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自动化控制实验指导书_第1页
工业自动化控制实验指导书_第2页
工业自动化控制实验指导书_第3页
工业自动化控制实验指导书_第4页
工业自动化控制实验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一 一 组成和使用组成和使用 1 实验箱的供电 实验箱的后方设有带保险丝管 1A 的 220V 单相交流电源三芯插座 另配 有三芯插头电源线一根 箱内设有四只降压变压器 为实验板提供多组低压交 流电源 2 一块大型 435mm 325mm 单面敷铜印刷线路板 正面印有清晰的各部 件及元器件的图形 线条和字符 并焊有实验所需的元器件 该实验板包含着以下各部分内容 1 正面左下方装有电源总开关一只 控制总电源 2 100 多个高可靠的自锁紧式 防转 叠插式插座 它们与固定器件 线路的连接已设计在印刷线路板上 这类锁紧式插件 其插头与插座之间的导电接触面很大 接触电阻极其微 小 接触电阻 0 003 使用寿命 10000 次以上 在插头插入时略加旋转 后 即可获得极大的轴向锁紧力 拔出时 只要沿反方向略加旋转即可轻松地 拔出 无需任何工具便可快捷插拔 同时插头与插头之间可以叠插 从而可形 成一个立体步线空间 使用起来极为方便 3 扫频电源 采用可编程器件ispLSI1032 和单片机 AT89C51 设计而成 可在 15Hz 80KHz 的全程范围内进行扫频输出 提供 11 档扫速 亦可选定点频输出 此外还有频标指示 亦可显示输出频率等 扫频电源的使用见实验指导书附录 4 直流稳压电源 提供一路 15V 和 5V 直流稳压电源 在电源总开关打开的前提下 只要打 开信号源开关 就会有相应的电压输出 5 信号源 本实验箱的信号源包括两部分 阶跃信号发生器和函数信号发生器 阶跃信号发生器 阶跃信号发生器主要为本实验箱提供单位阶跃信号而设 计的 当按下白色按钮时 输出一负的阶跃信号 其幅值约 0 9V 2 45V 之间 可调 2 函数信号发生器 函数信号发生器主要是为本实验箱中所需的超低频信号 而专门设计的 它由单片集成函数信号发生器 ICL8038 及外围电路组合而成 其输出频率范围为 0 25Hz 1 55KHz 输出幅度峰峰值为 0 10VP P 使用时只要开启 函数信号发生器 开关 此信号源即进入工作状态 两个电位器旋钮用于输出信号的 幅度调节 左 和 频率调节 右 将上面一个短路帽放在 1 2 两脚处 输出信号为正弦波 将其置于 3 4 两脚处 则输出信号为三角波 将其置于 4 5 两脚处 则为方波输出 将下面一个短路帽放在 1 2 两脚 即 f1 处 调节右边一个电位器旋 钮 频率调节 则输出信号的频率范围为 0 25Hz 14KHz 将其置于 2 3 两脚 即 f2 处 调节 频率调节 旋钮 则输出信号的频率范围为 2 7Hz 155Hz 将其置于 4 5 脚 即 f3 处 则输出信号的频率范围为 26Hz 1 55KHz 6 频率计 该系统在作频率特性测试实验时 需要用到超低频信号 若用示波器去读 显然很不方便 为了能直观地读出超低频信号的频率 我们采用了一个频率计 它采用单片机编程 能精确 直观地显示小数点后两位 本频率计是由单片机 89C2051 和六位共阴极 LED 数码管设计而成的 测频 范围为 0 1Hz 10KHz 只要开启 函数信号发生器 处开关 频率计即进入待测状态 将频率计处开关 内测 外测 置于 内测 即可测量 函数信号发生器 本身的信号输出频率 将开关置于 外测 则频率计显示由 输入 插口输入 的被测信号的频率 在使用过程中 如遇瞬时强干扰 频率计可能出现死锁 此时只要按一下 复位 RES 键 即可自动恢复正常工作 8 直流数字电压表 直流数字电压表有三个档位 满度为 2V 量程 20V 量程 200V 量程 能完成 对直流电压的准确测量 测量误差不超过 5 9 交流毫伏表 交流毫伏表有三个档位 满度为 200mV 量程 2V 量程 20V 量程 它具有 3 频带较宽 10Hz 400KHz 精度高 不超过 5 数字显示和 真有效值 的 特点 即使测试远离正弦波形状的窄脉冲信号 也能测得精确的有效值大小 其适用的波峰因素范围达到 10 真有效值交流电压表由输入衰减器 阻抗变换器 定值放大器 真有效值 AC DC 转换器 滤波器 A D 转换器和 LED 显示器组成 输入衰减器用来将大于 2V 的信号衰减 定值放大器用来将小于 200mV 的信 号放大 本机 AC DC 转换由一块宽频带 高精度的真有效值转换器完成 它能 将输入的交流信号 不论是正弦波 三角波 方波 锯齿波 甚至窄脉冲波 精确地转换成与其有效值大小等价的直流信号 再经滤波器滤波后加到 A D 转 换器 变成相应的数字信号 最后由 LED 显示出来 10 本实验箱附有充足的长短不一的实验专用连接导线一套 二 二 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注意事项 1 使用前应先检查各电源是否正常 检查步骤为 1 先关闭实验箱的所有电源开关 然后用随箱的三芯电源线接通实验 箱的 220V 交流电源 2 开启实验箱上的电源总开关 则开关指示灯被点亮 3 用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档 或直接用面板上的直流数字电压表 测量面 板上的 15V 和 5V 看是否有正确的电压输出 4 开启函数信号发生器开关 则应有信号输出 当频率计打到内测时 应有相应的频率显示 5 