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城市发展的分析_第1页
赣州城市发展的分析_第2页
赣州城市发展的分析_第3页
赣州城市发展的分析_第4页
赣州城市发展的分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赣州城市发展的 SWOT 分析 摘 要 在综合分析赣州市区域发展面临的优势 劣势 机遇和 威胁的基础上 本文对辽阳市区域发展的战略定位 功能定位和形 象定位进行了尝试性研究 关键词 城市发展 SWOT 分析 赣州 1 SWOT 分析法的概述 SWOT Strength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 模型是市 场营销学中进行企业发展战略选择的一种常见分析方法 它同时对 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 外部环境的机会与风险进行综合分析 从而以系统论的思想将各类看似独立的因素相互匹配起来 能够较 为客观地揭示企业发展的最优轨迹 实际上 SWOT 在本质上是一 种具有广泛用途的战略分析方法 完全可以通过宏观化处理 用来 分析特定城市的发展定位问题 因为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都是 自身要素不断改变配置方式的过程 同时也是在相关城市群落系统 中不断谋求和强化比较优势的演进过程 在四类战略中 SO 战略指 依靠内部优势和利 用外部机遇的战略 WO 战略指利用外部机遇和 克 服内部劣势的战略 ST 战略指依靠内部优势和回避外部威胁的 战略 WT 战略指减少内部劣势和回避外部威胁的战略 利用该模 型分析赣州市的优势 劣势 外部机遇以及威胁 来有效实现城市 快速 稳定 可持续发展 2 SWOT 分析法在赣州城市发展中的运用 2 1 区域发展优势 Strength 2 1 1 区位优势 赣州是我国东南部最大设区市 国土面积 人口分别占全省 1 4 和 1 5 是江西南大门和对接珠三角 海西经济区 桥头堡 也是 连接江西 广东 福建 湖南四省的枢纽城市 经济学理论表明 200 公里半径将崛起一座特大城市 50 公里半径将建成一座中小城 市 以赣州为中心 以 200 公里半径画圆的 10 万平方公里近 2000 万人口区域内 目前尚无一座特大城市 形成经济塌陷区 同时 赣州处在长三角 珠三角中国最活跃两大经济板块沟通的主要通道 上 与南昌 厦门 广州 深圳 长沙距离均 400 公里左右 是这 一区域几何中心 区位优势独特 2 1 2 资源优势 赣州矿产种类多 配套较齐全 特别是钨 锡 铋 稀土 钽 等矿产储量极为丰富 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 钨 锡 稀土三种 矿产探明储量的 70 90 集中在大中型矿区 有利规划和规模生 产 具有区域特色 金属矿床共伴生矿产多 综合利用价值高 赣 州素有 世界钨都 稀土王国 之称 其中 离子型中重稀土储 量居全国之首 赣州重视和支持钨与稀土等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 通过整合矿产资源 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 赣州市培育以资源为基础 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的矿业权 市场 整治资源开采与经营秩序 强化产业整合和战略重组 目前 已初步形成了包括矿山 冶炼 加工和地质勘探 科研教育等部门 构成的完整有色金属产业结构体系 有色金属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 良好势头 2 1 3 交通优势 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 随着京九铁路 赣龙铁路和赣粤高速 赣大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 四省八市最大机场 赣州机场通航 赣州已形成了以 二纵一横 铁路网 二纵一横 二联一环 的高 速公路网 三纵三横 一环 干线公路网等为主体的立体交通网络 其南北承接 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地位凸显 105 319 323 206 四条国道在赣州区内星罗棋布 同时赣州还 是赣江 东江的发源地 水路运输很有潜力 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 成 2 1 4 文化和自然生态优势 赣州市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 是客家文化 客家民系形成的 摇篮 历史上 赣州曾依托赣江黄金水道 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成 为唐宋时期全国 36 大城市之一 文化底蕴深厚 赣州位于南岭山脉 生态环境较好 森林覆盖率较高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考核连续多年 位列全省第一 2 2 区域发展弱势 Weakness 2 2 1 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 赣州有 18 个县 市 区 面积达 3 94 万平方公里 870 万人 口 近年来 赣州通过加大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建设力度 城镇化增 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但经济欠发达并未根本改变 城镇化率与全 省 全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赣州城市规模小 实力弱 城市化进 程中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 突出表现在 散 小 弱 低 中心 城区 首位度 偏低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城市功能不完善 城市对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和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没有显现 成为制约全市城镇化提速的主要短板 要实现整个区域的崛起 就 必须改变这种 小马拉大车 的状况 2 2 2 周边城镇的互补性不强 赣州所属的各县市大部分是山区贫困县 这些地区都是以从事 第一产业为主 二 三产业发展比较落后 生产力水平落后使得赣 州难以从自身获得足够的发展动力 2 2 3产业竞争力弱 产业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基础 它反映城市的经济实力 经 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程度 根据钟业喜 李雪萍2003 年江 西城市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在江西11个设区市中 赣州在经济总 