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科年工作总结_第1页
技术科年工作总结_第2页
技术科年工作总结_第3页
技术科年工作总结_第4页
技术科年工作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0 年工作总结及 2011 年工作规划 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 转眼间 2010 年即将过去 在这充 满着机遇与挑战 困难与艰辛的一年里 炼铁烧结厂迎难而 上 在厂部领导的带领与全体员工凝心聚力 共同努力下 我厂全面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 到 10 月底止 共完成 生铁 1412228 18 吨 利用系数 3 235t m3 d 入炉焦比 388 366 t 煤比 158 79 t 铁水合格率 99 74 取得了较 好的成绩 特别是从三月份开始铁前系统进行了优化组合 使烧结和炼铁合并为炼铁烧结厂进行统一管理后 烧结的各 项技术指标都有所提升 至 10 月底止共产烧结矿 1547069 98t 利用系数 1 73t m2 台时 作业率 94 具体见 下表 项目 2010 年 1 10 月份 2009 年与去年相比与年计划相比 一 高炉指标 铁水产量 1412228 181807638 54 利用系数 3 2353 212 0 023 入炉焦比 388 366382 579 5 787 煤比 158 790138 017 20 773 铁水合格率 99 7599 69 0 05 入炉品位 57 61258 468 0 856 熟料率 83 01687 895 4 879 风温 11001106 6 16 二 烧结矿指标 烧结矿产量 化学综合合 格率 物理综合合 格率 作业率 指标完成情况及分析 2 烧结部分 一 2010 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今年 1 9 月份烧结各项技术指标完成情况为 烧结矿产 量 1384614 吨计划为 1423700 吨完成计划的 97 25 烧结机的 作业率为 93 45 烧结矿的综合合格率为 68 86 烧结矿的转 鼓指数合格率为 99 07 烧结矿的电耗为 18 6KWH T 烧结矿 水耗为 0 15T T 烧结混匀矿的消耗为 1198411 24 吨折合单耗为 865 52KG T 二 2010 年主要指标与去年同期比较 今年 1 9 份的烧结矿生产情况同上年同期限相比烧结矿 产量下降 96217 吨下降 6 49 烧结机的利用系数下降 0 1T M2H 烧结机作业率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0 48 烧结矿 的综合合格率上升了 2 93 烧结矿水单耗相同 烧结矿电耗下 降 16 32KWH 主要原因是今年烧结生产全用汽机生产 烧结矿 燃耗为 57 69KG T 同去处相比下降了 2 31KG T 烧结混匀矿同 期消耗为 1261890 48 吨少用混匀矿 63479 2 吨 混匀矿单耗为 852KG T 同去年相比上升了 13 52KG T 全年的生产计划相比今 年 1 9 月烧结完成生产计划的 97 25 而烧结矿的综合合格 率上升了 2 93 从上述数据分析可知 今年的烧结生产同去年 相比指标有升有降 虽然烧结矿的产量下降但烧结矿的质量指标 有所上升 主要影响原因为 其一 今年的原燃料同去年相比质 量下降较多 在烧结混矿中大量使用了性能较差的国内粉且混匀 3 矿的库存较少 烧结混匀矿的配料方案调整达 22 次 其二 今年 的多雨天气时间较长致使烧结混匀料的不稳定对烧结生产的影 响较大 其三 今年的设备作业率了也低于去年 说明了我们的 设备管理工作还有一定的差距 必须加强设备的日常管理以提高 烧结机的作业率保稳定顺行 炼铁炼铁部分部分 一 一 2010 年主要指年主要指标标完成情况 完成情况 统计统计至至 10 月份 月份 10 月份数据月份数据 为为估算 估算 产产量 量 1 10 月份共产全部生铁 140 9 万万吨 利用系数 3 234t m3 d 预计全年完成产量 168 万吨 元月 14 日 1 高炉开 炉出铁 3 高炉 3 月 20 日封炉 全年实际四座高炉生产时间仅 2 个月 其余全为三座高炉生产 入炉焦比 入炉焦比 389 82 kg t Fe 比计划高 3 82kg t Fe 煤比 煤比 煤比完成 159 86 kg t Fe 比计划高 7 86kg t Fe 综综合焦比 合焦比 综合焦比 542 49 kg t Fe 