开启交流毫伏表 数码管应被点亮 6 开启直流数字电压表 数码管应被点亮 2 接线前务必熟悉实验线路的原理及实验方法 3 实验接线前必须先断开总电源与各分电源开关 严禁带电接线 接线完 毕 检查无误后 才可进行实验 4 实验自始至终 实验板上要保持整洁 不可随意放置杂物 特别是导电 的工具和多余的导线等 以免发生短路等故障 5 实验完毕 应及时关闭各电源开关 并及时清理实验板面 整理好连接 导线并放置到规定的位置 4 6 实验时需用到外部交流供电的仪器 如示波器等 这些仪器的外壳应妥 为接地 实验一实验一 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 一 一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1 熟悉超低频扫描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2 掌握用运放组成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电子电路 3 测量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4 通过实验了解典型环节中参数的变化对输出动态性能的影响 二 二 实验仪器实验仪器 1 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箱一台 2 超低频慢扫描示波器一台 3 万用表一只 三 三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以运算放大器为核心元件 由其不同的 R C 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组成的各 种典型环节 如图 1 1 所示 图中 Z1和 Z2为复数阻抗 它们都是由 R C 构成 基于图中 A 点的电位为虚地 略去流入运放的电流 则由图 1 1 得 由上式可求得由下列模拟电 路组成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 其单位阶跃响应 1 比例环节 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如图 1 2 所示 图 1 1 运放的反馈连接 1 1 2 Z Z u u SG i o 2 410 820 1 2 K K Z Z S G 5 2 1 1 1 R 1 2 1 2 1 2 2 1 2 TS K CSRR R CS R CS R Z Z S G 图 1 2 比例环节 2 惯性环节 取参考值 R1 100K R2 100K C 1uF 图 1 3 惯性环节 3 积分环节 取参考值 R 200K C 1uF 图 1 4 积分环节 4 比例微分环节 PD 其接线图如图及阶跃响应如图 1 5 所示 3 1 1 1 1 2 TS RCS R CS Z Z SG RC T 积分时间常数式中 6 参考值 R1 200K R2 410K C 0 1uF 图 1 5 比例微分环节 5 比例积分环节 其接线图单位阶跃响应如图 1 6 所示 参考值 R1 100K R2 200K C 0 1uF 图 1 6 比例积分环节 四 实验内容与步骤四 实验内容与步骤 1 分别画出比例 惯性 积分 和微分环节的电子电路图 2 按下列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调节相应的模拟电路的参数 观察并 CR T K 4 1 1 1 1D 1 2 1 1 2 1 1 2 1 2 R R ST K CSR R R CS R CS R R Z Z S G D 其中 CR T K 5 1 1 1 1 1 1 1 22 1 2 2 21 2 11 2 1 2 1 2 1 2 R R ST K CSR R R CSRR R CSR CSR R CS R Z Z S G 式中 7 记录其单位阶跃响应波形 1 比例环节 G1 S 1 和 G2 S 2 2 积分环节 G1 S 1 S 和 G2 S 1 0 5S 3 比例微分环节 G1 S 2 S 和 G2 S 1 2S 4 惯性环节 G1 S 1 S 1 和 G2 S 1 0 5S 1 5 比例积分环节 PI G S 1 1 S 和 G S 2 1 1 2S 五 注意事项五 注意事项 1 输入的单位阶跃信号取自实验箱中的函数信号发生器 2 电子电路中的电阻取千欧 电容为微法 六 实验报告要求六 实验报告要求 1 画出典型环节的实验电路图 并注明相应的参数 2 画出各典型环节的单位阶跃响应波形 并分析参数对响应曲线的影响 3 写出实验心得与体会 七 实验思考题七 实验思考题 1 用运放模拟典型环节时 其传递函数是在哪两个假设条件下近似导出的 2 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主要差别是什么 在什么条件下 惯性环节可以近似 地视为积分环节 在什么条件下 又可以视为比例环节 3 如何根据阶跃响应的波形 确定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 实验二实验二 一阶系统的时域响应及参数测定一阶系统的时域响应及参数测定 一 一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1 观察一阶系统在单位阶跃和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瞬态响应 