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修养类话题作文写作训练_第1页
道德修养类话题作文写作训练_第2页
道德修养类话题作文写作训练_第3页
道德修养类话题作文写作训练_第4页
道德修养类话题作文写作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道德修养类话题作文写作训练道德修养类话题作文写作训练 阅读下面材料 完成作文 胡质与胡威父子在历史上都以清廉出名 有一次 晋武帝召见胡威谈论边疆之事时 谈到了他们父子的 清廉 武帝问胡威 你的清廉与你父亲的清廉相比 哪一个更高 胡威回答 我比不上我的父亲 武帝问为什么 他说 我父亲清廉惟恐别人知道 我清廉惟恐别人不知道 所以我远远不如我父亲 胡威的话根据是什么 你是怎么认识的 请以 恐人知 与 恐人不知 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 注意 立意自定 题目自拟 文体自选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 字数 800 以上 写作指导 这段材料大家并不感到陌生 它是根据 20XX 年 全国高考试卷文言文阅读语段编写的 材料中胡质父 子俱清 这在魏晋时是传为美谈的 胡威的话很值得 我们深思 一个官员追求清廉到底该不该让人知道 这里不但涉及到个人的道德修养及民众素质的问题 还涉及到评判事物的时代标准问题 恐人知 即自 第 2 页 共 12 页 己的清廉怕别人知道 知道了会怎样 会为名所累 这话实质里是淡泊名声 恐人不知 即害怕别人不 知道自己清廉 这一方面固然便于开展工作 但另一 方面似乎又过于看重自己的名声了 这样从功利角度 看来 二者还是有一定差别的 这是胡质的看法 同 学们尽可以按照现代人的辩证眼光 联系社会生活实 际 提出自己的观点 既可以肯定胡质的做法 也可 以肯定胡威的做法 还可以分析二者的优劣 这是立 意 至于写作范围 一般以为官者道德修养 清正廉 洁为主 当然写成做好事不留名之类的也可 但重心 一定要落实在淡泊名利上来 从文体上看 此文最好 写成议论文 例文一 谈 恐人知 与 恐人不知 江苏省射阳中学高三班李青 有人说 天下贪官各有各的不同 清官却都是一 样的 然而古代清官胡质父子却有些不同 有一次 皇帝问他的儿子胡威两人清廉的高下 胡威说 臣 父清恐人知 臣恐人不知 是臣不如者远矣 胡质 父子同样清廉 不过一个恐人知 一个恐人不知 胡 威认为自己比不上父亲 到底是哪方面不如呢 我认 为在境界上 从 恐人知 与 恐人不知 中 我们 第 3 页 共 12 页 不难看出 胡威的清 是为了给自己扬名 带有一种 功利目的 而胡质的清 却不为名利 只因他觉得就 该这么做 不这么做就太不正常了 他的意识里没有 功利的色彩 他的清是纯道德的 显然 这样的清 在境界上就上了一个层次 可是 人们往往在道德与利益的天平上加错砝码 迷失方向 君不见 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 天下攘 攘 皆为利往 吗 许多人认为人活在世上 就是为 了名利 有了名利 就得到了想要的一切 因此可以 生活得更好 可以很充分地享受人生 其实 一个人 活着 生命不长路很短 在如何走好这段人生路方面 是应该好好思考一番的 也许 我们一辈子都不可能 做到完美或崇高 但总该有追求完美的信念吧 这是 生命赋予我们的权利 人生苦短几十年 若光为了一 些蝇头小利或一点虚名就挖空心思 甚而不择手段 是不是太庸俗了点 相反地 我们如果把精神看得重 一些 多注意一些自身价值的体现 活着的意义便增 加了 材料中的胡质 虽然物质生活不富裕 但他的 精神生活一定很充实 更何况他能将这种精神传到下 一代胡威身上 尽管胡威在继承时有些变化 但毕竟 他们父子俩的血管里流的都是清廉的血 然而 与古人相比 现代人似乎逊色多了 不但 第 4 页 共 12 页 罕见 恐人知 的清官 就连胡威这样 恐人不知 的清官也打着灯笼难找了 更有甚者 明明是个贪官 却还摆出一副清廉无比的样子 如成克杰之流反腐倡 廉他们叫得最响 暗地里行贿受贿 养红颜 赌别墅 的事也做得最多 如果说胡威还认为自己做得远远不 够的话 那么 我们现代的某些官员们是不是该回到 古时候去重新接受一番思想道德教育 将自己的人生 境界提高一个层次呢 同学们 请记住胡质父子的故事吧 或许它可以 指导你未来的生活 简评 此文从正面肯定了胡质的 恐人知 认为他的 境界比较高 并能结合现在官场上的一些腐败现象进 行对比论证 紧扣反腐倡廉的时代话题 使得文章具 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例文二 