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 题目 分离丙酮 空气混合气体常压填料吸收塔的 工艺 学生姓名 学生姓名 罗瑶罗瑶 学学 号 号 0911403036 系系 别 别 化学与化学工程系化学与化学工程系 专专 业 业 制药工程制药工程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刘艳刘艳 起止日期 起止日期 2011 5 25 至至 2011 6 1 2011 年年 5 月月 30 日日 设计任务书及操作条件设计任务书及操作条件 1 设计题目 分离丙酮 空气混合气体常压填料吸收塔的工艺 2 设计条件 1 进入系统的混合气处理量 1440m3 h 2 原料 含丙酮 1 6 体积分数 的混合气体 以丙酮 空气二元体系 相对湿度70 进塔温度 35 3 吸收剂 25 的清水 4 丙酮的回收率为86 5 操作压力为常压 6 使用微分接触式的吸收设备 7 逆流操作 3 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1 吸收流程的确定 2 亨利常数 m 传质阻力系数的确定 3 工艺计算 包括物料衡算 最小气液比和实际气液比 4 塔工艺尺寸计算 包括塔径 塔高 5 塔板流体力学校核 包括压降 液泛 6 绘制吸收流程图 塔结构示意图 7 主题设备设计以及说明 8 附属设备的选择 冷却器 加热器等 目录 1 概述及设计方案简介 1 1 1 介绍 1 1 2 填料塔的结构及填料特性 1 1 3 设计方案简介 4 2 设计条件及主要物性参数 4 2 1 设计条件 4 2 2 物性参数 5 3 设计方案的确定 5 3 1 吸收工艺流程 5 4 物料计算 6 5 热量衡算 7 6 气液平衡曲线 8 7 吸收剂 水 的用量 Ls 9 8 塔底吸收液浓度 X1 10 9 操作线 10 10 塔径计算 11 11 填料层高度计算 13 12 填料层压降计算 16 13 填料塔的设计结果概要 17 14 课程设计总结 18 15 参考文献 19 16 附录 20 16 1 工艺流程图 20 0 1 1 概述及设计方案简介概述及设计方案简介 1 11 1 介绍介绍 在化工 炼油 医药 食品及环境保护等工业部门 塔设 备是一种重要的单元操作设备 其作用实现气 液相或液 液相之间的充分接触 从而达到相际间进行传质及传热的过 程 它广泛用于蒸馏 吸收 萃取 等单元操作 随着石油 化工的迅速发展 塔设备的合理造型设计将越来越受到关注和 重视 塔设备有板式塔和填料塔两种形式 下面我们就填料塔 展开叙述 填料塔的基本特点是结构简单 压力降小 传质效率高 便于采用耐腐蚀材料制造等 对于热敏性及容易发泡的物料 更显出其优越性 过去 填料塔多推荐用于0 6 0 7m 以下 的塔径 近年来 随着高效新型填料和其他高性能塔内件的开 发 以及人们对填料流体力学 放大效应及传质机理的深入研 究 使填料塔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气体吸收过程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气体混合物的分离操作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特定的液体吸收剂中 的溶解度不同 实现各组分分离的单元操作 板式塔和填料塔 都可用于吸收过程 此次设计用填料塔作为吸收的主设备 在 塔内充以诸如瓷环之类的填料 液体自塔顶均匀淋下并沿瓷环 表面下流 气体通过填料间的空隙上升与液体做连续的逆流接 触 在这种设备中 气体中的可溶组分不断地被吸收 其浓度 自下而上连续地降低 液体则相反 其中可溶组分的浓度则由 上而下连续地增高 1 2 填料塔的结构及填料特性填料塔的结构及填料特性 1 填料塔的结构 塔体为一圆筒 筒内堆放一定高度的填料 操作时 液体 自塔上部进入 通过液体分布器均匀喷洒于塔截面上 在填料 表面呈膜状流下 填充高度较高的填料塔可将填料分层 各层 填料之间设置液体再分布器 收集上层流下的液体 并将液体 1 重新均布于塔截面 气体自塔下部进入 通过填料层中的空隙 由塔顶排出 离开填料层的气体可能夹带少量液沫 必要时可 在塔顶安装除沫器 1 2 2 填料特性的评价 气液两相在填料表面进行逆流接触 填料不仅提供了气液 