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训练不能“以赛代练”.doc_第1页
作文训练不能“以赛代练”.doc_第2页
作文训练不能“以赛代练”.doc_第3页
作文训练不能“以赛代练”.doc_第4页
作文训练不能“以赛代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作文训练不能“以赛代练”“三模”作文阅卷感言之三(一)“以赛代练”是体育上的一个概念,常有贬义,用于批评某些体育团队和运动员教练,忽视常规的基础训练和动作要领的雕琢、打磨,而频繁参赛的一种行为。实际上,“赛”和“练”各有其作用,“训练型的比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以赛代练”,或者“赛”多“练”少,肯定是不合适的。即使如刘翔,我们也经常看到他“放弃节假闭门苦练”的新闻。教育也是如此。没有考试肯定是不行的,而以考试代替作业,甚至代替学习肯定更是不行。随着月考制度的流行,我们教育上的“以赛代练”现象非常突出。这里仅以作文教学为例。过去,我们常规的要求是:两周一篇大作文,每学期不少于8篇,小作文类训练若干。大作文一般要求当堂完成,全批全改。学生限时完成,教师批阅既要有错别字、语病的修改,又要有眉批、旁批、夹注、尾批,修改意见等。个别指导与集体讲评相结合。学生阅过批语后写后记,或修改文章,重新誊抄。这些还只是基本要求。有些严谨的老师还会耳提面命,反复操练,同时将优秀作文张贴于班级墙报或推荐发表。老师对学生作文的每一个环节都精雕细刻,学生每次训练也是获益良多。写的好的很有成就感,写的不理想的也明白了差距和前进方向。这种训练就很实在。“三模”阅卷后,大家普遍认识到学生的作文存在着许多问题。换句话说,说明我们的作文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大家想想,以每学期月考3次为算,加上期中、期末考试,有的还有期初考,就有六次了,当然就有六次写作。如果以每学期不少于8篇计算,再写两篇就可以了。但是,考场作文能代替日常作文训练吗?老师们可能会说,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是的,所以,这里提出来,不是要埋怨谁,而是希望大家注意这个问题,以找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认为:考场作文是不能代替日常作文训练的。首先,学生作文的心态不同。考试作文,时间有限,只好不打草稿,没有修改;分数重要,只好写出媚俗的“应试作文”。久而久之,全成了“一气呵成”的“天才”,急功近利的结果就是“花里胡哨,徒有其表”。而拿到试卷,因只有分数,便也不以为意,束之高阁了。即使有个别较真的同学关注分数的根据,老师们往往也以考场作文因素多多而搪塞过去。学生便在“泪光婆娑”中得出“作文不可理喻”的结论。其次,只有结果没有过程。如上所述,写作教学一般的流程是:命题构思草稿修改誊抄批改评讲修改等。那么比较下来,考场作文还剩几个环节?现在学生的错别字已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了,已从作文蔓延到了阅读试题的解答。为什么?一次作文训练连错别字都不需要改,还能叫作文训练吗?更罔论什么审题立意、选材组材、结构布局、谴词造句了。第三,话题作文泛滥,学生作文能力得不到系列地、完整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每次考试都是话题作文,学生为了分数,于是每次都以最拿手的文体应之。久而久之,便只能写一种文体了。以高中学生为例,高一、高二是学生学习说理的最好时光,是学生走向成熟、理性的最佳年龄。但因考试多考话题作文,为了得到一个好的分数,于是只好操练拿手的文体记叙文或所谓的“散文”了,初中已练熟了。目前已有省市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开始有意识地做些调整,如北京05年高考就明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有老师可能会说,我们还有“周记”等小作文。是的,但姑且不论完成的质量如何,即使每次都认真完成,我也要说随笔的写作是不能代替写作教学的。