为 恐人不知 叫好 江苏省射阳中学高三班丁晨苏 西晋时 胡质与胡威父子在历史上都以清廉出名 有一次 晋武帝召见胡威谈论边疆之事时 谈到了他 们父子的清廉 武帝问胡威 你的清廉与你父亲的 清廉相比 哪一个更高 胡威回答 我比不上我 第 5 页 共 12 页 的父亲 武帝问为什么 他说 我父亲清廉惟恐 别人知道 我清廉惟恐别人不知道 所以我远远不如 我父亲 从材料中看 胡威认为自己淡利求名 与 父亲的淡泊名利相比 不如父亲 因而他认为 恐人 不知 不如 恐人知 境界高 到底哪个境界更高呢 我倒要为胡威的 恐人不 知 叫好 因为恐人知与恐人不知是两种不同的思维 模式 前者封闭 后者开放 前者仅仅是 独善其身 后者却是 兼济天下 胡质固然清廉 也能严于律己 但由于未作宣传 他的清廉就鲜为人知 而别人也以自己的心思揣度他 因而出现手下都督变相行贿之事 假如他公开表明态 度 进行宣传发动 何至于出现这样的情况 胡威正 是因人 恐人不知 才识帝王 大臣们见识了他的 浩然正气 皇上提拔他 重用他 他将以自身的清廉 带动身边的人乃至整个朝廷的清廉风尚 这种效果是 恐人知 远远不能达到的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 在这个 时代里生活 我们不得不去竞争 我们要竞争 我们 考大学 抢着进高等学府是为了什么 为了我们 能更好地在竞争中胜出 我们又如何进入高等院校 我们应 恐阅卷老师不知道 我们的才华 那些高考 第 6 页 共 12 页 状元们为什么会吸引社会关注的眼光 因为他们是成 功者 他们成功地表现了自己 若他们 恐人知 他 们的才华 他们又如何能在竞争中胜出 又如何给社 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他们恐人不知他们的才华 他们 勇于刺青自我 勇于向世人证明 我是最棒的 对此 我们怎能说 恐人不知 不如 恐人知 呢 当这些 学子把自己的才华奉献给社会时 我们又怎能说 恐 人不知 的境界不高呢 由此可见 恐人知 对整个社会而言 只是一 种消极的行为 它也许给你带来安宁的生活环境 带 给你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 但却无法带给你生命的活 力 无法带给你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 恐人不知 则不仅仅是对名的追求 它追求的是你自己对自己的 肯定 更代表社会对你的肯定 人是一种 二表动物 其中之一便是 爱表现自己的才能和品质 为何 要逆着人的本性去压抑自己呢 顺其自然或者勇于表 现自己岂不更好 人亦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个分子 应为大家庭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为何要 恐人知 我有某种高于别人的才能或有某种高尚的品德 这就 是我与别人的不同之处 我就应 恐人不知 就要 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 这样我才能不枉费我的才能 我们现在已搭上开往高考的班车 我们已无法退 第 7 页 共 12 页 却 此时此刻 我们又岂能 恐人知 简评 该文反弹琵琶 针对胡威的观点 提出了自己的 看法 论证了 恐人不知 比 恐人知 的境界高 敢于在文中独抒己见 勇气可嘉 更为可贵的是文章 能紧扣时代的脉搏 分析 恐人不知 是当今竞争社 会所必备的一种素质 并联系同学们的自身实际加以 证明 为 恐人不知 叫好 使得文章既有说服力 又有针对性 这是用小角度写大文章的一个较好的典 范 例文三 千古一梦 江苏省射阳中学高三班徐文兰 西晋初 荆州刺史胡质父子以清廉闻名天下 有 一次 晋武帝召见胡威谈论边疆之事时 谈到了他们 父子的清廉 武帝问胡威 你的清廉与你父亲的清 廉相比 哪一个更高 胡威回答 我比不上我的 父亲 武帝问为什么 他说 我父亲清廉惟恐别 人知道 我清廉惟恐别人不知道 所以我远远不如我 父亲 恐人知 恐人不知 这二者高下之分在什么地方 呢 我认为就在一个 名 字上 恐人不知 虽讲 第 8 页 共 12 页 求清廉 不图个人利益 但其目的在追求一个 名 而 恐人知 则是什么也不看重 纯粹是在淡泊名利 名者 誉也 利者 禄也 功名利禄 历来是中 国文人士子追求不锲的美梦 从西周时渭水边垂钓姬 昌的姜子牙 到清朝富可敌国的和珅 功名利禄的美 梦 穿插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 不断浮现 一句 恐人不知 道出了古代多少清廉之士的 心态 