两相接触的传质表面 而且促使气液两相分散 并使液膜不断 更新 填料性能可由下列三方面予以评价 1 比表面积 a 填料应具有尽可能多的表面积以提供液体铺展 形成较多 的气液接触界面 单位填充体积所具有的填料表面称为比表面 积 a 单位为 m2 m3 对同种填料 小尺寸填料具有较大的比表 面积 但填料过小不但造价高而且气体流动的阻力大 2 空隙率 在填料塔内气体是在填料间的空隙内通过的 流体通 过颗粒层的阻力与空隙率密切相关 为减少气体的流动阻力 提高填料塔的允许气速 处理能力 填料层应有尽可能大的 空隙率 对于各向同性的填料层 空隙率等于填料塔的自由截 面百分率 3 填料的几何形状 虽然填料形状目前尚难以定量表达 但比表面积 空隙率 大致接近而形状不同的两种填料在流体力学与传质性能上可有 显著区别 形状理想的填料为气液两相提供了合适的通道 气 体流动的压降低 通量大 且液流易于铺展成液膜 液膜的表 面更新迅速 因此 新型填料的开发主要是改进填料的形状 此外 理想的填料还需兼顾便于制造 价格低廉 有一定强 度和耐热 耐腐蚀性能 表面材质与液体的润湿性好等要求 1 2 3 几种常用填料 1 拉西环 拉西环填料于 1914 年由拉西 F Rashching 发明 为外 径与高度相等的圆环 拉西环填料的气液分布较差 传质效率 低 阻力大 通量小 目前工业上已较少应用 2 鲍尔环 鲍尔环填料是对拉西环的改进 在拉西环的侧壁上开出两 排长方形的窗孔 被切开的环壁的一侧仍与壁面相连 另一侧 向环内弯曲 形成内伸的舌叶 诸舌叶的侧边在环中心相搭 鲍尔环由于环壁开孔 大大提高了环内空间及环内表面的利用 率 气流阻力小 液体分布均匀 与拉西环相比 鲍尔环的气 体通量可增加 50 以上 传质效率提高30 左右 鲍尔环是 2 一种应用较广的填料 3 矩鞍填料 矩鞍填料 将弧鞍填料两端的弧形面改为矩形面 且两面 大小不等 即成为矩鞍填料 矩鞍填料堆积时不会套叠 液体 分布较均匀 矩鞍填料一般采用瓷质材料制成 其性能优于拉 西环 目前 国内绝大多数应用瓷拉西环的场合 均已被瓷矩 鞍填料所取代 4 阶梯环 阶梯环填料是对鲍尔环的改进 与鲍尔环相比 阶梯环高 度减少了一半并在一端增加了一个锥形翻边 由于高径比减少 使得气体绕填料外壁的平均路径大为缩短 减少了气体通过填 料层的阻力 锥形翻边不仅增加了填料的机械强度 而且使填 料之间由线接触为主变成以点接触为主 这样不但增加了填料 间的空隙 同时成为液体沿填料表面流动的汇集分散点 可以 促进液膜的表面更新 有利于传质效率的提高 阶梯环的综合 性能优于鲍尔环 成为目前所使用的环形填料中最为优良的一 种 5 金属环矩鞍填料 金属环矩鞍填料 环矩鞍填料 国外称为Intalox 是兼顾 环形和鞍形结构特点而设计出的一种新型填料 该填料一般以 金属材质制成 故又称为金属环矩鞍填料 环矩鞍填料将环形 填料和鞍形填料两者的优点集于一体 其综合性能优于鲍尔环 和阶梯环 6 格栅填料 格栅填料是以条状单元体经一定规则组合而成的 具有多 种结构形式 工业上应用最早的格栅填料为木格栅填料 目前 应用较为普遍的有格里奇格栅填料 网孔格栅填料 蜂窝格栅 填料等 其中以格里奇格栅填料最具代表性 格栅填料的比表面积较低 主要用于要求压降小 负荷大 及防堵等场合 在散装填料中应用较多 1 31 3 设计方案简介设计方案简介 1 确定设计方案的原则 1 满足工艺和操作的要求 2 满足经济上的要求 3 保证安全生产 3 三项原则在生产中都是同样重要的 但在化工原理课程设 计中 对第一个原则应作较多的考虑 而对第三个原则只要求 作一般的考虑 2 本设计按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1 设计方案的确定和说明 根据给定任务 对吸收装置的 流程 操作条件 主要设备型式及其材质的选取等进行论述 2 塔的工艺计算 确定塔高和塔径 3 计算各主要工艺尺寸 进行流体力学校核计算 接管尺 寸 泵等 4 管路及附属设备的计算与选型 如冷凝器 加热器等 5 抄写说明书 6 绘制吸收装置工艺流程图和吸收塔的设备图 2 2 设计条件及主要物性参数 设计条件及主要物性参数 2 12 1 设计条件 设计条件 1 生产能力 0 2 x 90 05 0 1 y 混合气处理量 55 40kmol h 1440 m1440Gh 4 22 35273 273 2 原料 以丙酮 空气二元体系 