因为,随笔的写作同样是随意的,批改也同样是点到为止。甚至连“点到为止”都谈不到,我们看到的情况常常是:不少老师一个“阅”字便算有所交代了。综上所述,我希望非毕业班的老师多研究“月考”制度下的作文教学,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为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做些努力。(二)亡羊补牢,未始晚也。当我们的学生拿到“三模”的试卷后,我建议大家做两件事:面批一次;或者对学生的考场作文做仔细的点评再发给学生。示例如下。作文题:悲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墙。乐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门。现实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是由无数隔膜的墙和沟通的门组成。根据对这则材料的感悟,或者类似问题的思考,写一篇文章800字以上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标题自拟。一、门与墙乐观的人说: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的门。悲观的人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墙。而我认为这个世界无门也无墙。(开头简洁,直接提出论点,很好。“无门无墙”是一个新颖的观点,也可以最后抛出)乐观的人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门是因为他们能够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随时都能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但是他们虽然不认为有墙,但墙是否就真的不存在?不是的,乐观的人只看到了门,而忽略了墙的存在,盲目乐观往往是会碰头的。(批乐观者,因为篇幅的原因,简洁,很好。有些句子改一改会更好一些,比如结尾一句,可改为:因此,过于强调乐观往往会导致盲目乐观,而盲目乐观的人往往会碰壁。)悲观的人说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的墙是因为他们看待事物总是作最坏的打算,总考虑做一件事会产生的坏的后果,却看不到好的方面。在悲观者面前处处都是墙,找不到门。其实门是存在的,悲观者看不到而已。如果一味地悲观,那么我们的生活是多么悲哀啊,做人还有什么乐趣。一个人只看得到墙,那他总有一天会碰墙,躲也躲不掉。(简洁,建议改“总有一天”为“一天到晚都”。这两段都不是本文论述的重点,都是属于驳的部分,可以从简)其实我们太看重门与墙之间的悬殊差异,而没有看到他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门与墙之间其实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比如当你经营一个公司,却不断地亏本,眼看就要破产,走投无路的时候,你也许会反而因此放得开手脚,借一笔款,重新振作起来。又比如你的公司前途一片光明,却发生突发事件,使你一贫如洗。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所以我认为门即是墙,墙即是门,打破了墙就有了门,堵上了门就成了墙。(这一段太长,举的两个例子都无必要。因为这一段并不是文章的重心所在)但是,仅仅认识到门即是墙,墙即是门是不够的。还有更高的境界,那就是无墙无门。有人会觉得很不可思议,怎么可能无墙也无门呢?其实,只要心中坦荡,一片辽阔,根本没有门与墙的概念,那么,我们的心胸会是如何宽广,到哪儿都是一片坦途。(这一段是文章的重心,但是篇幅不够,没有展开。)要想到达无门无墙的境界当然是无比困难的,我就还差得很远。我们大多数人都还停留在门是门,墙是墙的最低一层境界,我们还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向无门无墙的高境界不断前进。