外汇收入 651 4 万 美元 同比增长 15 和 18 接待国内游客 210 13 万人次 国内旅游收 入 9 4 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 17 和 16 5 十一 黄金周期间 我省降水日数少 气温异常偏高 外出感觉较为 舒适 据相关部门统计 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 2 13 万人次 旅游外汇收 入 825 3 万美元 同比增长 15 1 和 18 接待国内旅游者 287 8 万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 12 6 亿元 同比增长 18 8 和 21 2 今年的 十一 黄金周 成为有史以来最热的龙江金秋 黑龙江金秋魅力尽显 前冬 2007 年 11 月 12 月中旬 我省气温偏高 降雪极少 使冰雕 雪雕的制作时间推后 各滑雪场也只能利用人工造雪 增加了冰雪景点 的成本 12 月下旬出现了一场较大降雪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旅游景点 的经济支出 而且随着冰雪大世界 雪雕大世界和冰灯游园会的纷纷开 幕 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滑雪的游客更是成倍增长 7 气候与畜牧业 今年影响我省牧草长势的气候因子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春季阶段 性低温使牧草返青略有拖后 二是夏季严重干旱导致部分地区的牧草发 育迟缓 生育期拖后 通过对 2006 年和 2007 年两年的遥感监测的结果 分析得出 富裕中部 肇源东南部地区草原植被恢复较好 但是 富裕北 部草原植被继续变坏 安达部分地区草原植被呈两级化发展趋势 见图 11 17 图 11 2007 年 8 月上旬西部牧草与 2006 年同期遥感分析对比结果 总体来看 2007 年的牧草长势略差于 2006 年 其中 长势好于去年 的牧草面积为 200296 公顷 长势与去年相当的牧草面积为 358071 公顷 长势明显不如去年的牧草面积为 109243 公顷 8 气候与生态环境 2007 年度 黑龙江省气温偏高 降水偏少 日照充足 温度和光照条 件较好 水分条件较差 遭受了夏季罕见干旱 春夏秋季森林火灾 暴雨 病虫害等气象灾害 从综合湿润指数 植被覆盖指数 水体密度指数 灾害指数几个方面 对黑龙江省 2007 年度的生态质量进行了气象综合评价 得出结论 2007 年度 黑龙江省约有四分之一市 县 的生态质量气象指标在 15 30 之间 生态与环境质量为较差 约有四分之三市 县 的生态质量气象指标在 34 53 之间 生态与环境质量为一般 只有 3 个市 县 的生态质量气象 指标在 55 70 之间 生态与环境质量为良 图 12 18 图 12 2007 年度黑龙江省生态质量分布图 9 气候与人体健康 1 评价指标及总体评价 根据黑龙江省的气候特点 利用日平均气温 日相对湿度及日平均 风速三种要素来表征人体舒适度 不同季节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方法 统计出黑龙江省全年及四季的舒适日数 2 年度及四季舒适度日数时空分布特点 2007 年 黑龙江省平均舒适日数较常年偏多 22 天 为近 40 年来 的第三位 和 1990 年持平 从图 13 中可以看出 与常年同期相比 大兴 安岭大部 黑河部分市县偏少 1 10 天 气候条件偏差 对人体健康不利 其它地区均较常年偏多 其中松嫩平原大部 三江平原南部及牡丹江大 部市县偏多 30 天以上 舒适日数多 气候条件偏好 对人体健康有利 从四季分布看出 春 冬季舒适度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