进料混合气体含丙酮的体积分数为 5 3 产品要求 塔顶逸出气体含丙酮体积分数为 1 6 4 操作压力 常压 2 22 2 物性参数物性参数 1 空气的分子量 29 丙酮的分子量 58 水的分子量 18 2 35 饱和水蒸气压强为5623 4 Pa 4 3 常压 101 325 kPa 4 在 1 atm 时 水的凝固点 f p 为 0 沸点 b p 为 100 水在 0 的凝固热为 5 99 kJ mol 或 80 cal g 水在 100 的汽化热 为 40 6 kJ mol 或 540 cal g 3 3 设计方案的确定设计方案的确定 3 1 3 1 吸收工艺流程吸收工艺流程 采用常规逆流操作 流程如下 流程说明 混合气体进入吸收塔 与水逆流接触后 得到净 化气排放 吸收丙酮后的水 经取样计算其组分的量 若其值 5 符合国家废水排放标准 则直接排入地沟 若不符合 待处理 之后再排入地沟 4 4 物料计算物料计算 1 进塔混合气中各组分的量 近似取塔平均操作压力为101 3 kPa 故 混合气量 55 40 kmol h 混合气中丙酮的量 55 40 0 016 0 8864 kmol h 0 8864 58 51 41 kg h 查附录 35 饱和水蒸气压强为5623 4 Pa 则相对湿度为 70 的混合气中含水蒸气量 水气 kmol 空气十丙酮 hkmol 0404 0 4 56237 010 3 101 7 0 4 5623 3 混合气中水蒸气含量 00227 0 86 0 1864 8051 12626 352 86 0 18864 0 2 y 2 151 18 38 72 kg h 混合气中空气量 55 4 0 8864 2 151 52 3626 kmol h 52 3626 29 1518 5154kg h 2 混合气进出塔的 物质的量的比 组成 已知 0 016 则 1 y 00227 0 86 0 1864 8051 12626 352 86 0 18864 0 2 y 3 混合气进出塔 物质的量比 组成 若将空气与水蒸气视为惰气 则 惰气量 52 3626 2 151 54 5136 kmol h 1518 5154 38 72 1557 24 h kmol 丙酮 kmol 惰气 16 00 136 554 864 80 1 Y kmol 丙酮 kmol 惰气 0228 00 136 554 86 01 864 80 2 Y 4 出塔混合气量 出塔混合气量 54 5136 0 8864 0 14 54 66 kmol h 1557 24 51 41 0 14 1564 44 kg h 6 5 5 热量衡算热量衡算 热量衡算为计算液相温度的变化以判明是否为等温吸收过 程 假设丙酮溶于水放出的热量全被水吸收 且忽略气相温度 变化及塔的散热损失 塔的保温良好 查 化工工艺算图 第一册 常用物料物性数据 得丙酮 的微分溶解热 丙酮蒸气冷凝热及对水的溶解热之和 30230 10467 5 40697 5 kJ kmol 均d 吸收液 依水计 平均比热容 75 366 kJ kmol L C 通过下式计算 n t 1 d nn L H tt C 均 nn 1 x x 对低组分气体吸收 吸收液浓度很低时 依惰性组分及比摩 尔浓度计算较方便 故上式可写为 40697 6 25 75 366 L tX 依上式 可在 x 0 000 0 018 之间 设系列 x 值 求出相 应 x 浓度下吸收液的温度 计算结果列于表1 第 l 2 列中 L t 由表中数据可见 浓相浓度x 变化 0 002 时 温度升高 1 08 依此求取平衡线 表 5 1 各液相浓度下的吸收液温度及相平衡数据 X tL E kPam E p Y 103 025 00211 52 0880 0 00226 08223 92 2104 420 0 00427 16236 92 3389 352 0 00628 24250 62 47414 844 0 00829 32264 92 61620 928 0 01030 40280 02 76427 644 0 01231 48295 82 92035 045 7 0 01432 56312 43 08443 177 0 01633 64329 83 25652 090 0 01834 72348 03 43561 839 注 1 与气相浓度相平衡的液相浓度X1 0 0162 故取 1 Y 0 017 n X 2 