生生铁铁合格率 合格率 99 75 比计划高 0 15 一级品率 59 76 休休风风率 率 1 10 月份总休风率时间为 14638 分钟 总休风率为 1 053 比计划低 0 257 二 二 2010 年主要指年主要指标标与前两年指与前两年指标对标对比比 08 09 年产量统计至 11 月份 2010 年统计至 10 月份 项目2008 年2009 年2010 年 产量 t1377207 93 1653178 391409040 利用系数 t m3 d 2 6643 1973 234 4 入炉焦比 kg t457 98384 257389 82 焦丁比 kg t27 72745 34130 982 煤比 kg t99 118136 609159 86 综合焦比 kg t559 456529 818542 5 合格率 96 41299 6799 747 一级品率 46 0558 9659 76 风温 103711071094 休风时间 min447442260414638 休风率 2 7041 3641 053 工艺质量事故比较 年份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2008 年12131430 2009 年01 4 炉炸瘤期间 69 2010 年01 2 8 月份炉凉 03 三 三 2010 年生年生产总结产总结 1 产产量 量 2010 年从元月 14 日至 3 月 20 日炼铁烧结厂是四座高炉生 产 其余时间都是三座高炉生产 2010 年预计铁水产量为 168 万 吨 按照实际生产时间折算成四座高炉生产时间 本年度产量应 在 212 5 万吨 实际本年度炼铁超额完成年度生产任务 2010 年年围绕产围绕产量目量目标标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 炼铁烧结厂根据公司制定的年生产计划 年初就将生产指标 细分到各月 再逐级划分到各车间并做好了宣传工作 上下员工 齐心协力 大家紧密围绕计划展开工作 为完成甚至超额完成公 司计划而做出努力 2 强化内部管理 以炉况稳定顺行为基础 以产量为目标 深挖 高炉的生产潜能 5 3 加强了设备的巡查点检工作 降低无计划的设备休 慢风率 从而稳定高炉的顺行 提高产能 2010 年休风率比 2009 年下降 0 31 4 制定完善工艺管理制度 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 减少因员工 的误操作而造成的损失 5 克服一切困难 向内使劲 狠抓工长操作及培训工作 并将工 长工资与产量挂钩 每月根据班产进行打分评比 形成了有效的 奖惩制度 6 强化横班管理 将调度与当班产量与质量挂钩 实现班与班 之间的比赶超 以进一步提升指标 2 入炉焦比 入炉焦比 2010 年 各高炉炉况基本稳定顺行 截至 10 月份炼铁入炉 焦比平均达 389 2kg t 与去年同期相比有小幅上升 1 2010 年以来 炼铁烧结厂各科室 车间齐心协力 坚持眼睛 向内 一切以高炉稳定顺产为重心 积极配合做好各项工作 因 为只有高炉稳定顺行 才有可能谈及所谓的高产 低耗 2 加强了对原料的跟踪及反馈工作 原燃料成分波动或供应不 足常限制高炉的生产 对炉况影响极大 因此 炼铁烧结厂为了 彻底解决这一难题 协同公司有关部门 加强对原燃料成分的跟 踪了解 每天做好原燃料成分日报表并及时上报各高炉 很好的 指导高炉的生产 避免了因原料成分的波动而造成炉况的失常 使得产量不断提高 入炉焦比逐步降低 6 3 2010 年外围原燃料条件比 2009 年有大幅下降 首先是库存 不足 炼铁高炉经常改变炉料结构 导致炉况出现一些波动 其 次是入炉矿石品位大幅下降 特别是进入第三季度 矿石下降比 较明显 最低仅 56 6 比去年平均低两个百分点 去年品位平 均 58 47 今年为 57 49 再次入炉熟料率大幅下降 第三季度 入炉熟料率仅 80 去年熟料率平均 87 90 今年仅为 82 86 再次为了降低潜亏 烧结及球团筛全部改成 4mm 的棒条筛 块 矿改成 5mm 的棒条筛 使得筛分率大幅下降 去年综合返矿率 12 92 今年仅为 10 7 同时料场也将焦炭筛改成 23mm 的棒 条筛 最后自从烧结配加重力除尘灰之后 炼铁入炉碱负荷大幅 增加 而入炉硫负荷已达 4 5kg t 以上 为了保证铁水质量 炼铁 入炉碱度比去年有大幅提高 这又抑制了碱金属的排除 导致炉 内碱金属循环富集 高炉上部结厚加剧 影响了炉况的顺行及各 项指标的提升 由于原燃料的条件大幅下降 在炼铁烧结厂全体 员工的共同努力下 上半年焦比与去年基本持平 第三季度出现 上升 全年与去年相比仅出现小幅上升 3 煤比 煤比 从下半年开始 炼铁烧结厂在炉况顺行的基础上 