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评分:50分(满分70)评析:这篇文章立意较一般文章为高,由门墙之争上升到了境界之分,“百尺竿头”尚能“更进一步”,很好。文章行文简洁流畅,特别是层次清晰,论述有条不紊,也值得学习。但是文章的重心既然在“无门无墙”的境界,便应该把论述的重点放在这个地方。如此一来,结构上便要做调整,可以把评析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乃至于现实主义(作者没有议论现实主义)的部分总在一段中,以排比句的形式略作分析,然后集中笔墨写豁达的人生境界即可。二、门墙中的幸福鱼和燕的故事:天空中有一只燕子在自由飞翔,时而高时而低,时而急时而缓,自由自在愉快不己。它穿过茂密的热带雨林,它越过高大的山峦群峰;它飞过广阔的汪洋大海,它来到了一条清澈的小河,看见了一个长梭形的家伙在小河里自由穿行。它认识了鱼,爱上了鱼,也爱上了水。它不顾一切地抛弃了一直和它在一起的蓝天,选择了鱼,选择了水,它为了它所追求的幸福一头扎进水里,结果不言而喻:它死了。(这一段写得很好,简洁,优美。我注意到你喜欢用一些排比句,适当得体地运用排比句是一个很大的优点,特别是在考场上)世界上有无数的墙也有无数的门,在这个墙门并立的年代如何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关键在于你的选择。选对了,你就可以自由无阻,你就可以豁然开朗;选错了,你可能就一头撞在墙上,或是受伤或是死亡。(议论紧扣“门与墙”,很好。但与前面的记叙缺少过渡。)两个人的故事:有两个人从小到大都是同学,同样的优秀,同样的出众。大学毕业后两人来到同一家公司工作。老板是个很苛刻的人,对员工的要求很严格。他们俩是新人,经常受到老板的批评斥责。这样的情况下,两人的心理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一个认为,老板对我如此严格是为了我好,事事敲打我是为了提醒我不能骄傲,他把批评与斥责看作是通往成功的大门。而另一个人则认为,老板是存心和我过不去,妒忌我,怕我将来超越他,事事刁难我,他把批评看作是阻碍他走向成功的墙。最后将批评看作门的人事业蒸蒸日上,而将批评看作墙的人,只能黯然离去。(这一段通过两人的对比来写对待门与墙的不同态度,很好如果同样用动物来写,也许会更好,这样利于保持叙事风格的一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上帝为你关上了所有的门,但却为你打开了一扇窗。门和墙没有绝对的界线,是墙是门,关键在于你的态度看法。对待同一事物,你将其看作门,它便激励你走向成功;你将其看作墙,它则会导致你走向失败。(这段议论也很好,对门与墙的辩证关系阐述得很清楚。作文,有时候未必一定要求新意,老调子唱好也会有听众)世界是由无数隔膜的墙和无数沟通的门组成。我们应该乐观面对人生,但绝不能片面地将世界认为只有无数的门。我们有时所追求的门,所追求的幸福可能并不正确,可能会伤到我们。当然我们更不能悲观地认为世界只有无数的墙,这样会打击我们的信心,阻碍我们的发展。所以我们只能正确看待门和墙的关系,正确地选择,我们才能够成功,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这一段是对全文的总结,很有必要。)正确的选择,正确的看法,让我们在门墙间找到幸福,真正的幸福。(这段是多余的,因为前面一段已经包含了这层意思,可以删除)评分:56分(满分70)评析:这篇文章形式很好,用讲故事的方式来阐述“门与墙”中蕴含的大道理。文章自然地分了三部分,很有层次感。但也还有缺憾。三、墙,只是隔膜吗?自从有了房屋以来,就有了墙和门,鉴于它们的作用,很多人就说:墙就是隔膜,门就是沟通。这种说法会不会太片面了?柏林墙是隔膜?政府大门是沟通?恰恰相反。柏林墙才是让人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政府大门有的时候也接纳不了人民的心声。难道墙真的是隔膜,而门才是沟通?(从开头可以看出,文章是要反弹琵琶了。但是所举的柏林墙和政府大门的例子殊为不当,而最后一句“难道”则有些重复,不如删除。) 墙不仅仅只代表沟通,有时还是力量的代表。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某某就像门一样坚实”这样的语句。