平衡关系符合亨利定律 与液相平衡的气相浓度可用 Y mX 表示 3 吸收剂为清水 x 0 X 0 4 近似计算中也可视为等温吸收 6 6 气液平衡曲线气液平衡曲线 当 t 15 45 时 丙酮溶于水其亨利系数E 可用下式计 算 1gE 9 171 2040 t 273 查 化学工艺算图 第一册 常用物料特性数据 由前设 X 值求出液温 通过上式计算相应E 值 且 m 分别将 L t P E 相应 E 值及相平衡常数m 值列于表 1 中的第 3 4 列 由 mX 求取对应 m 及 X 时的气相平衡组成 结果列于表 Y Y 中 1 中第 5 列 根据 X 数据 绘制 X Y 平衡曲线 0E 如图 6 1 所 Y 示 8 0 002 0 0000 0020 0040 0060 0080 0100 0120 0140 0160 018 0 000 0 005 0 010 0 015 0 020 0 025 0 030 0 035 0 040 0 045 0 050 0 055 0 060 Y X OE 图 6 1 7 7 吸收剂 水 的用量吸收剂 水 的用量 LsLs 由图 6 1 查出 当 Y1 0 016 时 X1 0 0062 依下式式计 算最小吸收剂用量 minS L 54 5136 120 63 kmol h 12 min 12 SB YY LV XX 0062 0 0 00228 0 016 Ls 1 1 2 0 取 Ls 1 7 minS L minS L 故 Ls 1 7 120 63 205 077 kmol h 205 077 18 3691 38 h 9 8 8 塔底吸收液浓度塔底吸收液浓度 X1X1 依物料衡算式 B V 12 YY S L 12 XX 54 5136 0 0036 1 X 77 0205 0 00228 0 016 9 9 操作线操作线 依操作线方程式 X 0 00228 22 SS BB LL YXYX VV 136 554 77 0205 Y 3 76X 0 0053 由上式求得操作线绘于附图中 Y 0 0 01 0 02 0 03 0 04 0 05 0 06 0 07 0 08 0 002 0 004 0 006 0 008 0 010 0 012 0 014 0 016 0 018 X Y Y 10 图图 9 9 1 1 10 10 塔径计算塔径计算 塔底气液负荷大 依塔底条件 混合气 35 101 325kPa 查表 1 吸收液 30 13 计算 图 10 1 通用压降关联图 图中 V L 分别为气液相流率 kg h G L 分别为气液相密度 kg 3 液相粘度 mPa s 液相密度核正系数 水 液 实验测取的填料因子 各种填料的 值载于填料性能表 中 g 重力加速度 m s2 u 0 6 0 8 4 S V D u F u 1 采用 Eckert 通用关联图法 图 10 1 计算泛点气速 F u 11 有关数据计算 塔底混合气流量V S 1518 5154 51 41 38 72 1608 65 kg h 吸收液流量 L 3691 38 0 8864 0 86 58 3735 59 kg h 进塔混合气密度 1 15 kg 混合气浓 G 4 22 29 35273 273 3 m 度低 可近似视为空气的密度 吸收液密度 995 65 kg L 3 m 吸收液黏度 0 7993 mPa s L 经比较 选 DG50mm 塑料鲍尔环 米字筋 查 化工原 理 教材附录可得 其填料因子 120 比表面积 1 m A 106 4 23 mm 关联图的横坐标值 1 2 1 2 0 079 V L L G 5 61608 9 53735 65 995 15 1 由图 2 查得纵坐标值为0 138 即0 2 0 2 0 0135 L L G 2 F g 7993 0 65 995 15 1 81 9 120 2 F 2 F u 0 138 故液泛气速 3 20 m s F u 0135 0 138 0 2 操作气速 u 0 6 0 6 3 20 1 92 m s F u 3 塔径 0 151 m 515 mm 4 S V D u 92 1 785 0 3600 1440 取塔径为 0 6m 600 mm 4 核算操作气速 U 1 4 m s 2 60785 0 3600 1440 F u 5 核算径比 D d 1400 50 28 满足鲍尔环的径比要求 6 喷淋密度校核 依 Morris 等推专 d 