逐步提高 煤比 降低焦比 全年平均煤比达 159kg t 4 休 休风风率率 2010 年截至 10 月份炼铁休风率 1 053 与去年相比下降 0 31 7 5 铁铁水合格率水合格率 2010 年铁水合格率 99 75 比去年提高 0 08 一级品率 达到 59 76 质量事故与去年相比大幅下降 质量事故率大幅降 低 为下游用户提供了优质的产品 6 雨季生 雨季生产产 2010 年炼铁烧结厂未雨绸缪 积极准备 安全顺利的度过了 雨季生产 高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在雨季生产时未出现大幅下滑 特别是在库存不足的情况下 各高炉积极调整炉料结构 认真应 对 确保了雨季的正常生产 7 生生产产成本成本 2010 年炼铁烧结厂在公司正确领导 始终贯彻经济炼铁这 一方针不动摇 精心组织 深挖潜力 积极开展精细化预算管理 将各项指标分解到班组 到个人 实现人人头上有指标 每天都 对指标进行跟踪总结分析 确保各项指标的完成 2010 年炼铁烧 结厂加强了备件材料 耐材消耗的管理 降低了各种材料消耗的 费用 并杜绝跑 冒 滴 漏等情况的发生 在员工队伍中加大了 降本增效的宣传力度 真正做到降本增效从每一位员工做起 将 节约每一度电 每一滴水 成为日常工作的行为准则 第三季度 8 9 月份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导致炼铁焦比及煤比异常偏高 导致炼铁成本大幅升高 第四季度 随着各种条件的改善 炼铁 各项指标应有大幅提升 2010 年铁烧厂一直着眼于内部工序 端正态度 从降 8 本增效 基础管理 工艺操作 生产系统等方面想办法 向管 理要效益 全面提升内部的管理能力与执行力 从而使 2010 年的生产蒸蒸日上 高炉稳定顺行 当然 从上表中我们能 看出 指标是有升有降 我们也清楚的知道要与国内先进水 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 我们很有必要将过去的工作 反思 理顺 总结 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并认真筹划来年的生 产 技术质量科作为科室职能部门 一切为服务好生产一线 而做出努力 围绕高炉稳产 高产 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展 开工作 寻找问题 解决问题 现就将 2010 年技术质量科的 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 根据公司与厂部的 降本增效 降低消耗 的要求 以 精细化核算 算清楚了再干为前提 围绕工艺管理 制度的 制定与落实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等方面展开工作 积极协调 指导和总结 并结合炼铁烧结厂现有的生产实际情况 2010 年特做了如下工作 1 建立健全了各种原始数据的记录和保存管理制度 理 顺了厂部的成本核算和物料平衡核算 完善了日报 周报 旬报及月报数据的统计工作 2 严格落实降本增效工作 每月提前将月成本指标及生 产任务分解到科室 车间 班组 个人 并建立了降本增效生 产快报 及时通报生产情况 3 按照公司的贯标要求 对原有的技术操作规程进行了 9 修订及完善 加入了烧结工艺流程与技术参数 编制了部分 炼铁烧结厂工作手册内容 4 按年度培训计划组织开展了每月一次的值班工长培训 考试工作 对各个工长从理论考试 硅硫预测 硅命中率及 交接班等方面对全体工长 副工长进行综合考评 考试成绩 汇总并排名公布 奖优罚劣 给工长施加了一定的压力 从 而提高了工长的操作水平 5 制定了新的工艺管理办法 如各高炉的生产操作方针 由炉长制定 统一三班操作 技术质量科每周对高炉制定的 生产操作方针进行整理和跟踪 并督促各高炉召开脱产报告 分析会 查找脱产原因 提出整改意见 6 规范了槽下秤量设备的使用 维护和管理 建立了槽 下校秤的管理制度 每月组织两次槽下焦炭秤的校秤工作 减少称量误差 确保高炉用料准确 避免了因称量误差而导 致的炉况波动 并积极配合参与公司机动部组织校验铁水轨 道衡 K1 J1 Q2 仓 1 等计量称 确保原燃料等计量参数的 准确 7 积极响应公司及厂部的精细化管理号召 将各项指标 逐级分解到班组 分解到个人 使人人头上有指标 人人头 上算细账 同时制定相关文件 不断完善精细化管理体系 加大力度使各生产车间每天进行成本跟踪和监控 将精细化 核算实实在在做到实处 10 8 很好地完成了高炉各段冷却壁水温差 特别是炉缸铁 口区域 的监测工作 每周一由技术科组织检测一次各炉铁 