2 根据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 二 二 实验仪器实验仪器 1 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箱一台 2 双踪低频慢扫描示波器一台 3 万用表一只 三 三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8 图 2 1 为一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 由该图可知 io i1 i2 根据上式 画出图 2 2 所示 的方框图 其中 T R0C 由图 图 2 1 一阶系统模拟电路图 2 2 得 图 2 3 为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当t T 时 C T 1 e 0 632 这表示当 C t 上升到稳定值的 63 2 时 对应的时间就是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 T 根据这个原理 由图 2 3 可测得一阶 系统的时间常数 T 由上式 1 可知 系统的稳态值为 1 因而该系统的跟踪 阶跃输入的稳态误差 ess 0 这表明一阶系统能跟踪斜坡信号输入 但有稳态误差存在 其误差的大小 为系统的时间常数 T 四 实验内容与步骤四 实验内容与步骤 1 根据图 2 1 所示的模拟电路 调整 R0和 C 的值 使时间常数 T 1S 和 T 0 1S 2 uI t 1V时 观察并记录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 T 分别为 1S和 0 1S时的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并标注时间坐标轴 3 当 uI t t 时 观察并记录一阶系统时间常数 T 为 1S和 0 1S 时的响应曲 线 其中斜坡信号可以通过实验箱中的三角波信号获得 或者把单位阶跃信号 通过一个积分器获得 五 实验报告五 实验报告 1 根据实验 画出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 T 1S时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CS u CS u R u R 1 R u 1 u 0 0 0 0 0 0 i 即 e T 1 O O i 0 1 t 1 1 1 1 1 S 1 1 t t u 1 1 t i i U T SS TS S U S S U TS S U S U 得取拉氏反变换 则系统的输出为即令 图 2 2 一阶系统原理框图 图 2 3 一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9 并由实测的曲线求得时间常数 T 2 观察并记录一阶系统的斜坡响应曲线 并由图确定跟踪误差 ess 这 一误差值与由终值定理求得的值是否相等 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六 实验思考题六 实验思考题 一阶系统为什么对阶跃输入的稳态误差为零 而对单位斜坡输入的 稳态误差为 T 2 一阶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能否由其单位阶跃响应求得 试说明之 实验三实验三 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分析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分析 一 一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1 熟悉二阶模拟系统的组成 2 研究二阶系统分别工作在 1 0 1 临界 阻尼 1 和欠阻尼 0 625 0 1 图 3 3 0 1 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系统处在欠阻尼状态 它的单位阶跃响应表达式为 2 当 K 0 625 时 1 系统 处在临界阻尼状态 它的单位阶 跃响应表达式为 如图 3 4 为二阶系统工作临界阻尼 时的单位响应曲线 图 3 4 1 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3 当 K 0 625 时 1 系统工作在过阻尼状态 它的单位阶跃响应曲 线和临界阻尼时的单位阶跃响应一样为单调的指数上升曲线 但后者的上升速 1 211 2 21 2 2 21 数为而二阶系统标准传递函 TT KSTS TT K KSTSTT K S U S U i O 2 2 22 2 n n n SS S G 6250 10 50 T 20 T 4 2 1 21 1221 K KS S KTTTTK n n 则若令 得和式对比式 线态下的单位阶跃响应曲为二阶系统在欠阻尼状图式中3 3 1 3 1 sin 1 1 1 2 2 1 2 nd d t o tgttu e n e t no n ttu 1 1 11 度比前者缓慢 三 实验内容与步骤三 实验内容与步骤 1 根据图 3 1 调节相应的参数 使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 