75mm 约环形及其它填料的最小润湿 速率 MWR 为 0 08 m h 3 m 最小喷淋密度 0 08 106 4 8 512 m2 h min L 喷 M W R A 3 m 12 因 13 28 m h L喷 2 60785 065 995 9 53735 3 m 故满足最小喷淋密度要求 11 11 填料层高度计算填料层高度计算 计算填料层高度 即 Z 1 2 Y B OGOG Y Ya VdY HN KYY 1 传质单元高度计算 OG H OG H B Ya V K 其中 化工单元操作及设备 Ya K Ga KP 111 GaGaLa KkHk 本设计采用 恩田式 计算填料润湿面积aw作为传质面 积 a 依改进的恩田式分别计算及 再合并为和 L k G k La k Ga k 列出备关联式中的物性数据 气体性质 以塔底 35 101 325kPa 空气计 1 15 kg G 3 m 前已算出 0 01885 查附录 1 09 G 3 10 Pa sG D 依翻 Gilliland 式估算 5 10 2 ms 液体性质 以塔底 30 13 水为准 995 65 L kg 0 7993 Pa s 1 451 以 3 mL 3 10 L D 9 10 2 ms 式计算 化学工程手册 式中为溶 12 0 6 7 4 10 L LA D V 0 5 s m T A V 质在常压沸点下的摩尔体积 为溶剂的分子量 为溶剂 s m 的缔合因子 71 6 N m 查化工原理附录 L 3 10 气体与液体的质量流速 LG 3 67 2 60785 0 3600 9 53735 kg 2 m s VG 1 58 2 60785 03600 5 61608 kg 2 m s 13 塑料鲍尔环 乱堆 特性 50Dgmm 50mm 0 05m A 106 4 40dy cm 40 10 3 N m 查 p d 23 mmC 化学工程手册 第12 篇 气体吸收 有关形状系数 1 45 鲍尔环为开孔环 依式 2 0 2 2 05 0 2 1 0 75 0 2 45 1 exp1 g L GL L G t G g aL La Lc at aw t 1 45 0 75 0 1 1 exp 3 3 106 71 1040 3 107993 0 4 106 7 63 0 05 0 2 81 9 65 995 4 1067 63 2 2 4 10610 6 7165 995 7 63 3 2 1 45 0 646 1 457 1 554 0 28 1 exp 0 594 0 406 1 exp 故 0 406 106 4 43 20 w a w a A A 23 mm 依式 KL 0 0051 2 3 1 2 1 3 atdp 0 4 Lt G a L LL L D L Lg 0 0051 2 3 3 107993 0 0 243 7 63 9 3 10451 1 65 995 107993 0 1 2 1 3 5 32 0 4 65 995 81 9 107993 0 3 0 0051 22 44 0 0427 0 0199 1 95 1 90 10 4 m s 依式 kG 5 23 0 7 1 3 atdp 2 Gt G a V GG G D RT DaGt 5 23 0 7 1 3 5 32 5 10885 14 106 8 51 5 5 1009 1 15 1 10885 1 308314 8 1009 1 4 106 5 2 5 23 106 533 1 146 4 529 10 7 0 035 1 01 10 5 kmol m2 S kPa 14 故 1 90 43 20 8 21 10 3 m s LLw k ak a 4 10 1 01 10 5 43 20 4 36 10 4 GGw k ak a 2 kmolm s kPa 2 计算 Y K a 而 H 化工单元操作及 Y K a G K aP 111 GaGaLa KkHk L S EM 设备 由于在操作范围内 随液相组成和温度的增加 L t m E 亦变 故本设计分为两个液相区间 分别计算 I 和 G K a II G K a 区间 I X 0 0095 0 005 为 I G K a 区间 II X 0 005 0 为 II G K a 由表 1 知 2 60 kPa 0 213 I E 2 10I H L IS E M 181060 2 65 995 2 3 kmolm kPa 2 