口区域冷却壁热流强度 并要求各高炉配管工每班检测水温 差 2 次 通过严加管理 认真检测 各高炉炉缸冷却壁热流强 度都维持在安全范围内 9 组织召开了每周二的炉况分析会工作 技术质量科每 天深入生产现场 了解生产工艺操作情况 及时掌握了高炉 炉况走势 能及时对高炉进行正确的指导与调剂 确保高炉 炉况不出现大的失常 并且通过周二的工艺例会 将工艺操 作情况通报给各高炉 使各炉长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10 严抓炉前技师的管理工作不放松 随着高炉冶炼强度 逐步提高 产量不断上升 炉前的工作效率如何已成为制约 高炉生产的重要因素 通过探索和总结 炉前的管理工作至 关重要 因此必须狠抓炉前出铁 维护好铁口 提高正点出 铁率 及时出净渣铁 为炉内加风多跑料创造条件 11 严抓烧结工艺管理 特别是工序之间的配合 每天 深入现场对烧结生产工艺及时跟踪与分析 并加强了看火工 看水工 配料室 混匀工等岗位之间的配合 使整个生产组 织达到良性循环 二 加强了入炉原燃料的跟踪与管理 高炉想要稳定顺行 就必须全面跟踪了解各种原燃料的理化性能 高炉用料的质 量和成分 11 1 加强了与公司有关部门的联系 根据原燃料检化验制 度的要求 及时掌握信息沟通渠道 并全面收集进厂原燃料 质量信息 保障了高炉用料的准确性 很好地指导了高炉生 产 为炉况顺行提供了有利保障 技术科每天对入炉原燃料 成分进行跟踪 并制定了 入炉原燃料成分日报表 同时 为了真实反映入炉焦碳质量 技术科每周协同技术质量部在 焦碳堆场进行焦碳取样化验 确保焦碳化验数据的真实准确 性 2 每月做好了煤 焦炭的优质优价结算工作 从根本上 解决和提高原燃料质量 为高炉生产提供质优量足的原料条 件 3 强化槽下原燃料的筛分管理工作 各高炉入炉矿石 5mm 粉末入炉量均控制在 5 以内 技术科每周检测返矿 粒度 确保粉末筛除 成品矿石不进入返矿系统 严抓入炉 料焦碳 焦丁及烧结矿等质量管理 积极主动了解各种原料 的变化情况 为了减少浪费 每周四技术科内部对槽下各种 返矿及返焦筛分进行测量 每周五积极配合公司有关部门对 槽下筛分的检测工作 对筛下物粒度超标的严格进行考核 杜绝浪费 每周二对各高炉槽下设备进行检查 并及时通报 督促整改 为了保证入炉原燃料质量 技术科每周二及周五 都对入炉原燃料粒度进行检测 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向高炉及 公司主管部门反映 防止给炉况带来影响 为了降低潜亏 12 从年初开始 炼铁烧结厂就将各高炉槽下烧结和球团筛板由 以前的 5mm 棒条筛改成 4mm 棒条筛 将块矿由 8mm 棒条 筛改成 5mm 棒条筛 大大降低筛分率 2010 年炼铁综合返 矿率由 2009 年的 13 降至目前的 10 8 大大降低了生产 成本 4 时时跟踪高炉用料每天进行统计对比 入炉的原燃料化 学成分及时更新上报各高炉 杜绝了用料模糊不清的情况 并 每天深入现场 跟踪原料场的存料情况 发现问题 及时沟通 解决 防止断料 并根据信息及时调整炉料结构 5 狠抓混匀矿堆场造堆工作 并深入烧结生产现场 努 力解决烧结存在的问题 由于目前烧结混匀矿品种多 料杂 成分波动大及烧损大等不利因素 根据厂部要求成立了烧结 生产攻关小组 烧结矿产量逐步趋于高产 稳产 三 狠抓质量不放松 产品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2010 年以来 按照公司质量管理相关规定 重新制订了 炼铁烧结厂内部质量事故管理办法 其中包括铁水质量管理 办法和烧结矿质量管理办法 并根据实际情况 加大了对质 量的考核力度 同时将调度室纳入质量考核体系 实行有奖 有罚 提高了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 极大地调动了相关人员 的积极性 至 11 月份止 平均铁水合格率 99 74 比年计划 目标高 0 15 与去年相比高 0 06 个百分点 铁水一级品率 平均达 60 27 以上 烧结矿化学综合合格率为 68 99 物理 13 综合合格率 99 17 为下游用户提供了优质的铁水 创造出 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全年质量事故同比大幅降低 全年共发 生一起一级质量事故 一起二级质量事故 三起三级质量事 故 主要是因为 1 2 炉炉墙结厚影响 四 加强了炉前操作管理 理顺了铁烧厂的耐材使用和管 理工作 1 及时跟踪耐材的使用情况并制定相应的使用表格 每 月按时出具耐材使用证明 2 建立铁口操作 铁沟 撇渣器使用维护跟踪制度 3 完善了铁厂耐材使用管理和考核制度 