量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四项指标均排名靠后 综合排 序由1996 年的第2 退至2001 年的第9 同时 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 第一产业比重太高 2 2 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高 赣州市2004 年增长较快的工业行业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 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纺织业等 可见赣州区 域经济发展的支撑资源以自然资源为主 并且利用效率不高 经济 的增长依靠的是大量的资源消耗和廉价的劳动力实现的 经济发展 的不稳定性较大 2 3区域发展机遇 Opportunity 2 3 1中部崛起战略的贯彻实施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是党中央 国务院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 体战略的重大任务 中部崛起成为继东部沿海开放 西部大开发和 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之后的又一重要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中部 崛起的战略有利于加强赣州与沿海发达省份的交流合作 形成良性 互动 实现双赢 中部崛起 中部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经济板块 在 资源开发 基础设施对接 产业发展 统一市场建设等领域密切配 合 更好地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 形成整体合力 增强综合竞 争力 随之而来的是 中部六省间频繁互访 经济 文化交流活动 不断 中部六省间的合作无疑会给发展壮大中的赣州带来发展良机 2 3 2海西经济区的发展 加快赣州融入海西经济区建设 是推进赣州经济社会追赶与跨 越式发展又一重要机遇 面对融入海西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 赣州 已经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 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是福建的主导 产业 而在赣州 主要的工业产业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纺织业 从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上看 赣州与厦门 泉州及台湾地区 在产业结构上有一定的互补性 随着海西核心经济区的土地 劳动 成本的上升 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成本优势正在逐步丧失 目前海 西核心经济区已具备了产业转移的条件 但这种转移和扩散具有明 显的梯度性 即海西核心经济区首先会将其丧失或即将丧失竞争优 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内地 主要包括纺织业 制鞋业 食品 加工 电子装配等为主的劳动密集型 出口加工型产业 因此 赣 州顺应海西核心经济区产业梯度性转移的趋势 重点承接劳动密集 型产业 努力疏通和建立承接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的多种渠道 在 承接外来产业的同时 应充分发挥赣州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 大力 发展赣州的优势主导产业 2 4区域发展威胁 Threat 2 4 1周边地市的挑战 河源 梅州 韶关等市虽处于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边缘 但经 济地位日渐提高 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能力大大增强 近年来广东 省政府对粤北地区加大了发展支持力度 粤北地区充分利用优惠政 策加大实施开放主战略和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吸引了东部及珠 三角地区一些知名企业的注意力 经过多年的努力 已基本形成了 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效应 产业对接条件日趋成熟 与赣州相比 粤北地区的直接商务成本优势突出并不处于劣势 随着这些地区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和降低企业投资成本 这些地 区的城市竞争力将进一步加强 2 4 2文化上的冲击 龙岩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和著名侨区 闽西是客家人的主 要祖地和聚居地之一 全市七个县 市 区 有五个县是客家县 客 家人口占全市总人口75 闽西客家文化 建筑 民俗 风情积淀 深厚 丰富多彩 独具特色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汀州城 被誉为 客 家首府 汀江河被称作 客家母亲河 全市在外华侨华人 港澳台 同胞120余万人 其中在台湾的客属同胞30多万人 文化优势明显 此外 在资源方面龙岩是福建省重要的矿区 已探明的矿物种类64 种 其中金 铜 铁 煤 高岭土等16种矿产储量居全省首位 马 坑铁矿是华东第一大铁矿 紫金山铜矿是全国第二大铜矿 东宫下 高岭土矿是全国四大优质高岭土矿之一 同时 水力资源丰富 水 能理论蕴藏量214 5万千瓦 可开发量188 1万千瓦 龙岩是福建三 大林区之一 森林覆盖率77 9 居全省首位 3 赣州城市发展的对策 赣州作为江西第二大行政区 正着力打造 赣粤闽湘边际地区现 代化中心城市 赣州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 密切跟踪 海西地区的产业现状和趋势 从已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出发 提高产业配套的水平和规模 重点抓优势产业的发展 努力提高产业 的空间聚集度 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培育产业集群 第二 抓好 产业服务环境 交通和信息环境 市场制度环境和信用环境等建设 营造公正 公平 开放和富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 第三 坚持可持 续发展 加强资源节约 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四 主动与 长珠闽经济区建立有效的信息平台 在产业合作方面与其他地区做 到信息互通有无 共享信息资源 第五 加快赣州中心城区建设 是赣州今后发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