27 kPa 0 244 II E 2 10II H L IIS E M 181027 2 65 995 2 3 kmolm kPa 1814 76 I 1 aKG 4 1092 6 1 2 1027 1 213 0 1 5 51 10 4 Ga I K 76 1814 1 3 kmolm S kPa P 5 51 10 4 101 3 0 056 Ya I K Ga I K 3 kmolm S 1767 79 II 1 aKG 4 1092 6 1 2 1027 1244 0 1 5 66 10 4 Ga II K 3 kmolm S kPa 5 66 10 4 101 3 0 057 Ya IIGa II KKP 3 kmolm S 3 计算 OG H 1 19m OG I H IY B aK V 2 4 1785 0 056 0 3600 66 367 1 16 m OG II H IIaK V Y B 2 4 1785 0 057 0 3600 66 367 4 传质单元数计算 OG N 在上述两个区间内 可将平衡线视为直线 操作线系直线 故采用对数平均推动力法计算 两个区间内对应的 OG N 15 X Y Y 浓度关系如下 组成III X0 0095 0 0050 005 0 Y0 053 0 03030 0303 0 0053 Y 0 0269 0 01200 0120 0 NOG 化工单元操作及设备 mY YY 21 化工单元操作及设备 ln 22 11 2211 YY YY YYYY Ym 0 0047 mY 000228 0 0075 0 016 0 ln 000228 0 075 00016 0 2 92m OG NI 0047 0 00228 0016 0 0 0105 mY 0016 0 000228 0 ln 0016 0000228 0 1 31 m OG NII 0105 0 00228 0016 0 3 填料层高度 z 计算 Z Z1 十 Z2 HOG I NOG I HOG II NOG II 1 19 2 92 十 1 16 1 31 4 99 m 取 25 富余量 则完成本设计任务需Dg50mm 塑料鲍尔环的 填料层高度 z 1 25 4 99 6 24m 12 12 填料层压降计算填料层压降计算 取图 10 1 通用压降关联图 横坐标值 0 100 前已算出 将操作气速 1 766m s 代替纵坐标中的查表 DG50mm u F u 塑料鲍尔环 米字筋 的压降填料因子 125 代替纵坐标中 的 则纵标值为 81 9 125766 1 2 65 995 15 1 0 7993 0 2 0 044 16 查图 2 内插 得 P 40 9 81 392 4Pa m 填料 全塔填料层压降 P 6 24 392 4 2448 58Pa 至此 吸收塔的物科衡算 塔径 填料层高度及填料层压降 均已算出 关于吸收塔的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素食馆餐厅管理办法
- 西藏旅游分级管理办法
- 采油区培训管理办法
- 高端商务酒店食堂厨师聘用及商务餐饮服务合同
- 车间工具领用管理办法
- 专案经理文件管理办法
- 陕西+殡葬管理办法
- 集体留用地管理办法
- 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
- 规范办酒席管理办法
- 招录事业编人员政审表
- SG-A088接地装置安装工程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 《芯片原理与技术》课件微流控芯片
- T∕ACEF 027-2021 农药污染地块土壤异味物质识别技术指南
- 建筑结构:高层建筑结构选型
- 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及治理措施PPT课件
- 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
- 整车轴荷计算方法
- 燃气管道焊接工艺卡
- 大陆法系的形成与发展
- 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保护加固措施(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