为了深挖潜力 降本增效 减少浪费 特制定完善了炉前耐材使用奖罚制度 技术科每周根据磅单分炉核算各高炉炉前耐火材料消耗指 标 并及时汇总通报 监督炉前用料按计划进行 五 未雨绸缪雨季生产 雨季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相对比 较稳定 技术质量科根据珠海台风雷雨天气多的特点 主动出 击 未雨绸缪 年初就制定好了 雨季生产应急预案 并针 对工长和配管工的岗位特点 技术科组织了雨季生产的相关 培训并进行考试 考试不及格者不准上岗 为雨季生产夯实 了理论基础 在雨季生产时 技术科每天深入现场检查槽下 督促高炉做好入炉原燃料水分跟踪工作 防止炉况出现大波 动 为了督促工长做好槽下检查 技术科还专门在槽下设立 14 签到表 保证工长能及时到槽下观察原燃料质量变化 及时 做好调剂 通过全体员工努力 2010 年铁烧厂雨季生产比较 顺利 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保持相对稳定 六 协助做好大喷煤工作 根据当前经济形势 降低焦比提高煤比势在必行 因此 根据目前原料质量情况和自身条件 优化了煤种的合理搭配 并严抓喷煤车间的工艺操作和信息沟通 减少堵煤 少喷或 停喷的机率 煤比得到了大幅的提高 至 10 月份止 煤比平 均为 158 79 t 比年计划高 6 79 t 与去年相比高 20 773 t 保持在了较高水平 煤比的提高 直接导致高炉 入炉焦比的大幅降低 是炼铁烧结厂开源节流 降本增效的 一大亮点 七 参与了各高炉的开炉停炉工作及其它事项 1 参与和指导了 1 高炉的开炉工作 完成并下发了 1 炉的开炉方案 1 炉于 1 月 13 日成功点火开炉 炉况恢复顺 利 未发生悬料 高炉第二天开始喷煤 第三天就达产 此次 开炉为粤钢高炉开炉最成功的一次 2 参与和指导了 3 炉的封炉工作 3 高炉于 3 月 20 日 封的炉 虽准备时间不多 有点仓促 但却按时圆满的完成 了任务 封炉过程十分顺利 3 跟踪和指导了各热风炉本体 高炉本体的灌浆工作 八 2011 年的工作规划 15 回顾即将过去的 2010 年 既是奋力拼搏的一年 也是忙 碌而充实的一年 技术质量科在厂部领导的带领下 认真执 行厂部的管理方针 努力工作 严抓管理 取得了些许成绩 但我们更需要认真总结 不骄不躁 从各方面完善和加强科 室的执行力 强化细化管理 2010 年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需在这一基础上再创辉煌 使工作 生产更上一层楼 1 认真总结 2010 年的工作 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继续探 索新的工艺管理摸式 向管理要效益 以科学的管理和先进 的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各高炉生产技术指标 2 着眼于炼铁烧结厂内部工序 就如何稳定铁烧厂内部 工序和铁前生产系统而努力 继续以顺产为导向 从基础管 理 考核制度 工艺操作和信息沟通等方面从严从细完善相 关规章制度 狠抓落实 为高炉的稳产 高产提供技术保障 3 继续抓好进厂原燃料的质量跟踪与反馈工作 落实好 煤 焦炭的优质优价工作 4 制定 3 高炉开炉的开炉方案 积极配合参与开炉工作 5 认真落实完成每月成本核算工作 对其深入分析 并 在生产中每天落实跟踪 查找影响成本的因素 找出原因 解决问题 杜绝浪费 真正意义上把降本增效落到实处 6 继续抓好每周四 每周五的原燃料槽下筛分检测和粒 度组成检测 避免大颗粒原燃料进入返矿系统 造成浪费 16 7 继续跟踪好进厂的原料质量和反馈工作 认真指导好 高炉对原料成分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将生产损失降到最低 8 继续抓好混匀堆场造堆工作 以此稳定混匀矿的质量 为稳定烧结矿质量打下其实基础 9 按照年度培训计划 认真组织好全厂的质量培训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 让全体员工意识到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10 继续抓好每月月底的工长竞赛活动 11 组织召开好各种生产工艺分析会 12 继续抓好进厂的各种物料和能源介质的计量工作 积极配合机动部计量科一起将各种进厂物料的计量秤进行 校核 13 认真做好每月的数据统计和生产总结分析工作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