(第一句承上启下,但是第一段就完成了墙也代表沟通的论证?总觉得突兀,原因是第一段缺少有力的议论性结尾,想想看,是不是这么回事?另外,墙是力量的代表,只用了一句话就结束了,太仓促。要说明墙是力量,理由是相当充分的。) 我喜欢墙,因为它可以见证悲欢离合。但是门,我更多的时候是一笑而过,甚至有时还没有笑,就过了。门的姿态千变万化,墙却亘古不变,给人安全感。我不喜欢门,是因为我觉得门的隔膜更多于墙,想像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敲响的每一扇门给他的回答都是冷漠地拒绝。我想,这时门带来的伤害远大于墙。这让我想起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果当时不是每一家的门都不向她开放,她就不会依靠在墙角,或许就不会悲惨地死在那里。冷漠的门,我讨厌。(这一段写得好,但是有些混乱。比如可以这样来写:“我喜欢墙,因为它可以给人带来安全感。墙的厚实,亘古不变,永远让人感觉可以依靠。而门的姿态却千变万化,隔膜有时候更多于墙。想像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敲响的每一扇门给他的回答都是冷漠的拒绝,这时候,门带来的伤害要远大于墙。这让我想起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果当时不是每一家的门都不向她开放,她就不会依靠在墙角,或许就不会悲惨地死在那里。门让她绝望,只有墙成了她最终的归宿。”请注意比较这段改写与原文的差异,特别是首尾的差异,思考这样改的原因。) 门是在墙上挖个洞,所以墙总是包容着门,就像包容着错误一样,所以我喜欢墙。如果没有墙,哪里还有门呢?可是没有门,墙仍然竖立在那里。墙是坚实的,在战争中,攻破城门是最重要的,守住城门也是最重要的,这都是因为城门不如城墙坚实。由此可见,墙比门更坚实。(第一句话是讲墙的包容性,本来可以独立成段的,后面却转到了坚实,一段之内,意义发生了转变,不好。) 知道埃及的金字塔吗?刚建立时,表面是光滑的大理石,只有蛇和鹰才能达到顶端,所以法老很佩服这两种动物可以到达如此陡又如此滑的墙顶,法老就把这两种动物的头像放在王冠上。蛇和鹰的这份荣誉都是因为墙,若将开关门的人或动物头像放在王冠上,大概法老的王冠是没有人想戴了。只有到达极限的人才是最好的,蛇与鹰利用墙这个极限成为最值得钦佩的,也说明了墙是一种高度的表现,一种极限的表现。现在,你还说门是沟通,墙只是隔膜吗?(这个问题第一段就解决了,所以不必在结尾再提出。如此结尾,太单薄了。) 评分:64分(满分70)评析:通过点评可以看出,这篇作文实际上漏洞是相当多的。这样的一篇文章,为什么得分高达64分?这才是要研究的。首先,这篇习作与前面所展示的习作,乃至于这次绝大部分的应试作文相比,在体裁上有所不同。其他文章或是议论文,或是记叙文,而这篇文章是散文。也就是说,它不是单线条的论证或者记叙,而是包含了较为丰富的内容,显示了较高的写作功底。在庸作如云的试卷中,自然容易引起注意。其次,这篇文章立意新。在这次作文中,要为墙正名是最难的,因为墙毕竟往往意味着隔膜,但作者却一连说了墙的若干条优点,这也容易引起注意。由此可见,丰富,新颖的文章是有吸引力的。阅卷时的速度比较快,决定了不可能在一篇作文上逗留太长时间,此类文章就有可能在印象分上取得优势。 四、打开门越过墙有一间房间,它的四周都是冷冰冰的墙。在那小小的角落里开了一扇门,推开它,我能够到任何地方去。(喜欢这样的开头,简洁,直入核心) 草长莺飞的季节,我总是很喜欢推开门到外面去,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天是纯净的婴儿蓝,没有一点儿杂色。坐在柔软的草地上,让那些清新的空气徘徊在我的身旁,让那些调皮的草轻轻地挠着我的脚心。躺在山坡上,近近地猜云的形状。花的芬芳,都融进了风。风灌满了我的衣服,我被吹入了风里。这时候,身边没有了墙,却也看不到门。不用去推门,我都能去任何地方。又似乎到处都是扇隐形的门,我的身体静静地穿过了它们。不过确定的是,这里看不到墙。(这一段写景很优美在作文中,文字优美是很重要的。关于隐形的门的想法也很有意思) 我的身边总是有许许多多的人。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