令 ui t 1V 在示波器上观察不同 K K 10 5 2 0 5 时的单位 阶跃响应的波形 并由实验求得相应的 p tp 和 ts 的值 3 调节开环增益 K 使二阶系统的阻尼比 观察并记录707 0 2 1 此时的单位阶跃响应波形和 p tp 和 ts 的值 4 用实验箱中的三角波或输入为单位正阶跃信号积分器的输出作为二 阶系统的斜坡输入信号 5 观察并记录在不同 K 值时 系统跟踪斜坡信号时的稳态误差 四 实验报告四 实验报告 1 画出二阶系统在不同 K 值 10 5 2 0 5 下的 4 条瞬态响应曲线 并注明时间坐标轴 2 按图3 2 所示的二阶系统 计算K 0 625 K 1 和 K 0 312 三种情况下 和 n值 据此 求得相应的动态性能指标 p tp和 ts 并与实验所得出的结 果作一比较 五 实验思考题五 实验思考题 1 如果阶跃输入信号的幅值过大 会在实验中产生什么后果 2 在电子模拟系统中 如何实现负反馈和单位负反馈 3 为什么本实验的模拟系统中要用三只运算放大器 实验四实验四 自动控制系统的动态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动态校正 一 一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1 要求学生根据书上习题的要求 自行设计一校正装置 并用本实验箱构 成一模拟系统进行实验校正和实际调试 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校正装置在系统中 的重要性 2 掌握工程中常用的二阶系统和三阶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 二 二 实验仪器实验仪器 1S2 0 S5 0 K S G 12 1 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箱一台 2 慢扫描示波器一台 3 万用表一只 三 三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当系统的开环增益满足其稳态性能的要求后 它的动态性能一般都不理想 甚至发生不稳定 为此需在系统中串接一校正装置 既使系统的开环增益不变 又使系统的动态性能满足要求 常用的设计方法有根轨迹法 频率法和工程设计法 本实验要求用工程设 计法对系统进行校正 1 二阶系统 图 4 1 为 二阶系统的标准形式 它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2 2 2 2 2 n n n n SS SS SG 1 图 4 1 二阶系统的标准形式 图 4 2 所示二阶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 4 2 二阶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 4 3 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 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13 2 1 1 1 TSS K TSS K S G 式中 比较式 1 和式 2 得 1 KK 3 n T 21 4 2 2 2 1n n n K 如要求 则 21 n n T 21 22 1 T K nn 2 1 2 22 1 当时 二阶系统标准形式的闭环传递函数为21 把代入上式得 22 2 2 nn n SS ST TWn21 5 1 2 2 1 22 TSST ST 式 5 就是二阶系统的最优闭环传递函数 理论证明 只要二阶系统的闭 环传递函数如式 3 所示的形式 则该系统的阻尼比 1 0 707 对阶跃2 响应的超调量 p 只有 4 3 调整时间 ts为 8Ts 0 05 相位裕量 63 三阶系统 图 4 4 为三阶控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 图 6 5 为其方框图 图 4 4 三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 14 图 4 5 三阶系统的方框图 Ti R1C1 1 R2C1 Ks R4 R3 Ts R4C2 Tsi R5C3 由图 6 5 求得该系统的开环与闭环传递函数分别为 6 1 1 2 1 STST S K SG ssi s 7 KS KSTSTT S K ST sssissi s 1 1 23 1 其中 由理论证明 当 时 iss TK K s T4 i 2 ss i T TK 8T 三阶系统具有下列理想的性能指标 超调量 p 43 调整时间 ts 18Ts 相位裕量 36 8 此时 式 7 可以改写为 8 1 4 8 8 1 4 2233 STSTST ST ST sss s 显然 上式的性能指标比二阶系统要差 这主要是由三阶系统闭环传 递函数的分子多项式引起的 为此 需在系统的输入端串接一个给定的滤波器 它的传递函数为 9 1 4 1 ST SG s F 于是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10 1 4 8 8 1 2233 STSTST ST sss 在阶跃信号作用下 上述三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