中国人是很有趣的 如果在名利不可兼得的情 况下 绝大多数是选择名而不要利的 并非是真心 不要 只是在价值的天平上衡量了一番之后才不得不 放弃 像陶渊明 他可以什么都没有 但不可以没有 名声 难道真的是纯粹的 不为五斗米折腰 吗 是 不是嫌五斗米太少了呢 如果他做的是宰相 他会不 会还那样毅然决然地 归去来兮 呢 答案不得而知 但聪明的读者可以从下面的细节中找出线索 陶渊明 归隐后 他的一位朋友的儿子送信到他家 他看到人 家孩子穿金戴银 举止优雅 而自己儿子却蓬头垢面 脸上露出了羞愧的神色 他的妻子对他说 既然当初 你已决定离开官场 那么我们的儿子注定会是这样 你为什么还要羞愧呢 不知大家看了这个故事后 心 里会怎么想 反正我感到很好笑 笑那些文人的道 第 9 页 共 12 页 貌岸然 北宋的李若水 坚贞不屈 壮烈殉国 以前的语 文老师让我们写文章 假如我是李若水 我们尽情 地铺陈 提出了若干条建议 设想了若干种结局 其 实李若水没有别的选择 我想 即使换成别人 比如 宗泽 或者岳飞帐下的任何一员大将 都会这么做的 当岳飞即将 直捣黄龙府 与诸君痛饮 时 一 连十二道金牌将他召回 背后针刺的四个大字依然隐 隐作痛 聪明的岳母 仿佛知道几十年后的事情 一 针一针地刺下去 刺去了岳飞所有的桀傲不驯 背叛 君主 就是大逆不道 就是不忠不孝 就是冒天下之 大不韪 他岳飞敢吗 君叫臣死 臣不得不死 皇上 的话就是圣旨 他说什么 你都要服从 不管他说得 对还是不对 岳飞最终倒在了 忠君 之名的林旗之 下 在功名的追求上 不得不吟出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共月 的感叹 在名利的选择上 我想最后悔的人应该是秦桧 他是当时的新科状元 被派去金国议和遭扣 他在山 林里打柴 直到有一天兀术打猎遇到王氏 我想秦桧 的本意仅仅是为了生存 他可以丢掉所有生前身后的 名声 我不知道面对死亡和遗臭万年我会选择什么 第 10 页 共 12 页 但秦桧选择了后者 一千年了 栖霞岭下秦桧的铁像 依然跪在岳飞的墓前 不断忏悔 如果秦桧知道这样 的结局 他当初宁愿选择去死 死得越惨烈 人们对 他就越尊敬 越怀念 红楼梦 写了形形色色的梦 其中有一个 太 虚幻境 警幻仙姑的那些册子上都暗示了大观园中 那些女子的最终命运 无论薛宝钗多么会用心计 有 多好的口碑甚至如愿地做了宝二奶奶 最终也只落得 金簪雪里埋 的结局 所有曾经的心计与时间相比 都是微不足道的 即使功成名就又怎样 她如果知道 是这样的结局的话 当初就不要和林黛玉争个死去活 来了 行文至此 我不禁想起了那个在邯郸道上做了黄 粱一梦的人 炊米未熟二十年 宝贵荣华一瞬间 功名利禄成泡影 黄粱美梦堪笑谈 简评 此文构思新颖 内含隽永 文章由 恐人知与恐 人不知 引申出对名利的不同态度 肯定材料中胡质 的做法 以 千古一梦 为题 蕴含深远 耐人咀嚼 第 11 页 共 12 页 作者知识面丰富 行文老到 文中引用陶渊明 李若 水 岳飞 秦桧 薛宝钗等历史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故事 批判了由古以来在名利二字上看不开 放不下 的可知情结 全文紧扣话题 旁征博引 显示了作者 较深厚的文字功底 延伸训练 1 当代诗人北岛在 回答 中写道 卑鄙是 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你是怎样认识这两句诗的 它引发你想到些什么 呢 请以 卑鄙与高尚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 定 题目自拟 文体自选 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提示 北岛的诗句 在强烈的对比中直斥了 文革时代 的是非颠倒和善恶混淆 富有警世作用 不过 写此 题时也可运用辩证的眼光予以分析 一方面 卑贱者 得志猖狂 高尚者受辱含冤 这样的情形 古今中外 不乏其例 在某个历史阶段甚至还极为突出 但另一 方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这种事情发生 的可能性正趋于减小 而且历史是公正的 时间将证 明一切 卑贱者终会遭人唾骂 遗臭万年 高尚者必 然流芳百世 为后人敬仰 所以 追求崇高 排斥卑贱 毫无疑问应该成为 第 12 页 共 12 页 我们人生乐章的主旋律 2 什么是尊严 词典上的解释是 尊贵庄严 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 其实 真正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